CN214022726U - 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22726U
CN214022726U CN202022670701.XU CN202022670701U CN214022726U CN 214022726 U CN214022726 U CN 214022726U CN 202022670701 U CN202022670701 U CN 202022670701U CN 214022726 U CN214022726 U CN 214022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haft
box
pulley
worm wheel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707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权武
黄林瞻
杨特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Jiuy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Jiuy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Jiuy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Jiuyi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707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22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22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22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包括箱体、蜗轮和推杆,所述箱体的侧面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输出端穿过箱体的表面与传动轴的一端相连接,并且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上表面与蜗轮的下表面相连接,且蜗轮的中间固定在活动杆的外表面,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穿过箱体的表面,且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嵌入式安装有压杆,且压杆的中间嵌入式固定在支撑块的边缘。该新型张力矫直机,通过圆管工件本体防止在第一滑轮上,通过第一滑轮对圆管工件本体进行支撑,将圆管工件本体的两端对准支撑块,接着压板通过压杆进行相互移动,从而便于压板对圆管工件本体的两端进行夹持。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张力矫正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
背景技术
在管状型材生产成型时都不是直的,需要矫直机将管状型材拉直,现有的张力矫正机通过将管状型材两端夹紧,并且通过施加一定的张力来对管状型材进行拉伸,从而保证拉伸过的型材符合质量标准,但是现有的张力矫直机夹持装置力量过大容易导致管状型材的两端损坏,从而影响型材的拉直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张力矫正机夹持装置很容易损坏型材的两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包括箱体、蜗轮和推杆,所述箱体的侧面安装有电动机,且电动机的输出端穿过箱体的表面与传动轴的一端相连接,并且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箱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上表面与蜗轮的下表面相连接,且蜗轮的中间固定在活动杆的外表面,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穿过箱体的表面,且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嵌入式安装有压杆,且压杆的中间嵌入式固定在支撑块的边缘,并且压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内侧咬合在圆管工件本体的外表面,且圆管工件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滑轮,并且第一滑轮的侧面嵌入式安装在第一支架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固定在箱体的下端,且箱体的内壁开设有滑槽,并且滑槽的内表面嵌入式安装有活动板的两端,所述推杆的下端穿过活动板的表面与第二支架的上端相连接,且第二支架的两端嵌入式安装有第二滑轮,并且第二滑轮的下表面与圆管工件本体的上表面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两端设置有螺纹,且传动轴与蜗轮为啮合连接,并且传动轴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同时蜗轮通过活动杆与箱体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杆通过固定块与压杆为滑动连接,且固定块的纵切面为半圆状,并且固定块设置有2个。
优选的,所述压杆在支撑块的边缘等间距分布,且压杆与支撑块构成转动结构,并且压杆的纵切面为劣弧状。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在箱体的内部等间距分布,且第一支架与第一滑轮构成转动结构,并且第一滑轮与圆管工件本体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与滑槽为滑动连接,且活动板与推杆为螺纹连接,并且推杆与第二支架构成转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张力矫直机,
1.通过圆管工件本体防止在第一滑轮上,通过第一滑轮对圆管工件本体进行支撑,将圆管工件本体的两端对准支撑块,接着压板通过压杆进行相互移动,从而便于压板对圆管工件本体的两端进行夹持;
2.接着将活动板沿着滑槽移动到圆管工件本体的中间,接着沿着活动板旋转推杆,旋转的推杆带着第二支架下移,接着通过第二支架带着第二滑轮对圆管工件本体的上表面进行按压,从而将圆管工件本体固定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中间;
3.通过电动机带着传动轴旋转,旋转的转动轴通过蜗轮带着活动杆旋转,使得活动杆带着固定块向外侧移动,移动的活动杆通过固定块对压杆向外侧扩张,使得压杆沿着支撑块转动,转动的压杆通过压板对圆管工件本体的两端表面进行按压,在支撑块向外侧移动的同时增加对圆管工件本体两端的固定,从而便于对圆管工件本体进行矫正拉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块的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左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右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板的左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电动机;3、传动轴;4、蜗轮;5、活动杆;6、固定块;7、压杆;8、支撑块;9、压板;10、圆管工件本体;11、第一滑轮; 12、第一支架;13、第二滑轮;14、第二支架;15、活动板;16、推杆;1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包括箱体1、电动机2、传动轴3、蜗轮4、活动杆5、固定块6、压杆7、支撑块8、压板9、圆管工件本体10、第一滑轮11、第一支架12、第二滑轮13、第二支架14、活动板15、推杆16和滑槽17,箱体1的侧面安装有电动机2,且电动机2的输出端穿过箱体1的表面与传动轴3的一端相连接,并且传动轴3的另一端与箱体1的内壁相连接,传动轴3的上表面与蜗轮4的下表面相连接,且蜗轮4的中间固定在活动杆5的外表面,活动杆5的一端穿过箱体1的表面,且活动杆5的另一端固定有固定块6,固定块6的外表面嵌入式安装有压杆7,且压杆7的中间嵌入式固定在支撑块8的边缘,并且压杆7的另一端固定有压板9,压板9的内侧咬合在圆管工件本体10的外表面,且圆管工件本体10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滑轮11,并且第一滑轮11的侧面嵌入式安装在第一支架12的上端,第一支架12的下端固定在箱体1的下端,且箱体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7,并且滑槽17的内表面嵌入式安装有活动板15的两端,推杆16的下端穿过活动板15的表面与第二支架14的上端相连接,且第二支架14的两端嵌入式安装有第二滑轮13,并且第二滑轮13的下表面与圆管工件本体10的上表面相连接。
传动轴3的两端设置有螺纹,且传动轴3与蜗轮4为啮合连接,并且传动轴3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同时蜗轮4通过活动杆5与箱体1为滑动连接,通过旋转的传动轴3带着2个蜗轮4进行旋转,且2个蜗轮4旋转的同时沿着传动轴3进行相对移动。
活动杆5通过固定块6与压杆7为滑动连接,且固定块6的纵切面为半圆状,并且固定块6设置有2个,移动的蜗轮4带着活动杆5沿着箱体1移动,从而便于移动的活动杆5对固定块6进行拉扯,同时固定块6移动的同时将压杆7的一端进行扩张,从而增加压板9对圆管工件本体10的两端进行夹持固定。
压杆7在支撑块8的边缘等间距分布,且压杆7与支撑块8构成转动结构,并且压杆7的纵切面为劣弧状,通过固定块6对压杆7的一端进行扩张,通过杠杆原理使得压杆7沿着支撑块8进行转动,使得压杆7通过压板9对圆管工件本体10的表面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多角度对圆管工件本体10的表面进行夹持,从而保证圆管工件本体10表面受力均匀,从而保证圆管工件本体10的质量。
第一支架12在箱体1的内部等间距分布,且第一支架12与第一滑轮11 构成转动结构,并且第一滑轮11与圆管工件本体10为滑动连接,通过第一支架12对第一滑轮11进行支撑,从而便于第一滑轮11对圆管工件本体10 进行支撑,从而便于压板9对圆管工件本体10进行夹持。
活动板15与滑槽17为滑动连接,且活动板15与推杆16为螺纹连接,并且推杆16与第二支架14构成转动结构,通过沿着滑槽17移动活动板15,接着旋转推杆16,推杆16通过第二支架14将第二滑轮13下降到圆管工件本体10的上表面,便于第二滑轮13将圆管工件本体10固定在第一滑轮11的上方。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张力矫直机时,首先将箱体1安装在合适的位置,接着连接电源;
然后,接着沿着滑槽17推动活动板15,使得第二支架14带着第二滑轮 13移动到支撑块8的外侧,接着将圆管工件本体10放置在第一滑轮11的上表面,从而便于第一支架12通过第一滑轮11将圆管工件本体10支撑在箱体 1的内部,接着沿着滑槽17移动活动板15,将活动板15置于圆管工件本体 10的中间,接着沿着活动板15旋转推杆16,旋转的推杆16通过第二支架14 带着第二滑轮13下移,使得第二滑轮13贴合在圆管工件本体10的上表面,从而将圆管工件本体10固定在箱体1的内部;
最后,启动电动机2,通过电动机2带着传动轴3旋转,旋转的传动轴3 通过与蜗轮4啮合,带着蜗轮4相对移动,接着相互旋转的蜗轮4通过固定块6将支撑块8向内侧推动,同时相对移动的支撑块8使得压板9向外侧扩张开来,当支撑块8抵住圆管工件本体10的两端的同时,接着反向启动电动机2,从而使得蜗轮4沿着传动轴3反向移动,反向移动的蜗轮4通过活动杆 5对固定块6拉动,通过固定块6将压杆7的一端沿着支撑块8张开,使得压板9将圆管工件本体10的两端夹持住,接着当支撑块8向外侧移动的同时,增加压板9对圆管工件本体10表面的按压,接着通过持续旋转的传动轴3带着支撑块8向外侧移动,从而支撑块8通过压板9对圆管工件本体10向外侧拉伸,从而便于对圆管工件本体10进行矫正拉直,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包括箱体(1)、蜗轮(4)和推杆(16),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侧面安装有电动机(2),且电动机(2)的输出端穿过箱体(1)的表面与传动轴(3)的一端相连接,并且传动轴(3)的另一端与箱体(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传动轴(3)的上表面与蜗轮(4)的下表面相连接,且蜗轮(4)的中间固定在活动杆(5)的外表面,所述活动杆(5)的一端穿过箱体(1)的表面,且活动杆(5)的另一端固定有固定块(6),所述固定块(6)的外表面嵌入式安装有压杆(7),且压杆(7)的中间嵌入式固定在支撑块(8)的边缘,并且压杆(7)的另一端固定有压板(9),所述压板(9)的内侧咬合在圆管工件本体(10)的外表面,且圆管工件本体(10)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滑轮(11),并且第一滑轮(11)的侧面嵌入式安装在第一支架(12)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架(12)的下端固定在箱体(1)的下端,且箱体(1)的内壁开设有滑槽(17),并且滑槽(17)的内表面嵌入式安装有活动板(15)的两端,所述推杆(16)的下端穿过活动板(15)的表面与第二支架(14)的上端相连接,且第二支架(14)的两端嵌入式安装有第二滑轮(13),并且第二滑轮(13)的下表面与圆管工件本体(10)的上表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3)的两端设置有螺纹,且传动轴(3)与蜗轮(4)为啮合连接,并且传动轴(3)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同时蜗轮(4)通过活动杆(5)与箱体(1)为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5)通过固定块(6)与压杆(7)为滑动连接,且固定块(6)的纵切面为半圆状,并且固定块(6)设置有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7)在支撑块(8)的边缘等间距分布,且压杆(7)与支撑块(8)构成转动结构,并且压杆(7)的纵切面为劣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2)在箱体(1)的内部等间距分布,且第一支架(12)与第一滑轮(11)构成转动结构,并且第一滑轮(11)与圆管工件本体(10)为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15)与滑槽(17)为滑动连接,且活动板(15)与推杆(16)为螺纹连接,并且推杆(16)与第二支架(14)构成转动结构。
CN202022670701.XU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 Active CN214022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0701.XU CN214022726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70701.XU CN214022726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22726U true CN214022726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70701.XU Active CN214022726U (zh) 2020-11-18 2020-11-18 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227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61198U (zh) 一种高效率管道切割装置
CN210907528U (zh) 一种汽车管件加工用快速折弯设备
CN212042365U (zh) 一种高效率缩管机
CN212884291U (zh) 一种用于金属管弯管的双头数控弯管机
CN203945051U (zh) H型钢组立或拼焊矫设备中翼板、腹板自动定位夹紧装置
CN214022726U (zh) 一种新型张力矫直机
CN212823002U (zh) 一种用于mpp电力管切割的固定装置
CN219188209U (zh) 一种型材矫直机的夹持装置
CN211137287U (zh) 一种纸管用锯床
CN210935666U (zh) 一种自动换胶点胶机
CN215614204U (zh) 一种钢管校直装置
CN215745979U (zh) 一种用于金属冲压的连续冲压模具
CN216991821U (zh) 复合管装夹装置
CN207222638U (zh) 焊接钢管校圆装置
CN108927676A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管材夹具
CN212352172U (zh) 一种pe管裁切装置
CN215280108U (zh) 一种高效金属方矩管自动切割机
CN211464397U (zh) 一种多角度的机械弯管设备
CN211218446U (zh) 一种电机轴自动开料装置
CN219944235U (zh) 一种半圆弧型空心管快速成型装置
CN219704646U (zh) 一种基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用工装夹具
CN221089692U (zh) 一种缠绕管材脱模机
CN216705545U (zh) 一种高效率的多组机械零件用校直装置
CN218168324U (zh) 一种铝管生产用折弯装置
CN211867986U (zh) 一种双壁波纹管加工夹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