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7398U - 尘盒以及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尘盒以及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7398U
CN214017398U CN202021289722.0U CN202021289722U CN214017398U CN 214017398 U CN214017398 U CN 214017398U CN 202021289722 U CN202021289722 U CN 202021289722U CN 214017398 U CN214017398 U CN 214017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valve member
wall
cavity
air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897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焕章
陆江
杨华军
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897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7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7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739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尘盒以及清洁装置。其中尘盒包括壳体和阀门件,壳体形成有容纳腔、连通容纳腔的出风口,出风口和容纳腔之间形成有气流通路;阀门件设置于出风口和容纳腔之间的气流通路中,以允许从容纳腔流向出风口的正向气流通过气流通路,而阻挡从出风口流向容纳腔的反向气流通过气流通路。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有效地减少反向气流对尘盒的影响。

Description

尘盒以及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尘盒以及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清洁装置,比如扫地机器人、吸尘器等,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目前,智能清洁设备一般是通过风机的抽吸作用在设备内部形成风压,进而能够对灰尘进行吸取等操作,当智能清洁设备发生一些故障时,可能会导致空气会从外部进入到设备内部而可能导致垃圾等物体被带出,重新污染环境,如此也导致了智能清洁设备的清洁效率和清洁能力下降或者消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尘盒以及清洁装置,能够改善现有技术中空气从外部进入设备内部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清洁装置的尘盒,包括壳体和阀门件。壳体形成有容纳腔、连通容纳腔的出风口,出风口和容纳腔之间形成有气流通路;阀门件设置于出风口和容纳腔之间的气流通路中,以允许从容纳腔流向出风口的正向气流通过气流通路,而阻挡从出风口流向容纳腔的反向气流通过气流通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上述的尘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将阀门件设置在出风口和容纳腔之间的气流通路上,阀门件可以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允许正向气流通过,而不允许与正向气流方向相反的反向气流通过,如此减少或者避免反向气流反向流入到容纳腔,如此可以减少由于抽风机故障或者尘盒内部故障等所导致的气流逆向对清洁装置所造成的影响,也可以减少或避免反向气流将容纳腔内的垃圾物体等带出导致工作面再受污染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尘盒存储垃圾物体的稳定性,进而可以减少对清洁装置清洁能力、清洁效率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清洁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清洁装置实施例中的装置主体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清洁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尘盒实施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尘盒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结构的沿A-A剖切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尘盒实施例的一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尘盒实施例的另一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4所示结构的沿A-A剖切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尘盒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和阀门件的一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尘盒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和阀门件的另一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尘盒实施例中第一壳体和阀门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清洁装置1可以为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吸尘机器人、智能拖地机器人,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智能机器人,能够对相应的区域、环境进行清洁。关于本申请的清洁装置1的描述请参照下述本申请清洁装置实施例的示例性描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清洁装置实施例可以包括装置主体10和连接装置主体10的尘盒20。具体地,尘盒20可以通过插入、拼装、组合等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10。尘盒20可以用于存放灰尘、杂屑等垃圾物体。装置主体10可以具有清扫功能或者具有吸尘功能。当然可以同时具备清扫功能和吸尘功能,还可以具备其他清洁功能。
如图1所示,装置主体10可以包括主壳11、行走组件12、清扫组件13、吸尘组件14、电池组件15、传感组件16以及控制电路17。
主壳11可以作为装置主体10的整体结构框架,可以包括外壳和内壳等,主壳11内可以用于容置多个功能部件、电性器件以及其他组件,以保护清洁装置1的内部元件和结构等。主壳11可以具有底部111、顶部112以及周侧113。
行走组件12可以主要设置于主壳11,行走组件12可以使得清洁装置1具有可移动的功能。清扫组件13可以设置于主壳11,用于在清洁装置1进行工作时提供清扫功能,对清洁装置1的工作面(例如地面)进行清洁。吸尘组件14可以设置于主壳11内,用于清洁装置1的工作面的灰尘、杂屑等垃圾物体吸入到尘盒20内。电池组件15存储有电量,可以为行走组件12、清扫组件13、吸尘组件14、传感组件16以及控制电路17等部件进行供电。传感组件16用于实现一种或者多种相应功能,比如红外功能、碰撞感应功能等,可以用于实现避障、导航、回充等功能。控制电路17可以分别耦接行走组件12、清扫组件13、吸尘组件14、电池组件15以及传感组件16等,可以用于控制上述组件的工作,以实现相应的操作。控制电路17可以为MCU,也可以为包括MCU在内的电路板,作为清洁装置1的处理中枢。
行走组件12可以包括驱动机构121和滚动轮机构122,驱动机构121用于驱动滚动轮机构122转动,可以实现在自清洁装置1的工作面上行走。驱动机构121例如是驱动电机。滚动轮机构122例如包括两个第一转动轮1221和一个第二转动轮1222。如图2所示,两个第二转动轮1221可以间隔设置于主壳11的底部111。两个第一转动轮1221可以同轴连接,作为主驱动轮,也即驱动机构121可以直接驱动两个第一转动轮1221进行转动。如图1所示,第二转动轮1222可以设置于尘盒20的底部,作为被驱动轮,也即第一转动轮1221被驱动后行走时,第二转动轮1222被推动而行走。控制电路17可以控制驱动机构121进行工作,例如速度控制、转向控制、前进后退控制等。
清扫组件13可以包括滚刷131以及连接滚刷131的滚刷电机132。滚刷131可以设置于主壳11的底部111,滚刷电机132用于驱动滚刷131滚动,滚刷131与清洁装置1的工作面(例如地面)接触,并通过转动实现对地面的清扫。图1所示的滚刷电机132和滚刷131的位置关系仅为示意,不对两者之间的连接、传动、工作等方式构成限定。行走组件12的驱动机构121和清扫组件13的滚刷电机132可以为同一个驱动部件,也即两者共用同一套驱动系统。控制电路17也可以控制滚刷电机132进行工作,例如转速控制、频率控制、转向控制等。
如图1所示,主壳11可以开设有吸尘口114、连接口115和排风口116。吸尘口114和连接口115连通。在装置主体10和尘盒20组装后,连接口115可以与尘盒20内部连通。吸尘口114也可以与尘盒20内部连通。吸尘口114可以开设于装置主体10的底部111,可以朝向清洁装置1的工作面(例如地面)设置,从而能够吸取工作面上的灰尘或者垃圾。如图2和图3所示,主壳11的周侧113可以部分包围形成容置区1130,呈部分包围状或者类似半包围状,可以与尘盒20的形状相适应。容置区1130用于容置尘盒20,以使得尘盒20能够和装置主体10进行组装。连接口115开设于周侧113,并朝向容置区1130。排风口116可以开设于周侧113,与连接口115间隔设置。例如,容置区1130大致呈U型设置,则连接口115可以开设于容置区1130的U型的底部,也即周侧113朝向容置区1130的中间位置,排风口116可以开设于容置区1130的U型的两侧,也即周侧113朝向容置区1130的两侧位置。
吸尘组件14可以包括抽风机141。抽风机141可以邻近设置于排风口116,抽风机141可以形成依次经过吸尘口114、连接口115、尘盒20以及排风口116的气流,从而使得吸尘口114具有吸力,能够吸取工作面上的灰尘或者垃圾。抽风机141的数量和排风口116的数量相同。例如,排风口116的数量为两个,那么抽风机141的数量则为两个。当然,吸尘组件14还可以包括滤网等过滤部件,例如设置于排风口116和尘盒20之间,使得较大的垃圾或者颗粒能够留存于尘盒20中。控制电路17也可以控制抽风机141进行工作,例如转速控制、时长控制等。
当然,吸尘口114也可以开设于装置主体10的周侧113。容置区1130可以用于容置尘盒20,尘盒20可以用于搜集垃圾等物体。垃圾等物体留存于尘盒20后,气流从排风口116流出。
清扫组件13和吸尘组件14可以相互配合,共同作用。例如吸尘口114可以邻近滚刷131设置,使得滚刷131转动过程中所清扫出的垃圾或者灰尘,能够被吸入到尘盒20中。
电池组件15用于给整个清洁装置1供电。具体地,电池组件15可以包括电池151以及充电端子152,充电端子152电性连接电池151。充电座可以通过充电端子152给电池151充电。充电端子152可以设置于主壳11的底部111,且能够裸露于主壳11的底部111的表面,进而能够被接触。
传感组件16可以用于发射和接收相应的信号,以可以与清洁装置1周边的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和交互。例如传感组件16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红外传感器(图未示),红外传感器可以发射和接收相应的红外信号(红外光),对红外信号进行解码,以获取该信号所携带或者所对应的信息、指令等,用于避障、与回充座进行通信等。传感组件16还可以包括碰撞传感器(图未示)、距离传感器(图未示)、图像传感器(图未示)等中的一者或者多者。具体地,传感组件16可以接收到回充座所发送的红外信号,进而能够使得清洁装置1执行与该红外信号相应的操作。例如,控制电路17将红外信号进行解码,以获取相应的信息或者指令,进而根据相应的信息或者指令控制行走组件12工作,使得清洁装置1移动至充电座处进行充电。
上述的装置主体10的结构仅为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示例结构。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装置主体10也可以是现有清洁装置的装置主体,例如现有的智能清洁机器人、智能吸尘机器人等的相应主体。
申请人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在抽风机141正常工作时,可以形成依次流经吸尘口114、连接口115、尘盒20以及排风口116的气流,进而可以实现吸尘、清洁的工作。但如果抽风机141产生故障或者尘盒20出现故障时,有可能会导致气流逆向流动,即气流从排风口116流向尘盒20内,使得清洁能力下降甚至消失。因此,本实施例的尘盒20能够减少或者防止气流逆向流动,关于本实施例的尘盒2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下述本申请尘盒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尘盒实施例描述的尘盒20可以包括壳体21和阀门件22。壳体21可以形成有容纳腔210、连通容纳腔210的出风口211。阀门件22可以设置于出风口211和容纳腔210之间的气流通路上,以允许从容纳腔210流向出风口211的正向气流通过气流通路,而阻挡从出风口211流向容纳腔210的反向气流通过气流通路。
具体地,在尘盒20和装置主体10连接时,连接口115连通容纳腔210,出风口211可以和排风口116相对接。在抽风机141正常工作时,正向气流依次从吸尘口114、连接口115、容纳腔210、出风口211以及排风口116,若气流从排风口116、出风口211流向容纳腔210,则为反向气流。容纳腔210和出风口211之间的空间使得气流流通,则可以形成气流通路,气流从容纳腔210出来后经气流通路流向出风口211。
本实施例将阀门件22设置在出风口211和容纳腔210之间的气流通路上,阀门件22可以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允许正向气流通过,而不允许与正向气流方向相反的反向气流通过,如此减少或者避免反向气流反向流入到容纳腔210,如此可以减少由于抽风机141故障或者尘盒20内部故障等导致的气流逆向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反向气流将容纳腔210内的垃圾物体等带出而导致清洁装置1的工作面再受污染,提高尘盒20存储垃圾物体的稳定性,进而可以提高清洁装置1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如图5和图6所示,壳体21可以形成有进尘口212,进尘口212用于和连接口115对接,以使得吸尘口114吸入的气流经连接口115和进尘口212进入到容纳腔210内。进尘口212和出风口211可以位于壳体21的不同侧面。出风口211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出风口211之间间隔设置。
以出风口211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进尘口212和两个出风口211间隔设置,且位于壳体21的不同侧面,其中两个出风口211分别位于尘盒20的相背两侧面,而进尘口212位于两个出风口211的中间。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出风口211可以通过物理分割成多个出风区域,例如可以通过纵横交错的杆将每个出风口211划分为多个出风区域。在图5中,一个出风口211被划分为两个出风区域。
通过设置两个出风口211位于尘盒20的相背两侧面,进尘口212位于两个出风口211之间,能够使得尘盒20内部所形成的两个不同的风道,使得吸力更强、气流更均衡,保证了两个抽风机141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协同作用,而且还能够降低气流所产生的噪声。
出风口211的位置和排风口116的位置相对应,每个出风口211各自对应至少一个抽风机141,也即每个出风口211由不同的抽风机141负责抽吸。阀门件22的数量与出风口211的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每个出风口211和容纳腔210之间的气流通路则不同,阀门件22设置于对应的出风口211和容纳腔210之间的气流通路上。
当一个抽风机141出现故障而其他抽风机141正常工作,那么出现故障的该抽风机141所对应的出风口211由于其他抽风机141正常工作而产生反向气流,反向气流从该出风口211往容纳腔210的方向流动,可能流入容纳腔210或者流向其他抽风机141所对应的出风口211,如此会对其他正常工作的抽风机141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进而使得其他正常工作的抽风机141的工作效率下降。设置出风口211的数量为多个,且阀门件22的数量和出风口211的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能够在其中一个气流通路出现反向气流时不会影响其他气流通路的正向气流的流动,进而降低相应故障给清洁装置1带来的影响。
如图6所示,壳体21可以形成有通道腔213。通道腔213和容纳腔210在壳体21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例如,壳体21的外形大致呈扁平状,具有厚度方向。容纳腔210和通道腔213在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例如可以是层叠设置。正向气流经过容纳腔210后会流入到的通道腔213。具体地,壳体21可以形成有连通容纳腔210和通道腔213的连通孔214。出风口211连通通道腔213,连通孔214和出风孔之间的通道腔213能够流通气流的空间则可以形成气流通路。正向气流从容纳腔210经过连通孔214进入到通道腔213内,进而可以从相应的气流通路流向出风口211。壳体21可以具有用于围设通道腔213的顶腔壁2131和底腔壁2132。顶腔壁2131和底腔壁2132在壳体21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底腔壁2132相较于顶腔壁2131更靠近容纳腔210。阀门件22可以设置于顶腔壁2131和底腔壁2132之间,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连通孔214和出风孔之间的气流通路。
通过设置通道腔213连通出风口211,增大了尘盒20内的可流通空间。进一步地,有利于至少两个出风口211的安排和布置,在出风口211和抽风机141的配合下进而形成至少两个气流通路,而且抽风机141不直接抽吸容纳腔210内空气,而是通过通道腔213进行抽吸,更有利于容纳腔210进行垃圾沉积,进一步提升尘盒20的吸力和清洁效果。
如图7和图8所示,壳体2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215和第二壳体216。容纳腔210和连通容纳腔210的连通孔214可以形成于第一壳体215。出风口211可以形成于第二壳体216。第二壳体216可以盖设于第一壳体215以围设成通道腔213。可选地,第一壳体215和第二壳体216之间可转动连接,也即第一壳体215和第二壳体216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例如,第一壳体215和第二壳体216之间通过一转动轴转动连接,以使得两者能够相互盖合或者打开,在相互盖合时可以形成通道腔213,在相互打开时可以使得连通孔214裸露,如此可以便于对尘盒20的内部进行观察、清理或者维修等。
第一壳体215可以包括用于围设成容纳腔210的第一顶壁2151、第一底壁2152以及第一侧壁2153。第一顶壁2151和第一底壁2152沿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侧壁2153环接于第一顶壁2151和第一底壁2152之间,以围成容纳腔210。连通孔214可以开设于第一顶壁2151。进尘口212可以开设于第一侧壁2153。可选地,开设有进尘口212的第一侧壁2153和第一底壁2152之间呈倾斜设置,而其他第一侧壁2153和第一底壁2152之间呈垂直或者大致呈垂直设置。可选地,第一顶壁2151可拆卸地连接第一侧壁2153。
如图8所示,第一顶壁2151背离第二顶壁2161的侧面部分凹陷以形成用于容置滤网件23的凹槽2154,且使得第一顶壁2151朝向第二顶壁2161的侧面相应地部分凸起以形成凸起部2155。也即,第一顶壁2151背离第二顶壁2161的侧面的部分区域凹陷,第一顶壁2151朝向第二顶壁2161的侧面与凹陷相对应的部分区域凸起。如此可以在第一顶壁2151背离第二顶壁2161的侧面可以形成用于容置滤网件23的凹槽2154,对应在第一顶壁2151朝向第二顶壁2161的侧面形成凸起部2155。连通孔214开设于该凸起部2155且连通凹槽2154。当然,连通孔214内可以设置有纵横相交的支架2156,用于阻挡滤网件23进入到通道腔213内。可选地,滤网件23可以包括滤网231和固定架232,固定架232用于将滤网231固定于凹槽2154内。
通过在第一顶壁2151背离第二顶壁2161的侧面部分凹陷形成凹槽2154,凹槽2154内能够容纳滤网件23,可以使得容纳腔210内流出的正向气流可以被有效地进行过滤,而且凹槽2154的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地容置滤网件23,凹槽2154在第一顶壁2151朝向第二顶壁2161的侧面形成开设有连通孔214的凸起部2155,如此不会过度挤占通道腔213的空间,保证气流通路的空间,进而保证气流流动的有效性。
如图7和图8所示,第二壳体216可以包括第二顶壁2161和环接于第二顶壁2161的第二侧壁2162。出风口211开设于第二侧壁2162。第一壳体215和第二壳体216在盖合时,第一侧壁2153和第二侧壁2162对接,例如第一侧壁2153和第二侧壁2162可以通过嵌合的方式连接,例如第一侧壁2153上形成有嵌合槽,而第二侧壁2162的边缘具有嵌合缘,嵌合缘嵌入到嵌合槽内,如此可以使得第一壳体215和第二壳体216连接更紧密。进一步地,嵌合槽内可以设置有密封件,嵌合缘嵌入到嵌合槽内抵接密封件,可以加强密封效果。
当然,第一顶壁2151也可以作为第二壳体216的第二底壁,而第一壳体215不包括第一顶壁2151,而包括第一侧壁2153和第一底壁2152,也即,第二壳体216本身可以形成通道腔213,第二壳体216盖合第一壳体215才形成容纳腔210。当然,第一壳体215和第二壳体216各自的结构设置还有很多种,在此仅为举例,并未限制第一壳体215和第二壳体216的具体结构。
在本实施中,第一顶壁2151可以作为底腔壁2132,第二顶壁2161可以作为顶腔壁2131。阀门件22可以设置于第一顶壁2151和第二顶壁2161之间的通道腔213内。
如图9至图12所示,对于上述壳体21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以下对阀门件22在壳体21内的具体设置和结构进行示例性地详细描述。
如图9所示,阀门件22可以设置于通道腔213内且位于出风口211和连通孔214之间,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211和连通孔214之间的气流通路,以在打开气流通路时允许正向气流通过,而在关闭气流通路时阻挡反向气流通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阀门件22可以主动地打开或者关闭气流通路。例如,通过检测气流方向,根据气流方向打开或者关闭气流通路。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阀门件22可以被动地打开或者关闭气流通路。对于阀门件22被动工作方式而言,本实施例给出以下示例性描述。
可选地,阀门件22可以呈板状设置,例如长方形板状。阀门件22可以通过转动的方式打开或者关闭气流通路。阀门件22可以具有一自然位置(如图9所示出的阀门件22的位置)。自然位置是指阀门件22在清洁装置1平稳放置工作面(例如地面)上且未处于工作状态时所处的位置,该位置也是阀门件22并未发生转动对应的位置。例如,清洁装置1平稳放置工作上面,阀门件22由于自然重力所保持的位置,则可以认为是自然位置。阀门件22在自然位置的下垂方向大致跟壳体21的厚度方向一致。本实施例所言的自然位置可以是确定的位置,也可以是一个位置范围。
阀门件22在自然位置时将连通孔214和出风口211间隔开,以阻隔气流通路。连通孔214和出风口211被隔离开,气流难以从出风口211流向连通孔214,进而阻隔气流通路。阀门件22可以可转动地设置于通道腔213内。具体地,阀门件22可以被配置成允许从自然位置往出风口211的方向转动,而不允许从自然位置往连通孔214的方向转动。在自然位置时,连通孔214和出风口211分别位于阀门件22的两侧,阀门件22能够往出风口211一侧转动,而不能够往连通孔214一侧转动,当从自然位置往出风口211的方向转动时,气流通路就会逐渐被打开,无法从自然位置往连通孔214的方向转动,气流通路就保持被阻隔。
阀门件22可以在气流的作用下打开或者关闭气流通路。具体地,阀门件22能够在正向气流的推动下从自然位置往出风口211方向转动,从而打开气流通路,阀门件22能够在反向气流的推动下,由于阀门件22无法从自然位置往连通孔214方向转动,进而可以保持自然位置,进而保持关闭气流通路,无法使得反向气流通过。
如图9所示,阀门件22可转动地设置于顶腔壁2131,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连通孔214和出风孔之间的气流通路。具体地,如图10所示,阀门件22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顶壁2161,能够相对于第二顶壁2161转动。在第一壳体215和第二壳体216盖合时,连通孔214和出风口211之间能够使得气流流通的空间作为气流通路,那么阀门件22在自然位置时阻隔该气流通路,从自然位置向出风口211转动后则可以打开气流通路。
对于阀门件22和顶腔壁2131之间的转动方式,本实施例可以以下提供一个示例性结构。
如图9和图10所示,顶腔壁2131可以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转扣部2133。具体地,第二顶壁2161朝向第一顶壁2151的侧面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转扣部2133。至少一个转扣部213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以两个转扣部2133为例,两个转扣部2133可以沿阀门件2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转扣部2133可以凸出顶腔壁2131并往连通孔214的方向弯折延伸。具体地,转扣部2133呈弯折状设置,其中一端连接顶腔壁2131,另一端往连通孔214的方向延伸。转扣部2133的另一端和顶腔壁2131的表面之间具有间隔,便于装配阀门件22。可选地,转扣部2133可以是第二壳体216一体成型所形成的,也即转扣部2133和顶腔壁2131是一体成型的。
如图10和图11所示,阀门件22可以开设有至少一个与转扣部2133配合的转扣孔221。转扣孔221也在图7和图8中示出。转扣孔221的数量可以和转扣部2133的数量相同且对应。以两个转扣孔221为例,两个转孔孔沿阀门件22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转扣部2133可活动地穿设于转扣孔221,以使得阀门件22能够相对于顶腔壁2131转动。阀门件22能够通过转扣部2133和转扣孔221的配合自自然位置往出风口211方向转动。其中,图10示出了阀门件22处于自然位置时的状态,能够允许往出风口211的方向转动。图11示出阀门件22往出风口211转动后的状态,此时允许正向气流通过。
如图10所示,转扣孔221靠近阀门件22的上边缘,也即阀门件22靠近顶腔壁2131的边缘。阀门件22的上边缘可以伸入到转扣部2133和顶腔壁2131之间的间隔中,进而转扣部2133可以穿入转扣孔221内。
当然,除了上述的转扣部2133和转扣孔221的转动结构外,阀门件22和第二壳体216之间也可以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进而使得阀门件22可以相对于第二顶壁2161转动。例如,两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2162可以各自开设有转动孔(图未示),阀门件22的两端可以设置有转轴(图未示),通过转轴嵌入转动孔中进行转动配合,进而可以使得阀门件22能够进行转动。当然,能够使得阀门件22在通道腔213内进行转动的结构可以是多种,以上仅为举例。
为了能够将阀门件22配置成不允许其从自然位置往连通孔214的方向进行转动,本实施例通过以下的示例性结构实现。如图9和图12所示,底腔壁2132可以凸出设置有第一止挡部2134,相较于阀门件22更靠近连通孔214,且用于抵靠处于自然位置的阀门件22,进而阻挡阀门件22从自然位置往连通孔214的方向转动。也即,第一止挡部2134位于阀门件22靠近连通孔214的一侧,可以阻挡阀门件22往连通孔214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反向气流无法推动阀门件22往连通孔214的方向转动,而阀门件22被第一止挡部2134阻挡于自然位置,如此能够将出风口211和连通孔214之间气流通路进行阻隔,不允许反向气流通过。具体地,第一止挡部2134凸出设置于底腔壁2132,第一止挡部2134可以抵靠阀门件22的下边缘,也即阀门件22靠近底腔壁2132的边缘。
通过在底腔壁2132上凸出设置第一止挡部2134,第一止挡部2134抵靠位于自然位置的阀门件22,进而可以使得阀门件22无法在反向气流的作用下往连通孔214的方向转动,结构简单且可靠,有效地减少或者防止反向气流从出风口211往连通孔214的方向流动,减少对清洁装置1的清洁效率的影响。
为了使得阀门件22不往连通孔214的方向转动的效果更稳定,结构更可靠,本实施例可以设置第二止挡部2135对阀门件22进行阻挡。具体地,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顶腔壁2131可以凸出设置有第二止挡部2135。第二止挡部2135相较于转扣部2133更靠近连通孔214,用于抵靠处于自然位置的阀门件22。第二止挡部2135与第一止挡部2134相对设置。第二止挡部2135也可以用于阻挡阀门件22从自然位置往连通孔214的方向转动。如此,第一止挡部2134和第二止挡部2135分别在底腔壁2132和顶腔壁2131同时对阀门件22进行阻挡,结构更稳定,也更有效更稳定地阻挡阀门件22从自然位置往连通孔214方向转动,进而实现对反向气流进行更有效的阻挡。
具体地,第一止挡部2134的延伸方向、第二止挡部2135的延伸方向和阀门件22的延伸方向相同。如图9所示,在阀门件22处于自然位置时,第一止挡部2134抵靠阀门件22的下边缘以及邻近下边缘的区域,第二止挡部2135抵靠阀门件22的上边缘和邻近上边缘的区域,由于第一止挡部2134和第二止挡部2135也沿阀门件2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止挡部2134、阀门件22和第二止挡部2135构成了更为全面的止挡墙,第一止挡部2134可以进一步封堵阀门件22的下边缘,第二止挡部2135进一步封堵阀门件22的上边缘,进而能够对反向气流进行更有效、更全面的阻隔,进一步减少从出风口211往连通孔214流动的气流。
如图12所示,为了增强结构可靠性,第一顶壁2151朝向第二顶壁2161的侧面所形成的凸起部2155可以用作为第一止挡部2134。具体地,凸起部2155朝向出风口211的侧边可以作为第一止挡部2134的至少部分。由于凸起部2155凸出第二顶壁2161,也即底腔壁2132,凸起部2155的结构稳定,因此利用凸起部2155作为第一止挡部2134的至少部分能够使得第一止挡部2134具有更好的结构可靠性,能够更稳定地止挡阀门件22从自然位置往连通孔214的方向转动。
总而言之,本申请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在容纳腔210和出风口211的气流通路上设置阀门件22,阀门件22能够允许正向气流通过而不允许反向气流通过,能够有效地减少反向气流对清洁装置1的工作效率造成的影响,也能够减少因为反向气流而导致容纳腔210内的垃圾物体被带出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清洁装置的尘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形成有容纳腔、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容纳腔之间形成有气流通路;
阀门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容纳腔之间的气流通路中,以允许从所述容纳腔流向所述出风口的正向气流通过所述气流通路,而阻挡从所述出风口流向所述容纳腔的反向气流通过所述气流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形成有通道腔,所述通道腔和所述容纳腔在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壳体形成有连通所述容纳腔和所述通道腔的连通孔,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通道腔,所述阀门件设置于所述通道腔内且位于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连通孔之间,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连通孔之间的所述气流通路,以在打开所述气流通路时允许所述正向气流通过,而在关闭所述气流通路时阻挡所述反向气流通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门件呈板状设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通道腔内,所述阀门件在自然位置时将所述连通孔和所述出风口间隔开,以阻隔所述气流通路,所述阀门件被配置成允许从所述自然位置往所述出风口的方向转动,以能够在所述正向气流的推动下打开所述气流通路,而不允许从所述自然位置往所述连通孔的方向转动,以能够在所述反向气流的推动下保持所述自然位置而关闭所述气流通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用于围设所述通道腔的顶腔壁和底腔壁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阀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顶腔壁;所述底腔壁凸出设置有第一止挡部,相较于所述阀门件更靠近所述连通孔,且用于抵靠处于所述自然位置的所述阀门件,进而阻挡所述阀门件从所述自然位置往所述连通孔的方向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腔壁凸出设置有至少一个转扣部,所述转扣部凸出所述顶腔壁并往所述连通孔的方向弯折延伸,所述阀门件开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转扣部配合的转扣孔,所述转扣部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转扣孔,以使得所述阀门件能够通过所述转扣部和所述转扣孔的配合自所述自然位置往所述出风口方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腔壁凸出设置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相较于所述转扣部更靠近所述连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止挡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止挡部用于阻挡所述阀门件从所述自然位置往所述连通孔的方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容纳腔和连通所述容纳腔的所述连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以围设成所述通道腔;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用于围设成所述容纳腔的第一顶壁、第一底壁以及第一侧壁,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一底壁沿所述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壁环接于所述第一顶壁和所述第一底壁之间,所述连通孔开设于所述第一顶壁;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顶壁和环接于所述第二顶壁的第二侧壁,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二侧壁;其中,所述第一顶壁作为所述底腔壁,所述第二顶壁作为所述顶腔壁,所述第一止挡部的延伸方向、第二止挡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阀门件的延伸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顶壁背离所述第二顶壁的侧面部分凹陷,以形成用于容置滤网件的凹槽,且使得所述第一顶壁朝向所述第二顶壁的侧面相应地部分凸起,以形成凸起部,所述连通孔开设于所述凸起部且连通所述凹槽,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侧边作为所述第一止挡部的至少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尘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间隔设置,所述阀门件的数量与所述出风口的数量相同且对应设置。
10.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
装置主体;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尘盒,所述尘盒和所述装置主体连接。
CN202021289722.0U 2020-07-02 2020-07-02 尘盒以及清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017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9722.0U CN214017398U (zh) 2020-07-02 2020-07-02 尘盒以及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89722.0U CN214017398U (zh) 2020-07-02 2020-07-02 尘盒以及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7398U true CN214017398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32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8972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017398U (zh) 2020-07-02 2020-07-02 尘盒以及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73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7485A (zh) * 2022-01-11 2022-06-14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CN115251757A (zh) * 2022-06-30 2022-11-01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17485A (zh) * 2022-01-11 2022-06-14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CN115251757A (zh) * 2022-06-30 2022-11-01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设备
CN115251757B (zh) * 2022-06-30 2024-03-22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52418B2 (en) Station of robot cleaner
CA2957883C (en) Electric vacuum cleaning apparatus
CN214017398U (zh) 尘盒以及清洁装置
US8741013B2 (en) Dust bin for a robotic vacuum
WO2021042994A1 (zh) 一种智能清洁设备
CN210990037U (zh) 尘盒、尘盒组件和清洁装置
KR20070094288A (ko) 로봇청소기 시스템
WO2016038918A1 (ja) 自走式掃除機
CN216854579U (zh)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CN216724426U (zh) 一种基站以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CN211484410U (zh) 尘盒、尘盒组件和清洁装置
JP7361282B2 (ja) 自律走行型掃除機、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209847088U (zh) 清洁机器人
CN114617485B (zh)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KR20070111628A (ko) 로봇청소기 시스템
WO2022228036A1 (zh) 过滤件、集尘桩及清洁系统
CN218009552U (zh) 尘盒、地面清洁设备及系统
CN114343485A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
CN219805066U (zh) 清洁装置及清洁系统
CN221555450U (zh) 一种清洁系统
WO2024160017A1 (zh) 清洁设备
CN214434001U (zh) 一种清洁系统及其基站
CN217610793U (zh) 尘杯组件以及清洁装置
CN219538160U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主机及扫地机器人
CN213030578U (zh) 多风机吸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