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3117U - 电池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13117U CN214013117U CN202023233445.4U CN202023233445U CN214013117U CN 214013117 U CN214013117 U CN 214013117U CN 202023233445 U CN202023233445 U CN 202023233445U CN 214013117 U CN214013117 U CN 2140131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late
- battery
- bending
- guide portion
- insulating glu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种涉及一种电池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其中,电池连接片包括具有中间板的极耳连接板,以及通过弯折引导部连接在中间板上的极柱连接板。因弯折引导部的引导,极柱连接板可操作的相对于中间板折弯,并于折弯前的弯折引导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处,分别设有绝缘胶层,且绝缘胶层在极柱连接板折弯时,构成对弯折引导部外表面的包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的电池连接片,通过在折弯前的弯折引导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处,分别设有绝缘胶层,以在极柱连接板折弯时,构成对弯折引导部外表面的包覆,由此,可在本连接片安装于电芯上时,有效防止弯折引导部与电芯壳体之间发生短路失效,从而可提升电芯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连接片,同时,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具有该电池连接片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大众推崇,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其存储能力决定了汽车的续航里程,而动力电池的储存单元即为电芯。
其中,锂离子电池电芯主要由盖板、铝壳和卷芯构成,并经由连接片连接盖板和卷芯,以将卷芯的电流导出到盖板上。现有的连接片通常都设有熔断结构,并在熔断结构处设有绝缘结构。但在电芯生产过程中,电芯需经过折弯,其弯折位置距离电芯壳体较近,易发生短路失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连接片,其在安装于电芯上时,可有效防止弯折引导部与电芯壳体之间发生短路,从而能够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连接片,包括具有中间板的极耳连接板,以及通过弯折引导部连接在所述中间板上的极柱连接板,因所述弯折引导部的引导,所述极柱连接板可操作的相对于所述中间板折弯,于折弯前的所述弯折引导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处,分别设有绝缘胶层;所述绝缘胶层在所述极柱连接板折弯时,构成对所述弯折引导部外表面的包覆。
进一步的,在所述极柱连接板折弯前,所述绝缘胶层构成对所述弯折引导部两侧的所述中间板和所述极柱连接板的部分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胶层以注塑的方式覆盖在折弯前的所述弯折引导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弯折引导部上通透的形成有通孔。
进一步的,形成于所述弯折引导部内表面的所述绝缘胶层的宽度,小于形成于所述弯折引导部外表面的所述绝缘胶层的宽度。
进一步的,形成于所述弯折引导部内表面的所述绝缘胶层的长度,等于形成于所述弯折引导部外表面的所述绝缘胶层的长度。
进一步的,于所述中间板的部分外表面上贴覆有柔性的绝缘贴片。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贴片由PET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弯折引导部被构造为形成于所述中间板和所述极柱连接板间的薄弱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连接片,通过在折弯前的弯折引导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处,分别设有绝缘胶层,以在极柱连接板折弯时,构成对弯折引导部外表面的包覆,由此,可在本连接片安装于电芯上时,有效防止弯折引导部与电芯壳体之间发生短路失效,从而可提升电芯的安全性能。
(2)通过使绝缘胶层构成对弯折引导部两侧的中间板和极柱连接板的部分覆盖,能够提高本连接片的绝缘性能,进而可有效防止弯折引导部与电芯壳体之间发生短路。
(3)绝缘胶层以注塑的方式覆盖在折弯前的弯折引导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可便于加工制造,并可降低加工成本。
(4)通过在弯折引导部上形成通孔,可削弱弯折引导部的强度,而便于极柱连接板的折弯,同时该通孔还可填充有部分绝缘胶层,从而可提高绝缘胶层于弯折引导部上设置的牢固性。
(5)将内表面的绝缘胶层的宽度小于外表面的绝缘胶层的宽度,可降低内侧的绝缘胶层对极柱连接板所需的弯折力的影响。
(6)通过将内表面的绝缘胶层的长度等于外表面的绝缘胶层的厚度,能够有效保证绝缘胶层的平整性和可靠性。
(7)通过在中间板的部分外表面上贴覆绝缘贴片,能够提高本连接片的绝缘性能。
(8)绝缘贴片由PET材质制成,可使其具有表面平滑有光泽,耐蠕变、耐抗疲劳性、耐磨擦和尺寸稳定性好,磨耗小而硬度高的优点。
(9)弯折引导部采用形成于中间板和极柱连接板间的薄弱部,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并可便于极柱连接板弯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的锂离子电池,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电池连接片,可有效防止该连接片与电芯壳体之间发生短路,从而可使本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连接片折弯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连接片折弯前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间板;2、绝缘胶层;3、极柱连接板;4、极耳连接板;401、缺口;5、包胶层;6、薄弱部;7、绝缘贴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施例的“外表面”是基于电池连接片在极柱连接板折弯状态下所确定。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连接片,其包括具有中间板的极耳连接板,以及通过弯折引导部连接在中间板上的极柱连接板。因弯折引导部的引导,极柱连接板可操作的相对于中间板折弯,并于折弯前的弯折引导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处,分别设有绝缘胶层,且绝缘胶层在极柱连接板折弯时,构成对弯折引导部外表面的包覆。
本实施例的的电池连接片,通过在折弯前的弯折引导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处,分别设有绝缘胶层,以在极柱连接板折弯时,构成对弯折引导部外表面的包覆,由此,可在本连接片安装于电芯上时,有效防止弯折引导部与电芯壳体之间发生短路失效,从而可提升电芯的安全性能。
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电池连接片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至图4中所示,其于初始状态下呈“L”形的片状结构。为提高安全性能,如图2中所示,于中间板1的部分外表面(也即图1状态下所示的背面)上贴覆有柔性的绝缘贴片7。且该绝缘贴片7具体由PET材质制成,以使其具有表面平滑、有光泽、耐蠕变、耐抗疲劳性、耐磨擦和尺寸稳定性好,以及磨耗小而硬度高的优点。当然,绝缘贴片7除了由PET材质制成,亦可由其他软质绝缘材料制成。
由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极耳连接板4具体通过熔断保护部连接中间板1,且该熔断保护部与极柱连接板3分别连接于中间板1相邻的两侧。其中,本实施例的熔断保护部具体为横截面积小于极耳连接板4的横截面积的熔断片。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熔断片的宽度小于极耳连接板4的宽度,以使其横截面积小于极耳连接板4的横截面积。而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熔断片的宽度等同于极耳连接板4的面积,并于熔断片上构造有熔断孔。且在保证极耳连接板4与中间板1连接强度的前提下,该熔断孔可为间隔设置的多个。
而作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熔断片的宽度设为小于极耳连接板4的宽度,同时于其中部还构造有熔断孔。进一步地,该熔断孔可被设成矩形孔,以进一步减小电流的流通面积。
本实施例中,为防止极耳连接板4和中间板1在断路后发生二次粘连,如图1中所示,于熔断片上包裹有包胶层5。此外,由图1和图2中所示,为避免极耳连接板4一边焊接时另一边变形,于极耳连接板4的自由端构造有缺口401,且该缺口401位于极耳连接板4的中部,并沿其长度方向向中间板1延伸。
本实施例的弯折引导部具体为形成于中间板1和极柱连接板3间的薄弱部6,并于薄弱部6的两侧形成有开口。通过设置开口,可使得极柱连接板3弯折的折线稳定在开口的宽度范围内,从而可有效降低弯折力。且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开口具体为矩形槽。
开口采用矩形槽相较于采用三角槽等其他槽型,其一方面可降低对弯折线位置的要求,只需弯折线位于矩形槽的宽度范围内,即可使得极柱连接板3折弯后的高度达到要求,从而可大大降低电芯短路的风险。
此外,如图1中所示,于薄弱部6的中部还设有位于两个开口之间的通孔,通过设置该通孔,不仅可削弱薄弱部6的强度,而便于极柱连接板3的折弯。同时也可在注塑下述绝缘胶层2时,使该绝缘胶层2的一部分注塑于该通孔中,由此可提高下述绝缘胶层2于薄弱部6处的设置牢固性。且为进一步提高绝缘胶层2的设置牢固性,本实施例的通孔具体为长度沿极柱连接板3的宽度方向设置的矩形孔,以增大绝缘胶层2与薄弱部6之间的结合面积。
另外,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通孔的宽度与上述开口的宽度相同,且该通孔除了为图1中所示的一个,亦可在保证中间板1和极柱连接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下而设置多个。
本实施例中,出于对便于加工制造和降低成本的考虑,绝缘胶层2均以注塑方式覆盖在折弯前的薄弱部6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且如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形成于薄弱部6内表面的绝缘胶层2的宽度K内,小于形成于薄弱部6外表面的绝缘胶层2的宽度K外,以降低内侧的绝缘胶层2对极柱连接板3所需的弯折力的影响。
进一步地,还可将形成于薄弱部6内表面的绝缘胶层2的厚度,小于形成于薄弱部6外表面的绝缘胶层2的厚度,以进一步降低内侧的绝缘胶层2对极柱连接板3所需的弯折力的影响。此外,为保证绝缘胶层2的平整性和可靠性,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形成于薄弱部6内表面的绝缘胶层2的长度L内,等于形成于薄弱部6外表面的绝缘胶层2的长度L外。
本实施例中,为提高绝缘性能,绝缘胶层2被进一步构造成在极柱连接板3折弯前,可构成对薄弱部6两侧的中间板1和极柱连接板3的部分覆盖。而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使得绝缘胶层2构成对薄弱部6两侧的中间板1和极柱连接板3的部分覆盖,亦可增大绝缘胶层2的宽度,而使其同时构成对中间板1和/或极柱连接板3的全面覆盖。但当绝缘胶层2构成对极柱连接板3的全面覆盖时,需对设于极柱连接板3上的极柱连接孔作出避让。
本实施例的锂电池离子电池连接片,通过在熔断保护部设置包胶层5,并设置可构成对薄弱部6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包覆上述结构的绝缘胶层2,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薄弱部6弯折后与电芯壳体发生短路,而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同时也可有效保证包胶平整性,而防止出现因注塑边缘部位起翘所导致的防护不良的问题,且也可便于极柱连接板3的折弯操作。
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上装配有如上所述的电池连接片。
本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电池连接片,可有效防止该连接片与电芯壳体之间发生短路,从而可使本锂离子电池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连接片,包括具有中间板(1)的极耳连接板(4),以及通过弯折引导部连接在所述中间板(1)上的极柱连接板(3),因所述弯折引导部的引导,所述极柱连接板(3)可操作的相对于所述中间板(1)折弯,其特征在于:于折弯前的所述弯折引导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处,分别设有绝缘胶层(2);所述绝缘胶层(2)在所述极柱连接板(3)折弯时,构成对所述弯折引导部外表面的包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柱连接板(3)折弯前,所述绝缘胶层(2)构成对所述弯折引导部两侧的所述中间板(1)和所述极柱连接板(3)的部分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层(2)以注塑的方式覆盖在折弯前的所述弯折引导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折引导部上通透的形成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弯折引导部内表面的所述绝缘胶层(2)的宽度,小于形成于所述弯折引导部外表面的所述绝缘胶层(2)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弯折引导部内表面的所述绝缘胶层(2)的长度,等于形成于所述弯折引导部外表面的所述绝缘胶层(2)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中间板(1)的部分外表面上贴覆有柔性的绝缘贴片(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贴片(7)由PET材质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引导部被构造为形成于所述中间板(1)和所述极柱连接板(3)间的薄弱部(6)。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该锂离子电池上装配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连接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33445.4U CN214013117U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电池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33445.4U CN214013117U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电池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13117U true CN214013117U (zh) | 2021-08-20 |
Family
ID=77293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33445.4U Active CN214013117U (zh) | 2020-12-28 | 2020-12-28 | 电池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13117U (zh) |
-
2020
- 2020-12-28 CN CN202023233445.4U patent/CN2140131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808377B (zh) | 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 |
EP3512001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and vehicle | |
CN118281439A (zh) |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 |
CN103035970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CN214013113U (zh) | 锂离子电池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 | |
US11652212B2 (en) | Battery comprising cell having overlapping current collector structure | |
CN110729421A (zh) | 电池盖板组件、电池电芯及其组装方法以及连接片 | |
US20130230767A1 (en) | Secondary battery | |
CN110233299B (zh) | 卷绕式电芯 | |
US8658308B2 (en) |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with insulating member and alignment mark on case | |
CN113675535B (zh) | 电芯及电子装置 | |
KR100876266B1 (ko) | 이차전지 | |
CN214013117U (zh) | 电池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 | |
CN214013114U (zh) | 锂离子电池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 | |
CN218385353U (zh) | 卷绕电芯 | |
CN115133232A (zh) | 电芯及用电装置 | |
CN217641490U (zh) | 一种电池保护板及电池 | |
CN214013115U (zh) | 锂离子电池连接片及锂离子电池 | |
KR20240039043A (ko) | 전극 어셈블리, 전지 셀, 전지 및 전력 소비 장치 | |
CN212587557U (zh) | 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 |
CN210837900U (zh) | 绝缘隔离板及电池模组 | |
CN210897523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芯 | |
CN110419125A (zh) | 电池组制造方法和电池组 | |
CN220527161U (zh) | 电芯结构及包含其的电池模组 | |
CN216773476U (zh) | 电芯和具有其的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