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2698U - 一种电源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2698U
CN214012698U CN202022890967.5U CN202022890967U CN214012698U CN 214012698 U CN214012698 U CN 214012698U CN 202022890967 U CN202022890967 U CN 202022890967U CN 214012698 U CN214012698 U CN 214012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winding
transformer
side column
induc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09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学超
陈泽树
陈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neng Chuangzhi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neng Chuangzh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neng Chuangzhi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neng Chuangzhi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096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2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2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2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绕组、电感绕组、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电感绕组嵌入到第一磁芯,电感绕组、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形成电感,变压器绕组、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形成变压器,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共同为电感绕组及变压器绕组提供磁通回路。通过将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作为电感和变压器的共用磁芯,从而将电感绕组的磁通回路嵌入到变压器的磁通回路中,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电感和变压器横向设置的方式,其能够减少PCB板的占用面积,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电感和变压器纵向堆叠的方式,其能够进一步降低纵向高度,因此可实现小型化。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模块。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包括电感和变压器的电源模块设计中,一般是将电感和变压器均集成在PCB板上,而电感和变压器占用的PCB板的面积一般是比较大的,这会让本就寸土寸金的固定尺寸PCB板无法容纳太多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度受到极大限制,并且,电感集成在PCB板上,电感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会传导至PCB板上,造成PCB板发热。于是,一些设计中通过牺牲纵向高度的方式来减少PCB板的占用面积,即独立为电感提供磁通回路的电感磁芯和独立为变压器提供磁通回路的变压器磁芯进行纵向的物理堆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PCB板的占用面积,但是由于纵向高度几乎相当于电感磁芯和变压器磁芯的高度总和,体积几乎相当于两者的体积总和,因此,电源模块的整体体积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提高集成度,实现电源模块的小型化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能够解决相关技术的电源模块中电感和变压器等磁性元件在PCB板上设计时占用PCB板较大面积或集成度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绕组、电感绕组、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所述电感绕组嵌入到所述第一磁芯,所述电感绕组、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形成电感,所述变压器绕组、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形成变压器,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共同为所述电感绕组及所述变压器绕组提供磁通回路。
可选的,所述第一磁芯背向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面设置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底部朝向所述第一磁芯背向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面的方向延伸有第一凸台,所述电感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一凸台,并且所述电感绕组的两端伸出所述收容槽。
可选的,还包括线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收容槽,以将所述电感绕组封闭于所述收容槽内。
可选的,还包括PCB板组件,所述第一磁芯安装于所述PCB板组件第一面,所述第二磁芯安装于与所述PCB板组件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并且所述变压器绕组集成于所述PCB板组件。
可选的,所述PCB板组件的边缘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边柱,所述第二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边柱,所述第一边柱与所述第二边柱均插接于所述缺口内,并且所述第一边柱与所述第二边柱抵接。
可选的,所述PCB板组件开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朝向所述第二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的方向延伸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并且抵接所述第一磁芯。
可选的,所述第一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PCB板组件上的功率器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
可选的,所述PCB板组件包括管脚,所述电感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管脚连接。
可选的,所述PCB板组件还开设有第二连插接孔,所述第一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边柱,所述第二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边柱,所述第三边柱与所述第四边柱均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内,并且第三边柱与所述第四边柱抵接。
可选的,所述电感绕组为铜带线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相关技术,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绕组、电感绕组、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电感绕组嵌入到第一磁芯,电感绕组、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形成电感,变压器绕组、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形成变压器,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共同为电感绕组及变压器绕组提供磁通回路。通过将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作为电感和变压器的共用磁芯,从而将电感绕组的磁通回路嵌入到变压器的磁通回路中,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电感和变压器横向设置的方式,其能够减少PCB板的占用面积,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电感和变压器纵向设置的方式,其能够进一步降低纵向高度,因此可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仅作为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中电感和变压器的磁通回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模块100,包括电感绕组10、变压器绕组20(图未示)、第一磁芯30及第二磁芯40以及PCB板组件50。
电感绕组10嵌入到第一磁芯30,第一磁芯30和第二磁芯40接触以形成一个整体磁芯,该整体磁芯可作为电感的磁芯,为电感绕组10提供磁通回路,该整体磁芯也可作为变压器的磁芯,为变压器绕组20提供磁通回路,第一磁芯30和第二磁芯40为电感和变压器所共用,均为组成电感和变压器的一部分,电感线圈10、第一磁芯30和第二磁芯40共同形成电感,变压器绕组20、第一磁芯30和第二磁芯40共同形成变压器。第一磁芯30及第二磁芯40均为铁氧体。由于电感绕组10是独立的(非集成在PCB板上),其工作时不会通过PCB板散热,有利于减少PCB板的发热,并且,提供电感特性的第一磁芯30是一种铁氧体,其具有较低的热阻,本身可作为散热器,以将电感绕组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磁芯30进行散热,因此,电感可适用于输出大电流的场合。
请参阅图3,第一磁芯30和第二磁芯40可为电感绕组10提供电感磁通回路101以及为变压器绕组20提供变压器磁通回路201,电感绕组10的磁通回路嵌入到变压绕组20的磁通回路中,因此,在不影响电感和变压器性能的基础上,仅需要考虑变压器的磁芯尺寸而不需要考虑电感的磁芯尺寸(电感的磁芯包含在变压器的磁芯内),有利于减少整个磁芯的综合损耗,并且,其纵向高度几乎相当于变压器的磁芯高度(第一磁芯30和第二磁芯40在纵向集成后的高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利于提高集成度,同时使得电源模块100的综合体积大大减小以实现小型化,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如图2所示,PCB板组件50可承载第一磁芯30和第二磁芯40,第一磁芯30安装于PCB板组件50的第一面50a,第二磁芯40安装于PCB板组件50上与第一面50a相对的第二面50b,变压器绕组20则集成在PCB板组件50上,变压器绕组20在PCB板组件50上的集成形式属于本领域在制作变压器时所使用的常规技术,在此不赘述,只要变压器绕组20与第一磁芯30及第二磁芯40共同构成变压器即可。
第一磁芯30开设有安装电感绕组10的槽位,以使电感绕组10与第一磁芯30及第二磁芯40共同电感。具体的,第一磁芯30背向第二磁芯40的一面设置有收容槽301,收容槽301大致呈U形,收容槽301底部朝向第一磁芯30背向第二磁芯40的一面的方向延伸有第一凸台302,第一凸台302呈圆柱状,电感绕组10绕设于第一凸台302,电感绕组10可采用较粗的铜带线圈,由于铜带线圈呈扁平状,此种线圈相比PCB绕铜截面积更大,DCR(电感直流电阻)的阻值更低,电感绕组10的两端伸出收容槽301,作为接线端接入电路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PCB板组件50包括管脚501,电感绕组10的一端与管脚501直接连接,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相比于在板上连接,能够有效降低不必要的传输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00还包括盖板60,盖板60可以设置成与收容槽301相适配的形状并盖设于收容槽301,以将电感绕组10封闭于收容槽内,以避免电感在工作时向外部辐射EMI。
PCB板组件50开设有第一插接孔502,第二磁芯40面向PCB板组件50一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401,第一凹槽401底部朝向第二磁芯40面向PCB板组件50一表面的方向延伸有第二凸台402,第二凸台402插接于第一插接孔502,并且抵接第一磁芯3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插接孔502与第二凸台402可以设置成两者相适配的任意形状。
PCB板组件50的边缘设置有缺口503,第一磁芯30面向PCB板组件50一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边柱303,第二磁芯40面向PCB板组件50一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边柱403,第一边柱303和第二边柱403均插接于缺口503内,并且第一边柱303与第二边柱403抵接。第一边柱303的高度与第二边柱403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为了降低纵向高度,可以将第一边柱303的高度与第二边柱403的高度总和设置成略大于PCB板组件50本体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边柱303与第二边柱403两者之间还可以以其他形式进行抵接,例如,在PCB板组件50上开设有第一边柱303和第二边柱401相适配的插接孔,第一边柱303与第二边柱403均插接于该插接孔,或者,第一边柱303与第二边柱403中的一个完全贯穿于该插接孔,以使两者抵接,又例如,第一边柱303与第二边柱403均延伸出PCB板组件50的边缘,两者在无需破坏PCB板组件50本体的基础上进行抵接。
PCB板组件50还开设有第二插接孔504,第一磁芯30面向PCB板组件50一表面的另一侧设有第三边柱304,第二磁芯40面向PCB板组件50一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边柱404,第三边柱304与第四边柱404均插接于第二插接孔504内,并且第三边柱304与第四边柱404抵接。第三边柱304、第四边柱404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为了降低纵向高度,可以将第三边柱304的高度与第四边柱404的高度总和设置成略大于PCB板组件50本体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边柱304与第四边柱404两者之间还可以以其他形式进行抵接,例如,在PCB板组件50的边缘开设缺口,第三边柱304与第四边柱404均插接于该缺口,或者第三边柱304与第四边柱404中的一个完全贯穿于该缺口,以使两者抵接,又例如,第三边柱304与第四边柱404均延伸出PCB板组件50的边缘,两者在无需破坏PCB板组件50本体的基础上进行抵接。
因此,第一磁芯30与第二磁芯40在集成后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两者的综合高度和综合体积,有利于实现电源模块100的小型化。
请参阅图4及图5,第一磁芯30面向PCB板组件50一表面设有第二凹槽305,PCB板组件50还包括功率器件505,PCB板组件50上的功率器件505收容于第二凹槽305。通过设置第二凹槽305,可包覆将可能会产生EMI辐射的功率器件505,例如转换IC等,有利于抑制EMI干扰,避免干扰源通过空间将信号耦合至另一个网络,影响其它系统或本系统其它子系统的正常工作。并且,可使用高导热粘合剂将功率器件505与第一磁芯30粘合起来,使得功率器件505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通过该高导热粘合剂作为热量传导通路迅速传导至第一磁芯30,避免功率器件505局部过热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绕组、电感绕组、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
所述电感绕组嵌入到所述第一磁芯,所述电感绕组、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形成电感,所述变压器绕组、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形成变压器,所述第一磁芯及所述第二磁芯共同为所述电感绕组及所述变压器绕组提供磁通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背向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面设置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底部朝向所述第一磁芯背向所述第二磁芯的一面的方向延伸有第一凸台,所述电感绕组绕设于所述第一凸台,并且所述电感绕组的两端伸出所述收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收容槽,以将所述电感绕组封闭于所述收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CB板组件,所述第一磁芯安装于所述PCB板组件第一面,所述第二磁芯安装于与所述PCB板组件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并且所述变压器绕组集成于所述PCB板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组件的边缘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边柱,所述第二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边柱,所述第一边柱与所述第二边柱均插接于所述缺口内,并且所述第一边柱与所述第二边柱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组件开设有第一插接孔,所述第二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朝向所述第二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的方向延伸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孔,并且抵接所述第一磁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设有第二凹槽,所述PCB板组件上的功率器件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组件包括管脚,所述电感绕组的一端与所述管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组件还开设有第二插接孔,所述第一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边柱,所述第二磁芯面向所述PCB板组件一表面的另一侧设置有第四边柱,所述第三边柱与所述第四边柱均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孔内,并且第三边柱与所述第四边柱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绕组为铜带线圈。
CN202022890967.5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源模块 Active CN214012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0967.5U CN214012698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源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0967.5U CN214012698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源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2698U true CN214012698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09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0967.5U Active CN214012698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源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2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45975B2 (en) Low-profile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s
JP4802615B2 (ja) Lc複合部品
US10490342B2 (en)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module
US20080272874A1 (en) Winding structure of transformer
US11581118B2 (en) Transformer and power supply module with high thermal efficiency
US11114785B2 (en) Connector
JPH11265814A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112397288A (zh) 一种电源模块
CN114388237A (zh) 电子器件、电源模块及电子设备
CN214012698U (zh) 一种电源模块
US20210329809A1 (en) Power module having metallic heat-dissipation substrate
US20020141706A1 (en) Optical connector, optical element holding structure, and structure of a mount section of an optical connector
US5699241A (en) Switching power source unit
JPH10154211A (ja) アダプタ装置
CN214068544U (zh) 基于多层板的平面变压器
CN207165344U (zh) 磁性元件及具有其的车载电源模块
CN213780903U (zh) 一种集成电源模块的芯片及板卡
US20140091889A1 (en) Transformer
US726297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20234468U (zh) 逆变器
US20220367107A1 (en) Multi-layer coil structure and inductor
CN220895298U (zh) 一种功率电感
CN220711717U (zh) 集成滤波模组及电源装置
CN215184686U (zh) 插座
CN220895297U (zh) 一种功率电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