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1958U -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1958U
CN214011958U CN202022891111.XU CN202022891111U CN214011958U CN 214011958 U CN214011958 U CN 214011958U CN 202022891111 U CN202022891111 U CN 202022891111U CN 214011958 U CN214011958 U CN 214011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ressure detection
detection module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11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瑞朗
蔡军
徐兴浪
肖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11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1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1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1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压力检测模组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外壳内表面上,压力检测模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固定于外壳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固定于第一电极的第一表面,第一电极的第二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的两端上,且第一电极的第二表面与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可压缩的绝缘层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电容,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固定于第二电极的第二表面;外壳的力输入区域根据接收的外界压力,带动第一电极向第二电极方向移动,令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以确定对外界压力的压力检测结果。

Description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耳机等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内部安装的压力检测模组检测其是否被按压,从而进行与按压对应的操作控制。例如,通过安装在耳机中的压力检测模组判断耳机是否被按压,从而控制耳机中音乐的播放。压力检测模组通常设置在电子设备的狭小空间中,如何减少压力检测模组所占用的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尤其是电子设备的厚度,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用以部分或者全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力检测模组,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外壳的内表面上,所述压力检测模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的两端上,且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可压缩的绝缘层以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电容,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表面;所述外壳的力输入区域根据接收到的外界压力,带动所述第一电极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方向移动,令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以确定对所述外界压力的压力检测结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内部具有至少一上述压力检测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由于压力检测模组所包括的第一电极的第一表面固定于外壳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第一电极的第二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的两端上,且第一电极的第二表面与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可压缩的绝缘层。当外壳的力输入区域接收到外界压力,则带动第一电极向第二电极的方向移动,通过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容发生的变化确定外界压力的压力检测结果。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压力检测模组仅需要安装在外壳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即可实现压力检测,无需支架且压力检测模组厚度较小,从而便于电子设备内部其他元件的安装。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值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安装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耳机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体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力检测模组,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压力检测模组的结构图。压力检测模组10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外壳20内表面上,压力检测模组10包括:第一电极101、第二电极102、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104。
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的第一表面固定于外壳20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的第二表面固定于第一电极101的第一表面,第一电极101的第二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二电极102的第一表面的两端上,且第一电极101的第二表面与第二电极102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可压缩的绝缘层以使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形成电容,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104的第一表面固定于第二电极102的第二表面。
外壳20的力输入区域根据接收到的外界压力,带动第一电极101向第二电极102的方向移动,令第一电极101以及第二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变化,以确定对外界压力的压力检测结果。
具体地,外壳20的力输入区域为任意形状的区域,力输入区域可以采用任意标识以指示用户可在此区域施加压力,力输入区域中心的位置对应于第一电极中心所在的位置,令用户通过力输入区域施加的外界压力带动第一电极向第二电极的方向移动。
当外壳20的力输入区域接收外力而发生形变,力输入区域的中心形变最大,力输入区域的中心对应的内表面即为第一电极101中心。当外壳20的力输入区域接收外力,固定于外壳20的第一电极101随着外壳20的形变而发生形变,第一电极101的中心形变最大。由于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两端固定,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相对设置且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之间具有可压缩的绝缘层,因此第二电极102跟随与第一电极101固定的两端的形变位移。由于第一电极101的中心形变位移大于两端形变的位移,令第一电极101以及第二电极102之间的可压缩的绝缘层发生变化,从而令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变化,根据该电容的变化可以确定对外界压力的压力检测结果。
具体地,第一电极101的第二表面的两端与第二电极102的第一表面的两端是指末端或者靠近末端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压力检测模组仅需要安装在外壳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即可实现压力检测,无需支架且压力检测模组厚度减小,从而便于电子设备内部其他元件的安装,且便于在小型化的电子设备内减少压力检测模组与其它电子部件的干涉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2,压力检测模组10还包括:第一粘附层105。
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的第一表面通过第一粘附层105固定于外壳20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粘附层将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粘附至外壳20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令安装更加简便。
具体地,第一粘附层105为上下两个表面均具有粘附力的层状结构,从而简便地实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与外壳20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之间的粘附。
为实现更加简便且低成本的安装,第一粘附层105为双面胶。
为了令第一粘附层实现粘附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小第一粘附层的厚度,从而能够占用更小的电子设备内部空间,双面胶的厚度为小于或者等于0.15毫米。
为了实现粘附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小第一粘附层的厚度,双面胶的厚度为0.1毫米。
在本申请实施例另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3,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的第一表面还具有至少一触摸传感器30。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一触摸传感器,第二表面固定于第一电极的第一表面,本申请实施例将触摸传感器与第一电极均安装在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上,可以使得检测压力的第一电极和检测触摸的触摸传感器都位于壳体的同一侧且为所述同一侧的同一位置(即力输入区域所在的壳体),进而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可通过外壳的力输入区域同时感测用户的触摸与用户施加的压力,其结构简单、安装工序也可以被简化、且简单的结构和简化的工序可以进一步的提升产品的一致性和提升产品的良率。本申请实施例还可进一步节约了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便于内部其他元件的安装。
具体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长度为小于或者等于10毫米,从而更佳地令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至少一触摸传感器实现触摸感测。
在本申请再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4,压力检测模组10还包括:第二粘附层106,第二粘附层106包括两个具有同一预设高度的粘附件。
第一电极101的第二表面的两端与第二电极102的第一表面的两端分别通过两个粘附件固定,两个粘附件令第一电极101的第二表面与第二电极102的第一表面之间的可压缩的绝缘层的高度为预设高度。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具有同一预设高度的粘附件将第一电极的第二表面与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的两端固定,中间则因两个粘附件的预设高度而具有可压缩的绝缘层。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具有同一预设高度的粘附件,简便地实现了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固定且令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具有可压缩的绝缘层。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同一预设高度的粘附件,令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不同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都一致,也可以提高压力检测模组的一致性和提升信号检测的准确性,避免了因为制作工序导致同一压力检测模组里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不一致,或者不同的压力检测模组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不一致。
具体地,为便于安装与制造,两个粘附件分别位于第二电极102的第一表面的两个末端,且两个粘附件的侧边均与第一电极101的侧边和第二电极102的侧边齐平。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进一步令电子设备有限空间内的压力检测模组能够准确地实现压力感测,且尽可能减小压力检测模组的厚度,减少压力检测模组对电子设备内其他元件的影响。
两个粘附件为上下两个表面均具有粘附力的部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粘附件能够令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实现固定且中间具有可压缩的绝缘层。
具体地,为了更加简便且成本低廉地实现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的固定,两个粘附件为双面胶。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简化了制作工序和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和良率。
为了实现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的可压缩的绝缘层变化可以反映外界压力且尽量减小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之间可压缩的绝缘层的厚度,从而能够占用更小的电子设备内部空间,预设高度为大于或者等于0.1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0.4毫米。这样既可以保障检测到的压力信号达到的一定的信号量,以避免检测不到信号或检测的信号较弱而影响检测的压力的准确性,还可以减少压力检测模组的体积和厚度,简化制作工序和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良率。
为了实现更佳地压力感测以及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的固定,预设高度为0.2毫米。
在本申请再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5,压力检测模组10还包括:第二补强板107,第二补强板107固定于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104的第二表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设置第二补强板,从而令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更加紧密贴附于第二电极的第二表面上,第二补强板的支撑作用也令第二电极具有更佳的平整度。
具体地,第二补强板107为钢板。
在本申请再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6,压力检测模组还包括:第二补强压合层108,第二补强板107通过第二补强压合层108固定于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104的第二表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二补强压合层将第二补强板固定于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提高了第二补强板与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之间的贴合度和平整度。
为了实现补强作用的同时令尽量减小第二补强板107与第二补强压合层108的厚度,从而能够占用更小的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第二补强板107与第二补强压合层108的总厚度为小于或者等于0.15毫米。
为了实现最佳地补强作用的同时令尽量减小第二补强板107与第二补强压合层108的厚度,第二补强板107与第二补强压合层108的总厚度为0.15毫米。
在本申请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可应用于具有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且不具有第一粘附层的实施例中,参见图7,在压力检测模组中还包括:第一补强板109,第一补强板109固定于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的第一表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的第一表面上设置第一补强板109,从而令压力检测模组可作为整体设置在电子设备的外壳内部,以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检测模块可以适用于壳体不可以拆分的电子设备,例如适用于耳机的拉杆为一筒状的整体的结构,进而可以提高压力检测模组在电子设备上的安装的便捷性。第一补强板的支撑作用也令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具有更佳的平整度。
因此,将不具有第一补强板的压力检测模组安装于耳机等电子设备的拉杆(即耳机的杆部)内时,可将拉杆的外壳进行拆件,即拉杆的外壳分成上壳体和下壳体,先将压力检测模组设置在拉杆的下壳体内部,再将拉杆的上壳体扣合在下壳体上。具有第一补强板的压力检测模组,因第一补强板增加了强度,则无需将拉杆的外壳进行拆件,可以整个直接设置在筒状的外壳内部。
具体地,第一补强板采用绝缘材质制作,这样才能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压力检测模组可以同时实现压力检测和触摸检测。
在本申请再一具体实现中,参见图8,压力检测模组10还包括:第一补强压合层110,第一补强板109通过第一补强压合层110固定于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的第一表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补强压合层将第一补强板固定于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上,提高了第一补强板与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上之间的贴合度和平整度。
为了实现补强作用的同时令尽量减小第一补强板109与第一补强压合层110的厚度,从而能够占用更小的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第一补强板109与第一补强压合层110的总厚度为小于或者等于0.2毫米。
为了实现最佳地补强作用的同时令尽量减小第一补强板109与第一补强压合层110的厚度,第一补强板109与第一补强压合层110的总厚度为0.2毫米。
在本申请再一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外壳内部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压力检测模组。
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壳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1毫米。因此,本实施例在满足外壳的强度的情况下,还能够尽可能地减轻外壳的重量。
具体地,电子设备包括:无线蓝牙耳机、智能眼镜等。本申请实施例的压力检测模组安装于无线蓝牙耳机或者智能眼镜的拉杆中,拉杆为与听筒或者镜片连接的杆状部分。
具体地,电子设备为耳机或者智能眼镜,所述压力检测模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耳机或者智能眼镜的拉杆的外壳内部。
示例性地,参见图9、图10电子设备为无线蓝牙耳机时,压力检测模组10设置在拉杆40中。
另外,参见图9、图10,该压力检测模组可拆卸地设置于拉杆40中。
可选地,该压力检测模组可拆卸地设置于拉杆40的中部。便于压力检测模组的更换和维修。
参见图6,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的第一表面通过第一粘附层105固定于无线蓝牙耳机外壳20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的第一表面还具有至少一触摸传感器30。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的第二表面固定于第一电极101的第一表面,第一电极101的第二表面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粘附层106的两个具有预设高度的粘附件固定在第二电极102的第一表面的两端上,且第一电极101的第二表面与第二电极102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预设高度的可压缩的绝缘层,第二电极102的第二表面固定于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104的第一表面上。第二补强板107通过第二补强压合层108固定于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104的第二表面上。
耳机外壳20的力输入区域根据接收到的外界压力,带动第一电极101向第二电极102的方向移动,令第一电极101以及第二电极102之间的电容变化,以确定对外界压力的压力检测结果。
具体地,第一粘附层为双面胶,双面胶的厚度为0.1毫米。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和/或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104的厚度为0.12毫米。本实施例设置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可压缩的绝缘层的高度为0.2毫米。第二补强板与第二补强压合层的厚度和为0.15毫米。
由于通常将压力检测模组设置在无线蓝牙耳机外壳内部的支架与外壳内表面之间,压力检测模组的厚度约为1.5毫米,而本申请可以将压力检测模组的厚度降低至0.8毫米,进而节约了无线蓝牙耳机的内部空间,无需支架从而为主板安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为天线的安装提供了便利且避免了压力检测模组对天线的干扰。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具有至少一触摸传感器,第二表面固定于第一电极的第一表面,本申请实施例将触摸传感器与第一电极分别安装在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两个表面上,可通过外壳的力输入区域同时感测用户的触摸与用户施加的压力。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节约了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便于内部其他元件的安装。
在本申请另一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8,在压力检测模组10中还包括:第一补强板109,第一补强板109通过第一补强压合层110固定于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103的第一表面上。
因此,参见图11,具有第一补强板的压力检测模组10适用于作为整体不可拆卸地安装在无线蓝牙耳机的拉杆40的外壳内部,无需对拉杆40进行拆件,便于安装以及更换维修。
具体地,第一补强板与第一补强压合层的厚度和为0.2毫米。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3)

1.一种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外壳的内表面上,所述压力检测模组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
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的两端上,且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之间具有可压缩的绝缘层以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电容,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表面;
所述外壳的力输入区域根据接收到的外界压力,带动所述第一电极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方向移动,令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以确定对所述外界压力的压力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还具有至少一触摸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长度为小于或者等于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还包括:第一粘附层,
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通过所述第一粘附层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力输入区域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附层为上下两个表面均具有粘附力的层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附层为双面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的厚度为小于或者等于0.15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还包括:第二粘附层,所述第二粘附层包括两个具有同一预设高度的粘附件,
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表面的两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两个粘附件固定,所述两个粘附件令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之间的所述可压缩的绝缘层的高度为所述预设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粘附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表面的两个末端,且两个粘附件的侧边均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侧边和第二电极的侧边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粘附件为上下两个表面均具有粘附力的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粘附件为双面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高度为大于或者等于0.1毫米,且小于或者等于0.4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高度为0.2毫米。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还包括:第二补强板,
所述第二补强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还包括:第二补强压合层,
所述第二补强板通过所述第二补强压合层固定于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二表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补强板与所述第二补强压合层的总厚度为小于或者等于0.15毫米。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以及8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还包括:第一补强板,
所述第一补强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还包括:第一补强压合层,
所述第一补强板通过所述第一补强压合层固定于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表面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力检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强板与所述第一补强压合层的总厚度为小于或者等于0.2毫米。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内部具有至少一权利要求1-19中任一压力检测模组。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厚度小于或者等于1毫米。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耳机或者智能眼镜,所述压力检测模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耳机或者智能眼镜的拉杆的外壳内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模组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拉杆的中部。
CN202022891111.XU 2020-12-03 2020-12-03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011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1111.XU CN214011958U (zh) 2020-12-03 2020-12-03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1111.XU CN214011958U (zh) 2020-12-03 2020-12-03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1958U true CN214011958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09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1111.XU Active CN214011958U (zh) 2020-12-03 2020-12-03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19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91927U (zh)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0352799B2 (en) Pressure sens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essure sensor
KR102539055B1 (ko) 센서, 입력장치 및 전자기기
US10551659B2 (en) Touch sensing apparatus with dual touch sensors
CN212322231U (zh) 一种触控模组与一种电子设备
US20190041281A1 (en) Pressure sensor,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essure sensor
WO2021185003A1 (zh) 压力感应式结构及电子产品
CN213958032U (zh)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06805504U (zh) 压力检测装置、触控屏和触控终端
CN212675528U (zh) 振动反馈模组、触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740999A (zh) 压力触控板、压力触控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782076B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输入操作检测方法
CN111857439A (zh) 振动反馈模组、触控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011958U (zh)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100083973A (ko) 터치 입력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8108650A (zh) 指纹识别模块,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气设备
CN217467638U (zh) 压力触控板、压力触控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6639200U (zh) 具有压感功能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9590698U (zh) 一种按键及移动终端
CN212519062U (zh) 一种移动终端
US11481080B2 (en) Sensor device,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P4068800A1 (en) Pressure detectio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116120A1 (zh)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116121A1 (zh) 压力检测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645663U (zh) 一种压力检测模组以及用于压力检测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