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7290U - 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7290U
CN214007290U CN202022814213.1U CN202022814213U CN214007290U CN 214007290 U CN214007290 U CN 214007290U CN 202022814213 U CN202022814213 U CN 202022814213U CN 214007290 U CN214007290 U CN 214007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oil
positioning
nozzle body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142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安占
唐建明
李栋
王飞
许成
刘蒙
崔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142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7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7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72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喷油嘴组件用于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喷油嘴组件包括喷油管和喷嘴体,喷嘴体通过空心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机体的定位槽上;喷油管的一端朝活塞,喷油管的另一端与喷嘴体相连,且喷油管的另一端与空心螺栓的内部连通;且喷嘴体具有一个底面和至少两个定位侧壁,底面用于与定位侧壁的底壁相配合,定位侧壁用于与定位槽的槽壁相互配合以阻止喷嘴体在定位槽中转动。发动机包括机体、活塞和上述喷油嘴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实现喷油嘴组件与活塞的准确定位,固定喷油嘴组件的喷油方向。解决了用定位销定位所造成的零部件成本增加、工序增加、精度降低,进而导致装配效率降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汽油机增压、直喷的应用,其活塞的爆压、热负荷越来越高,为防止发动机在工作时燃烧室和活塞的温度过高导致的活塞熔顶、拉缸等故障,所以就引入了活塞强制冷却,活塞冷却喷嘴作为一种活塞强制冷却的手段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发动机活塞冷却喷嘴通常包括喷嘴体和喷管,喷嘴体采用机加工加工成型后,将喷管和喷嘴体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机体上。
现阶段,喷油嘴在发动机机体上的定位方式通常采用一面一销两孔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具体是在发动机机体与喷嘴体上分别加工孔,将喷嘴体与发动机机体安装平面相贴合,安装定位销实现两者的对中定位。采用一面一销两孔方法定位喷油嘴看似定位销的定位精度很高,但是仍然会导致以下问题:一、零件数量成本增加,需要额外增加定位销;二、尺寸链和累计误差增加,该误差主要来源于:喷嘴体的加工误差、定位销孔的加工及安装误差、发动机机体定位销孔的加工及安装误差;三、零件加工、装配工序增加,定位销及定位销孔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换刀、对刀,加工完后还需要装配,需要消耗大量时间,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因此,在减少零部件数量的前提下,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定位精度高、成本低廉且易于操作的喷油嘴组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该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是在减少零部件数量的前提下,能够减少零部件加工工序、工时,提高定位精度及整体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油嘴组件,用于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包括:喷油管和喷嘴体,所述喷嘴体通过空心螺栓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定位槽上;
所述喷油管的一端朝向所述发动机机体内设置的活塞,所述喷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体相连,且所述喷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空心螺栓的内部连通;
且所述喷嘴体具有一个底面和至少两个定位侧壁,所述底面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的底壁相配合,所述定位侧壁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的两个相连的槽壁相互配合以阻止所述喷嘴体在所述定位槽中转动。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两个定位侧壁为竖直平面。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两个定位侧壁之间具有弧形侧壁。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两个定位侧壁所在的平面延伸后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喷油嘴组件,用于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包括:喷油管和喷嘴体,所述喷嘴体通过空心螺栓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定位槽上;
所述喷油管的一端朝向所述发动机机体内设置的活塞,所述喷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体相连,且所述喷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空心螺栓的内部连通;
且所述喷嘴体具有一个底面和至少两个相对的定位侧壁,所述定位侧壁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相互配合以阻止所述喷嘴体在所述定位槽中转动。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每个所述定位侧壁的底端具有倾斜壁,所述定位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为与所述倾斜壁匹配的倾斜槽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机体和设在所述发动机机体内的活塞,还包括:上述喷油嘴组件,所述喷油嘴组件的喷油管的一端朝向所述活塞,且所述发动机机体上具有定位槽;
所述定位槽至少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与所述底壁相连的槽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喷嘴体的底面相对,两个所述槽壁相连,且两个所述槽壁分别与所述喷油嘴组件中的喷嘴体的两个定位侧壁相对;
所述底壁上开设有油口,所述喷嘴体通过空心螺栓与所述油口相连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机体上。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两个所述槽壁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机体和设在所述发动机机体内的活塞,还包括:上述喷油嘴组件,所述喷油嘴组件的喷油管的一端朝向所述活塞,且所述发动机机体上具有定位槽;
所述定位槽至少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与所述底壁相连的槽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喷嘴体的底面相对,所述两个槽壁相对,且两个所述槽壁分别与所述喷油嘴组件中的喷嘴体的两个定位侧壁相对;
所述底壁上开设有油口,所述喷嘴体通过空心螺栓与所述油口相连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机体上。
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两个槽壁为倾斜方向相反的倾斜槽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油嘴组件,用于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包括喷油管和喷嘴体,喷嘴体通过空心螺栓固定在发动机机体的定位槽上;喷油管的一端朝活塞,喷油管的另一端与喷嘴体相连,且喷油管的另一端与空心螺栓的内部连通;且喷嘴体的侧壁具有一个底面和至少两个定位侧壁,底面用于与定位槽的底壁互相配合,定位侧壁用于与定位槽的两个槽壁相互配合以阻止喷嘴体在定位槽中转动,确保喷油嘴组件的喷油方向不会发生改变。解决现有技术中用定位销定位喷油嘴组件所造成的零部件成本增加、工序增加、精度降低,进而导致装配效率降低的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喷油嘴定位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喷油嘴组件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发动机机体上的定位槽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喷油嘴组件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喷油嘴组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喷油嘴组件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发动机机体上的定位槽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喷油嘴组件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喷油嘴组件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喷油嘴组件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喷油嘴组件;
11-空心螺栓;
12-喷嘴体;
121-定位侧壁;
1211-倾斜壁;
122-弧形侧壁;
13-喷油管;
20-发动机机体;
21-定位槽;
211-槽壁;
212-弧形槽壁;
213-底壁;
22-油口;
30-活塞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发动机作为一个非常精密的整体,是由大大小小的零部件组合而成,大部分人只重点关注一些较大的部件,而喷油嘴组件作为一个小小的零部件,通常会被人们所忽视,殊不知像喷油嘴组件这么小的零部件却在发动机内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动机在工作时,内部空间由于长期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严重的话会造成发动机的活塞因为高温而烧蚀、开裂等后果,而喷油嘴组件的主要作用是向活塞裙内部喷射机油,用来冷却和润滑活塞。从本质上来讲,喷油嘴组件就是一根装在缸体机油油道上的空心喷管,内径很细,如果机油内较大的颗粒杂质,很容易就会将它堵塞。而它一旦堵塞,活塞就会因为热量聚集导致顶部融化,最终造成拉缸。
图1是现有的喷油嘴组件1定位方式示意图。现有技术中为了固定喷油嘴组件1的位置与方向,实现喷油嘴组件1与发动机机体6的准确装配,通常采用一面一销两孔进行定位。该方式主要采用在喷油嘴组件1的喷嘴体3与发动机机体6相接触的一面分别钻孔,通过安装定位销5来实现喷油嘴组件1与发动机机体6的成功定位。但是,该定位方法所造成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需要建立定位销孔和安装定位销5,结果会导致增加了零件成本、零件数量、加工工序和装配工序,由于需要开设定位销孔造成尺寸链的增加,而降低了喷油嘴组件1定位在发动机机体6的定位精度,最终导致整个装配效率降低。所以,如何实现喷油嘴组件1简单、准确的定位在发动机机体6上仍是行业内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参考图1所示,喷油嘴组件1安装在发动机机体6的底部,通过发动机机体6上的主油道供油。喷油嘴组件1主要包括喷嘴体3和喷油管4。喷油嘴组件1的空心螺栓2套设于喷嘴体3的中间,空心螺栓2的内部常设有控制阀,给活塞裙内部喷射机油,用来冷却、润滑活塞。空心螺栓2为空心结构,并且空心螺栓2的两侧设有孔,用于向喷油管4通油,将喷油泵提供的一定压力的柴油进行雾化,以使柴油在燃烧室内与空气很好地混合,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
具体的,喷油嘴组件1是将喷油管4焊接在喷嘴体3侧壁的开孔上,喷油嘴组件1是通过空心螺栓2的外螺纹拧在发动机机体6油口的内螺纹上,以此固定在发动机机体6上,而这种固定方法仍然不能定位喷油管4的喷油方向,所以就需要对喷油嘴组件1的喷嘴体3进行定位,确保喷油嘴组件1能准确命中需要冷却的活塞部位。通常情况下,喷油嘴组件1在发动机机体6上的定位方式是通过一面一销两孔进行定位,是指在喷油嘴组件1与发动机机体6相接触的一面分别钻孔,通过安装定位销5实现喷油嘴组件1与发动机机体6的准确定位。该定位方法由于需要建立定位销孔和安装定位销5,所以导致增加了零件成本、零件数量、加工工序和装配工序,进而由于需要开设定位孔造成尺寸链的增加,而降低了喷油嘴组件1的定位精度,最终导致整个装配效率降低。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油嘴组件,通过在喷油嘴组件上加工底面和定位侧壁,在发动机机体上加工定位槽,实现喷油嘴组件与发动机机体的准确定位,固定喷油嘴组件的喷油方向。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用定位销定位喷油嘴组件所造成的零部件成本增加、工序增加、精度降低,进而导致装配效率降低的问题。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喷油嘴组件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发动机机体上的定位槽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喷油嘴组件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喷油嘴组件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喷油嘴组件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发动机机体上的定位槽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喷油嘴组件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另一种喷油嘴组件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喷油嘴组件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的立体示意图。
实施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喷油嘴组件10,喷油嘴组件10可以包括喷嘴体12、喷油管13和空心螺栓11。空心螺栓11套设于喷嘴体12中,喷油管13连接在喷嘴体12侧壁的开孔上。喷油嘴组件10靠近空心螺栓11的一侧安装在发动机机体20的定位槽21上,连接于发动机机体20上的主油道,喷油嘴组件10靠近喷油管13的一侧通向活塞裙30内部,用于给活塞喷射机油达到冷却润滑活塞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空心螺栓11穿设于喷嘴体12中,空心螺栓11的内部设有控制阀,控制机油的流动。另外,空心螺栓11是一种空心结构,内部空腔的水平方向上还至少设有一个孔,用于与喷油管13的连通,将主油道中的机油输送至喷油管13,通过喷油管13喷射给活塞。
具体地,空心螺栓11穿过喷嘴体12通过空心螺栓11的外螺纹拧在发动机机体20油口22的内螺纹上,将喷油嘴组件10固定在发动机机体20的主油道上。其中,空心螺栓11与发动机机体20连接主油道的油口2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在拧紧空心螺栓11的同时,将喷嘴体12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空心螺栓11的支撑面、发动机机体20上的主油道安装面压紧,从而空心螺栓11与发动机机体20上的主油道、喷嘴体12内腔之间形成一个高压储油腔,主油道内部的机油通过空心螺栓11内部的控制阀进入高压储油腔后,经过喷油管13将机油喷向活塞。
在本实施例中,喷油管13是一种管状结构,成90°弯头设置,其中,喷油管13的形状和角度并不限于此,例如,喷油管13是一种上粗下细的结构,再例如喷油管13的角度是100°,当然,喷油管13的形状和角度还可以是其它。具体地,喷油管13的一端与喷嘴体12相连接,同时喷油管13还与空心螺栓11的侧壁开孔处连接在一起,保持内部空腔的连通。喷油管13的内部空腔通过喷嘴体12的内腔、空心螺栓11的内腔与发动机机体20上的主油道相连通,确保内部油道的连续性。
在本实施例中,喷嘴体12主要用于连通喷油管13,给活塞裙30内部供油,同时,还要与空心螺栓11起到固定作用,与发动机机体20起到定位作用,因此喷嘴体12在活塞冷却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喷油嘴组件10与发动机机体20的定位方式中,对喷嘴体12的形状提出了一定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喷嘴体12与发动机机体20的定位主要采用喷嘴体12的底面及与底面相连接的竖直的至少两个定位侧壁121,与发动机机体20上的定位槽21的底壁213和至少两个槽壁211一一贴合,在保证喷嘴体12的底面、定位侧壁121与定位槽21的底壁213、槽壁211贴合的前提下确保喷油嘴组件10定位在发动机机体20上。所以,在生产喷油嘴组件10时,可以将喷嘴体12的毛坯加工成具有至少两个定位侧壁121的结构,两个定位侧壁121可以与发动机机体20上的定位槽21的槽壁211相配合,阻止喷嘴体12在发动机机体20上发生转动而影响喷油管13的喷油方向,达到定位喷油方向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喷嘴体12的侧壁具有至少两个定位侧壁121,且两个定位侧壁121为竖直平面,也就是说,喷嘴体12可以有两个定位侧壁121,也可以有三个定位侧壁121,当然也可以有多个定位侧壁121,且多个定位侧壁121均为竖直平面。当有两个定位侧壁121时,两个定位侧壁121既可以相邻设置,也可以相对设置。两个定位侧壁121如果为相邻设置时,其位置关系既可以相互垂直,也可以不相互垂直,例如,两个定位侧壁121之间所成夹角为锐角,再例如,两个定位侧壁121之间所成夹角为钝角。
其中,喷嘴体12上的至少两个定位侧壁121和底面分别与发动机机体20上的定位槽21的槽壁211和底壁213相配合,也即是说,喷嘴体12的定位侧壁121数量、位置均与定位槽21的槽壁211数量、位置一致。两个定位侧壁121之间可以为弧形侧壁122,需要说明的是,当两个定位侧壁121相邻设置时,其之间可以设置有弧形侧壁122,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弧形侧壁122。当两个定位侧壁121之间还设有侧壁时,之间的侧壁并不局限于为弧形侧壁122,还可以设置为斜角侧壁。为使整个喷嘴体12更加平滑,可以对喷嘴体12整体做倒圆角或者倒斜角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图3和图4分别为发动机机体20上的定位槽21示意图和喷油嘴组件10安装在发动机机体20定位槽21上的立体示意图。发动机机体20上设有用于定位喷油嘴组件10的定位槽21,其中,定位槽21用于与喷嘴体12配合。定位槽21结构为向内凹陷的一个槽状结构,定位槽21至少包括了一个底壁213和两个槽壁211。
具体地,定位槽21的底壁213与喷嘴体12的底面相配合,也即是说,在安装喷油嘴组件10时定位槽21的底壁213与喷嘴体12的底面均为相互贴合且平行的平面。定位槽21的侧壁与喷嘴体12的定位侧壁121相配合,也即是说,在安装喷油嘴组件10时定位槽21的侧壁与喷嘴体12的定位侧壁121一一贴合,数量一致、位置一致且相互平行,均为竖直的平面。
当喷嘴体12设有一个底面和两个定位侧壁121时,定位槽21的槽壁211也设有一个底壁213和两个槽壁211,喷嘴体12的底面与定位槽21底壁213相贴合,喷嘴体12的两个定位侧壁121也均为定位槽21的两个槽壁211相贴合,确保喷油嘴组件10能固定于发动机机体20上。其中,定位槽21的槽壁211位置、数量关系均与喷嘴体12的定位侧壁121位置、数量关系一致。也即是说,喷嘴体12上设有的两个定位侧壁121位置相邻且垂直时,定位槽21上也设有两个槽壁211位置相邻且垂直,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槽21的槽壁211数量、位置并不限制于此,还可以是其它。
当喷嘴体12上的两个定位侧壁121之间设有弧形侧壁122时,定位槽21的两个槽壁211之间可以设有弧形槽壁212,也可以不设由弧形槽壁212。当然喷嘴体12上的两个侧壁之间设有倒斜角侧壁或是其它侧壁时,定位槽21的两个槽壁211之间也可以不设有侧壁。
实施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喷油嘴组件10,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喷油嘴组件10可以包括喷嘴体12、喷油管13和空心螺栓11。空心螺栓11套设于喷嘴体12中,喷油管13连接在喷嘴体12侧壁的开孔上。喷油嘴组件10靠近空心螺栓11的一侧安装在发动机机体20的定位槽21上,连接于发动机机体20上的主油道,喷油嘴组件10靠近喷油管13的一侧通向活塞裙30内部,用于给活塞喷射机油达到冷却润滑活塞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空心螺栓11穿设于喷嘴体12中,空心螺栓11的内部设有控制阀,控制机油的流动。另外,空心螺栓11是一种空心结构,内部空腔的水平方向上还至少设有一个孔,用于与喷油管13连通,将主油道中的机油输送至喷油管13,直至喷射给活塞。
具体地,空心螺栓11穿过喷嘴体12通过空心螺栓11的外螺纹拧在发动机机体20油口22的内螺纹上,将喷油嘴组件10固定在发动机机体20的主油道上。其中,空心螺栓11与发动机机体20连接主油道的油口2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在拧紧空心螺栓11的同时,将喷嘴体12的两个端面分别与空心螺栓11的支撑面、发动机机体20上的主油道安装面压紧,从而空心螺栓11与发动机机体20上的主油道、喷嘴体12内腔之间形成一个高压储油腔,主油道内部的机油通过空心螺栓11内部的控制阀进入高压储油腔后,经过喷油管13将机油喷向活塞。
在本实施例中,喷油管13是一种管状结构,成90°弯头设置,其中,喷油管13的形状和角度并不限于此,例如,喷油管13是一种上粗下细的结构,再例如喷油管13的角度是100°,当然,喷油管13的形状和角度还可以是其它。具体地,喷油管13的一端与喷嘴体12相连接,同时喷油管13还与空心螺栓11的侧壁开孔处连接在一起,保持内部空腔的连通。喷油管13的内部空腔通过喷嘴体12的内腔、空心螺栓11的内腔与发动机机体20上的主油道相连通,确保内部油道的连续性。
在本实施例中,喷嘴体12主要用于连通喷油管13,给活塞裙30内部供油,同时,还要与空心螺栓11起到固定作用,与发动机机体20起到定位作用,因此喷嘴体12在活塞冷却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喷嘴体12与发动机机体20的定位主要采用至少三面贴合的定位方式,指的是喷嘴体12的底面及与底面相连接的至少两个相对的定位侧壁121,与发动机机体20上的定位槽21的底壁213和两个槽壁211相贴合,在保证至少三面贴合的前提下确保喷油嘴组件10定位在发动机机体20上,参见图5和图6所示。在生产喷油嘴组件10时,可以将喷嘴体12的毛坯加工成具有一个底面和至少两个定位侧壁121的结构,喷嘴体12的底面与发动机机体20上的定位槽21的底壁213,定位侧壁121可以与定位槽21的槽壁211相配合,阻止喷嘴体12在发动机机体20上发生转动而影响喷油管13的喷油方向,达到定位喷油方向的目的。
具体地,喷嘴体12的底面与定位槽21的底壁213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在安装喷油嘴组件10时,喷嘴体12的底面与定位槽21的底壁213相互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喷嘴体12的侧壁具有至少两个相对的定位侧壁121,每个定位侧壁121的底端可以为倾斜壁1211,也可以不为倾斜壁1211。每个定位侧壁121与定位槽21上的槽壁211一一贴合,起到定位喷油嘴组件10的作用。当每个定位侧壁121的底端为倾斜壁1211时,每个倾斜壁1211与定位槽21上的槽壁211一一贴合,定位喷油嘴组件10。
图8和图9是具有倾斜壁1211的喷油嘴组件10及其装配后的示意图。当喷嘴体12设有两个相对的定位侧壁121时,两个定位侧壁121相对设置且为对称结构。每个定位侧壁121的底端为倾斜壁1211时,两个倾斜壁1211所成的夹角为α,α角度小于90°时定位效果更佳,能将喷嘴体12更好地限制在定位槽21里。当α等于0°时,即没有倾斜壁1211只有定位侧壁121,定位侧壁121与定位槽21的槽壁211起定位作用,参见图5和图6。当然,当α角度大于90°时,也能起到定位作用。
喷嘴体12设有两个以上的定位侧壁121时,其定位效果也可参照上述设有两个定位侧壁121时的定位效果。每个倾斜壁121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β角度越大定位效果越好,当β等于90°时,定位效果更佳,可参考图6所示,为只有定位侧壁121时的安装示意图。当β小于90°时,也能起到定位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油嘴组件10,用于安装在发动机机体20上,包括喷油管13和喷嘴体12,喷嘴体12通过空心螺栓11固定在发动机机体20的定位槽21上;喷油管13的一端朝活塞,喷油管13的另一端与喷嘴体12相连,且喷油管13的另一端与空心螺栓11的内部连通;且喷嘴体12具有一个底面和至少两个定位侧壁121,喷嘴体12的底面用于与定位槽21的底壁213相互配合,每个定位侧壁121的底端可以设有一个倾斜壁1211,倾斜壁1211用于与定位槽21的两个槽壁211相互配合以阻止喷嘴体12在定位槽21中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图7和图10分别为喷油嘴组件10未安装在发动机机体20定位槽21里的示意图和喷油嘴组件10已安装在发动机机体20定位槽21里的示意图。发动机机体20上设有用于定位喷油嘴组件10的定位槽21,其中,定位槽21用于与喷嘴体12配合。定位槽21结构为向内凹陷的一个槽状结构,定位槽21至少包括了一个底壁213和两个相对的槽壁211,定位槽21的槽壁211可以为倾斜槽壁,也可以为竖直槽壁。
具体地,定位槽21的底壁213与喷嘴体12的底面相配合,也即是说,在安装喷油嘴组件10时定位槽21的底壁213与喷嘴体12的底面均为相互贴合且平行的平面。定位槽21的槽壁211与喷嘴体12的定位侧壁121相配合,也即是说,在安装喷油嘴组件10时定位槽21的槽壁211与喷嘴体12的倾斜壁1211一一贴合,数量一致、位置一致、且相互平行的平面。
当喷嘴体12设有一个底面和至少两个定位侧壁121,每个定位侧壁121的底端可以均设有倾斜壁1211,两个槽壁211均为倾斜槽壁,喷嘴体12的底面与定位槽21底壁213相贴合,喷嘴体12的至少两个倾斜壁1211也均为定位槽21的至少两个槽壁211相贴合,确保喷油嘴组件10能固定于发动机机体20上。其中,定位槽21的槽壁211位置、数量关系均与喷嘴体12的倾斜壁1211位置、数量关系一致。也即是说,喷嘴体12上设有的两个倾斜壁1211位置相对且对称时,定位槽21上也设有两个槽壁211位置相对且对称,需要说明的是,定位槽21的槽壁211数量、位置并不限制于此。
另外,喷嘴体12上每个倾斜壁1211与水平方向所成的夹角β,定位槽21上每个槽壁211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也均为β,如图9所示,也即是说,定位槽21上每个侧壁与水平方向所成角度均与喷嘴体12上每个倾斜壁1211与水平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同,且定位槽21上的槽壁211数量和位置也均与喷嘴体12上的倾斜壁1211数量和位置相同。当倾斜壁1211角度β为90°时,定位槽21上的槽壁211也为竖直90°,可参见图5和图6,即定位侧壁121的底端不设有倾斜壁12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机体20和活塞,还包括上述实施二中的喷油嘴组件10,喷油嘴组件10的喷油管13的一端朝向活塞,且发动机机体20上具有定位槽21;定位槽21至少包括底壁213以及两个与底壁213相连的槽壁211,底壁213与喷嘴体12上的底面相贴合,且两个槽壁211分别与喷油嘴组件10中的喷嘴体12的两个定位侧壁121相贴合;当定位侧壁121的底端设有倾斜壁1211时,两个槽壁211分别喷嘴体12的两个倾斜壁1211相贴合。底壁213上开设有油口22,喷嘴体12通过空心螺栓11与油口22相连固定在发动机机体20上。且定位槽21的两个槽壁211用于与倾斜壁1211相互配合以阻止喷嘴体12在定位槽21中转动,确保喷油嘴组件10的喷油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喷油嘴组件,用于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油管和喷嘴体,所述喷嘴体通过空心螺栓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定位槽上;
所述喷油管的一端朝向所述发动机机体内设置的活塞,所述喷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体相连,且所述喷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空心螺栓的内部连通;
且所述喷嘴体具有一个底面和至少两个定位侧壁,所述底面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的底壁相配合,所述定位侧壁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的两个相连的槽壁相互配合以阻止所述喷嘴体在所述定位槽中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定位侧壁为竖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定位侧壁之间具有弧形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定位侧壁所在的平面延伸后相互垂直。
5.一种喷油嘴组件,用于安装在发动机机体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油管和喷嘴体,所述喷嘴体通过空心螺栓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机体的定位槽上;
所述喷油管的一端朝向所述发动机机体内设置的活塞,所述喷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喷嘴体相连,且所述喷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空心螺栓的内部连通;
且所述喷嘴体具有一个底面和至少两个相对的定位侧壁,所述定位侧壁用于与所述定位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相互配合以阻止所述喷嘴体在所述定位槽中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喷油嘴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定位侧壁的底端具有倾斜壁,所述定位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为与所述倾斜壁匹配的倾斜槽壁。
7.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机体和设在所述发动机机体内的活塞,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喷油嘴组件,所述喷油嘴组件的喷油管的一端朝向所述活塞,且所述发动机机体上具有定位槽;
所述定位槽至少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与所述底壁相连的槽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喷油嘴组件中的喷嘴体的底面相对,两个所述槽壁相连,且两个所述槽壁分别与所述喷油嘴组件中的喷嘴体的两个定位侧壁相对;
所述底壁上开设有油口,所述喷嘴体通过空心螺栓与所述油口相连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机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槽壁相互垂直。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机体和设在所述发动机机体内的活塞,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5-6任一所述的喷油嘴组件,所述喷油嘴组件的喷油管的一端朝向所述活塞,且所述发动机机体上具有定位槽;
所述定位槽至少包括:底壁以及两个与所述底壁相连的槽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喷油嘴组件中的喷嘴体的底面相对,所述两个槽壁相对,且两个所述槽壁分别与所述喷油嘴组件中的喷嘴体的两个定位侧壁相对;
所述底壁上开设有油口,所述喷嘴体通过空心螺栓与所述油口相连固定在所述发动机机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槽壁为倾斜方向相反的倾斜槽壁。
CN202022814213.1U 2020-11-27 2020-11-27 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 Active CN214007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4213.1U CN214007290U (zh) 2020-11-27 2020-11-27 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4213.1U CN214007290U (zh) 2020-11-27 2020-11-27 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7290U true CN214007290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0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14213.1U Active CN214007290U (zh) 2020-11-27 2020-11-27 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7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94061B (zh) 一种电控共轨式重油喷油器
CN112065567B (zh) 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
US7699041B2 (en) Fuel distribution tube for direct injection fuel rail assemblies
CN210141180U (zh) 一种发动机高压油轨总成
US7350507B2 (en) Fuel inj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ounting the same
JP6902280B2 (ja) 従来の直接噴射装置の変更方法
CN210141179U (zh) 一种发动机高压油轨总成
CN214007290U (zh) 喷油嘴组件及发动机
CN213450651U (zh) 整体式高压燃油分配管
CN109779732B (zh) 活塞冷却喷嘴及其与活塞对中检查方法
CN112943497B (zh) 一种柴油机喷油器强制冷却结构
CN215860437U (zh) 活塞冷却喷嘴
CN215595707U (zh) 活塞冷却喷嘴及应用其的发动机
CN210141178U (zh) 一种发动机高压油轨总成
EP2071176A1 (en) Method for Assembly of a Direct Injection Fuel Rail
CN107905931B (zh) 一种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
CN218093285U (zh) 一种内燃机车内部调压式喷油器针阀偶件
CN212202208U (zh) 一种发动机及工程机械
CN220434896U (zh) 缸盖组件、发动机和车辆
CN214577484U (zh) 一种船用低速柴油机燃油喷嘴
CN210919309U (zh) 一种组合式共轨喷油泵泵盖
CN214366484U (zh) 一种喷油泵上体
CN220891811U (zh) 喷油组件、动力装置以及飞行器
CN209414026U (zh) 一种船用低速柴油机试验用喷油器密封结构
CN216278235U (zh) 一种大流量共轨喷油器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