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7268U - 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及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及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7268U
CN214007268U CN202023196547.3U CN202023196547U CN214007268U CN 214007268 U CN214007268 U CN 214007268U CN 202023196547 U CN202023196547 U CN 202023196547U CN 214007268 U CN214007268 U CN 214007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ankcase
control system
pipeline
pressure contro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965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帅
魏天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965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7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7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7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及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该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用以建立发动机的进气通道和曲轴箱间的气体流通,进气通道包括增压前管路、和进气歧管相连的增压后管路,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包括连通设置在增压前管路和曲轴箱之间,以向曲轴箱内补入新鲜气体的补气通道,以及连接于增压前管路和增压后管路之间的文丘里管,文丘里管连接于增压前管路和增压后管路之间,于文丘里管的真空口上连接有第一通风管;发动机于负荷较大的工况下,曲轴箱内的窜气可控的经由第一通风管和文丘里管,被输送至增压后管路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能够使曲轴箱内的窜气输送至增压后管路内,从而利于提高曲轴箱的通风效果。

Description

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及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安装有该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的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增压发动机在工作时,燃烧室内的高压可燃混合气和已燃气体会通过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间隙流入至发动机曲轴箱内,即在曲轴箱内产生窜气。窜气中包含未燃油气和水蒸气,在流入至曲轴箱内后会导致机油的浓度降低,严重的还会导致机油变质乳化等,最终引起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甚至发动机损坏。而且,曲轴箱内的窜气如果流至外部,还会污染环境。
目前,通常借助曲轴箱通风系统以通过向曲轴箱内引入新鲜气体,驱使窜气流动至进气系统重新参与燃烧,以降低曲轴箱内的废气含量,并对废气进行有效处理,从而起到保护发动机的作用。
但上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在使用时,如果增压发动机处于小负荷工作状态,节气门的开度较小,进气歧管处于负压状态,曲轴箱的通风量大,曲轴箱内为负压,则窜气易于因新鲜气体的作用而重新参与燃烧。而如果当增压发动机处于中高负荷工作状态,则进气歧管为正压,曲轴箱通风量小,曲轴箱内为正压,窜气无法通过新鲜气体的作用重新参与燃烧,导致使用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以能够在发动机处于负荷较大的工况下,将曲轴箱内的窜气输送至进气歧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以建立发动机的进气通道和曲轴箱间的气体流通,所述进气通道包括增压前管路、和进气歧管相连的增压后管路,所述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包括:
补气通道,连通设置在所述增压前管路和所述曲轴箱之间,以向所述曲轴箱内补入新鲜气体;
文丘里管,连接于所述增压前管路和所述增压后管路之间,于所述文丘里管的真空口上连接有导通可控的第一通风管,所述第一通风管与所述曲轴箱连通;发动机于负荷较大的工况下,所述曲轴箱内的窜气可控的经由所述第一通风管和所述文丘里管,被输送至所述增压后管路内。
进一步的,所述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包括:
第二通风管,导通可控的连接在所述曲轴箱和所述进气歧管之间;在发动机小负荷工况下导通,以引导所述曲轴箱内的窜气进入所述进气歧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风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通风管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二通风管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二通风管导通/关闭的第二单向阀。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通风管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一通风管导通/关闭的第一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文丘里管于所述增压前管路上的接入点,位于所述补气通道于所述增压前管路上的接入点的上游或下游。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通过在增压前管路和曲轴箱之间设置能够向曲轴箱内补入新鲜气体的补气通道,并通过在增压前管路和增压后管路之间设置文丘里管,在文丘里管的真空口设置第一通风管,使得发动机处于负荷较大的工况下,曲轴箱内的窜气能够先后经由第一通风管和文丘里管而被输送至增压后管路内,最后通过进气歧管流入发动机重新参与燃烧,从而利于提高曲轴箱的通风效果,以及发动机的使用安全性。
另外,第二通风管的设置,能够在发动机小负荷工况下与曲轴箱和进气歧管导通,而可引导曲轴箱内的窜气进入进气歧管内,从而实现对窜气的再次燃烧。而第二通风管的输入端与第一通风管连通,使得曲轴箱内的窜气可因进气歧管内压力的状态,而选择经由第一通风管或第二通风管输送至进气歧管,利于提高压力控制系统的使用效果。
此外,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结构简单,便于在第一通风管和第二通风管的连通状态进行控制。文丘里管于增压前管路上接入点的设置,利于流入至文丘里管内的气体顺利的经由增压前管路而流入增压后管路,从而提高文丘里管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该系统装配有如上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
该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对曲轴箱内的窜气进行处理,从而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安全性,并利于降低发动机燃油的蒸发排放量。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负荷较大工况下,气体在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内的流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发动机负荷较小工况下,气体在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内的流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气滤清器;2、增压前管路;3、增压器;4、增压后管路;5、节气门; 6、进气歧管;7、曲轴箱;8、补气通道;9、第二通风管;10、第二单向阀;11、第一通风管;12、第一单向阀;13、文丘里管;14、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以建立发动机的进气通道和曲轴箱间的气体流通,进气通道包括增压前管路、和进气歧管相连的增压后管路。该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包括连通设置在增压前管路和曲轴箱之间,以向曲轴箱内补入新鲜气体的补气通道,以及连接于增压前管路和增压后管路之间的文丘里管,于文丘里管的真空口上连接有导通可控的第一通风管,第一通风管与曲轴箱连通。
该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通过在增压前管路和曲轴箱之间设置能够向曲轴箱内补入新鲜气体的补气通道,并通过在增压前管路和增压后管路之间设置文丘里管,在文丘里管的真空口设置第一通风管,使得发动机处于负荷较大时,曲轴箱内的窜气能够经由第一通风管和文丘里管而被输送至增压后管路内,再通过进气歧管进入发动机而能够重新进行燃烧,从而利于提高曲轴箱的通风效果,以及发动机的使用安全性。
基于以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中所示,增压前管路2和增压后管路4均与涡轮增压器3相连,其中,增压前管路2用于将气体输送至涡轮增压器3进行增压,而增压后管路4用于将经过增压后的气体输送至进气歧管6,并在进气歧管6内设有节气门5。
发动机的排气管14用于将发动机的排气输送至涡轮增压器3内以驱使涡轮增压器3进行气体的增压处理。为提高流入增压前管路2内气体的清洁度,本实施例中,在增压前管路2的进气端设有空气滤清器1,其产品成熟,便于安装,且过滤效果好。
继续参照图1中所示,上述的文丘里管1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文丘里管13,其内部贯通设置,且进气端与增压后管路4相连通,出气端与增压前管路2相连通。因增压后管路4内气体的压力大于增压前管路2内气体的压力,故而,增压后管路4内气体可经由文丘里管13输送至增压前管路2内。文丘里管13的真空口位于文丘里管13的喉部,并与其内部相连通,以利于文丘里管 13两端的压差较大时在真空口处在形成负压,进而驱使曲轴箱7内的气体流入第一通风管11,并经由文丘里管13最终流入增压后管路4。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文丘里管13与增压前管路2以及增压后管路 4两者之间的连通,可以是将文丘里管13直接连通于两者之间,也可以是通过管路将文丘里管13连通于两者之间。
另外,文丘里管13于增压前管路2上的接入点,也即文丘里管13与增压前管路2之间的连通处,位于补气通道8于增压前管路2上的接入点的上游,此时,经由文丘里管13流入增压前管路2的气体可随增压前管路2再次流向涡轮增压器3和补气通道8。
值得说明的是,文丘里管13与增压前管路2之间的连通处也可位于补气通道8于增压前管路2上的接入点的下游,此时,经由文丘里管13流入增压前管路2的气体可随增压前管路2仅流向涡轮增压器3。不过考虑到窜气的量比较小,不管连通处布置于接入点的上游还是下游都能起到较好的使用效果。
为防止流入文丘里管13内的气体经由第一通风管11流入至曲轴箱7内,本实施例中,于第一通风管11上设有控制第一通风管11导通或关闭的第一单向阀12,第一单向阀1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单向阀,其只能够允许气体由曲轴箱7内流向文丘里管13内,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曲轴箱7内气体的处理效果。
本实施例中,当发动机于负荷较大的工况下,节气门5的开度较大,进气歧管6内处于正压状态,气体在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内的流动状态如图1中所示,该状态下,文丘里管13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压差较大,气体在流经文丘里管13时,在真空口处会形成负压,而可驱使曲轴箱7内的气体经由第一通风管11流入至文丘里管13内,并经由增压前管路2、涡轮增压器3以及增压前管路2输送至进气歧管6,从而使气体进入发动机的燃烧室进行燃烧。
与此同时,因曲轴箱7内的气体向进气歧管6的输送,使得曲轴箱7内处于负压状态,进而利于补气通道8向曲轴箱7内补入新鲜气体,然后曲轴箱7 内的窜气再次重复上述的流动路线,而可使曲轴箱7内保持负压状态,这样,补气通道8能够持续地将新鲜气体补入至曲轴箱7内,从而持续的将曲轴箱7 内的窜气进行输出和再处理。
本实施例中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还包括导通可控的连接在曲轴箱7和进气歧管6之间的第二通风管9,该第二通风管9的作用是在发动机小负荷工况下导通,以引导曲轴箱7内的窜气进入进气歧管6内。
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中所示,第二通风管9的输入端与第一通风管11连通设置,以利于提高第一通风管11的利用率,并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另外,在第二通风管9上设有控制第二通风管9导通或关闭的第二单向阀10,第二单向阀10与上述的第一单向阀12的结构相同,其只允许流入第二通风管9内的气体输送至进气歧管6,而可防止气体经由第二通风管9流入至曲轴箱7内。
本实施例中,当发动机于小负荷工况下,节气门5的开度较小,进气歧管6内处于负压状态,气体在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内的流动状态如图2中所示,该状态下,文丘里管13进口端和出口端之间的压差小,气体在流经文丘里管 13时,在真空口处形成的负压非常小,曲轴箱7内的气体难以通过第一通风管 11进入文丘里管13,此时,曲轴箱7内的气体则经由第二通风管9直接输送至进气歧管6。而因曲轴箱7内的气体向进气歧管6的输送,使得曲轴箱7内处于负压状态,进而利于补气通道8向曲轴箱7内补入新鲜气体。
此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该系统装配有如上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该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对曲轴箱7内的窜气进行处理,从而利于提高发动机的使用安全性,并利于降低发动机燃油的蒸发排放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以建立发动机的进气通道和曲轴箱(7)间的气体流通,所述进气通道包括增压前管路(2)、和进气歧管(6)相连的增压后管路(4),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包括:
补气通道(8),连通设置在所述增压前管路(2)和所述曲轴箱(7)之间,以向所述曲轴箱(7)内补入新鲜气体;
文丘里管(13),连接于所述增压前管路(2)和所述增压后管路(4)之间,于所述文丘里管(13)的真空口上连接有导通可控的第一通风管(11),所述第一通风管(11)与所述曲轴箱(7)连通;发动机于负荷较大的工况下,所述曲轴箱(7)内的窜气可控的经由所述第一通风管(11)和所述文丘里管(13),被输送至所述增压后管路(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包括:
第二通风管(9),导通可控的连接在所述曲轴箱(7)和所述进气歧管(6)之间;在发动机小负荷工况下导通,以引导所述曲轴箱(7)内的窜气进入所述进气歧管(6)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管(9)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通风管(11)连通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通风管(9)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二通风管(9)导通/关闭的第二单向阀(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通风管(11)上设有控制所述第一通风管(11)导通/关闭的第一单向阀(1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文丘里管(13)于所述增压前管路(2)上的接入点,位于所述补气通道(8)于所述增压前管路(2)上的接入点的上游或下游。
7.一种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装配有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
CN202023196547.3U 2020-12-25 2020-12-25 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及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 Active CN214007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6547.3U CN214007268U (zh) 2020-12-25 2020-12-25 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及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6547.3U CN214007268U (zh) 2020-12-25 2020-12-25 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及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7268U true CN214007268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91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96547.3U Active CN214007268U (zh) 2020-12-25 2020-12-25 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及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72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3118A (zh) * 2022-06-21 2022-09-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箱的压力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3118A (zh) * 2022-06-21 2022-09-06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箱的压力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电子装置
CN115013118B (zh) * 2022-06-21 2024-01-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曲轴箱的压力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86544B1 (en) Exhaust gas venturi injector for an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CN110410237B (zh) Egr集成系统及其进气歧管
US20150267650A1 (en) Venturi egr pump
CN106121873A (zh) 具有低压egr系统的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31178A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结构
CN105840355A (zh) 内燃机全工况egr率可调的二级增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3018050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amount of condensation in an engine air intake system
CN107905920A (zh) 一种基于进气成分控制降低增压柴油机排放的装置和方法
CN101581263A (zh) 进气管装置及带有它的汽车内燃机
CN109339938A (zh) 三状态两级相继增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4007268U (zh) 曲轴箱压力控制系统及车辆曲轴箱通风系统
US6851415B2 (en) System for exhaust/crankcase gas recirculation
KR20160066242A (ko) 터보차저를 갖는 엔진 시스템
CN205330827U (zh) 一种燃气和egr混合直喷系统
CN211598868U (zh) 增压发动机进气系统
JP4778311B2 (ja) 多気筒エンジン
CN210343490U (zh) 一种基于两级涡轮增压器的高压废气低压侧引入系统
CN101586487A (zh) 多气缸发动机的漏气处理装置
CN217440129U (zh) 增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18816689U (zh) 增压发动机文丘里管装置
CN216278206U (zh) 燃油蒸发脱附系统及具有其的全地形车
CN104791146A (zh) 一种内燃机进排气系统
CN218235205U (zh) 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和车辆
WO2018040538A1 (zh) 一种提升发动机低速扭矩的进排气结构及控制策略
CN220487690U (zh) 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