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9300U - 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9300U
CN213989300U CN202023195761.7U CN202023195761U CN213989300U CN 213989300 U CN213989300 U CN 213989300U CN 202023195761 U CN202023195761 U CN 202023195761U CN 213989300 U CN213989300 U CN 213989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ing piece
limiting portion
insulating layer
conductiv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9576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海荣
顾仁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9576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9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9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93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其中,电连接器包括:连接件、导电柱和绝缘层,所述连接件沿第一方向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穿设孔位,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穿设孔位,且所述导电柱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活动,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导电柱之间。本实用新型中的导电柱在未受压接力下压时,由于绝缘层的绝缘作用,使得连接件不能够将主板本体的电流输送至导电柱,即此时导电柱不通电;而在导电柱受到压接力下压后,导电柱沿第一方向活动并接触电接触区域,从而实现导电柱和主板本体电路的接通。由此能够减少电连接器的安全问题,且电连接器能够作为输入/输出控制器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
背景技术
现有主板的主板本体上通常设置有与主板本体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以使第三结构通过与电连接器电性连接,能够实现与主板本体的电性连接。
但是,现有的电连接器和主板本体之间始终处于连通状态,使得主板本体带电时电连接器亦带电,从而导致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减少电连接器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连接件、导电柱和绝缘层,所述连接件沿第一方向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穿设孔位,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穿设孔位,且所述导电柱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活动,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导电柱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裹附于所述导电柱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内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绝缘层朝向所述连接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三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表面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绝缘层,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为环设于所述连接件内表面的环状凸起,所述第三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绝缘层朝向所述连接件一侧的环状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临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向远离所述连接件外表面的方向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限位部为环设于所述连接件外表面的环状凸起。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铺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内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柱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侧的一端伸出所述穿设孔位外;或,所述导电柱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侧的一端位于所述穿设孔位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板,所述主板包括:主板本体和第一方面中的电连接器,所述主板本体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电接触区域;其中,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二端面侧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板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电接触区域与所述电连接器的导电柱相对,且所述电接触区域的边沿与连接件的内表面间隔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电连接器中的导电柱在未受压接力下压时,由于绝缘层的绝缘作用,使得连接件不能够将主板本体的电流输送至导电柱,即此时导电柱不通电;而在导电柱受到压接力下压后,导电柱沿第一方向活动并接触电接触区域,从而实现导电柱和主板本体电路的接通。由此能够减少电连接器的安全问题,且电连接器能够作为输入/输出控制器使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主板的剖面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主板连接控制开关的剖面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件的剖面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柱外表面铺设绝缘层的剖面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本实用新型的主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主板本体,102-电连接器,103-导电柱,104-导电柱,105-弹簧,106-控制开关;
100-主板,10-电连接器,110-连接件,111-第一端面,112-第二端面,113-第一限位部,114-第二限位部,115-第四限位部,120-导电柱,130-绝缘层,131-第三限位部,140-弹簧,20-主板本体,210-第一表面,220-电接触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现有技术中,参见图1所示,主板包括:主板本体101和电连接器102,电连接器102固定在主板本体101的一侧表面,电连接器102包括:连接件103、导电柱104和弹簧105,连接件103和导电柱104均为导电体,连接件103固定于主板本体101的一侧表面并与主板本体101的电路连通,连接件103沿电连接器102至主板本体101的方向开设有凹部,导电柱104伸入连接件103的凹部并与连接件103凹部的内表面接触,弹簧105位于连接件103的凹部内,且弹簧105的两端分别抵接导电柱104和连接件103凹部的底壁,一般情况下,导电柱104在受到一定的压接力并下压弹簧105后才会处于工作状态,但是,该结构中的电连接器102无论导电柱104是否受到压接力,只要有电源输入主板本体101,导电柱104始终通过处于导通状态,从而导致现有的电连接器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在电连接器102充当输入/输出控制器的时候,安全性亦存在隐患。
参见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针对上述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为在电源和主板本体101之间增设控制开关106,但此方法导致硬件/结构更复杂,且增加了制作成本,同时破坏了整体的外观设计形态。
第一方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参见图3-图6所示,电连接器10包括:连接件110、导电柱120和绝缘层130,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端面111和第二端面112,且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开设有穿设孔位,导电柱120穿设于穿设孔位,且导电柱120能够沿第一方向往复活动,绝缘层130设置于连接件110和导电柱120之间。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连接件110用于将电连接器10固定在主板本体20的一侧面,这里,连接件110可以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主板本体20上;上述中的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开设有穿设孔位,穿设孔位为通孔,通孔的径向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正六边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其中,第一方向为自电连接器10向主板本体20的方向;上述中的导电柱120穿设于穿设孔位,导电柱120的径向截面可以与穿设孔位的截面形状相同,也可以不同;上述中的绝缘层130设置于连接件110和导电柱120之间,以使导电柱120和连接件110两者彼此之间不会发生电流的传送。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6所示,电连接器10固定在主板本体20的第一表面210侧,主板本体20的第一表面210设置有电接触区域220;其中,电连接器10的第二端面112侧固定连接于主板本体20的第一表面,电接触区域220与电连接器10的导电柱120相对,且电接触区域220的边沿与连接件110的内表面间隔开。使用时,导电柱120受到压接力并沿第一方向活动,继而导电柱120接触电接触区域220,从而使主板本体20能够输送电流至导电柱120。
本实施例中,导电柱在未受压接力下压时,由于绝缘层的绝缘作用,使得连接件不能够将主板本体的电流输送至导电柱,即此时导电柱不通电;而在导电柱受到压接力下压后,导电柱沿第一方向活动并接触电接触区域,从而实现导电柱和主板本体电路的接通。由此能够减少电连接器的安全问题,且电连接器能够作为输入/输出控制器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5和图6所示,绝缘层130裹附于导电柱120的外侧,以使绝缘层和导电柱之间的结构更紧凑。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4及图6所示,连接件110的内表面沿第一方向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114,绝缘层130朝向连接件1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限位部131,第三限位部131设置于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114之间,第三限位部131靠近第一限位部113的表面抵接于第一限位部113,第三限位部131靠近第二限位部114的表面通过弹性件与第二限位部114抵接。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114可以是一体成型于连接件110,也可以是连接在连接件110的内表面,比如: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114粘接于连接件110的内表面;上述中的第三限位部131可以是一体成型于绝缘层130上;上述中的第三限位部131位于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114之间,且第三限位部131靠近第一限位部113的表面抵接于第一限位部113,第三限位部131靠近第二限位部114的表面通过弹性件与第二限位部114抵接,即第三限位部131和第二限位部114之间存在活动距离,使得导电柱120在受外力沿第一方向活动时,第三限位部131压缩弹性件并向第二限位部114的方向活动,而外力消失后,弹性件复位,第三限位部131恢复至抵接第一限位部113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上的第一第二限位部、绝缘层上的第三限位部及弹性件实现导电柱沿第一方向的往复活动及往复活动范围,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制作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6所示,弹性件为弹簧140,弹簧140套设于绝缘层130,且弹簧140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三限位部131和第二限位部114。本实施例中,采用弹簧作为弹性件使得电连接器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弹性材料制作而成的弹性件,也可以是其他具有弹性的复合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6所示,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114均为环设于连接件110内表面的环状凸起,第三限位部131为设置在绝缘层130朝向连接件110一侧的环状凸起。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114均为环设于连接件110内表面的环状凸起,这里,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114的形状、尺寸可以均相同,也可以均不同,由于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114的形状、尺寸均相同时,制作连接件的模具更易制作,且连接件的视觉效果更好,故优选地第一限位部113和第二限位部114的形状、尺寸均相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中的第三限位部115的宽度d3小于或等于第一限位部113、第二限位部114中宽度小的那个限位部的宽度,比如:第一限位部113的宽度d1小于第二限位部114的宽度d2,那么,第三限位部115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限位部113的宽度d1,而当第一限位部113的宽度d1等于第二限位部114的宽度d2时,第三限位部115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限位部113的宽度d1。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减少连接件110的制作材料,降低制作成本,可以是第一限位部113和/或第二限位部114开设有减料孔,也可以是第一限位部113背离连接件110内表面的边沿开设有减料缺口和/或第二限位部114背离连接件110内表面的边沿开设有减料缺口,当然,减料孔和减料缺口可以同时开设。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所示,连接件110的外表面临近第二端面112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限位部115,第四限位部115向远离连接件110外表面的方向凸起,而主板本体20上开设有环形的焊接孔位,连接件110的第二端面112伸入焊接孔位且第四限位部115靠近第二端面112的表面贴合主板本体20的第一表面210后进行焊接,从而能够更快速的将电连接器定位于焊接位置。
示例性地,参见图3和图4所示,第四限位部115为环设于连接件110外表面的环状凸起,这里,为了减少连接件110的制作材料,降低制作成本第四限位部115可以开设减料孔,也可以是第四限位部115背离连接件110外表面的表面开设有减料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绝缘层130铺设于连接件110的内表面,以使绝缘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导电柱120靠近第一端面111侧的一端可以是如图3中所示出的伸出穿设孔位外;或,导电柱120靠近第一端面111侧的一端位于穿设孔位内。
第二方面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主板100,主板100包括:主板本体20和第一方面中的电连接器10,主板本体20的第一表面210设置有电接触区域220;其中,电连接器20的第二端面112侧固定连接于主板本体20的第一表面210,电接触区域220与电连接器10的导电柱120相对,且电接触区域220的边沿与连接件110的内表面间隔开。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电接触区域220可以是主板本体20内的部分铜露出,也可以是在主板本体20的电接触区域220处单独设置导电体,并将导电体与主板本体20内的铜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方面中的电连接器设置在主板上,而电连接器中的导电柱在未受压接力下压时,由于绝缘层的绝缘作用,使得连接件不能够将主板本体的电流输送至导电柱,即此时导电柱不通电;而在导电柱受到压接力下压后,导电柱沿第一方向活动并接触电接触区域,从而实现导电柱和主板本体电路的接通。由此能够减少电连接器的安全问题,且电连接器能够作为输入/输出控制器使用,终而实现减少主板的安全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板中的电连接器与上述中的电连接器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上述中电连接器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实用新型主板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器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沿第一方向具有彼此相背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且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穿设孔位;
导电柱,所述导电柱穿设于所述穿设孔位,且所述导电柱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活动;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导电柱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裹附于所述导电柱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内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
所述绝缘层朝向所述连接件的表面设置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所述第三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一限位部的表面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靠近所述第二限位部的表面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绝缘层,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三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为环设于所述连接件内表面的环状凸起,所述第三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绝缘层朝向所述连接件一侧的环状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外表面临近所述第二端面的位置设置有第四限位部,所述第四限位部向远离所述连接件外表面的方向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限位部为环设于所述连接件外表面的环状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铺设于所述连接件的内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柱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侧的一端伸出所述穿设孔位外;或,
所述导电柱靠近所述第一端面侧的一端位于所述穿设孔位内。
10.一种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板本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所述主板本体的第一表面设置有电接触区域;
其中,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二端面侧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板本体的第一表面,所述电接触区域与所述电连接器的导电柱相对,且所述电接触区域的边沿与连接件的内表面间隔开。
CN202023195761.7U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 Active CN213989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5761.7U CN213989300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5761.7U CN213989300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9300U true CN213989300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4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95761.7U Active CN213989300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93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079B (zh) Terminal structure improved
TWI513113B (zh) 連接器裝置
US8496491B2 (en) Rot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nit
TWI589065B (zh) 具伸縮端子之連接器結構
CN213989300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主板
CN203225416U (zh) 同轴电缆连接组件
CN10779995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55757C (zh) 电缆终端套管的直接插塞连接装置
CN211456173U (zh) 一体式旋转取电插座、壁式排插接线轨及轻型轨道式排插
JP2019102343A (ja) コネクタ
CN103441408A (zh) 汽车音响连接器母座的制造方法
CN111193160A (zh) 一体式旋转取电插座、壁式排插接线轨及轻型轨道式排插
CN10778569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KR102634967B1 (ko) 차량용 터미널
CN218770179U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组件
CN218770180U (zh) 板对板插头电连接器
CN214589514U (zh) 一种Type-C电连接器
JP2018198150A (ja) 差し込み端子装置および開閉器
CN218867423U (zh) 一种端子结构及其连接器
TWI549379B (zh) 具有伸縮端子之連接器結構改良(二)
CN219937103U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5070659U (zh) 连接器端子接触结构
CN217934263U (zh) 连接器公头
CN217469028U (zh) 连接器组合
CN219696740U (zh) 板对板插头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