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7103U -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7103U
CN219937103U CN202321250342.XU CN202321250342U CN219937103U CN 219937103 U CN219937103 U CN 219937103U CN 202321250342 U CN202321250342 U CN 202321250342U CN 219937103 U CN219937103 U CN 219937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tab
elastic
secondary battery
elastic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503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国柱
杨伟
张猛
陈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503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7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7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7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包括有弹性件,弹性件通过具有弹性的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抵压在极耳上,以实现与极耳的相对固定,由此,无需另外进行弹性件与本体的固定,有助于简化结构、减少安装工序并降低成本。在极耳不折弯的方案中,弹性件主要被用于对极耳进行收拢,由此极耳可以变得更为紧凑,并具有较佳的平整度,以便和外壳上的极柱等进行连接,并保持较佳的连接强度。由此,使得极耳具有较佳的姿态,以令极耳的连接更为稳定、安全,并使电极组件及用电设备的使用稳定性更佳。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电极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电极组件结构中,主要存在有两种极耳形式。一种为收拢式的极耳,该种极耳远离本体的一端大致呈收拢状,以便于极柱进行焊接。但是,极耳远离本体的端部较为松散,即容易散开,这就导致了不便于与极耳进行焊接,且焊接后的平面度和强度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以改善其中极耳的姿态。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电极组件和弹性件。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本体和极耳,所述极耳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本体具有宽度方向。
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极耳穿设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收容区,所述极耳穿设于所述第一收容区、并与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抵接,以令所述极耳与所述弹性件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极耳绝缘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具有高度方向;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同侧的一端,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一镂空区域,所述镂空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具有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一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内壁连接;所述镂空区域与所述第一收容区连通,所述极耳穿设于所述镂空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具有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弹性部包括第一靠拢段,所述第二弹性部包括第二靠拢段,所述第一靠拢段和所述第二靠拢段位于所述极耳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沿着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一靠拢段和所述第二靠拢段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靠拢段在远离第一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约束段,所述第二靠拢段在远离第二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约束段,所述第一约束段和所述第二约束段沿着所述高度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靠拢段在远离第一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远离段,所述第二靠拢段在远离第二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远离段,所述第一远离段和所述第二远离段位于所述极耳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沿着所述高度方向,所述第一远离段和所述第二远离段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靠拢段和所述第一远离段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靠拢段和第二远离段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厚度范围为0.11mm-0.18mm、所述第二弹性部的厚度范围为0.11mm-0.18mm,以及所述连接部的厚度范围为0.11mm-0.18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材质为塑胶或橡胶。
相应地,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其包括前述的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极柱,所述极柱连接至所述极耳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包括有弹性件,弹性件通过具有弹性的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抵压在极耳上,以实现与极耳的相对固定,由此,无需另外进行弹性件与本体的固定,有助于简化结构、减少安装工序并降低成本。
在极耳不折弯的方案中,弹性件主要被用于对极耳进行收拢,由此极耳可以变得更为紧凑,并具有较佳的平整度,以便和外壳上的极柱等进行连接,并保持较佳的连接强度。由此,使得极耳具有较佳的姿态,以令极耳的连接更为稳定、安全,并使电极组件及用电设备的使用稳定性更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例性示出一种二次电池中不折弯极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例性示出一种二次电池中不折弯极耳的侧视图;
图3示例性示出一种用于不折弯极耳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例性示出另一种用于不折弯极耳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例性示出图3所示的弹性件装配在本体和极耳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例性示出图4状态下弹性件与极耳的配合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要元件标记:
电极组件 10 本体 100
极耳 110 第一表面 111
第二表面 112 端面 114
弹性件 300 第一弹性部 310
第一靠拢段 311 第一约束段 312
第一远离段 313 第二弹性部 320
第二靠拢段 321 第二约束段 322
第二远离段 323 第一收容区 330
连接部 340 镂空区域 341
第一内壁 3411 第二内壁 34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下、左和右,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请参阅图1,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0,电极组件10包括本体100和极耳110,极耳110连接在本体100上。其中,本体100可以为卷绕形成的卷芯本体,也可以为叠片形成的叠片本体,或者其他形式的本体,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在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中各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定义有本体100的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高度方向Z。在此,示例性地,极耳110位于本体100在高度方向Z上的端部位置。
此处,极耳110为不折弯极耳110,极耳110的一端连接至本体100,另一端向着远离本体100的方向延伸,极耳110远离本体100的一端被用于与其他部件连接,例如与顶盖组件上的极柱(图未示)直接或间接地焊接,以实现本体100与其他部件的电导通。
在此,通常地,极耳110远离本体100的一端较为松散、且不平整,使得极耳110与如极柱等部件连接处的平面度都较差,进而连接强度也较差,这将影响二次电池的使用工况及性能。因而,请结合图2,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极耳110远离本体100的一端设置为呈收拢状,使得极耳110在与极柱等部件的连接位置处变得较为紧凑和平整,进而便于通过焊接等方式与极柱等部件进行连接并实现电导通。例如,此处在图2所示的图示方向中,极耳的上端呈收拢状,且具有沿着宽度方向Y相背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在极耳远离本体的端部处即图示方向中极耳的上端形成有一较为平整的连接面。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弹性件300,请结合图5和图6,该弹性件300用于夹持在极耳110上以保持极耳110的收拢状态,进而使得极耳110远离本体100的端部可以保持紧凑,由此使得极耳110可以更佳地与极柱或其他部件相连接。
在此,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该弹性件300包括第一弹性部310、第二弹性部320和连接部340,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0通过连接部340连接。其中,连接部340位于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0在高度方向Z上同侧的一端,例如如图3所示,连接部340可以位于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0靠近本体100的一端,或者如图4所示,连接部340位于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0远离本体100的一端。此处,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0沿着宽度方向Y间隔设置,以用于在宽度方向Y上相对夹持极耳110,尤其是夹持前述的极耳110沿着宽度方向Y相背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请见图2)。
此处,在连接部340上设置有一镂空区域341,该镂空区域341用于避让极耳110以令极耳110可以穿过该镂空区域341。此处,请参阅图6,镂空区域341在宽度方向Y上具有第一内壁3411和第二内壁3412,第一弹性部310与第一内壁3411连接,第二弹性部320与第二内壁3412连接,由此,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0沿着宽度方向Y间隔设置,并且,在宽度方向Y上,第一弹性部310与第二弹性部320之间形成一第一收容区330。镂空区域341与该第一收容区330连通,极耳110穿设于镂空区域341和第一收容区330。在此,在一些示例中,镂空区域341的内壁在转折处可以设置有圆角以避免损伤极耳110,并且镂空区域341的内壁与极耳110之间可设置有避让间隙,避让间隙可以避让极耳110,也可便于弹性件300的装配。该避让间隙的尺寸可以在0.5mm-3mm之间,例如可以为0.5mm、1mm、1.5mm、1.75mm、2mm、3mm等,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此处,第一弹性部310包括第一靠拢段311,第二弹性部320包括第二靠拢段321,沿着高度方向Z,第一靠拢段311和第二靠拢段321之间在宽度方向Y上的距离逐渐减小,也即在第一靠拢段311和第二靠拢段321之间,第一收容区330在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逐渐减小。当弹性件300配合在极耳110上时,第一靠拢段311和第二靠拢段321位于极耳110在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由此,第一靠拢段311和第二靠拢段321沿着宽度方向Y相对对极耳110进行抵压,以便使得极耳110能够处于收拢状态。
此处,在一些示例中,请参阅图3,第一靠拢段311上还设置有第一约束段312,第二靠拢段321上还设置有第二约束段322。请结合图6,第一约束段312位于第一靠拢段311远离第一内壁3411的一端,第二约束段322位于第二靠拢段321远离第二内壁3412的一端,第一约束段312和第二约束段322均沿着高度方向Z延伸。在此,第一约束段312和第二约束段322在宽度方向Y上贴合在极耳110远离本体100的一端两侧,也即第一约束段312贴合在第一表面111上,第二约束段322贴合在第二表面112上,进而可以更好地约束极耳110远离本体100的端部,使得极耳110远离本体100的端部可以保持在较佳的收拢状态,同时也使得弹性件300夹持固定在极耳110上。
请结合图5,此处,连接部340可以位于第一靠拢段311和第二靠拢段321靠近本体100的端部。本体100靠近极耳110的一端具有端面114,连接部340贴合在本体100的该端面114上。在此,该连接部340可以防止第一靠拢段311和第二靠拢段321向着本体100内插,并造成对本体100的损坏等情况。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340也可以位于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0远离本体100的一侧,也即第一约束段312远离第一靠拢段311、第二约束段322远离第二靠拢段32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
在另一些示例中,请参阅图4,与前述图3、图5和图6所示出的示例有所区别,第一靠拢段311在远离第一内壁3411的一端不设置有第一约束段312而是设置有第一远离段313、且第二靠拢段321在远离第二内壁3412的一端不设置有第二约束段322而是设置有第二远离段323,第一远离段313和第二远离段323位于极耳110在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沿着高度方向Z,第一远离段313和第二远离段323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也就是第一远离段313和第二远离段323之间的第一收容区330在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逐渐增大。在此,沿着高度方向Z,由于第一靠拢段311与第一远离段313的依次设置、第二靠拢段321与第二远离段323的依次设置,第一收容区330在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先减小再增大。该设置使得,在第一收容区330在宽度方向Y上长度最小的位置处,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0贴合在极耳110在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以对极耳110实现了良好地限位和收拢,同时也使得弹性件300夹持固定在极耳110上。
此处,第一靠拢段311和第一远离段313之间可以是圆弧过渡连接,也就是说,第一靠拢段311和第二远离段323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圆弧过渡段,该圆弧过渡段靠近极耳110的侧面为弧面,以免第一靠拢段311和第一远离段313的连接位置形成尖角并插入极耳110,由此可以减少弹性件300对极耳110造成损坏的情况。相类似地,第二靠拢段321和第二远离段323之间也可以是圆弧过渡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靠拢段311和第一远离段313之间的连接、第二靠拢段321和第二远离段323之间的连接也不限于上述,例如在弹性件300表面较为柔软不易于戳伤极耳110时,也可以不采用圆弧过渡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
请结合图5和图6并着重参阅图6,在使用时,极耳110穿设于第一收容区330、并与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0相抵接,由此,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1夹持极耳,使得极耳110处于被收拢的状态、同时极耳110与弹性件300相对固定。也即,在通过弹性件300对极耳110进行收拢的同时,由于弹性件300本身的弹性,即可令弹性件300与极耳110相对固定。此处,无需额外采用焊接或其他的连接方式来对弹性件300和电极组件10进行连接,使得弹性件300的设置和使用十分便捷。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件300不仅能对极耳110进行收拢,增加极耳110与极柱或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二次电池的稳定性,使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得以提升,而且该弹性件300的连接简单易实现,无需额外增加如焊接等的连接工艺,也无需额外增加其他连接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防止由于电极组件10与弹性件300的接触所导致的影响电极组件10工作的情况,例如短路等情况,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0在与极耳110绝缘设置,具体地,第一弹性部310和第二弹性部320在与极耳110相接触的位置被设置为绝缘。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弹性件300的材质为塑胶或橡胶等,例如PP、PET、PC、PVC、PA等。由此,在使得弹性件300具有弹性的同时实现了弹性件300的绝缘,以免造成前述提及的短路等情况。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300也可以是在需要绝缘的部分进行绝缘处理以实现绝缘,例如弹性件300可以为金属弹片,在与电极组件10相接触的位置,例如与极耳110相接触的位置,可以通过电镀绝缘层的方式来实现绝缘处理,或者也可以整体在金属弹片表面电镀绝缘层等。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0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将便于制造。例如,在采用塑胶制备弹性件300时,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将弹性件300一体制备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300可以是分体式的结构也可以为前述一体式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310、第二弹性部320以及连接部340的厚度范围均在0.11mm-0.18mm之间。例如,第一弹性部310的厚度均为0.11mm、0.12mm、0.125mm、0.127mm、0.13mm、0.145mm、0.16mm、0.163mm、0.165mm、0.17mm、0.18mm等以及上述点值中任意二者的范围值;第二弹性部320的厚度均为0.11mm、0.12mm、0.125mm、0.127mm、0.13mm、0.145mm、0.16mm、0.163mm、0.165mm、0.17mm、0.18mm等以及上述点值中任意二者的范围值;连接部340的厚度均为0.11mm、0.12mm、0.125mm、0.127mm、0.13mm、0.145mm、0.16mm、0.163mm、0.165mm、0.17mm、0.18mm等以及上述点值中任意二者的范围值;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未全部例举出相关的数值示例;并且,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弹性部310、第二弹性部320以及连接部340的厚度均是一致的,但是在其他的示例中,第一弹性部310、第二弹性部320以及连接部340的厚度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关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部310、第二弹性部320以及连接部340的表面通常为平面,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弹性部310、第二弹性部320以及连接部340制备为螺旋状,和/或将第一弹性部310、第二弹性部320以及连接部340中的任意者的表面设置为波浪状等,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其构成不当的限制。
相应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前述的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还包括壳体(图未示),壳体上设置有极柱,极柱连接至极耳110远离本体100的一端,以实现电连接。
此处,二次电池被用于为用电设备供电,用电设备可以包括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工具、电机等。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示例并不对本申请构成不当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名词含义均是相同的,对于某个实施例没有详述的内容,其具体实现细节可以参考其他实施例中的说明,前述实施例所示出的示例说明和技术效果均可相对应地被实现,对于重复的部分,本实施例不再多做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提供的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组件(10),所述电极组件(10)包括本体(100)和极耳(110),所述极耳(110)与所述本体(100)连接,所述本体(100)具有宽度方向(Y);
弹性件(300),所述弹性件(300)包括第一弹性部(310)、第二弹性部(320)和连接部(340),所述第一弹性部(310)和所述第二弹性部(320)连接于所述连接部(340),所述极耳(110)穿设于所述连接部(340),所述第一弹性部(310)与所述第二弹性部(320)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具有第一收容区(330),所述极耳(110)穿设于所述第一收容区(330)、并与所述第一弹性部(310)和所述第二弹性部(320)抵接,以令所述极耳(110)与所述弹性件(300)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弹性部(310)和所述第二弹性部(320)与所述极耳(110)绝缘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100)具有高度方向(Z);
所述连接部(340)位于所述第一弹性部(310)和所述第二弹性部(320)在所述高度方向(Z)上同侧的一端,所述连接部(340)上设置有一镂空区域(341),所述镂空区域(341)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具有第一内壁(3411)和第二内壁(3412),所述第一弹性部(310)与所述第一内壁(3411)连接,所述第二弹性部(320)与所述第二内壁(3412)连接;所述镂空区域(341)与所述第一收容区(330)连通,所述极耳(110)穿设于所述镂空区域(34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具有高度方向(Z),所述第一弹性部(310)包括第一靠拢段(311),所述第二弹性部(320)包括第二靠拢段(321),所述第一靠拢段(311)和所述第二靠拢段(321)位于所述极耳(110)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所述第一靠拢段(311)和所述第二靠拢段(321)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拢段(311)在远离第一内壁(34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约束段(312),所述第二靠拢段(321)在远离第二内壁(34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约束段(322),所述第一约束段(312)和所述第二约束段(322)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拢段(311)在远离第一内壁(34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远离段(313),所述第二靠拢段(321)在远离第二内壁(34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远离段(323),所述第一远离段(313)和所述第二远离段(323)位于所述极耳(110)在所述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沿着所述高度方向(Z),所述第一远离段(313)和所述第二远离段(323)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靠拢段(311)和所述第一远离段(313)之间圆弧过渡连接,所述第二靠拢段(321)和第二远离段(323)之间圆弧过渡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部(310)的厚度范围为0.11mm-0.18mm;
所述第二弹性部(320)的厚度范围为0.11mm-0.18mm;并且,
所述连接部(340)的厚度范围为0.11mm-0.18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0)为一体成型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00)的材质为塑胶或橡胶。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极柱,所述极柱连接至所述极耳(110)远离所述本体(100)的一端。
CN202321250342.XU 2023-05-22 2023-05-22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9937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0342.XU CN219937103U (zh) 2023-05-22 2023-05-22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50342.XU CN219937103U (zh) 2023-05-22 2023-05-22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7103U true CN219937103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99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50342.XU Active CN219937103U (zh) 2023-05-22 2023-05-22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7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9910B2 (ja) 二次電池
US20210066700A1 (en) Single-cell battery, battery module, power battery and electric vehicle
US7160643B2 (en) Battery pack
CN108258180B (zh) 集流构件和电池
CN214280082U (zh) 一种盖板组件及动力电池
JP6569133B2 (ja) 端子
JP2017112031A (ja) コネクタ
CN219937103U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307731C (zh) 密封式电池
CN217009487U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单体
CN216015621U (zh) 动力电池及其连接片组件、动力电池的极柱组件
CN219937102U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4044079U (zh) 一种电连接组件及充电器
CN211700667U (zh) 一种插簧端子及具有插簧端子的电池包
CN217768833U (zh) 一种电源连接器
CN106602311B (zh) 插头组件及插头
CN216289125U (zh) 端子结构及数据线
CN215911650U (zh) 电连接器
CN219018771U (zh) 光伏连接器及光伏接线盒
CN211295446U (zh) 一种连接线
CN218849848U (zh) 一种高密度多点连接器
CN219801073U (zh) 盖板及电池
CN214848430U (zh) 导电系统及塑壳断路器
CN204333361U (zh) 探针式连接器结构
CN220510310U (zh) 一种圆形插孔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