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79296U - 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 - Google Patents

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79296U
CN213979296U CN202022953046.9U CN202022953046U CN213979296U CN 213979296 U CN213979296 U CN 213979296U CN 202022953046 U CN202022953046 U CN 202022953046U CN 213979296 U CN213979296 U CN 213979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steel
cantilever type
connecting plate
cantilever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530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海金
彭彪
高毅超
胡红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ao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qiao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9530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79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79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79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包括上部连接板以及三面连接板,上部连接板一部分连接在H型钢梁上,另外一部分连接在悬臂式T型钢上,三面连接板的其中两面分别与悬臂式T型钢腹板以及悬臂式T型钢上翼缘下侧连接,另外一面与H型钢梁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上部连接板分别与H型钢梁和悬臂式T型钢的上翼缘连接,可以将悬臂式T型钢传递过来的弯矩转化为H型钢梁的局部扭转力,而设置于H型钢梁、悬臂式T型钢腹板以及悬臂式T型钢上翼缘下侧的三面连接件可以有效限制端部节点的转动,进而抵消掉H型钢梁的局部扭转强度所带来的剪力,保证了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在三维空间中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型钢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预制装配式型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小、绿色环保、施工周期短以及施工方便等优点。装配式型钢节点的连接方式在装配式结构中极为重要,它直接决定装配式结构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的强度和稳定性设计要求。目前型钢与T型钢之间较多的通过螺栓连接,或者在H型钢腹板位置直接焊接相连,但是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在大型结构中螺栓的抗剪切承载力较差的问题显现,螺栓剪力承载过大,致使螺栓的精度要求高和加工工艺难度加大,其次,T型钢在H型钢腹板位置直接焊接相连或者洞穿腹板焊接相连,都会对H型钢本身的强度造成损伤,影响整个连接节点的强度,且施工复杂,不易操作,如公开号为CN110145025A的一种利用T型钢的装配式梁柱连接节点,以及公开号为CN107435455A的自复位钢框架中,在进行T型钢与H型钢进行连接时,均是采用简单的螺栓连接,且在T型钢与H型钢的连接也是采用直接焊接相连或者洞穿H型钢腹板焊接相连,都会对H型钢本身的强度造成损伤,影响整个连接节点的强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来解决以往的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连接强度不高,整体节点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来解决以往的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连接强度不高,整体节点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包括上部连接板以及三面连接板,所述上部连接板一部分连接在H型钢梁上,另外一部分连接在悬臂式T型钢上,所述三面连接板的其中两面分别与悬臂式T型钢腹板以及悬臂式T型钢上翼缘下侧连接,另外一面与H型钢梁连接。
优选的,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侧与H型钢梁的侧面连接,另外一侧与悬臂式T型钢的T型截面连接,所述三面连接板的另外一面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为套筒,所述套筒与H型钢梁进行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宽度与悬臂式T型钢的翼缘板宽度相等,所述上部连接板的宽度与悬臂式T型钢的翼缘板宽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上部连接板连接在H型钢梁上和悬臂式T型钢上的长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上部连接板开设螺栓孔,所述套筒、所述三面连接板与悬臂式T型钢上翼缘下侧连接面、H型钢梁上翼缘板和悬臂式T型钢的翼缘板对应位置开设所述螺栓孔,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三面连接板其他两面均开设螺栓孔,所述套筒和悬臂式T型钢腹板对应位置开设螺栓孔,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三面连接板设置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悬臂式T型钢腹板两侧。
优选的,所述套筒与H型钢梁上下翼缘板、腹板围成的两侧空间内均安装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安装于所述空间的中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上部连接板以及三面连接板,上部连接板一部分连接在H型钢梁上,另外一部分连接在悬臂式T型钢上,三面连接板的其中两面分别与悬臂式T型钢腹板以及悬臂式T型钢上翼缘下侧连接,另外一面与H型钢梁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上部连接板分别与H型钢梁和悬臂式T型钢的上翼缘连接,可以将悬臂式T型钢传递过来的弯矩转化为H型钢梁的局部扭转力,而设置于H型钢梁、悬臂式T型钢腹板以及悬臂式T型钢上翼缘下侧的三面连接件可以有效限制端部节点的转动,进而抵消掉H型钢梁的局部扭转强度所带来的剪力,保证了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在三维空间中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中还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一侧与H型钢梁的侧面连接,另外一侧与悬臂式T型钢的T型截面连接,三面连接板的另外一面与连接部连接,该连接部使得悬臂式T型钢、H型钢梁以及三面连接板连接成一个整体,将悬臂式T型钢独自承担的弯矩转化为悬臂式T型钢、H型钢梁以及三面连接板三者的共同承担,从而增加了整体节点结构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部为套筒,套筒与H型钢梁进行连接,该套筒对H型钢梁进行包裹式连接,为悬臂式T型钢提供较好的传力端部,即来自于悬臂式T型钢的弯矩传递于H型钢梁上时,可以通过套筒均匀的分散于H型钢梁上,避免了弯矩传递到H型钢梁上时,产生的力矩作用于H型钢梁上的一点,易于引起H型钢梁的变形,影响使用寿命,甚至造成整体连接节点的倾覆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中套筒与H型钢梁上下翼缘板、腹板围成的两侧空间内均安装有加劲肋,加劲肋安装于空间的中部位置,且加劲肋的厚度与H型钢梁的腹板厚度一致,把加劲肋钢板焊接在套筒的中间位置,可以与悬臂式T型钢的T型截面形成对接,相当于对悬臂式T型钢与H型钢梁的连接部位进行了补强,当悬臂式T型钢结构传来剪力和弯矩时,可以与H型钢梁有效地承担剪力与部分弯矩,同时减小了螺栓所承担的剪力,进一步加强了整体节点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为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示意图;
附图2为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连接部位详图;
附图3为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三面连接板结构详图;
其中,1、H型钢梁;2、悬臂式T型钢;3、套筒;4、上部连接板;5、三面连接板;6、加劲肋;7、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包括上部连接板以及三面连接板,上部连接板一部分连接在H型钢梁上,另外一部分连接在悬臂式T型钢上,三面连接板的其中两面分别与悬臂式T型钢腹板以及悬臂式T型钢上翼缘下侧连接,另外一面与H型钢梁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上部连接板分别与H型钢梁和悬臂式T型钢的上翼缘连接,可以将悬臂式T型钢传递过来的弯矩转化为H型钢梁的局部扭转力,而设置于H型钢梁、悬臂式T型钢腹板以及悬臂式T型钢上翼缘下侧的三面连接件可以有效限制端部节点的转动,进而抵消掉H型钢梁的局部扭转强度所带来的剪力,保证了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在三维空间中的稳定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包括上部连接板4以及三面连接板5,上部连接板4一部分连接在H型钢梁1上,另外一部分连接在悬臂式T型钢2上,三面连接板5的其中两面分别与悬臂式T型钢2腹板以及悬臂式T型钢2上翼缘下侧连接,另外一面与H型钢梁1连接,进一步的,三面连接板5的另外一面在与H型钢梁1进行连接时,该面的上端与H型钢梁1的上翼缘进行连接,该面的下端与H型钢梁1的下翼缘进行连接,从而得到三面连接板5与H型钢梁1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上部连接板4分别与H型钢梁1和悬臂式T型钢2的上翼缘连接,可以将悬臂式T型钢2传递过来的弯矩转化为H型钢梁1的局部扭转力,而设置于H型钢梁1、悬臂式T型钢2腹板以及悬臂式T型钢2上翼缘下侧的三面连接板5可以有效限制端部节点的转动,进而抵消掉H型钢梁1的局部扭转强度所带来的剪力,保证了H型钢梁1与悬臂式T型钢装2配式节点在三维空间中的稳定性。
参考图1,进一步的,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还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一侧与H型钢梁1的侧面连接,另外一侧与悬臂式T型钢2的T型截面连接,三面连接板5的另外一面与连接部连接,该连接部使得悬臂式T型钢2、H型钢梁1以及三面连接板5连接成一个整体,将悬臂式T型钢2独自承担的弯矩转化为悬臂式T型钢2、H型钢梁1以及三面连接板5三者的共同承担,从而增加了整体节点结构的稳定性。
参考图1,连接部为套筒3,套筒3与H型钢梁1进行连接,该套筒3对H型钢梁1进行包裹式连接,为悬臂式T型钢2提供较好的传力端部,即来自于悬臂式T型钢2的弯矩传递于H型钢梁1上时,可以通过套筒3均匀的分散于H型钢梁1上,避免了弯矩传递到H型钢梁1上时,产生的力矩作用于H型钢梁1上的一点,易于引起H型钢梁1的变形,影响使用寿命,甚至造成整体连接节点的倾覆问题,进一步的,该套筒3对H型钢梁1进行包裹式焊接,焊接方法选用自动焊,焊条选择的钢材应该与套筒3材料相同,从而达到减小应力集中和焊接产生的残余变形,保证结构受力的均匀稳定性。
参考图1,套筒3的宽度与悬臂式T型钢2的翼缘板宽度相等,上部连接板4的宽度与悬臂式T型钢2的翼缘板宽度相等,即上部连接板4与套筒3的宽度也是相等的,进一步的,上部连接板4一部分搭接在套筒3上,另外一部分搭接在悬臂式T型钢2的上翼缘,且分别与套筒3和悬臂式T型钢2的上翼缘相吻合,彼此在水平面上不存在错位,即三者的宽度相等所起到的效果为,彼此之间可以进行定位检查,如果一方出现偏差,其与两方必定不能做到彼此吻合,使得该节点结构在进行安装时,可以进行随时的自检定位,保证了节点结构安装的精准性,从而提高节点结构的连接强度。
参考图1,上部连接板4连接在H型钢梁1上和悬臂式T型钢2上的长度相等,避免了H型钢梁1和悬臂式T型钢2一方搭接的上部连接板4分布不均,导致上部连接板4在分担悬臂式T型钢2产生的弯矩时,作用在悬臂式T型钢2和H型钢梁1的弯矩也不相同,达不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导致无论任何一方承担的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的问题。
参考图1-2,上部连接板4开设螺栓孔7,套筒3、三面连接板5与悬臂式T型钢2上翼缘下侧连接面、H型钢梁1上翼缘板和悬臂式T型钢2的翼缘板对应位置开设螺栓孔7,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即该H型钢梁1与悬臂式T型钢2装配式节点结构的连接均采用螺栓连接,方便后续的更换其中的零部件结构,进一步的,螺栓采用摩擦性螺栓,可以有效阻止螺栓产生相对位移,进而保证荷载传递的可靠性。
参考图1-2,三面连接板5设置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悬臂式T型钢2腹板两侧,两个对称设置的三面连接板5对悬臂式T型钢2腹板形成一种夹紧结构,彼此通过摩擦性螺栓紧固连接,由于对称位置的三面连接板5同样与H型钢梁1进行固定连接,即进一步加强了悬臂式T型钢2与H型钢梁1的连接,同时阻止了悬臂式T型钢2左右晃动的趋势,保证了悬臂式T型钢2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三面连接板5可以沿T型钢2腹板位置连续设置多个,且相邻三面连接板5进行固定连接,该设置相当于加大了对悬臂式T型钢2腹板的夹紧加固长度,随着距离的增长,其阻止悬臂式T型钢2左右晃动趋势的效果越明显,更进一步的悬臂式T型钢的稳定性。
参考图1,套筒3与H型钢梁1上下翼缘板、腹板围成的两侧空间内均安装有加劲肋6,加劲肋6安装于空间的中部位置,把加劲肋6钢板焊接在套筒3的中间位置,可以与悬臂式T型钢2的T型截面形成对接,相当于对悬臂式T型钢2与H型钢梁1的连接部位进行了补强,当悬臂式T型钢2结构传来剪力和弯矩时,可以与H型钢梁1有效地承担剪力与部分弯矩,同时减小了螺栓所承担的剪力,进一步加强了整体节点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对称布置的加劲肋6,有效的分担了单一加劲肋6上所承担的剪力。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组合方法如下:
实施例1
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包括上部连接板4以及三面连接板5,上部连接板4一部分连接在H型钢梁1上,另外一部分连接在悬臂式T型钢2上,三面连接板5的其中两面分别与悬臂式T型钢2腹板以及悬臂式T型钢2上翼缘下侧连接,另外一面与H型钢梁1连接,三面连接板5的另外一面在与H型钢梁1进行连接时,该面的上端与H型钢梁1的上翼缘进行连接,该面的下端与H型钢梁1的下翼缘进行连接,从而得到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结构。
实施例2
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包括上部连接板4、套筒3以及三面连接板5,套筒3套接于H型钢梁1上,悬臂式T型钢2的T形截面与套筒3连接,上部连接板4一部分连接在H型钢梁1上的套筒3上,另外一部分连接在悬臂式T型钢2上,三面连接板5的三面分别与悬臂式T型钢2腹板、悬臂式T型钢2上翼缘下侧以及套筒3连接,从而得到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结构。
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的适应性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连接板以及三面连接板,所述上部连接板一部分连接在H型钢梁上,另外一部分连接在悬臂式T型钢上,所述三面连接板的其中两面分别与悬臂式T型钢腹板以及悬臂式T型钢上翼缘下侧连接,另外一面与H型钢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侧与H型钢梁的侧面连接,另外一侧与悬臂式T型钢的T型截面连接,所述三面连接板的另外一面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套筒,所述套筒与H型钢梁进行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宽度与悬臂式T型钢的翼缘板宽度相等,所述上部连接板的宽度与悬臂式T型钢的翼缘板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连接板连接在H型钢梁上和悬臂式T型钢上的长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连接板开设螺栓孔,所述套筒、所述三面连接板与悬臂式T型钢上翼缘下侧连接面、H型钢梁上翼缘板和悬臂式T型钢的翼缘板对应位置开设所述螺栓孔,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面连接板其他两面均开设螺栓孔,所述套筒和悬臂式T型钢腹板对应位置开设螺栓孔,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面连接板设置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悬臂式T型钢腹板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H型钢梁上下翼缘板、腹板围成的两侧空间内均安装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安装于所述空间的中部位置。
CN202022953046.9U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 Active CN213979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53046.9U CN213979296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53046.9U CN213979296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79296U true CN213979296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41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53046.9U Active CN213979296U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792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05796A (zh) * 2023-01-31 2023-04-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防屈曲角钢的半刚性钢框架梁柱节点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05796A (zh) * 2023-01-31 2023-04-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防屈曲角钢的半刚性钢框架梁柱节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79296U (zh) 一种h型钢梁与悬臂式t型钢装配式节点
CN111254759A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
CN103485483A (zh) 一种装配式蜂窝形腹板组合梁
CN114016608A (zh) 一种装配式梁柱强轴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KR102252648B1 (ko) 철골구조물용 빔의 조립구조
CN201485968U (zh) 箱型柱与框架梁节点连接结构
JP5767782B2 (ja) 橋梁の主桁連結構造
CN207177086U (zh) 一种可快速装配架设的桁架
CN210032278U (zh) 一种桁架结构屋面
CN213014676U (zh) 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
CN211774544U (zh) 一种h型钢柱双向端板连接梁柱节点构造
CN204738229U (zh) 一种双支承板斜拉桥钢索塔钢锚箱锚固结构
CN110805135A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节点
CN212613078U (zh) 一种拼接式梁体连接组件
CN218814318U (zh) 一种钢梁与钢梁垂直相连的滑动连接结构
CN117432201B (zh) 大曲率双钢弯扭梁与直线型铝型材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
CN220245346U (zh) 一种起重机拉压杆连接结构
CN215167200U (zh) 型钢柱
CN211285973U (zh) 一种斜面支撑节点结构
KR101003000B1 (ko) 더블티 트러스 구조
CN219058360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的塔身结构
CN214219348U (zh) 一种组合式高强度混泥土桥梁板梁
CN220058309U (zh) 一种蜂窝主梁与实腹次梁连接节点
CN216999252U (zh) 一种变截面贝雷梁结构
CN216891923U (zh) 带波折板件的钢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