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60144U - 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60144U
CN213960144U CN202021497179.3U CN202021497179U CN213960144U CN 213960144 U CN213960144 U CN 213960144U CN 202021497179 U CN202021497179 U CN 202021497179U CN 213960144 U CN213960144 U CN 213960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wheel
support
groove
ro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971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芳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riminal Police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riminal Police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riminal Police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Criminal Police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4971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60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60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60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度相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所述相机机体的上部开设有三个转动轮转槽,三个所述所转动轮转槽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和第三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第二转动轮和第三转动轮的中部均插接有转轴,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红外激光光源,所述第二转动轮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摄像头。通过三个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轮,且三个第二转动轮通过转动轴串联,所以转动轴的转动可以带动三个第二转动轮带动三个第一转动轮同步转动,进而同步调节红外激光光源、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角度,从而达到了红外激光源和双目相机角度可以联动调节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深度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
背景技术
深度相机是近几年兴起的新技术,相比较传统的相机,深度相机在功能上添加了一个深度测量,从而更方便准确的感知周围的环境及变化。深度相机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深度相机的影子,例如三维建模、无人驾驶、机器人导航、手机人脸解锁、体感游戏等都用到了深度相机来实现其功能。现有深度相机的红外激光源和双目摄像头是固定安装的,不可以实现角度的转动,且体积较大,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具备红外激光源和双目相机角度可以联动调节优点,解决了现有结构光深度相机红外激光源和双目相机角度不可以联动调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红外激光源和双目相机角度可以联动调节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包括相机机体,所述相机机体的上部开设有三个转动轮转(2),所述转动轮转槽的底部开设有齿轮槽,所述齿轮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相机机体的右侧底部开设有转动槽二,所述转动轴的右端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柄,所述转动槽二的右端开口固定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开设有环形转槽,所述相机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收纳块,所述支架收纳块的中部开设有支架收纳槽,所述支架收纳块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支架转轴一,所述支架转轴一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中部支架转轴,所述中部支架转轴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孔,所述中部支架转轴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架转轴二,所述支架转轴二的两端活动连接有底部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转动轮转槽的顶部处于开口状态,所述转动轮转槽的两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转轴插接在该凹槽内部,所述转动轮转槽的高度大于第一转动轮的直径大小。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轮与第二转动轮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的外侧均安装有等间距的凸起齿,所述齿轮槽的长度大于第二转动轮的直径大小,所述转动轴串联三个第二转动轮。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右端转动插接在转盘的中部,所述环形转槽的外围刻画有角度刻度,所述转柄与环形转槽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转盘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延伸至转盘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的底端和第二支架的顶端均开设有直径与限位槽孔直径相等的圆孔槽,所述中部支架转轴表面的限位槽孔等间距分布,所述限位槽孔的内部插接有限位插销。
优选的,所述底部支撑板的横截面积等于相机机体底部的横截面积,所述支架收纳槽的高度等于第一支架的宽度,且所述第二支架的宽度等于第一支架的宽度,所述底部支撑板的顶部和支架收纳块的底部安装有异名磁极的磁铁。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手持式深度相机,通过沿着环形转槽转动转柄,可以通过转柄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的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轮转动,通过第二转动轮的转动可以与第一转动轮进行齿轮啮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轮的转动,因为三个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轮,且三个第二转动轮通过转动轴串联,所以转动轴的转动可以带动三个第二转动轮带动三个第一转动轮同步转动,进而同步调节红外激光光源、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角度,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要求,从而达到了红外激光源和双目相机角度可以联动调节的效果。
2、该手持式深度相机,通过沿着竖直方向上下拉动底部支撑板,可以改变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角度大小,当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角度变大时,相机机体和底部支撑板之间的间距变大,从而相机机体伸出的距离更长,通过将限位插销插接在限位槽孔中,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角度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对底部支撑板位置的固定,可以通过手持底部支撑板进而环境测量,不使用时,通过向上压缩底部支撑板,使其与支架收纳块底部通过磁吸附力连接,完成底部支撑板的收纳,从而缩小了深度相机的体积,从而达到了缩小体积携带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节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相机机体、2-转动轮转槽、3-转轴、4-第一转动轮、 5-红外激光光源、6-第一摄像头、7-第二摄像头、8-齿轮槽、9-第二转动轮、10-转动轴、11-转动槽二、12-转柄、13-转盘、14-环形转槽、15-支架收纳块、16-支架收纳槽、17-支架转轴一、18-第一支架、19-中部支架转轴、20-限位槽孔、21-第二支架、22-底部支撑板、23-支架转轴二、24-第三转动轮、25-第四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4,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包括相机机体1,相机机体1的上部开设有三个转动轮转槽2,转动轮转槽2的顶部处于开口状态,转动轮转槽2的两侧壁开设有凹槽,转轴3插接在该凹槽内部,转动轮转槽2的高度大于第一转动轮4的直径大小,通过在相机机体1的顶部开设转动轮转槽2,将第一转动轮4通过转轴3插接在转动轮转槽2的内部,可以实现第一转动轮4通过转轴3绕着转动轮转槽2的中部进行转动,红外激光光源5安装在第一转动轮4 的前侧,通过第一转动轮4的转动可以带动红外激光光源5的角度变化,转动轮转槽2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外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4,第一转动轮4与第二转动轮9之间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轮4和第二转动轮9的外侧均安装有等间距的凸起齿,齿轮槽8的长度大于第二转动轮9的直径大小,转动轴10 串联三个第二转动轮9,通过转动轴10的转动带动三个第二转动轮 9的转动,进而带动三个第一转动轮4进行同步的转动,从而实现了三个红外激光光源5的同步角度旋转,完成了对红外激光光源5角度的调整,第二转动轮9需要在齿轮槽8内部进行转动,齿轮槽8 的长度需要大于第二转动轮9的直径才能实现第二转动轮9的转动,三个转动轮转槽2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4,第三转动轮 24和第四转动轮25,第一转动轮4,第三转动轮24和第四转动轮 25的中部均插接有转轴3,第一转动轮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红外激光光源5,第三转动轮2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摄像头6,第四转动轮2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摄像头7,转动轮转槽2的底部开设有齿轮槽8,齿轮槽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轮9,第二转动轮 9的中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0,转动轴10的右端转动插接在转盘13的中部,环形转槽14的外围刻画有角度刻度,转柄12与环形转槽14进行转动连接,转盘13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延伸至转盘13的外侧,通过沿着环形转槽14转动转柄12,可以通过转柄12的转动带动转动轴10的转动,进而通过转动轴10的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轮9的转动,环形转槽14外侧的角度刻度可以使得转动的角度更加精准,同时对于转动角度的大小更加的清楚,相机机体1的右侧底部开设有转动槽二11,转动轴10的右端顶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转柄12,转动槽二11的右端开口固定安装有转盘13,转盘13的表面开设有环形转槽14,相机机体1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支架收纳块15,支架收纳块15的中部开设有支架收纳槽16,支架收纳块15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支架转轴一17,支架转轴一17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架18,第一支架18的底端和第二支架21的顶端均开设有直径与限位槽孔20直径相等的圆孔槽,中部支架转轴19表面的限位槽孔20等间距分布,限位槽孔20的内部插接有限位插销,沿着竖直方向向下拉动底部支撑板22可以带动第一支架18和中部支架转轴19之间的夹角度数发生变化,当第一支架18和中部支架转轴19之间的夹角度数变大时,相机机体1被顶起,此时为了保持相机机体1的状态,通过将限位插销插接在限位槽孔20内部并穿过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21,可以实现对第一支架18、中部支架转轴19和第二支架21的串联限位固定,进而保持了相机机体1的高度不变,第一支架1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中部支架转轴19,中部支架转轴19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孔20,中部支架转轴19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架21,第二支架2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架转轴二23,支架转轴二23的两端活动连接有底部支撑板22,底部支撑板22的横截面积等于相机机体1底部的横截面积,支架收纳槽16的高度等于第一支架18的宽度,且第二支架21的宽度等于第一支架18的宽度,底部支撑板22的顶部和支架收纳块15的底部安装有异名磁极的磁铁,为了减小该设备的体积,在不使用时需要将第一支架18、第二支架21收缩进支架收纳槽16内部,为了在支架收纳槽16内部提供充足的收纳空间,所以支架收纳槽16的高度需要等于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21的宽度,为了防止收纳时底部支撑板22从支架收纳块15的底部脱落,所以在支架收纳块15的底部和底部支撑板22 的顶部安装异名磁极磁铁,可以通过磁性吸附将底部支撑板22吸附在支架收纳块15的底部。
工作原理:当进入需要使用深度相机的环境中时,通过向外侧拉动底部支撑板22,改变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21之间的角度大小,通过将限位插销插接在限位槽孔20内部,对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21的角度进行限位固定,手持底部支撑板22即可实现对深度相加的手持测量,再通过沿着环形转槽14转动转柄12,可以通过转柄 12带动转动轴10转动,转动轴10的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轮9转动,通过第二转动轮9的转动可以与第一转动轮4进行齿轮啮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轮4的转动,因为三个所述第一转动轮4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轮9,且三个第二转动轮9通过转动轴10串联,所以转动轴10的转动可以带动三个第二转动轮9带动三个第一转动轮4同步转动,进而同步调节红外激光光源5、第一摄像头6 和第二摄像头7的角度,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要求,从而实现了红外激光源和双目相机角度可以联动调节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手持式深度相机,通过沿着环形转槽14转动转柄 12,可以通过转柄12带动转动轴10转动,转动轴10的转动带动第二转动轮9转动,通过第二转动轮9的转动可以与第一转动轮4进行齿轮啮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轮4的转动,因为三个所述第一转动轮4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轮9,且三个第二转动轮9 通过转动轴10串联,所以转动轴10的转动可以带动三个第二转动轮9带动三个第一转动轮4同步转动,进而同步调节红外激光光源5、第一摄像头6和第二摄像头7的角度,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要求,从而达到了红外激光源和双目相机角度可以联动调节的效果。通过沿着竖直方向上下拉动底部支撑板22,可以改变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21之间的角度大小,当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21之间的角度变大时,相机机体1和底部支撑板22之间的间距变大,从而相机机体1伸出的距离更长,通过将限位插销插接在限位槽孔20中,对第一支架18和第二支架21的角度进行固定,从而实现了对底部支撑板22位置的固定,可以通过手持底部支撑板22进而环境测量,不使用时,通过向上压缩底部支撑板22,使其与支架收纳块15底部通过磁吸附力连接,完成底部支撑板22的收纳,从而缩小了深度相机的体积,从而达到了缩小体积携带方便的效果。

Claims (6)

1.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包括相机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机体(1)的上部开设有三个转动轮转槽(2),三个所述所转动轮转槽(2)的内部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轮(4),第三转动轮(24)和第四转动轮(25),所述第一转动轮(4),第三转动轮(24)和第四转动轮(25)的中部均插接有转轴(3),所述第一转动轮(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红外激光光源(5),所述第三转动轮(2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摄像头(6),所述第四转动轮(25)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摄像头(7),所述转动轮转槽(2)的底部开设有齿轮槽(8),所述齿轮槽(8)的内部活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轮(9),所述第二转动轮(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10),所述相机机体(1)的右侧底部开设有转动槽二(11),所述转动轴(10)的右端顶部固定连接有转柄(12),所述转动槽二(11)的右端开口固定安装有转盘(13),所述转盘(13)的表面开设有环形转槽(14),所述相机机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收纳块(15),所述支架收纳块(15)的中部开设有支架收纳槽(16),所述支架收纳块(15)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支架转轴一(17),所述支架转轴一(17)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架(18),所述第一支架(1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中部支架转轴(19),所述中部支架转轴(19)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孔(20),所述中部支架转轴(19)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架(21),所述第二支架(2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支架转轴二(23),所述支架转轴二(23)的两端活动连接有底部支撑板(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转槽(2)的顶部处于开口状态,所述转动轮转槽(2)的两侧壁开设有凹槽,所述转轴(3)插接在该凹槽内部,所述转动轮转槽(2)的高度大于第一转动轮(4)的直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轮(4)与第二转动轮(9)之间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轮(4)和第二转动轮(9)的外侧均安装有等间距的凸起齿,所述齿轮槽(8)的长度大于第二转动轮(9)的直径大小,所述转动轴(10)串联三个第二转动轮(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10)的右端转动插接在转盘(13)的中部,所述环形转槽(14)的外围刻画有角度刻度,所述转柄(12)与环形转槽(14)进行转动连接,所述转盘(13)在水平方向的长度延伸至转盘(13)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8)的底端和第二支架(21)的顶端均开设有直径与限位槽孔(20)直径相等的圆孔槽,所述中部支架转轴(19)表面的限位槽孔(20)等间距分布,所述限位槽孔(20)的内部插接有限位插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板(22)的横截面积等于相机机体(1)底部的横截面积,所述支架收纳槽(16)的高度等于第一支架(18)的宽度,且所述第二支架(21)的宽度等于第一支架(18)的宽度,所述底部支撑板(22)的顶部和支架收纳块(15)的底部安装有异名磁极的磁铁。
CN202021497179.3U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 Active CN213960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7179.3U CN213960144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97179.3U CN213960144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60144U true CN213960144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92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97179.3U Active CN213960144U (zh) 2020-07-24 2020-07-24 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60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149784U (zh) 一种学前教育用的教学展示装置
CN213960144U (zh) 一种手持式深度相机
CN215347873U (zh) 一种移动式多媒体教学黑板
CN211500506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电力安装工程用登高梯
CN208895414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
CN203179367U (zh) 发电机模型
CN214341404U (zh) 一种风景园林户外艺术品展示装置
CN113787856B (zh) 一种具有计算功能的高等数学教学用尺及使用方法
CN21638367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智能家居灯
CN210653424U (zh) 一种适应室内巡检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CN212990633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全方位电子信息展示装置
CN211459657U (zh) 一种间距可调的市政用景观盆栽架
CN108741994B (zh) 一种花卉摆架
CN211317319U (zh) 一种地理信息采集装置便携式地理信息测绘仪
CN210199064U (zh)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的气体检测装置
CN203659225U (zh) 电动卷帘式法律教学教具
CN210567826U (zh) 一种可移动景观灯
CN216456913U (zh) 一种三维立体旋转彩灯电子玩具
CN212972484U (zh) 一种用于风景园林的花卉立体展示装置
CN216478175U (zh) 一种新型油缸安装平台机构
CN210709251U (zh) 一种基于机器人技术的生产线传动结构
CN220491485U (zh) 一种学前教育益智模型
CN217928121U (zh) 一种教学辅助教具
CN214818343U (zh) 一种机器人编程教育培训用多孔板拼插装置
CN215341448U (zh) 一种可进行智能调整的教学用教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