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4530U - 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 - Google Patents

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54530U
CN213954530U CN202022279121.8U CN202022279121U CN213954530U CN 213954530 U CN213954530 U CN 213954530U CN 202022279121 U CN202022279121 U CN 202022279121U CN 213954530 U CN213954530 U CN 213954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rossing
trench
steel pipe
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791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新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irun Jian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irun Jian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irun Jian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irun Jianchu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791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54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54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54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在保证河道正常流动的状态下进行钢管穿越的施工,该结构包括侧凸型扩展堤坝、管道以及浮船;其中侧凸型扩展堤坝设置在河道的原堤坝外侧,侧凸型扩展堤坝之间开设有容置管道的管沟,管道置于该管沟内,在河道内的管沟两侧分别打设至少一预制锚固桩,浮船通过缆绳与预制锚固桩进行连接,本申请提出的钢管穿越河道结构利用三种浮船在河道上施工,无需开设导流沟和设置截流围堰,能够在保证河道正常流动的状态下进行钢管穿越的施工,适用于施工中遇到的不允许断流断航的场景。

Description

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下铺设管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
背景技术
在对既有河流中的各种跨河、涉河建筑物和管道的施工,需要进行围堰截流导流,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在无水的环境下修筑管道和建筑物。但在施工中,有时会遇到不允许断流断航的情况。如果采用管道导流法只能做到不断流,应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分期导流,通常分两期导流,有时分三期、四期导流。河床宽度不宽的情况下一般采用两期导流,将河道一半进行截流,另一半导流,交替施工。然而这种施工方法施工工期长,且河道变窄后水流增大增快,增加了施工风险和航运风险。
综上,针对相关技术中跨河、涉河建筑物和管道的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跨河、涉河建筑物和管道的施工过程存在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在河道内施工,包括侧凸型扩展堤坝、管道以及浮船;
其中侧凸型扩展堤坝设置在河道的原堤坝外侧,侧凸型扩展堤坝之间开设有容置管道的管沟,管道置于该管沟内,在河道内的管沟两侧分别打设至少一预制锚固桩,浮船通过缆绳与预制锚固桩进行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浮船的四角设置锚桩,缆绳连接预制锚固桩和浮船上的锚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浮船包括挖沟浮船、吊管浮船和浇灌浮船,其中,挖沟浮船包括抓斗机、抓斗,抓斗机配备有传动系统及控制系统;
吊管浮船包括浮动平台、置于浮动平台上的吊机;
浇灌浮船上设有浇筑漏斗,浇筑漏斗的底部置于管沟上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沟底部垂直设有截沟,截沟开设于原堤坝下方,其中截沟的顶端与管沟底部相平,其底端沿着与管沟垂直方向向下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截沟内设置截水芯,且截水芯与截沟的上下边缘齐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截沟两侧设置截水墙模板,截水墙模板高于河道水面,两块截水墙模板间填充有截水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混凝土填充层填充管沟内管道的外侧空间,且混凝土填充层与管沟上表面相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制锚固桩设有4个,该预制锚固桩分别对应地设置于浮船的锚桩外侧且插入河道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管道由多根钢管焊接而成,管道的长度与管沟长度相匹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混凝土填充层设置在两侧截水墙之间的管沟内。
相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申请钢管穿越河道结构利用三种浮船在河道上施工,无需开设导流沟和设置截流围堰,能够在保证河道正常流动的状态下进行钢管穿越的施工,做到不断流不断航。
2、本申请采用的侧凸型扩展堤坝,扩展了管道的施工空间,方便了岸上管道和穿越段管道的连接。
3、本方案撤除原堤坝后通过设置截沟、截水芯、截水墙,加强了堤坝防渗性能,提高了堤坝稳定性,消除了因管道施工给原堤坝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的施工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侧凸型扩展堤坝的俯视图;
图4是管沟施工的示意图;
图5是截沟和截水芯的布置图;
图6是截水墙的布置图;
图7是图6中B-B的剖视图;
图8是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的完工示意图。
其中:1原堤坝、2河道、3侧凸型扩展堤坝、4管沟、5钢管、6锚固桩、7缆绳、8锚桩、9截水墙、10混凝土填充层、11浇灌浮船、12截水芯、13截沟、14挖沟浮船、15吊管浮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示例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将本申请应用于其他类似情景。此外,还可以理解的是,虽然这种开发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可能是复杂并且冗长的,然而对于与本申请公开的内容相关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设计,制造或者生产等变更只是常规的技术手段,不应当理解为本申请公开的内容不充分。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除非另作定义,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元件,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实施例1
钢管穿越河道施工,常规的围堰导流法施工需要开设导流沟和截流围堰,本申请提出的钢管5穿越河道2结构利用三种浮船在河道2上施工,无需开设导流沟和设置截流围堰,能够在保证河道2正常流动的状态下进行钢管5穿越的施工,适用于施工中遇到的不允许断流断航的场景。
具体地,所述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包括侧凸型扩展堤坝3、管道以及浮船;参考图2,在管道穿越位置的河道原堤坝1的两侧分别修筑有一段侧凸型扩展堤坝3,其中侧凸型扩展堤坝3设置在河道2的原堤坝1外侧,侧凸型扩展堤坝3之间开设有容置管道的管沟4,在河道2内的管沟4两侧分别打设至少一预制锚固桩6,浮船通过缆绳7与预制锚固桩6进行连接。具体地,浮船的四角设置锚桩8,预制锚固桩6设有4个,分别对应地设置于浮船的锚桩8外侧且插入河道2内,缆绳7连接预制锚固桩6和浮船上的锚桩8,用来稳定浮船。
具体而言,浮船包括挖沟浮船14,挖沟浮船14上设有抓斗机、抓斗,抓斗机配备有用于驱动抓斗的升降和开闭的传动系统及控制系统;通过挖沟浮船14挖除施工段的原堤坝1,扩展管道的施工空间。再进行管沟4的挖掘,使管沟4挖掘至凸型扩展堤坝内侧壁的下方;
更具体地,通过控制系统开闭斗滚筒,将抓斗完全打开,再依靠抓斗自重,将抓斗插入泥层一定深度,提升连接抓斗的钢缆,闭合抓斗,以挖掘和抓取泥沙,最后,控制系统升降斗滚筒、并开闭斗滚筒,将装满泥沙的抓斗提升出水面一定高度,并旋转连接抓斗及控制系统的起重吊杆,将挖掘的泥沙卸除,抓斗返回至欲挖位置泥层的水面上方,完成一个作业循环。该挖沟浮船的具体内容可参见CN105179808A,再此不进行累赘说明。
另外,管沟4底部垂直设有截沟13,截沟13开设于原堤坝1下方,其中截沟13的顶端与管沟4底部相平,其底端沿着与管沟4垂直方向向下延伸。
为了起到更好的防渗效果,截沟13内设置截水芯12,截水芯12优选为止水钢板,且截水芯12与截沟13的上下边缘齐平,防止施工段的水流渗入侧凸型扩展堤坝3下部的管沟4空间内。
待管沟4、截沟13均挖掘完毕后,撤出挖沟浮船14并调入吊管浮船15,该吊管浮船15包括浮动平台、置于浮动平台上的用于吊起管道的吊机;具体地,多根钢管5焊接成长度与管沟4相匹配的管道,并通过吊管浮船15上的吊机将管道吊入管沟4中。
又,如图6、图7所示,截沟13两侧设有截水墙模板,截水墙模版通过吊机吊放,该截水墙模板高于河道2水面,两块截水墙模板间填充有用于加强堤坝防渗性能的截水墙9,待截水墙9浇灌、养护成形后,撤除截水墙模版。
参考图1、2,撤出吊管浮船15后,调入浇灌浮船11,浇灌浮船11上设有浇筑漏斗,浇筑漏斗的底部置于管沟4上方,该浇筑漏斗用于将混凝土浇筑在管道上形成混凝土填充层10。具体地,混凝土填充层10设置在两侧截水墙9之间的管沟4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的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原堤坝1的两侧分别修筑有一段侧凸型扩展堤坝3,通过挖沟浮船14挖除施工段的原堤坝1,扩展管道的施工空间,利用三种浮船在扩展后的河道2上施工:在侧凸型扩展堤坝3之间开设有容置管道的管沟4,管沟4底部垂直设有截沟13,截沟13内设置截水芯12,截沟13上方设置截水墙9,能在保证河道2正常流动的状态下进行钢管5穿越的施工,且加强了堤坝防渗效果,提高了堤坝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在河道(2)内施工,河道(2)两侧设置有原堤坝(1),其特征在于,包括:
侧凸型扩展堤坝(3)、管道以及浮船;其中侧凸型扩展堤坝(3)设置在原堤坝(1)外侧,侧凸型扩展堤坝(3)之间开设有容置管道的管沟(4),管道置于该管沟(4)内,在河道(2)内的管沟(4)两侧分别打设至少一预制锚固桩(6),浮船通过缆绳(7)与预制锚固桩(6)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浮船的四角设置锚桩(8),缆绳(7)连接预制锚固桩(6)和浮船上的锚桩(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浮船包括挖沟浮船(14)、吊管浮船(15)和浇灌浮船(11),
其中,挖沟浮船(14)包括抓斗机、抓斗,抓斗机配备有传动系统及控制系统;
吊管浮船(15)包括浮动平台、置于浮动平台上的吊机;
浇灌浮船(11)上设有浇筑漏斗,浇筑漏斗的底部置于管沟(4)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其特征在于,管沟(4)底部垂直设有截沟(13),截沟(13)开设于原堤坝(1)下方,其中截沟(13)的顶端与管沟(4)的底部相平,其底端沿着与管沟(4)垂直方向向下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截沟(13)内设置截水芯(12),且截水芯(12)与截沟(13)的上下边缘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截沟(13)两侧设置截水墙模板,截水墙模板高于河道(2)水面,两块截水墙模板间填充有截水墙(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填充层(10)填充管沟(4)内管道的外侧空间,且混凝土填充层(10)与管沟(4)上表面相平。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其特征在于,预制锚固桩(6)至少设有4个,该预制锚固桩(6)分别对应地设置于浮船的锚桩(8)外侧且插入河道(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其特征在于,管道由至少两根钢管(5)焊接而成,管道的长度与管沟(4)的长度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填充层(10)设置在两侧截水墙(9)之间的管沟(4)内。
CN202022279121.8U 2020-10-14 2020-10-14 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 Active CN213954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121.8U CN213954530U (zh) 2020-10-14 2020-10-14 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121.8U CN213954530U (zh) 2020-10-14 2020-10-14 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54530U true CN213954530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0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79121.8U Active CN213954530U (zh) 2020-10-14 2020-10-14 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54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8890B (zh) 桥梁沉箱复合桩基础及其逆作建造方法
JP6370295B2 (ja) 盛土の補強構造とその築造方法
KR20120012504A (ko) 조립케이슨을 이용한 현장타설말뚝
KR101256274B1 (ko) 조립케이슨 및 쟈켓을 이용한 알시디(rcd)공법
CN102888847A (zh) 电梯井局部深基坑免降水施工方法
CN213954530U (zh) 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
CN106609506A (zh) 利用沉箱填海造陆的方法
CN104499489B (zh) 一种基坑施工方法
CN112212075B (zh) 钢管穿越河道的穿越结构的施工方法
JP5646978B2 (ja) 透過式海域制御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207143965U (zh) 钢板混凝土组合式抗浮止水结构
KR100450309B1 (ko) 말뚝 기초를 이용한 방파제
LU501867B1 (en) Method for rapidly constructing a large passageway underwater through shallow burial and cut-and-cover with no dry dock
KR20120011120A (ko) 수중교각설치공사를 위한 방수커튼의 제작과 설치
CN111305050B (zh) 一种隧道施工中对两侧既有桥墩的防护工艺
JP5669189B2 (ja) 透過式海域制御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201883413U (zh) 组合混凝土矩形沉井港池
CN113136889B (zh) 一种海上箱式预制承台的施工方法
AU2006313645B2 (en) Harbou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building said structure
CN87103253A (zh) 沉井和沉箱工程的现场悬吊施工方法
CN114855766B (zh) 一种护岸格构式地连墙结构的施工方法
KR100227536B1 (ko) 벨 타입 강각(鋼殼) 케이슨 공법
CN218712800U (zh) 一种新型改扩建船闸结构
CN214784070U (zh) 一种咬合桩与钢套箱组合围堰快速施工结构
CN216194665U (zh) 一种u形预应力混凝土板桩防淘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