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3982U - 一种离心式叶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心式叶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53982U
CN213953982U CN202022516105.6U CN202022516105U CN213953982U CN 213953982 U CN213953982 U CN 213953982U CN 202022516105 U CN202022516105 U CN 202022516105U CN 213953982 U CN213953982 U CN 213953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body plate
plate
blade
centrifugal impe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161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自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Zixi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Zixi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Zixi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Zixi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161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53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53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53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心式叶轮,包括主体板、固定板和多个叶片,主体板的中部凸出设置有连接端头,连接端头用于连接转轴;固定板呈环形,固定板位于主体板设有连接端头的一侧;多个叶片呈环形设置于主体板与固定板之间,叶片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另一端固定于主体板,叶片由固定板的外侧边沿向靠近连接端头的方向延伸,相邻两个叶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导风量大,散热效果好,应用于电机上能快速将转子附近的热量排出,确保电机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离心式叶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心式叶轮。
背景技术
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尤其是转子附近,其热量难以排出,如果电机得不到有效地冷却,电机内部温度会不断升高,导致电机效率下降,甚至当温度过高时,还会造成内部元件被烧坏;现有的电机一般通过连接散热风叶对电机进行散热,但现有的散热风叶由于其风道设计不合理,难以把转子附近的热量排出,散热效率低,导致电机运行不稳定,电机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式叶轮,导风量大,散热效果好,应用于电机上能快速将转子附近的热量排出,确保电机稳定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离心式叶轮,包括:主体板,所述主体板的中部凸出设置有连接端头,所述连接端头用于连接转轴;固定板,呈环形,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主体板设有所述连接端头的一侧;多个叶片,呈环形设置于所述主体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叶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板,所述叶片由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边沿向靠近所述连接端头的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叶片夹设于主体板与固定板之间,且固定板为环形,导风时,热风从固定板的内环进入,由于主体板的阻挡作用,热风向四周扩散,随叶轮的转动,在主体板的中部形成漩涡,以大量吸取热风,热风经气流通道从叶轮的四周流出,以将热量排出,相比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的风道有效增大导风量,提高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板呈圆形,所述固定板呈圆环形,所述固定板的内直径与所述主体板的直径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叶片朝向所述连接端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头的外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8mm~15mm,多个所述叶片朝向所述连接端头的一端端部包络形成环形面,所述环形面与所述连接端头的外壁之间形成进风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环形面设置为锥面,所述锥面的大端位于所述固定板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端头的外壁与所述主体板之间通过弧面板过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端头与所述主体板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主体板上背向所述连接端头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叶片呈弧形状,所述叶片垂直于所述主体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叶片围绕所述连接端头周向均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板、所述叶片与所述固定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主体板、所述叶片与所述固定板均为塑胶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板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转速感应器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A;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B;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叶轮的主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
主体板100,连接端头110,气流通道120,环形面130,进风空间140,弧面板150,加强筋160,安装孔170;
固定板200;
叶片3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心式叶轮,包括主体板100,呈圆形,主体板100的中部凸出设置有用于与转轴连接的连接端头110,位于连接端头11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200,固定板200呈圆环形,固定板200的中心轴与主体板100的中心轴重合,固定板200与主体板100之间夹设有多个叶片300,叶片300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200,另一端固定于主体板100,叶片300由固定板200的外侧边沿向靠近连接端头110的方向延伸,即沿主体板100的径向方向向内侧延伸,叶片300的端部与固定板200的外侧边缘平齐,多个叶片300呈环形均布于连接端头110的周侧,使相邻两个叶片300之间形成气流通道120,气流通道120的一端与离心叶轮的下侧连通,另一端与离心叶轮的上侧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叶片300夹设于主体板100与固定板200之间,且固定板200为环形,导风时,热风从固定板200的内环进入,由于主体板100的阻挡作用,热风向四周扩散,随叶轮的转动,在主体板100的中部形成漩涡,以大量吸取热风,热风经气流通道120从叶轮的四周流出,以将热量排出,有效增大导风量,提高散热效果;当将本技术方案的离心式叶轮应用于电机上,能快速将转子附近的热量排出,确保电机稳定运行。
参照图1和图3,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固定板200的内环直径与主体板100的直径刚好相等,使从固定板200的内环流入到叶轮内的热风能刚好完全被主体板100阻挡,从而在主体板100的中部形成最大化的漩涡,以最大限度增大导风量;若主体板100的直径小于固定板200的内环的直径,部分热风将直接流出叶轮,漩涡小,导风量小;若主体板100的直径大于固定板200的内环的直径,主体板100的阻挡面过大,不利于热风排出叶轮外部,影响散热效果。
参照图2和图4,进一步,叶片300朝向连接端头110一端的端部与连接端头110的外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其距离范围为8mm~15mm,具体的,距离为10mm,多个叶片300的端部包络形成一个虚拟的环形面130,从而,环形面130与连接端头110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进风空间140,进风空间140与气流通道120连通,进风空间140为漩涡形成的空间,以大量吸取热风,增大导风量,热风则从进风空间140经气流通道120向四周排出,散热效果好。
参照图4,进一步,上述虚拟环形面130为锥面,锥面的大端位于固定板200一侧,小端位于主体板100一侧,增大导风面积,且有利于热风向中心聚拢形成漩涡,增大导风量。
参照图4,进一步,主体板100上设有连接端头110一侧的表面与连接端头110的外壁之间通过弧面板150过渡连接,弧面板150可减小热风从进风空间140流向气流通道120过程中的阻力,有利于快速排出热量,进一步改善散热效果。
参照图1,进一步,主体板100背向连接端头110的一侧也通过弧面板150与连接端头110连接,以便于生产时脱模,该弧面板150上设置有加强筋160,以加强主体板100的结构强度和提高主体板100的结构稳定性。
参照图3,进一步,本实施例中,叶片300呈弧形状,叶片300与主体板100垂直,配合叶轮转动,弧形的叶片300更有利于减小热风流经气流通道120时的阻力,以便快速排出热量,改善散热效果。
参照图3,进一步,多个叶片300围绕连接端头110周向均布,具体的,叶片300设置有十八个,即相邻两个叶片300之间的夹角为20°,使从叶轮的各个方向排出的风量相同,以有效排出热风。
参照图4,进一步,主体板100、叶片300和固定板200均为塑胶件,且主体板100、叶片300和固定板200为一体成型结构,可通过模具一体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2,进一步,主体板100设有连接端头110的一侧关于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70,安装孔170位于叶片300靠近连接端头110一端的端部,安装孔170用于安装转速感应器,当叶轮应用与电机上时,以便检测叶轮的实时转速,亦即可测定电机转子的转速,同时可根据实际散热需求控制叶轮的转速。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离心式叶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板(100),所述主体板(100)的中部凸出设置有连接端头(110),所述连接端头(110)用于连接转轴;
固定板(200),呈环形,所述固定板(200)位于所述主体板(100)设有所述连接端头(110)的一侧;
多个叶片(300),呈环形设置于所述主体板(100)与所述固定板(200)之间,所述叶片(30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板(200),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板(100),所述叶片(300)由所述固定板(200)的外侧边沿向靠近所述连接端头(110)的方向延伸,相邻两个所述叶片(300)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式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100)呈圆形,所述固定板(200)呈圆环形,所述固定板(200)的内直径与所述主体板(100)的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式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300)朝向所述连接端头(110)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端头(110)的外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8mm~15mm,多个所述叶片(300)朝向所述连接端头(110)的一端端部包络形成环形面(130),所述环形面(130)与所述连接端头(110)的外壁之间形成进风空间(1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离心式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面(130)设置为锥面,所述锥面的大端位于所述固定板(200)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式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头(110)的外壁与所述主体板(100)之间通过弧面板(150)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式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头(110)与所述主体板(100)之间设置有加强筋(160),所述加强筋(160)位于所述主体板(100)上背向所述连接端头(110)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式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300)呈弧形状,所述叶片(300)垂直于所述主体板(1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式叶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叶片(300)围绕所述连接端头(110)周向均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式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100)、所述叶片(300)与所述固定板(200)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主体板(100)、所述叶片(300)与所述固定板(200)均为塑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心式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板(100)对称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转速感应器的安装孔(170)。
CN202022516105.6U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离心式叶轮 Active CN213953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6105.6U CN213953982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离心式叶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6105.6U CN213953982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离心式叶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53982U true CN213953982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06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16105.6U Active CN213953982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离心式叶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53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39261B1 (en) Counter-rotating fan
CN114233680A (zh) 组合式扇叶及组合出风装置
CN209944584U (zh)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CN213953982U (zh) 一种离心式叶轮
CN216812271U (zh) 组合式扇叶及组合出风装置
CN217558634U (zh) 一种导风圈、风机及电器设备
CN214945238U (zh) 一种风扇的扇叶
CN213747238U (zh) 一种导流圈、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16691524U (zh) 离心抑流风机
US10376119B2 (en) Steam cleaner
CN109864625B (zh) 轴流风扇、机座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CN208909866U (zh) 烹饪器具和烹饪器具的外壳组件
CN208769614U (zh) 轴流风扇、机座组件和食物料理机
CN221098792U (zh) 一种天花机风叶、风轮组件及空调器
CN220319901U (zh) 新增导叶离心风轮及离心风机
CN210889457U (zh)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5819226U (zh) 散热系统的增压装置、散热系统以及电器
CN221170107U (zh) 带打水结构的轴流风轮及轴流风机
CN212563790U (zh) 一种新型轴流风轮
CN220705996U (zh) 电机散热风扇
CN212130844U (zh) 风扇组件及房车空调
CN111245139B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外壳
CN220828366U (zh) 后向离心风叶及离心风机
CN219622908U (zh) 多翼离心风轮及离心风机
CN220539950U (zh) 抗阻家用离心风道及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