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2324U - 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22324U
CN213922324U CN202022735358.2U CN202022735358U CN213922324U CN 213922324 U CN213922324 U CN 213922324U CN 202022735358 U CN202022735358 U CN 202022735358U CN 213922324 U CN213922324 U CN 213922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ory
opening
insertion part
packaging
pac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535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欢
袁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535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22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22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22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包装结构包括相对的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上分别设有用于与烹饪器具(50)两端配合的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21)。第一包装体(10)的一端设有第三插接部(12),第二包装体(20)的一端设有第四插接部(22),第三插接部(12)和第四插接部(22)分别用于与配件(30)的两端配合;第一包装体(10)另一端设有第五插接部(13),第二包装体(20)另一端设有第六插接部(23),第五插接部(13)和第六插接部(23)分别用于与配件(30)的两端配合,解决了现有包装结构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
背景技术
电磁炉、电饭煲等烹饪器具在出厂时,为便于搬用常会将其放置或容纳在包装箱中。而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便于用户使用,此类烹饪器具在售卖时常会搭配相应的汤勺、锅铲等配件,电磁炉、锅具以及搭配的配件等一般均放置在该包装箱内。
目前,包装箱最常见的为泡沫类,具体的,通常包括有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在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上具有用于容纳烹饪器具的插槽,下包装体的插槽与烹饪器具的下端插接配合,上包装体的插槽与烹饪器具的上端插接配合,从而将烹饪器具固定在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之间。在上包装体外表面上通常会设置有用于固定配件的插槽,配件通过该插槽固定在包装箱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以解决现有的包装结构中配件的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包装结构,用于烹饪器具及其配件的包装,包括: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所述第二包装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包装体朝向所述第二包装体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包装体朝向所述第一包装体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用于与烹饪器具的两端插接配合;
所述第一包装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插接部,所述第二包装体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三插接部和所述第四插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插接部和所述第四插接部分别用于与所述配件的两端插接配合;
所述第一包装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插接部,所述第二包装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六插接部,所述第五插接部和所述第六插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五插接部和所述第六插接部分别用于与所述配件的两端插接配合。
通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在第一包装体与第二包装体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接部,第二包装体与第一包装体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分别用于与烹饪器具两端插接配合实现对烹饪器具的包装。并使第一包装体的一端设置第三插接部,第二包装体的一端设置与第三插接部相对的第四插接部,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分别用于与配件的两端插接配合,即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一端可以用于装配配件;同时使第一包装体的另一端设置第五插接部,第二包装体的另一端设置与第五插接部相对的第六插接部,第五插接部和第六插接部也可以用于与配件的两端插接配合,即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另一端也能够用于装配配件,这样就增加了配件的装配位置,降低配件装配位置的局限性,提升配件的装配效率。尤其是在将烹饪器具以及包装体放入包装盒内之后再将配件与包装体配合时,由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两端都可以用于装配配件,不存在放置反的问题,无需重新进行放置装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烹饪器具及配件的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部用于与所述烹饪器具两端中的任一端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部用于与所述烹饪器具两端中的任一端插接配合。
这样在将烹饪器具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配合时,第一包装体可以与烹饪器具两端中任一端配合,第二包装体与烹饪器具两端中另一端配合,与第一包装体的第一插接部只能和烹饪器具的一端配合,第二包装体的第二插接部只能和烹饪器具的另一端配合相比,无需一一对应,可以左右调换,增加了烹饪器具与第一包装体、第二包装体装配的随机性,从而提升了烹饪器具与包装结构间的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所述第二包装体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三插接部和所述第四插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插接部用于与所述配件的第一端插接配合,所述第四插接部用于与所述配件的第二端插接配合;
所述第五插接部和所述第六插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五插接部用于与所述配件的第二端插接配合,所述第六插接部用于与所述配件的第一端插接配合。
通过使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结构相同,这样第三插接部和第六插接部的结构就相同,第四插接部和第五插接部的结构相同,便于在实现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可左右调换随机装配的同时,实现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两端均能够与配件的装配。另外,可以通过同一模具获得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有助于节省模具成本,降低包装结构的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插接部和所述第五插接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插接部和所述第六插接部的结构相同。
这样第三插接部、第四插接部、第五插接部和第六插接部的结构都相同,在装配时,第一包装体可以上下随机调换装配,第二包装体也可以上下随机调换装配,进一步增加第一包装体、第二包装体与烹饪器具及配件装配的随机性,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和配件的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三插接部、所述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五插接部和所述第六插接部为插接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包装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面和第一顶面、连接所述第一底面和所述第一顶面的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
所述第二包装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底面和第二顶面、连接所述第二底面和所述第二顶面的第三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设置的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三插接部和所述第五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一顶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插接部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使所述配件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插接部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插接部、所述第四插接部和所述第六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三侧面上,所述第二顶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四插接部连通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用于使所述配件穿过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四插接部插接配合;
这样配件的第一端就能够通过第一开口与第三插接部插接配合,配件的第二端可以通过第三开口与第四插接部插接配合,安装配件时,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顶端将配件推动,并使配件的第一端穿过第一开口与第三插接部配合,配件的第二端穿过第三开口与第四插接部配合,就能够将配件安装在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一端上。
所述第一底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五插接部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使所述配件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五插接部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底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六插接部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用于使所述配件穿过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第六插接部插接配合。
配件的第一端也可以通过第四开口与第六插接部插接配合,配件的第二端也可以通过第二开口与第五插接部插接配合,安装配件时,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底端将配件推动,并使配件的第一端穿过第四开口与第六插接部配合,配件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开口与第五插接部配合,就能够将配件安装在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另一端上。
这样与第三插接部、第四插接部为盲孔或通孔等插接槽相比,装配的方式更加的简单,更便于配件的装配操作,进一步提升配件的装配效率。这种装配方式可以使配件在烹饪器具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配合后再进行装配,和配件与烹饪器具同时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装配相比,分别安装关联性较小,对位要求较低,更便于安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插接部连通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口用于使所述配件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五开口、所述第三插接部后与所述第四插接部插接配合,所述第五开口还用于使所述配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五开口后与所述第三插接部插接配合,和/或,所述第四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四插接部连通的第六开口,所述第六开口用于使所述配件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六开口、所述第四插接部后与所述第三插接部插接配合,所述第六开口还用于使所述配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六开口后与所述第四插接部插接配合;
这样配件装配时,使配件的第二端穿过第五开口、第三插接部后与第四插接部配合,同时配件的第一端穿过第五开口与第三插接部配合,就将配件安装在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一端上。和/或,使配件的第一端可以依次穿过第六开口、第四插接部后与第三插接部插接配合,配件的第二端可以穿过第六开口后与第四插接部插接配合。增加了配件安装方式的多样性,便于安装。
所述第四侧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六插接部连通的第七开口,所述第七开口用于使所述配件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七开口、所述第六插接部后与所述第五插接部插接配合,所述第七开口还用于使所述配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七开口后与所述第六插接部插接配合,和/或,所述第二侧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五插接部连通的第八开口,所述第八开口用于使所述配件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八开口、所述第五插接部后与所述第六插接部插接配合,所述第八开口还用于使所述配件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八开口后与所述第五插接部插接配合。
这样在装配时,可以使配件的第二端穿过第七开口、第六插接部并与第五插接部配合,同时配件的第一端穿过第七开口与第六插接部配合,就将配件安装在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另一端上。和/或,使配件的第一端可以依次穿过第八开口、第五插接部后与第六插接部插接配合,配件的第二端可以穿过第八开口后与第五插接部插接配合。增加了配件安装方式的多样性,便于安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插接部、所述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五插接部和所述第六插接部中至少一个内具有凸起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用于与所述配件的端部配合以对所述配件限位,
这样可以实现对配件的限位,可以避免配件从插接部内滑出,从而提高配件与插接部定位配合的牢度以及配件的设置稳定性。
和/或,所述第三插接部、所述第四插接部、所述第五插接部和所述第六插接部中至少一个内还具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用于与所述配件的端部抵接以对所述配件起到支撑作用。
这样可以避免配件在安装或运输等过程中发生倾斜等位移,有助于提升配件的稳定性以及配件装配的美观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所述第二包装体为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所述第三插接部和所述第五插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包装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插接部和所述第六插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包装体的左右两侧。
这样配件安装后即位于包装结构的左侧或者右侧,或者可以在左右两侧均装配有配件,与将配件装配到上包装体的上表面,或者是下包装体的下表面相比,使配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配合,并使配件位于烹饪器具的左右两侧,可以避免由于配件本身的高度导致增大包装结构整体高度的问题,有助于减小包装结构的体积。另外,配件还可以对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减小如在包装结构上放置重物时对烹饪器具的挤压。
或者,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所述第二包装体为左包装体和右包装体,所述第三插接部和所述第五插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包装体的上下两侧,所述第四插接部和所述第六插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包装体的上下两侧。
这样装配后配件就位于包装结构的上下两侧,可以便于对配件进行安装以及拆卸。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位和第二插接位,所述第一插接位用于与所述烹饪器具的锅具的一端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位用于与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件的一端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三插接位和第四插接位,所述第三插接位用于与所述锅具的另一端插接配合,所述第四插接位用于与所述加热件的另一端插接配合。
通过第一包装体的第一插接位和锅具的一端插接配合,第二包装体的第三插接位和锅具的另一端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锅具的包装;第一包装体的第二插接位和加热件的一端插接配合,第二包装体的第四插接位和加热件的另一端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加热件的包装。在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其中一个首先对锅具和加热件同时进行定位限制,可降低锅具和加热件在装配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摩擦损伤。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包装盒,所述包装盒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包装体、所述烹饪器具、所述配件和所述第二包装体,所述包装盒具有装配口;
以所述包装盒靠近所述装配口的一端为上端,与所述上端相对的一端为下端,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所述第二包装体位于所述包装盒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插接部、所述第四插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包装盒内的上端,所述第五插接部、所述第六插接部位于所述包装盒内的下端;
这样配件装配后可以位于包装盒的上端,和/或包装盒的下端,当配件位于包装盒的上端时,可便于配件的安装与拿取。
或者,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所述第二包装体分别位于所述包装盒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插接部、所述第四插接部位于所述包装盒内的左侧,所述第五插接部、所述第六插接部位于所述包装盒的右侧。
这样配件装配后可以位于包装盒的左侧,和/或包装盒的右侧,包装盒可以对配件起到很好的定位限制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组件,至少包括烹饪器具、配件及上述任一所述的包装结构。
通过包括包装结构,该包装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在第一包装体与第二包装体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接部,第二包装体与第一包装体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分别用于与烹饪器具两端插接配合实现对烹饪器具的包装。并使第一包装体的一端设置第三插接部,第二包装体的一端设置与第三插接部相对的第四插接部,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分别用于与配件的两端插接配合,即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一端可以用于装配配件;同时使第一包装体的另一端设置第五插接部,第二包装体的另一端设置与第五插接部相对的第六插接部,第五插接部和第六插接部也可以用于与配件的两端插接配合,即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另一端也能够用于装配配件,这样就增加了配件的装配位置,降低配件装配位置的局限性,提升配件的装配效率。尤其是在将烹饪器具以及包装体放入包装盒内之后再将配件与包装体配合时,由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两端都可以用于装配配件,不存在放置反的问题,无需重新进行放置装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烹饪器具及配件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和烹饪器具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与烹饪器具及配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与烹饪器具及配件装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与烹饪器具及配件装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包装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包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包装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包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包装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包装结构和烹饪器具、配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包装体;10a-第一底面;10b-第一顶面;10c-第一侧面;10d- 第二侧面;101-第一开口;102-第二开口;103-第五开口;11-第一插接部; 111-第一插接位;112-第二插接位;113-把手槽;12-第三插接部;121-定位部;122-支撑凸台;13-第五插接部;14-省料部;
20-第二包装体;201-第三开口;202-第四开口;203-第七开口;20a- 第二底面;20b-第二顶面;20c-第三侧面;20d-第四侧面;21-第二插接部; 22-第四插接部;23-第六插接部;
30-配件;40-包装盒;41-装配口;50-烹饪器具;51-锅具;52-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烹饪器具在出厂时通常会搭配用于容置烹饪器具及其配件的包装结构,通常包装结构包括有泡沫类的包装体以及用于容纳包装体的包装盒,如常见的一种包装结构,包括有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在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槽,在下包装体和上包装体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可以与烹饪器具的下端插接配合,第二插槽可以与烹饪器具的上端插接配合,从而通过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封装烹饪器具。通常在上包装体的外表面上还会设置用于固定配件的插槽,以将配件固定在上包装体上,实现对配件的包装。
现有技术中,也有在上包装体的一端开设第三插槽,第三插槽位于第一插槽的周缘外侧,在下包装体的一端上开设第四插槽,第四插槽位于第二插槽的周缘外侧,配件的一端与第三插槽插接配合,配件的另一端与第四插槽插接配合,这样就使配件安装在包装结构的一端上,并位于烹饪器具的外周一侧上。
在对烹饪器具及配件进行包装时,首先将下包装体与烹饪器具插接配合,然后将上包装体与烹饪器具配合,将配合后的上包装体、烹饪器具以及下包装体放置在包装盒内,需使具有用于与配件插接配合的第三插槽和第四插槽的一端靠近包装盒的开口设置,然后将配件分别与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配合,完成对烹饪器具及配件的安装。
而由于配件位于包装结构的一端,配件的装配位置局限性较高,影响装配效率,尤其是在将烹饪器具以及包装体放入包装盒内之后再将配件与包装体配合时,容易发生将具有与配件配合的第三插槽和第四插槽的一端放置在远离包装盒开口端的情况,即存在两端放置反的问题,导致需要重新进行放置装配,大大影响了烹饪器具及配件的装配效率。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其中该包装结构通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在第一包装体与第二包装体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接部,第二包装体与第一包装体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接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分别用于与烹饪器具两端插接配合实现对烹饪器具的包装。并使第一包装体的一端设置第三插接部,第二包装体的一端设置与第三插接部相对的第四插接部,第三插接部和第四插接部分别用于与配件的两端插接配合,即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一端可以用于装配配件;同时使第一包装体的另一端设置第五插接部,第二包装体的另一端设置与第五插接部相对的第六插接部,第五插接部和第六插接部也可以用于与配件的两端插接配合,即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另一端也能够用于装配配件,这样就增加了配件的装配位置,降低配件装配位置的局限性,提升配件的装配效率。尤其是在将烹饪器具以及包装体放入包装盒内之后再将配件与包装体配合时,由于第一包装体和第二包装体的两端都可以用于装配配件,不存在放置反的问题,无需重新进行放置装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烹饪器具及配件的装配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和烹饪器具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与烹饪器具及配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与烹饪器具及配件装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与烹饪器具及配件装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用于烹饪器具50及其配件30的包装。该包装结构包括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具体的,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相对设置,第一包装体10朝向第二包装体20的一侧(即第一包装体10的第一侧面10c)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 11,第二包装体20朝向第一包装体10的一侧(即第二包装体20的第三侧面 20c)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21,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21分别用于与烹饪器具50的两端插接配合,从而将烹饪器具50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配合,实现对烹饪器具50的包装。
其中,烹饪器具50可以是锅具51,或者烹饪器具50也可以是电磁炉、电烤炉等加热件52,或者烹饪器具50也可以是锅具51与加热件52的组合体,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4所示,以烹饪器具50包括锅具51和加热件52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插接部11可以用于与烹饪器具50两端中的任一端插接配合,也就是说烹饪器具50两端中任一端都能够通过第一插接部11与第一包装体10配合,第二插接部21可以用于与烹饪器具 50两端中的任一端插接配合,也即烹饪器具50两端中任一端都能够通过第二插接部21与第二包装体20配合,这样在将烹饪器具50与第一包装体10 和第二包装体20配合时,第一包装体10可以与烹饪器具50两端中任一端配合,第二包装体20与烹饪器具50两端中另一端配合,与第一包装体10的第一插接部11只能和烹饪器具50的一端配合,第二包装体20的第二插接部 21只能和烹饪器具50的另一端配合相比,无需一一对应,可以随机调换安装,增加了烹饪器具50与第一包装体10、第二包装体20装配的随机性,从而提升了烹饪器具50与包装结构间的装配效率。
具体的,以图3中所示为例,位于烹饪器具50左侧的第一包装体10的第一插接部11可以与烹饪器具50两端中任一端插接配合,位于烹饪器具50 右侧的第二包装体20的第二插接部21可以与烹饪器具50两端中任一端插接配合。在装配时,可以使第一包装体10与烹饪器具50的两端中的左端相配合,第二包装体20与其右端相配合;也可以使第一包装体10与烹饪器具50 的右端相配合,第二包装体20与其左端相配合,即在烹饪器具50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装配时,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可以左右调换随机安装,从而显著的提高了装配效率。
继续参见图2至图4所示,第一包装体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插接部12,第二包装体20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插接部22,第三插接部12和第四插接部22 相对设置,第三插接部12和第四插接部22分别用于与配件30的两端插接配合,即第三插接部12可以与配件30的其中一端插接配合,第四插接部22可以与配件30的其中另一端插接配合,从而将配件30装配在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一端上,也就是说配件30可以设置装配在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一端上。
第一包装体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插接部13,第二包装体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六插接部23,第五插接部13和第六插接部23相对设置,第五插接部13和第六插接部23分别用于与配件30的两端插接配合,即第五插接部 13可以与配件30的其中一端插接配合,第六插接部23可以与配件30的其中另一端插接配合,从而将配件30装配在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另一端上,也就是说配件30可以设置装配在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 的另一端上。这样就增加了配件30的装配位置,降低了配件30装配位置的局限性,提升了配件30的装配效率,尤其是在将烹饪器具50以及包装体放入包装盒40内之后再将配件30与包装体配合的场景时,由于第一包装体10 和第二包装体20的两端都可以用于装配配件30,不存在放置反的问题,无需重新进行放置装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烹饪器具50及配件30的装配效率。
另外,使配件30装配在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两端,即位于烹饪器具的外侧,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端部外侧具有较大的空间以开槽放置配件,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有助于减小包装结构的厚度和体积。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包装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 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包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包装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包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结构可以相同,具体的,结合图3至图8所示,第三插接部12和第四插接部22相对设置,第三插接部12用于与配件30的第一端插接配合,第四插接部22用于与配件 30的第二端插接配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配件30为汤勺为例,配件30 的第一端为勺体端,配件30的第二端为勺柄端,第三插接部12与勺体端插接配合,第四插接部22与勺柄端插接配合,从而将配件30装配在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一端上。
第五插接部13和第六插接部23相对设置,第五插接部13用于与配件 30的第二端插接配合,第六插接部23用于与配件30的第一端插接配合,即第五插接部13与勺柄端插接配合,第六插接部23与勺体端插接配合,从而将配件30装配在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另一端上。
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结构相同,便于在实现第一包装体10 和第二包装体20可左右调换随机装配的同时,实现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两端均能够与配件30的装配。具体的,在装配时,以图3为例,由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结构相同,可以使第一包装体10与烹饪器具50的左端相配合,第二包装体20与其右端相配合,配件30的第一端与位于左侧的第一包装体10配合,配件30的第二端与位于右侧的第二包装体20 配合;也可以使第一包装体10与烹饪器具50的右端相配合,第二包装体20 与其左端相配合,配件30的第一端与位于右侧的第一包装体10配合,配件 30的第二端与位于左侧的第二包装体20配合,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 20可以左右调换随机安装。
同时,结合图2、图5和图7所示,由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 的结构相同,而第三插接部12和第六插接部23分别用于与配件30的第一端配合,第四插接部22和第五插接部13分别用于与配件30的第二端配合,这样第三插接部12和第六插接部23的结构就相同,第四插接部22和第五插接部13的结构相同,如图2中所示,第三插接部12与配件30的第一端插接配合,第四插接部22与配件30的第二端插接配合,当第一包装体10以其中心旋转180°,使第五插接部13位于上端,第二包装体20以其中心旋转180 °,使第六插接部23位于上端,通过第五插接部13和第六插接部23同样可以实现配件30的装配,不存在放置反的问题,显著的提高了装配效率。
另外,使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结构相同,可以通过同一模具获得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有助于节省模具成本,降低包装结构的成本。
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上可以设置有省料部14,具体的,可以是通槽或者凹陷的凹槽,可以节省原料,降低成本,同时也能够减轻包装结构的重量,便于搬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插接部12和第四插接部22相对设置,第五插接部13和第六插接部23相对设置,也可以使第三插接部12用于与配件30的第一端插接配合,第四插接部22用于与配件30的第二端插接配合,第五插接部13也用于与配件30的第一端插接配合,第六插接部23用于与配件30的第二端插接配合,即第三插接部12和第五插接部13结构相同,第四插接部22和第六插接部23结构相同,这样第一包装体10可以上下随机调换装配,第二包装体20也可以上下随机调换装配,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50和配件30的装配效率。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也可以使第一包装体10上的第三插接部12和第五插接部13结构相同,第二包装体20上的第四插接部22和第六插接部23结构相同,即第三插接部12、第四插接部22、第五插接部13和第六插接部23的结构都相同,在装配时,第一包装体10可以上下随机调换装配,第二包装体20也可以上下随机调换装配,进一步增加第一包装体10、第二包装体20与烹饪器具50及配件30装配的随机性,进一步提升烹饪器具 50和配件30的装配效率。
其中,参见图5至图8所示,第一插接部11、第二插接部21、第三插接部12、第四插接部22、第五插接部13和第六插接部23为插接槽,具体的,该插接槽可以是一端开口的盲孔,或者也可以是通孔,或者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的插槽。
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6和图8所示,第一包装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面10a和第一顶面10b、连接第一底面10a和第一顶面10b 的第一侧面10c、以及与第一侧面10c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10d。第二包装体 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底面20a和第二顶面20b、连接第二底面20a和第二顶面20b的第三侧面20c、以及与第三侧面20c相对设置的第四侧面20d,第三侧面20c与第一侧面10c相对设置。
其中,第一插接部11、第三插接部12和第五插接部13位于第一侧面10c 上,即第一插接部11、第三插接部12和第五插接部13是开设在第一侧面10c 上的插接槽,具体的,第一插接部11、第二插接部21和第三插接部12可以是在第一侧面10c上凹陷形成的凹槽。第二插接部21、第四插接部22和第六插接部23位于第三侧面20c上,即第二插接部21、第四插接部22和第六插接部23是开设在第三侧面20c上的插接槽,第二插接部21、第四插接部22 和第六插接部23可以是在第三侧面20c上凹陷形成的凹槽。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在第一顶面10b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01,第一开口101与第三插接部12连通,第一开口101用于使配件30穿过第一开口101 与第三插接部12插接配合。参见图7和图8所示,在第二顶面20b上开设有第三开口201,第三开口201与第四插接部22连通,第三开口201用于使配件30穿过第三开口201与第四插接部22插接配合。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这样配件30的第一端就能够通过第一开口101与第三插接部12插接配合,配件30的第二端可以通过第三开口201与第四插接部22插接配合,安装配件30时,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顶端推动配件30,并使配件30的第一端穿过第一开口101与第三插接部12配合,配件30的第二端穿过第三开口201与第四插接部22配合,就能够将配件30安装在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一端上,与第三插接部12、第四插接部22为盲孔或通孔等插接槽相比,装配的方式更加的简单,更便于配件30的装配操作,进一步提升配件30的装配效率。这种装配方式可以使配件30在烹饪器具50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配合后再进行装配,和配件30与烹饪器具50同时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装配相比,分别安装关联性较小,对位要求较低,更便于安装。
相应的,在第一底面10a上也可以开设有第二开口102,第二开口102 与第五插接部13连通,第二开口102用于使配件30穿过第二开口102与第五插接部13插接配合,在第二底面20a上可以开设有第四开口202,第四开口202与第六插接部23连通,第四开口202用于使配件30穿过第四开口202 与第六插接部23插接配合。
参照图1和图2,配件30的第一端可以通过第四开口202与第六插接部 23插接配合,配件30的第二端可以通过第二开口102与第五插接部13插接配合,安装配件30时,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底端侧推动配件 30,并使配件30的第一端穿过第四开口202与第六插接部23配合,配件30 的第二端穿过第二开口102与第五插接部13配合,就能够将配件30安装在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另一端上,装配方式更加的简单,便于装配。
继续参见图5至图8所示,还可以在第一包装体10的第二侧面10d上开设第五开口103,第五开口103与第三插接部12连通,第五开口103用于使配件3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五开口103、第三插接部12后与第四插接部22 插接配合,第五开口103还用于使配件30的第一端穿过第五开口103与第三插接部12插接配合。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配件30的第二端可以依次穿过第五开口103、第三插接部12后与第四插接部22插接配合,配件30的第一端穿过第五开口 103与第三插接部12插接配合,在装配时,使配件30的第二端穿过第五开口103并延伸至第四插接部22与第四插接部22配合,同时配件30的第一端穿过第五开口103与第三插接部12配合,就将配件30安装在第一包装体10 和第二包装体20的一端上,增加了配件30安装方式的多样性,便于安装。
同时,这种装配方式也可以使配件30在烹饪器具50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配合后再进行装配,和配件30与烹饪器具50同时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装配相比,分别安装关联性较小,对位要求较低,更便于安装。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配件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体积差距较大时,如图1 和图2所示,以配件30的第一端为勺体端,配件30的第二端为手柄端为例,由于勺体端通常较手柄端大,因此,可以仅在第二侧面10d上开设第五开口 103,使手柄端依次穿过第五开口103、第三插接部12后与第四插接部22配合,而在第四侧面20d上可以不开设开口,或者也可以开设与第四插接部22 连通的开口(如图8中所示),但勺体端并不能穿过该开口。
或者,配件30的第二端体积较配件30的第一端更大时,可以在第四侧面20d上开设与第四插接部22连通的第六开口,配件30的第一端可以依次穿过第六开口、第四插接部22后与第三插接部12插接配合,配件30的第二端可以穿过第六开口后与第四插接部22插接配合。而在第二侧面10d上可以不开设开口,也可以开设有与第三插接部12连通的开口。
或者,当配件30的第一端体积与配件30的第二端体积相近时,可以在第二侧面10d上开设与第三插接部12连通的第五开口103,第四侧面20d上开设有与第四插接部22连通的第六开口,装配时,可以使配件30的第二端穿过第五开口103并延伸至第四插接部22与第四插接部22配合,同时配件 30的第一端穿过第五开口103与第三插接部12配合。或者,也可以使配件 30的第一端依次穿过第六开口、第四插接部22后与第三插接部12插接配合,配件30的第二端穿过第六开口后与第四插接部22插接配合。这样使装配方式多样化,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
相应的,在第四侧面20d上还开可以设有与第六插接部23连通的第七开口203,第七开口203用于使配件3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第七开口203、第六插接部23后与第五插接部13插接配合,第七开口203还用于使配件30的第一端穿过第七开口203后与第六插接部23插接配合。
结合图1和图2所示,配件30的第二端可以依次穿过第七开口203、第六插接部23后与第五插接部13插接配合,配件30的第一端穿过第七开口 203与第六插接部23插接配合,在装配时,使配件30的第二端穿过第七开口203并延伸至第五插接部13并与第五插接部13配合,同时配件30的第一端穿过第七开口203与第六插接部23配合,就将配件30安装在第一包装体 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另一端上,增加了配件30安装方式的多样性,便于安装。
当配件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体积差距较大时,如图1和图2所示,以配件30的第一端为勺体端,配件30的第二端为手柄端为例,可以仅在第四侧面20d上开设第七开口203,使手柄端依次穿过第七开口203、第六插接部 23后与第五插接部13配合,而在第二侧面10d上可以不开设开口,或者也可以开设与第五插接部13连通的开口(如图6中所示),但勺体端并不能穿过该开口。
或者,配件30的第二端体积较配件30的第一端更大时,可以在第二侧面10d上开设与第五插接部13连通的第八开口,配件30的第一端可以依次穿过第八开口、第五插接部13后与第六插接部23插接配合,配件30的第二端可以穿过第八开口后与第五插接部13插接配合。而在第四侧面20d上可以不开设开口,也可以开设有与第六插接部23连通的开口。
或者,当配件30的第一端体积与配件30的第二端体积相近时,可以在第四侧面20d上开设与第六插接部23连通的第七开口203,第二侧面10d上开设有与第五插接部13连通的第八开口,装配时,可以使配件30的第二端穿过第七开口203并延伸至第五插接部13与第五插接部13配合,同时配件 30的第一端穿过第七开口203与第六插接部23配合。或者,也可以使配件 30的第一端依次穿过第八开口、第五插接部13后与第六插接部23插接配合,配件30的第二端穿过第八开口后与第五插接部13插接配合。这样使装配方式多样化,有助于提高装配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插接部12、第四插接部22、第五插接部13和第六插接部23至少一个内具有凸起的定位部121,定位部121用于与配件30 的端部配合以对配件30限位,从而提高配件30与插接部定位配合的牢度以及配件30的设置稳定性。
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6所示,以第三插接部12和配件30的勺体端配合为例,第三插接部12内凸起的定位部121可以与勺体凹陷的凹槽部分配合,实现对配件30的定位,可以避免配件30从第三插接部12内滑出,提高配件30的装配稳定性。
第三插接部12、第四插接部22、第五插接部13和第六插接部23至少一个内还具有支撑凸台122,支撑凸台122用于与配件30的端部抵接以对配件 30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避免配件30在安装或运输等过程中发生倾斜等位移,有助于提升配件30的稳定性以及配件30装配的美观性。
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6所示,配件30的勺体端与第三插接部12配合时,勺体端的外边缘可以抵接在支撑凸台122上,可以避免勺体端在第三插接部12内发生移动,提高配件30的装配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可以为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当烹饪器具50以在使用时的放置状态放置时,第一包装体10位于烹饪器具50的上方,第二包装体20位于烹饪器具50的下方。第三插接部12和第五插接部13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包装体10的左右两侧,第四插接部22 和第六插接部23可以分别位于第二包装体20的左右两侧,这样配件30安装后即位于包装结构的左侧或者右侧,或者可以在左右两侧均装配有配件30,与将配件30装配到上包装体的上表面,或者是下包装体的下表面相比,使配件3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配合,并使配件30位于烹饪器具50的左右两侧,可以避免由于配件30本身的高度导致增大包装结构整体高度的问题,有助于减小包装结构的体积。另外,配件30还可以对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减小如在包装结构上放置重物时对烹饪器具50的挤压。
或者,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可以为左包装体和右包装体,即第一包装体10位于烹饪器具50的左侧,第二包装体20位于烹饪器具50的右侧,第三插接部12和第五插接部13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包装体10的上下两侧,第四插接部22和第六插接部23可以分别位于第二包装体20的上下两侧,如图2所示,装配后配件30就位于包装结构的上下两侧,可以便于对配件 30进行安装以及拆卸。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包装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9所示,第一插接部11可以包括有第一插接位 111和第二插接位112,第一插接位111用于与烹饪器具50的锅具51的一端插接配合,第二插接位112用于与烹饪器具50的加热件52的一端插接配合。第二插接部21包括第三插接位和第四插接位,第三插接位用于与锅具51的另一端插接配合,第四插接位用于与加热件52的另一端插接配合。即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分别为左包装体和右包装体,第一包装体10的第一插接部位111和锅具51的一端插接配合,第二包装体20的第三插接位和锅具51的另一端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锅具51的包装;第一包装体10的第二插接位112和加热件52的一端插接配合,第二包装体20的第四插接位和加热件52的另一端插接配合,从而实现对加热件52的包装。与第一包装体10 和第二包装体20为上下包装体相比,在装配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包装体10 或第二包装体20首先对锅具51和加热件52同时进行定位限制,可降低锅具 51和加热件52在装配过程中相互之间的摩擦损伤。
其中,第一插接位111可以与第二插接位112连通,第三插接位可以和第四插接位连通,在第一插接位111和第三插接位的外侧可以具有把手槽113,用于与锅具51的把手配合。在进行烹饪器具50的装配时,加热件52的加热面可以与锅具51的锅底相对设置。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包装结构和烹饪器具、配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10所示,包装结构还包括包装盒40,包装盒40用于容纳第一包装体10、烹饪器具50、配件30和第二包装体20,包装盒40具有装配口41,第一包装体10、烹饪器具50、第二包装体20以及配件30均通过装配口41 设置在包装盒40内。包装盒40和第一包装体10、第二包装体20共同对配件30起到定位作用,保证配件30在包装结构内稳定设置。
以包装盒40靠近装配口41的一端为上端,与上端相对的一端为下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0所示,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 可以位于包装盒40内的左右两侧,第三插接部12、第四插接部22分别位于包装盒40内的上端,第五插接部13、第六插接部23位于包装盒40内的下端,即配件30装配后可以位于包装盒40的上端,和/或包装盒40的下端,当配件30位于包装盒40的上端时,可便于配件30的安装与拿取。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分别位于包装盒40的上下两端,第三插接部12、第四插接部22位于包装盒40内的左侧,第五插接部13、第六插接部23位于包装盒40的右侧。即配件30装配后可以位于包装盒40的左侧,和/或包装盒40的右侧,包装盒40可以对配件30起到很好的定位限制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结构,通过包括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使第一包装体10相对设置,并在第一包装体10与第二包装体20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插接部11,第二包装体20与第一包装体10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二插接部21,第一插接部11和第二插接部21分别用于与烹饪器具50 两端插接配合实现对烹饪器具50的包装。并使第一包装体10的一端设置第三插接部12,第二包装体20的一端设置与第三插接部12相对的第四插接部22,第三插接部12和第四插接部22分别用于与配件30的两端插接配合,即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一端可以用于装配配件30;同时使第一包装体10的另一端设置第五插接部13,第二包装体20的另一端设置与第五插接部13相对的第六插接部23,第五插接部13和第六插接部23也可以用于与配件30的两端插接配合,即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另一端也能够用于装配配件30,这样就增加了配件30的装配位置,降低配件30装配位置的局限性,提升配件30的装配效率。尤其是在将烹饪器具50以及包装体放入包装盒40内之后再将配件30与包装体配合时,由于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的两端都可以用于装配配件30,不存在放置反的问题,无需重新进行放置装配,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烹饪器具50及配件30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50组件,至少包括烹饪器具50、配件30及上述任一的包装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相连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包装结构,用于烹饪器具(50)及其配件(30)的包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包装体(10)和第二包装体(20),所述第一包装体(1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20)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包装体(10)朝向所述第二包装体(20)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插接部(11),所述第二包装体(20)朝向所述第一包装体(10)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二插接部(21),所述第一插接部(11)和所述第二插接部(21)分别用于与烹饪器具(50)的两端插接配合;
所述第一包装体(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插接部(12),所述第二包装体(20)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插接部(22),所述第三插接部(12)和所述第四插接部(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插接部(12)和所述第四插接部(22)分别用于与所述配件(30)的两端插接配合;
所述第一包装体(1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五插接部(13),所述第二包装体(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六插接部(23),所述第五插接部(13)和所述第六插接部(23)相对设置,所述第五插接部(13)和所述第六插接部(23)分别用于与所述配件(30)的两端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1)用于与所述烹饪器具(50)两端中的任一端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部(21)用于与所述烹饪器具(50)两端中的任一端插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装体(1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20)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三插接部(12)用于与所述配件(30)的第一端插接配合,所述第四插接部(22)用于与所述配件(30)的第二端插接配合;
所述第五插接部(13)用于与所述配件(30)的第二端插接配合,所述第六插接部(23)用于与所述配件(30)的第一端插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接部(12)和所述第五插接部(1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插接部(22)和所述第六插接部(23)的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1)、所述第二插接部(21)、所述第三插接部(12)、所述第四插接部(22)、所述第五插接部(13)和所述第六插接部(23)为插接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装体(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面(10a)和第一顶面(10b)、连接所述第一底面(10a)和所述第一顶面(10b)的第一侧面(10c)、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10c)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10d);
所述第二包装体(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底面(20a)和第二顶面(20b)、连接所述第二底面(20a)和所述第二顶面(20b)的第三侧面(20c)、以及与所述第三侧面(20c)相对设置的第四侧面(20d),所述第三侧面(20c)与所述第一侧面(10c)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插接部(11)、所述第三插接部(12)和所述第五插接部(13)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0c)上,所述第一顶面(10b)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插接部(12)连通的第一开口(101),所述第一开口(101)用于使所述配件(30)穿过所述第一开口(101)与所述第三插接部(12)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插接部(21)、所述第四插接部(22)和所述第六插接部(23)位于所述第三侧面(20c)上,所述第二顶面(20b)上开设有与所述第四插接部(22)连通的第三开口(201),所述第三开口(201)用于使所述配件(30)穿过所述第三开口(201)与所述第四插接部(22)插接配合;
所述第一底面(10a)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五插接部(13)连通的第二开口(102),所述第二开口(102)用于使所述配件(30)穿过所述第二开口(102)与所述第五插接部(13)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底面(20a)上开设有与所述第六插接部(23)连通的第四开口(202),所述第四开口(202)用于使所述配件(30)穿过所述第四开口(202)与所述第六插接部(23)插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10d)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三插接部(12)连通的第五开口(103),所述第五开口(103)用于使所述配件(3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五开口(103)、所述第三插接部(12)后与所述第四插接部(22)插接配合,所述第五开口(103)还用于使所述配件(30)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五开口(103)后与所述第三插接部(12)插接配合,和/或,所述第四侧面(20d)上开设有与所述第四插接部(22)连通的第六开口,所述第六开口用于使所述配件(30)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六开口、所述第四插接部(22)后与所述第三插接部(12)插接配合,所述第六开口还用于使所述配件(30)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六开口后与所述第四插接部(22)插接配合;
所述第四侧面(20d)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六插接部(23)连通的第七开口(203),所述第七开口(203)用于使所述配件(30)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七开口(203)、所述第六插接部(23)后与所述第五插接部(13)插接配合,所述第七开口(203)还用于使所述配件(30)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七开口(203)后与所述第六插接部(23)插接配合,和/或,所述第二侧面(10d)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五插接部(13)连通的第八开口,所述第八开口用于使所述配件(30)的第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八开口、所述第五插接部(13)后与所述第六插接部(23)插接配合,所述第八开口还用于使所述配件(30)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八开口后与所述第五插接部(13)插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接部(12)、所述第四插接部(22)、所述第五插接部(13)和所述第六插接部(23)中至少一个内具有凸起的定位部(121),所述定位部(121)用于与所述配件(30)的端部配合以对所述配件(30)限位;和/或,
所述第三插接部(12)、所述第四插接部(22)、所述第五插接部(13)和所述第六插接部(23)中至少一个内还具有支撑凸台(122),所述支撑凸台(122)用于与所述配件(30)的端部抵接以对所述配件(30)起到支撑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装体(1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20)为上包装体和下包装体,所述第三插接部(12)和所述第五插接部(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包装体(10)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插接部(22)和所述第六插接部(2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包装体(20)的左右两侧;
或者,所述第一包装体(1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20)为左包装体和右包装体,所述第三插接部(12)和所述第五插接部(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包装体(10)的上下两侧,所述第四插接部(22)和所述第六插接部(23)位于所述第二包装体(20)的上下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11)包括第一插接位(111)和第二插接位(112),所述第一插接位(111)用于与所述烹饪器具(50)的锅具(51)的一端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位(112)用于与所述烹饪器具(50)的加热件(52)的一端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插接部(21)包括第三插接位和第四插接位,所述第三插接位用于与所述锅具(51)的另一端插接配合,所述第四插接位用于与所述加热件(52)的另一端插接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装盒(40),所述包装盒(40)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包装体(10)、所述烹饪器具(50)、所述配件(3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20),所述包装盒(40)具有装配口(41);
以所述包装盒(40)靠近所述装配口(41)的一端为上端,与所述上端相对的一端为下端,所述第一包装体(1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20)位于所述包装盒(40)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三插接部(12)、所述第四插接部(22)分别位于所述包装盒(40)内的上端,所述第五插接部(13)、所述第六插接部(23)位于所述包装盒(40)内的下端;
或者,所述第一包装体(10)和所述第二包装体(20)分别位于所述包装盒(40)的上下两端,所述第三插接部(12)、所述第四插接部(22)位于所述包装盒(40)内的左侧,所述第五插接部(13)、所述第六插接部(23)位于所述包装盒(40)的右侧。
12.一种烹饪器具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烹饪器具(50)、配件(30)及上述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包装结构。
CN202022735358.2U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 Active CN213922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5358.2U CN213922324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5358.2U CN213922324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22324U true CN213922324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72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5358.2U Active CN213922324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223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3181A1 (ko) * 2021-12-17 2023-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포장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오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3181A1 (ko) * 2021-12-17 2023-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포장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오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22324U (zh) 一种包装结构及烹饪器具组件
CN209863354U (zh) 一种插接式锅盖的组合锅
WO2007118707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ystem
CN103347792B (zh) 用于气密容器的手柄组件
CN210408066U (zh) 提手组件及烹饪器具
US6476360B1 (en) Shell structure for a heating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eating appliance including same
CN213189186U (zh) 连体式电烤盘
CN211432786U (zh) 沥水架
CN213155480U (zh) 把手组件、烤盘组件及煎烤机
CN217565760U (zh) 烹饪器具
CN217744059U (zh) 烤盘和具有其的烹饪装置
CN213786948U (zh) 食物料理设备
CN218390803U (zh) 一种具有分隔腔体配置的烤箱
CN211495281U (zh) 烹饪器具套装的包装结构
CN215127514U (zh) 电烤炉
CN216364834U (zh) 把手和烹饪器具
EP4316319A1 (en) Frying basket with detachable handle and air fryer
CN218380104U (zh) 冰箱
CN221044804U (zh) 拼接式暖菜板
CN205018887U (zh) 挂钩结构及烤箱
CN212650705U (zh) 烹饪器具
CN217959641U (zh) 电热锅具
CN215754177U (zh) 保温箱和冰板
CN212373889U (zh) 组合提篮
CN210673025U (zh) 食物蒸煮器以及食物蒸煮器的隔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