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6206U -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6206U
CN213896206U CN202022516821.4U CN202022516821U CN213896206U CN 213896206 U CN213896206 U CN 213896206U CN 202022516821 U CN202022516821 U CN 202022516821U CN 213896206 U CN213896206 U CN 213896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arp knitting
knitting machine
limiting piece
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168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晓逸
黄武达
徐天雨
吴建通
孙以泽
孟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Y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Y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Y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Yi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168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6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6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62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包括导纱件、限低位件、限高位件、摆动杆及固定瓷眼;导纱件、限低位件、限高位件及固定瓷眼依次固定设置,且限低位件低于限高位件;摆动杆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段与第二段连接呈L形;第一段穿于限低位件和限高位件之间,第一段设有活动瓷眼,活动瓷眼嵌于第一段处,且贯穿第一段设置;第二段铰接于限高位件和过纱板之间;摆动杆于纱线松弛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以绷直纱线,至抵靠于限低位件处。张力控制系统包括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器,或包括至少两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弥补张力器的缺陷,反应速度快,张力调节范围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编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经编工艺的拓展和创新,目前的经编设备具备每根纱线都可单独控制送经量的功能,具体是让经编机搭配如图1所示的纱架来协同工作,让经编机上的一部纱线具备独立送纱的功能,纱架送纱本质是一种消极送纱形式,纱管上的纱线脱落后经过如图2所示的张力器,再经过集纱板,最后到达经编机主机位置参与编织过程。张力器是依靠配重砝码及导棍相互配合,来调节纱线张力,其调节原理是配重砝码的重力、配重砝码的摩擦力及导棍的摩擦力共同对纱线施力,在送经量需求均匀时,张力器能正常作业如图3 所示,经编机所编织出来的布面纹路匀称如图4所示。
如图5所示,当纱线的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小变大时,纱线张紧力突然变紧,瞬间或在很短时间内,所有配重砝码全部脱离底托,在纱线张力作用下腾空,此时纱线在瞬间是绷紧状态,张力变紧后迅速传导到织针的成圈过程找那个,布面线圈就会由纱线变紧而收缩,产生如图6的布面效果,即瑕疵点。之后纱线张力很快通过张力器传导到纱锭4,纱锭4的纱将立即脱落,张力器区域的纱线张力将立刻由紧变松,配重砝码也将发生高低位置起伏变化,部分或全部砝码将落到底托,当砝码掉落至底托时,纱线张力调节只能靠砝码和导棍的摩擦力来作用了。
如图7所示,当纱线的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大变小时,张力器区域的纱线张力将立刻变松,砝码将掉落在底托,由于源头纱管的纱没有回缩的功能,那么整条纱线张力将失去任何调节而变松,从而造成布面线圈变大,形成布面线圈外抛等疵点。
无论纱线张力如何变化,砝码的重力作用取件完全由导棍的直径决定,摩擦力作用区间由砝码和导棍数量决定,张力器响应速度缓慢,调节范围极小。虽然纱架满足了经编机每根纱线送经量的差异化需求,但靠张力器不能很好的控制和保证编织过程中每根纱线的张力是均匀的,纱线张力的不均匀、时紧时松,造成经编机所生产的布面有断纱、网孔大小不均匀、单针线圈大小不均匀、多色纱线编织时颜色竖纹,网孔大小、线圈大小不均匀都会造成布面“竖纹”的现象,极大降低产品品质,是整个经编行业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张力器响应速度缓慢,张力调节范围极小,在送经量突然变化时,无法保证纱线张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包括导纱件、限低位件、限高位件、摆动杆及固定瓷眼;
所述导纱件、限低位件、限高位件及固定瓷眼依次固定设置,且限低位件低于限高位件设置;
所述摆动杆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连接呈L形;第一段穿于限低位件和限高位件之间,第一段设置有活动瓷眼,所述活动瓷眼嵌于第一段处,且贯穿第一段设置;纱线绕于导纱件之上,并依次穿过活动瓷眼、固定瓷眼;所述第二段铰接于限高位件和过纱板之间,且摆动杆的旋转轴水平设置;摆动杆于纱线绷紧时在纱线拉动作用下向上翻转,直至抵靠于限高位件处,于纱线松弛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以绷直纱线,直至抵靠于限低位件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还包括过纱板及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对设置,且两个固定板共同连接至过纱板的同一面处;固定瓷眼嵌于过纱板的板面处,且贯穿过纱板设置;导纱件、限低位件、限高位件及摆动杆均设置于两个固定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两个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向水平设置;所述摆动杆可沿着转轴圆周方向旋转地串设于转轴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当摆动杆翻转至抵靠于限高位件时,活动瓷眼低于导纱件和固定瓷眼。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导纱件、限低位件及限高位件均为杆状,且导纱件、限低位件及限高位件平行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摆动杆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固定瓷眼的数量与摆动杆的数量一致;各个摆动件沿着平行于导纱件的轴向的方向依次设置,各个固定瓷眼沿着平行于导纱件的轴向的方向依次设置,且各个摆动件与各个固定瓷眼一一配合。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其摆动杆铰接设置,摆动杆于纱线绷紧时,如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小变大的情形,在纱线拉动作用下向上翻转,以保证纱线的张力不变;摆动杆于纱线松弛时,如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大变小的情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以绷直纱线至纱线的张力不变。另外,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仅依靠摆动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摆动,来调节纱线的张力,因此,无论瞬间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小变大或是由大变小,其反应速度都很快。
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张力控制系统,包括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器,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为上述任一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所述张力器及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沿着送纱方向依次设置,纱线依次穿过张力器及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张力器及若干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沿着送纱方向依次设置,纱线依次穿过张力器及若干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张力控制系统,包括沿着送纱方向依次设置的所述张力器、上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张力器完成主要的调节纱线张力的工作,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对张力器的纱线张力调节作业进行补充,二者配合使得整个张力控制系统的张力调节范围变大,可以应对送经量突然大幅度变化时,需调节的张力大小;另外,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仅依靠摆动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摆动,来调节纱线的张力,因此,无论瞬间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小变大或是由大变小,其反应速度都很快,与张力器配合,使整个张力控制系统对纱线的张力调节及时,保证经编机编织时纱线张力保持不变,编织质量稳定。
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张力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为上述任一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各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沿着送纱方向依次设置,纱线依次穿过各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张力控制系统,包括沿着送纱方向依次设置的各个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各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一同调节纱线张力,各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配合使得整个张力控制系统的张力调节范围变大,可以应对送经量突然大幅度变化时,需调节的张力大小;另外,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仅依靠摆动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摆动,来调节纱线的张力,因此,无论瞬间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小变大或是由大变小,其反应速度都很快,使整个张力控制系统对纱线的张力调节及时,保证经编机编织时纱线张力保持不变,编织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涉及的纱架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涉及的张力器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涉及的中间状态时的张力器的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涉及的正常布面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涉及的纱线绷紧时的张力器的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涉及的异常布面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涉及的纱线松弛时的张力器的状态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的结构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的侧面透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的结构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摆动杆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张力控制系统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张力控制系统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涉及的张力控制系统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
10、导纱件;11、限低位件;12、限高位件;13、摆动杆;130、第一段; 131、第二段;14、固定瓷眼;15、活动瓷眼;16、过纱板;17、固定板;18、转轴;19、限位圈;
2、张力器;
20、导棍;21、配重砝码;22、底托;23、前固定瓷眼;24、后固定瓷眼;
3、纱线;
4、纱锭;
5、经编机;
6、纱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用于对纱线3张力调节的设备进行张力补偿,尤其是其纱线3张力调节范围大,可以解决其他纱线3 张力调节的设备调节范围小的问题,以及可以满足送经量需求突然大幅度变化时,需调节的纱线3张力的大小,另外,其响应速度快,可以在送经量需求突然变化时,及时对纱线3张力进行调节,保证编制作业,纱线3保持张力稳定,以提高布面良品率。
请参阅8及图9,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包括导纱件10、限低位件11、限高位件12、摆动杆13及固定瓷眼14;所述导纱件10为纱线3穿进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的初始进入位置,固定瓷眼14为纱线 3穿出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外的最终离开位置,导纱件10和固定瓷眼14均用于对纱线3导向及限制位置。所述限低位件11用于限制摆动杆13向下翻转的最低位,以及避免摆动杆13向下翻转后不按原路向上翻转;所述限高位件12用于限制摆动杆13向上翻转的最高位,以及避免摆动杆13向上翻转后不按原路向下翻转,通过限高位件12和限低位件11的共同作用下,摆动杆 13仅做角度有效的翻转运动,而不会做360度的旋转运动。所述摆动杆13配有一定重量,用于对纱线3施加外力,以调节根据纱线3实际受力情况,调节纱线3的张力。
所述导纱件10、限低位件11、限高位件12及固定瓷眼14依次固定设置,且限低位件11低于限高位件12设置,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还包括过纱板16及固定板17,所述固定板17立设于过纱板16 的一板面处,所述导纱件10、限低位件11及限高位件12均安装于固定板17 的同一面处,固定瓷眼14嵌于过纱板16的板面处,且贯穿过纱板16设置。此时的导纱件10、限低位件11及限高位件12可以为块状,导纱件10、限低位件11及限高位件12也可以均为杆状,且优选使用圆柱杆,导纱件10、限低位件11及限高位件12平行设置。
为了保证稳定性,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7可以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17相对设置,且两个固定板17共同连接至过纱板16的同一面处;导纱件10、限低位件11、限高位件12均设置于两个固定板17之间,此时导纱件10、限低位件11及限高位件12优选为圆柱杆状,导纱件10的一端连接至一固定板17处,导纱件10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固定板17处,同样地,限低位件11的一端连接至一固定板17处,限低位件11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固定板17处,限高位件12的一端连接至一固定板17处,限高位件12的另一端连接至另一固定板17处。固定瓷眼14嵌于过纱板16的板面处,并位于两个固定板17之间,且贯穿过纱板16设置。
所述摆动杆13设置有活动瓷眼15,具体地,所述活动瓷眼嵌于摆动杆处,且贯穿摆动杆设置;由纱架6出来的纱线3绕于导纱件10之上,具体是行走于导纱件10之上,挂于导纱件10上,然后依次穿过活动瓷眼15、固定瓷眼 14,这样摆动杆13移动,则会带动活动瓷眼15活动,则能调节纱线3的张力。
摆动杆13铰接设置,且摆动杆13的旋转轴18水平设置,即摆动杆13 可以上下翻转,在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设置有过纱板16和固定板17时,所述摆动杆13可以铰接于过纱板16处,也可以铰接于固定板17处,当所述固定板17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板17相对设置,且两个固定板17共同连接至过纱板16的同一面处时,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固定板17之间设置有转轴18,所述转轴18为圆杆状,转轴18的轴向水平设置;所述摆动杆13可沿着转轴18圆周方向旋转地串设于转轴18处,可以是摆动杆13的一端设置活动瓷眼15,摆动杆13的另一端开设有圆孔,摆动杆13通过圆孔串于转轴 18处,摆动杆13可沿着转轴18圆周方向自由地旋转。
摆动杆13穿于限低位件11和限高位件12之间,摆动杆13于纱线3绷紧时在纱线3拉动作用下向上翻转,直至抵靠于限高位件12处,于纱线3松弛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以绷直纱线3,直至抵靠于限低位件11处。
在送纱过程中,摆动杆13于纱线3绷紧时,如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小变大的情形,在纱线3拉动作用下向上翻转,以保证纱线3的张力不变;摆动杆 13于纱线3松弛时,如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大变小的情形,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以绷直纱线3至纱线3的张力不变。另外,纱线3仅与导纱件10、固定瓷眼14和活动瓷眼15接触,受到的摩擦力较小,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 仅依靠摆动杆1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摆动,来调节纱线3的张力,因此,无论瞬间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小变大或是由大变小,其反应速度都很快。
所述摆动杆13可以设置成直线形的杆,请参阅图1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杆13包括第一段130及第二段131,所述第一段130与第二段131 连接呈L形,即第一段穿于限低位件和限高位件之间,第一段设置有活动瓷眼,所述活动瓷眼嵌于第一段处,且贯穿第一段设置;纱线绕于导纱件之上,并依次穿过活动瓷眼、固定瓷眼;所述第二段铰接于限高位件和过纱板之间,且摆动杆的旋转轴水平设置。L形的摆动杆1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第二段131铰接于限高位件12和过纱板16之间,当设置有转轴18时,转轴18 设置于限高位件12及过纱板16之间,所述圆孔开设于第二段131处,第二段131通过圆孔串设于转轴18处。第一段130穿于限低位件11和限高位件 12之间,活动瓷眼15设置于第一段130处。
为了保证摆动件处于任何状态时,纱线3均能挂于导纱件10处,即保证纱线3不任意移动,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导纱件10的高度应为高于摆动杆 13翻转至抵靠于限高位件12时活动瓷眼15的高度,这样的设置使得摆动杆 13翻转至抵靠于限高位件12时,纱线3也能保持与导纱件10接触在同一个位置。同样地,固定瓷眼14的高度应为高于摆动杆13翻转至抵靠于限高位件12时活动瓷眼15的高度。
纺织所需的纱线3一般是同时有多根,当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的活动瓷眼15仅设置有一个,固定瓷眼14仅设置有一个时,单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仅对单根纱线3的张力进行调节,为了单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能对多根纱线3的张力分别进行调节,请参阅图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导纱件10、限低位件11及限高位件12均为杆状,且导纱件10、限低位件 11及限高位件12平行设置。所述摆动杆13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固定瓷眼 14的数量与摆动杆13的数量一致;各个摆动件沿着平行于导纱件10的轴向的方向依次设置,所有摆动件均穿过限低位件11及限高位件12,受到限低位件11和限高位件12的限制,各个摆动件相互独立;各个固定瓷眼14沿着平行于导纱件10的轴向的方向依次设置,且各个摆动件与各个固定瓷眼14一一配合。
当摆动件设置有至少两个时,各个摆动件均串设于上述的转轴18处,为了保证相邻的摆动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转轴18串设有限位圈19,限位圈 19在轴向方向均有一定的长度,相邻两个摆动件之间均有限位圈19,这样可以保证摆动件无论怎样翻转,相邻的两个摆动件的间距固定不变。
请参阅图12及图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张力控制系统,包括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及张力器2,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为上述任一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所述张力器2及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沿着送纱方向依次设置,纱线3依次穿过张力器2及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
所述张力器2可以为背景技术所述的张力器2,张力器2包括前固定瓷眼 23、后固定瓷眼24及至少两个导棍20;前固定瓷眼23和后固定瓷眼24相对固定设置,各个导棍20均水平设置,且各个导棍20由前固定瓷眼23向后固定瓷眼24固定排列设置;相邻导棍20之间设置有配重套环(即为所述配重砝码21);配重套环之下设置有底托22,底托22与导棍20在竖向方向具有一定的距离,为张力器2的配重套环重力作用范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纱线3依次穿过前固定瓷眼23、配重套环、后固定瓷眼24,在配重套环下落至低于导棍20时,纱线3不仅与前固定瓷眼23、后固定瓷眼24接触,还与各根导棍20接触,纱线3所受的摩擦力增大。
本方案所述的张力控制系统中,张力器2完成主要的调节纱线3张力的工作,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对张力器2的纱线3张力调节作业进行补充,二者配合使得整个张力控制系统的张力调节范围变大,可以应对送经量突然大幅度变化时,需调节的张力大小;另外,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仅依靠摆动杆1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摆动,来调节纱线3的张力,因此,无论瞬间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小变大或是由大变小,其反应速度都很快,与张力器2配合,使整个张力控制系统对纱线3的张力调节及时,保证经编机5编织时纱线3 张力保持不变,编织质量稳定。
当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的结构是仅配有单个摆动杆13、单个活动瓷眼 15、单个固定瓷眼时,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仅对单根纱线3工作,若穿过张力器2的纱线3仅一根,则张力器2后仅需设置一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若穿过张力器2的纱线3为多根,则张力器2后需设置有多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每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供单根纱线3穿过。
当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的结构是配有至少两个摆动杆13,活动瓷眼15、固定瓷眼的数量均与摆动杆13的数量一致,则单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能对至少两根纱线3工作,此时穿过张力器2的纱线3需至少两根,则张力器2 后仅需设置有一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同时供至少两根根纱线3穿过。
无论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的结构是仅可对单根纱线3作用的,还是可同时对多根纱线3作用,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 均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张力器2及若干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沿着送纱方向依次设置,纱线3依次穿过张力器2及若干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即一根纱线3有张力器2调节张力,还有若干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对该张力器2 调节张力的同时进行张力补偿。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张力控制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为上述任一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各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沿着送纱方向依次设置,纱线3依次穿过各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
各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一同调节纱线3张力,各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配合使得整个张力控制系统的张力调节范围变大,可以应对送经量突然大幅度变化时,需调节的张力大小;另外,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1仅依靠摆动杆1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摆动,来调节纱线3的张力,因此,无论瞬间送经量需求突然由小变大或是由大变小,其反应速度都很快,使整个张力控制系统对纱线3的张力调节及时,保证经编机5编织时纱线张力保持不变,编织质量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纱件、限低位件、限高位件、摆动杆及固定瓷眼;
所述导纱件、限低位件、限高位件及固定瓷眼依次固定设置,且限低位件低于限高位件设置;
所述摆动杆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第二段连接呈L形;第一段穿于限低位件和限高位件之间,第一段设置有活动瓷眼,所述活动瓷眼嵌于第一段处,且贯穿第一段设置;纱线绕于导纱件之上,并依次穿过活动瓷眼、固定瓷眼;所述第二段铰接于限高位件和过纱板之间,且摆动杆的旋转轴水平设置;摆动杆于纱线绷紧时在纱线拉动作用下向上翻转,直至抵靠于限高位件处,于纱线松弛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翻转,以绷直纱线,直至抵靠于限低位件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纱板及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相对设置,且两个固定板共同连接至过纱板的同一面处;固定瓷眼嵌于过纱板的板面处,且贯穿过纱板设置;导纱件、限低位件、限高位件及摆动杆均设置于两个固定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固定板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轴向水平设置;所述摆动杆可沿着转轴圆周方向旋转地串设于转轴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摆动杆翻转至抵靠于限高位件时,活动瓷眼低于导纱件和固定瓷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纱件、限低位件及限高位件均为杆状,且导纱件、限低位件及限高位件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固定瓷眼的数量与摆动杆的数量一致;各个摆动件沿着平行于导纱件的轴向的方向依次设置,各个固定瓷眼沿着平行于导纱件的轴向的方向依次设置,且各个摆动件与各个固定瓷眼一一配合。
7.一种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器,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为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所述张力器及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沿着送纱方向依次设置,纱线依次穿过张力器及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张力器及若干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沿着送纱方向依次设置,纱线依次穿过张力器及若干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
9.一种张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所述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为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各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沿着送纱方向依次设置,纱线依次穿过各个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
CN202022516821.4U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Active CN213896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6821.4U CN213896206U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6821.4U CN213896206U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6206U true CN213896206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6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16821.4U Active CN213896206U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62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58619B (zh)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CN102587009B (zh)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装置
CN105200632A (zh) 一种织物中参杂条带状金属纤维经纱组的织造方法
CN213896206U (zh)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CN1827878A (zh) 毛巾剑杆织机的底经送经张力平衡调节机构
CN214612975U (zh) 一种经编机张力补偿装置及张力控制系统
US2143485A (en) Yarn tensioning for knitting machines
CN202440627U (zh)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筒子架
CN110565230A (zh) 一种整经机用张力机构
CN201265075Y (zh) 一种用于高档织物的喷气织机织轴装置
CN102587013B (zh)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筒子架
CN207483070U (zh) 橡筋恒张力供料机
CN202440624U (zh) 碳纤维多层角联织机送经装置
CN203715826U (zh) 一种弹力丝整经机牵伸罗拉的分纱自停装置
US2133507A (en) Warp tensioning control
US2023515A (en) Thread feeding mechanism
CN205329285U (zh) 一种经编机送经装置
CN202380166U (zh) 一种纱线牵伸张力均匀缓冲装置
CN209555458U (zh) 一种整经机的纱架
CN207391679U (zh) 一种纺织机械
CN102071503A (zh) 长丝短纤复合纺纱用的长丝张力控制装置
CN207391673U (zh) 纺织机械
KR100923753B1 (ko) 탄성사 공급장치
CN207391680U (zh) 一种纺织机上的经线断纱监测机构
CN217626910U (zh) 一种并纱机张力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