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2894U - 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2894U
CN213892894U CN202022988002.XU CN202022988002U CN213892894U CN 213892894 U CN213892894 U CN 213892894U CN 202022988002 U CN202022988002 U CN 202022988002U CN 213892894 U CN213892894 U CN 2138928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aerial
air guide
vehicle mai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880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文敏
王甘露
司徒志新
郭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yij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inyij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inyij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inyiji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880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28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28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28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包括旋翼式无人机主体以及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旋翼式无人机主体的下端上,所述旋翼式无人机主体内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一侧设置有3D摄像头,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在无人机主体的3D摄像头外侧设置有热风除雾结构,对镜头表面进行除雾,可以有效的提高镜头表面的洁净程度,提高数据信息的采集质量,还可以起到对蓄电池降温的功能,同时在无人机主体的支架下端设置缓冲抗震结构,降低无人机主体降落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力,提高整体安全性,结构简单,数据采集质量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置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而现在无人机均具有升高拍摄和摄影的作用,但拍摄的图像形态一直以来都是2D模式的,但是随着3D技术的不断进步,在3D图像的推动作用下,一些军事或港区以3D的形式呈现地势和地形,这种体验的真实震撼程度要远超2D环境,在港区中3D建模可以带来很多方便的地方。
3D模型的建立首先要获取被拍摄体的图像,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激光三维扫描仪、双目机器视觉技术或红外激光视觉技术获取被拍摄体图像,然后根据获取的图像进行三维建模,现有技术中,利用无人机进行港区地形新型采集时,受到环境影响较大,由于港区近海,空气湿度较大,容易在镜头表面产生水雾,影响信息采集质量,同时无人机降落时,缓冲抗震效果较差,容易造成磕碰,造成损伤,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无人机进行港区地形新型采集时,受到环境影响较大,由于港区近海,空气湿度较大,容易在镜头表面产生水雾,影响信息采集质量,同时无人机降落时,缓冲抗震效果较差,容易造成磕碰,造成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包括旋翼式无人机主体以及支架,所述支架设置于旋翼式无人机主体的下端上,所述旋翼式无人机主体内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一侧设置有3D摄像头,所述3D摄像头的镜头端伸出到机壳下端面外部,所述镜头的一侧设置有热风除雾结构,所述支架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抗震结构;
所述热风除雾结构包括:热风导风组件以及增压除雾组件,所述热风导风组件的一端设置于机壳内,且位于旋翼式无人机主体的蓄电池一侧,所述热风导风组件的另一端伸出到壳体外、且位于镜头一侧,所述增压除雾组件设置于热风导风组件的外露端上。
优选的,所述热风导风组件包括:导风管以及微型风机,所述导风管的设置于机壳内、且一端设置于蓄电池一侧,另一端伸出到机壳外,所述微型风机设置于导风管的一端上、且导风方向指向机壳外部。
优选的,所述增压除雾组件包括:分风罩以及若干锥型孔,所述分风罩设置于导风管的外露端上、且位于镜头一侧,若干所述锥型孔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分风罩侧壁上、且正对镜头一侧。
优选的,所述缓冲抗震结构包括:弹性连接组件以及柔性接触组件,所述弹性连接组件设置于支架的下端上,所述柔性接触组件设置于弹性连接组件下端上。
优选的,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压缩弹簧以及两个伸缩柱,两个所述压缩弹簧分别设置于支架的下端面上,两个所述伸缩柱分别安装于两个压缩弹簧内。
优选的,所述柔性接触组件包括:支撑板以及硅胶垫片,所述支撑板设置于两个压缩弹簧的下端上、且与伸缩柱相连接,所述硅胶垫片设置于支撑板的下端面上。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对现有的旋翼式无人机主体进行改进,在无人机主体的3D摄像头外侧设置有热风除雾结构,将无人机主体飞行作业过程中,蓄电池附近的热量导出,用于对镜头表面进行除雾,可以有效的提高镜头表面的洁净程度,提高数据信息的采集质量,还可以起到对蓄电池降温的功能,同时在无人机主体的支架下端设置缓冲抗震结构,降低无人机主体降落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力,提高整体安全性,结构简单,数据采集质量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无人机进行港区地形新型采集时,受到环境影响较大,由于港区近海,空气湿度较大,容易在镜头表面产生水雾,影响信息采集质量,同时无人机降落时,缓冲抗震效果较差,容易造成磕碰,造成损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的A-A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的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的a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的b位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旋翼式无人机主体;2-支架;3-数据采集模块;4-3D摄像头;5-蓄电池;6-导风管;7-微型风机;8-分风罩;9-锥型孔;10-压缩弹簧;11-伸缩柱;12-支撑板;13-硅胶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
实施例:由说明书附图1-5可知,本方案包括旋翼式无人机主体1以及支架2,其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如下,支架2设置于旋翼式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上,旋翼式无人机主体1内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3,数据采集模块3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中心相连接,数据采集模块3的一侧设置有3D摄像头4,3D摄像头4的镜头端伸出到机壳下端面外部,镜头的一侧设置有热风除雾结构,支架2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抗震结构;上述热风除雾结构包括:热风导风组件以及增压除雾组件,热风导风组件的一端设置于机壳内,且位于旋翼式无人机主体1的蓄电池5一侧,热风导风组件的另一端伸出到壳体外、且位于镜头一侧,增压除雾组件设置于热风导风组件的外露端上,对现有的旋翼式无人机主体1进行改进,在无人机主体的3D摄像头4外侧设置有热风除雾结构,将无人机主体飞行作业过程中,蓄电池5附近的热量导出,用于对镜头表面进行除雾,可以有效的提高镜头表面的洁净程度,提高数据信息的采集质量,还可以起到对蓄电池5降温的功能,同时在无人机主体的支架2下端设置缓冲抗震结构,降低无人机主体降落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力,提高整体安全性,结构简单,数据采集质量稳定,其中需要重点指出的是,通过3D摄像头获取到的数据,能准确知道图像中每个点离摄像头距离,这样加上该点在2d图像中的(x,y)坐标,就能获取图像中每个点的三维空间坐标。通过三维坐标就能还原真实场景,实现场景建模等应用,对港区堆头地形数据进行图像信息采集,采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信号发送至控制中心,通过计算机进行三维建模和预算堆头体积大小,工作人员通过3D建模软件对传输来的数据进行建模,建模完成后通过显示器进行三维模型显示,还可以通过立体投影对建模的模型进行投影,进而实现为港区进行建模。
由说明书附图1-5可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热风导风组件包括:导风管6以及微型风机7,导风管6的设置于机壳内、且一端设置于蓄电池5一侧,另一端伸出到机壳外,微型风机7设置于导风管6的一端上、且导风方向指向机壳外部,其中增压除雾组件包括:分风罩8以及若干锥型孔9,分风罩8设置于导风管6的外露端上、且位于镜头一侧,若干锥型孔9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分风罩8侧壁上、且正对镜头一侧,在使用时,控制启动导风管6一端的微型风机7,蓄电池5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其四周的空气温度升高,通过微型风机7将蓄电池5周围的热空气导出,并经过导风管6注入到分风罩8内,经由锥型孔9对风流增压后,吹向镜头方向,从而避免镜头结雾,提高信息采集质量,同时提高是蓄电池5的散热速度,延长蓄电池5的使用寿命。
由说明书附图1-5可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述缓冲抗震结构包括:弹性连接组件以及柔性接触组件,弹性连接组件设置于支架2的下端上,柔性接触组件设置于弹性连接组件下端上,其中弹性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压缩弹簧10以及两个伸缩柱11,两个压缩弹簧10分别设置于支架2的下端面上,两个伸缩柱11分别安装于两个压缩弹簧10内,上述柔性接触组件包括:支撑板12以及硅胶垫片13,支撑板12设置于两个压缩弹簧10的下端上、且与伸缩柱11相连接,硅胶垫片13设置于支撑板12的下端面上,在使用时,当无人机降落时,支撑板12下端面的硅胶垫片13首先与地面接触,柔性接触可以减轻震动,同时支撑板12上部的压缩弹簧10以及伸缩柱11的配合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落地瞬间,支架2与地面接触式所产生的震动,从而为无人机主体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
综上所述,该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对现有的旋翼式无人机主体1进行改进,在无人机主体的3D摄像头4外侧设置有热风除雾结构,将无人机主体飞行作业过程中,蓄电池5附近的热量导出,用于对镜头表面进行除雾,可以有效的提高镜头表面的洁净程度,提高数据信息的采集质量,还可以起到对蓄电池5降温的功能,同时在无人机主体的支架2下端设置缓冲抗震结构,降低无人机主体降落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力,提高整体安全性,结构简单,数据采集质量稳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无人机进行港区地形新型采集时,受到环境影响较大,由于港区近海,空气湿度较大,容易在镜头表面产生水雾,影响信息采集质量,同时无人机降落时,缓冲抗震效果较差,容易造成磕碰,造成损伤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包括旋翼式无人机主体(1)以及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设置于旋翼式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上,所述旋翼式无人机主体(1)内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3),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通过无线网络与控制中心相连接,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的一侧设置有3D摄像头(4),所述3D摄像头(4)的镜头端伸出到机壳下端面外部,所述镜头的一侧设置有热风除雾结构,所述支架(2)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抗震结构;
所述热风除雾结构包括:热风导风组件以及增压除雾组件,所述热风导风组件的一端设置于机壳内,且位于旋翼式无人机主体(1)的蓄电池(5)一侧,所述热风导风组件的另一端伸出到壳体外、且位于镜头一侧,所述增压除雾组件设置于热风导风组件的外露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导风组件包括:导风管(6)以及微型风机(7),所述导风管(6)的设置于机壳内、且一端设置于蓄电池(5)一侧,另一端伸出到机壳外,所述微型风机(7)设置于导风管(6)的一端上、且导风方向指向机壳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除雾组件包括:分风罩(8)以及若干锥型孔(9),所述分风罩(8)设置于导风管(6)的外露端上、且位于镜头一侧,若干所述锥型孔(9)沿水平方向设置于分风罩(8)侧壁上、且正对镜头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抗震结构包括:弹性连接组件以及柔性接触组件,所述弹性连接组件设置于支架(2)的下端上,所述柔性接触组件设置于弹性连接组件下端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组件包括:两个压缩弹簧(10)以及两个伸缩柱(11),两个所述压缩弹簧(10)分别设置于支架(2)的下端面上,两个所述伸缩柱(11)分别安装于两个压缩弹簧(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接触组件包括:支撑板(12)以及硅胶垫片(13),所述支撑板(12)设置于两个压缩弹簧(10)的下端上、且与伸缩柱(11)相连接,所述硅胶垫片(13)设置于支撑板(12)的下端面上。
CN202022988002.XU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 Active CN2138928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8002.XU CN213892894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8002.XU CN213892894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2894U true CN213892894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03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88002.XU Active CN213892894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28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1217A (zh) * 2021-08-11 2021-09-10 深圳市华芯机器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远程巡视具有防雾功能的无人机
CN114426095A (zh) * 2021-11-01 2022-05-03 北京中色地科测绘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CN115682699A (zh) * 2022-11-01 2023-02-03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无人机外挂摄像镜头防雨雾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1217A (zh) * 2021-08-11 2021-09-10 深圳市华芯机器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远程巡视具有防雾功能的无人机
CN114426095A (zh) * 2021-11-01 2022-05-03 北京中色地科测绘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CN115682699A (zh) * 2022-11-01 2023-02-03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无人机外挂摄像镜头防雨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92894U (zh) 一种应用于港区3d建模的无人机
CN105373224B (zh) 一种基于普适计算的混合现实游戏系统及方法
CN105608746B (zh) 一种将现实进行虚拟实现的方法
CN104932698A (zh) 一种手持交互设备装置及其投影交互方法
CN106302132A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3d即时通讯系统与方法
CN107789826B (zh) 影像射击训练系统
JP2020530971A (ja) 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そのディスプレイ画面、ヘッドマウントブラケットおよびビデオ
CN107077216A (zh) 一种画面显示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9166421U (zh) 一种无人机航拍测绘装置
CN111741254B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信息终端的可视化数字孪生高端装备系统
CN100531839C (zh) 基于认知交互技术的虚拟海洋漫游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6899831B (zh) 一种趣味观鸟平台
CN203731937U (zh) 一种激光模拟射击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系统
CN111854709A (zh) 基于bim+全息投影的工程测量放线试验装置和方法
CN110164542A (zh)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智能人体监护系统
CN208544427U (zh) 一种用于电力勘察的无人机
CN109887266A (zh) 一种车辆用室外定位追踪方法
CN205378126U (zh) 一种基于云计算环境的弹跳成像仪
CN109304716A (zh) 一种分享机器人、分享机器人系统及共享方法
CN211590123U (zh) 一种巡逻机器人
CN220032233U (zh) 一种电力工程勘察设备
CN105835068A (zh) 一种公共服务机器人
CN113370224A (zh) 一种超视距vr智能搜救系统及方法
CN214986119U (zh) 一种模型飞机vr接收发送装置
CN106899834B (zh) 一种追踪式天文观鸟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