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89675U - 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89675U
CN213889675U CN202022457163.6U CN202022457163U CN213889675U CN 213889675 U CN213889675 U CN 213889675U CN 202022457163 U CN202022457163 U CN 202022457163U CN 213889675 U CN213889675 U CN 213889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ffle
baffle plate
toggle
hatch coa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571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继亮
洪森
温志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Nanyang Ship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Nanyang Ship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Nanyang Ship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Nanyang Ship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571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89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89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89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方,且与底座相连接的垫件;底座包括底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均垂直设置于底板上,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连接以围成筒状上敞口结构来获得较高的结构强度;第二隔板沿第二挡板的顶部边缘平行于底板设置,第一隔板平行于底板并设置于第一挡板上;第一挡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围成安装槽,垫件设置于安装槽内,能够与底座稳固连接,并防止舱口围板打滑。因此,本装置结构强度高,受力能力好,能够防止舱口围板在翻身过程中出现打滑、板材受损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舱口围板翻身制作过程的效率、精度以及安全性。

Description

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船厂如能缩短船分段舱口围板制作生产周期,就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提高经济效益。在舱口围板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舱口围板进行吊装翻身以完成相应的装配及焊接工序。目前,现有技术在舱口围板吊装翻身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木墩敷垫,然而由于舱口围板重量大、地面不平坦等因素,舱口围板在翻身过程中常常出现打滑、板材受损的情况,进而导致了舱口围板翻身制作过程效率低、精度低、安全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能够防止舱口围板在制作过程中出现打滑以及板材受损的情况,从而提高舱口围板翻身制作过程的效率、精度以及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且与所述底座相连接的垫件;所述底座包括底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顶部边缘距所述底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挡板顶部边缘距所述底板的距离,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均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相连接以围成筒状上敞口结构;所述第二隔板沿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边缘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一隔板平行于所述底板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上,且与所述第二隔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均朝向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内侧设置;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围成安装槽,所述垫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底座包括底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挡板高于第二挡板,能够对垫件起到限位作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均垂直设置于底板上,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连接,并围成筒状上敞口结构,通过彼此连接且均垂直设置于地板上的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围成的筒状上敞口结构,能够获得较高的结构强度。第二隔板沿第二挡板的顶部边缘平行于底板设置,第一隔板平行于底板设置于第一挡板上,且与第二隔板位于同一平面;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均朝向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内侧设置;安装槽由第一挡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围成,垫件设置在安装槽内,能够与底座稳固连接,且垫件能够为舱口围板提供良好的支撑,防止舱口围板打滑。因此,本装置结构强度高,受力能力好,能够防止舱口围板在翻身过程中出现打滑、板材受损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舱口围板翻身制作过程的效率、精度以及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肘板,所述第一肘板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垂直连接。
通过在第一隔板与第一挡板之间设置同时垂直于此二者的第一肘板,能够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增强承重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二肘板,所述第二肘板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垂直连接。
通过在第二隔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设置同时垂直于此二者的第二肘板,能够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增强承重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三肘板,所述第三肘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垂直连接,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筒状上敞口结构的外侧。
通过在底板与第一挡板之间设置同时垂直于此二者的第三肘板,能够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增强承重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三肘板,所述第三肘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垂直连接,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筒状上敞口结构的外侧。
通过在底板与第一挡板之间设置同时垂直于此二者的第三肘板,能够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增强承重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肘板、所述第二肘板和所述第三肘板的数量均设置有多个。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肘板、第二肘板、第三肘板,能够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增强承重能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减少所述主体重量的减轻孔。
通过在底板中心设置减轻孔,一方面减少了装置的重量,方便了装置的运输,另一方面在进行吊装作业时能够利用减轻孔固定本装置,方便了装置的吊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主体还包括用于穿过所述安装孔以连接所述垫件与所述底座的连接件。
通过设置连接件穿过安装孔连接垫件与底座,使得底座与垫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避免了垫件与底座之间出现打滑的现象,提升了安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孔设置有多个。
设置多个安装孔一方面可以使得底座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垫件,根据不同尺寸的垫件选择相应位置的安装孔既可,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多个连接件连接垫件与底座,使得垫件与底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垫件采用木墩。
垫件采用木墩一方面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木墩质地轻、软硬适中、表面粗糙度大,采用木墩作为垫件既能降低装置重量,又能防止舱口围板变形,还能够防止打滑。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的底座的俯视图。
附图说明:主体100、垫件110、底座120、第一挡板121、第二挡板122、底板123、第一隔板124、第二隔板125、第三肘板126、安装孔127、钢钉128、第一肘板200、第二肘板201、减轻孔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方,且与底座相连接的垫件;底座包括底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挡板顶部边缘距底板的距离大于第二挡板顶部边缘距底板的距离,能够对垫件起到限位作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均垂直设置于底板上,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相连接以围成筒状上敞口结构能够获得较高的结构强度;第二隔板沿第二挡板的顶部边缘平行于底板设置,第一隔板平行于底板并设置于第一挡板上,且与第二隔板位于同一平面;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均朝向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内侧设置;第一挡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围成安装槽,垫件设置于安装槽内,能够与底座稳固连接,且垫件能够为舱口围板提供良好的支撑,防止舱口围板打滑。因此,本装置结构强度高,受力能力好,能够防止舱口围板在翻身过程中出现打滑、板材受损的情况,从而提高了舱口围板翻身制作过程的效率、精度以及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包括主体100,主体100包括底座120以及设置于底座120上方,且与底座120相连接的垫件110;底座120包括底板123、第一隔板124、第二隔板125、第一挡板121、第二挡板122,第一挡板121顶部边缘距底板123的距离大于第二挡板122顶部边缘距底板123的距离,第一挡板121与第二挡板122均垂直设置于底板123上,且第一挡板121与第二挡板122相连接以围成筒状上敞口结构;第二隔板125沿第二挡板122的顶部边缘平行于底板123设置,第一隔板124平行于底板123并设置于第一挡板121上,且与第二隔板125位于同一平面;第一隔板124与第二隔板125均朝向第一挡板121与第二挡板122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内侧设置;第一挡板121、第一隔板124与第二隔板125围成安装槽,垫件110设置于安装槽内。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垫件110采用木墩,垫件110采用木墩一方面能够降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木墩质地轻、软硬适中、表面粗糙度大,采用木墩作为垫件110既能降低装置重量,又能防止舱口围板变形,还能够防止打滑。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21设置为梯形,梯形第一挡板121下底与底板123相连接,通过将第一挡板121设置为梯形,提高了结构强度,使得第一挡板121与底板12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0还包括第三肘板126,第三肘板126一端与第一挡板121垂直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3垂直连接,且平行于第二挡板122设置于筒状上敞口结构的外侧。通过在底板123与第一挡板121之间设置同时垂直于此二者的第三肘板126,能够防止第一挡板121向其法向弯折,提高了装置的结构强度,增强了承重能力。
具体地,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肘板126设置为梯形,梯形第三肘板126下底与底板123相连接,侧边与第一挡板121相连接,通过将第三肘板126设置为梯形,提高了结构强度,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第一挡板121向其法向弯折。
具体地,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肘板126设置有多个,通过设置多个第三肘板126能够进一步提升装置的结构强度。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21上设置有安装孔127,主体100还包括用于穿过安装孔127以连接垫件110与底座120的连接件。通过设置连接件穿过安装孔127连接垫件110与底座120,使得底座120与垫件1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避免了垫件110与底座120之间出现打滑的现象,提升了安全性能。
具体地,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127设置有多个。设置多个安装孔127一方面可以使得底座120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垫件110,根据不同尺寸的垫件110选择相应位置的安装孔127既可,另一方面可以使用多个连接件连接垫件110与底座120,使得垫件110与底座12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具体地,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采用钢钉128。通过钢钉128穿过第一挡板121上的安装孔127钉入垫件110内,能够使垫件110与底座120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0还包括第一肘板200,第一肘板200一端与第一隔板124垂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挡板121垂直连接。通过在第一隔板124与第一挡板121之间设置同时垂直于此二者的第一肘板200,能够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增强承重能力。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肘板200设置有多个,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肘板200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增强承重能力。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0还包括第二肘板201,第二肘板201一端与第二隔板125垂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挡板122垂直连接。通过在第二隔板125与第二挡板122之间设置同时垂直于此二者的第二肘板201,能够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增强承重能力。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肘板200设置有多个,通过设置多个第一肘板200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增强承重能力。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23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减少重量以及便于吊装的减轻孔300。通过在底板123中心设置减轻孔300,一方面减少了装置的重量,方便了装置的运输,另一方面在进行吊装作业时能够利用减轻孔300固定本装置,方便了装置的吊装。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23设置为八边形,通过将底板123设置为八边形能够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减轻装置的重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方,且与所述底座相连接的垫件;所述底座包括底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顶部边缘距所述底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挡板顶部边缘距所述底板的距离,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均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相连接以围成筒状上敞口结构;所述第二隔板沿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边缘平行于所述底板设置,所述第一隔板平行于所述底板并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上,且与所述第二隔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均朝向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内侧设置;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围成安装槽,所述垫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肘板,所述第一肘板一端与所述第一隔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二肘板,所述第二肘板一端与所述第二隔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垂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三肘板,所述第三肘板一端与所述第一挡板垂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板垂直连接,且平行于所述第二挡板设置于所述筒状上敞口结构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肘板、所述第二肘板和所述第三肘板的数量均设置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减少所述主体重量的减轻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主体还包括用于穿过所述安装孔以连接所述垫件与所述底座的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设置有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件采用木墩。
CN202022457163.6U 2020-10-29 2020-10-29 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 Active CN213889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7163.6U CN213889675U (zh) 2020-10-29 2020-10-29 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7163.6U CN213889675U (zh) 2020-10-29 2020-10-29 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89675U true CN213889675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57163.6U Active CN213889675U (zh) 2020-10-29 2020-10-29 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89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41457B1 (en) Chassis of remotely controllable car
CN213889675U (zh) 舱口围板制作辅助装置
CN111017145A (zh) 一种超大型集装箱船横隔舱搭载方法
CN111634520B (zh) 一种用于汽车后围钣金总成的一体式eps包装箱
JP3204299U (ja) 電池用架台
CN205960940U (zh) 一种壁挂式逆变器
KR102587781B1 (ko) 선박의 화물탱크 혼합형 지지장치
CN111017146A (zh) 一种超大型集装箱船横隔舱辅助搭载结构
CN110015613A (zh) 吊马
CN207015220U (zh) 双人座椅外旁侧板
CN210792779U (zh) 吊耳结构、电池托盘及车辆
CN209542039U (zh) 飞机用滑油箱大量级振动试验工装
CN217898399U (zh) 贴合定位治具
CN217128738U (zh) 一种高强度的抗弯型u型钢
CN211996612U (zh) 一种超轻承托蜂窝板及周转托盘
CN211468570U (zh) 用于车辆的梁组件
CN212450305U (zh) 一种柱体连接结构
CN219299712U (zh) 一种铝制品的增强型紧固连接件
CN221027113U (zh) 船用高强度吊码
CN219384500U (zh) 一种箱体吊装结构
CN219574706U (zh) 电源固定结构
CN217719839U (zh) 一种箱体加强条及电池箱体
CN209833796U (zh) 一种横向瓦楞式车厢
CN220059007U (zh) 铁塔的插装式加固装置
CN21864366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