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82076U - 一种新型拉杆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拉杆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82076U
CN213882076U CN202022579450.4U CN202022579450U CN213882076U CN 213882076 U CN213882076 U CN 213882076U CN 202022579450 U CN202022579450 U CN 202022579450U CN 213882076 U CN213882076 U CN 213882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ide cover
window
cover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7945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家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nheding Luggag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Xinheding Luggag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Xinheding Luggag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Xinheding Luggag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7945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82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82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8207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拉杆箱,包括第一端、第二端盖、第一侧盖、第二侧盖和框体;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一侧盖其一端与第一端盖的边缘密封连接,第一侧盖的另一端向着第二端盖的方向延伸;第一侧盖远离第一端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窗口,第一侧盖的延伸方向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第二窗口,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均与第一侧盖内部连通;第二侧盖其一端与第二端盖的边缘密封连接,第二侧盖的另一端向着第一端盖的方向延伸;第二侧盖远离第二端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窗口,第三窗口与第二侧盖内部连通;框体其一端嵌设在第二窗口处的第一侧盖内,框体上设置有拉杆组件;第一侧盖与第二侧盖可开启式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拉杆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拉杆箱。
背景技术
拉杆箱是具有拉杆和滑轮的行李箱,可以拖行或者推行,因其使用方便而得到广泛使用,通常拉杆设置在拉杆箱的一侧,且拉杆的收纳部分隐藏设置在箱体内部,这样拉杆收起时更加美观。
常规拉杆箱的拉杆是设置在箱体一端内壁上,其在箱体内会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不仅占用大量的箱内空间,而且凹凸不平的形状容易使箱体内靠近拉杆结构的物品被压坏;另外设置在箱体一端的拉杆,偏离拉杆箱的重心,推动时难以平稳移动,容易跑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节省箱内空间、箱内空间更加规则、拉杆位置设置合理的新型拉杆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拉杆箱,包括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2)、第一侧盖(3)、第二侧盖(4)和框体 (5);
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2)相对且间隔设置;
第一侧盖(3),其一端与第一端盖(1)的边缘密封连接,第一侧盖(3) 的另一端向着第二端盖(2)的方向延伸;第一侧盖(3)远离第一端盖(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窗口(100),第一侧盖(3)的延伸方向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第二窗口(200),第一窗口(100)和第二窗口(200)均与第一侧盖(3)内部连通;
第二侧盖(4),其一端与第二端盖(2)的边缘密封连接,第二侧盖(4) 的另一端向着第一端盖(1)的方向延伸;第二侧盖(4)远离第二端盖(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窗口(300),第三窗口(300)与第二侧盖(4)内部连通;
框体(5),其一端嵌设在第二窗口(200)处的第一侧盖(3)内,框体(5) 伸入第一侧盖(3)内的各个表面分别与第一侧盖(3)的各内表面固定连接;框体(5)上设置有可伸缩的拉杆组件(6);
其中,所述第一侧盖(3)与第二侧盖(4)可开启式连接,拉杆组件(6) 可伸出第三窗口(300)并向外延伸。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二窗口(200)的宽度与第一端盖(1)宽度延伸方向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框体(5)包括第一套管(51)、第二套管(52)、第一连杆(53)和第二连杆(54),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内部中空;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 (5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杆(53),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54);第一套管(51)、第二套管(52)和第一连杆(53)的表面均与第一侧盖(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杆(54)嵌设在第二窗口(200)处,且与第二窗口(200)处的第一侧盖(3)固定连接;第二连杆(54)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一凹槽(55),第一套管(51)内部和第二套管(52) 内部均与第一凹槽(55)连通;拉杆组件(6)的形状与第一凹槽(55)、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的形状相吻合。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拉杆组件(6)包括把手(61)、第一滑杆(62)、第二滑杆(63)和锁定装置(64),把手(61)的形状与第二连杆(54)上的第一凹槽(55)的形状相吻合,第一滑杆(62)和第二滑杆(63)分别与把手(61) 固定连接,且第一滑杆(62)和第二滑杆(63)分别伸入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内部;第一滑杆(62)与第一套管(51)可滑动连接,第二滑杆 (63)与第二套管(52)可滑动连接;锁定装置(64)设置在把手(61)、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内,锁定装置(64)选择性的将拉杆组件(6) 在框体(5)上的位置进行锁定。
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锁定装置(64)包括按钮(641)、第一滑块(642)、第二滑块(643)、第三连杆(644)和卡环(645);所述把手(61)、第一滑杆 (62)和第二滑杆(63)的内部均为中空且相互连通;把手(61)远离第二连杆(54)的端面上设置有第四窗口(400),按钮(641)嵌设在第四窗口(400) 内并与其可滑动连接;第二滑块(643)设置在把手(61)内部靠近第一滑杆(62) 或者第二滑杆(63)的一端,第一滑块(642)设置在按钮(641)与第二滑块(643)之间的把手(61)内,第一滑块(642)和第二滑块(643)均与把手(61) 可滑动连接;按钮(641)伸入把手(61)内部的端部、第一滑块(642)的两端以及第二滑块(643)靠近第一滑块(642)的均设置有楔形面;第三连杆(644) 设置在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内并与其可滑动连接,第三连杆(644) 的一端还与第二滑块(643)固定连接;第二滑杆(63)远离把手(61)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五窗口(500),所述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 内固定设置有卡环(645),卡环(645)可沿着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 的径向方向滑动并伸入第五窗口(500)内;第五窗口(500)处的滑杆内还设置有若干滚珠(646),各滚珠(646)可沿着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 的径向方向滚动;第三连杆(644)远离第二滑块(643)的端部选择性的与滚珠(646)的表面相抵持。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杆(644)远离第二滑块(643)的端部为圆台形。
再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滚珠(646)的直径大于第五窗口(500)的直径。
再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卡环(645)与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 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按钮(641)与把手(61)之间也设置有复位弹簧;第二滑块(643)与把手(61)之间也设置有复位弹簧。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端盖(1)和第一侧盖(3) 为一体成型设置,第二端盖(2)和第二侧盖(4)为一体成型设置。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侧盖(3)或者第二侧盖(4) 的表面还设置有万向轮和提手。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窗口(100)处的第一侧盖(3) 和第三窗口(300)处的第二侧盖(4)均设置有可开启的封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拉杆箱,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杆箱具有额外的第二窗口,该第二窗口处嵌设有框体和拉杆组件,该拉杆组件与框体融合为一体,框体增强了拉杆箱的强度,拉杆组件可伸缩的设置在框体内,不占用箱体内部的空间,不容易挤坏易碎物品,而且框体和拉杆组件位于拉杆箱的偏中心位置,更接近拉杆箱的重心,推动和拉动时能保持运行路径保持稳定;
(2)第二窗口、框体以及拉杆组件的宽度与箱体的宽度相吻合,尺寸更大,便于握持;
(3)框体贴合在第一侧盖内表面,可强化拉杆箱的强度;
(4)锁定装置可按压并驱动第三连杆和滚珠挤开第五窗口内嵌设的卡环,使得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能顺利滑动,实现拉杆的解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拉杆箱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拉杆箱的前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拉杆箱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拉杆箱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拉杆箱的框图和拉杆组件的组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半剖前视图;
图7为图6的A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拉杆箱,包括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2、第一侧盖3、第二侧盖4、框体5和拉杆组件6;
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2相对且间隔设置;共同构成拉杆箱的两个外端面;
第一侧盖3,其一端与第一端盖1的边缘密封连接,第一侧盖3的另一端向着第二端盖2的方向延伸;第一侧盖3远离第一端盖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窗口 100,第一侧盖3的延伸方向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第二窗口200,第一窗口100 和第二窗口200均与第一侧盖3内部连通;
第二侧盖4,其一端与第二端盖2的边缘密封连接,第二侧盖4的另一端向着第一端盖1的方向延伸;第二侧盖4远离第二端盖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窗口 300,第三窗口300与第二侧盖4内部连通;
框体5,其一端嵌设在第二窗口200处的第一侧盖3内,框体5伸入第一侧盖3内的各个表面分别与第一侧盖3的各内表面固定连接;框体5上设置有可伸缩的拉杆组件6;
其中,第一侧盖3与第二侧盖4可开启式连接,拉杆组件6可伸出第三窗口300并向外延伸。如图所示,第一侧盖3和第二侧盖4分别与第一端盖1和第二端盖2合围形成中空的箱内空间。框体5扁平的贴合在第一侧盖3的内表面,所占空间极小,且可以作为箱体内部一分为二的分隔为两部分的边界,可分别容置不同的物品,防止混淆。第一侧盖3和第二侧盖4的延伸的深度不同,框体5的位置更靠近拉杆箱的中心,这样拉杆组件6在使用时,拉杆箱不易跑偏。第一窗口100处的第一侧盖3和第三窗口300处的第二侧盖4均设置有可开启的封板。图示的第一侧盖3和第二侧盖4的高度可以不同,这样组合的拉杆箱,其框体5靠近拉杆箱的中心面。
如图2结合图3所示,第二窗口200的宽度与第一端盖1宽度延伸方向的距离相等。拉杆组件6的宽度也与第一端盖的宽度相吻合。
如图5—图6所示,图示展示了一种框体5的结构。框体5包括第一套管 51、第二套管52、第一连杆53和第二连杆54,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内部中空;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 52同侧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杆53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 的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杆54固定连接;第一套管51、第二套管52和第一连杆53 的表面均与第一侧盖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杆54嵌设在第二窗口200处,并与第二窗口200处的第一侧盖3固定且密封连接;第二连杆54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一凹槽55,第一凹槽沿着第一端盖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套管51内部和第二套管52内部均与第一凹槽55连通;拉杆组件6的形状与第一凹槽55、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的形状相吻合。由图可知,框体5的形状类似与口字形,其环绕第一侧盖的内表面设置,并封闭了第二窗口200,尽量贴合并少占用箱内空间,便于物品的放置。框体5还能增强第一侧盖3的强度,也可作为箱体内部空间分割的端点部位,便于箱体内部空间的分割,存放不同类型的物品。
进一步改进的,拉杆组件6包括把手61、第一滑杆62、第二滑杆63和锁定装置64,把手61的形状与第二连杆54上的第一凹槽55的形状相吻合,第一滑杆62和第二滑杆63分别与把手61固定连接,且第一滑杆62和第二滑杆63 分别伸入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内部;第一滑杆62与第一套管51可滑动连接,第二滑杆63与第二套管52可滑动连接;锁定装置64设置在把手61、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内,锁定装置64选择性的将拉杆组件6在框体5上的位置进行锁定。拉杆组件6作为箱体拉动或者推动的组件,平时隐藏在第一套管51、第二套管52和第一凹槽55内,未超出第一侧盖3表面。当需要使用时,将拉杆组件6从第一套管51、第二套管52和第一凹槽55内竖直拉出,便于拖行或者推动。
如图6和图7所示,图示提供了一种锁定装置64的具体结构。锁定装置64 包括按钮641、第一滑块642、第二滑块643、第三连杆644和卡环645;把手 61、第一滑杆62和第二滑杆63的内部均为中空且相互连通;把手61远离第二连杆54的端面上设置有第四窗口400,按钮641嵌设在第四窗口400内并与其可滑动连接;第二滑块643设置在把手61内部靠近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 63的一端,第一滑块642设置在按钮641与第二滑块643之间的把手61内,第一滑块642和第二滑块643均与把手61可滑动连接;按钮641伸入把手61内部的端部、第一滑块642的两端以及第二滑块643靠近第一滑块642的均设置有楔形面;第三连杆644设置在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内并与其可滑动连接,第三连杆644的一端还与第二滑块643固定连接;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远离把手61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五窗口500,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内固定设置有卡环645,卡环645可沿着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的径向方向滑动并伸入第五窗口500内;第五窗口500处的任一滑杆内还设置有若干滚珠646,各滚珠646可沿着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的径向方向滚动;第三连杆644远离第二滑块643的端部选择性的与滚珠646的表面相抵持。为便于推动各滚珠646,此处的第三连杆644远离第二滑块643的端部可设置为梯形、半球形或者圆台形。滚珠646的直径大于第五窗口500的直径。
为实现按钮641和第三连杆644的复位,在卡环645与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按钮641与把手61之间也设置有复位弹簧;第二滑块643与把手61之间也设置有复位弹簧。
本实用新型需要伸出拉杆组件6时,按下按钮641,按钮641沿着第四窗口400竖直下滑,其边缘的楔形面与第一滑块642的端面相抵持,使第一滑块642 相对于把手61水平滑动,并与第二滑块643的楔形面相抵持,第二滑块643相对于把手竖直向下移动,带动第三连杆644竖直向下运动,第三连杆644远离第二滑块643的端部抵持在滚珠646的表面,并将滚珠646向第五窗口500方向推动,滚珠646将卡环645伸入第五窗口500的部分顶出,此时第一滑杆62 或者第二滑杆63的位置锁定状态解除,可向上拉起把手61、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此时卡环645会抵住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的侧表面提供一定的阻力,延缓拉杆伸出的速度,并阻止拉杆受重力自动下滑;需要收起拉杆组件6时,竖直向下压下把手,使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伸入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盖1和第一侧盖3为一体成型设置,第二端盖2和第二侧盖4为一体成型设置。第一侧盖3或者第二侧盖4的表面还设置有万向轮和提手。为防止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自由滑落,可以在其与第一套管 51内部或者第二套管52连接部位采用阻尼设置,使其具有一定的位置保持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拉杆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盖(1)、第二端盖(2)、第一侧盖(3)、第二侧盖(4)和框体(5);
第一端盖(1)与第二端盖(2)相对且间隔设置;
第一侧盖(3),其一端与第一端盖(1)的边缘密封连接,第一侧盖(3)的另一端向着第二端盖(2)的方向延伸;第一侧盖(3)远离第一端盖(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窗口(100),第一侧盖(3)的延伸方向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第二窗口(200),第一窗口(100)和第二窗口(200)均与第一侧盖(3)内部连通;
第二侧盖(4),其一端与第二端盖(2)的边缘密封连接,第二侧盖(4)的另一端向着第一端盖(1)的方向延伸;第二侧盖(4)远离第二端盖(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窗口(300),第三窗口(300)与第二侧盖(4)内部连通;
框体(5),其一端嵌设在第二窗口(200)处的第一侧盖(3)内,框体(5)伸入第一侧盖(3)内的各个表面分别与第一侧盖(3)的各内表面固定连接;框体(5)上设置有可伸缩的拉杆组件(6);
其中,所述第一侧盖(3)与第二侧盖(4)可开启式连接,拉杆组件(6)可伸出第三窗口(300)并向外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窗口(200)的宽度与第一端盖(1)宽度延伸方向的距离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5)包括第一套管(51)、第二套管(52)、第一连杆(53)和第二连杆(54),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内部中空;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的同侧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连杆(53),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连杆(54);第一套管(51)、第二套管(52)和第一连杆(53)的表面均与第一侧盖(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连杆(54)嵌设在第二窗口(200)处,且与第二窗口(200)处的第一侧盖(3)固定连接;第二连杆(54)上设置有贯通的第一凹槽(55),第一套管(51)内部和第二套管(52)内部均与第一凹槽(55)连通;拉杆组件(6)的形状与第一凹槽(55)、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的形状相吻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组件(6)包括把手(61)、第一滑杆(62)、第二滑杆(63)和锁定装置(64),把手(61)的形状与第二连杆(54)上的第一凹槽(55)的形状相吻合,第一滑杆(62)和第二滑杆(63)分别与把手(61)固定连接,且第一滑杆(62)和第二滑杆(63)分别伸入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内部;第一滑杆(62)与第一套管(51)可滑动连接,第二滑杆(63)与第二套管(52)可滑动连接;锁定装置(64)设置在把手(61)、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内,锁定装置(64)选择性的将拉杆组件(6)在框体(5)上的位置进行锁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64)包括按钮(641)、第一滑块(642)、第二滑块(643)、第三连杆(644)和卡环(645);所述把手(61)、第一滑杆(62)和第二滑杆(63)的内部均为中空且相互连通;把手(61)远离第二连杆(54)的端面上设置有第四窗口(400),按钮(641)嵌设在第四窗口(400)内并与其可滑动连接;第二滑块(643)设置在把手(61)内部靠近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的一端,第一滑块(642)设置在按钮(641)与第二滑块(643)之间的把手(61)内,第一滑块(642)和第二滑块(643)均与把手(61)可滑动连接;按钮(641)伸入把手(61)内部的端部、第一滑块(642)的两端以及第二滑块(643)靠近第一滑块(642)的均设置有楔形面;第三连杆(644)设置在第一滑杆(62)或者第二滑杆(63)内并与其可滑动连接,第三连杆(644)的一端还与第二滑块(643)固定连接;第二滑杆(63)远离把手(61)的一端设置有沿径向贯穿的第五窗口(500),所述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内固定设置有卡环(645),卡环(645)可沿着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的径向方向滑动并伸入第五窗口(500)内;第五窗口(500)处的滑杆内还设置有若干滚珠(646),各滚珠(646)可沿着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的径向方向滚动;第三连杆(644)远离第二滑块(643)的端部选择性的与滚珠(646)的表面相抵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646)的直径大于第五窗口(500)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环(645)与第一套管(51)或者第二套管(5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按钮(641)与把手(61)之间也设置有复位弹簧;第二滑块(643)与把手(61)之间也设置有复位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1)和第一侧盖(3)为一体成型设置,第二端盖(2)和第二侧盖(4)为一体成型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盖(3)或者第二侧盖(4)的表面还设置有万向轮和提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拉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口(100)处的第一侧盖(3)和第三窗口(300)处的第二侧盖(4)均设置有可开启的封板。
CN202022579450.4U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新型拉杆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882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9450.4U CN213882076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新型拉杆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9450.4U CN213882076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新型拉杆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82076U true CN213882076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7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945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3882076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新型拉杆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820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589316A1 (en) Improved stackable basket
CA2855793C (en) Single axis telescoping handle
CN110720723B (zh) 一种不易损坏便于放置且美观的行李箱
CN213882076U (zh) 一种新型拉杆箱
US8307500B2 (en) Convertible wheeled luggage handle
CN113520002A (zh) 一种伸缩式行李箱
US6134749A (en) Luggage extensible handle assembly protective device
CN110742375B (zh) 履带式过梯拉杆箱
US20240156226A1 (en) Telescopic suitcase, and novel pull rod and suitcase body thereof
CN212149712U (zh) 一种滑雪杆收纳箱
CN213096598U (zh) 一种伸缩行李箱
CN201135249Y (zh) 移动式吊柜
CN204864813U (zh) 一种伸缩式高尔夫球袋
CN215347382U (zh) 一种伸缩式行李箱
CN210539419U (zh) 一种可伸缩移动轮的行李箱
CN216612314U (zh) 一种箱包的锁定结构
KR100595892B1 (ko) 골프백
CN209788825U (zh) 一种可折式食品饮料携带装置
CN212661303U (zh) 一种顶部能置物的箱包
CN217983635U (zh) 一种集成式螺旋天线
CN217242976U (zh) 一种限位效果好的拉杆箱包刹车装置
CN207202393U (zh) 一种拉杆箱的锁扣件
CN217650097U (zh) 一种伸缩桶
CN209807310U (zh) 一种折叠式雨伞收纳装置
CN215777836U (zh) 洗地机用可伸缩长度的手柄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