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2910U -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2910U
CN213872910U CN202022525649.9U CN202022525649U CN213872910U CN 213872910 U CN213872910 U CN 213872910U CN 202022525649 U CN202022525649 U CN 202022525649U CN 213872910 U CN213872910 U CN 213872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otor
volute
channel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2564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岸辉
文超
郑和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2564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2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2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2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蜗壳;设置在所述蜗壳上的电机;设置在所述蜗壳上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与所述蜗壳内的风道连通;所述通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电机设置。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蜗壳上设置有通风通道,并且该通风通道是与风道连通的,因此风道中风就可进入所述通风通道,并由通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排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风口是朝向所述电机设置的,因此通风通道的风就可以对着所述电机吹出,从而实现对所述电机的散热与降温,保证电机工作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散热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器已经成为了人们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电设备,并且越来越多的空调器也具备了新风净化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新风净化空调器中由于长时间的运行工作,使得空调器中的电机发热、发烫严重,并且也没有设计针对电机的散热结构,容易导致电机停机工作,设置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中的电机在长时间使用时发热、发烫严重,并且也没有设计针对电机的散热结构,容易导致电机停机工作,设置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其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蜗壳;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蜗壳上;
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设置在所述蜗壳上,且与所述蜗壳内的风道连通;所述通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电机设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蜗壳的一侧设置有电机安装位,所述电机安装位上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位的凹陷结构内;所述蜗壳还设置有进风腔体,所述进风腔体与所述蜗壳内的风道连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蜗壳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导流圈,且所述导流圈上设置有进风孔;所述电机安装位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进风腔体与所述导流圈连接,且通过所述进风孔与所述蜗壳内的风道连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有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蜗壳内,且所述风机与所述电机连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机上设置有电机盖,所述电机盖与所述电机安装位连接,所述电机盖上设置有散热孔。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机安装位与所述通风通道位于所述蜗壳上的同侧;所述蜗壳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通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风通道设置为方形管道,所述方形管道包括相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方形管道的第一管口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方形管道的第二管口为所述第一出风口。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形管道呈折弯状,所述方形管道中设置有第一子流道,所述方形管道与所述蜗壳连接的第一管口处设置有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与所述第二子流道的相连处折弯,所述第二子流道与所述风道之间垂直或者所述第二子流道与所述风道之间具有夹角。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腔体上设置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进风腔体连通。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腔体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设置有卡合块,所述进风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卡合槽,所述卡合块设置在所述卡合槽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风腔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过滤网抵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其中,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蜗壳;设置在所述蜗壳上的电机;设置在所述蜗壳上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与所述蜗壳内的风道连通;所述通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电机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蜗壳上设置有通风通道,并且该通风通道是与风道连通的,因此风道中风就可进入所述通风通道,并由通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排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风口是朝向所述电机设置的,因此通风通道的风就可以对着所述电机吹出,从而实现对所述电机的散热与降温,保证电机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第一视角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第二视角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模块中的蜗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模块中的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模块中进风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模块中电机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蜗壳 10 电机 20
通风通道 30 第一出风口 101
电机安装位 40 进风腔体 50
进风管道 60 风机 70
第二出风口 110 电机盖 80
壳体 120 散热孔 810
进风孔 140 导流圈 130
卡合块 910 过滤网 90
卡合槽 510 挡块 520
风道 300 第一子流道 100
第二子流道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器已经成为了人们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电设备,并且越来越多的空调器也具备了新风净化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新风净化空调器中由于长时间的运行工作,使得空调器中的电机20发热、发烫严重,并且也没有设计针对电机的散热结构,容易导致电机停机工作,设置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模块,具体如图1和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蜗壳10以及设置在所述蜗壳10上的电机20。所述蜗壳10内设置有风道300,所述电机20设置在所述蜗壳10的外部。由于所述电机20在工作时会发热、发烫,当温度达到一定时可能会发生电机20停机的现象,影响所述电机20的正常工作。为此,本实施例在所述蜗壳10上设置通风通道30,该通风通道30是与所述蜗壳10内的风道300连通的,因此风道300中的风就可以进入所述通风通道30内,并由所述通风通道30的第一出风口101(如图3和图4中所示)吹出。为了实现对所述电机20的降温与散热,本实施例将所述通风通道30的第一出风口101朝向所述电机20设置,这样,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01吹出的风就可以直接向所述电机20吹去,从而使得电机20处于流动的气流中,实现电机20的散热与降温,从而有利于保证所述电机20的稳定工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蜗壳10的一侧设置有电机安装位40,所述电机安装位40用于安装所述电机20,具体地,所述电机20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位40上。在具体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电机安装位40上可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电机20即固定在所述凹陷结构内,以实现对所述电机20的固定。所述蜗壳10的另一侧设置有进风腔体50,所述进风腔体50上设置有进风管道60,所述进风管道60是与所述进风腔体50内部连通,所述进风腔体50是与所述蜗壳10中的风道300连通的。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中的蜗壳10内设置有风机70,所述风机70与所述电机20连接。所述蜗壳10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10,所述第二出风口110用于将所述蜗壳10的风道300内的风排出,具体设置时,所述通风通道30道设置在所述蜗壳10上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110的内壁上,这样所述风道300内的风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10排出时就可实现分流,分出一部分风进入所述通风通道30中,以便通过所述通风通道30的第一出风口吹出。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述通风通道30设置为方形管道,所述方形管道包括相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方形管道的第一管口与所述风道300连通,所述方形管道的第二管口为所述第一出风口110。也就是说,所述方形管道的第一管口是与蜗壳10连通的,第二管口是用于充当所述第一出风口101进行出风的,而由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是朝向所述电机20设置的,因此从第二管口吹出的风就可以对电机进行降温。具体应用时,如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方形管道呈折弯状,并且该方形管道中设置有第一子流道100(图3中的通风通道30中箭头代表风的流向,该通风通道30中的箭头所处的位置即为第一子流道100的位置),所述方形管道与所述蜗壳10连接的第一管口处(也就是方形管道与蜗壳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子流道200(图3中的风道300中箭头代表风的流向,该风道300中的箭头所处的位置即为第二子流道200的位置),所述第一子流道100与所述第二子流道200的相连处折弯,所述第二子流道200与所述风道300垂直或者所述第二子流道200与所述风道300之间具有夹角。这样风道300中的风就可以先经过第二子流道200,进入第二子流道200中(即方形管道中),再由方形管道的第二管口吹出(即图3中的第一出风口101吹出),具体如图3中所示,图3中的箭头表示风的流向。当风机70工作时,外界风经过所述新风管道进入所述新风腔体的内部,然后再从所述新风腔体的内部进入所述蜗壳10的风道300内,然后气流弯折进入第二子流道200,再由第二子流道200弯折进入第一子流道200中(即方形管道中),最后再由方形管道的第二管口吹出,即经过第一出风口101吹出,吹出的风恰好吹向电机20,从而对所述电机20散热与降温。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为了使得所述通风通道30道更好地对所述电机20进行降温与散热,本实施例将所述电机安装位40与所述通风通道30设置在所述蜗壳10上的同侧,也就是,所述通风通道30与所述电机安装位40都设置在所述蜗壳10的左侧,或者都设置在所述蜗壳10的右侧。并且所述通风通道30可设置在所述电机安装位40的斜上方,这样所述通风通道30的第一出风口101吹出的风就是呈斜下方吹出,刚好吹在所述电机20上,从而更好地对所述电机20进行降温与散热。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电机安装位40上还设置有电机盖80,如图7中所示,所述电机盖80是与所述电机安装位40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采用罗螺栓固定或者螺钉固定的方式。当所述电机盖80与所述电机安装位40固定连接后,所述电机盖80内即形成一个空腔,所述电机20就安装在该空腔内,通过所述电机盖80可对该电机20进行保护。而由于所述电机20是设置在所述电机盖80的内部,当所述电机20在长时间工作导致发热、发烫后,为了便于热量散发,本实施例在所述电机盖80上设置有散热孔810,并且当所述通风通道30的第一出风口101向所述电机盖80吹风时,由于所述电机盖80上设置有散热孔810,风就可从所述散热孔810吹入电机盖80内,以使得所述电机盖80内存在流动的气流,这样就可加快所述电机20的热量散热,加强散热与降温的效果。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蜗壳10包括壳体120以及与所述壳体120固定连接的导流圈130,所述壳体120设置成喇叭状,所述壳体120与所述导流圈130可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固定连接,具体可在所述壳体120以及所述导流圈130上设置螺纹孔或者通孔,然后使用螺栓或者螺钉来将所述壳体120以及所述导流圈130来进行固定,由此形成所述蜗壳10,所述壳体120内部即形成风道300。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壳体120上固定设置有所述电机安装位40,所述进风腔体50与所述导流圈130连接,也就是说所述电机安装位40与所述导流圈130分别位于所述蜗壳10的两侧。由于所述进风腔体50需要与所述蜗壳10内的风道300连通,因此所述导流圈130上设置有进风孔140(如图5中所示),所述进风腔体50通过所述进风孔140与所述蜗壳10内风道300连接。此外,由图6中所述,本实施例中的进风腔体50设置成方形,并且方形的进风腔体50的一侧面是不密封的,即呈开口状,而又由于所述导流圈130上设置有进风孔140,这样进风腔体50内的风就可通过所述进风孔140进入所述蜗壳10的风道300内。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进风腔体50与所述导流圈130同样可以通过螺钉或者螺栓固定连接,具体可在所述进风腔体50以及所述导流圈130上设置螺纹孔或者通孔,然后使用螺栓或者螺钉来将所述进风腔体50以及所述导流圈130来进行固定。从图5和图6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进风腔体50是设置成方形,为了使得所述进风腔体50与所述导流圈130可以稳定连接,本实施例将所述导流圈130的外围轮廓也设置成方形,这样所述导流圈130与所述进风腔体50就可以更为方便地安装固定。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新风模块是用于将室外风引入至室内的,而室外风中可能会存在杂物(如灰尘、苍蝇等),为了确保进入室内的空气质量,本实施例中在的新风模块中还设置有过滤网90,所述过滤网90用于对所述外界风中的杂物进行过滤。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网90设置成方向框状结构,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所述进风腔体50也是设置成方形的,因此所述过滤网90恰好可以设置在所述进风腔体50内,并且所述过滤网90设置在所述导流圈130的进风孔140的一侧,这样当外界风经过所述进风管道60进入所述进风腔体50后,然后经过所述过滤网90进行过滤,过滤完成后的空气经过所述导流圈130上的进风孔140进入所述蜗壳10,再一部分由所述蜗壳10上的第二出风口110排出,另一部分进入所述通风通道30,并由所述通风通道30的第一出风口101向所述电机20吹出,以对所述电机20进行降温与散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过滤网90的上设置有卡合块910,所述进风腔体50的内壁上设置有卡合槽510,所述卡合块910设置在所述卡合槽510内。具体地,如图1中可见,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过滤网90的侧边上设置有卡合块910,该卡合块910设置成长条状,对应地,如图6中所示,在所述进风腔体50的内壁上设置有卡合槽510(因视角问题,所述卡合槽510仅在图6中显示一部分),具体安装时,所述过滤网90上的卡合块910设置在所述卡合槽510中,这样既可将所述过滤网90可拆卸式地安装在所述进风腔体50内。并且,为了加强所述过滤网90的稳定安装,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卡合槽510的深度可设置为2cm-5cm,对应地所述卡合块910的宽度也需要设置为2cm-5cm,这样就可以更为稳定安装所述过滤网90。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进风腔体50的底面上还设置有挡块520,当将所述过滤网90安装在所述进风腔体50的内部后,所述过滤网90与所述挡块520抵接,即所述过滤网90设置在所述挡块520的内侧,这样所述过滤网90就被所述挡块520限位,而所述过滤网90又卡合在所述进风腔体50内,因此可防止所述过滤网90倾斜甚至从所述卡合槽510中脱离。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所述挡块520、卡合槽510以及所述卡合块910的位置与数量均不进行限定,具体应用时可按照装配需求进行设置。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与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中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新风模块。该空调器中的新风模块包括:蜗壳10;设置在所述蜗壳10上的电机20;设置在所述蜗壳10上通风通道30,所述通风通道30与所述蜗壳10内的风道300连通;所述通风通道30的第一出风口101朝向所述电机20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蜗壳10上设置有通风通道30,并且该通风通道30是与风道300连通的,因此风道300中风就可进入所述通风通道30,并由通风通道30的第一出风口101排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风口101是朝向所述电机20设置的,因此通风通道30的风就可以对着所述电机20吹出,从而实现对所述电机20的散热与降温,保证电机20工作的可靠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所述新风模块包括:蜗壳;设置在所述蜗壳上的电机;设置在所述蜗壳上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与所述蜗壳内的风道连通;所述通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电机设置。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蜗壳上设置有通风通道,并且该通风通道是与风道连通的,因此风道中风就可进入所述通风通道,并由通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排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风口是朝向所述电机设置的,因此通风通道的风就可以对着所述电机吹出,从而实现对所述电机的散热与降温,保证电机工作的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钢筋笼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
蜗壳;
电机,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蜗壳上;
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设置在所述蜗壳上,且与所述蜗壳内的风道连通;所述通风通道的第一出风口朝向所述电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的一侧设置有电机安装位,所述电机安装位上设置有凹陷结构,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位的凹陷结构内;所述蜗壳还设置有进风腔体,所述进风腔体与所述蜗壳内的风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包括壳体以及与壳体固定连接的导流圈,且所述导流圈上设置有进风孔;所述电机安装位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进风腔体与所述导流圈连接,且通过所述进风孔与所述蜗壳内的风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模块包括有风机,所述风机位于所述蜗壳内,且所述风机与所述电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设置有电机盖,所述电机盖与所述电机安装位连接,所述电机盖上设置有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位与所述通风通道位于所述蜗壳上的同侧;
所述蜗壳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通风通道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通道设置为方形管道,所述方形管道包括相通的第一管口和第二管口,所述方形管道的第一管口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方形管道的第二管口为所述第一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管道呈折弯状,所述方形管道中设置有第一子流道,所述方形管道与所述蜗壳连接的第一管口处设置有第二子流道,所述第一子流道与所述第二子流道的相连处折弯,所述第二子流道与所述风道垂直或者所述第二子流道与所述风道之间具有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体上设置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与所述进风腔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体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上设置有卡合块,所述进风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卡合槽,所述卡合块设置在所述卡合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腔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过滤网抵接。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新风模块。
CN202022525649.9U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Active CN213872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25649.9U CN213872910U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25649.9U CN213872910U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2910U true CN213872910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52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25649.9U Active CN213872910U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29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3881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93881A1 (zh) * 2021-11-29 2023-06-01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38925C2 (ru) Внутренний блок кондиционера воздуха
CN105042723B (zh) 一种变频空调室外机及变频空调
CN213872910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06949557B (zh)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JP201005416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N217979061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EP4317826A1 (en) Wall-mounted air conditioner
CN216016108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陶瓷设备控制柜
CN211119714U (zh) 一种热泵空调器室外机
CN115342445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WO2024041055A1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JPH06159737A (ja) 熱交換ユニット
CN219433468U (zh) 换热装置和空调器
CN218103719U (zh) 壳体结构、电控装置及空气调节器
CN212339419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8163135U (zh) 一种热泵外机及热泵设备
CN218993532U (zh) 室外机用侧板组件、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20505174U (zh)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装置
CN22050697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2257374A1 (zh) 空调器
CN220059952U (zh) 离心风机及风冷机组
CN109724248B (zh) 热水器
CN217357176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6200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209590U (zh) 空调器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