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339419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339419U
CN212339419U CN202020620012.5U CN202020620012U CN212339419U CN 212339419 U CN212339419 U CN 212339419U CN 202020620012 U CN202020620012 U CN 202020620012U CN 212339419 U CN212339419 U CN 212339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heat exchanger
end plate
air conditioner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6200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家伟
沈庆政
郑明华
代文杰
张一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CL Intelligent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6200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339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339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339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器,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机壳的内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将所述前腔与所述后腔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后腔内设置有换热器、管路件和分隔件;所述管路件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中隔板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换热器、所述机壳、以及所述中隔板接触,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管路件隔离在其相反两侧,使得经过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后腔内的气流只能吹向所述换热器,避免气流流动至所述管路件,从而避免气流与所述管路件之间进行热交换,减少了风量损失,提升了所述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空调室内机中换热器上安装有管路件,并通过管路件与空调室内机外部的冷媒流路连通,从而构成冷媒循环系统;当空调室内机的风道蜗壳组件将室内空气从机壳的进风口吸入机壳内后,气流经过换热器换热,并从机壳的出风口吹至室内,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但是,由于经过风道蜗壳组件吹出的气流不仅会经过换热器,还会经过管路件,从而产生气流与管路件之间的热量交换,导致风量损失,换热效率下降,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
一种空调器,旨在减少风量损失,提升换热效率。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器,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机壳的内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将所述前腔与所述后腔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后腔内设置有换热器、管路件和分隔件;所述管路件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中隔板的一侧,所述分隔板分别与所述换热器、所述机壳、以及所述中隔板相连,以使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管路件分别设置在分隔件的两侧。
所述空调器,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的冷媒管路组件,所述冷媒管路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连接,所述管路件位于所述第二端板远离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冷媒管路组件连通;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第二端板接触。
所述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一端板远离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与所述机壳接触。
所述空调器,其中,所述机壳的后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置与所述换热器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端板远离所述中隔板的一侧与所述机壳接触,并将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管路件分别隔离在其相反两侧。
所述空调器,其中,所述分隔件为钣金分隔件。
所述空调器,其中,所述分隔件靠近所述中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于所述分隔件沿平行于所述中隔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中隔板接触。
所述空调器,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垫。
所述空调器,其中,所述分隔件与所述机壳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于所述分隔件沿垂直于所述中隔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机壳接触。
所述空调器,其中,所述分隔件垂直于所述中隔板。
所述空调器,其中,所述换热器为V型换热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中隔板之间增加所述分隔件,并使所述分隔件分别与所述换热器、所述机壳和所述中隔板接触,使得所述分隔件从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管路件之间将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管路件进行隔离,使得经过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后腔内的气流只能吹向所述换热器,避免气流流动至所述管路件,从而避免气流与所述管路件之间进行热交换,减少了风量损失,提升了所述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隔件与所述换热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空调器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内设置有中隔板2,所述中隔板2的上端、下端、左端和右端均与所述机壳1贴合并连接,从而将所述机壳1的内腔分隔为前腔101和后腔102;机壳1上设置有进风口3,所述进风口3与所述前腔101连通,所述前腔101内设置有风道蜗壳组件4,当所述风道蜗壳组件4启动时,所述空调器外的空气经过所述进风口3进入所述前腔101。所述中隔板2上设置有通风孔5,所述通风孔5将所述前腔101与所述后腔102连通;所述后腔102内设置有换热器6,通过所述进风口3进入所述前腔101内的气流经过所述通风孔5后进入所述后腔102,并与所述换热器6进行换热。
所述后腔102内还设置有管路件7和分隔件8;所述管路件7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6连通,另一端穿过所述机壳1与外部冷媒流路连通;所述分隔件8位于所述换热器6靠近所述中隔板2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换热器6、所述机壳1、以及所述中隔板2接触;以使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管路件分别设置在分隔件的两侧。即所述分隔件8将所述通风孔5与所述管路件7分别隔离在其相反两侧。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换热器6与所述中隔板2之间增加所述分隔件8,并使所述分隔件8分别与所述换热器6、所述机壳1和所述中隔板2接触,使得所述分隔件8设置在所述通风孔5与所述管路件7之间,并将所述通风孔5与所述管路件7进行隔离,使得经过所述通风孔5进入所述后腔102内的气流只能吹向所述换热器6,避免气流流动至所述管路件7,从而避免气流与所述管路件7之间进行热交换,减少了风量损失,提升了所述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换热器6包括第一端板61、第二端板6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板61和所述第二端板62之间的冷媒管路组件63,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61和所述第二端板62连接;所述第一端板61和所述第二端板62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中隔板2,使得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按照其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中隔板2的方向排布。所述管路件7位于所述第二端板62远离所述第一端板61的一侧并与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连通;所述分隔件8与所述第二端板62接触,使得经过所述通风孔5进入所述后腔102内的气流可以完全吹过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从而与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与气流之间热交换的效率,达到提升所述空调器的换热效率的目的。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以所述空调器为风管式室内空调器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管路件7位于所述换热器6的右侧,且所述分隔件8的前端与所述中隔板2接触,所述分隔件8的后端与所述第二端板62接触,所述分隔件8的上端与所述机壳1的顶部接触,所述分隔件8的下端与所述机壳1的底部接触,实现所述分隔件8从所述换热器6的前侧将所述通风孔5与所述管路件7进行隔离,并且所述通风孔5和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分布于所述分隔件8的左侧,而所述管路件7分布于所述分隔件8的右侧。在所述分隔件8的阻挡作用下,气流只能经过所述换热器6流动至所述出风口9,而无法与所述管路件7进行热交换。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机壳1上设置有出风口9,所述出风口9与所述后腔102连通,且所述出风口9位于所述换热器6远离所述中隔板2的一侧;所述出风口9、所述换热器6以及所述通风孔5三者位置相对应;具体的,所述出风口9、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和所述通风孔5三者沿垂直于所述中隔板2的直线依次排列,使得气流可以沿直线依次经过所述通风孔5、所述换热器6和所述出风口9后吹出,气流流向所述换热器6,减小气流流动阻力,进一步降低风量损失,提升所述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端板61的后端、顶部和底部均与所述机壳1接触,所述第二端板62的后端、顶部和底部均与所述机壳1接触,使得所述第一端板61、所述机壳1、所述第二端板62和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在所述第一端板61和所述第二端板62的阻挡作用下,经过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换热后的气流可以直接从所述出风口9吹至室内,而不会在所述后腔102内四处流窜,从而进一步提升风量利用率,降低风量损失。
所述第一端板61远离所述第二端板62的一侧同样与所述机壳1接触,使得所述中隔板2、所述第一端板61、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和所述分隔件8之间围成一空间;从所述通风孔5进入该空间的气流在所述机壳1、所述第一端板61和所述分隔件8的阻挡作用下,可以全部穿过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后流向所述出风口9,从而提升风量利用率,提升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对气流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的,由于所述第二端板62的后端即所述第二端板62远离所述中隔板2的一侧与所述机壳1接触,则所述出风口9与所述管路件7可以被所述第二端板62分别隔离在其相反两侧;具体的,所述出风口9位于所述第二端板62的左侧,所述管路件7位于所述第二端板62的右侧。由于所述第二端板62的隔离阻挡作用,所述管路件7的节流声,以及所述管路件7内气液两相态冷媒的流动声均可以被隔离在所述第二端板62右侧的空间内,而不会从所述出风口9传入室内,避免了所述空调器运行时对用户造成噪音干扰。
本实用新型中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分隔件8为钣金分隔件8。所述钣金分隔件8对噪音的整体抑制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的降低所述管路件7的节流声,以及所述管路件7内气液两相态冷媒的流动声在所述后腔102内的传导,从而避免噪音经过所述通风孔5后从所述进风口3一侧进入室内,避免了所述空调器运行时对用户造成噪音干扰。
如图4所示,所述分隔件8靠近所述中隔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81,所述第一延伸部81相对于所述分隔件8弯折;所述第一延伸部81平行于所述中隔板2,并与所述中隔板2接触。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分隔件8靠近所述中隔板2的一侧增加所述第一延伸部81,增加了所述分隔件8与所述中隔板2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所述分隔件8与所述中隔板2之间的密闭性,避免气流流向所述管路件7,从而避免风量损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部81与所述中隔板2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垫10;所述弹性密封垫10用于进一步提升所述第一延伸部81与所述中隔板2之间的密闭性。由于所述弹性密封垫10具有弹性,可以产生弹性形变,因此,可以通过所述弹性密封垫10的弹性形变来避免所述第一延伸部81与所述中隔板2之间的装配误差,减少装配干涉,提高所述分隔件8的通用性。
所述第一延伸部81、所述第二延伸部82可以均相对于所述分隔件8向左弯折,也可以均相对于所述分隔件8向右弯折;位于所述分隔件8上端的第二延伸部82与位于所述分隔件8下端的第二延伸部82的朝向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第一延伸部81和所述第二延伸部82的朝向是否相同,并不作限制。所述第一延伸部81向左或向右弯折,所述第二延伸部82向左或向右弯折,均以实际应用中不干涉所述后腔102内其它零部件、以及加工工艺简单方便为前提进行具体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81、所述第二延伸部82和所述分隔件8为一体结构。
所述分隔件8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第二延伸部82,所述第二延伸部82相对于所述分隔件8弯折,且所述第二延伸部82垂直于所述中隔板2;所述第二延伸部82与所述机壳1接触,以增加所述分隔件8与所述机壳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所述分隔件8与所述机壳1顶部和所述机壳1底部之间的气密性,避免气流从所述分隔件8与所述机壳1之间吹向所述管路件7。
本实用新型中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分隔件8垂直于所述中隔板2,使得经过所述通风孔5吹向所述冷媒管路组件63的气流流向与所述分隔件8相互平行,减少气流在所述后腔102内流动时对所述分隔件8产生的冲力,从而提升所述分隔件8在所述后腔102内定位的稳定性。
所述换热器6为V型换热器,在所述后腔102内容积有限的情况下,所述V型换热器可以增加换热器6的体积,从而提升所述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如图3所示,所述分隔件8的后端与所述V型换热器相适配,即所述分隔件8的后端呈V型,并与所述V型换热器接触。
如图4所示,所述分隔件8上设置有过线孔811,所述过线孔811内设置有弹性胶圈812;自然状态下,所述弹性胶圈81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过线孔811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过线孔811用于供空调用传感器线组和所述机壳1内电子器件走线用;所述弹性胶圈812用于增加走线与所述过线孔811的内壁之间接触的紧密性,避免走线与所述过线孔811之间产生装配缝隙,从而避免气流经过装配缝隙吹向所述管路件7,以有效减少风量损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机壳的内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将所述前腔与所述后腔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后腔内设置有换热器、管路件和分隔件;所述管路件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中隔板的一侧,并分别与所述换热器、所述机壳、以及所述中隔板接触,所述分隔件将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管路件隔离在其相反两侧。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中隔板之间增加所述分隔件,并使所述分隔件分别与所述换热器、所述机壳和所述中隔板接触,使得所述分隔件从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管路件之间将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管路件进行隔离,使得经过所述通风孔进入所述后腔内的气流只能吹向所述换热器,避免气流流动至所述管路件,从而避免气流与所述管路件之间进行热交换,减少了风量损失,提升了所述空调器的换热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将所述机壳的内腔分隔为前腔和后腔,所述中隔板上设置有将所述前腔与所述后腔连通的通风孔;所述后腔内设置有换热器、管路件和分隔件;所述管路件与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分隔件位于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中隔板的一侧,所述分隔板分别与所述换热器、所述机壳、以及所述中隔板相连,以使所述通风孔与所述管路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分隔件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的冷媒管路组件,所述冷媒管路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连接,所述管路件位于所述第二端板远离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并与所述冷媒管路组件连通;所述分隔件与所述第二端板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远离所述第一端板的一侧与所述机壳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后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置与所述换热器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端板远离所述中隔板的一侧与所述机壳接触,并将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管路件分别隔离在其相反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为钣金分隔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靠近所述中隔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相对于所述分隔件沿平行于所述中隔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中隔板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置有弹性密封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与所述机壳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于所述分隔件沿垂直于所述中隔板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机壳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垂直于所述中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V型换热器。
CN202020620012.5U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2339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0012.5U CN212339419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620012.5U CN212339419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339419U true CN212339419U (zh) 2021-01-12

Family

ID=74073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20012.5U Active CN212339419U (zh) 2020-04-22 2020-04-22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339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372681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06678970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EP1589293A2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12339419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6796037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213872910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0320315U (zh) 一种空调壁挂机
CN210466273U (zh) 一种具有防水效果的电脑外壳
CN210070057U (zh) 一种空调外机
CN21051191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619818U (zh) 空调器
CN212204806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062465U (zh) 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20135694U (zh) 一种进风接头、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74026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769606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412541A (zh) 多功能一体式空调
CN110686320A (zh) 空调排风系统及集成吊顶
CN21580888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管道防护件
CN216620017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1781528U (zh) 整体式空调
CN21689754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62004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95250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0861370U (zh) 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