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6837U - 一种布料染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布料染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66837U CN213866837U CN202022386097.8U CN202022386097U CN213866837U CN 213866837 U CN213866837 U CN 213866837U CN 202022386097 U CN202022386097 U CN 202022386097U CN 213866837 U CN213866837 U CN 2138668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yeing
- cloth
- stirring
- cavity
- dispo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75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86 sta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染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布料染色装置,所述染色机构包括染色本体,所述染色本体中设有染色腔和搅拌腔,所述染色腔和所述搅拌腔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通孔,所述搅拌腔中设有搅拌装置,用于搅匀染料,所述染色腔中设有第一张紧筒和第一压筒,两个所述第一压筒水平的设置在所述染色腔中,两个所述第一张紧筒设置在所述染色腔中,且处于所述第一压筒的两侧,所述染色本体上设有呈相对位置的布料进口和布料出口,所述布料进口处于远离所述烘干机构的一侧,所述布料出口处于靠近所述烘干机构的一侧。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染色、烘干一体,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自动化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染色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布料染色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现在的纺织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现代静电纳米成网技术等生产的服装用、产业用、装饰用纺织品。所以,现代纺织是指一种纤维或纤维集合体的多尺度结构加工技术。中国古代的纺织与印染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为了适应气候的变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以及制造简单的手工纺织工具。直至今天,日常生活中的服装、安全气囊和窗帘地毯都是纺织和印染技术的产物。
染色就是用化学的或者其他的方法影响物质本身而使其着色,在技术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染色可以是物体呈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种颜色,染色方法不断发展,先有技术对布料进行染色时,常常需要人将布料放入染缸,并不断进行搅拌,最后再捞出晾干成型,存在着工序复杂并且费力,因此需要一种自动化程度高,能将多种工序合并在一起的布料染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布料染色装置。
一种布料染色装置,包括染色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设置在所述染色机构的一侧,所述染色机构包括染色本体,所述染色本体中设有染色腔和搅拌腔,所述染色腔和所述搅拌腔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通孔,所述搅拌腔中设有搅拌装置,用于搅匀染料,所述染色腔中设有第一张紧筒和第一压筒,两个所述第一压筒水平的设置在所述染色腔中,两个所述第一张紧筒设置在所述染色腔中,且处于所述第一压筒的两侧,所述染色本体上设有呈相对位置的布料进口和布料出口,所述布料进口处于远离所述烘干机构的一侧,所述布料出口处于靠近所述烘干机构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染色本体上配置有染料进口和染料出口,所述染料进口连通于所述染色腔,所述染料出口连通于所述搅拌腔。
优选的,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转动轴承、搅拌轴以及搅拌桨,两个所述转动轴承呈相对位置的设置在所述染色本体上,所述搅拌轴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动轴承之间,沿着所述搅拌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搅拌桨,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染色本体的一侧,其输出轴连接于所述转动轴承。
优选的,所述染色本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加热棒。
优选的,所述烘干机构包括上烘干部件和下承载部件,所述上烘干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承载部件的上方,所述上烘干部件和所述下承载部件之间设有烘干通道,所述烘干通道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张紧轮。
优选的,所述上烘干部件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加热棒。
优选的,所述下承载部件中设有上端面开口的承液腔,所述承液腔的上端面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通孔。
优选的,所述下承载部件的一侧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于所述承液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布料染色装置,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张紧筒和第一压筒上,可以很好的将布料绷紧,这样染料可以均匀的涂覆到布料上,涂覆染料的布料从布料出口出来,继续通过烘干机构进行烘干,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染色、烘干一体,提高了本实用新型自动化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染色本体;2、染色腔;3、搅拌腔;4、第一隔板;41、第一连通孔;5、搅拌装置;51、搅拌电机;52、转动轴承;53、搅拌轴;54、搅拌桨;6、第一张紧筒;7、第一压筒;8、布料进口;9、布料出口;10、第一加热棒;11、上烘干部件;12、下承载部件;13、烘干通道;14、第二张紧轮;15、第二加热棒;16、承液腔;17、第二隔板;171、第二连通孔;18、染料进口;19、染料出口;20、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优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布料染色装置,包括染色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设置在所述染色机构的一侧,所述染色机构包括染色本体1,所述染色本体1中设有染色腔2和搅拌腔3,所述染色腔2和所述搅拌腔3之间设有第一隔板4,所述第一隔板4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通孔41,所述搅拌腔3中设有搅拌装置5,用于搅匀染料,所述染色腔2中设有第一张紧筒6和第一压筒7,两个所述第一压筒7水平的设置在所述染色腔2中,两个所述第一张紧筒6设置在所述染色腔2中,且处于所述第一压筒7的两侧,所述染色本体1上设有呈相对位置的布料进口8和布料出口9,所述布料进口8处于远离所述烘干机构的一侧,所述布料出口9处于靠近所述烘干机构的一侧。需要的染色布料从布料进口8进入染色腔2中,布料按照如图1所示的方式处在第一张紧筒6和第一压筒7上,可以很好的将布料绷紧,这样染料可以均匀的涂覆到布料上,涂覆染料的布料从布料出口9出来,继续通过烘干机构进行烘干。
具体的,所述染色本体1上配置有染料进口18和染料出口19,所述染料进口18连通于所述染色腔2,所述染料出口19连通于所述搅拌腔3。所述搅拌装置5包括搅拌电机51、转动轴承52、搅拌轴53以及搅拌桨54,两个所述转动轴承52呈相对位置的设置在所述染色本体1上,所述搅拌轴53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动轴承52之间,沿着所述搅拌轴5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搅拌桨54,所述搅拌电机51设置在所述染色本体1的一侧,其输出轴连接于所述转动轴承52。染料从染料进口18加入,染料先进入染色腔2中,通过第一隔板4上的第一连通孔41进入搅拌腔3中,搅拌电机51启动,带动搅拌桨54搅拌,从而搅拌搅拌腔3里的染料,可以防止染料的沉降作用,从而提高染布的效果,染料出口可以放掉剩余的染料。
其中,所述染色本体1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加热棒10,通过第一加热棒10可以加热染料,从而可以快速的对布料进行染色。
另外,所述烘干机构包括上烘干部件11和下承载部件12,所述上烘干部件11设置在所述下承载部件12的上方,所述上烘干部件11和所述下承载部件12之间设有烘干通道13,所述烘干通道13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张紧轮14。所述烘干部件11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加热棒15。所述下承载部件12中设有上端面开口的承液腔16,所述承液腔16的上端面设有第二隔板17,所述第二隔板17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通孔171。所述下承载部件12的一侧设有出液管20,所述出液管20连通于所述承液腔16。
染色后的布料按照如图1所示的配置在第二张紧轮14中,第二加热棒15通电加热,可以对烘干通道13中的染色布料进行加热,布料上蒸发的液体可以滴落到第二隔板17上,从而第二连通孔171中掉落到承液腔16中,出液管20可以排出承液腔16中的废弃染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布料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染色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设置在所述染色机构的一侧,所述染色机构包括染色本体,所述染色本体中设有染色腔和搅拌腔,所述染色腔和所述搅拌腔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通孔,所述搅拌腔中设有搅拌装置,用于搅匀染料,所述染色腔中设有第一张紧筒和第一压筒,两个所述第一压筒水平的设置在所述染色腔中,两个所述第一张紧筒设置在所述染色腔中,且处于所述第一压筒的两侧,所述染色本体上设有呈相对位置的布料进口和布料出口,所述布料进口处于远离所述烘干机构的一侧,所述布料出口处于靠近所述烘干机构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布料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本体上配置有染料进口和染料出口,所述染料进口连通于所述染色腔,所述染料出口连通于所述搅拌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布料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电机、转动轴承、搅拌轴以及搅拌桨,两个所述转动轴承呈相对位置的设置在所述染色本体上,所述搅拌轴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动轴承之间,沿着所述搅拌轴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搅拌桨,所述搅拌电机设置在所述染色本体的一侧,其输出轴连接于所述转动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布料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染色本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加热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布料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构包括上烘干部件和下承载部件,所述上烘干部件设置在所述下承载部件的上方,所述上烘干部件和所述下承载部件之间设有烘干通道,所述烘干通道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张紧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布料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烘干部件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加热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布料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载部件中设有上端面开口的承液腔,所述承液腔的上端面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布料染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载部件的一侧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于所述承液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86097.8U CN213866837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一种布料染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86097.8U CN213866837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一种布料染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66837U true CN213866837U (zh) | 2021-08-03 |
Family
ID=77074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86097.8U Active CN213866837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一种布料染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6683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2633A (zh) * | 2021-10-26 | 2021-12-24 | 江苏玉宇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纺织布染色装置 |
-
2020
- 2020-10-23 CN CN202022386097.8U patent/CN21386683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2633A (zh) * | 2021-10-26 | 2021-12-24 | 江苏玉宇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纺织布染色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972711U (zh) | 一种豹纹提花布加工用的染色装置 | |
CN106835553A (zh) | 一种近真空状态下布料染色装置及染色方法 | |
CN213866837U (zh) | 一种布料染色装置 | |
CN101718045B (zh) | 茶渍图案扎染织物的制作方法 | |
CN102660846A (zh) | 散纤维冷轧堆染色机 | |
CN102817192A (zh) | 散纤维冷轧堆染色工艺 | |
CN212051936U (zh) | 一种用于纺织品布料的染色装置 | |
JP2021519873A (ja) | 超臨界co2染色方法の染色方法及び染色システム | |
CN108330627A (zh) | 一种印染加工用纺织品烘干装置 | |
CN212670028U (zh) | 一种经编布一浴一步低温染色装置 | |
CN105821613A (zh) | 一种纱线的染色方法 | |
CN210085789U (zh) | 一种服装生产用染色装置 | |
CN111334952A (zh) | 一体式纱线染色设备 | |
CN110804820A (zh) | 一种功能涤纶面料的染色整理装置 | |
CN212670034U (zh) | 一种纺织加工用染色装置 | |
CN212103297U (zh) | 一种布料染织用水洗装置 | |
CN211311854U (zh) | 一种毛染粗纺布加工用的布料染色装置 | |
CN206828785U (zh) | 一种用于纺织领域的新型布料染色机 | |
CN210048949U (zh) | 一种纺织生产用全自动染色设备 | |
CN208379141U (zh) | 纯棉染色无纺布的连续式生产装置 | |
CN206591284U (zh) | 一种染色机 | |
CN216156150U (zh) | 一种涤纶毛绒面料一浸一轧节水染色装置 | |
CN110670273A (zh) | 一种纺织棉线加工制作用的染料槽 | |
CN213925419U (zh) | 用于织物面料的染色设备 | |
CN104233682A (zh) | 多功能超声波离子连续零排放染色机及其染色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