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6367U - 一种镁锭加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镁锭加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66367U
CN213866367U CN202021187195.2U CN202021187195U CN213866367U CN 213866367 U CN213866367 U CN 213866367U CN 202021187195 U CN202021187195 U CN 202021187195U CN 213866367 U CN213866367 U CN 2138663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te
feeding
reactor
magnesium ingot
magnes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871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美杰
刘峰
杨倩
张建林
张军丽
张燕平
赵冠杰
杨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nsu Detongguo Titanium Metal Co ltd
Yunnan Guoti Me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Guoti Me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Guoti Me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Guoti Me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871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663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663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663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镁锭加料装置,属于物料输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向反应器中加料时,反应器大盖以及液体镁容易烫伤工作人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加料管(6)和溜槽,所述加料管(6)上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溜槽与进料口(5)连通。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溜槽和加料管向反应器中添加镁锭,保证加料工人加料时的安全,防止被反应器大盖或者液体镁烫伤。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海绵钛植制备过程中向还原反应器中加料。

Description

一种镁锭加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镁锭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镁还原法制备海绵钛的工艺中,很难做到一次性将镁的液位加到设定位置,需要进行二次加镁锭的操作。目前通行的二次加入镁锭的操作方法是:员工站在高温的反应器大盖上,一个人配合将加料口防护盖打开,另一个人徒手将镁锭加入反应器,同时关闭防护盖。
但是,高温的反应器大盖容易烫伤员工,而且在加镁锭的过程中,液体镁容易溅出导致灼伤事故的发生,同时反应器中有毒有害的高温气体也容易伤害员工。
因此,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安全,设计一种能够避免加料工人被灼伤的加料装置非常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向反应器中加料时,反应器大盖以及液体镁容易烫伤工作人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镁锭加料装置,其目的在于:保护工作人员,防止工作人员被反应器大盖或者液体镁烫伤。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镁锭加料装置,包括加料管和溜槽,所述加料管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溜槽与进料口连通。
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溜槽和加料管向反应器中添加镁锭,保证加料时的安全,防止工作人员被反应器大盖或者液体镁烫伤。
作为优选,所述溜槽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溜槽和第二溜槽,所述第二溜槽与加料管连接,所述第二溜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一溜槽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第一溜槽的倾斜角度较为平缓,作用是将加料位置延伸到高温的反应器的外围,使加料工人远离高温的反应器,第二溜槽是第一溜槽与进料口之间的过渡,第二溜槽与加料管之间的夹角较小,能够避免镁锭与加料管的撞击,延长加料装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进料口顶部的高度低于第二溜槽在加料管上的投影高度。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第二溜槽能够阻挡从进料口溅出的高温液镁与喷出的高温气体,防止高温液镁和高温气体接触加料工人,避免加料工人被烫伤,提高加料装置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溜槽下方设置有活动支架。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活动支架可以对第一溜槽进行支撑,从而提高第一溜槽和第二溜槽的稳定性,提高加料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加料管上设置有排气孔。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反应器中的高温气体可以通过排气孔排出,从而减少添加镁锭时从进料口中喷出的高温气体,进一步防止加料工人被高温气体烫伤,增加了加料装置的安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孔位于加料管的顶部。
因为热气是往上走的,排气孔设置在加料管的顶部,便于高温气体的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排气孔位于进料口相对一侧的下方。
如果抽气的负压较低,顶部的排气孔无法将尾气全部抽走,尾气会从进料口位置冒出,危害操作工人的安全,将排气孔设置在进料口的相对一侧,可以通过该排气孔将尾气抽走,避免操作工人被尾气灼伤。
作为优选,所述加料管的底部设置有数个定位孔。
采用该优选方案后,加料管能够通过定位孔与反应器进行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装置,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溜槽和加料管向反应器中添加镁锭,保证加料工人加料时的安全,防止被反应器大盖或者液体镁烫伤。
2.第一溜槽的倾斜角度较为平缓,作用是将加料位置延伸到高温的反应器的外围,使加料工人远离高温的反应器,第二溜槽是第一溜槽与进料口之间的过渡,第二溜槽与加料管之间的夹角较小,能够避免镁锭与加料管的撞击,延长加料装装置的使用寿命。
3.第二溜槽能够阻挡从进料口溅出的高温液镁与喷出的高温气体,防止高温液镁和高温气体接触加料工人,避免加料工人被烫伤,提高加料装置的安全性。
4.第一溜槽下方设置有活动支架,可以对第一溜槽进行支撑,从而提高第一溜槽和第二溜槽的稳定性,提高加料装置的使用寿命。
5.加料管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反应器中的高温气体可以通过排气孔排出,从而减少添加镁锭时从进料口中喷出的高温气体,进一步防止加料工人被高温气体烫伤,增加了加料装置的安全性能。
6.排气孔设置在加料管的顶部,便于高温气体的排出。
7.排气孔位于进料口相对一侧的下方,可以通过该排气孔将尾气抽走,避免操作工人被尾气灼伤。
8.加料管能够通过定位孔与反应器进行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排气孔,2-第一溜槽,3-第二溜槽,4-定位孔,5-进料口,6-加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一种镁锭加料装置,包括加料管6和溜槽,所述加料管6的侧面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溜槽与进料口5连通。溜槽和加料管6作为加料位置的延长,能够使加料工人在高温的反应器大盖以外的位置进行加料,保护工人不被溅出的液态镁以及喷出的高温气体灼伤。所述加料管6的底部设置有三个定位孔4,加料管6通过定位孔4与反应器固定在一起。加料管6的内壁与反应器的加料口相匹配且圆心相同,保证镁锭加入时不会出现卡料的情况。
所述溜槽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溜槽2和第二溜槽3,所述第二溜槽3与加料管6连接,所述第二溜槽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一溜槽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一溜槽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5°,第二溜槽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第二溜槽3作为第一溜槽2与进料口5之间的过渡,第二溜槽3与加料管6之间的夹角较小,能够避免镁锭与加料管6的撞击,延长加料装装置的使用寿命。第一溜槽2的高度与加料工人的高度相匹配,便于加料工人操作。
所述进料口5顶部的高度低于第二溜槽3在加料管6上的投影高度。当向反应器中添加镁锭时,高温气体和高温液态镁能够被第二溜槽3挡住,防止烫伤加料工人。
所述第一溜槽2下方设置有活动支架(图中未示出)。活动支架用于对溜槽进行支撑,以提高溜槽的稳定性,延长加料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活动支架的上端与第一溜槽2滑动连接,下端与反应器的顶部活动连接,便于调节活动支架的位置,使活动支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对溜槽进行支撑。
所述加料管6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1。向反应器中添加镁锭时,一部分高温气体能够从排气孔1中排出,从而减少从进料口5中喷出的高温气体,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安全性,保护工人不被烫伤。在另一实施例中,排气孔1设置在进料口5相对一侧的下方(图中未示出)或者在上述两个位置均设置排气孔。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镁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管(6)和溜槽,所述加料管(6)上设置有进料口(5),所述溜槽与进料口(5)连通,所述溜槽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溜槽(2)和第二溜槽(3),所述第二溜槽(3)与加料管(6)连接,所述第二溜槽(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第一溜槽(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5)顶部的高度低于第二溜槽(3)在加料管(6)上的投影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溜槽(2)下方设置有活动支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管(6)的上设置有排气孔(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镁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位于加料管(6)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镁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位于进料口相对一侧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镁锭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管(6)的底部设置有数个定位孔(4)。
CN202021187195.2U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镁锭加料装置 Active CN2138663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7195.2U CN213866367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镁锭加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87195.2U CN213866367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镁锭加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66367U true CN213866367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33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87195.2U Active CN213866367U (zh) 2020-06-23 2020-06-23 一种镁锭加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663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7473A (zh) * 2021-08-20 2022-01-07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电炉ebt出钢加料管合金加入速度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7473A (zh) * 2021-08-20 2022-01-07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电炉ebt出钢加料管合金加入速度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CN113897473B (zh) * 2021-08-20 2023-03-07 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电炉ebt出钢加料管合金加入速度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66367U (zh) 一种镁锭加料装置
EP2693144B1 (en) Roof for electric furnace
CN103990788A (zh) 一种转炉炉下钢包车及其应用
CN208004790U (zh) 连铸钢包回转台包臂防撞装置
CN203830717U (zh) 一种转炉炉下钢包车
CN214649136U (zh) 一种螺杆分装机
CN209873004U (zh) 一种简易热补料实验装置
CN210450947U (zh) 熔体引流装置
CN213203163U (zh) 一种还原炉反应器人工加镁锭的加料装置
CN210268174U (zh) 一种铝液液位控制装置
CN211218659U (zh) 一种悬臂式钢包加揭盖设备
CN218842364U (zh) 一种电解安全挡板装置
CN213769869U (zh) 一种油封橡胶制备用助剂添加装置
CN208787520U (zh) 一种高效出料浇注包组件
CN218155467U (zh) 一种适用于生产回油过滤器壳体的合金原材料熔化炉
CN208662505U (zh) 连铸大包回转台烟气捕集装置
CN210030764U (zh) 用于高炉的摆动溜槽的烟气捕集装置
CN218155541U (zh) 一种基于熔炼炉溜槽的应急自动切断机构
CN218495807U (zh) 坩埚放置支架
CN215860164U (zh) 竖井井口出渣辅助装置
CN217929751U (zh) 一种不锈钢铸件加工过程中具有防护功能的熔化炉
CN219057904U (zh) 一种有色金属冶炼用加料装置
CN215917360U (zh) 一种氮气吹扫氯化炉熔盐泡沫的装置
CN219635692U (zh) 一种吨装袋破袋器
CN204039523U (zh) 一种电解槽灌液体电解质的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2

Address after: 737100 plant area 3, Xinhua East Road, Jinchuan District, Jinchang City, Gansu Province (east of Jinchuan River and south of Xinhua East Road)

Patentee after: Gansu detongguo Titanium Metal Co.,Ltd.

Patentee after: Yunnan Guoti Met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651200 Shalong village, Qinfeng Town, Lufeng County,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Yun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unnan Guoti Met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