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5578U - 板对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5578U
CN213845578U CN202023148641.1U CN202023148641U CN213845578U CN 213845578 U CN213845578 U CN 213845578U CN 202023148641 U CN202023148641 U CN 202023148641U CN 213845578 U CN213845578 U CN 213845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socket
wall
connector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86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跃龙
朱昭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dong Qianshuo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486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5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5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5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本体及位于插座本体纵向两端的插座保护支架,插座本体设有两侧壁及连接两侧壁的两端壁以形成插座插槽,插座保护支架设有遮覆于侧壁的侧壁加强片。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及位于插头本体纵向两端的插头保护支架,插头本体设有两侧部及连接两侧部的两端部。侧壁加强片设有自侧壁内板部突伸入插座插槽的扣持部,插头保护支架设有自侧面遮蔽部向外突伸的卡扣部;扣持部与卡扣部均为沿纵向延伸的条状结构。板对板连接器配合时条状结构的扣持部与卡扣部形成高拔出力的卡扣结构,增加了板对板连接器拉拔时所需的拔出力,从而防止特殊环境下脱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稳定连接的板对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在器件与器件、组件与组件、系统与系统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是构成一个完整系统所必须的基础元件。目前电连接器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板对板连接器(Board to Board Connector,简称BTB)用以电性连接两个相互平行的电路板,其通常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其中插头连接器和插座连接器分别包括有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主要起绝缘和定位导电端子的作用,导电端子主要起导通的作用。目前板对板连接器在安装至终端设备使用时,通常会使用泡棉等元件压制板对板连接器,从而防止跌落或振动环境下板对板连接器出现瞬断异常等现象。然而,如此设置会增加终端设备的制造成本,同时板对板连接器在卡合不牢固的情况下本身也会存在脱落的隐患。
所以,希望提出一种新的板对板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支架的板对板连接器,该保护支架具有高拔出力的卡扣结构,用以增加拉拔时所需的拔出力,从而防止特殊环境下脱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插座本体、固持于所述插座本体上的插座端子及位于所述插座本体纵向两端的插座保护支架,所述插座本体设有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壁及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两个端壁,所述侧壁与所述端壁围设形成插座插槽,所述插座保护支架设有遮覆于所述端壁的端壁加强片及遮覆于所述侧壁的侧壁加强片,所述侧壁加强片连接于所述端壁加强片的横向两端。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插头本体、固持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插头端子及位于所述插头本体纵向两端的插头保护支架,所述插头本体设有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部及连接两个所述侧部的两个端部。所述侧壁加强片设有遮覆于所述侧壁顶面的侧壁顶板部、自所述侧壁顶板部的横向内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内板部及自所述侧壁内板部突伸入所述插座插槽的扣持部,所述插头保护支架设有遮覆于所述端部顶面的顶面遮蔽部、自所述顶面遮蔽部的横向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面遮蔽部及自所述侧面遮蔽部沿横向向外突伸的卡扣部;所述扣持部与所述卡扣部均为沿纵向延伸的条状结构,且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至所述插座插槽时,所述扣持部与所述卡扣部相互扣合。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内板部至少部分遮覆于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且所述扣持部自所述侧壁内板部的表面突伸入所述插座插槽的厚度为0.5~1m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持部是自所述侧壁内板部的表面冲压成型的凸筋或由所述侧壁内板部的上端折弯成型的凸起或由所述侧壁内板部的下端拍薄而形成的台阶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加强片设有自所述侧壁顶板部的横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侧板部及自所述侧壁侧板部的底边向内弯折且向上延伸的弹性臂,所述侧壁设有自内壁面凹陷形成的让位槽,所述弹性臂容纳于所述让位槽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侧板部埋设于所述侧壁内,所述弹性臂位于所述侧壁内板部的前方且设有自所述侧壁侧板部的底边向内弯折的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的横向内侧向上延伸入所述插座插槽的抵接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面遮蔽部至少部分遮覆于所述端部的外壁面,且所述卡扣部自所述侧面遮蔽部的表面沿横向向外突伸的厚度为0.5~1mm。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部是自所述侧面遮蔽部的表面冲压成型的凸筋或由所述侧面遮蔽部的上端折弯成型的凸起或由所述侧面遮蔽部的下端拍薄而形成的台阶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面遮蔽部设有自所述卡扣部的下端向内弯折且向下延伸的弯折部及自所述弯折部的底边延伸出所述插头本体的焊接部,所述弯折部埋设于所述插头本体的所述端部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端子设有位于所述插座插槽内的U型弹性部,所述U型弹性部包括邻近所述侧壁的侧壁接触部,所述侧壁接触部设有凸伸入所述插座插槽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扣持部位于同一高度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头端子设有固定于所述侧部外壁面的外壁接触部,所述外壁接触部设有沿横向向外凸伸且与所述锁定部相扣合的锁扣部,所述锁扣部与所述卡扣部位于同一高度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侧壁加强片设有遮覆于侧壁顶面的侧壁顶板部、自侧壁顶板部的横向内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内板部及自侧壁内板部突伸入插座插槽的扣持部,所述插头保护支架设有遮覆于端部顶面的顶面遮蔽部、自顶面遮蔽部的横向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面遮蔽部及自侧面遮蔽部沿横向向外突伸的卡扣部。所述扣持部与卡扣部均为沿纵向延伸的条状结构,且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至插座插槽时,所述扣持部与卡扣部相互扣合;即所述板对板连接器配合时所述条状结构的扣持部与卡扣部形成高拔出力的卡扣结构,增加了板对板连接器拉拔时所需的拔出力,使得板对板连接器在不用泡棉压制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松脱、瞬断异常的现象,从而防止特殊环境下脱落的问题:并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板对板连接器的安全余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插座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插座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插座连接器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的插座连接器中插座保护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插座保护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插头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插头连接器中插头保护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插头保护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揭示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所述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所述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插座本体10、固持于插座本体10上的插座端子20及位于插座本体10纵向两端的插座保护支架30。所述插座本体10设有沿纵向延伸的中央岛部11、位于岛部11横向两侧的两侧壁12及连接于两侧壁12的两端壁13。所述岛部11、两侧壁12及两端壁13共同限定形成插座插槽14,即所述岛部11位于插座插槽14内,所述插座插槽14可供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入。
结合图2及图3所示,所述插座端子20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0的侧壁12上且设有固持于侧壁12上的固定部21、位于插座插槽14内的U型弹性部22及自固定部21的底边沿横向延伸出绝缘本体10的焊接脚(未标号),所述焊接脚可固定地安装在与插座连接器100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U型弹性部22包括邻近于侧壁12的侧壁接触部23及邻近于岛部11的岛部接触部24,所述侧壁接触部23的底边与岛部接触部24的底边相连接以形成U型弹性部22。所述侧壁接触部23的顶边连接于固定部21的顶边,同时所述侧壁接触部23设有位于其上端且凸伸入插座插槽14内的锁定部231。
结合图4及图8所示,所述插座保护支架30一体成型于插座本体10的端壁13上,用以提升插座连接器100的整体强度。所述插座保护支架30包括遮覆于端壁13的端壁加强片40及至少部分遮覆于侧壁12的侧壁加强片50,所述侧壁加强片50连接于端壁加强片40的横向两端。
所述端壁加强片40包括遮覆于端壁13顶面的端壁顶板部41、自端壁顶板部41的纵向内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端壁内板部42及自端壁顶板部41的纵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端壁侧板部43。所述端壁内板部42遮蔽于端壁13的内壁面且所述端壁侧板部43遮蔽于端壁13的外壁面,即所述端壁内板部42与端壁侧板部43在纵向上夹持端壁13。所述端壁侧板部43设有自其底边沿纵向向外延伸的焊接部44,所述焊接部44可固定地安装在与插座连接器100电性连接的电路板上。
所述侧壁加强片50设有遮覆于侧壁12顶面的侧壁顶板部51、自侧壁顶板部51的横向内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内板部52、自侧壁顶板部51的横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侧板部53、自侧壁侧板部53的底边向内弯折且向上延伸的弹性臂54及自侧壁内板部52突伸入插座插槽14的扣持部55,所述侧壁顶板部51连接于端壁顶板部41的横向两端。所述侧壁内板部52至少部分遮覆于侧壁12的内壁面且所述侧壁侧板部53埋设于侧壁12内,即在提升插座本体10的侧壁12自身强度的同时亦未额外增大插座连接器100的整体体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侧壁顶板部51连接于端壁顶板部41的横向两端以形成导引部31,所述导引部31包括与插座本体10的顶面平行设置的水平部32及自水平部32的内侧边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部33,且所述倾斜部33自水平部32的内侧边抽引成型。所述倾斜部33用于在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插接时导引插头连接器200的插入。所述倾斜部33在抽引成型后,其材料会通过冷作硬化而变硬,使得所述倾斜部33的强度变大且导向效果也有明显的提升,即所述插座保护支架30在保证整体强度的同时兼顾有良好的导向性。
所述侧壁12设有自其内壁面凹陷形成的让位槽15,所述让位槽15连通于插座插槽14,且所述弹性臂54容纳于让位槽15内。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臂54位于侧壁内板部52的前方且设有自侧壁侧板部53的底边向内弯折的延伸部541及自延伸部541的横向内侧向上延伸入插座插槽14的抵接部542,所述延伸部541可用以焊接于电路板上且所述抵接部542用以与插头保护支架80相抵接。当插座连接器100与插头连接器200插接时,所述弹性臂54受到插头保护支架80的挤压而弹性变形且运动至让位槽15内,从而实现对插头连接器200插接时的避让。
所述扣持部55为沿纵向延伸的条状结构,且所述扣持部55自侧壁内板部52的表面突伸入插座插槽14的厚度为0.5~1mm,用以增加插拔时的拔出力;同时所述扣持部55与锁定部231位于同一高度上,从而优化插拔时的手感。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持部55是自侧壁内板部52的表面冲压成型的凸筋;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扣持部55可以是由侧壁内板部52的上端折弯成型的凸起,或者是由侧壁内板部52的下端拍薄而形成的台阶部。
请参阅图9至图12所示,所述插头连接器200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插头本体60、固持于插头本体60上的插头端子70及位于插头本体60纵向两端的插头保护支架80,所述插头本体60设有沿纵向延伸的两侧部61及连接于两侧部61的两端部62。所述插头保护支架80一体注塑成型于插头本体60的端部62上,从而提升了插头本体60的强度且避免了插头连接器200插拔时对插头本体60的破损。
所述插头端子70一体注塑成型于插头本体60的侧部61上且设有位于侧部61内壁面的内壁接触部71、位于侧部61外壁面的外壁接触部72、连接内壁接触部71与外壁接触部72顶端的连接部73及自内壁接触部71的底部沿横向延伸出插头本体60的焊接脚(未标号),所述连接部73位于侧部61的顶端。
所述内壁接触部71、连接部73及外壁接触部72共同形成倒U型弹性部,用以与插座连接器100的插头端子20的U型弹性部22相接触。所述内壁接触部71具有平滑的接触表面,而所述外壁接触部72则具有位于其上端且沿横向向外凸伸的锁扣部721。所述插头连接器200插入至插座插槽14时,所述内壁接触部71与岛部接触部24相接触,所述外壁接触部72与侧壁接触部23相接触,同时所述插头端子70与插座端子20通过锁扣部721与锁定部231的相互扣合而锁定。
所述插头保护支架80一体注塑成型于插头本体60的端部62上且包括遮覆于端部62顶面的顶面遮蔽部81、自顶面遮蔽部81的横向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面遮蔽部82、自顶面遮蔽部81的纵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外壁遮蔽部83及自侧面遮蔽部82沿横向向外突伸的卡扣部84,所述侧面遮蔽部82至少部分遮覆于端部62的横向外壁面,所述外壁遮蔽部83至少部分遮覆于端部62的纵向外壁面。
所述侧面遮蔽部82设有自卡扣部84的下端向内弯折且向下延伸的弯折部821及自弯折部821的底边延伸出插头本体60的焊接部822,所述焊接部822可固定地安装在与插头连接器200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弯折部821埋设于插头本体60的端部62内,且所述焊接部822沿横向延伸出插头本体60的端部62,即所述侧面遮蔽部82的底端与焊接部822之间存在间距且填充有插头本体60的塑胶,从而具有封胶隔镍且防爬锡的功效。
同时,所述插头保护支架80的外壁遮蔽部83也可以设有自外壁遮蔽部83的底边向内弯折且向下延伸的弯折部831及自弯折部831的底边延伸出插头本体60的焊接部832,所述焊接部832可固定地安装在与插头连接器200电性连接的电路板上。所述弯折部831埋设于插头本体60的端部62内,且所述焊接部832沿纵向延伸出插头本体60的端部62,即所述外壁遮蔽部83的底端与焊接部832之间存在间距且填充有插头本体60的塑胶,从而具有封胶隔镍且防爬锡的功效。
所述卡扣部84为沿纵向延伸的条状结构,且所述卡扣部84自侧面遮蔽部82的表面沿横向向外突伸的厚度为0.5~1mm,用以增加插拔时的拔出力;同时所述卡扣部84与锁扣部721位于同一高度上,从而优化插拔时的手感。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部84是由侧面遮蔽部82的上端折弯成型的凸起;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部84可以是自侧面遮蔽部82的表面冲压成型的凸筋,或者是由侧面遮蔽部82的下端拍薄而形成的台阶部。
所述插头连接器200插入至插座连接器100的插座插槽14时,所述扣持部55与卡扣部84相互扣合;即所述板对板连接器配合时,所述条状结构的扣持部55与卡扣部84形成高拔出力的卡扣结构,增加了板对板连接器拉拔时所需的拔出力,使得板对板连接器在不用泡棉压制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松脱、瞬断异常的现象,从而防止特殊环境下脱落的问题;并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板对板连接器的安全余量。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侧壁加强片50设有遮覆于侧壁12顶面的侧壁顶板部51、自侧壁顶板部51的横向内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内板部52及自侧壁内板部52突伸入插座插槽14的扣持部55;所述插头保护支架80设有遮覆于端部62顶面的顶面遮蔽部81、自顶面遮蔽部81的横向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面遮蔽部82及自侧面遮蔽部82沿横向向外突伸的卡扣部84。所述扣持部55与卡扣部84均为沿纵向延伸的条状结构,且所述插头连接器200插入至插座插槽14时,所述扣持部55与卡扣部84相互扣合;即所述板对板连接器配合时,条状结构的扣持部55与卡扣部84形成高拔出力的卡扣结构,增加了板对板连接器拉拔时所需的拔出力,使得板对板连接器在不用泡棉压制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松脱、瞬断异常的现象,从而防止特殊环境下脱落的问题;并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加了板对板连接器的安全余量。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插座本体、固持于所述插座本体上的插座端子及位于所述插座本体纵向两端的插座保护支架,所述插座本体设有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壁及连接两个所述侧壁的两个端壁,所述侧壁与所述端壁围设形成插座插槽,所述插座保护支架设有遮覆于所述端壁的端壁加强片及遮覆于所述侧壁的侧壁加强片,所述侧壁加强片连接于所述端壁加强片的横向两端;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沿纵向延伸的插头本体、固持于所述插头本体上的插头端子及位于所述插头本体纵向两端的插头保护支架,所述插头本体设有沿纵向延伸的两个侧部及连接两个所述侧部的两个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加强片设有遮覆于所述侧壁顶面的侧壁顶板部、自所述侧壁顶板部的横向内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内板部及自所述侧壁内板部突伸入所述插座插槽的扣持部,所述插头保护支架设有遮覆于所述端部顶面的顶面遮蔽部、自所述顶面遮蔽部的横向两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面遮蔽部及自所述侧面遮蔽部沿横向向外突伸的卡扣部;所述扣持部与所述卡扣部均为沿纵向延伸的条状结构,且所述插头连接器插入至所述插座插槽时,所述扣持部与所述卡扣部相互扣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内板部至少部分遮覆于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且所述扣持部自所述侧壁内板部的表面突伸入所述插座插槽的厚度为0.5~1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部是自所述侧壁内板部的表面冲压成型的凸筋或由所述侧壁内板部的上端折弯成型的凸起或由所述侧壁内板部的下端拍薄而形成的台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加强片设有自所述侧壁顶板部的横向外侧向下弯折延伸的侧壁侧板部及自所述侧壁侧板部的底边向内弯折且向上延伸的弹性臂,所述侧壁设有自内壁面凹陷形成的让位槽,所述弹性臂容纳于所述让位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侧板部埋设于所述侧壁内,所述弹性臂位于所述侧壁内板部的前方且设有自所述侧壁侧板部的底边向内弯折的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的横向内侧向上延伸入所述插座插槽的抵接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遮蔽部至少部分遮覆于所述端部的外壁面,且所述卡扣部自所述侧面遮蔽部的表面沿横向向外突伸的厚度为0.5~1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部是自所述侧面遮蔽部的表面冲压成型的凸筋或由所述侧面遮蔽部的上端折弯成型的凸起或由所述侧面遮蔽部的下端拍薄而形成的台阶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遮蔽部设有自所述卡扣部的下端向内弯折且向下延伸的弯折部及自所述弯折部的底边延伸出所述插头本体的焊接部,所述弯折部埋设于所述插头本体的所述端部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端子设有位于所述插座插槽内的U型弹性部,所述U型弹性部包括邻近所述侧壁的侧壁接触部,所述侧壁接触部设有凸伸入所述插座插槽的锁定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扣持部位于同一高度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端子设有固定于所述侧部外壁面的外壁接触部,所述外壁接触部设有沿横向向外凸伸且与所述锁定部相扣合的锁扣部,所述锁扣部与所述卡扣部位于同一高度上。
CN202023148641.1U 2020-12-23 2020-12-23 板对板连接器 Active CN213845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8641.1U CN213845578U (zh) 2020-12-23 2020-12-23 板对板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8641.1U CN213845578U (zh) 2020-12-23 2020-12-23 板对板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5578U true CN213845578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0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8641.1U Active CN213845578U (zh) 2020-12-23 2020-12-23 板对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55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2200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2200A1 (zh) * 2020-12-28 2022-07-07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板对板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77462B1 (ko) 회로 기판용 전기 커넥터
US6908345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socket connector
CN2916998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11655155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09638523B (zh) 板对板连接器
JP2009283357A (ja) 基板間接続用コネクタ構造
CN111613920B (zh) 板对板插座
CN213845578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11740252A (zh) 板对板插座
CN217468872U (zh) 板对板插头及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11530239U (zh) 电连接器
CN212626148U (zh) 板对板插座
CN213845577U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106997993B (zh) 卡缘连接器
CN111613922B (zh) 板对板插座
CN209544653U (zh) 电连接器
CN111769388A (zh) 板对板插座
CN213845572U (zh) 母端连接器
CN111613921A (zh) 板对板插座
CN211530238U (zh) 电连接器
CN212571468U (zh) 耳机插座
CN214384792U (zh) 电连接器
CN217405829U (zh) 电连接器
CN212230677U (zh) 电连接器
CN219643219U (zh) 板对板连接器解锁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