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23388U - 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23388U
CN213823388U CN202022752726.4U CN202022752726U CN213823388U CN 213823388 U CN213823388 U CN 213823388U CN 202022752726 U CN202022752726 U CN 202022752726U CN 213823388 U CN213823388 U CN 2138233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ding
bicycle
motion mechanism
motion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527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进川
郭晓阳
闫云飞
苏雪峰
高志生
张安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J&T H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J&T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J&T H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J&T H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527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233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233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233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运动控制装置及系统,涉及仿真装置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第三运动机构、承载平台和骑行体验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和所述第三运动机构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所述承载平台用于承载所述骑行体验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实现沿垂直于所述承载平台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运动机构用于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配合实现相对所述承载平台倾斜的动作;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三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实现沿所述转轴的转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单车为静止状态,单车的运动方向不随场景的方向变化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单车频繁、广泛的使用,我们常常会听到人们骑行单车时发生惨烈的交通事故。人们骑行过程中不注意骑行安全及路面信息,酿成严重的后果。
目前市场多采用VR虚拟骑行的现有技术,核心功能是人在骑行时屏幕中的虚拟场景和声音会同步播放,由于单车是固定在地面为静止状态,且单车的运动方向不能随场景的方向而变化,互动、同步效果差,体验感不太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单车为静止状态,单车的运动方向不随场景的方向变化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车骑行仿真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互动、同步效果差,体验感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其包括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第三运动机构、承载平台和骑行体验机构;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和所述第三运动机构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所述承载平台用于承载所述骑行体验机构;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沿垂直于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的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运动机构用于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配合实现相对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倾斜的动作;
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三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单车骑行仿真装置,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平台底板、平台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和所述平台顶板之间的至少两个升降电缸;
所述升降电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平台底板上;所述升降电缸的伸缩端与所述平台顶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单车骑行仿真装置,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侧滑上层框架、侧滑驱动电机、侧滑运动齿轮和侧滑运动齿条;
所述侧滑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平台顶板的一侧;所述侧滑运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侧滑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侧滑运动齿条与所述侧滑运动齿轮啮合并固定在所述侧滑上层框架上;
所述侧滑上层框架和所述平台顶板之间设置机械限位组,所述机械限位组内部设置侧滑轮系,以为所述侧滑上层框架的移动提供支撑和导向;
所述侧滑上层框架和所述机械限位组之间设置有侧滑位移检测模组,所述侧滑位移检测模组用于检测侧滑的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单车骑行仿真装置,所述骑行体验机构包括单车车体;
所述单车车体通过单车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单车骑行仿真装置,所述承载平台还包括车体支撑板和连接架;
所述车体支撑板上对应所述单车车体的后轮的位置与所述连接架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单车骑行仿真装置,所述第三运动机构包括甩尾运动圆弧齿条、甩尾运动齿轮,以及甩尾驱动电机;
所述甩尾运动圆弧齿条固定在所述连接架对应所述单车车体的后轮的位置上;所述甩尾运动齿轮与所述甩尾运动圆弧齿条啮合,且所述甩尾运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甩尾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甩尾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侧滑上层框架上;
所述甩尾运动圆弧齿条与所述转轴同轴心。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单车骑行仿真装置,所述骑行体验机构还包括前轮驱动模组、转向检测模组、刹车检测模组、速度检测模组和行车阻尼调整模组;
所述前轮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单车车体的前轮轮叉上,用于为所述单车车体的前轮提供转动驱动力;
所述转向检测模组设置所述单车车体的车把转轴上,用于检测转弯角度;
所述刹车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单车车体的车梁上,并与所述单车车体的刹车线连接,用于检测刹车状况;
所述行车阻尼调整模组设置在靠近所述单车车体的后轮的位置上,用于为所述单车车体的后轮提供阻尼;
所述速度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行车阻尼调整模组上,并与所述行车阻尼调整模组同心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单车骑行仿真装置,所述骑行体验机构还包括防护栏;
所述防护栏围绕所述车体支撑板的周向设置,用于防止体验人员跌落。
一种单车骑行仿真系统,其包括显示设备、控制器,以及上述单车骑行仿真装置;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三运动机构、所述骑行体验机构以及所述显示设备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骑行体验机构发送的骑行动作信息,并基于所述骑行动作信息生成运动控制信号和显示信号;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运动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三运动机构执行相应的动作;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显示信号发送至所述显示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单车骑行仿真系统,还包括环境模拟装置;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环境模拟装置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显示信号生成与骑行环境相匹配的环境模拟信号,并通过所述环境模拟信号控制所述环境模拟装置模拟对应的骑行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包括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第三运动机构、承载平台和骑行体验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和所述第三运动机构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所述承载平台用于承载所述骑行体验机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沿垂直于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运动机构用于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配合实现相对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倾斜的动作;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三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中,第一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沿垂直于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的方向运动,因此能够实现模拟单车骑行过程中的上坡、下坡、道路不平正时的颠簸,以及骑行拐弯或车辆侧滑是的倾斜的功能;第二运动机构用于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配合实现相对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倾斜的动作,因此能够模拟单车高速骑行紧急刹车或路面积水、雨雪天气时的车辆侧滑情景;第三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因此模拟单车高速骑行紧急前刹车或路面积水、雨雪天气时的车辆后轮甩尾滑行动作的情景;在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和第三运动机构的驱动下,骑行体验机构车的运动方向能够随场景的方向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车骑行仿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平台底板;2-平台顶板;3-升降电缸;4-侧滑上层框架;5-侧滑驱动电机;6-侧滑运动齿轮;7-侧滑运动齿条;8-机械限位组;9-侧滑轮系;10-侧滑位移检测模组;11-单车车体;12-单车固定架;13-车体支撑板;14-连接架;15-转轴;16-甩尾运动圆弧齿条;17-甩尾运动齿轮;18-甩尾驱动电机;19-前轮驱动模组;20-转向检测模组;21-刹车检测模组;22-速度检测模组;23-行车阻尼调整模组;24-防护栏;25-显示设备;2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其包括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第三运动机构、承载平台和骑行体验机构;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和所述第三运动机构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所述承载平台用于承载所述骑行体验机构;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沿垂直于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的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运动机构用于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配合实现相对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倾斜的动作;
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转轴15,所述第三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绕所述转轴15的轴线转动。
本实施例提供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中,第一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沿垂直于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的方向运动,因此能够实现模拟单车骑行过程中的上坡、下坡、道路不平正时的颠簸,以及骑行拐弯或车辆侧滑是的倾斜的功能;第二运动机构用于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配合实现相对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倾斜的动作,因此能够模拟单车高速骑行紧急刹车或路面积水、雨雪天气时的车辆侧滑情景;第三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绕所述转轴15的轴线转动,因此模拟单车高速骑行紧急前刹车或路面积水、雨雪天气时的车辆后轮甩尾滑行动作的情景;在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和第三运动机构的驱动下,骑行体验机构车的运动方向能够随场景的方向变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平台底板1、平台顶板2,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1和所述平台顶板2之间的至少两个升降电缸3;
所述升降电缸3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平台底板1上;所述升降电缸3的伸缩端与所述平台顶板2连接。
平台底板1、升降电缸3以及平台顶板2组成第一运动机构,由数据输入控制根升降电缸3伸缩不同长度,来实现平台顶板2的Z轴方向的高低落差,实现模拟单车骑行过程中的上坡、下坡、道路不平正时的颠簸,以及骑行拐弯或车辆侧滑是的倾斜的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侧滑上层框架4、侧滑驱动电机5、侧滑运动齿轮6和侧滑运动齿条7;
所述侧滑驱动电机5固定在所述平台顶板2的一侧;所述侧滑运动齿轮6安装在所述侧滑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上;所述侧滑运动齿条7与所述侧滑运动齿轮6啮合并固定在所述侧滑上层框架4上;
所述侧滑上层框架4和所述平台顶板2之间设置机械限位组8,所述机械限位组8内部设置侧滑轮系9,以为所述侧滑上层框架4的移动提供支撑和导向;
所述侧滑上层框架4和所述机械限位组8之间设置有侧滑位移检测模组10,所述侧滑位移检测模组10用于检测侧滑的位移。
侧滑运动齿轮6安装在侧滑驱动电机5端部,整体固定安装在平台顶板2下平面的设定位置,侧滑运动齿条7安装在侧滑上层框架4的中部设定位置,侧滑上层框架4的两侧设定位置安装有侧滑机械限位组8与侧滑轮系9,将侧滑运动齿条7与侧滑运动齿轮6配合安装好,调整啮合度,再将机械限位组8与平台顶板2进行固定连接,侧滑位移检测模组10安装在侧滑上层框架4和侧滑机械限位组8上,在侧滑过程中检测侧滑位移距离。以电机驱动齿轮齿条进而带动上层框架在轮系辅助下进行侧滑平移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骑行体验机构包括单车车体11;
所述单车车体11通过单车固定架12悬空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骑行体验机构还包括前轮驱动模组19、转向检测模组20、刹车检测模组21、速度检测模组22和行车阻尼调整模组23;
所述前轮驱动模组19设置在所述单车车体11的前轮轮叉上,用于为所述单车车体11的前轮提供转动驱动力;
所述转向检测模组20设置所述单车车体11的车把转轴15上,用于检测转弯角度;
所述刹车检测模组21设置在所述单车车体11的车梁上,并与所述单车车体11的刹车线连接,用于检测刹车状况;
所述行车阻尼调整模组23设置在靠近所述单车车体11的后轮的位置上,用于为所述单车车体11的后轮提供阻尼;
所述速度检测模组22设置在所述行车阻尼调整模组23上,并与所述行车阻尼调整模组23同心转动。
单车车体11采用可调速的山地车,并通过单车固定架12固定安装在承载平台上,前后轮皆为悬空状态,时前后轮可以转动,同时能够使车把进行转向。前轮驱动模组19安装在单车车体11的前轮轮叉上,电机通电后能够为前轮提供转动驱动力。转向检测模组20安装在单车车体11的车把转轴15上,能够检测转弯的角度。刹车检测模组21安装在单车车体11的车梁上,并与刹车线进行连接,以检测刹车与否以及刹车程度。速度检测模组22安装在行车阻尼调整模组23上,与行车阻尼调整模组23保持同心转动而检测出行车阻尼调整模组23的转动速度,行车阻尼调整模组23由于与单车车体11后轮做外切圆相对运动,进而使得速度检测模组22能够检测出单车的行车车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平台还包括车体支撑板13和连接架14;
所述车体支撑板13上对应所述单车车体11的后轮的位置与所述连接架14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15设置在所述连接架14的另一端上。
单车车体11通过单车固定架12固定安装在车体支撑板13上。连接架14整体承载着车体支撑,并在对应单车车体11的后轮的位置进行连接,转轴15设置在所述连接架14的另一端上,即靠近单车车体11的前轮的位置。由于连接架14能够围绕转轴15转动,因此与连接架14连接的车体支撑板13也能够围绕转轴15转动,从而带动单车车体11的后轮围绕前轮转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运动机构包括甩尾运动圆弧齿条16、甩尾运动齿轮17,以及甩尾驱动电机18;
所述甩尾运动圆弧齿条16固定在所述连接架14对应所述单车车体11的后轮的位置上;所述甩尾运动齿轮17与所述甩尾运动圆弧齿条16啮合,且所述甩尾运动齿轮17设置在所述甩尾驱动电机18的输出端上;所述甩尾驱动电机18固定在所述侧滑上层框架4上;
所述甩尾运动圆弧齿条16与所述转轴15同轴心。
在侧滑上层框架4与甩尾层上层框架上的指定位置安装上述转轴15,形成甩尾运动的甩尾轴心,甩尾角度检测传感器安装在转轴15端部,用以检测甩尾轴的转动角度,以检测单车车体11的甩尾角度,甩尾轮系组安装在连接架14上,作为甩尾运动的支撑,保持连接架14的平衡,同时减小运动摩擦,甩尾运动圆弧齿条16固定安装在连接架14上保持与甩尾轴心组同心,甩尾运动齿轮17安装在甩尾驱动电机18轴端,同步安装在侧滑上层框架4上,以甩尾驱动电机18驱动甩尾运动齿轮17及甩尾运动圆弧齿条16,进而带动连接架14做相对于侧滑上层框架4上的甩尾轴心的圆弧甩尾运动。甩尾层防侧翻限位组与甩尾机械限位安装在侧滑上层框架4上,用以防止侧滑过度平台跌落和模拟大角度上下坡过程时甩尾层倾翻的危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骑行体验机构还包括防护栏24;
所述防护栏24围绕所述车体支撑板13的周向设置,用于防止体验人员跌落。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车骑行仿真系统,其包括上述单车骑行仿真装置,还包括显示设备25与控制器26;
所述控制器26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三运动机构、所述骑行体验机构以及所述显示设备25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26接收所述骑行体验机构发送的骑行动作信息,并基于所述骑行动作信息生成运动控制信号和显示信号;
所述控制器26通过所述运动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三运动机构执行相应的动作;所述控制器26将所述显示信号发送至所述显示设备25。
骑行体验机构能够发送骑行动作信息,骑行动作信息包括选择骑行路线、退出游戏等信息;控制器26通过运动控制信号控制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第三运动机构执行上坡、下坡、转弯、绕行障碍物等操作,并将相应的显示信号发送至显示设备25进行显示,显示设备25可以是拼接屏,也可用曲面屏、投影幕布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还包括环境模拟装置;
所述控制器26与所述环境模拟装置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26根据所述显示信号生成与骑行环境相匹配的环境模拟信号,并通过所述环境模拟信号控制所述环境模拟装置模拟对应的骑行环境。
上述骑行动作信息包括车把角度、刹车力度、调速力度、单车速度等,环境模拟装置包括电机、风机、烟雾机等等,控制器26可以根据显示信号生成环境模拟信号,再通过环境模拟信号控制电机、风机、烟雾机等营造出逼真路况,并在屏幕上同步显示骑行者的视角。
本实施例中,单车的大屏幕包括四个视景显示屏,视角达到了120度,画面涵盖骑行者的前方、左侧、右侧、地面。人在屏幕中进行上坡、下坡、转弯等动作时,单车和运动平台也会同步的进行上坡、下坡、转弯等动作,实现画面的同步。虽然单车是固定的,但是在骑行过程中系统会控制车轮悬空转动(车轮离地间隙很小),看着就像是在路面行驶一样。刹车时车轮会同步进行减速,并最终停止。
单车在上坡时系统会增加阻尼力度,使上坡更费力,并根据画面中的坡度倾斜运动平台,让人感觉到重力的变化。单车侧滑时运动平台会模拟不同程度的侧滑场景,在保证人不会摔倒的同时,让人体验到即将摔倒的紧张感。单车甩尾时前轮不动,后轮绕着前轮甩出圆弧曲线,然后缓慢恢复原位。单车车速增加时迎面会有冷风(暖风)、烟雾等产生,让人身临其境。
体验人员通过骑行单车进行游戏闯关,游戏出现上坡、下坡、转弯、绕行障碍物等操作,体验人员根据场景路线按照规定的交通规则骑行,最终骑行到终点,骑行途中如果不按照规定的交通规则骑行会触发各种交通事故,比如:机动车碰撞、行人碰撞、开门杀等,在车把加装操作按键,用以选择骑行路线、退出游戏等操作。在体验过程中设置故障主要有:闯红灯、超速行驶、路面结冰、玩手机、东张西望、年龄不满12岁、喝酒骑行、撑伞骑行、并行骑行、载物、撒手骑行、开门杀。若骑行过程中出现不安全行为,血量持续减小,直至行为规范或血量为0为止。不安全行为包括:单手或双手离开车把超过3s、与其他其行者并行、直行路线中车把左右连续晃动超过5次、逆行、抢道行驶、东张西望、弯道超车、超速(市区15KM/h、郊区20KM/h、校园5KM/h)。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运动机构、第二运动机构、第三运动机构、承载平台和骑行体验机构;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通过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和所述第三运动机构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所述承载平台用于承载所述骑行体验机构;
所述第一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沿垂直于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的方向运动;
所述第二运动机构用于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配合实现相对所述承载平台的承载平面倾斜的动作;
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转轴,所述第三运动机构用于使所述骑行体验机构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包括平台底板、平台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平台底板和所述平台顶板之间的至少两个升降电缸;
所述升降电缸的缸体固定在所述平台底板上;所述升降电缸的伸缩端与所述平台顶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动机构包括侧滑上层框架、侧滑驱动电机、侧滑运动齿轮和侧滑运动齿条;
所述侧滑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平台顶板的一侧;所述侧滑运动齿轮安装在所述侧滑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侧滑运动齿条与所述侧滑运动齿轮啮合并固定在所述侧滑上层框架上;
所述侧滑上层框架和所述平台顶板之间设置机械限位组,所述机械限位组内部设置侧滑轮系,以为所述侧滑上层框架的移动提供支撑和导向;
所述侧滑上层框架和所述机械限位组之间设置有侧滑位移检测模组,所述侧滑位移检测模组用于检测侧滑的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骑行体验机构包括单车车体;
所述单车车体通过单车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承载平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还包括车体支撑板和连接架;
所述车体支撑板上对应所述单车车体的后轮的位置与所述连接架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运动机构包括甩尾运动圆弧齿条、甩尾运动齿轮,以及甩尾驱动电机;
所述甩尾运动圆弧齿条固定在所述连接架对应所述单车车体的后轮的位置上;所述甩尾运动齿轮与所述甩尾运动圆弧齿条啮合,且所述甩尾运动齿轮设置在所述甩尾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甩尾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侧滑上层框架上;
所述甩尾运动圆弧齿条与所述转轴同轴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骑行体验机构还包括前轮驱动模组、转向检测模组、刹车检测模组、速度检测模组和行车阻尼调整模组;
所述前轮驱动模组设置在所述单车车体的前轮轮叉上,用于为所述单车车体的前轮提供转动驱动力;
所述转向检测模组设置所述单车车体的车把转轴上,用于检测转弯角度;
所述刹车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单车车体的车梁上,并与所述单车车体的刹车线连接,用于检测刹车状况;
所述行车阻尼调整模组设置在靠近所述单车车体的后轮的位置上,用于为所述单车车体的后轮提供阻尼;
所述速度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行车阻尼调整模组上,并与所述行车阻尼调整模组同心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骑行体验机构还包括防护栏;
所述防护栏围绕所述车体支撑板的周向设置,用于防止体验人员跌落。
9.一种单车骑行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设备、控制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单车骑行仿真装置;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三运动机构、所述骑行体验机构以及所述显示设备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骑行体验机构发送的骑行动作信息,并基于所述骑行动作信息生成运动控制信号和显示信号;
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运动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运动机构、所述第二运动机构、所述第三运动机构执行相应的动作;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显示信号发送至所述显示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车骑行仿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境模拟装置;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环境模拟装置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显示信号生成与骑行环境相匹配的环境模拟信号,并通过所述环境模拟信号控制所述环境模拟装置模拟对应的骑行环境。
CN202022752726.4U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2138233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2726.4U CN213823388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52726.4U CN213823388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23388U true CN213823388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0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52726.4U Active CN213823388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233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2638A (zh) * 2022-02-18 2022-05-10 罗永梅 一种液压路感反馈vr单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2638A (zh) * 2022-02-18 2022-05-10 罗永梅 一种液压路感反馈vr单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65965B (zh) 一种自平衡和骑行两用的电动车
CN112316398A (zh) 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及系统
WO1994024652A1 (en) Driving simulation system
JPH08505079A (ja) アミューズメントパークアトラクション
US20080188318A1 (en) Ride system with motion simulation and video stream
CN204601599U (zh) 基于机械臂式过山车的多维剧场
JP2011519604A (ja) レース効果及び他の効果をもたらすために共通シャシー周りを旋回する車両を備えた遊園地の乗物
CN106163909B (zh) 带辅助轮的电动独轮车及其行驶方法
CN205273726U (zh) 一种自平衡和骑行两用的电动车
CN1873734B (zh) 自行车模拟系统
CN213823388U (zh) 一种单车骑行仿真装置及系统
EP3311896A1 (en) Entertainment-oriented multi-mode experience system
WO2021192469A1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車両
WO1998031444A1 (en) Amusement vehicle
CN108786122A (zh) 黑暗乘骑车辆系统
CN105126360B (zh) 可行走的多维飞行动感模拟乘骑装置
CN204745629U (zh) 悬挂式过山车互动类黑暗乘骑设备
WO2021192445A1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車両
CN204996141U (zh) 可行走的多维飞行动感模拟乘骑装置
CN206171302U (zh) 汽车车舱结构
CN205292926U (zh) 一种转弯方便的电动平衡车
CN114377380B (zh) 模拟现实的赛车驾驶操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KR20010083829A (ko) 가상 시뮬레이션 오락 시스템
US20230302372A1 (en) Vehicle entertainment system and method
CN203874448U (zh) 一种动感乘骑游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