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9396U - 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9396U
CN213819396U CN202022426919.0U CN202022426919U CN213819396U CN 213819396 U CN213819396 U CN 213819396U CN 202022426919 U CN202022426919 U CN 202022426919U CN 213819396 U CN213819396 U CN 213819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ird
move
easy
si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269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国盈
张勇娟
单润星
达尼亚尔·拜合提亚尔
魏秀红
王雪
李顺兵
刘晨晨
马超
翟朝阳
李胜利
余金勇
初雨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rumqi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Urumqi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rumqi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filed Critical Urumqi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Priority to CN2020224269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9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9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9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为解决使用传统的砖巢招引粉红椋鸟繁殖进行防护治蝗虫,修建砖巢费时费力,运送建巢材料成本高昂,且无法对已建成的招引巢穴进行转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通过正反转电机正转带动两个转杆同时转动,进而带动四个滑块以及对应底部的梯形块分别向两侧移动,四个梯形块向两侧移动时带动活动板以及四个万向轮同时向下移动,通过四个万向轮实现将固定腔以及人造鸟巢本体顶起,进而便于根据需要对人造鸟巢本体金星和移动转运,建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在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控制蝗害是一种生物防蝗的重要手段,草原蝗虫种类和数量较多,蝗灾爆发时难以防治,多采用化学方法防治措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开展了草原蝗虫的防治工作,逐渐形成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可持续防控体系,其中利用天敌防治蝗灾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措施。蝗虫的天敌如粉红椋鸟、灰椋鸟和云雀等鸟类,蛇、蜥蜴等爬行动物类,寄生蝇、虎加、拟步甲、蚂蚁等昆虫类,都以蝗虫为捕食对象,尤其是粉红椋鸟再新疆地区草原蝗虫的控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效地抑制了蝗虫的种群的数量,降低了蝗虫种群发生的密度,粉红椋鸟是中远距离迁徙性候鸟,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在新疆地区开展招引粉红椋鸟治蝗工作。
巢穴的选择是粉红椋鸟繁殖的关键,不同结构的鸟巢对粉红椋鸟的招引效果存在着差异,目前常用的砖巢结构结实,稳定性好,结合了天然鸟巢隐蔽性和安全性的优点,但砖巢修建费时费力,新疆草原面积广阔,运送建巢材料成本高昂,且只能在蝗灾发生地新建,无法对已建成的招引巢穴进行有目的地移动,因此,亟需一种适宜粉红椋鸟居住繁殖,修建成本低,且便于移动的野外人造鸟巢。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中传统的砖巢招引粉红椋鸟繁殖进行防护治蝗虫,修建费时费力,运送建巢材料成本高昂,且无法对已建成的招引巢穴进行转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通过正反转电机正转带动两个转杆同时转动,进而带动四个滑块以及对应底部的梯形块分别向两侧移动,四个梯形块向两侧移动时带动活动板以及四个万向轮同时向下移动,通过四个万向轮实现将固定腔以及人造鸟巢本体顶起,进而便于人造鸟巢本体自由移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砖巢修建费时费力且不便于移动的技术问题,在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包括固定腔1,所述固定腔1顶部连接有人造鸟巢本体2,人造鸟巢本体2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固定腔一端顶部固定设置有正反转电机,且所述固定腔内腔顶部贯穿设置有两个转杆,所述正反转电机输出轴端部与其中一个转杆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外部均套设有两个滑块,四个所述滑块底部均连接有梯形块,所述固定腔内腔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通槽,四个所述梯形块分别设置在对应位置的第一通槽内,所述活动板底部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万向轮,且所述活动板与固定腔内腔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所述转杆中部均固定设置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
本实用新型中,四个所述滑块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转杆外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外螺纹,且两个所述转杆两侧的外螺纹方向均呈相反设置,四个所述滑块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转杆外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腔顶部靠近正反转电机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和正反转电机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腔内腔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配重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腔内腔底部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均贯穿活动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腔底部四角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四个第二通槽,四个所述第二通槽分别设置在对应位置的万向轮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活动板底部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能够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正反转电机正转带动两个转杆同时转动,进而带动对应位置的两个滑块分别向两侧移动,四个滑块进而带动两侧的梯形块分别向两侧移动,四个梯形块向两侧移动时带动活动板以及四个万向轮同时向下移动,此时四个弹簧被压缩,从而通过四个万向轮实现将固定腔以及人造鸟巢本体顶起,进而便于人造鸟巢本体自由移动,当人造鸟巢本体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接通正反转电机反转带动两侧的梯形块同时向中部移动,此时四个弹簧带动活动板以及四个万向轮同时向上移动,将四万向轮收纳至固定腔内,从而便于人造鸟巢本体稳定的放置,建造成本低,便于根据需要防治的地区对装置进行移动转运,使用方便,在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腔的局部结构横剖图。
附图标记:1-固定腔,2-人造鸟巢本体,3-太阳能板,4-正反转电机,5-转杆,6-滑块,7-梯形块,8-活动板,9-第一通槽,10-万向轮,11-弹簧,12-皮带轮,13-传动皮带,14-螺纹孔,15-蓄电池,16-第二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与描述,将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中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是根据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是根据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包括固定腔1,所述固定腔1顶部连接有人造鸟巢本体2,人造鸟巢本体2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固定腔1一端顶部固定设置有正反转电机4,且所述固定腔1内腔顶部贯穿设置有两个转杆5,所述正反转电机4输出轴端部与其中一个转杆5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5外部均套设有两个滑块6,四个所述滑块6底部均连接有梯形块7,所述固定腔1内腔设置有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通槽9,四个所述梯形块7分别设置在对应位置的第一通槽9内,所述活动板8底部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万向轮10,且所述活动板8与固定腔1内腔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11。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所述转杆5中部均固定设置有皮带轮12,两个所述皮带轮12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13,实现正反转电机4转动带动两个转杆5同时转动。
本实用新型中,四个所述滑块6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螺纹孔14,两个所述转杆5外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外螺纹,且两个所述转杆5两侧的外螺纹方向均呈相反设置,四个所述滑块6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转杆5外部,实现螺纹传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腔1顶部靠近正反转电机4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15,所述太阳能板和正反转电机4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15电性连接,实现对正反转电机4供电。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腔1内腔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配重块,提高固定腔1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人造鸟巢本体3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腔1内腔底部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均贯穿活动板8,实现对活动板8限位,便于活动板8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腔1底部四角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四个第二通槽16,四个所述第二通槽16分别设置在对应位置的万向轮10底部,便于四个万向轮10穿出。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簧11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弹簧11分别设置在活动板8底部两侧,正反转电机4反转时,便于将活动板8以及万向轮10收纳至固定腔1内。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需要对本装置进行移动时,接通正反转电机4正转,由于远离正反转电机4的转杆5通过轴承与固定腔1转动连接,在两个皮带轮12以及传动皮带13的作用下,正反转电机4带动两个转杆5同时转动,由于两个所述转杆5两侧的外螺纹方向均呈相反设置,且四个滑块6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转杆5外部,两个转杆5转动时带动对应位置的两个滑块6分别向两侧移动,四个滑块6进而带动两侧的梯形块7分别向两侧移动,四个梯形块7向两侧移动时带动活动板8以及四个万向轮10同时向下移动,此时四个弹簧11被压缩,从而通过四个万向轮10实现将固定腔1以及人造鸟巢本体3顶起,进而便于人造鸟巢本体3自由移动,当人造鸟巢本体3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接通正反转电机4反转带动两侧的梯形块7同时向中部移动,此时四个弹簧11带动活动板8以及四个万向轮10同时向上移动,将四万向轮10收纳至固定腔1内,从而便于人造鸟巢本体3稳定的放置,固定后完成后人造鸟巢本体2顶部的太阳能板3开始为蓄电池15充电,便于下一次移动,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修建砖巢招引粉红椋鸟,砖巢修建费时费力,运送建巢材料成本高昂,且只能在蝗灾发生地新建,无法对已建成的招引巢穴有目的地进行移动的问题,从而使得人造鸟巢移动不便,进而导致了人造鸟巢的实用性较差的问题,在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包括固定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顶部连接有人造鸟巢本体,人造鸟巢本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所述固定腔一端顶部固定设置有正反转电机,且所述固定腔内腔顶部贯穿设置有两个转杆,所述正反转电机输出轴端部与其中一个转杆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外部均套设有两个滑块,四个所述滑块底部均连接有梯形块,所述固定腔内腔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顶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两个第一通槽,四个所述梯形块分别设置在对应位置的第一通槽内,所述活动板底部四角位置处均固定设置有万向轮,且所述活动板与固定腔内腔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转杆中部均固定设置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皮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滑块一端均固定设置有螺纹孔,两个所述转杆外周面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外螺纹,且两个所述转杆两侧的外螺纹方向均呈相反设置,四个所述滑块分别螺纹连接在两个转杆外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顶部靠近正反转电机的一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太阳能板和正反转电机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内腔底部两侧均固定设置有配重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内腔底部连接有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均贯穿活动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底部四角位置处固定设置有四个第二通槽,四个所述第二通槽分别设置在对应位置的万向轮底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弹簧分别设置在活动板底部两侧。
CN202022426919.0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 Active CN213819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6919.0U CN213819396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26919.0U CN213819396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9396U true CN213819396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11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26919.0U Active CN213819396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93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2747A (zh) * 2021-09-10 2021-12-07 南京普爱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用x射线机的自动伸缩脚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2747A (zh) * 2021-09-10 2021-12-07 南京普爱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用x射线机的自动伸缩脚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19396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椋鸟招引装置
CN110973108A (zh) 一种驱鸟装置
CN113060042A (zh) 一种基于机械手的无人机电池换装平台及换装方法
CN20891781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地基快速夯实机
CN213774678U (zh) 一种全自动补偿式升降马戏圈装置
CN216008388U (zh) 一种浅层岩土钻探设备
CN111924705B (zh) 一种钢结构别墅建造用钢材吊装装置
CN108742338A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边刷
CN110107090B (zh) 一种现浇混凝土电磁振捣工艺及其实施装置
CN208932465U (zh) 一种往复式耙料装置
CN112896763A (zh) 一种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起降平台
CN209244231U (zh) 一种建筑物外部爬升式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CN207616856U (zh) 一种轨道板用拉毛装置
CN114868690B (zh) 一种可升降自动转网的养殖网箱
CN109732566A (zh) 一种混联双足攀爬机器人
CN213356833U (zh) 一种建筑用升降装置
CN216670604U (zh) 一种带自动调整线圈匝数的稳压器
CN114396542A (zh) 一种多方位四足摄影平台
CN109204039A (zh) 一种防止工作人员触电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4456638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
CN114258777B (zh) 一种牧草采集用割搂草一体机
CN214910069U (zh) 一种全自动腿部抗肌肉萎缩装置
CN216122965U (zh) 一种亚氯酸钠生产原料氯酸钠装卸过程中防静电装置
CN216303124U (zh) 一种高强度塔机底座
CN213059050U (zh) 一种用于夹芯板生产的卸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