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7689U - 光伏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7689U
CN213817689U CN202023026327.6U CN202023026327U CN213817689U CN 213817689 U CN213817689 U CN 213817689U CN 202023026327 U CN202023026327 U CN 202023026327U CN 213817689 U CN213817689 U CN 2138176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plug connector
photovoltaic
connection system
bu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263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CSI Solar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filed Critical CSI Cel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263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76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7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76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连接系统,包括组件本体、由组件本体边缘引出的汇流条、与汇流条电性连接的连接器以及同时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组件本体组装固定的插接件,所述汇流条伸入所述插接件内并在所述插接件内与所述连接器电性导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组件的无线缆安装,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运输和使用过程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光伏连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连接系统,属于光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组件的连接主要通过接线盒、连接器及线缆将组件串联,从而实现组件电流的导通。但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依靠线缆进行连接,不仅需要额外的成本,而且线缆电阻会消耗组件的功率,降低组件的发电量;2、带有线缆的组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太方便。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组件连接方式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连接系统,该光伏连接系统可实现组件的无线缆安装,成本更低,运输和使用更加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连接系统,包括组件本体、由组件本体边缘引出的汇流条、与汇流条电性连接的连接器以及同时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组件本体组装固定的插接件,所述汇流条伸入所述插接件内并在所述插接件内与所述连接器电性导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组件本体包括边框,所述汇流条自所述边框的外边缘引出,所述插接件的一端设有突出部,所述边框上对应开设有供收容所述突出部的收容孔,所述收容孔位于所述汇流条的旁侧,以便在所述插接件的突出部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时,使所述汇流条伸入所述插接件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件设有底板,所述突出部自所述底板的外边缘向外突伸形成,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汇流条自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插接件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件上安装有密封件,所述底板上凹设有凹槽,所述密封件收容于所述凹槽,以在所述突出部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时将所述插接件与所述组件本体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突出部为卡勾,所述突出部设置有三个,所述收容孔对应设置有三个,所述凹槽位于三个突出部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位于插接件内部的侧壁上设有金属片,所述汇流条自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插接件内部后与所述金属片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件的另一端设有凹陷部,所述连接器的一端突伸入所述凹陷部并与所述凹陷部锁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陷部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器的一端外侧壁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接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相互啮合实现锁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设有突伸超出所述外螺纹的插针,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接件锁紧连接时,所述插针与所述汇流条和金属片相互抵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外螺纹的内圈一侧,以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接件锁紧固定时,将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接件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连接系统通过在组件本体的边框上安装插接件,从而可利用该插接件将连接器与组件本体组装固定,同时还能利用汇流条伸入插接件内部来实现与连接器的电性导通,真正的实现了组件的无线缆安装,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运输和使用过程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伏连接系统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边框的汇流条位置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光伏连接系统的部份分解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插接件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所示插接件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插接件的分解图。
图8是图3中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第一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10是图3中第二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所示第二连接器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光伏连接系统100,包括组件本体10、由组件本体10边缘引出的汇流条11、与汇流条11电性连接的连接器以及同时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组件本体10组装固定的插接件20,所述汇流条11伸入所述插接件20内并在所述插接件20内部与所述连接器电性导通。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该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可以选用相同的连接器,也可以选用不同的连接器,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所述组件本体10包括边框12,所述汇流条11自所述边框12的外边缘引出。所述插接件20的一端设有突出部21,所述边框12上对应开设有供收容所述突出部21的收容孔13,所述收容孔13位于所述汇流条11的旁侧,以便在所述插接件20的突出部21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3内时,使所述汇流条11伸入所述插接件20内。
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插接件20呈圆柱状设置,包括本体部201和自本体部201的底部外周面向外继续突伸的突伸部202,即所述突伸部202的外径大于所述本体部201的外径。所述本体部201的底部设有底板22,所述突出部21自所述底板22的外边缘向外突伸形成,较佳地,所述突出部21自所述突伸部202的底部向下突伸形成。
所述底板22上开设有开口221,所述汇流条11自所述开口221伸入所述插接件20内部。所述底板22的位于插接件20内部的侧壁222上设有金属片23,所述汇流条11自所述开口221伸入所述插接件20内部后与所述金属片23搭接。本实施例中,开口221位于底板22的顶部,突出部21为卡勾,该卡勾21设置有三个且均布分布在开口221的下方,收容孔13对应设置有三个。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方便汇流条11从开口221处进入插接件20内部,与此同时,可利用三个卡勾21与三个收容孔13的相互配合将插接件20与组件本体10的边框12插接固定,稳定性较佳。
所述金属片23为弹性金属片且呈U字型设置,目的在于:使汇流条11与金属片23的外壁面231时刻保持接触状态,在后续与连接器对接时能够保持可靠的电性接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片23的具体结构以及设置位置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此处不作限制。
所述插接件20上安装有密封件24,所述底板22上凹设有凹槽(未图示),所述密封件24收容于所述凹槽,从而在所述突出部21收容于所述收容孔13内时可利用该密封件24将所述插接件20与所述组件本体10密封连接。较佳地,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底板22与所述突出部21之间,即位于三个突出部21的内侧,如此才能实现较佳的密封效果。
所述插接件20的另一端(即本体部201的远离突伸部202的一端)设有凹陷部25,连接器的一端突伸入凹陷部25并与凹陷部25锁紧连接。因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的结构不相同,故以下说明书部分将分别对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的具体结构以及它们与插接件20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应以此为限。
如图8与图9并结合图4与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30包括第一连接本体31、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1内的第一插针32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1上的密封圈33,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1用于与所述插接件20锁紧连接,所述第一插针32用于与汇流条11电性连接,所述密封圈33用于密封第一连接器30与插接件20之间的间隙。
所述凹陷部25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内螺纹251,所述第一连接本体31的一端外侧壁上形成有外螺纹311,所述第一连接器30与所述插接件20通过内螺纹251与外螺纹311的相互啮合实现锁紧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30与插接件20之间也可通过卡扣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插针32突伸超出所述外螺纹311,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当第一连接器30与插接件20锁紧连接时,可保证第一插针32与汇流条11和金属片23相互抵接,实现导通。所述密封圈33位于所述外螺纹311的内圈一侧,以在所述第一连接器30与所述插接件20锁紧固定时,将所述第一连接器30与所述插接件20密封连接,保证密封性能。
如图10与图11并结合图4与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器40包括第二连接本体41、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内的第二插针42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上的密封圈43,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用于与所述插接件20锁紧连接,所述第二插针42用于与汇流条11电性连接,所述密封圈43用于密封第二连接器40与插接件20之间的间隙。
所述第二连接本体41的一端外侧壁上也形成有外螺纹411,所述第二连接器40与所述插接件20也通过内螺纹251与外螺纹411的相互啮合实现锁紧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40与插接件20之间也可通过卡扣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插针42突伸超出所述外螺纹411,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当第二连接器40与插接件20锁紧连接时,可保证第二插针42与汇流条11和金属片23相互抵接,实现导通。所述密封圈43位于所述外螺纹411的内圈一侧,以在所述第二连接器40与所述插接件20锁紧固定时,将所述第二连接器40与所述插接件20密封连接,保证密封性能。
组装时,先将插接件20的三个突出部21对应插入边框12的三个收容孔13中,并使得汇流条11自开口221处伸入插接件20内部与弹性金属片23搭接,与此同时密封件24介于边框12与插接件20之间,保证插接件20与边框12紧密连接,密封性能较好,至此,插接件20与组件本体10完成安装。
使用时,先调整好组件本体10之间的间距,然后将第一连接器30通过外螺纹311装配到插接件20上,使得密封圈33介于第一连接器30与插接件20之间;当第一连接器30安装到位后,可通过密封圈33保证密封性能,同时内部的第一插针32压迫汇流条11并在弹性金属片23的作用力下保持可靠的接触,实现导通。第二连接器40的安装步骤与第一连接器30的安装步骤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插接件20必须在出厂之前由专业人士进行安装,而第一连接器30和第二连接器40则既可以在出厂之前由专业人士安装,也可以由客户自行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光伏连接系统100通过在组件本体10的边框12上安装插接件20,从而可利用该插接件20将连接器与组件本体10组装固定,同时还能利用汇流条11伸入插接件20内部来实现与连接器的电性导通,真正的实现了组件的无线缆安装,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运输和使用过程更加方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伏连接系统,包括组件本体、由组件本体边缘引出的汇流条以及与汇流条电性连接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连接系统还包括同时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组件本体组装固定的插接件,所述汇流条伸入所述插接件内并在所述插接件内与所述连接器电性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本体包括边框,所述汇流条自所述边框的外边缘引出,所述插接件的一端设有突出部,所述边框上对应开设有供收容所述突出部的收容孔,所述收容孔位于所述汇流条的旁侧,以便在所述插接件的突出部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时,使所述汇流条伸入所述插接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设有底板,所述突出部自所述底板的外边缘向外突伸形成,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开口,所述汇流条自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插接件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上安装有密封件,所述底板上凹设有凹槽,所述密封件收容于所述凹槽,以在所述突出部收容于所述收容孔内时将所述插接件与所述组件本体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为卡勾,所述突出部设置有三个,所述收容孔对应设置有三个,所述凹槽位于三个突出部的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位于插接件内部的侧壁上设有金属片,所述汇流条自所述开口伸入所述插接件内部后与所述金属片搭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的另一端设有凹陷部,所述连接器的一端突伸入所述凹陷部并与所述凹陷部锁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器的一端外侧壁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接件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相互啮合实现锁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设有突伸超出所述外螺纹的插针,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接件锁紧连接时,所述插针与所述汇流条和金属片相互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上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外螺纹的内圈一侧,以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接件锁紧固定时,将所述连接器与所述插接件密封连接。
CN202023026327.6U 2020-12-16 2020-12-16 光伏连接系统 Active CN213817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6327.6U CN213817689U (zh) 2020-12-16 2020-12-16 光伏连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6327.6U CN213817689U (zh) 2020-12-16 2020-12-16 光伏连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7689U true CN213817689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6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26327.6U Active CN213817689U (zh) 2020-12-16 2020-12-16 光伏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76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84644B1 (ko) 연결 커넥터를 구비한 조명레일 시스템
JP2012252858A (ja) コネクタ
CN107611636B (zh) 一种带电磁屏蔽功能的分体式金属接线盒
CN213817689U (zh) 光伏连接系统
CN210628675U (zh) 一种模块可更换插座
EP4246736A1 (en) Charging pile
US20040185712A1 (en) Structure of power line fixing module i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4043301U (zh) 一种具备高密封防水结构的电子变压器
WO2022012230A1 (zh) 一种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4754335U (zh) 转接头
CN210182467U (zh) 导电排加固结构、电源模组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CN209786291U (zh) 一种Fakra连接器
CN220582371U (zh) 一种分体式旋拧灯具
CN219498316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插座
CN218887746U (zh) 储能连接器
CN212485682U (zh) 一种单芯过孔连接器
CN114256659B (zh) 一种可分体式安装的插座连接器
CN218770174U (zh) 一种大电流输出铜排的防摆动组件
CN219739478U (zh) 一种矩形转接器、与该转接器适配的插头以及连接器
CN217334578U (zh) 连接器插座及车载充电机
JP2020087919A (ja) 電池製品
CN218770459U (zh) 一种插座面板、插座组件及储能电源
CN221057767U (zh) 一种适用于自动化装配的高压屏蔽电连接器插座
CN211630298U (zh) 电子装置
CN219696759U (zh) 母端连接器及包含该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