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7395U - 电机安装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安装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7395U
CN213817395U CN202023329967.4U CN202023329967U CN213817395U CN 213817395 U CN213817395 U CN 213817395U CN 202023329967 U CN202023329967 U CN 202023329967U CN 213817395 U CN213817395 U CN 213817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motor mounting
hook
positioning structure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299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299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7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7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7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机安装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新风机,电机安装组件包括电机安装件和电机罩,所述电机安装件设置有第一预定位结构;所述电机罩设置有第二预定位结构,所述第二预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预定位结构活动卡接,所述电机罩与所述电机安装件之间形成电机安装位。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机安装组件,其能够提高电机罩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并且提升电机罩拆卸过程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机安装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安装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新风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新风机的电机通过电机罩承托并固定于新风机的箱体内部,电机罩则通过螺丝进行固定;在安装电机罩时,首先需要将电机罩上的连接孔与箱体内的安装孔准确对齐再进行安装,然而孔位之间的对位时间长,从而影响安装效率;并且,安装过程中,还需安装人员一只手压住电机罩,另一只手打螺丝,因此也不便于操作;另外,由于新风机通常为吊顶式设备,这种新风机在维修过程中拆卸电机罩时,操作人员同样需要一只手扶住电机罩,另一只手进行拆螺丝,不仅不便于操作,而且在没扶稳的情况下电机罩还有掉落的风险,因而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安装组件,其能够提高电机罩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并且提升电机罩拆卸过程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电机安装组件的新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包括电机安装件和电机罩,电机安装件设置有第一预定位结构;电机罩设置有第二预定位结构,第二预定位结构与第一预定位结构卡接连接,以在电机罩与电机安装件之间形成电机安装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电机安装件及电机罩上设置相互活动卡接的第一预定位结构和第二预定位结构,在安装电机及电机罩时,可以将电机置于电机罩和电机安装件之间,然后将电机罩与电机通过第二预定位结构卡接于电机安装件上;卡接完成后电机罩将完成安装预定位,此时再通过螺丝等连接件连接固定电机罩时,将无需人为调整孔位之间的位置,并且也无需在安装连接件时操作者人手按压电机罩,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安装效率;而在维修拆卸电机罩的过程中,由于电机罩除了存在螺丝连接电机安装件之外,电机罩与电机安装件之间卡接,即使螺丝全部拆卸完成,在没有解除电机罩与电机安装件之间卡接的情况下,电机罩也能够通过第二预定位结构悬挂于电机安装件上,因此拆卸过程无需人手扶住电机罩,不仅可以提高拆卸效率,还使得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第一预定位结构和第二预定位结构为相互卡接的第一卡勾和第一卡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第一卡勾的卡口内侧设置有导向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第一卡槽包括有依次设置的插入段、过渡段和卡接端,卡接端的宽度与第一卡勾的宽度匹配,插入段的宽度大于卡接端的宽度,过渡段的宽度从插入段一侧向卡接端一侧逐渐收窄,且过渡段两端的宽度分别与插入段和卡接端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第一卡勾和第一卡槽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卡勾和第一卡槽均沿同一旋向排列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电机安装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件,电机罩包括有罩体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设置于罩体部的一侧,罩体部用于承托电机,连接部设置有与电机安装件贴合的连接片,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电机安装件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内,用于将电机罩固定在电机安装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一些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第二预定位结构设置于连接片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机,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和箱体,电机安装组件设置于箱体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新风机中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机安装组件,不仅可以提升新风机的组装效率、提升产能,并且在新风机的后续检修过程中,也有利于提升便捷性和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机,电机安装件上设置第三预定位结构,第三预定位结构用于将电机安装件卡接于箱体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一些实施例的新风机,新风机还包括有连接支架,连接支架连接于箱体的顶壁上,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第四预定位结构,第三预定位结构与第四预定位结构活动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机安装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机安装组件中电机罩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电机安装组件中电机罩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机安装组件中电机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虚线圈A所示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支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机支架与连接支架的连接结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机去除箱体底部板件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箱体去除顶部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虚线圈B所示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所示第一检修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所示第一检修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0中所示第二检修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0中所示第二检修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电机支架100,电机罩200、连接支架300、箱体400;
第一卡槽110、插入段111、过渡段112、卡接端113、第五折边120、圆形口130、第二连接孔140、第二卡勾150、第三连接孔160;
第一卡勾210、导向斜面211、罩体部220、连接部230、连接片240、第一连接孔241;
第二卡槽310、避让口320、第四连接孔330、支撑部340、第四折边350;
第一检修板410、第三折边411、第二检修板420、第二折边421、插片422、第一侧板430、第二侧板440、第三卡勾450、第三卡槽460、第一折边4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参照附图1至附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
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应用于新风机等通风设备中,电机安装组件包括电机安装件和电机罩200,电机安装件设置有第一预定位结构;电机罩200设置有第二预定位结构,第二预定位结构与第一预定位结构卡接连接,以在电机罩200与电机安装件之间形成电机安装位。
通过在电机安装件及电机罩200上设置相互活动卡接的第一预定位结构和第二预定位结构,在安装电机及电机罩200时,可以将电机置于电机罩200和电机安装件之间,然后将电机罩200与电机安装件通过第二预定位结构卡接于电机安装件上;卡接完成后电机罩200将完成安装预定位,此时再通过螺丝等连接件连接固定电机罩200,将无需人为调整孔位之间的位置,并且也无需在安装螺丝等连接件时,操作者人手按压电机罩200,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安装效率;而在维修拆卸电机罩200的过程中,由于电机罩200除了存在螺丝连接电机安装件之外,电机罩200与电机安装件之间卡接,即使螺丝等连接件全部拆卸完成,在没有解除电机罩200与电机安装件之间卡接的情况下,电机罩200也能够通过第二预定位结构悬挂于电机安装件上,因此拆卸过程无需人手扶住电机罩200,不仅可以提高拆卸效率,还使得安全性得到大大提升。
结合附图1和附图5,可以理解的是,电机安装件为用于安装电机的电机支架100,该电机支架100由板件冲裁和弯折成型,电机支架100的其中两个相对边缘向靠近电机罩200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五折边120,以使得电机支架100朝向电机罩200的一侧构成安装平台,从而便于连接电机及电机罩200,并且通过设置第五折边120也有助于提高电机支架100的刚度。
应当理解的是,电机安装件除了可以选择采用上述电机支架100之外,电机安装件还可以为其他一些类型的结构或部件,其设置有第一预定位结构并可用于安装电机即可;例如,电机安装件还可以为设置有第一卡槽110或第一卡勾210的新风机的箱体400的顶壁,或者为新风机内部设置有第一卡槽110或第一卡勾210的风扇蜗壳等,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定位结构和第二预定位结构可以为相互卡接的第一卡勾210和第一卡槽110;具体地,结合附图1和附图2,第一预定位结构为设置于电机罩200的第一卡勾 210,而第二预定位结构为设置于电机支架100的第一卡槽11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一些方式中,第一预定位结构也可以为设置于电机罩200的第一卡槽110,而第二预定位结构为设置于电机安装件的第一卡勾210。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可以选择采用上述第一卡勾210和第一卡槽110的结构之外,第一预定位结构和第二预定位结构,还可以选择采用卡块和卡圈、卡块和卡扣等其他类型的可相互卡接的结构,其能够实现电机罩200与电机安装件之间的相互卡接和预定位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勾210的卡口内侧设置有导向面,当第一卡勾210与第一卡槽110 进行卡接时,第一卡勾210将穿过第一卡槽110,然后再沿第一卡槽110的走向运动,使得第一卡槽110的一端槽壁通过卡口,并进入到第一卡勾210与其所在部件的其余部分之间形成的卡道内,从而完成卡接;而在第一卡勾210的卡口内侧设置导向面,可以使得卡口的尺寸更大,从而便于第一卡槽110的端部槽壁进入到卡道内。并且,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卡道的宽度尺寸设置成与第一卡槽110所在结构的厚度尺寸相适配,从而使得卡道可以卡紧第一卡槽110的端部边缘,避免第一卡勾210和第一卡槽110在卡道的宽度方向上出现位置偏移,进而提升预定位的精度,并且可以有效防止松脱。
结合附图3,具体地,第一卡勾210设置于电机罩200上,第一卡勾210设置成L形,第一卡勾210与电机罩200的其余部分之间的间隔形成卡道,卡道的宽度与电机支架100的板件厚度匹配,第一卡勾210在卡口内侧设置导向面,导向面为平面型的导向斜面211,从而使得卡口的尺寸从内向外逐步变大。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面除了可以为平面型的导向斜面211之外,也可以为导向曲面等,例如可以为导向圆弧面等,导向面能够使得卡口尺寸从内向外逐步变大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并且,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卡勾210选择设置于电机支架100上时,上述卡道将形成于第一卡勾210与电机支架100的安装平台之间,此时在第一卡勾210的卡口内侧设置导向面,同样可以达到上述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结合附图5和附图6,第一卡槽110包括有依次设置的插入段111、过渡段112和卡接端113,卡接端113的宽度与第一卡勾210的宽度匹配,插入段111的宽度大于卡接端113的宽度,过渡段112的宽度从插入段111一侧向卡接端113一侧逐渐收窄,且过渡段112两端的宽度分别与插入段111和卡接端113相同。通过上述结构,当电机罩200 与电机安装件卡接时,先使得第一卡勾210插入到第一卡槽110的插入段111中,由于插入段111的宽度大于卡接端113,插入段111的宽度也将大于第一卡勾210的厚度,因此可以降低第一卡勾210插入到第一卡槽110内的难度;当第一卡勾210插入到第一卡槽110后,使第一卡勾210沿第一卡槽110的走向在第一卡槽110内运动,从而使第一卡勾210经过渡段112进入到卡接端113;由于过渡段112的尺寸是逐步收窄的,因此第一卡勾210可以很平滑顺畅地进入到卡接端113中,而卡接端113的尺寸是与第一卡勾210的厚度匹配的,因此卡接端113将卡紧第一卡勾210,避免第一卡勾210出现位置偏移,从而提升预定位的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电机罩200与电机安装件卡接的稳固性,第一卡勾210和第一卡槽110均设置有多个;并且,由于电机为用于驱动扇叶转动的部件,电机的主体常设置成圆柱形或近似圆柱形,因此电机罩200为更好地与电机轮廓等适配,电机罩200设置成围绕电机转动轴线的对称中心对称结构,而第二预定位结构设置成围绕电机转动轴线间隔排列的形式,在第二预定位结构与第一预定位结构进行相互卡接或解除卡接时,将电机罩200整体进行旋转即可以实现。
结合附图5,具体地,第一卡槽110具有多个且设置于电机支架100上,第一卡勾210与第一卡槽110一一对应设置,并且第一卡勾210和第一卡槽110均沿同一旋向排列设置,从而在旋转电机罩200时,可以保证各个第一卡勾210的卡道都卡入到第一卡槽110的槽壁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卡槽110和第二卡勾150沿同一旋向排列的设置形式,当第一卡槽110设置于电机罩200、第一卡勾210设置于电机支架100的情况下也同样可以适用。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得电机罩200更好地承托电机,并在电机罩200和电机安装件完成卡接后再实现电机罩200与电机安装件之间的固定;电机安装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件,电机罩200包括有罩体部220和连接部230,连接部230设置于罩体部220的一侧,罩体部220 用于承托电机,连接部230设置有与电机安装件贴合的连接片240,连接片24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41,电机安装件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40,第一连接件穿设于第一连接孔241和第二连接孔140内,用于将电机罩200固定在电机安装件上。
结合附图3、附图4和附图5,具体地,电机罩200包括有罩体部220和连接部230;罩体部220设置有开口朝向电机支架100的容纳腔,罩体部220的中心开设有用于允许电机转动轴穿出的通孔,该通孔连通容纳腔;电机支架100在第一卡槽110之间围绕的区域中部正对容纳腔的位置设置有圆形口130,电机的一端安装在圆形口130内,另一端安装于容纳腔内,电机的转轴穿过连通容纳腔的通孔;连接部230的一端连接于罩体部220的四周边缘,连接部230位于罩体部220朝向电机安装件的一侧,连接部230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部230 围绕容纳腔均匀分布;连接部230远离罩体部220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片240,连接片240与电机支架100贴合,并且为了避免连接片240影响到电机的安装,连接片240位于连接部230 远离圆形口130的一侧,每个连接片240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241,电机支架100上对应地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40,电机罩200通过穿过第一连接孔241和第二连接孔140的第一连接件固定于于电机支架100上;第一连接件可以为螺丝、铆钉、销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简化结构并便于加工成型,第二预定位结构设置于上述连接片240 上。结合附图3和附图4,具体地,第二预定位结构为第一卡勾210,第一卡勾210设置于连接片240朝向电机安装件的一侧;并且为了避免第一卡勾210影响到电机的安装,第一卡勾 210设置于连接片240远离圆形口130的一侧,而且第一卡勾210可以与连接片240、连接部 230通过板件冲裁弯折后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预定位结构采用的是第一卡槽110时,第一卡槽110设置于连接片240上,第一卡槽110避开第一连接孔241所在的位置,并且第一卡槽110为弧形槽,弧形槽对应圆弧的圆心与圆形口130对应的圆心重合。
参照附图7至附图15,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新风机,本实施例的新风机包括有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安装组件。通过在新风机中设置上述第一方面的电机安装组件,不仅可以提升新风机的组装效率、提升产能,并且在新风机的后续检修过程中,也有利于提升便捷性和安全性。
结合附图9,可以理解的是,新风机包括有箱体400,上述电机安装组件设置于箱体400 内部,通过箱体400可以对电机安装组件等部件进行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电机安装件上设置第三预定位结构,第三预定位结构用于将电机安装件卡接于箱体400内部。
结合附图5,电机支架100上设置有第三预定位结构,第三预定位结构用于将电机支架 100活动卡接于新风机等设备的箱体400内部;并且,可以选择将新风机的整个风机部件,即电机罩200、电机、扇叶和蜗壳构成的整体集成于电机支架100上,然后再通过电机支架 100卡接于箱体400内部,这样在新风机的生产组装过程中,就可以在箱体400外部先组装得到风机部件,然后再将风机部件通过电机支架100整体卡装和固定连接到箱体400内。
结合附图5,具体地,第三预定位结构为第二卡勾150,第二卡勾150的结构与第一卡勾 210相同,第二卡勾150的卡口内侧设置导向面。第二卡勾150位于电机支架100背离电机罩200的一侧;并且,为了便于加工制造,第二卡勾150设置于上述电机支架100的两个相对边缘,而且,第二卡勾150和电机支架100上的第五折边120分别对应设置于电机支架100的四边。对应的,可以在新风机等设备的箱体400内部设置与第二卡勾150活动卡接的第二卡槽310,从而实现电机支架100在设备内部的卡接预定位,进而便于电机支架100的生产安装和检修拆卸。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预定位结构除了可以选择采用第二卡勾150之外,还可以设置为第二卡槽310,而将第二卡勾150设置于新风机等箱体400的内部,如此同样可以通过第二卡槽310与第二卡勾150配合以将电机支架100卡接于新风机等设备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预定位结构与第一预定位结构和第二预定位结构的结构和功能类似,除了可以设置为第二卡勾150或第二卡槽310之外,也可以设置为卡圈或卡块、卡扣或卡块等。
可以理解的是,电机支架100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电机支架100进行固定的第三连接孔160,电机支架100通过穿设于第三连接孔160上的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新风机等设备的箱体400内部。结合附图,具体地,第三连接孔160设置于电机支架100上邻近边缘或邻近边角的位置,第二连接件可以选择采用螺丝、铆钉、销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实现电机支架100在箱体400内部的卡接,新风机还包括有连接支架300,连接支架300连接于箱体400的内壁上,连接支架300上设置有第四预定位结构,第三预定位结构与第四预定位结构活动卡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预定位结构和第四预定位结构为相互卡接的第二卡勾150和第二卡槽310。例如,当第三预定位结构设置为第二卡勾150时,第四预定位结构设置为与第二卡勾150相互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槽310;或者当第三预定位结构设置为第二卡槽310时,第四预定位结构设置为与第二卡勾150相互卡接配合的第二卡勾150。
结合附图7至附图9,具体地,连接支架300可以通过点焊等连接的形式固定连接于箱体400的顶壁上,连接支架300对应电机支架100设置第二卡勾150的位置设有第二卡槽310,第二卡槽310沿连接支架300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第三卡槽460设置于连接支架300邻近边缘的位置上;连接支架300宽度方向的边缘还设置有L形的支撑部340,并通过支撑部340 与箱体400的顶部连接;连接支架300的中部设置有避让口320,电机支架100上的第二卡槽310、圆形口130和第二连接孔140均正对应避让口320所在的位置,以避免第二卡勾150等与连接支架300之间出现干涉的问题。连接支架300长度方向的边缘、避让口320的边缘均设置有第四折边350,第四折边350向箱体400的顶壁一侧弯折,以提升连接支架300的刚性;连接支架300上对应第三连接孔160的位置设置第四连接孔330,电机支架100通过穿设于第三连接孔160和第四连接孔330的第二连接件固定于连接支架300。
可以理解的是,箱体400表面设有多个板件,板件之间相互连接以构成箱体400的外壳;在板件的安装过程中,同样需要通过螺丝等连接件对相互连接的板件进行连接固定,在螺丝等连接件连接板件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使板件上的连接孔位之间相互对正;因此为了提高板件之间的连接效率,至少部分相邻的板件之间设置有相互卡接的第五预定位结构和第六预定结构,以在板件连接固定之前先通过第五预定位结构和第六预定位结构相互卡接以实现预定位,从而在安装螺丝等连接件时无需人为进行孔位对正,也无需人手扶住板件以免在连接过程中板件移位而影响安装。
可以理解的是,第五预定位结构和第六预定位结构为相互卡接的第三卡勾450和第三卡槽460;并且,结合附图10至附图15,第三卡勾450的结构与第一卡勾210相同,第三卡勾 450与其所在板件的其余部分之间同样形成卡道,第三卡勾450的卡口内侧设置有导向面,卡口的尺寸从内向外逐渐变大,卡道的宽度与同其卡接的板件的厚度相匹配。
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可以选择采用上述第三卡勾450和第三卡槽460的结构之外,第五预定位结构和第六预定位结构,还可以选择采用卡块和卡圈、卡块和卡扣等其他类型的可相互卡接的结构,其能够实现板件之间的相互卡接和预定位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不作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在相互卡接的两块板件中,其中一块板件边缘设置有第一折边470,上述第三卡槽460设置于第一折边470上,其中另一块板件的边缘设置有上述第三卡勾450,第三卡勾450向箱体400内侧弯折设置,并卡入第三卡槽460内。
结合附图10至附图13,具体地,在相互卡接的两块板件中,其中一块板件与另一板件卡接的边缘设置有第一折边470,第一折边470垂直于板件的主体,第一折边470上设置第三卡槽460,每一第三卡槽460的走向与每一第三卡槽460所在的第一折边470的走向平行,另一块板件靠近第一折边470的边缘设置有上述第三卡勾450,第三卡勾450向箱体400内侧弯折设置,两个板件进行相互卡接时,首先使得其中一个板件上的第三卡勾450穿设于第三卡槽460,然后再沿着第一折边470的走向使得这两个板件进行相对滑动,并最终使得第三卡槽460的一端槽壁卡入第三卡勾450形成的卡道内。由于板件其厚度较小,因此通过设置第一折边470,并将上述第三卡槽460设置于第一折边470上,有利于相互垂直的两块板件之间的相互卡接,而且通过设置第一折边470并将第三卡勾450向箱体400内侧方向弯折,可以使得板件之间相互卡接的结构处于箱体400内侧,而且其中一个板件将贴合与另一板件的第一折边470上,从而使得箱体400上相邻两块相互卡接的板件之间不会出现间隙,从而也有利于提高新风机外观的美观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检修,板件包括有第一检修板410、第二检修板420和第一侧板430,第一侧板430垂直于第一检修板410,第二检修板420的一端与第一侧板430的一侧通过第三卡勾450和第三卡槽460卡接,第二检修板420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折边421,第一检修板410连接第二检修板4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折边411,第二折边421和第三折边411 设置有相互插接的插片422和插槽,第二检修板420与第一侧板430之间卡接的第三卡槽460的走向平行于插槽的走向,插槽的尺寸允许插片422沿插槽滑动。在第二检修板42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卡勾450和第三卡槽460、插片422和插槽来实现与第一侧板430和第一检修板410之间配合卡接的形式,可以在安装时实现第二检修板420两端的预定位以提高安装效率,而在拆卸时也便于第二检修板420快速拆卸和提高安全性。
结合附图10至附图15,具体地,板件包括有侧板和检修板,其中检修板包括有第一检修板410和第二检修板420,侧板包括有第一侧板430,第一侧板430垂直于第一检修板410并与第一检修板410间隔设置,第二检修板420连接于第一检修板410和第一侧板430之间;第二检修板420连接第一侧板43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卡勾450,该第三卡勾450向箱体400 内侧弯折;第一侧板430连接第二检修板4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折边470,该第一折边470 上开设有第三卡槽460,该第三卡槽460的走向平行于该第一折边470;第二检修板420连接第一检修板41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折边421,第二检修板420上的第二折边421与第三卡勾 450相对,第二折边421上设置有插片422;第一检修板410连接第二检修板4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折边411,第三折边411上设置有与插片422相互插接的插槽,其中插槽的走向平行于第三折边411,也平行于第一侧板430上用于与第二检修板420卡接的第三卡槽460的走向;在安装第二检修板420时,可以先将插片422插入到插槽内,然后再将第二检修板420 和第一侧板430之间的第三卡勾450插入到第三卡槽460内,然后沿插槽的方向滑动第二检修板420即可实现第二检修板420的卡接,完成预定位,在卡接完成后再通过螺丝等连接件实现第二检修板420的固定;而在拆卸第二检修板420时,先取下第二检修板420固定用的螺丝等连接件,由于去掉螺丝等连接件后,第二检修板420仍然通过第三卡勾450和第三卡槽460、插片422和插槽的配合卡接于第一侧板430和第一检修板410上,因此拆卸第二检修板420时无需人手扶持也不会掉落,安全系数更高;当取下第二检修板420固定用的螺丝等连接件后,先沿安装时相反的方向滑动第二检修板420,使得第三卡勾450和第三卡槽460 脱离卡接,然后将第三卡勾450从第三卡槽460内抽出,此过程由于第二检修板420另一端还是处于插片422和插槽配合状态的,此时即使单手操作使第三卡勾450从第三卡槽460中脱离,而不对第二检修板420进行扶持,第二检修板420也不易直接掉落,因而拆卸过程的安全系数更高;当第三卡勾450和第三卡槽460脱离后,再拉动第二检修板420,使得插片 422从插槽中抽出,即可完成第二检修板420的拆卸,以便于对箱体400内的其余部件进行维修。
可以理解的是,其中插片422和插槽,还可以反向设置,即可以选择将插片422设置于第三折边411,而插槽设置于第二折边421;同样地,其中第二检修板420与第一侧板430之间的第三卡勾450和第三卡勾450也可选择反向设置,即将在第二检修板420上设置第一折边470和第三卡槽460,而在第一侧板430上设置第三卡勾450。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共同构成箱体400的外壳,板件还包括有第二侧板440,其中第二检修板420和第二侧板440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侧板440分别设置于第一检修板410的两端,第二侧板440同时垂直于第一检修板410和第一侧板430,第二侧板440通过第三卡勾450和第三卡槽460同时与第一检修板410和第一侧板430卡接;两个第二检修板420之间相互间隔设置。
结合附图10至附图15,具体地,箱体400的表面包括有第一检修板410、两个第二检修板420、第一侧板430、两个第二侧板440和第三侧板;其中第一检修板410和第二检修板420位于箱体400的底面;第一侧板430垂直于第一检修板410,且位于箱体400的其中一个侧面;两个第二侧板440同时垂直于第一检修板410和第一侧板430,并位于第一检修板410 的两端,而且两个第二侧板440位于箱体400另外两个相对侧面,其中第二侧板440与第一检修板410连接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折边470和第三卡槽460,第一检修板4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卡勾450,用于与第二侧板440的第三卡槽460卡接;两个第二检修板420均通过第三卡勾450和第三卡槽460、插片422和插槽同时与第一检修板410和第一侧板430卡接,并且两个第二检修板420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以使两个第二检修板420均可以向两个第二检修板420之间的区域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侧板440与第一检修板410之间的第三卡勾450和第三卡槽460 可以选择反向设置,即将第三卡槽460设置于第一检修板410,而将第三卡勾450设置于第二侧板440上。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机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安装件,设置有第一预定位结构;
电机罩,设置有第二预定位结构,所述第二预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预定位结构卡接连接,以在所述电机罩与所述电机安装件之间形成电机安装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预定位结构为相互卡接的第一卡勾和第一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的卡口内侧设置有导向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包括有依次设置的插入段、过渡段和卡接端,所述卡接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勾的宽度匹配,所述插入段的宽度大于所述卡接端的宽度,所述过渡段的宽度从所述插入段一侧向所述卡接端一侧逐渐收窄,且所述过渡段两端的宽度分别与所述插入段和所述卡接端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一卡槽均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卡勾和第一卡槽均沿同一旋向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机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电机罩包括有罩体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罩体部的一侧,所述罩体部用于承托电机,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电机安装件贴合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电机安装件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内,用于将所述电机罩固定在所述电机安装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机安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片上。
8.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安装组件和箱体,所述电机安装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件上设置第三预定位结构,所述第三预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电机安装件卡接于所述箱体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连接于所述箱体的顶壁上,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第四预定位结构,所述第三预定位结构与所述第四预定位结构活动卡接。
CN202023329967.4U 2020-12-30 2020-12-30 电机安装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新风机 Active CN213817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29967.4U CN213817395U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机安装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29967.4U CN213817395U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机安装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7395U true CN213817395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8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29967.4U Active CN213817395U (zh) 2020-12-30 2020-12-30 电机安装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7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99511A1 (en) Indoor air-conditioning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EP2713113B1 (en)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13817395U (zh) 电机安装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新风机
CN105865003A (zh) 空调室内机面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033874U (zh) 一种电机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2376921U (zh) 一种蜗壳总成及空调器
CN210861451U (zh) 空调室外机的底盘组件和空调室外机
CN209857439U (zh) 一种蒸发器侧板结构及空调器
EP3901534B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113739401A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N221055124U (zh) 座吊式空调器
CN218154517U (zh) 空气处理机组
CN211177064U (zh) 导风板安装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16554601U (zh) 一种塔扇的外壳后盖
CN214891559U (zh) 空调器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630797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1040742U (zh) 电抗器组件及空调器
CN212205013U (zh) 壳体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7357518U (zh) 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N218096521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137742U (zh) 空调室外机的壳体、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8154763U (zh) 空气处理机组
CN211119655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9036847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693431U (zh) 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