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96521U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96521U
CN218096521U CN202222618033.5U CN202222618033U CN218096521U CN 218096521 U CN218096521 U CN 218096521U CN 202222618033 U CN202222618033 U CN 202222618033U CN 218096521 U CN218096521 U CN 218096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hook
middle frame
clamping
clamp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803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彬彬
尚彬
张引
牛天威
李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803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96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96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96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室内机包括中框和面板,中框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且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相对设置。面板设置有与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一卡钩以及与第二卡槽对应的第二卡钩。在第一卡钩插接于第一卡槽的状态下,面板可相对中框移动,以让第二卡钩卡接于第二卡槽。其能够让面板的拆装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为了便于空调器的维修和清理,现有的空调器一般会将空调器的面板和中框设置为可拆卸的装配结构。
然而现有的空调器的面板与中框的装配结构复杂,导致用户想将面板取下来清洗时,拆卸和安装都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室内机和空调器,其能够让面板和中框的装配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机,包括中框和面板,所述中框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且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的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面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对应的第一卡钩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槽对应的第二卡钩;
在所述第一卡钩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状态下,所述面板可相对所述中框移动,以让所述第二卡钩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
本申请在面板上设置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并且让第一卡槽的开口和第二卡槽的开口相对设置,而在面板上设置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在装配时先将第一卡钩装配到第一卡槽内,再让面板移动使第二卡钩卡接在第二卡槽内,从而让面板的装配更加方便。而在面板拆卸时,将面板反向移动使第二卡钩脱离第二卡槽,再将第一卡钩移出第一卡槽,也可方便的实现面板的拆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面板连接,所述第一卡持部向着远离所述第二卡钩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持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
所述第二卡钩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面板连接,所述第二卡持部向着远离所述第一卡钩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持部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在所述第一卡钩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状态下,所述面板可相对中框移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卡持部的长度,且大于所述第二卡持部的长度;
本申请通过对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的结构设置可让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更好地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配合,且让面板可相对中框移动的距离小于第一卡持部的长度,且大于第二卡持部的长度,从而以让面板的拆装更加方便。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持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卡持部的长度,所述面板相对所述中框可移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卡持部的长度,且大于所述第二卡持部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二卡持部插接于所述第二卡槽时,所述第一卡持部也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卡槽。
在实施例将第一卡持部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所述第二卡持部的长度,从而可以第二卡持部插接于第二卡槽时,第一卡持部也部分位于第一卡槽中,从而实现面板与中框的装配,而在面板拆卸时,移动面板让第一卡持部向着第一卡槽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让第二卡持部脱离第二卡接槽,即可实现面板的拆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所述面板相对所述中框可移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卡槽的深度,且大于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以使所述第二卡持部插接于所述第二卡槽时,所述第一卡持部也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卡槽。
本实施例将第一卡槽的深度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卡槽的深度,从而可以在第二卡持部插接于第二卡槽时,第一卡持部也部分位于第一卡槽中,实现面板与中框的装配。而在面板拆卸时,移动面板让第一卡持部向着第一卡槽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让第二卡持部脱离第二卡接槽,即可实现面板的拆卸。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槽设置于所述中框正面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第二卡槽设置于所述中框正面靠近低部的位置。
本实施例让第一卡槽设置在中框正面靠近顶部的一侧,而让第二卡槽设置在中框靠近低部的一侧,从而在面板装配时,面板可以通过中重力让第二卡持部滑道第二卡槽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槽在所述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在所述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以使所述第一卡持部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时,所述面板可在面板厚度方向的两侧转动。
本实施例让第一卡槽在所述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卡持部在所述面板厚度方向的尺寸,从而可以让第一卡持部在第一卡槽内活动,以在面板装配时可通过转动面板让第二卡持部与第二卡槽对中,而在面板拆除过程中让面板向外转动,从而将第一卡持部也移除第一卡接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显示盒,所述中框的正面设置有显示盒安装区,所述显示盒安装于显示盒安装区;
所述中框正面位于所述显示盒安装区的外周缘设置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开口方向相同;
所述面板内侧与所述第三卡槽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三卡钩;
在所述第一卡钩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的状态下,所述面板相对所述中框向着第二卡槽方向移动时,可使所述第二卡钩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的同时还可使所述第三卡钩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槽;
且在所述面板相对所述中框向着第二卡槽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三卡钩和所述第三卡槽配合可使所述面板与所述显示盒对应的区域向着所述显示盒贴合。
本实施例将显示盒设置在中框,可以避免在拆除面板时拆除显示盒。而在中框正面位于所述显示盒安装区的外周缘设置第三卡槽,在面板内侧设置面板设置第三卡钩,在面板相对中框向着第二卡槽方向移动时,第三卡钩和第三卡槽配合可使面板与显示盒对应的区域向着显示盒贴合,从而可以让显示盒的显示效果更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卡钩包括第三连接部和第三卡持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面板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三卡持部向着所述第二卡钩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卡持部的向着所述面板的一侧形成有导向斜面;
在所述面板相对所述中框向着所述第二卡槽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三卡槽侧壁配合可使所述面板向着所述显示盒的方向贴合。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三卡钩设置导向斜面,从而可以通过导向斜面使面板在安装过程中让面板与显示盒对应的区域有一个向着显示盒逼近的过程,从而让面板和显示盒贴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盒用于显示的一侧凸出所述中框的正面,以在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中框时可使所述显示盒的显示面与所述面板贴合。
本申请让显示盒用于显示的一侧凸出所述中框的正面,可以让面板能够更好的与显示盒用于显示的一面贴合,使面板的显示效果更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孔,且所述面板和所述中框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道,所述中框还具有向室内送风的第二风道;
在所述室内机运行时,所述室内机可通过所述第二风道向室内送风,和/或,通过所述第一风道经所述出风孔向室内送风。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器的室内机通过在面板上设置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并且让第一卡槽的开口和第二卡槽的开口相对设置,而在面板上设置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在装配时先将第一卡钩装配到第一卡槽内,再让面板移动使第二卡钩卡接在第二卡槽内,从而让面板的装配更加方便。而在面板拆卸时,将面板反向移动使第二卡钩脱离第二卡槽,再将第一卡钩移出第一卡槽,也可方便的实现面板的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面板与中框在分离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面板的第一卡钩装配于中框的第一卡槽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面板的第一卡钩装配于中框的第一卡槽及第二卡钩装配于第二卡槽的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第三卡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机的第三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室内机;110-中框;111-第一卡槽;113-第二卡槽;115-显示盒安装区;117-第三卡槽;119-第一连接块;121-第二连接块;123-导向槽;130-面板;131-第一卡钩;133-第二卡钩;135-第一连接部;137-第一卡持部;139-第二连接部;140-第二卡持部;143-第三卡钩;145-第三连接部;147-第三卡持部;148-导向斜面;149-导向片;150-显示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包括室内机100和室外机。室外机和室外机通过管道连接,可以实现室内空气的调节。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机100包括中框110和面板130。中框110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3,且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3的开口相对设置。面板130设置有与第一卡槽111对应的第一卡钩131以及与第二卡槽113对应的第二卡钩133。在第一卡钩131插接于第一卡槽111的状态下,面板130可相对中框110移动,以让第二卡钩133卡接于第二卡槽113。
本实施例通在面板130上设置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3,并且让第一卡槽111的开口和第二卡槽113的开口相对设置,而在面板130上设置第一卡钩131和第二卡钩133,在装配时先将第一卡钩131装配到第一卡槽111内,再让面板130移动使第二卡钩133卡接在第二卡槽113内,从而让面板130的装配更加方便。而在面板130拆卸时,将面板130反向移动使第二卡钩133脱离第二卡槽113,再将第一卡钩131移出第一卡槽111,也可方便的实现面板130的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钩1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5和第一卡持部137,第一连接部135与面板130连接,第一卡持部137向着远离第二卡钩133的方向延伸,第一卡持部137卡接于第一卡槽111。第二卡钩13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9和第二卡持部140,第二连接部139与面板130连接,第二卡持部140向着远离第一卡钩131的方向延伸,第二卡持部140卡接于第二卡槽113。在第一卡钩131插接于第一卡槽111的状态下,面板130可相对中框110移动的距离小于第一卡持部137的长度,且大于第二卡持部140的长度。
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卡钩131和第二卡钩133结构的设置可让第一卡钩131和第二卡钩133更好的与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3配合,让面板130可相对中框110移动的距离小于第一卡持部137的长度,且大于第二卡持部140的长度,从而以让面板130的拆装更加方便。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137的长度大于第二卡持部140的长度,面板130相对中框110可移动的距离小于第一卡持部137的长度,且大于第二卡持部140的长度,以使第二卡持部140插接于第二卡槽113时,第一卡持部137也部分位于第一卡槽111。
本实施例将第一卡持部137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卡持部140的长度,可以让第二卡持部140插接于第二卡槽113时,第一卡持部137也部分位于第一卡槽111中,从而实现面板130与中框110的装配。而在面板130拆卸时,移动面板130让第一卡持部137向着第一卡槽111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让第二卡持部140脱离第二卡接槽,即可实现面板130的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11的深度大于第二卡槽113的深度,面板130相对中框110可移动的距离小于第一卡槽111的深度,且大于第二卡槽113的深度,以使第二卡持部140插接于第二卡槽113时,第一卡持部137也部分位于第一卡槽111。
本实施例将第一卡槽111的深度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卡槽113的深度,从而可以在第二卡持部140插接于第二卡槽113时,第一卡持部137也部分位于第一卡槽111中,实现面板130与中框110的装配。而在面板130拆卸时,移动面板130让第一卡持部137向着第一卡槽111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以让第二卡持部140脱离第二卡接槽,即可实现面板130的拆卸。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137的长度等于第一卡槽111的深度,第二卡持部140的深度等于第二卡槽113的深度。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槽111设置于中框110正面靠近顶部的位置,第二卡槽113设置于中框110正面靠近低部的位置。
本实施例让第一卡槽111设置在中框110正面靠近顶部的一侧,而让第二卡槽113设置在中框110靠近低部的一侧,从而在面板130装配时,面板130可以通过中重力让第二卡持部140滑道第二卡槽113中。
在本实施例,中框110的正面靠近上方的区域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19,第一卡槽111设置在第一连接块119的低壁,中框110正面靠近低部的区域设置第二连接块121,第二卡槽113设置在第二连接块121的顶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槽111、第二卡槽113、第一卡钩131和第二卡钩133的数量可以根据面板130的质量尺寸等设置。可以是两个,三个或四个。只需要保证第一卡钩131和第一卡槽111一一对应,第二卡钩133和第二卡槽113一一对应即可。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3也可设置在中框110长度方向的作用两侧,在拆除面板130时可使面板130左右滑动即可实现面板130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11在面板130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卡持部137在面板130厚度方向的尺寸,以使第一卡持部137卡接于第一卡槽111时,面板130可在面板130厚度方向的两侧转动。
本实施例让第一卡槽111在面板130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一卡持部137在面板130厚度方向的尺寸,从而可以让第一卡持部137在第一卡槽111内活动,以在面板130装配时可通过转动面板130让第二卡持部140与第二卡槽113对中,而在面板130拆除过程中让面板130向外转动,从而将第一卡持部137也移出第一卡接槽。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在面板130安装时,先将面板130倾斜使第一卡持部137插入第一卡槽111,再转动面板130,使面板130设置第二卡钩133的一侧向着中框110靠近,直至转动至第二卡槽113的上方。在第二卡持部140与第二卡槽113对中后,让面板130移动,使第二卡持部140卡接在第二卡槽113中,由于面板130移动距离小于第一卡持部137的长度,从而在面板130移动后,第一卡持部137也还位于第一卡槽111内。在面板130拆除时,先移动面板130让第二卡持部140移出第二卡槽113,再转动面板130,使第二卡钩133转至中框110的外侧,再移动面板130从而便可将第一卡持部137从第一卡槽111中抽出。
请参照图1、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室内机100还包括显示盒150,中框110的正面设置有显示盒安装区115,显示盒150安装于显示盒安装区115。中框110正面位于显示盒安装区115的外周缘设置有第三卡槽117,第三卡槽117的开口与第二卡槽113的开口方向相同。面板130内侧与第三卡槽117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三卡钩143。在第一卡钩131插接于第一卡槽111的状态下,面板130相对中框110向着第二卡槽113方向移动时,可使第二卡钩133卡接于第二卡槽113的同时还可使第三卡钩143卡接于第三卡槽117。且在面板130相对中框110向着第二卡槽113方向移动时,第三卡钩143和第三卡槽117配合可使面板130与显示盒150对应的区域向着显示盒150贴合。
本实施例将显示盒150设置在中框110,可以避免在拆除面板130时拆除显示盒150。而在中框110正面位于显示盒安装区115的外周缘设置第三卡槽117,在面板130内侧设置面板130设置第三卡钩143,在面板130相对中框110向着第二卡槽113方向移动时,第三卡钩143和第三卡槽117配合可使面板130与显示盒150对应的区域向着显示盒150贴合,从而可以让显示盒150的显示效果更好。
请参照图1、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卡钩143包括第三连接部145和第三卡持部147,第三连接部145与面板130的内侧连接,第三卡持部147向着第二卡持部140的方向延伸,且第三卡持部147向着面板130的一侧形成有导向斜面148。在面板130相对中框110向着第二卡槽113的方向移动时,导向斜面148与第三卡槽117侧壁配合可使面板130向着显示盒150的方向贴合。
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三卡钩143设置导向斜面148,从而可以通过导向斜面148使面板130在安装过程中让面板130与显示盒150对应的区域有一个向着显示盒150逼近的过程,从而让面板130和显示盒150贴合。
需要说明的,第三导向斜面148由第三连接部145的一端向着第三卡持部147的端部向着远离面板130的方向倾斜。
请参照图1、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卡槽117的侧壁设置导向槽123,第三卡持部147设置于面板130之间设置有导向片149。在第三卡钩143插接于第三卡槽117时,导向片149也可拆接在导向槽123,在面板130移动过程中,导向槽123和导向片149配合可实现面板130在中框110长度方向的定位和位置修正,使面板130和中框110的装配效果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卡槽117和第三卡钩143的数量有四组,分别对应显示盒150的上下左右,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两组设置在左右或上下。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盒150用于显示的一侧凸出中框110的正面,以在面板130安装于中框110时可使显示盒150的显示面与面板130贴合。
本申请让显示盒150用于显示的一侧凸出中框110的正面,可以让面板130能够更好的与显示盒150用于显示的一面贴合,使面板130的显示效果更好。
请参照图1、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盒150用于显示的一侧凸出中框110,从而可以让面板130的内侧于中显示盒150贴合,从而让显示效果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130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孔,且面板130和中框110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道,中框110还具有向室内送风的第二风道。中框110内设置有蜗壳,蜗壳设置有出风口。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均与出风口连通,蜗壳内部设置有风机。第二风道设置有导风门,导风门上设置多个送风孔。在空调零风感运行时,可将导风门关闭,风机转动就可将风送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并通过出风孔和送风孔向室内送风。在空调正常运行时,可将导风门打开,风机转动就可将风直接由第二风道送到室内。
由于面板130上设置多个出风孔,使面板130更易脏,这就需要频繁的拆卸清洗面板130,而本申请通过在中框110上设置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3,而在面板130上设置与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3对应的第一卡勾和第二卡勾,可以让面板130的拆卸和安装更加方便。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100和空调器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施例通在面板130上设置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3,并且让第一卡槽111的开口和第二卡槽113的开口相对设置,而在面板130上设置第一卡钩131和第二卡钩133,在装配时先将第一卡钩131装配到第一卡槽111内,再让面板130移动使第二卡钩133卡接在第二卡槽113内,从而让面板130的装配更加方便。而在面板130拆卸时,将面板130反向移动使第二卡钩133脱离第二卡槽113,再将第一卡钩131移出第一卡槽111,也可方便的实现面板130的拆卸。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110)和面板(130),所述中框(110)的正面设置有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13),且所述第一卡槽(111)和所述第二卡槽(113)的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面板(130)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111)对应的第一卡钩(131)以及与所述第二卡槽(113)对应的第二卡钩(133);
在所述第一卡钩(131)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111)的状态下,所述面板(130)可相对所述中框(110)移动,以让所述第二卡钩(133)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1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钩(1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5)和第一卡持部(137),所述第一连接部(135)与所述面板(130)连接,所述第一卡持部(137)向着远离所述第二卡钩(133)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持部(137)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111);
所述第二卡钩(13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9)和第二卡持部(140),所述第二连接部(139)与所述面板(130)连接,所述第二卡持部(140)向着远离所述第一卡钩(131)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持部(140)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113);
在所述第一卡钩(131)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111)的状态下,所述面板(130)可相对所述中框(110)移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卡持部(137)的长度,且大于所述第二卡持部(140)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部(137)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卡持部(140)的长度,所述面板(130)相对所述中框(110)可移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卡持部(137)的长度,且大于所述第二卡持部(140)的长度,以使所述第二卡持部(140)插接于所述第二卡槽(113)时,所述第一卡持部(137)也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卡槽(11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1)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卡槽(113)的深度,所述面板(130)相对所述中框(110)可移动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卡槽(111)的深度,且大于所述第二卡槽(113)的深度,以使所述第二卡持部(140)插接于所述第二卡槽(113)时,所述第一卡持部(137)也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卡槽(111)。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1)设置于所述中框(110)正面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第二卡槽(113)设置于所述中框(110)正面靠近低部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1)在所述面板(130)厚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卡持部(137)在所述面板(130)厚度方向的尺寸,以使所述第一卡持部(137)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槽(111)时,所述面板(130)可在面板(130)厚度方向的两侧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显示盒(150),所述中框(110)的正面设置有显示盒安装区(115),所述显示盒(150)安装于显示盒安装区(115);
所述中框(110)正面位于所述显示盒安装区(115)的外周缘设置有第三卡槽(117),所述第三卡槽(117)的开口与所述第二卡槽(113)的开口方向相同;
所述面板(130)内侧与所述第三卡槽(117)对应的区域设置有第三卡钩(143);
在所述第一卡钩(131)插接于所述第一卡槽(111)的状态下,所述面板(130)相对所述中框(110)向着第二卡槽(113)方向移动时,可使所述第二卡钩(133)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槽(113)的同时还可使所述第三卡钩(143)卡接于所述第三卡槽(117);
在所述面板(130)相对所述中框(110)向着第二卡槽(113)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三卡钩(143)和所述第三卡槽(117)配合可使所述面板(130)与所述显示盒(150)对应的区域向着所述显示盒(150)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钩(143)包括第三连接部(145)和第三卡持部(147),所述第三连接部(145)与所述面板(130)的内侧连接,所述第三卡持部(147)向着所述第二卡钩(133)的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三卡持部(147)的向着所述面板(130)的一侧形成有导向斜面(148);
在所述面板(130)相对所述中框(110)向着所述第二卡槽(113)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导向斜面(148)与所述第三卡槽(117)侧壁配合可使所述面板(130)向着所述显示盒(150)的方向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盒(150)的用于显示的一侧凸出所述中框(110)的正面,以在所述面板(130)安装于所述中框(110)时可使所述显示盒(150)的显示面与所述面板(130)贴合。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所述面板(130)上设置有多个出风孔,且所述面板(130)和所述中框(110)之间形成有第一风道,所述中框(110)还具有向室内送风的第二风道;
在所述室内机运行时,所述室内机可通过所述第二风道向室内送风,和/或,通过所述第一风道经所述出风孔向室内送风。
CN202222618033.5U 2022-09-28 2022-09-28 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8096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8033.5U CN218096521U (zh) 2022-09-28 2022-09-28 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8033.5U CN218096521U (zh) 2022-09-28 2022-09-28 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96521U true CN218096521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5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8033.5U Active CN218096521U (zh) 2022-09-28 2022-09-28 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96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88374B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5489956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06765590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8096521U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261869U (zh) 一种通风口面板开关结构
CN21559742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509283B (zh) 空调装置的出风面板及空调装置
CN213713438U (zh) 显示面板安装结构和空调器
CN21012842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776307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83224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0669013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08317624B (zh) 窗式空调器面板装配结构、窗式空调器
EP2808615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2503755B (zh) 空调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09812871B (zh) 空调器
JP4219753B2 (ja) 電子装置
CN214665125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外壳
CN214038642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817395U (zh) 电机安装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新风机
CN219955623U (zh) 面板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630797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8884105U (zh) 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566236U (zh) 室内机壳体结构、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2183865U (zh) 一种温控器面板的安装结构及温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