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6498U - 一种电连接器公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连接器公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6498U
CN213816498U CN202022890807.0U CN202022890807U CN213816498U CN 213816498 U CN213816498 U CN 213816498U CN 202022890807 U CN202022890807 U CN 202022890807U CN 213816498 U CN213816498 U CN 213816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protruding muscle
contact site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08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建和
周丽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Fur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entermc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entermc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entermc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08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6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6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6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公头,包括壳体,还包括多个端子,所述端子在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所述端子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接触部、连接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供所述第一接触部露出的第一孔位,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有供所述第二接触部露出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孔位与所述第二孔位一一对齐设置,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凸筋,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筋之间,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二凸筋,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筋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公头的上下两面均可与电连接器的母头接通,且壳体的结构强度高,避免端子变形或受损,使电连接器公头更加耐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连接器公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公头。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相配合的公头和母头,通过插拔公头实现电连接器的连通和断开,现有的双面均可导通的公头在与母头插接时无需区分正反面,相比于单面导通的公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而双面均可导通的公头一般需要在公头内设置两层用于导通的端子或将端子弯折成一定的形状,进而端子需要的安装空间增加,因此公头壳体的内部大量挖空,导致公头壳体的强度大幅度降低,在公头插拔的过程中的端子受到挤压容易产生变形或折断,影响电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度的电连接器公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连接器公头,包括壳体,还包括多个端子,所述端子在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所述端子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接触部、连接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供所述第一接触部露出的第一孔位,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有供所述第二接触部露出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孔位与所述第二孔位一一对齐设置,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凸筋,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筋之间,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二凸筋,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筋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面上还分别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端部设有凸出的钩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面上还分别设有第三凸筋,所述第三凸筋上设有供所述弹性件安装的第三孔位。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筋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凸筋与两个所述第一凸筋一一对齐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和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上还分别设有引导面。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的截面呈C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相连的主体和舌部,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的第二凸筋均位于所述舌部上,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第二凸筋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端子的开口朝向所述舌部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注塑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公头的壳体上间隔设有多个端子,端子包括相连的第一接触部、连接部和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分别从端子的上下两面露出端子外使电连接器公头的上下两面均可与电连接器的母头接通,且壳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第一接触部设置在第一凸筋之间、第二接触部设置在第二凸筋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有效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避免电连接器公头在插拔过程中端子变形或受损,使电连接器公头更加耐用,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连接器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连接器公头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连接器公头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电连接器公头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1、壳体;11、第一孔位;12、第二孔位;13、第一凸筋;14、第二凸筋;15、第三凸筋;16、第三孔位;17、引导面;18、主体;19、舌部;2、端子;21、第一接触部;22、连接部;23、第二接触部;3、弹性件;31、钩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电连接器公头,包括壳体1,还包括多个端子2,所述端子2在所述壳体1内间隔设置,所述端子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接触部21、连接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供所述第一接触部21露出的第一孔位11,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设有供所述第二接触部23露出第二孔位12,所述第一孔位11与所述第二孔位12一一对齐设置,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凸筋13,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触部21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筋13之间,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二凸筋14,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接触部23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筋14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简述如下:电连接器公头的壳体1上间隔设有多个端子2,端子2包括相连的第一接触部21、连接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供第一接触部21露出的第一孔位11、下表面设置供第二接触部23露出的第二孔位12,且壳体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凸筋13和第二凸筋14,第一接触部21设置在第一凸筋13之间、第二接触部23设置在第二凸筋14之间。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公头的上下两面均可与电连接器的母头接通,且壳体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凸筋13和第二凸筋14,有效提高了壳体1的结构强度,避免电连接器公头在插拔过程中端子2变形或受损,使电连接器公头更加耐用,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相对两侧面上还分别设有弹性件3,所述弹性件3的端部设有凸出的钩部31。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相对两侧面上还分别设有第三凸筋15,所述第三凸筋15上设有供所述弹性件3安装的第三孔位16。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3为弹片。
由上述描述可知,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卡合时,弹性件3的钩部31可与母头卡合,使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连接稳定,有效防止电连接器公头意外与母头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筋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筋13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筋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凸筋14与两个所述第一凸筋13一一对齐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凸筋13和第二凸筋14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一接触部21设置在两个第一凸筋13之间,第二接触部23设置在两个第二凸筋14之间,使电连接器公头便于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和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上还分别设有引导面17。
由上述描述可知,电连接器公头插入母头时通过引导面17引导电连接器公头进入母头中与母头配合,使电连接器公头便于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2的截面呈C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包括相连的主体18和舌部19,所述第一凸筋13和所述的第二凸筋14均位于所述舌部19上,所述第一凸筋13与所述主体18相连,所述第二凸筋14与所述主体18相连,所述端子2的开口朝向所述舌部19远离所述主体18的一端。
由上述描述可知,壳体1包括主体18和舌部19,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配合时舌部19插入母头中,且第一凸筋13和第二凸筋14均设置在舌部19上,使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配合的位置强度更高,有效避免舌部19上的第一接触部21和第二接触部23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为注塑件。
由上述描述可知,壳体1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使电连接器公头便于加工。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如图1所示,一种电连接器公头,用于与电连接器的母头配合实现电连接器的接通,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间隔设有多个端子2,所述端子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接触部21、连接部22和第二接触部23,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设有供所述第一接触部21外露的多个第一孔位11,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设有供所述第二接触部23外露的多个第二孔位12,所述第一孔位11与所述第二孔位12一一对齐设置,使所述电连接器公头插入与其相匹配的母头时无需严格区分所述电连接器公头的正反面,所述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23与母头内的导电触片接触即可实现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的导通,使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便于使用。
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凸筋13,所述第一凸筋13在所述壳体1上间隔设置,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触部21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筋13之间,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设有多个第二凸筋14,所述第二凸筋14在所述壳体1上间隔设置,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接触部23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筋14之间,通过在所述壳体1上设置所述第一凸筋13和所述第二凸筋14有效增加了所述壳体1的结构强度,且将所述第一接触部21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凸筋13之间、所述第二接触部23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二凸筋14之间可有效避免所述电连接器公头在插拔过程中所述端子2受到横向的冲击导致所述端子2产生形,使所述电连接器公头更加耐用,利于提高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相连的主体18和舌部19,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的配合后所述舌部19插入母头中且所述主体18外露于母头,所述端子2的截面呈C字型且所述端子2的开口方向朝向所述舌部19远离所述主体18的一端,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1和所述第二接触部23大部分位于所述舌部19上,所述连接部22位于所述主体18内,将所述连接部22与线材等外部器件接通即可实现所述电连接器公头的正常功能,便于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与外部器件组装。
具体的,所述第一凸筋13和所述第二凸筋14分别设置在所述舌部19的上下两面上,且所述第一凸筋13和所述第二凸筋14的长度方向均为所述舌部19插入母头的方向,所述第一凸筋13和所述第二凸筋14分别与所述主体18相连,有效提高所述舌部19的结构强度和所述舌部19与所述主体18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所述电连接器公头在插拔过程中所述舌部19断裂或从所述主体18上脱落。优选的,所述壳体1为注塑件,所述舌部19与所述主体18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提高所述电连接器公头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使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便于生产。
请参照图3,所述壳体1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有弹性件3,所述弹性件3的一端设有凸出的钩部31,所述钩部31沿垂直于所述壳体1侧面的方向可活动,在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配合的过程中所述钩部31受压向靠近所述壳体1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卡合后所述钩部31复位并与母头抵持以将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保持在母头内,防止所述电连接器公头意外从母头中脱落,使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连接稳定。可选的,所述弹性件3为弹片。
具体的,所述壳体1的侧面设有第三凸筋15,所述第三凸筋15上设有第三孔位16,所述钩部31设置在所述第三孔位16内,方便所述弹性件3与所述壳体1组装,并使所述弹性件3稳定保持在所述壳体1上,避免所述弹性件3的位置出现偏移导致钩部31与母头抵触造成所述电连接器公头无法与母头配合。
如图4所示,所述舌部19远离所述主体18的一端设有多个引导面17,所述引导面17分别位于所述舌部19上表面的端部和所述舌部19下表面的端部,且所述第一凸筋13、所述第二凸筋14和所述第三凸筋15的端部均设有所述引导面17,当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配合时,所述引导面17与母头抵触并产生相对滑动,进而引导所述电连接器公头进入母头内的相应位置实现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连通,便于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配合,方便所述电连接器公头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连接器公头使用方便、结构强度高,有效防止电连接器公头在插拔过程中端子变形或受损,使电连接器公头更加耐用,利于延长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且电连接器公头与母头配合方便、连接紧密、不易松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公头,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端子,所述端子在所述壳体内间隔设置,所述端子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接触部、连接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有供所述第一接触部露出的第一孔位,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设有供所述第二接触部露出第二孔位,所述第一孔位与所述第二孔位一一对齐设置,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一凸筋,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筋之间,所述壳体的下表面还设有多个第二凸筋,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凸筋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面上还分别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端部设有凸出的钩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面上还分别设有第三凸筋,所述第三凸筋上设有供所述弹性件安装的第三孔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凸筋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凸筋与两个所述第一凸筋一一对齐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和所述壳体的下表面上还分别设有引导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的截面呈C字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连的主体和舌部,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的第二凸筋均位于所述舌部上,所述第一凸筋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第二凸筋与所述主体相连,所述端子的开口朝向所述舌部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注塑件。
CN202022890807.0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连接器公头 Active CN213816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0807.0U CN213816498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连接器公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0807.0U CN213816498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连接器公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6498U true CN213816498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3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0807.0U Active CN213816498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电连接器公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64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622938B2 (ja) 端子位置保証部材付き電気コネクター
KR19980086861A (ko) 암형 전기 단자
KR101337546B1 (ko) 커넥터 터미널
CN111585062A (zh) 一种新型接线端子
KR100689236B1 (ko) 리셉터클형 전기 단자
JP4223771B2 (ja) 逆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CN213816498U (zh) 一种电连接器公头
CN217134792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7306798U (zh) 电连接器
CN216671423U (zh) 一种方便插拔的开关
CN210245789U (zh) 一种新型防脱电源插座结构
CN211480415U (zh) 电动自行车连接器
CN210517183U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CN108565603B (zh) 连接器锁扣结构
CN213660768U (zh) 电连接器组、母端连接器及公端连接器
CN101847799B (zh) 电连接器
CN217589585U (zh) 可防止公端插头脱落的母端插座
CN211958011U (zh) 一种多触点usb type-c母座
CN216698968U (zh) 一种模块化连接器
CN110661141A (zh) 一种线对板连接器
CN218648242U (zh) 防脱落的双头母座连接器
US20230155315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unlatching mechanism
CN211456171U (zh)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CN219226786U (zh) 一种母端连接器
CN210224481U (zh) 一种防开路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06

Address after: Room 701, Building 1, No. 10 Qiaoxin West 1st Road, Qiaoto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Fur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1, west side, No. 7, wataosi Road, Wulian community, Lo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ENTERMCX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