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5540U - 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5540U
CN213815540U CN202022194285.0U CN202022194285U CN213815540U CN 213815540 U CN213815540 U CN 213815540U CN 202022194285 U CN202022194285 U CN 202022194285U CN 213815540 U CN213815540 U CN 213815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housing
shell
elastic member
salien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42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圆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ker Innovation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42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55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5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5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音频播放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位于第一按钮、第二按钮和第三按钮以及覆盖这三个按钮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包围在第二外壳周围。第一外壳上朝向设备本体内部的方向设置有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中部设置有将其固定在设备本体上的第一固定件,当第一外壳外侧与第一凸点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使得与第一按钮物理接触且同时第二凸点与第二按钮之间的间隙增大,当第一外壳外侧与第二凸点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使得与第二按钮物理接触且同时第一凸点与第一按钮之间的间隙增大。可见,第一外壳为一体设计且通过第一固定件避免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被同时按下,一方面使用户手感更好,另一方面也防止误操作造成的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器件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背景技术
音频播放设备能够将电信号转换为音波,从而人耳能够听到声音。音频播放设备上一般设置有三个按钮,分别为启动/暂停按钮,音量增加(快进)按钮和音量减小(后退)按钮。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按下相应的按钮对应的按键来调节播放的声音。
一般地,这三个按钮外用于用户进行按压的按键是独立的三个按键,这种分离式的按键设置方式使用户在使用时的手感较差,甚至可能会出现误按的现象。另外,这种分离式的设计整体效果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音频播放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部的三个按钮,以及覆盖所述三个按钮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其中,所述三个按钮包括第一按钮、第二按钮和第三按钮,所述第一外壳包围在所述第二外壳周围,所述第一外壳上朝向所述设备本体内部的方向设置有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所述第二外壳上朝向所述设备本体内部的方向设置有第三凸点,
所述第一外壳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外壳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被固定在所述设备本体上,当所述第一外壳外侧与所述第一凸点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所述第一凸点与所述第一按钮物理接触,所述第二凸点因为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支撑与所述第二按钮之间存在间隙;
当所述第一外壳外侧与所述第二凸点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所述第二凸点与所述第二按钮物理接触,所述第一凸点因为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支撑与所述第一按钮之间存在间隙;
当所述第二外壳外侧与所述第三凸点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所述第三凸点与所述第三按钮物理接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点和所述第二凸点的两端,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在所述设备本体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凸点的一端,所述第三弹性件抵接在所述设备本体内。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的中部设置有孔,使得所述第二外壳嵌入所述孔中。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外壳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外壳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被固定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按钮设置在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之间,且所述第三按钮与所述第一按钮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三钮与所述第二按钮之间的间距。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三个按钮电是电子按钮,且电连接到印刷电路板。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具有对称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凸点和所述第二凸点关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中心轴线是对称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螺栓或钉销方式固定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材质是塑料或高分子材料。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为音量升/降按钮或者快进/后退按钮,所述第三按钮为播放/暂停按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音频播放设备为音箱或者头戴式耳机。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播放设备包括一体化设计的第一外壳,这种一体化设计使得用户按压的手感更好。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件使用户通过按压第一外壳的不同位置来实现按压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这种操作方便,不会出现同时按压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时给音频播放设备相反指令的情况发生,防止用户误操作所造成的损坏。另外,第二外壳嵌入到第一外壳内部的设计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音频播放设备的一个内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外壳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外壳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固定在音频播放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音频播放设备的一个外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比较详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说明书中提出较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音频播放设备,例如音箱、耳机等。其中,耳机可以为头戴式耳机或者可以为塞耳式耳机,可以为有线耳机或者可以是无线耳机,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音频播放设备可以用于播放音频,例如其他外部设备的音频等。可理解,音频播放设备上可以设置有按钮,用于对正在播放的音频进行调节或控制。例如一般设置有三个按钮,用于实现播放/暂停的调节,以及实现音量调节等。
为了下文描述的方便,本实用新型中将用于实现对声音播放调节的部件称为“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三个按钮,分别为第一按钮、第二按钮和第三按钮。不失一般性,定义第三按钮为实现播放/暂停的按钮,并且假设这三个按钮是间隔设置的,且第三按钮位于中间。
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可以是音量升/降按钮,如第一按钮对应音量升高,第二按钮对应音量降低。或者,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可以是快进/后退按钮,如第一按钮对应快进,第二按钮对应后退。
可选地,第三按钮与第一按钮之间的间隔等于第三按钮与第二按钮之间的间隔。
这三个按钮是电子按钮,与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电连接。这三个按钮的外部可以被覆盖有外壳,用户可以通过按压外壳实现对三个按钮的按压,可理解,对于用户正常使用中的音频播放设备而言,这三个按钮是不可见的。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音频播放设备100的局部示意图,该音频播放设备100包括设备本体10和控制组件20。可理解,为了更清楚地示出控制组件20,设备本体10部分简化显示。
控制组件20包括位于设备本体10内部的三个按钮31,如图1中示出的第一按钮31(1),第二按钮31(2)和第三按钮31(3)。其中,第一按钮31(1)和第二按钮31(2)位于两侧,而第三按钮31(3)位于中间;也就是说,第三按钮31(3)设置在第一按钮31(1)和第二按钮31(2)之间。并且可选地,第三按钮31(3)与第一按钮31(1)之间的间距可以等于第三按钮31(3)与第二按钮31(2)之间的间距。
示例性地,设备本体10内部可以设置有PCB 11。其中,第一按钮31(1),第二按钮31(2)和第三按钮31(3)可以是电子按钮,且电连接到PCB 11。
其中,第三按钮31(3)可以是播放/暂停按钮,当第三按钮31(3)被按下时,正在播放的音乐可以暂停,正在进行的通话可以被挂断;暂停或停止中的音乐可以开始播放,有来电时可以接听。
其中,第一按钮31(1)可以是音量升高按钮,当第一按钮31(1)被按下时,正在播放的音乐或正在进行的通话的音量增加。
其中,第二按钮31(2)可以是音量降低按钮,当第二按钮31(2)被按下时,正在播放的音乐或正在进行的通话的音量减小。
控制组件20还包括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第一外壳21为一体化设计,示例性地,第一外壳21可以是大体上长条形的,可选地,其可以具有一定的弧度,这样能够与设备本体10的外壳更加契合,避免凸出影响用户手感。
下面将结合图2(a)-(c)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外壳21。第一外壳21的中部可以开有孔213,如图2所示。并且,该孔213用于第二外壳22嵌入。其中,该孔213的尺寸可以与第二外壳22的外部尺寸对应,从而第二外壳22嵌入到孔213之后,第二外壳22相对于第一外壳21不凸起也不凹陷,且两者平滑,使用户触摸上去具有较好的手感。
具体地,孔213在第一外壳21的位置与第三按钮31(3)相对于第一按钮31(1)和第二按钮31(2)的位置有关。
如图2所示,其中孔213的形状为椭圆形或圆角矩形,相应地,第一外壳21的外部的用户可见的形状也是椭圆形或圆角矩形,如图2(c)和下面图5中所示的。应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对孔213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梯形等任意形状。
第一外壳21上设置有两个凸点211以及两个弹性件212。第一凸点211(1)和第二凸点211(2)的具体位置,相对距离等根据第一按钮31(1)和第二按钮31(2)来进行设计。第一凸点211(1)和第二凸点211(2)设置在第一外壳21上朝向设备本体10内部的方向,从而使得对于用户是不可见的。当第一外壳21外侧与第一凸点211(1)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使得第一凸点211(1)与第一按钮31(1)物理接触,当第一外壳21外侧与第二凸点211(2)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使得第二凸点211(2)与第二按钮31(2)物理接触。其中,第一凸点211(1)和第二凸点211(2)可以被设置为“十字”结构,如图2(b)所示,这样能够方便用户按压,使得第一凸点211(1)和第二凸点211(2)与第一按钮31(1)和第二按钮31(2)之间的物理接触更加准确。
当第一凸点211(1)和第二凸点211(2)对应的第一外壳21外侧都没有被按压时,由于第一固定件在第一外壳21的中部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第一凸点211(1)与第一按钮31(1)之间存在安全间隙,第二凸点211(2)与第二按钮31(2)之间存在安全间隙,从而防止对第一按钮31(1)和第二按钮31(2)的误按压。
示例性地,第一外壳21的中部可以固定连接到设备本体10上。参照图2,第一外壳2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14,从而第一外壳21可以通过该第一固定件214被固定在设备本体10上,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外壳21与设备本体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可以通过螺栓或钉销等方式进行固定。参照图4的示例,可以使用螺栓将第一固定件214固定在设备本体10上。这样,通过中部固定的方式,更能够便于实现上述类似“跷跷板”的模式。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外壳21在被使用时,采用的类似于“跷跷板”的原理。具体地,当第一外壳21外侧与第一凸点211(1)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第一凸点211(1)与第一按钮31(1)进行物理接触,此时第二凸点211(2)与第二按钮31(2)之间的间隙会增大。同样地,当第一外壳21外侧与第二凸点211(2)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第二凸点211(2)与第二按钮31(2)进行物理接触,此时第一凸点211(1)与第一按钮31(1)之间的间隙会增大。
一般地,第一按钮31(1)与第二按钮31(2)具有相反的功能,如按下第一按钮31(1)表示音量升高,按下第二按钮31(2)表示音量降低。通过本实用新型中“跷跷板”的设计,第一按钮31(1)与第二按钮31(2)不会被同时按下,能够避免用户同时按下的误操作造成的损坏。
为了表示出第一按钮31(1)与第二按钮31(2)对应的相反的功能,可以在第一外壳21的外侧分别标记出“+”和“-”表示音量升和降,如图2(c)所示,使用户直观地了解对应的按钮的功能。
示例性地,第一外壳21上还设置有两个弹性件212,如图1中包括第一弹性件212(1)和第二弹性件212(2)。弹性件212可以设置在第一外壳21的两端,并且位于设备本体10内部,从而使得第一弹性件212(1)和第二弹性件212(2)对用户而言是不可见的。具体地,第一弹性件212(1)可以被设置在第一凸点211(1)附近,第二弹性件212(2)可以被设置在第二凸点211(2)附近。参照图4,第一弹性件212(1)和第二弹性件212(2)分别位于第一凸点211(1)和第二凸点211(2)的两端,第一弹性件212(1)和第二弹性件212(2)抵接在设备本体10内。
第一弹性件212(1)和第二弹性件212(2)可具有弹性,这样使得在用户按压第一外壳21的外侧使得第一凸点211(1)与第一按钮31(1)物理接触,或者,使得第二凸点211(2)与第二按钮31(2)物理接触,用户松开不再按压第一外壳21的外侧后,第一弹性件212(1)和第二弹性件212(2)可以使得第一外壳21复原,即第一外壳21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例如使得第一凸点211(1)与第一按钮31(1)之间为上述的安全间隙,并且第二凸点211(2)与第二按钮31(2)之间也为上述的安全间隙。或者可理解,该第一弹性件212(1)和第二弹性件212(2)可以使得,在用户不按压第一外壳21的时候,第一外壳21相对于设备本体10的外壳而言不是凹下去的。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外壳21可以具有对称结构,其中第一凸点211(1)和第二凸点211(2)可以关于第一外壳21的孔213的中心是对称的。示例性地,第一固定件214本身也可以具有对称结构,关于其自身的中心轴线是对称的。进而,第一凸点211(1)和第二凸点211(2)关于第一固定件214的中心轴线是对称的,且第一弹性件212(1)和第二弹性件212(2)关于该中心轴线也是对称的,这里的中心轴线同时也是第一外壳21的对称轴,例如可以是孔213的中心与第一固定件214的中心的连线。通过设置为对称结构,防止第一外壳21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的重心偏移,也能够防止第一固定件214的受力不均匀导致的硬件损坏,进而能延长整个音频播放设备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第二外壳22上设置有一个凸点221以及一个弹性件222,可以分别定义为第三凸点221和第三弹性件222。第三凸点221设置在第二外壳22上朝向设备本体10内部的方向,从而使得对于用户是不可见的。当第二外壳22外侧与第三凸点221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使得第三凸点221与第三按钮31(3)物理接触。其中,当第三凸点221对应的第二外壳22外侧没有被按压时,第三凸点221与第三按钮31(3)之间存在安全间隙,防止被误按压。第三凸点221也可以被设置为“十字”结构,使得用户按压更加方便和准确。
示例性地,第二外壳22上设置有第三弹性件222,设置在第二外壳22的侧部,且位于设备本体10内部,从而使得第三弹性件222对用户而言是不可见的。具体地,第三弹性件222可以被设置在第三凸点221附近。参照图4,第三弹性件222设置在第三凸点221的一端,第三弹性件222抵接在设备本体10内。
第三弹性件222可以在第二外壳22的一侧,例如第三弹性件222的中心与孔213的中心的连线基本上垂直于第一弹性件212(1)的中心与第二弹性件212(2)的中心的连线。
第三弹性件222具有弹性,这样使得在用户按压第二外壳22的外侧使得第三凸点221与第三按钮31(3)物理接触,随后用户松开不再按压时,第三弹性件222能使得第二外壳22复原,即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例如使得第三凸点221与第三按钮31(3)之间为上述的安全间隙。或者可理解,该第三弹性件222可以使得,在用户不按压第二外壳22的时候,第二外壳22相对于第一外壳21而言不是凹下去的。
示例性地,第二外壳22的中部可以固定连接到设备本体10上。参照图3,第二外壳2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固定件224,从而第二外壳22可以通过该第二固定件224被固定在设备本体10上,如图4所示。示例性地,第二固定件224用于将第二外壳22固定在设备本体10上,第三凸点221用于在用户的按压下与第三按钮31(3)进行物理接触,第三弹性件222可以连接第二固定件224与第三凸点221(如图3所示),以便将被压下的第三凸点221进行回弹。
本实用新型对第二外壳22与设备本体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例如可以通过螺栓或钉销等方式进行固定。参照图4的示例,可以使用钉销将第二固定件224固定在设备本体10上。这样,通过中部固定的方式,更能保证第二外壳22使用过程中的受力均匀,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导致的重心偏移,也能够防止第二固定件224的受力不均匀导致的硬件损坏,进而能延长整个音频播放设备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的材质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为塑料材质或者为高分子材料。可选地,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可以选用与设备本体10的外壳12相同的材质,这样能够使用户使用时的手感不会产生过大的落差。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被固定安装在设备本体10上,使得随着音频播放设备100的移动,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不容易脱落。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第一外壳21或第二外壳22实现对音频的调节或控制。为了便于用户的使用,避免用户按压时的误操作,可以将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进行区分。
作为一例,可以通过颜色进行区分,即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具有不同的颜色或亮度。作为另一例,可以通过手感进行区分,例如第二外壳22相对于第一外壳21具有一定的凸出,如凸出0.2mm或其他值等。作为另一例,可以标记出用户按压的位置,如结合图5所示,在第二外壳22的外侧标记出“Δ”表示播放,使用户直观地了解该处对应的按钮的功能。在第一外壳21的外侧分别标记出“+”和“-”表示音量升和降,使用户直观地了解对应的按钮的功能。
可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音频播放设备100可以为音箱,如图5所示为音箱的侧视图,音频播放设备100包括设备本体10,具有外壳12并且还可以示例性地具有装饰盖13。其中,装饰盖13上可以标记出该音频播放设备100的品牌、型号等信息。音频播放设备100还包括控制组件20,如图5中用户可见的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
应注意,尽管图5中的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被设置在音箱的侧部,但在实际中也可以被设置在顶部或其他位置,本实用新型对其具体位置没有限定。
可选地,音频播放设备100(音箱)还可以具有其他组件。例如耳机端口,3.5mm耳机孔或Type-C耳机孔。再如充电端口,如Type-C充电口或Type-A充电口。再如数据传输端口,如USB口等。
可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音频播放设备100可以为头戴式耳机,其可以为有线型或无线型。
可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音频播放设备100还可以为其他的设备,如有线塞耳式耳机,其中,控制组件可以被设置在耳机线上。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音频播放设备包括一体化设计的第一外壳,这种一体化设计使得用户按压的手感更好。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第一外壳的不同位置来实现按压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这种操作方便,不会出现同时按压第一按钮和第二按钮时给音频播放设备相反指令的情况发生。另外,第二外壳嵌入到第一外壳内部的设计更加美观,不存在因单独设计针对第三按钮的按压而导致的突兀感,使用户体验更好。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设备,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实用新型并帮助理解实用新型各个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保护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部的三个按钮,以及覆盖所述三个按钮的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
其中,所述三个按钮包括第一按钮、第二按钮和第三按钮,所述第一外壳包围在所述第二外壳周围,所述第一外壳上朝向所述设备本体内部的方向设置有第一凸点和第二凸点,所述第二外壳上朝向所述设备本体内部的方向设置有第三凸点;
所述第一外壳的中部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外壳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被固定在所述设备本体上,当所述第一外壳外侧与所述第一凸点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所述第一凸点与所述第一按钮物理接触,所述第二凸点因为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支撑与所述第二按钮之间存在间隙;
当所述第一外壳外侧与所述第二凸点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所述第二凸点与所述第二按钮物理接触,所述第一凸点因为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支撑与所述第一按钮之间存在间隙;
当所述第二外壳外侧与所述第三凸点对应的位置被按压时,所述第三凸点与所述第三按钮物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点和所述第二凸点的两端,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抵接在所述设备本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上设置有位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凸点的一端,所述第三弹性件抵接在所述设备本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的中部设置有孔,使得所述第二外壳嵌入所述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外壳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被固定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按钮设置在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之间,且所述第三按钮与所述第一按钮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第三按钮与所述第二按钮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具有对称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凸点和所述第二凸点关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中心轴线是对称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螺栓或钉销方式固定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材质是塑料或高分子材料;和/或
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为音量升/降按钮或者快进/后退按钮,所述第三按钮为播放/暂停按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频播放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播放设备为音箱或者头戴式耳机。
CN202022194285.0U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Active CN2138155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4285.0U CN213815540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4285.0U CN213815540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5540U true CN213815540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56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4285.0U Active CN213815540U (zh) 2020-09-29 2020-09-29 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5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8503B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US9338542B2 (en) Wireless headset having ear hook
US9106995B2 (en) Repositionabl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US8995677B2 (en) Accessory controlle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20210067879A1 (en) Loudspeaker apparatus
TWI644573B (zh) Headphone type audio device
US20090245549A1 (en) Identification of earbuds used with personal media players
US8867770B2 (en) Speaker-connector module and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9578408B2 (en) Headphone device
EP2894875B1 (en) Headphone
WO2011025837A1 (en) Earphone
JP2011130334A (ja) 骨伝導スピーカ及び骨伝導ヘッドホン装置
EP2410762A1 (en) Headphone
KR100899757B1 (ko) 헤드 셋
CN213815540U (zh) 一种音频播放设备
JP7006615B2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
JP2001292489A (ja) 骨伝導マイク付きヘッドホン
CN206865523U (zh) 带骨传导扬声器的手机
JPH10200977A (ja) スピーカ装置
TWM578489U (zh) Wireless headphone speaker set
KR100802003B1 (ko) 음향기기용 스피커 케이스
CN215529276U (zh) 多功能线控和耳机
TWM524085U (zh) 內建耳機之毛線帽
CN221043189U (zh) 一种夹耳式耳机
CN217470242U (zh) 性能稳定的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