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4011U - 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4011U
CN213814011U CN202022496568.0U CN202022496568U CN213814011U CN 213814011 U CN213814011 U CN 213814011U CN 202022496568 U CN202022496568 U CN 202022496568U CN 213814011 U CN213814011 U CN 213814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flecting
retroreflective
light reflecting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965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春辉
孙继国
吴凯
杨显平
金翔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nji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965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40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4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4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反光片包括基板、多个反光部及分隔部,多个所述反光部形成在所述基板表面;所述分隔部形成在所述基板表面且设在相邻的所述反光部之间,用以将各个所述反光部相互隔开。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分隔部将多个反光部相互隔开,使各个反光部之间均不共边,使得基板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开裂,在反光片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节省了材料。

Description

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光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
背景技术
反光片在其表面上可以使入射光朝其光源反射,其反光性能已在交通和人身安全标志等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立方角型反光片也己广泛地用于弱光条件下和夜晚时路标的可视度或醒目性。在反光技术领域中,立方角型反光片是众所周知的,典型的立方角型反光片是在片材的主要表面上形成使入射光反向反射的相互连接的立方角部件,该立方角部件为三面体结构,具有基本上互相垂直且相互连接的三个侧面,它们相交于同一个相关点或顶角,还有一个与该顶点相对的底部三角形。
然而,立方角部件与立方角部件之间的边缘相接,两者之间的开槽比较深,并且相邻的开槽之间都有共同的端点相连,有些开槽连接在一条线上,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沿开槽的连线发生开裂,因此,目前市面上的立方角部件反光片结构为了保证整体强度,对片材的厚度要求比较厚,不利于节省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反光片,包括:
基板;
多个反光部,所述反光部形成在所述基板表面;
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形成在所述基板表面且设在相邻的所述反光部之间,用以将各个所述反光部相互隔开。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反光部形成为在所述基板表面向内凹陷的反光槽或向外凸出的反光体。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反光部具有绕竖向轴线周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第一反光面,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反光面之间具有共同的棱边,且多个所述第一反光面具有共同的连接点,所述连接点位于所述竖向轴线上,其中,所述竖向轴线与所述反光部所在的基板表面垂直。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各个所述第一反光面的面积均相等。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反光部具有四个所述第一反光面,且每个所述反光部中的四个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分隔部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四个连接边,四个所述连接边的长度均相等。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四个所述连接边构成一个正方形,所述连接点位于所述正方形的垂直中心线上。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隔部在所述基板表面形成第二反光面,两个相邻的所述反光部之间的所述分隔部宽度等于所述连接边长度的四分之一。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反光面为曲面或平面,所述第二反光面为平面。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反光面形成为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
一种反光设备,包括如上述的反光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光片,通过分隔部将多个反光部相互隔开,使各个反光部之间均不共边,使得基板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开裂,在反光片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节省了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反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基板;20、反光部;201、第一反光面;202、棱边;203、连接点;204、连接边;30、分隔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反光片,包括基板10、多个反光部20及分隔部30,反光部20形成在基板10表面;分隔部30形成在基板10表面且设在相邻的反光部20之间,用以将各个反光部20相互隔开。
其中,由于多个反光部20相互隔开,各个反光部20之间均不共边,增强了整体强度,因此,基板10的厚度可以配置成较薄;在安装使用时,基板10可以安装在交通工具、道路等设施上,通过光线照射在多个反光部20及分隔部30上,使其将光线向外反射,进而实现其反光效果,反光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光片,通过分隔部30将多个反光部20相互隔开,使各个反光部20之间均不共边,使得基板10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开裂,在反光片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节省了材料。
具体的,反光部20形成为在基板10表面向内凹陷的反光槽或向外凸出的反光体。可以理解的是,在光线照射在反光部20时,反光槽或反光体结构可以将光线反射出去,使得反光部20的反光效果更好,该反光槽可以为棱锥槽,该反光体可以为棱锥体;可以理解的是,在相同厚度的反光片材中,采用向内凹陷的片材结构设计能够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保证整体强度相对较高。
参照图2所示,每个反光部20具有绕竖向轴线周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第一反光面201,相邻两个第一反光面201之间具有共同的棱边202,且多个第一反光面201具有共同的连接点203,连接点203位于竖向轴线上,其中,竖向轴线与反光部20所在的基板10表面垂直,相邻两个第一反光面201之间可以互成不同角度的夹角,使得光线照射在该反光部20上形成多角度反射。根据第一反光面201之间的夹角大小程度实现反光区域大小的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在反光部20设置为呈正棱锥形的反光槽时,各个第一反光面201的面积均相等;并且该呈正棱锥形的反光槽的顶点为多个第一反光面201的连接点203,在连接点203深度增加时,多个第一反光面201之间的夹角缩小,使得多个第一反光面201的反光角度也会改变方向,反光部20的反光区域变小;在连接点203深度减小时,多个第一反光面201之间的夹角增大,使得多个第一反光面201的反光角度也会改变方向,反光部20的反光区域变大;因此,通过改变连接点203的深度即可将多个第一反光面201的反光角度改变,在进行模具设计和加工时更简单方便。
一般的,每个反光部20的第一反光面201越多,则同一角度的反光面积就越小,通过确保第一反光面201的反光面积,并调节连接点203的深度以实现调节第一反光面201的反光角度,使得在反光效果好的情况下能够扩大反光区域,使得在需要改变第一反光面201的反光角度时,制作更为简单,成本更低。
具体的,每个反光部20具有四个第一反光面201,且每个反光部20中的四个第一反光面201与分隔部30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四个连接边204,四个连接边204的长度均相等。
其中,四个连接边204构成一个正方形,连接点203位于正方形的垂直中心线上。也就是说,可以根据调节连接点203的深度来调节第一反光面201的反光角度,并使得四个第一反光面201的反光效果始终一致,以达到反光效果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扩大反光区域,对于模具的设计改进与加工相对简单,节省制作成本。
进一步地,分隔部30在基板10表面形成第二反光面,两个相邻的反光部20之间的分隔部30宽度等于连接边204长度的四分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将四个第一反光面201的面积设计成大小相等,使得四个第一反光面201的反光效果一致,将两个相邻的反光部20间距为连接边204长度的四分之一,使得相邻的第二反光面和每个第一反光面201的面积基本一致,进而使得第一反光面201和第二反光面的反光效果差异更小,最终能够使整个反光片的各个反光面的反光效果差异小;可选的,相邻的反光部20之间的分隔部30宽度为H,连接边204的长度为a,通过H=a/4可以计算出相邻的反光部20之间的分隔部30宽度,进而在制作过程中更简单方便。
优选地,第一反光面201为曲面或平面,第二反光面为平面。其中,第一反光面201可以是弧面、不平整凹凸面,在光线照射在第一反光面201时,第一反光面201向外漫反射的效果更好,使得反光角度更多;并且,第二反光面为平面则可以使得第二反光面在反射光线时,实现正面反光,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反光面与第一反光面201的面积基本一致,提高了正面反光效果,第二反光面的正面反射与第一反光面201的漫反射相结合,实现了整体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反光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第二反光面形成为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其中,通过将第二反光面设计成网状结构,使得多个反光部20在每个网格内,在反射光线时,第一反光面201和第二反光面的共同反射效果会更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反光设备,包括如上述的反光片。其中,反光设备可以是警示带、道钉、警示牌等,通过上述的反光片可以使得基板10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开裂,使得在基板10厚度较薄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整体强度,节省了材料。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反光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多个反光部,所述反光部形成在所述基板表面;
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形成在所述基板表面且设在相邻的所述反光部之间,用以将各个所述反光部相互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部形成为在所述基板表面向内凹陷的反光槽或向外凸出的反光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光部具有绕竖向轴线周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第一反光面,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反光面之间具有共同的棱边,且多个所述第一反光面具有共同的连接点,所述连接点位于所述竖向轴线上,其中,所述竖向轴线与所述反光部所在的基板表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第一反光面的面积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光部具有四个所述第一反光面,且每个所述反光部中的四个所述第一反光面与所述分隔部之间的连接处形成四个连接边,四个所述连接边的长度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连接边构成一个正方形,所述连接点位于所述正方形的垂直中心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部在所述基板表面形成第二反光面,两个相邻的所述反光部之间的所述分隔部宽度等于所述连接边长度的四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面为曲面或平面,所述第二反光面为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光面形成为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
10.一种反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反光片。
CN202022496568.0U 2020-11-02 2020-11-02 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 Active CN2138140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6568.0U CN213814011U (zh) 2020-11-02 2020-11-02 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96568.0U CN213814011U (zh) 2020-11-02 2020-11-02 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4011U true CN213814011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6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96568.0U Active CN213814011U (zh) 2020-11-02 2020-11-02 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40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95428A (en) High efficiency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US4073568A (en) Retroreflector units with three mutually perpendicular surfaces defining a trihedral angle of a rectangular parallelepiped
JP5049137B2 (ja) 再帰反射物品
JP4777900B2 (ja) 複合三角錐型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シートおよび再帰反射物体
JP3931256B2 (ja) 1つ以上の面において改善された照射角を形成するキューブコーナ製品
US6302992B1 (en) Retroreflective cube corner sheeting, molds therefore,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H09504619A (ja) 多重構造コーナキューブ物品と製造方法
JP2004525415A (ja) 多平面ファセットを有するプリズム逆反射体
JP2006510951A (ja) 3レベル切削のキューブコーナー
JP5932659B2 (ja) 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型再帰反射シート
JP5312446B2 (ja) 多方向性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物品
KR100373209B1 (ko) 재귀 반사체
CN213814011U (zh) 反光片及其反光设备
KR102133964B1 (ko) 변형된 구조의 큐브 코너를 이용하는 재귀반사 시트
AU2012332746B2 (en) Rulable multi-directional prism cluster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JP4980950B2 (ja) 三角錐型キューブコーナー再帰反射物品
KR20150144053A (ko) 시트 성형용 몰드 제조 방법 및 시트 성형용 몰드 및 재귀반사 시트
CA1096832A (en) Retroreflector
JPS585401B2 (ja) サイキハンシヤキ
EP2283997B1 (en) Die for manufacturing retroreflective material
KR20130135415A (ko) 큐브 코너형 재귀반사 시트
CA1113440A (en) Retroreflector
KR100924438B1 (ko) 교통안전표지용 재귀반사체
KR20090084601A (ko) 재귀반사체
JPH0719704U (ja) 車輌用反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