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3417U - 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3417U
CN213813417U CN202022890419.2U CN202022890419U CN213813417U CN 213813417 U CN213813417 U CN 213813417U CN 202022890419 U CN202022890419 U CN 202022890419U CN 213813417 U CN213813417 U CN 213813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mechanism
flip
connecting rod
base
magnetic att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041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选朋
周豪
朱少华
韩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Nano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Nano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Nano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Nano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041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3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3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3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夹持系统、顶出系统和翻盖;基座设有安装槽;夹持系统包括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第一弹性机构的第一端和第二弹性机构的第一端分别与安装槽的两侧壁连接,第一弹性机构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机构的第二端可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并且均设有限位块;顶出系统包括撑开机构和第三弹性机构,撑开机构安装于基座上,并且撑开机构的一端与第一弹性机构驱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性机构驱动连接,第三弹性机构安装于安装槽的底部;翻盖可转动的安装于基座上,通过翻转翻盖可使翻盖底部与第一弹性机构、第二弹性机构和安装槽底部之间围合形成密闭空腔,密闭空腔用于放置待测电芯。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的热管理与安全是电池系统集成中的核心技术,热管理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电池系统的动力性、寿命个整包安全等等;其中,电芯的导热系数是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中进行准确仿真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对于电芯的导热系数检测至关重要。
现阶段,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存在待检测电芯装夹和取出的步骤繁琐的问题,使得待检测电芯在检测过程中的装夹和取出费时费力。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方便电芯的装夹和取出,省时省力。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夹持系统、顶出系统和翻盖;所述基座设有安装槽;所述夹持系统包括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所述第一弹性机构的第一端和第二弹性机构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机构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机构的第二端可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并且所述第一弹性机构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机构的第二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顶出系统包括撑开机构和第三弹性机构,所述撑开机构安装于所述基座上,并且所述撑开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机构驱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机构驱动连接,所述第三弹性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所述翻盖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基座上,通过翻转翻盖可使翻盖底部与第一弹性机构、第二弹性机构和安装槽底部之间围合形成密闭空腔,所述密闭空腔用于放置待测电芯,并且所述待测电芯顶部与限位块抵接,其底部与第三弹性机构抵接,其两侧分别与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抵接。
优选地,还包括温度检测系统,所述温度检测系统包括发热模块、恒温模块、绝热模块和温控装置,所述发热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三弹性机构的顶部,所述恒温模块设置于所述密闭空腔顶部,所述绝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密闭空腔侧壁和底部,所述发热模块和恒温模块均与所述温控装置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温控装置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发热模块和恒温模块的温度,并检测密闭空腔内外侧的温度,进而获取计算待测电芯导热系数所需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撑开机构包括压杆、第一弹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机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机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杆转动连接;通过按压所述压杆可改变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于水平方向的伸长量,从而驱使所述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优选地,所述第三弹性机构包括第二弹簧和顶板,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弹簧可使得所述顶板于所述密闭空腔内升降。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机构的限位块和所述第二弹性机构的限位块均为倾斜设计,并且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倾斜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翻盖上设有倾斜设计的压块,并且所述压块与所述限位块的倾斜度相同,通过翻转所述翻盖可使得所述压块的倾斜面与所述限位块的倾斜面相抵。
优选地,还包括磁吸件,所述磁吸件包括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翻盖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磁吸件安装于所述基座上,通过翻转所述翻盖可使得所述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合或相互远离,以实现翻盖的松开或锁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包括基座、夹持系统、顶出系统和翻盖;基座设有安装槽;夹持系统包括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第一弹性机构的第一端和第二弹性机构的第一端分别与安装槽的两侧壁连接,第一弹性机构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机构的第二端可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并且均设有限位块;顶出系统包括撑开机构和第三弹性机构,撑开机构安装于基座上,并且撑开机构的一端与第一弹性机构驱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性机构驱动连接,第三弹性机构安装于安装槽的底部;翻盖可转动的安装于基座上,通过翻转翻盖可使翻盖底部与第一弹性机构、第二弹性机构和安装槽底部之间围合形成密闭空腔,密闭空腔用于放置待测电芯,密闭空腔用于放置待测电芯,并且待测电芯顶部与限位块抵接,其底部与第三弹性机构抵接,其两侧分别与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抵接,以实现电芯的装夹;取出待测电芯时,打开翻盖并通过撑开机构驱使第一弹性机构和第二弹性机构相互远离待测电芯,进而使得限位块与待测电芯失去抵接,从而使得待测电芯在第三弹性机构的弹性作用下自动弹出至安装槽即可;相对于现有技术,该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方便电芯的装夹和取出,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未安装电芯的松开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已安装电芯的夹紧状态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10安装槽、2夹持系统、20第一弹性机构、21第二弹性机构、22限位块、3顶出系统、30撑开机构、300压杆、301第一弹簧、302第一连杆、303第二连杆、31第三弹性机构、310第二弹簧、311顶板、4翻盖、40压块、5密闭空腔、6温度检测系统、7磁吸件、70第一磁吸件、71第二磁吸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附图6,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包括基座1、夹持系统2、顶出系统3和翻盖4;基座1设有安装槽10;夹持系统2包括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第一弹性机构20的第一端和第二弹性机构21的第一端分别与安装槽10的两侧壁连接,第一弹性机构20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机构21的第二端可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并且第一弹性机构20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机构21的第二端均设有限位块22;顶出系统3包括撑开机构30和第三弹性机构31,撑开机构30安装于基座1上,并且撑开机构30的一端与第一弹性机构20驱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弹性机构21驱动连接,第三弹性机构31安装于安装槽10的底部;翻盖4可转动的安装于基座1上,通过翻转翻盖4可使翻盖4底部与第一弹性机构20、第二弹性机构21和安装槽10底部之间围合形成密闭空腔5,密闭空腔5用于放置待测电芯,并且待测电芯顶部与限位块22抵接,其底部与第三弹性机构31抵接,其两侧分别与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抵接。
具体的,限位块22的位置应处于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第二端的顶部,当使用者使用该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并需装夹电芯时,先把电芯平放于限位块22的顶部;然后垂直下压电芯,并当电芯于两个限位块22之间向下移动时,使得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同时受力压缩蓄能,并且相互远离运动,进而自动撑开;紧接着,当电芯向下移动超出两个限位块22之间时,电芯的底部与第三弹性机构31相抵并使得第三弹性机构31受力压缩蓄能;当电芯向下移动至完全超出两个限位块22之间时,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释放蓄能,使得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的两端分别与电芯的两侧相抵,同时,使用者松手,使得第三弹性机构31部分释放蓄能,进而使得电芯的顶部与两个限位块22相抵,实现锁紧;最后,当电芯锁紧后,翻转翻盖4使得翻盖4底部、安装槽10底部、第一弹性机构20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机构21的第二端围合形成密闭空腔5即可。
当使用者使用完该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并需取出电芯时,先向下按压撑开机构30,使得撑开机构30压缩蓄能的同时,驱使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相互远离运动,然后,当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相互远离运动并使得限位块22与电芯顶部失去抵接时,第三弹性机构31完全释放蓄能,自动把电芯顶出至安装槽10外即可;当电芯完全脱离夹持系统2后,撑开机构30释放蓄能并恢复至原位。
进一步的,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温度检测系统6,温度检测系统6包括发热模块、恒温模块、绝热模块和温控装置,发热模块设置于第三弹性机构31的顶部,恒温模块设置于密闭空腔5顶部,绝热模块设置于密闭空腔5侧壁和底部,发热模块和恒温模块均与温控装置电性连接,并且温控装置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以用于控制发热模块和恒温模块的温度,并检测密闭空腔5内外侧的温度,进而获取计算待测电芯导热系数所需的数据。
具体的,先通过安装电芯于密闭空腔5内,并使得密闭空腔5内于垂直方向由下向上形成绝热模块-发热模块-待测电芯-恒温模块的结构,然后在待测电芯的温度恒定后,分别测量待测电芯的内外侧温度以及内外侧温度对应的发热模块的功率进行数据拟合,即可通过相应的公式计算待测电芯的导热系数。
进一步的,如附图3-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撑开机构30包括压杆300、第一弹簧301、第一连杆302和第二连杆303,第一弹簧301的一端与基座1连接,第一弹簧301的另一端与压杆300连接;第一连杆302的一端与第一弹性机构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压杆300转动连接;第二连杆303的一端与第二弹性机构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压杆300转动连接;通过按压压杆300可改变,从而驱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具体的,使用者通过撑开机构30取出电芯时,先向下按压压杆300,使得第一弹簧301压缩蓄能,同时使得第一连杆302和第二连杆303于水平方向的伸长量增大,进而驱使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相互远离运动,从而使得电芯在第三弹性机构31的作用下自动弹出至安装槽10;然后松开压杆300,使得第一弹簧301释放蓄能,进而使得压杆300恢复至原位。
进一步的,如附图3-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弹性机构31包括第二弹簧310和顶板311,第二弹簧310的一端与安装槽10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顶板311连接;通过第二弹簧310可使得顶板311于密闭空腔5内升降。
进一步的,为了减小电芯下压移动至两个限位块22之间时的阻力,如附图2-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弹性机构20的限位块22和第二弹性机构21的限位块22均为倾斜设计,并且两个限位块22的倾斜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密闭空腔5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进而减少密闭空腔5内的温度流失,从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如附图4-附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翻盖4上设有倾斜设计的压块40,并且压块40与限位块22的倾斜度相同,通过翻转翻盖4可使得压块40的倾斜面与限位块22的倾斜面相抵。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翻盖4晃动,如附图2-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磁吸件7,磁吸件7包括第一磁吸件70和第二磁吸件71,第一磁吸件70安装于翻盖4的一端上,第二磁吸件71安装于基座1上,通过翻转翻盖4可使得第一磁吸件70和第二磁吸件71相互吸合或相互远离,以实现翻盖4的松开或锁紧。
还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夹持系统(2)、顶出系统(3)和翻盖(4);
所述基座(1)设有安装槽(10);
所述夹持系统(2)包括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所述第一弹性机构(20)的第一端和第二弹性机构(21)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槽(10)的两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机构(20)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机构(21)的第二端可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并且所述第一弹性机构(20)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机构(21)的第二端均设有限位块(22);
所述顶出系统(3)包括撑开机构(30)和第三弹性机构(31),所述撑开机构(30)安装于所述基座(1)上,并且所述撑开机构(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机构(20)驱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机构(21)驱动连接,所述第三弹性机构(3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0)的底部;
所述翻盖(4)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基座(1)上,通过翻转翻盖(4)可使翻盖(4)底部与第一弹性机构(20)、第二弹性机构(21)和安装槽(10)底部之间围合形成密闭空腔(5),所述密闭空腔(5)用于放置待测电芯,并且所述待测电芯顶部与限位块(22)抵接,其底部与第三弹性机构(31)抵接,其两侧分别与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检测系统(6),所述温度检测系统(6)包括发热模块、恒温模块、绝热模块和温控装置,所述发热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三弹性机构(31)的顶部,所述恒温模块设置于所述密闭空腔(5)顶部,所述绝热模块设置于所述密闭空腔(5)侧壁和底部,所述发热模块和恒温模块均与所述温控装置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温控装置与外部供电设备连接,以用于控制所述发热模块和恒温模块的温度,并检测密闭空腔(5)内外侧的温度,进而获取计算待测电芯导热系数所需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开机构(30)包括压杆(300)、第一弹簧(301)、第一连杆(302)和第二连杆(303),所述第一弹簧(301)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01)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杆(300)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0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机构(2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杆(30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0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机构(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杆(300)转动连接;通过按压所述压杆(300)可改变所述第一连杆(302)和第二连杆(303)于水平方向的伸长量,从而驱使所述第一弹性机构(20)和第二弹性机构(2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机构(31)包括第二弹簧(310)和顶板(311),所述第二弹簧(31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槽(10)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顶板(311)连接,通过所述第二弹簧(310)可使得所述顶板(311)于所述密闭空腔(5)内升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机构(20)的限位块(22)和所述第二弹性机构(21)的限位块(22)均为倾斜设计,并且两个所述限位块(22)的倾斜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4)上设有倾斜设计的压块(40),并且所述压块(40)与所述限位块(22)的倾斜度相同,通过翻转所述翻盖(4)可使得所述压块(40)的倾斜面与所述限位块(22)的倾斜面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吸件(7),所述磁吸件(7)包括第一磁吸件(70)和第二磁吸件(71),所述第一磁吸件(70)安装于所述翻盖(4)的一端上,所述第二磁吸件(71)安装于所述基座(1)上,通过翻转所述翻盖(4)可使得所述第一磁吸件(70)和第二磁吸件(71)相互吸合或相互远离,以实现翻盖(4)的松开或锁紧。
CN202022890419.2U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 Active CN213813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0419.2U CN213813417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0419.2U CN213813417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3417U true CN213813417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3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0419.2U Active CN213813417U (zh) 2020-12-04 2020-12-04 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341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8635A (zh) * 2021-08-26 2021-11-16 刘欢 一种防倒塌的武术锤存放设备
CN114325001A (zh) * 2021-12-31 2022-04-12 苏州英世米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翻盖式芯片测试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8635A (zh) * 2021-08-26 2021-11-16 刘欢 一种防倒塌的武术锤存放设备
CN114325001A (zh) * 2021-12-31 2022-04-12 苏州英世米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翻盖式芯片测试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813417U (zh) 一种电池导热系数的检测装置
CN210534287U (zh) 一种用于汽车锂电池测试试验箱
CN213121455U (zh) 一种晶硅电池弯曲强度高低温测试装置
CN211061453U (zh) 一种建筑材料检测设备
CN209745683U (zh) 一种互馈型多通道破酸铁锂电池包测试设备
KR102187988B1 (ko) 배터리 치수 검사 장치
CN218274696U (zh) 电芯封装装置
JP3971258B2 (ja) 電池試験台
CN211629245U (zh) 一种动力电池高温循环寿命测试操作平台
CN216205275U (zh) 一种电阻式真空粉末烧结用辅助密封装置
CN213009518U (zh) 一种无人机用收纳装置
CN210775672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老化测试装置
CN211785252U (zh) 一种导热分析仪用防护装置
CN205748746U (zh) 一种极群压力自动检测装置
CN209344133U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的角封机构
CN220819361U (zh) 一种密封板密封性检测设备
CN217848024U (zh) 用于软包电芯的顶封侧封工装
CN211026375U (zh) 一种用于实验室的一体式化成与注液设备
CN217156372U (zh) 一种电子导热硅胶导热性能检测装置
CN219512323U (zh) 自动检测表面接触阻抗仪器
CN220774452U (zh) 一种电池包压条压紧装置及电池包
CN220188253U (zh) 动力电池用爆破压力检测设备
CN213677350U (zh) 一种抽真空装置
CN219084274U (zh) 一种汽车用双面线路板压合装置
CN218839972U (zh) 便携手压式封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