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94413U - 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94413U
CN213794413U CN202021893217.7U CN202021893217U CN213794413U CN 213794413 U CN213794413 U CN 213794413U CN 202021893217 U CN202021893217 U CN 202021893217U CN 213794413 U CN213794413 U CN 213794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head
black
drill
cutting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9321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nyang Mili Precision To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nyang Mili Precision To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nyang Mili Precision To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nyang Mili Precision To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9321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944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94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944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其技术方案是:包括黑白磨钻、切削头一和螺纹柱,所述黑白磨钻包括柄部,所述柄部底部设置有扁尾,所述柄部顶部设置有颈部,所述颈部顶部固定安装有钻身,所述钻身顶部设置有切削头一,所述黑白磨钻和切削头一表面设置有氮化铝钛涂层,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通过钻身外壁开设有刃沟,刃沟设有两组,刃沟呈螺旋状延伸设置于切削头一顶部,切削头一两侧设置有前刃面,前刃面与刃沟顶部连接,切削头一顶部设置有主后刃面,刃背外部设置有刃带,主后刃面顶部连接处设置有横刃,横刃与主后刃面的角度为180°,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
背景技术
黑白磨钻是从实体材料上加工出孔的刀具,又是孔加工刀具中应用最广的刀具,黑白磨钻是通过其相对固定轴线的旋转切削以钻削工件的圆孔的工具,因其容屑槽成螺旋状而形似麻花而得名,螺旋槽有2槽、3槽或更多槽,但以2槽最为常见,黑白磨钻可被夹持在手动、电动的手黑白磨钻持式钻孔工具或钻床、铣床、车床乃至加工中心上使用,钻头材料一般为高速工具钢或硬质合金。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一般都用通用型高速钢W18Cr4V和W6Mo5Cr4V2,由于前者热塑性差,不能满足当前钻头制造中轧、扭等热塑性成型的工艺要求,后者虽然热塑性较好,但脱碳敏感性大,并且因成分中含钼量较多,磨削加工性差,刀头经常发生磨损,稳定性较差,同时我国钼资源又较紧缺,为此,我们需要改进现有黑白磨钻头的结构,以提高其机械性能、工艺性能、刀具耐磨性。
因此,实用新型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通过钻身外壁开设有刃沟,刃沟设有两组,刃沟呈螺旋状延伸设置于切削头一顶部,切削头一两侧设置有前刃面,前刃面与刃沟顶部连接,切削头一顶部设置有主后刃面,刃背外部设置有刃带,主后刃面顶部连接处设置有横刃,横刃与主后刃面的角度为180°,以解决稳定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包括黑白磨钻、切削头一和螺纹柱。
优选的,所述黑白磨钻包括柄部,所述柄部底部设置有扁尾,所述柄部顶部设置有颈部,所述颈部顶部固定安装有钻身,所述钻身顶部设置有切削头一,所述黑白磨钻和切削头一表面设置有氮化铝钛涂层。
优选的,所述钻身外壁开设有刃沟,所述刃沟设有两组,所述刃沟呈螺旋状延伸设置于切削头一顶部。
优选的,两组所述刃沟之间形成刃背,所述刃背外部设置有刃带。
优选的,所述切削头一两侧设置有前刃面,所述前刃面与刃沟顶部连接,所述切削头一顶部设置有主后刃面,所述主后刃面设有两组。
优选的,所述主后刃面顶部连接处设置有横刃,所述横刃与主后刃面的角度为180°。
优选的,所述主后刃面与前刃面连接处设置有主切削刃。
优选的,所述前刃面与刃带连接处设置有副切削刃,所述前刃面与副切削刃连接处设置有偏刃刃。
优选的,所述切削头一底部开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一,所述钻身顶部固定安装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通过通孔一与切削头一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钻身顶部设有切削头二,所述切削头二内壁开设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二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二,所述螺纹柱通过通孔二与切削头二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钻身外壁开设有刃沟,刃沟设有两组,刃沟呈螺旋状延伸设置于切削头一顶部,切削头一两侧设置有前刃面,前刃面与刃沟顶部连接,切削头一顶部设置有主后刃面,刃背外部设置有刃带,主后刃面顶部连接处设置有横刃,横刃与主后刃面的角度为180°,具有稳定性强的特点;
2.切削头一底部开设有通孔一,通孔一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一,钻身顶部固定安装有螺纹柱,螺纹柱通过通孔一与切削头一螺纹连接,切削头一具有拆卸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切削头一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切削头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切削头一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切削头一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切削头二结构示意图。
图中:黑白磨钻100、柄部110、扁尾120、颈部130、钻身140、刃沟150、刃背160、螺纹柱170、氮化铝钛涂层180、切削头一200、前刃面210、主后刃面220、刃带230、主切削刃240、横刃250、副切削刃260、偏刃刃270、通孔一280、内螺纹一281、切削头二290、通孔二291、内螺纹二29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照附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包括黑白磨钻100、切削头一200和螺纹柱170;
进一步地,黑白磨钻100包括柄部110,所述柄部110底部设置有扁尾120,所述柄部110顶部设置有颈部130,所述颈部130顶部固定安装有钻身140,所述钻身140顶部设置有切削头一200,所述黑白磨钻100和切削头一200表面设置有氮化铝钛涂层180,具体的,柄部110对黑白磨钻100具有支撑作用,扁尾120,具有定位和增加传递扭矩的作用,避免钻头在钻套中打出,柄部110是钻头的夹持部分,具有定心和传递动力的作用,钻身140在切削过程中能保持钻头正直的钻削方向,同时具有修光孔壁的作用并且还是切削部分的后备部分,氮化铝钛涂层180具有改善钻头的使用寿命,适用于加工温度较高的材料;
进一步地,钻身140外壁开设有刃沟150,所述刃沟150设有两组,所述刃沟150呈螺旋状延伸设置于切削头一200顶部,具体的,刃沟150具有引导切削碎屑排出的作用;
进一步地,两组刃沟150之间形成刃背160,具体的,刃背160具有分担部分主动力的作用;
进一步地,切削头一200两侧设置有前刃面210,所述前刃面210与刃沟150顶部连接,所述切削头一200顶部设置有主后刃面220,所述主后刃面220设有两组,刃背160外部设置有刃带230,具体的,前刃面210与主后刃面220具有定心的作用,刃带230具有增加钻削的稳定,增加钻头强度的作用,防止钻头粘连;
进一步地,两组主后刃面220顶部连接处设置有横刃250,所述横刃250与主后刃面220的角度为118°,具体的,横刃250的斜角为50°,主后刃面220的外援处向中间逐渐减小,横刃250的负前角可达55°,由于上述结构的原因,在钻削时起到挤压增加稳定性的作用;
进一步地,主后刃面220与前刃面210连接处设置有主切削刃240,具体的,起始于主后刃面220上主偏角为零的点,并至少有一段切削刃拟用来在工件上切出过渡表面的那个整段切削刃,黑白磨钻100的主切削刃240通过对刃口材料进行微量去除,使切削刃变得圆滑平整,使得刃具刃磨后的微观缺陷得消除,送在结构上对刃具切削刃实现了强化,与未进行切削刃强化的刃具相比,更合适的刃口形状,具有提高刃具的切削寿命和增加稳定性的作用;
进一步地,前刃面210与刃带230连接处设置有副切削刃260,所述前刃面210与副切削刃260连接处设置有偏刃刃270,具体的,副切削刃260,亦起始于主偏角为零的点,但它向背离主切削刃240的方向延伸,副切削刃260不仅可以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还可以明显提高刃具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偏刃刃270主偏角为45°,其径向切削力和轴向大致是相等的,产生的压力比较均衡,偏刃刃270采用合金钢为材质,焊接在前刃面210与副切削刃260连接处,偏刃刃270在加工铸铁、淬硬钢和非金属材料时不同与切削头一200正削加工,而是切削加工,偏刃刃270具有比副切削刃260更加坚硬的材质,偏刃刃270工具有增加切削稳定性的作用;
进一步地,切削头一200底部开设有通孔一280,所述通孔一280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一281,所述钻身140顶部固定安装有螺纹柱170,所述螺纹柱170通过通孔一280与切削头一200螺纹连接,具体的,通孔一280具有配合螺纹柱170对切削头一200连接的作用,内螺纹一281对螺纹柱170具有螺纹连接的作用,螺纹柱170具有固定切削头一200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本领域工作人员需要将切削头一200通过螺纹柱170安装在钻身140,将黑白磨钻100通过柄部110与扁尾120固定在夹具上。
实施例2:
参照说明书附图6,该实施例的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还包括切削头二290;
进一步地,钻身140顶部设有切削头二290,所述切削头二290内壁开设有通孔二291,所述通孔二291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二292,所述螺纹柱170通过通孔二291与切削头二290螺纹连接,具体的,通孔二291具有配合螺纹柱170对切切削头二290连接的作用,内螺纹二292对螺纹柱170具有螺纹连接的作用,螺纹柱170具有固定切削头二290的作用,切削头二290具有真的不同材质更换刃头的作用。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本领域工作人员需要将切削头一200替换为切削头二290。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其特征在于:包括黑白磨钻(100)、切削头一(200)和螺纹柱(170),所述黑白磨钻(100)包括柄部(110),所述柄部(110)底部设置有扁尾(120),所述柄部(110)顶部设置有颈部(130),所述颈部(130)顶部固定安装有钻身(140),所述钻身(140)顶部设置有切削头一(200),所述黑白磨钻(100)和切削头一(200)表面设置有氮化铝钛涂层(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钻身(140)外壁开设有刃沟(150),所述刃沟(150)设有两组,所述刃沟(150)呈螺旋状延伸设置于切削头一(200)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刃沟(150)之间形成刃背(160),所述刃背(160)外部设置有刃带(2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头一(200)两侧设置有前刃面(210),所述前刃面(210)与刃沟(150)顶部连接,所述切削头一(200)顶部设置有主后刃面(220),所述主后刃面(220)设有两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主后刃面(220)顶部连接处设置有横刃(250),所述横刃(250)与主后刃面(220)的角度为11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后刃面(220)与前刃面(210)连接处设置有主切削刃(24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刃面(210)与刃带(230)连接处设置有副切削刃(260),所述前刃面(210)与副切削刃(260)连接处设置有偏刃刃(27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头一(200)底部开设有通孔一(280),所述通孔一(280)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一(281),所述钻身(140)顶部固定安装有螺纹柱(170),所述螺纹柱(170)通过通孔一(280)与切削头一(200)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钻身(140)顶部设有切削头二(290),所述切削头二(290)内壁开设有通孔二(291),所述通孔二(291)内壁设置有内螺纹二(292),所述螺纹柱(170)通过通孔二(291)与切削头二(290)螺纹连接。
CN202021893217.7U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 Active CN2137944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3217.7U CN213794413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93217.7U CN213794413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94413U true CN213794413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52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93217.7U Active CN213794413U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944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143043A1 (en) Drill bit with pilot point
CN201385143Y (zh) 卧式车床深孔套料钻
CN214023649U (zh) 一种用于活顶尖上的中心钻
CN213794413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黑白磨钻
JPS5946723B2 (ja) 穿孔工具
CN104827102A (zh) 一种机夹沉孔组合钻
CN210208794U (zh) 铝板材下料刀具
CN215698258U (zh) 一种钻头倒角器
CN216126605U (zh) 一种可多表面加工的双头铣刀
CN107225273A (zh) 一种防断裂高速钢直柄麻花钻
CN214557701U (zh) 一种用于平底深孔加工的新型刀具
US20230191507A1 (en) Alloy tool bit twist drill
RU2423207C1 (ru)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ый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отверстий
CN110202221B (zh) 一种先端丝锥及其应用
US11642728B2 (en) Twist drill and an exchangeable head for a twist drill
CN212793208U (zh) 一种快速成型中心钻头
CN211101745U (zh) 一种加工钢件齿轮轴定位孔的双头中心钻
CN216632707U (zh) 一种在拔模斜面上钻孔倒角锪端面的复合刀具
JPH0351057Y2 (zh)
CN213033674U (zh) 一种耐久型粗镗刀
CN215698058U (zh) 一种焊接刀具组件
CN214720856U (zh) 一种钻车铣多功能复合刀具
CN217192796U (zh) 侧铣头内孔复合刀
CN212917894U (zh) 铰刀
CN215396110U (zh) 一种外螺接口开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