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51041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51041U
CN213751041U CN202121104107.2U CN202121104107U CN213751041U CN 213751041 U CN213751041 U CN 213751041U CN 202121104107 U CN202121104107 U CN 202121104107U CN 213751041 U CN213751041 U CN 213751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illimeter wave
wave module
display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041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增朝
江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041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51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51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51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中框、显示屏和毫米波模组,显示屏安装于中框,且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显示屏至少包括触摸层、显示层和散热层,毫米波模组位于显示屏的内侧。其中,触摸层、显示层和散热层不遮挡毫米波模组。触摸层、显示层和散热层不遮挡毫米波模组,因此,显示屏不会减小毫米波模组的信号覆盖范围,从而降低显示屏对毫米波模组发射和接收信号产生的影响,改善毫米波模组的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毫米波拥有较大的带宽,应用于电子设备时,能够增大电子设备的通信频段的带宽,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低的传输延时。但毫米波同时具有衰减强烈的特性,使得毫米波容易被外物遮挡导致电子设备信号差的情况。
目前,电子设备通常采用毫米波模组作为接收和发射毫米波的装置,且该毫米波模组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壳体与显示屏之间的空间内,因此,显示屏和壳体容易遮挡毫米波模组,而毫米波模组被遮挡后,影响电子设备的信号发射和接收性能,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信号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降低毫米波模组被遮挡的风险,增强电子设备的信号。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中框;
显示屏,安装于所述中框,且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显示屏至少包括触摸层、显示层和散热层;
毫米波模组,所述毫米波模组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内侧;
其中,所述触摸层、所述显示层和所述散热层不遮挡所述毫米波模组的辐射。
本方案中,毫米波模组位于显示屏的内侧,能够合理利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的紧凑化。同时,显示屏的触摸层、显示层和散热层不遮挡毫米波模组的辐射,即显示屏中包含金属材质的部分不遮挡毫米波模组的辐射,因此,显示屏不会减小毫米波模组的信号覆盖区,从而降低显示屏对毫米波模组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影响,改善毫米波模组的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当显示屏为曲面屏时,本申请的方案也能够降低曲面的显示屏对毫米波模组的辐射的遮挡,因此,本申请的方案也能够适用于曲面屏电子设备,并能够提高曲面屏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靠近所述毫米波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显示层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显示层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所述第一距离L1大于所述第二距离L2。
本方案中,显示层与中框之间的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区域的显示层与中框之间的第二距离L2,能够减小显示层对毫米波模组的辐射的遮挡,增大毫米波信号的覆盖范围,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尤其当显示屏为曲面屏时,也不会对毫米波模组的辐射产生遮挡,使得毫米波模组能够用于各种大曲率的显示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距离L1与所述第二距离L2之间的差值为400μm-500μm。
本方案中,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之间的差值为400μm-500μm时,既能够留出足够的空间供显示层走线,且不遮挡毫米波模组的辐射,又不会对显示层的显示范围产生较大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触摸层的外沿、所述显示层的外沿和所述散热层的外沿平齐。
本方案中,触摸层、显示层及散热层的外沿平齐,从而能够保证在显示屏能显示的区域(显示层的范围内)均能够被触摸,即不影响显示屏的触摸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显示层的外沿位于所述触摸层的外沿和所述散热层的外沿内侧。
本方案中,在第二区域,触摸层和散热层的外沿均超出显示层,使得显示屏的触摸区域(触摸层的区域)大于显示区域(显示层的区域),能够保证即保证可显示的区域均可被触摸,且能够提高显示区域边缘的触摸灵敏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毫米波模组包括天线,所述触摸层、所述显示层和所述散热层不遮挡所述天线。
本方案中,天线用于接收和发射毫米波信号,触摸层、显示层和散热层不遮挡天线,能够减少信号传输时的衰减,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且与触摸层、显示层和散热层不遮挡毫米波模组相比,在第一区域,触摸层、显示层和散热层的长度更大,从而在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的同时,能够增大显示屏在第一区域的可触摸范围和显示范围,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玻璃盖板,所述玻璃盖板和所述触摸层之间设置有偏光层,所述显示层与所述散热层之间设置有背膜;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偏光层的外沿和所述背膜的外沿均超出所述触摸层的外沿、超出所述显示层的外沿、超出所述散热层的外沿。
本方案中,偏光层用于显示屏成像,并且偏光层可以控制光线的传出方向,使得透过显示屏不会看到显示屏的内部结构。背膜能够缓解显示层与散热层之间的应力集中,并对显示层起支撑作用,通过背膜使显示层与散热层能够紧密接触,增加对显示层的散热效果,提高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第一区域,偏光层和背膜的外沿超出触摸层的外沿、显示层的外沿和散热层的外沿,能够减少第一区域的内部填充,从而简化显示屏的加工与组装工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盖,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电池盖与所述显示屏相对设置;所述电池盖为非金属材料。
本方案中,即使电池盖遮挡毫米波模组,由于电池盖为非金属材料,也不会影响毫米波模组发射和接收信号,即不会影响毫米波模组的信号覆盖范围,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毫米波模组设置于所述中框,并朝向所述侧壁;所述毫米波模组包括天线,所述天线的发射平面平行于所述侧壁。
本方案中,天线设于毫米波模组朝向侧壁的一面,使得显示屏的一部分位于毫米波模组的信号覆盖区内,尤其是当显示屏为曲面屏时,曲面屏的一部分位于毫米波模组的信号覆盖区内,从而能够提高电子设备在显示屏处的信号强度。同时,当天线发射面与侧壁平行时,能够减小天线与侧壁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天线接收与发射信号的传输距离,从而减少信号的衰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框包括相连的导电部和非导电部,所述非导电部位于所述毫米波模组的外侧。
本方案中,导电部可以为金属材料,非导电部可以为塑胶等非导体材料。毫米波模组的外侧为非导电部,且该非导电部方便毫米波信号通过,不会减小毫米波模组的信号覆盖区域,提高毫米波模组接收与发射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毫米波模组设置于所述中框,并朝向所述显示屏;所述毫米波模组包括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具有第三距离L3,所述毫米波模组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具有第四距离L4,所述第三距离L3小于所述第四距离L4。
本方案中,天线设于毫米波模组朝向显示屏的一面,且天线的发射平面与显示屏平行,从而使得天线的信号覆盖区覆盖显示屏的范围较大,能够增强显示屏侧的信号强度,由于天线的发射面与玻璃盖板平行,使得天线与玻璃盖板之间的距离缩短,能够减少天线接收与发射信号的传输距离,从而减少信号的衰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中框包括安装孔或安装槽,所述毫米波模组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或所述安装槽。
本方案中,中框可以为金属结构,中框包括安装孔或者安装槽,毫米波模组位于安装孔或者安装槽内,该结构使得毫米波模组不被遮挡,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毫米波模组包括天线,所述天线伸出所述安装孔或所述安装槽。
本方案中,只将天线伸出安装孔或安装槽,能够保证天线所接收信号与所发射信号的强度,由于天线的尺寸小于毫米波模组的尺寸,因而中框可以只在供天线伸出的部分断开,其余部分保持连接提高中框的整体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显示层为OLED层,所述触摸层为ITO层,所述散热层为铜皮层。
本方案中,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其采用的发光材料是有机材料。OLED质量轻薄,色彩饱和度高、能耗低、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可以做成能弯曲的柔软显示器。ITO层是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机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散热层为铜皮层,铜皮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主要用于对电子设备的内部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和绝缘,还可以对电子元器件起到支撑、衔接的作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在毫米波模组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所提供电子设备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电子设备在毫米波模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一区域一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例一中第二区域一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电子设备在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结构对比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例一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例二中第一区域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例二中第二区域一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电子设备在具体实施例二中另一视角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信号覆盖区;
2´-显示屏;
3´-毫米波模组;
1-信号覆盖区;
2-显示屏;
21-触摸层;
22-显示层;
23-散热层;
24-偏光层;
25-第一区域;
26-第二区域;
27-玻璃盖板;
28-光学透明胶;
29-背膜;
3-毫米波模组;
31-天线;
4-电池盖;
5-中框;
51-导电部;
52-非导电部;
53-安装孔;
54-侧壁;
6-电池;
L1-第一距离;
L2-第二距离;
L3-第三距离;
L4-第四距离。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在毫米波模组3´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毫米波模组3´置于显示屏2´的内侧,由于显示屏2´内具有金属层,因此,该金属层存在遮挡毫米波模组3´的风险,特别是当显示屏2´为曲面屏时,即该显示屏2´的曲面部分朝向电池盖的方向延伸时,显示屏2´的金属层遮挡毫米波模组3´的风险更高。为了降低曲面屏的金属层对毫米波模组3´的遮挡,一种方式是将毫米波模组3´倾斜放置,该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曲面屏对毫米波模组3´的辐射遮挡,但是由于毫米波模组3´斜置以后,如图1所示,使得信号覆盖区1´也发生倾斜,且该信号覆盖区1´向远离显示屏2´的一侧倾斜,导致该信号覆盖区1´无法有效覆盖显示屏2´一侧的区域,导致电子设备在显示屏2´一侧的信号强度较差,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其中,信号覆盖区1´为毫米波模组3´发射和接收信号时信号所覆盖的区域。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例如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脑、可折叠显示设备、可折叠显示屏、可穿戴设备等任何具有可折叠屏幕功能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以下为了方便说明,以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手机可以同时设有多个毫米波模组3,以提高手机收发信号的稳定性,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介绍本申请的电子设备。
定义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为H,长度方向为L,宽度方向为W,并定义显示屏2朝向电池盖4的一侧为内侧,背向电池盖4的一侧为外侧。
如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中框5、显示屏2和毫米波模组3,其中,毫米波模组3为毫米波信号收发装置,包括毫米波天线31和毫米波收发电路,即该毫米波模组3为电子设备的信号收发装置。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毫米波模组3,以使电子设备能够被毫米波信号广泛覆盖。显示屏2安装于中框5,且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显示屏2至少包括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其中,该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包括金属材料,毫米波模组3位于显示屏2的内侧,且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不遮挡毫米波模组3的辐射。毫米波模组3具有一定的辐射范围,在该范围内能够接收或发送毫米波信号,该范围即图3中所示的信号覆盖区1,超出信号覆盖区1则无法接收到毫米波信号。
具体地,从外到内显示屏2可以包括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玻璃盖板27、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其中,触摸层21可以为ITO层,ITO层是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光性,高的机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进行电流传导,且不影响显示。因此当用在显示屏2上可以通过触摸该触摸层21操作电子设备。显示层22可以为OLED层,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是一种有机发光器件,能够产生可见光,且发光强度与注入的电流成正比。OLED具有质量轻薄,色彩饱和度高,能耗低,且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可以做成能弯曲的柔软显示器。散热层23可以为铜皮层,铜皮层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主要用于对电子设备的内部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和绝缘,还可以对电子元器件起到支撑、衔接的作用。玻璃盖板27对上述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毫米波模组3位于显示屏2的内侧,能够合理利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的紧凑化。同时,显示屏2的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不遮挡毫米波模组3的辐射,即显示屏2中包含金属材质的部分不遮挡毫米波模组3的辐射,因此,显示屏2不会减小毫米波模组3的信号覆盖区1,降低显示屏2对毫米波模组3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影响,改善毫米波模组3的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当显示屏2为曲面屏时,本申请的方案也能够降低曲面的显示屏2对毫米波模组3辐射的遮挡,因此,本申请的方案也能够适用于曲面屏电子设备,并能够提高曲面屏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具体地,如图4-6所示,显示屏2包括第一区域25和第二区域26,第一区域25位于靠近毫米波模组3的一侧,第二区域26位于远离毫米波模组3的一侧,第一区域25的显示层22与中框5之间的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区域26的显示层22与中框5之间的第二距离L2。
本实施例中,显示层22与中框5之间的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区域26的显示层22与中框5之间的第二距离L2,能够减小显示层22对毫米波模组3的辐射的遮挡,增大毫米波信号的覆盖范围,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尤其当显示屏2为曲面屏时,也不会对毫米波模组3的辐射产生遮挡,使得毫米波模组3能够用于各种大曲率的显示屏2。
如图5所示,显示层22与中框5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该距离形成电子设备的黑边,显示层22的走线可以位于该黑边区域内侧,由于毫米波模组3的设置,使得该区域的走线空间变得更小。本实施例中,显示层22在第一区域25与中框5之间的第一距离L1大于显示层22在第二区域26与中框5之间的第二距离L2使得第一区域25与中框5之间的空间更大,能够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毫米波模组3,并方便在该区域进行布线,且该设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具体地,如图4-6所示,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之间的差值为400μm-500μm,例如该差值可以为420μm、450μm、480μm等。
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之间的差值过小(例如小于400μm)时,不利于毫米波模组3一侧显示层22的走线的布置,且存在与毫米波模组3干涉的风险。当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之间的差值过大(例如大于500μm)时,使得毫米波模组3一侧显示屏2的显示层22的长度过小,影响显示层22的显示范围,且影响电子设备的美观。因此,第一距离L1与第二距离L2之间的差值为400μm-500μm时,既能够留出足够的空间供显示层22走线,又不会对显示层22的显示范围产生较大影响。
具体地,如图4所示,在第一区域25,触摸层21的外沿、显示层22的外沿和散热层23的外沿平齐。
本实施例中,触摸层21、显示层22及散热层23的外沿平齐,即图4中触摸层21和散热层23的虚线部分是不存在的,从而能够保证在显示屏2能显示的区域(显示层22的范围内)均能够被触摸,即不影响显示屏2的触摸效果。
如图5所示,在第二区域26,显示层22的外沿位于触摸层21的外沿和散热层23的外沿内侧。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区域26,触摸层21和散热层23的外沿均超出显示层22,使得显示屏2的触摸区域(触摸层21的区域)大于显示区域(显示层22的区域),能够保证即保证可显示的区域均可被触摸,且能够提高显示区域边缘的触摸灵敏性。
如图4所示,第一区域25为放置毫米波模组3的区域,由于触摸层21、显示层22、散热层23中的金属部分会对毫米波信号造成遮挡,因此该触摸层21和散热层23不能过长,具体地,由于显示层22不遮挡毫米波模组3,因此,触摸层21和散热层23的外沿可以与上述显示层22的外沿保持平齐,从而使得触摸层21和散热层23的外沿也不遮挡毫米波模组3。如图5所示,在第二区域26不需要放置毫米波模组3,因此在第二区域26,触摸层21和散热层23的外沿可以超出显示层22,从而增加显示屏2的可触摸范围,提高电子设备的用户体验。
其中,在第一区域25,触摸层21和散热层23的外沿与显示层22的外沿保持平齐是通过将触摸层21和散热层23局部进行少量挖空实现的,由于毫米波模组3一般放置在电子设备的端部,该位置本来也不是触摸高频区,因此将该部位的触摸层21和散热层23作少量挖空处理,不会对电子设备的使用产生太大影响。
具体地,如图6所示,虚线框出的部分为第一区域25,其余部分为第二区域26,即电子设备在第一区域25的可触摸范围小于第二区域26的可触摸范围,这是由于在第一区域25,触摸层21和散热层23均与显示层22平齐,即在第一区域25触摸层21和散热层23局部被挖空,从而使得显示屏2的第一区域25的可触摸范围小于第二区域26的可触摸范围。如图7所示,在第一区域25,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外沿不遮挡毫米波模组3,毫米波模组3直接位于玻璃盖板27内侧,因此能够减少显示屏2中金属部分(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对毫米波模组3信号的影响,提高毫米波模组3收发信号的质量。如图4-5、图8-9所示,玻璃盖板27和触摸层21之间设置有偏光层24,显示层22与散热层23之间设置有背膜29,在第一区域,偏光层24的外沿和背膜29的外沿均超出触摸层21的外沿、显示层22的外沿以及散热层23的外沿。
本实施例中,偏光层24用于显示屏2成像,并且偏光层24可以控制光线的传出方向,使得透过显示屏2不会看到显示屏2的内部结构,保持显示屏2的美观。背膜29能够缓解显示层22与散热层23之间的应力集中,并对显示层22起支撑作用,通过背膜29使显示层22与散热层23能够紧密接触,增加对显示层22的散热效果,提高显示屏2的使用寿命。同时,在第一区域25,偏光层24和背膜29的外沿超出触摸层21的外沿、显示层22的外沿和散热层23的外沿,能够减少第一区域25的内部填充,从而简化显示屏2的加工与组装工艺。
本实施例中,如图4-5、图8-9所示,玻璃盖板27与偏光层24之间通过光学透明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粘接,光学透明胶(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0%以上,能够减少对显示屏2透光性的影响,并且胶结强度良好能够提高玻璃盖板27与偏光层24之间的粘接可靠性。
其中,该显示屏2中,第一区域25的偏光层24和背膜29的长度与第二区域26的偏光层24和背膜29的长度保持一致,从而简化偏光层24和背膜29的制造工艺。
具体地,如图4-5、图8-9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盖4,电池盖4位于背对显示屏2的一侧,且电池盖4为非金属材料。
本实施例中,即使电池盖4遮挡毫米波模组3,由于电池盖4为非金属材料,也不会影响毫米波模组3发射和接收信号,即不会影响毫米波模组3的信号覆盖范围,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本实施例中,电池6位于中框5和电池盖4之间,中框5和电池盖4对电池6具有固定作用,降低电池6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位的现象。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毫米波模组3设置于中框5,并朝向侧壁54,天线31的发射平面平行于侧壁54。
本实施例中,天线31设于毫米波模组3朝向侧壁54的一面,使得显示屏2的一部分位于毫米波模组3的信号覆盖区1内,尤其是当显示屏2为曲面屏时,曲面屏的一部分位于毫米波模组3的信号覆盖区1内,从而能够提高电子设备在显示屏2处的信号强度。同时,当天线31发射面与侧壁54平行时,能够减小天线31与侧壁54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减小天线31接收与发射信号的传输距离,从而减少信号的衰减。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中框5包括相连的导电部51和非导电部52,非导电部52位于毫米波模组3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导电部51可以为金属材料,非导电部52可以为塑胶等非导体材料。毫米波模组3的外侧为非导电部52,且该非导电部52方便毫米波信号通过,不会减小毫米波模组3的信号覆盖区1,提高毫米波模组3接收与发射信号的强度,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不遮挡天线31。
本实施例中,天线31用于接收和发射毫米波信号,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不遮挡天线31,能够减少信号传输时的衰减,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且与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不遮挡毫米波模组3相比,在第一区域25,触摸层21、显示层22和散热层23的长度更大,从而在提高电子设备的通信质量的同时,能够增大显示屏2在第一区域25的可触摸范围和显示范围,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用户体验。
具体地,天线31可以为1*N阵列天线31或者N*N阵列天线31或者M*N阵列天线31。
更具体地,如图8-10所示,毫米波模组3设置于中框5,并朝向显示屏2,即毫米波模组3的天线31的发射平面与显示屏2平行,且天线31与显示屏2之间的第三距离L3小于毫米波模组3与显示屏2之间的第四距离L4。
本实施例中,天线31设于毫米波模组3朝向显示屏2的一面,且天线31的发射平面与显示屏2平行,从而使得天线31的信号覆盖区1覆盖显示屏2的范围较大,能够增强显示屏2侧的信号强度,由于天线31的发射面与玻璃盖板27平行,使得天线31与玻璃盖板27之间的距离缩短,能够减少天线31接收与发射信号的传输距离,从而减少信号的衰减。
具体地,如图8所示,中框5包括安装孔53或安装槽(未示出),毫米波模组3安装于安装孔53或安装槽(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中框5可以为金属结构,中框5包括安装孔53或者安装槽,毫米波模组3位于安装孔53或者安装槽内,该结构使得毫米波模组3不被遮挡,且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实际情况中,也可以只将天线31伸出安装孔53或安装槽。
本实施例中,只将天线31伸出安装孔53或安装槽,能够保证天线31所接收信号与所发射信号的强度,由于天线31的尺寸小于毫米波模组3的尺寸,因而中框可以只在供天线31伸出的部分断开,其余部分保持连接提高中框5的整体强度。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中框;
显示屏,安装于所述中框,且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显示屏至少包括触摸层、显示层和散热层;
毫米波模组,所述毫米波模组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内侧;
其中,所述触摸层、所述显示层和所述散热层不遮挡所述毫米波模组的辐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靠近所述毫米波模组的一侧;
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显示层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1,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显示层与所述中框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所述第一距离L1大于所述第二距离L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L1与所述第二距离L2之间的差值为400μm-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触摸层的外沿、所述显示层的外沿和所述散热层的外沿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区域,所述显示层的外沿位于所述触摸层的外沿和所述散热层的外沿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模组包括天线,所述触摸层、所述显示层和所述散热层不遮挡所述天线。
7.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玻璃盖板,所述玻璃盖板和所述触摸层之间设置有偏光层,所述显示层与所述散热层之间设置有背膜;
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偏光层的外沿和所述背膜的外沿均超出所述触摸层的外沿、超出所述显示层的外沿、超出所述散热层的外沿。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池盖,沿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电池盖与所述显示屏相对设置;
所述电池盖为非金属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模组设置于所述中框,并朝向所述中框的侧壁;
所述毫米波模组包括天线,所述天线的发射平面平行于所述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相连的导电部和非导电部,所述非导电部位于所述毫米波模组的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毫米波模组设置于所述中框,并朝向所述显示屏;
所述毫米波模组包括天线,所述天线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具有第三距离L3,所述毫米波模组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具有第四距离L4,所述第三距离L3小于所述第四距离L4。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安装孔或安装槽,所述毫米波模组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或所述安装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伸出所述安装孔或所述安装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层为OLED层,所述触摸层为ITO层,所述散热层为铜皮层。
CN202121104107.2U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213751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04107.2U CN213751041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04107.2U CN213751041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51041U true CN213751041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04107.2U Active CN213751041U (zh) 2021-05-21 2021-05-21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51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5950A (zh) * 2021-09-22 2022-01-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深度检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5950A (zh) * 2021-09-22 2022-01-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深度检测装置
CN113945950B (zh) * 2021-09-22 2023-10-3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深度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3251A1 (zh) 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EP2443533B1 (en) Touch and display panel antennas
CN211743382U (zh) 电子设备
US9367155B2 (en) Touch panel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022940A1 (zh) 终端设备
CN210489811U (zh) 电子设备
CN113629377B (zh)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232404B (zh) 电子装置
US1192784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0324055B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12216958A (zh) 电子设备
US7671811B2 (en) Antenna device with ground plane coupled to conductive portion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564692B (zh) 电子设备
CN213751041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202304181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ousing assembly
WO2021027534A1 (zh) 一种触摸屏及电子设备
US20230099689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757173B2 (en) Electronic display device
CN112181200B (zh) 触控显示模组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4122678A (zh) 一种电子设备
WO2020095783A1 (ja)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同軸コネクタ付き基板
CN220653905U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71025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6792493U (zh) 导光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2676458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