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5347U -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45347U
CN213745347U CN202022857595.6U CN202022857595U CN213745347U CN 213745347 U CN213745347 U CN 213745347U CN 202022857595 U CN202022857595 U CN 202022857595U CN 213745347 U CN213745347 U CN 2137453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limiting
section
ring
up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575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8575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453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453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453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ts Allowing Move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属于管道连接技术领域。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上游管道、下游管道以及管接头;管接头的上游段和下游段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上游管道和下游管道连接;上游段和下游段的内孔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并分别形成第一扩孔壁和第二扩孔壁,从而与相对应的管道形成第一限位腔和第二限位腔;连接组件包括限位推进圈和密封圈;限位推进圈位于第一限位腔内并可以滑动,密封圈压缩设置在第二限位腔内,并且限位推进圈与密封圈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推进圈的推动来带动密封圈的移动、压缩,能够将密封圈推动至设定位置,密封圈的位置可控,同时密封圈在连接头内不会出现偏置,能够进行有效地密封。

Description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管道在连接时,会通过连接头进行连接,在连接头的内部通过设置密封圈来进行密封,但是,在连接时,密封圈在连接头内部的移动不可视,密封圈会出现偏置、移动不到位等情况,从而出现泄漏、不能有效密封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道连接结构,以解决现有管道在连接时,容易出现泄漏、不能有效密封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上游管道、下游管道以及管接头;管接头包括结构一致、方向相反的上游段和下游段,上游段和下游段分别通过连接组件与上游管道和下游管道连接;
上游段和下游段的内孔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分别形成第一扩孔壁和第二扩孔壁,第一扩孔壁和第二扩孔壁分别与相对应的管道形成第一限位腔和第二限位腔;
连接组件包括限位推进圈和密封圈;限位推进圈位于第一限位腔内并与第一限位腔的侧壁滑动配合,密封圈压缩设置在第二限位腔内,并且限位推进圈与密封圈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头的上游段和下游段分别与上游管道和下游管道连接,在连接时,密封圈首先进入第二限位腔内,并且密封圈能够在第二限位腔中的滑动顺畅,之后限位推进圈进入第二限位腔中,通过推动限位推进圈,使密封圈在第二限位腔中滑动,直到与第二台阶接触,继续推动限位推进圈,密封圈被压缩后进入第一限位腔中,实现密封圈准确地进入到第一限位腔中。通过限位推进圈的推动来带动密封圈的移动、压缩,能够将密封圈推动至设定位置,密封圈的位置可控,同时密封圈在连接头内不会出现偏置,能够进行有效地密封。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台阶为倒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台阶呈倒角结构,对密封圈从第二限位腔进入第一限位腔具有导向作用,便于对密封圈的挤压并避免密封圈的损坏。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台阶远离第二台阶的一侧设有第三台阶,第三台阶形成第三扩孔壁,第三台阶与相对应的管道的端部接触,第三扩孔壁与相对应的管道的侧壁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台阶用于对相对应的管道进行限位,管道伸入到连接头内后,管道的端部抵触在第三台阶上,第三台阶形成的第三扩孔臂对管道的外侧壁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管道与管接头连接后的位置可控,能够确保管道具有有效的伸入长度来确保连接的有效性。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台阶远离第一台阶的一侧设有第四台阶,第四台阶形成第四扩孔壁,第四扩孔壁与相对应的管道形成第四限位腔;限位推进圈靠近第四台阶的一端设有凸起,凸起的外侧与第四扩孔壁滑动配合,凸起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管接头的端部齐平,凸起的另一端与第四台阶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推进圈靠近第四台阶的一端,即靠近管接头端部的一端设有凸起,凸起增大了限位推进圈的端部面积,便于对限位推进圈的挤压,同时,凸起与第四台阶相配合,用于对限位推进圈进行限位,避免限位推进圈推动不到位或对限位推进圈的过度挤压。
进一步地,上述限位推进圈靠近第二台阶的一端伸入第一限位腔内并与密封圈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密封圈的直径与第二限位腔的腔体宽度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在第二限位腔中滑动时,不会在第二限位腔中被挤压,便于密封圈在第二限位腔中的顺利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密封圈还与第一台阶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分别与第一台阶和限位推进圈接触,能够确保密封圈在第一限位腔中不会出现移动,避免密封圈的偏置而带来的泄露,还能避免密封圈产生不规则变形而导致密封圈的损坏。
进一步地,上述管接头的两端分别设有卡箍,卡箍与限位推进圈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卡箍用于对限位推进圈的限位,通过对限位推进圈的限位来确保密封圈位置的固定性。同时,卡箍还可以卡紧管道,避免管道的松动。
进一步地,上述卡箍包括限位段和连接段;限位段与限位推进圈接触;连接段的内侧与相对应的管接头的端部榫卯配合。
进一步地,上述卡箍设有缺口;缺口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块,连接块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推进圈的推动来带动密封圈的移动、压缩,能够将密封圈推动至设定位置,密封圈的位置可控,同时密封圈在连接头内不会出现偏置,能够进行有效地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管接头与上、下游管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推进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卡箍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0-上游管道;20-下游管道;30-管接头;31-上游段;32-下游段;33-内孔;34-第一台阶;35-第二台阶;36-第三台阶;37-第四台阶;40-连接组件;41-限位推进圈;42-密封圈;43-凸起;50-卡箍;51-限位段;52-连接段;53-缺口;54-连接块;341-第一扩孔壁;342-第一限位腔;351-第二扩孔壁;352-第二限位腔;361-第三扩孔壁;371-第四扩孔壁;372-第四限位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照图1,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包括:上游管道10、下游管道20以及管接头30。管接头30包括结构一致、方向相反的上游段31和下游段32,上游段31和下游段32分别通过连接组件40与上游管道10和下游管道20连接。上游段31和上游管道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下游段32和下游管道20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仅连接的方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仅对上游段31和上游管道10之间的连接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管接头30的两端的连接方式一致,显然,管接头30还可以使其中一端采用本实施例的连接方式与管道进行连接,另一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连接方式与管道进行连接。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管接头30采用直接头,显然,还可以采用弯接头、三通接头等。
请参照图2,上游段31的内孔33从管接头30的内部到外部的方向依次设有第三台阶36、第一台阶34、第二台阶35以及第四台阶37,各台阶设置后,会分别形成第三扩孔壁361、第一扩孔壁341、第二扩孔壁351以及第四扩孔壁37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台阶35呈倒角结构,即第二台阶35为斜面,便于密封圈42的挤压以及避免密封圈42的损坏,第二台阶35的角度根据实际挤压情况而定,可以是15°、20°、30°、45°、50°、60°等值。
请参照图3,上游管道10伸入到上游段31内,上游管道10的端部与第三台阶36接触,上游管道10的外侧壁与第三扩孔壁361接触,上游管道10的内侧壁与上游段31的内孔壁齐平。上游段31的内孔直径与上游管道10的内径一致,上游段31与上游管道10连接时,流体不会在连接处产生压降。同时,上游管道10与第一扩孔壁341形成第一限位腔342,上游管道10与第二扩孔壁351形成第二限位腔352,上游管道10与第四扩孔壁371形成第四限位腔372。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台阶37靠近第二限位腔352的边缘设有倒角,对限位推进圈41和密封圈42均具有导向作用。
请参照图1和图4,连接组件40包括限位推进圈41和密封圈42。限位推进圈41伸入到第二限位腔352内,并与第二限位腔352的内侧壁滑动配合(即限位推进圈41套设在上游管道10上),限位推进圈41的一端伸入到第一限位腔342内并且与第一限位腔342的侧壁滑动配合,限位推进圈41的另一端设有凸起43,凸起43的外侧与第四扩孔壁371滑动配合,凸起43的一端与第四台阶37接触,凸起43的另一端与管接头30的端部齐平。凸起43用于对限位推进圈41进行限位,避免限位推进圈41推动不到位或对限位推进圈41的过度挤压。密封圈42通过上游管道10和第一扩孔壁341压缩,并位于第一限位腔342内,密封圈42的两侧分别第一台阶34和限位推进圈41接触,确保密封圈42移动到位并确保密封圈42不会出现不规则变形,如错位等。密封圈42的直径与第二限位腔352的腔体宽度一致,密封圈42在第二限位腔352中移动时不会被压缩,从而使密封圈42在第二限位腔352中能够移动顺畅。
为了对限位推进圈41进行限位,管接头30的端部设有卡箍50,卡箍50与限位推进圈41接触,实现对限位推进圈41的限位。卡箍50包括限位段51和连接段52,限位段51套设在上游管道10上,并与凸起43接触,连接段52套设在管接头30的端部并与管接头30的端部榫卯配合。
为了便于将卡箍50套设在管接头30上,卡箍50设有缺口53,缺口53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块54,两个连接块54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显然,两个连接块54之间还可以通过螺钉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下游段32的结构与上述上游段31的结构一致,下游段32和下游管道2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上述上游段31和上游管道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一致。
上游管道10与管接头30之间的连接过程:
(1)将卡箍50、限位推进圈41以及密封圈42依次套在上游管道10上,使卡箍50的连接段52、限位推进圈41远离凸起43的一端朝向上游管道10的端部;
(2)将上游管道10伸入到管接头30内,使上游管道10的端部与第三台阶36接触;
(3)将密封圈42手动推入到第四限位腔372中;
(4)将限位推进圈41手动依次推入到第四限位腔372和第二限位腔352中,密封圈42在限位推进圈41的推动作用下从第四限位腔372进入第二限位腔352,直到与第二台阶35接触;
(5)继续推动限位推进圈41,密封圈42通过第二台阶35和上游管道10挤压变形,并进入到第一限位腔342中,直到挤压变形后的密封圈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台阶34和限位推进圈41接触,此时凸起43与第四台阶37接触。
(6)将卡箍50在缺口53处撑开,使限位段51套设在上游管道10上,使连接段52套设在管接头30的端部,并使连接段52与管接头30榫卯配合,然后通过螺栓将两个连接块54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手动方式即可将密封圈42推动到位,连接过程简单、便捷,密封圈42的位置固定,不容易出现泄露、不能有效密封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游管道(10)、下游管道(20)以及管接头(30);所述管接头(30)包括结构一致、方向相反的上游段(31)和下游段(32),所述上游段(31)和所述下游段(32)分别通过连接组件(40)与所述上游管道(10)和下游管道(20)连接;
所述上游段(31)和所述下游段(32)的内孔(33)从内到外依次设有第一台阶(34)和第二台阶(35),所述第一台阶(34)和第二台阶(35)分别形成第一扩孔壁(341)和第二扩孔壁(351),所述第一扩孔壁(341)和第二扩孔壁(351)分别与相对应的管道形成第一限位腔(342)和第二限位腔(352);
所述连接组件(40)包括限位推进圈(41)和密封圈(42);所述限位推进圈(41)位于所述第一限位腔(342)内并与所述第一限位腔(342)的侧壁滑动配合,所述密封圈(42)压缩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腔(352)内,并且所述限位推进圈(41)与所述密封圈(42)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35)为倒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34)远离所述第二台阶(35)的一侧设有第三台阶(36),所述第三台阶(36)形成第三扩孔壁(361),所述第三台阶(36)与相对应的管道的端部接触,所述第三扩孔壁(361)与相对应的管道的侧壁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35)远离所述第一台阶(34)的一侧设有第四台阶(37),所述第四台阶(37)形成第四扩孔壁(371),所述第四扩孔壁(371)与相对应的管道形成第四限位腔(372);所述限位推进圈(41)靠近所述第四台阶(37)的一端设有凸起(43),所述凸起(43)的外侧与所述第四扩孔壁(371)滑动配合,所述凸起(43)的一端与相对应的所述管接头(30)的端部齐平,所述凸起(4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台阶(37)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推进圈(41)靠近所述第二台阶(35)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限位腔(342)内并与所述密封圈(42)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2)的直径与第二限位腔(352)的腔体宽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2)还与所述第一台阶(34)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30)的两端分别设有卡箍(50),所述卡箍(50)与所述限位推进圈(41)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50)包括限位段(51)和连接段(52);所述限位段(51)与所述限位推进圈(41)接触;所述连接段(52)的内侧与相对应的所述管接头(30)的端部榫卯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管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50)设有缺口(53);所述缺口(53)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块(54),所述连接块(54)之间可拆卸连接。
CN202022857595.6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Active CN2137453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7595.6U CN213745347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57595.6U CN213745347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45347U true CN213745347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2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57595.6U Active CN213745347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453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70762U (ja) 継手
CA2342539A1 (en) Sealing ring for connecting the spigot of a corrugated pipe with a pipe socket having a smooth inside wall
EP3521675B1 (en) Pipe fitting connecting method
NZ567538A (en) A slip type pipe joint
CN213745347U (zh)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EP1130306A3 (en) A method for sealing a leak in a pipe joint
CN218031901U (zh)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CN212107315U (zh) 柔性密封自锁承插聚氯乙烯实壁管
CN206036442U (zh) 管子连接的快速接头
CN209977493U (zh) 一种结构改进型承插接口
CN110671555A (zh) 承插式伸缩抢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1373196Y (zh) 管路接头
CN217234732U (zh) 雨污混凝土管道接口防漏装置
TWM587240U (zh) 通用型按壓式快速接頭
CN218935625U (zh) 一种超高压双卡套弯通接头
CN111729970A (zh) 扣压接头的扩孔等径装置及工艺方法
CN218094787U (zh) 一种防漏式模压四氟直管
CN215950770U (zh) 一种管道堵漏装置
CN220851284U (zh) 一种可更换内管的保温钢管
CN212238847U (zh) 扣压接头的扩孔等径装置
CN219655528U (zh) 不锈钢管件延伸边连接结构
CN114096777B (zh) 管道气密装置
CN219734599U (zh) 一种应用于暖通工程的给水管
CN218582564U (zh) 一种便于密封的无缝钢管
CN201034223Y (zh) 管道接头配件及管道接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