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42289U - 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742289U CN213742289U CN202021845024.4U CN202021845024U CN213742289U CN 213742289 U CN213742289 U CN 213742289U CN 202021845024 U CN202021845024 U CN 202021845024U CN 213742289 U CN213742289 U CN 2137422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reinforcing rib
- support system
- outer frame
- steel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包括主体结构钢梁、加强肋板、角钢和平肋压型钢板;加强肋板有多个,沿主体结构钢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加强肋板与主体结构钢梁的腹板焊接,角钢与加强肋板焊接;平肋压型钢板平行于主体结构钢梁长度方向设置,平肋压型钢板水平铺设于加强肋板和角钢上端。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代替传统脚手架搭设,又可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可行性,也能避免相关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使楼板混凝土成活后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日益发展,超高层建筑在城市中鳞次栉比,其中核心筒框架结构占据主要角色。对于核心筒框架结构,外框钢结构主梁主要通过钢柱与核心筒墙柱连接,因此压型钢板6板肋平行于钢柱轴线,导致外框边梁5外侧存在一定范围的悬挑结构8(≤500mm,内有楼板钢筋7),如图1所示,该压型钢板支撑体系不仅不便于脚手架的搭设,而且安全性也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悬挑结构支撑体系存在的脚手架搭设不便,安全性无法保证的问题,提供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包括主体结构钢梁、加强肋板、角钢和平肋压型钢板;所述加强肋板有多个,沿所述主体结构钢梁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加强肋板包括一个水平端和不高于该水平端的两个相背对设置的竖直端,其中一个所述竖直端与所述主体结构钢梁的腹板连接,另一个所述竖直端与所述水平端相交形成一个直角部;所述角钢平行于所述主体结构钢梁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角钢与所述直角部连接;所述平肋压型钢板平行于所述主体结构钢梁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平肋压型钢板水平铺设于所述加强肋板的水平端和所述角钢上端。
进一步,所述加强肋板位于所述直角部的竖直端下端还设有一个倾斜端,该倾斜端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高度与所述直角部的竖直端高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直角部的竖直端的高度为160mm。
进一步,所述直角部的竖直端与所述主体结构钢梁的腹板的距离为2000mm。
进一步,相邻所述加强肋板之间设有拉筋。
进一步,所述拉筋有多个,所述拉筋与所述加强肋板相垂直。
进一步,多个所述拉筋沿所述倾斜端倾斜方向排列。
进一步,所述平肋压型钢板厚度为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加强肋板与主体结构钢梁和平肋压型钢板有效连接作为外框的悬挑楼板模板的支撑体系,可大大降低工人支设模板的难度,且可通过调整加强肋板的高度来适应不同尺寸的外框钢梁,确保工程整体的经济性。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代替传统脚手架搭设,又可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可行性,也能避免相关材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使楼板混凝土成活后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型钢板支撑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安装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支撑体系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加强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支撑体系设有拉筋后的俯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加强肋板上设有拉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体结构钢梁1、加强肋板2、水平端2.1、竖直端2.2、直角部2.3、倾斜端2.4、角钢3、平肋压型钢板4、边梁5、压型钢板6、楼板钢筋7、悬挑结构8、拉筋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2~6所示的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包括主体结构钢梁1、加强肋板2、角钢3和平肋压型钢板4;加强肋板2有多个,沿主体结构钢梁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主体结构钢梁1上加强肋板2的数量和间距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定。
加强肋板2包括一个水平端2.1和不高于该水平端2.1的两个相背对设置的竖直端2.2,其中一个竖直端2.2与主体结构钢梁1的腹板焊接,另一个竖直端2.2与水平端2.1相交形成一个直角部2.3;角钢3平行于主体结构钢梁1长度方向设置,角钢3与直角部2.3焊接;平肋压型钢板4平行于主体结构钢梁1长度方向设置,平肋压型钢板4水平铺设于加强肋板2的水平端2.1和角钢3上端。
加强肋板2位于直角部2.3的竖直端2.2下端还设有一个倾斜端2.4,该倾斜端2.4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高度与直角部2.3的竖直端2.2高度相同。本实施例中直角部2.3的竖直端2.2的高度为160mm。直角部2.3的竖直端2.2与主体结构钢梁1的腹板的距离为2000mm。平肋压型钢板4厚度为1mm。
本实施例的加强肋板2可有多种不同高度规格,选择不同高度的加强肋板2调节平肋压型钢板4的铺设高度,从而可适应不同尺寸的钢结构外框,确保工程整体的经济型。
如图5、6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强度,相邻加强肋板2之间设有拉筋9或撑杆。本实施例中拉筋9优选为三个,实际上,还可以更多或更少。每个拉筋9与加强肋板2的板面相垂直焊接。三个拉筋9沿倾斜端2.4倾斜方向排列。通过在倾斜端2.4上方设置多个拉筋9,提高加强肋板2之间的横向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可避免加强肋板变形或在倾斜端2.4与竖直端2.2交界处发生断裂,提升整个支撑体系的强度。另外,拉筋9或撑杆可以是以相邻加强肋板2之间间距为最小长度单元,也可以是以多个加强肋板2之间的间距之和为最小长度单元,即拉筋9可以是相对较长的杆件,也可以是相对较短的杆件,但最短长度应为相邻加强肋板2之间的间距。当拉筋9为相对较长的杆件时,加强肋板2上沿其倾斜端2.4可以设有若干个通孔以便于拉筋9穿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结构钢梁(1)、加强肋板(2)、角钢(3)和平肋压型钢板(4);所述加强肋板(2)有多个,沿所述主体结构钢梁(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加强肋板(2)包括一个水平端(2.1)和不高于该水平端(2.1)的两个相背对设置的竖直端(2.2),其中一个所述竖直端(2.2)与所述主体结构钢梁(1)的腹板连接,另一个所述竖直端(2.2)与所述水平端(2.1)相交形成一个直角部(2.3);所述角钢(3)平行于所述主体结构钢梁(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角钢(3)与所述直角部(2.3)连接;所述平肋压型钢板(4)平行于所述主体结构钢梁(1)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平肋压型钢板(4)水平铺设于所述加强肋板(2)的水平端(2.1)和所述角钢(3)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板(2)位于所述直角部(2.3)的竖直端(2.2)下端还设有一个倾斜端(2.4),该倾斜端(2.4)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高度与所述直角部(2.3)的竖直端(2.2)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部(2.3)的竖直端(2.2)的高度为16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部(2.3)的竖直端(2.2)与所述主体结构钢梁(1)的腹板的距离为200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加强肋板(2)之间设有拉筋(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9)有多个,所述拉筋(9)与所述加强肋板(2)相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拉筋(9)沿所述倾斜端(2.4)倾斜方向排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肋压型钢板(4)厚度为1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45024.4U CN213742289U (zh) | 2020-08-29 | 2020-08-29 | 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45024.4U CN213742289U (zh) | 2020-08-29 | 2020-08-29 | 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742289U true CN213742289U (zh) | 2021-07-20 |
Family
ID=76841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45024.4U Active CN213742289U (zh) | 2020-08-29 | 2020-08-29 | 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742289U (zh) |
-
2020
- 2020-08-29 CN CN202021845024.4U patent/CN2137422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28968U (zh) | 一种钢筋桁架式无支撑模板体系 | |
CN106812312B (zh) | 大跨度模板支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625186A (zh) | 一种大截面混凝土y型柱施工方法 | |
CN210976328U (zh) | 一种可装配化施工的二次结构 | |
CN113914524A (zh) | 一种装配式结构体系叠合楼板边带式独立支撑施工方法 | |
KR101191502B1 (ko) | 트러스근 일체형 비대칭 에이치형강 합성보 및 엔드빔을 이용한 구조 시스템 | |
CN206438529U (zh) | 梁板式筏型基础模板支撑结构 | |
CN213953189U (zh) | 一种保证预制水箱下锥壳表面平整的支撑装置 | |
CN213742289U (zh) | 一种钢结构外框悬挑结构模板支撑体系 | |
CN208950124U (zh) | 一种大跨度钢结构桁架 | |
CN110924415A (zh) | 一种用于4.5m厚大筏板基础钢筋支撑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8061031U (zh) | 一种免拆模梁、板的安装加固装置 | |
CN208472976U (zh) | 一种钢筋桁架板跨框架结构边部支撑节点结构 | |
CN215406913U (zh) | 一种梁筋架立结构及结构梁 | |
CN216787878U (zh) | 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施工结构 | |
CN207392451U (zh) | 一种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悬挑梁结构 | |
KR101407816B1 (ko) | 트러스근 일체형 비대칭 에이치형강 합성보를 이용한 구조 시스템 | |
CN202596161U (zh) | 一种hr重型门架与钢筋混凝土临时结构柱联合支模装置 | |
CN211597650U (zh) | 一种悬挑式脚手架 | |
CN211647302U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捣制楼板支撑 | |
CN109441088B (zh) |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的钢结构作业平台 | |
CN211114806U (zh) | 一种反坎支模钢筋卡具 | |
CN211949131U (zh) | 一种组合上弦波纹腹板密肋次梁楼盖系统 | |
CN219491704U (zh) | 双曲面屋面主次楞安装结构 | |
CN202125072U (zh) | 支模用桁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