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27933U - 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27933U
CN213727933U CN202022862249.7U CN202022862249U CN213727933U CN 213727933 U CN213727933 U CN 213727933U CN 202022862249 U CN202022862249 U CN 202022862249U CN 213727933 U CN213727933 U CN 213727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cylinder
product
module
t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622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庞发权
黎德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xin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xi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xin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xin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622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27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27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27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包括机架、从左至右依次置于机架上的上料机构和测试支撑台、于上料机构后方置于机架上且用于转运产品的抓料机构、于测试支撑台前方置于机架上且用于分拨产品的拨叉机构、于测试支撑台后方置于机架上且用于实现自动化下料的输料机构、于输料机构后方从前至后依次置于机架上的缓存移载机构、物料检测机构和密闭检测机构、于测试支撑台上方置于机架上的龙门驱动机构和可滑动置于龙门驱动机构上且用于转运产品的吸拿机构;密闭检测机构用于实现对产品的密闭检测。本实用新型能够与产品的上一环节组成连线生产,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够自动分拣良品与不良品。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继电器一类的产品来说,部分继电器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继电器自身进行点胶和固胶处理以及固胶后检测其密闭性。目前,现有技术针对点胶、固胶处理和密闭检测是通过两台设备独立进行,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两台设备之间的连线生产,耗时耗力,生产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现有密闭检测方式是在一台抽真空设备上完成对待检测产品的抽真空处理,静置之后再检测腔体内真空压力的变化来判断产品是否存在漏气,由于气压波动不稳定,导致生产过程中误判率高,检测效果不佳。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包括:机架、上料机构、抓料机构、测试支撑台、拨叉机构、龙门驱动机构、吸拿机构、缓存移载机构、物料检测机构、密闭检测机构和输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和测试支撑台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机构用于连接一点胶设备的出料端以实现产品的自动化上料;所述抓料机构于所述上料机构后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将所述上料机构上的产品转移至所述测试支撑台上;所述拨叉机构于所述测试支撑台前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搬运及分隔所述测试支撑台上的产品;所述龙门驱动机构于所述测试支撑台上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牵引所述吸拿机构沿所述龙门驱动机构的运行方向运动;所述吸拿机构可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驱动机构上,用于转运所述测试支撑台上的产品;所述密闭检测机构于所述吸拿机构后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对所述吸拿机构转运来的产品进行密闭检测;所述物料检测机构于所述密闭检测机构与所述测试支撑台之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检测所述密闭检测机构上是否安放有所述产品;所述缓存移载机构于所述物料检测机构与所述测试支撑台之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暂存所述吸拿机构转运来的产品;所述输料机构于所述缓存移载机构与所述测试支撑台之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实现对所述吸拿机构转运来的产品的自动化下料。
优选地,所述抓料机构包括抓料底座、第一气缸、第一滑台、第二气缸、第二滑台和若干产品夹爪;所述机架上设有一工作台,所述抓料底座于所述上料机构后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抓料底座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气缸于两所述第一滑轨之间设置在所述抓料底座上,所述第一滑台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一滑轨上,且所述第一滑台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牵引所述第一滑台沿所述第一滑轨实现左右滑移;所述第一滑台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气缸于所述第二滑轨右侧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上,所述第二滑台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且所述第二滑台与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二气缸牵引所述第二滑台沿所述第二滑轨实现上下滑移;若干所述产品夹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用于抓取待检测的产品。
优选地,所述拨叉机构包括拨叉底座、第三气缸、第三滑台、第四气缸和拨叉;所述拨叉底座于所述测试支撑台前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拨叉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台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三滑轨上,所述第三气缸设置在所述拨叉底座的下方,且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滑台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三气缸牵引所述第三滑台沿所述第三滑轨实现前方滑移;所述第三滑台上设有第四滑轨,所述拨叉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上,所述第四气缸于所述拨叉前方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台上,且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拨叉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四气缸的动作牵引所述拨叉沿所述第四滑轨实现左右滑移。
优选地,所述龙门驱动机构包括龙门架、伺服电机和丝杆;所述龙门架于所述测试支撑台上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龙门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五滑轨,所述吸拿机构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五滑轨上,所述伺服电机于所述吸拿机构右侧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吸拿机构相连接;使用时所述丝杆通过与之连接的伺服电机的动作牵引所述吸拿机构沿所述第五滑轨实现前方滑移;
所述龙门架左右两侧的下方分别设有一光电传感器,两所述光电传感器共同构成一个对射型感应模组,用于实时感应所述吸拿机构上是否吸附有所述产品。
优选地,所述吸拿机构包括安装架、若干吸附器和配合所述吸附器使用的旋转组件;所述安装架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五滑轨上,且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丝杆相连接;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若干所述吸附器分别于所述安装架下方连接在所述旋转组件上,每一所述吸附器均用于吸取所述产品;
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五气缸;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五滑轨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分别设有若干导向柱,所述第二支撑板可上下滑动设置在若干所述导向柱上,所述第五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且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端向下穿出所述第一支撑板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五气缸牵引所述第二支撑板沿四根所述导向柱实现上下滑移;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六气缸、同步带、与若干所述吸附器数量相匹配的第一同步带轮和若干第二同步带轮;若干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从左至右依次可绕自身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每一所述吸附器的顶部均向上穿出所述第二支撑板并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上;若干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前方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同步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上,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前侧设有一第六滑轨,对应的,所述同步带上设有一配合所述第六滑轨使用的滑移座,所述滑移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六滑轨上,所述第六气缸于所述第六滑轨右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所述第六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滑移座连接,使用时通过第六气缸牵引所述滑移座沿所述第六滑轨实现左右滑移;
每一所述吸附器均包括吸盘座和真空定位环;所述吸盘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下方,且所述吸盘座的顶部向上穿出所述第二支撑板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上;所述真空定位环设置在所述吸盘座上,所述真空定位环内设有一电磁铁,且所述真空定位环于所述电磁铁下方设置有适配所述产品的凹槽,使用时所述真空定位环通过所述电磁铁的动作实现吸附或松开插入所述凹槽内的产品。
优选地,所述密闭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架、第七气缸、第一测试模组和第二测试模组;所述工作台于所述测试支撑台后方设有两第七滑轨,所述第一测试模组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七滑轨上,所述第一测试模组对应每一所述吸附器的位置分别设有一适配所述产品的第一测试腔,且每一所述第一测试腔均连接有抽真空装置,用于对第一测试腔进行抽真空以实现对产品的密闭检测;所述工作台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下方设有一活动槽,所述第七气缸于所述活动槽前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下方,所述第一测试模组对应所述活动槽的位置设有一牵引块,且所述牵引块向下穿出所述活动槽并与所述第七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使用时所述牵引块通过所述第七气缸的动作实现牵引与之连接的第一测试模组沿所述第七滑轨实现前方滑移;所述检测架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后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检测架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测试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一感应器,且每一所述感应器的感应端对应插入一个所述第一测试腔内,所述感应器用于在密封测试时实时感应所述第一测试腔内产品的变形量;所述第二测试模组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上方设置在所述检测架上,且所述第二测试模组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测试腔的位置分别设有适配所述产品的第二测试腔,每一所述第二测试腔对应一所述第一测试腔组成一个完成密封检测室;
所述第二测试模组包括若干组测试组件,若干组所述测试组件从左至右依次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上方设置在所述检测架上;每组所述测试组件均包括一第八气缸和一测试块;所述第八气缸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上方设置在所述检测架上,所述测试块连接在所述第八气缸的输出端上,每一所述测试块上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测试腔,三所述测试块上的第二测试腔的数量之和与所述第一测试腔的数量相等,且每一所述第二测试腔内分别设有两根探针;使用时通过所述第八气缸牵引所述测试块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测试模组。
优选地,所述物料检测机构包括两检测座和两红外对射传感器;两所述检测座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和测试支撑台之间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每一所述检测座上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使用时通过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感应所述第一测试模组上是否安放有所述产品。
优选地,所述缓存移载机构包括缓冲安装架、缓存台、第九气缸和第四滑台;所述缓冲安装架于所述检测座和测试支撑台之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缓存台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缓冲安装架上,且所述缓存台上设有配合所述吸拿机构使用的缓存凹槽以实现暂存产品,所述工作台于所述缓冲安装架右侧还设有两第八滑轨,所述第四滑台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八滑轨上,且所述第四滑台与所述缓存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气缸于所述第四滑台前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九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滑台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九气缸牵引所述第四滑台沿所述第八滑轨实现前方滑移。
优选地,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良品输送模组和不良品输送模组,所述良品输送模组和不良品输送模组于所述测试支撑台和缓冲安装架之间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良品输送模组一端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另一端向右延伸出所述工作台,用于实现对检测合格的产品的自动化下料;所述不良品输送模组一端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另一端向右延伸出所述工作台,用于实现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的自动化下料。
优选地,所述机架于所述工作台上方还设有机罩,起到一个保护作用,且所述机罩的前方两侧分别设有可开闭的安全门;所述机罩于所述安全门一侧还设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设有若干控制按钮,所述控制盒分别与所述抓料机构、拨叉机构、龙门驱动机构、吸拿机构、缓存移载机构、物料检测机构、密闭检测机构和输料机构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盒还与一工控机电性连接,用于控制设备的运行;所述机罩的右侧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且所述工控机还连接有键盘;
所述机架于所述工作台下方还设有气源处理器,用于提供气源;
所述机架于所述气源处理器上方还设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
所述机架的底部四周上分别设有一车轮,便于设备的转运,且所述机架于每一所述车轮的一侧还分别设有高度可调节的支撑脚,起到一个支撑作用。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能够与产品的上一环节组成连线生产,实现连续不间断的自动化加工,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够自动分拣良品与不良品,使用体验好;
2、优选方案中感应器的应用,实现实时自动化感应产品在密封检测中的变形量,不受外界干扰,提高了检测准确性,检测效果好;
3、优选方案中拨叉机构的设计,对产品起到一个搬运及分隔产品的作用,结构精巧,能够有效适配生产节拍;
4、优选方案中缓存移载机构的设计,实现对产品的暂存,便于吸拿机构上下料及分拣产品,时间利用率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机罩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抓料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拨叉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龙门驱动机构和吸拿机构组合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吸拿机构去掉防护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吸附器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缓存移载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密闭检测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密闭检测机构去掉保护罩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图11中B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测试块的立体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参照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包括机架1、上料机构2、抓料机构3、测试支撑台4、拨叉机构5、龙门驱动机构6、吸拿机构7、缓存移载机构8、物料检测机构9、密闭检测机构10和输料机构11;所述机架1上设有一工作台1a,所述上料机构2和测试支撑台4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所述上料机构2用于连接一生产继电器的点胶设备的出料端以实现连续不间断的产品自动上料;所述抓料机构3于所述上料机构2后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用于将所述上料机构2上的产品转移至所述测试支撑台4上;所述拨叉机构5于所述测试支撑台4前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用于搬运及分隔所述测试支撑台4上的产品;所述龙门驱动机构6于所述测试支撑台4上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用于牵引所述吸拿机构7沿所述龙门驱动机构6的运行方向作水平直线运动;所述吸拿机构7可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驱动机构6上,用于转运所述测试支撑台4上的产品;所述密闭检测机构10于所述吸拿机构7后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用于对所述吸拿机构7转运来的产品进行密闭检测;所述物料检测机构9于所述密闭检测机构10与所述测试支撑台4之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用于检测所述密闭检测机构10上是否安放有所述产品;所述缓存移载机构8于所述物料检测机构9与所述测试支撑台4之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用于暂存所述吸拿机构7转运来的产品;所述输料机构11于所述缓存移载机构8与所述测试支撑台4之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用于实现对所述吸拿机构7转运来的已完成密闭检测的产品的自动化下料;
其中,所述机架1于所述工作台1a上方还设有机罩1b,对设置在工作台1a上的设备起到一个保护作用;所述机罩1b的前方两侧分别设有可开闭的安全门,所述安全门优选的为透明安全门,便于观察机罩1b内的设备运行状态;所述机罩1b于所述安全门一侧还设有控制盒1c,所述控制盒1c设有若干控制按钮,所述控制盒1c分别与所述抓料机构3、拨叉机构5、龙门驱动机构6、吸拿机构7、缓存移载机构8、物料检测机构9、密闭检测机构10和输料机构11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盒1c还与一工控机电性连接,用于控制设备的运行;所述机罩1b的右侧上设有显示屏1d,所述显示屏1d与所述工控机(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且所述工控机还连接有键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2为一皮带式传动机构,而皮带式传动机构作为现有技术,因此,不作赘述;所述上料机构2的一端向左穿出所述机罩1b并连接所述点胶设备的出料端,另一端的端部上设有一限位块201,用于对所述上料机构2上的产品起到一个限位作用;所述上料机构2于所述限位块201左侧且间隔一个所述产品的位置上还设有压板202,所述产品压板202上均匀排布有两个适配所述产品的抓料孔,两个所述抓料孔及所述压板202与所述限位块201之间的空隙共同构成一个具有三个工位的抓料工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抓料机构3包括抓料底座301、第一气缸302、第一滑台303、第二气缸304、第二滑台305和三个产品夹爪306;所述抓料底座301于所述上料机构2后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所述抓料底座30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滑轨307,所述第一气缸302于两所述第一滑轨307之间设置在所述抓料底座301上,所述第一滑台303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一滑轨307上,且所述第一滑台303与所述第一气缸302的输出端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302牵引所述第一滑台303沿所述第一滑轨307实现左右滑移;所述第一滑台303上设有第二滑轨308,所述第二气缸304于所述第二滑轨308右侧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303上,所述第二滑台305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308上,且所述第二滑台305与所述第二气缸304的输出端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二气缸304牵引所述第二滑台305沿所述第二滑轨308实现上下滑移;三个所述产品夹爪306适配所述抓料工位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305上,具体的,所述产品夹爪306为气动夹爪,用于抓取待检测的产品;
其中,所述第一气缸302、第二气缸304和三个产品夹爪306均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一气缸302、第二气缸304和三个产品夹爪306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叉机构5包括拨叉底座501、第三气缸502、第三滑台503、第四气缸504和拨叉505;所述拨叉底座501于所述测试支撑台4前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所述拨叉底座5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滑轨506,所述第三滑台503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三滑轨506上,所述第三气缸502设置在所述拨叉底座501的下方,且所述第三气缸50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滑台503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三气缸502牵引所述第三滑台503沿所述第三滑轨506实现前方滑移;所述第三滑台503上设有第四滑轨507,所述拨叉505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507上,所述第四气缸504于所述拨叉505前方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台503上,且所述第四气缸504的输出端与所述拨叉505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四气缸504的动作牵引所述拨叉505沿所述第四滑轨507实现左右滑移,从而拨叉505能够对测试支撑台4上的产品起到一个向右搬运及分隔产品之间距离的作用,具体的,所述拨叉505上设有十八个适配所述产品的叉槽,每一所述叉槽均用于叉取所述产品;
其中,所述第三气缸502和第四气缸504均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三气缸502和第四气缸504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龙门驱动机构6包括龙门架601、伺服电机602和丝杆603;所述龙门架601于所述测试支撑台4上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且所述龙门架6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五滑轨604,所述吸拿机构7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五滑轨604上,所述伺服电机602于所述吸拿机构7右侧设置在所述龙门架601上,所述丝杆60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伺服电机602的输出端上,所述丝杆603的另一端与所述吸拿机构7相连接;使用时所述丝杆603通过与之连接的伺服电机602的动作牵引所述吸拿机构7沿所述第五滑轨604实现前方滑移;
进一步的,所述龙门架601左右两侧的下方分别设有一光电传感器605,两所述光电传感器605共同构成一个对射型感应模组,用于实时感应所述吸拿机构7上是否吸附有所述产品;
其中,所述伺服电机602和光电传感器605均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工控机控制所述伺服电机602和光电传感器605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拿机构7包括安装架701、十五个吸附器702和用于驱动十五个所述吸附器702转动的旋转组件;所述安装架701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五滑轨604上,且所述安装架701与所述丝杆603相连接;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701上,十五个所述吸附器702分别于所述安装架701下方连接在所述旋转组件上,每一所述吸附器702用于吸取一个所述产品;使用时通过所述旋转组件带动所述吸附器702转动,被吸附器702吸附的产品能随吸附器702转动而同向转动,从而实现对产品的转向操作;
所述安装架701包括第一支撑板701a、第二支撑板701b和第五气缸701c;所述第一支撑板701a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五滑轨604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板701a上分别设有四根导向柱703,所述第二支撑板701b可上下滑动设置在四根所述导向柱703上,所述第五气缸701c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701a顶部,且所述第五气缸701c的输出端向下穿出所述第一支撑板701a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701b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五气缸701c牵引所述第二支撑板701b沿四根所述导向柱703实现上下滑移;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六气缸704、同步带705、十五个第一同步带轮706和若干第二同步带轮707;十五个所述第一同步带轮706从左至右依次可绕自身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701b上,每一所述吸附器702的顶部均向上穿出所述第二支撑板701b并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同步带轮706上;若干所述第二同步带轮707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706前方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701b上,所述同步带705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706和第二同步带轮707上,且所述第二支撑板701b前侧设有一第六滑轨708,对应的,所述同步带705上设有一配合所述第六滑轨708使用的滑移座709,所述滑移座709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六滑轨708上,所述第六气缸704于所述第六滑轨708右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701b上,且所述第六气缸704的输出端与所述滑移座709连接,使用时通过第六气缸704牵引所述滑移座709沿所述第六滑轨708实现左右滑移,从而与滑移座709连接的同步带705能够牵引第一同步带轮706和第二同步带轮707转动;
每一所述吸附器702均包括吸盘座702a和真空定位环702b;所述吸盘座702a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701b下方,且所述吸盘座702a的顶部向上穿出所述第二支撑板701b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706上;所述真空定位环702b设置在所述吸盘座702a上,所述真空定位环702b内设有一电磁铁710,且所述真空定位环702b于所述电磁铁710下方设置有适配所述产品的凹槽,使用时所述真空定位环702b通过所述电磁铁710的动作实现吸附或松开插入所述凹槽内的产品;
所述吸拿机构7还包括一防护罩711,所述防护罩711罩设于所述安装架701上,对安装于所述安装架701上的设备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其中,所述第五气缸701c、第六气缸704和电磁铁710均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五气缸701c、第六气缸704和电磁铁710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闭检测机构10包括检测架101、第七气缸102、第一测试模组103和第二测试模组;所述工作台1a于所述测试支撑台4后方设有两第七滑轨1a1,所述第一测试模组103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七滑轨1a1上,所述第一测试模组103对应每一所述吸附器702的位置分别设有一顶部开口且适配所述产品的第一测试腔103a,且每一所述第一测试腔103a均连接有抽真空装置,用于对第一测试腔103a进行抽真空以实现对产品的密闭检测;所述工作台1a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103下方设有一活动槽,所述第七气缸102于所述活动槽前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的下方,所述第一测试模组103对应所述活动槽的位置设有一牵引块103b,且所述牵引块103b向下穿出所述活动槽并与所述第七气缸102的输出端相连接,使用时所述牵引块103b通过所述第七气缸102的动作实现牵引与之连接的第一测试模组103沿所述第七滑轨1a1实现前方滑移;所述检测架101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103后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所述检测架101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测试腔103a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一感应器105,且每一所述感应器105的感应端对应插入一个所述第一测试腔103a内,所述感应器105用于在密封测试时实时感应所述第一测试腔103a内产品的变形量,具体的,所述感应器105采用型号为松下HL-G103-A-C5的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第二测试模组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103上方设置在所述检测架101上,且所述第二测试模组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测试腔103a的位置分别设有适配所述产品的第二测试腔107a,每一所述第二测试腔107a对应一所述第一测试腔103a组成一个完成密封检测室,从而能够对产品进行真空密闭检测以实现判断产品的密闭性是否合格;
所述第二测试模组包括三组测试组件,三组所述测试组件从左至右依次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103上方设置在所述检测架101上;每组所述测试组件均包括一第八气缸106和一测试块107;所述第八气缸106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103上方设置在所述检测架101上,所述测试块107连接在所述第八气缸106的输出端上,每一所述测试块107上分别设有五个所述第二测试腔107a,且每一所述第二测试腔107a内分别设有两根探针107b;使用时通过所述第八气缸106牵引所述测试块107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测试模组103;
所述检测架101于所述感应器105上方还设有保护罩108,对所述感应器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其中,所述第七气缸102、感应器105和第八气缸106均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七气缸102、感应器105和第八气缸106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物料检测机构9包括两检测座9a和两红外对射传感器;两所述检测座9a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103和测试支撑台4之间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每一所述检测座9a上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902,使用时通过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902感应所述第一测试模组103上是否安放有所述产品;
其中,两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902均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工控机控制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902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存移载机构8包括缓冲安装架801、缓存台802、第九气缸803和第四滑台804;所述缓冲安装架801于所述检测座9a和测试支撑台4之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所述缓存台802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缓冲安装架801上,且所述缓存台802上设有配合所述吸拿机构7使用的缓存凹槽以实现暂存产品,所述工作台1a于所述缓冲安装架801右侧还设有两第八滑轨1a2,所述第四滑台804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八滑轨1a2上,且所述第四滑台804与所述缓存台802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气缸803于所述第四滑台804前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且所述第九气缸80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滑台804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九气缸803牵引所述第四滑台804沿所述第八滑轨1a2实现前方滑移;其中,所述第九气缸803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九气缸803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输料机构11包括良品输送模组11a和不良品输送模组11b,所述良品输送模组11a和不良品输送模组11b于所述测试支撑台4和缓冲安装架801之间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所述良品输送模组11a为一皮带式传动机构,而皮带式传动机构作为现有技术,不作赘述,所述良品输送模组11a一端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另一端向右穿出所述机罩1b,用于实现对检测合格的产品的自动化下料;所述不良品输送模组11b同样为一皮带式传动机构,而皮带式传动机构作为现有技术,不作赘述,所述不良品输送模组11b一端设置在所述工作台1a上,另一端向右穿出所述机罩1b,用于实现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的自动化下料;其中,所述良品输送模组11a和不良品输送模组11b均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工控机控制良品输送模组11a和不良品输送模组11b的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于所述工作台1a下方还设有气源处理器1e,所述气源处理器1e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302、第二气缸304、第三气缸502、第四气缸504、第五气缸701c、第六气缸704、第七气缸102、第八气缸106、第九气缸803和产品夹爪306相连通,用于提供气源;
所述机架1于所述气源处理器1e上方还设有一控制面板1f,所述控制面板1f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
所述机架1的底部四周上分别设有一车轮1g,便于设备的转运,且所述机架1于每一所述车轮1g的一侧还分别设有高度可调节的支撑脚1h,起到一个支撑作用,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设备通电后,首先,上料机构2持续不间断的接收点胶设备出料端输出的产品,转移至上料机构2的产品在上料机构2的作用下从左至右转移到抓料工位;然后,产品夹爪306在第二气缸304的作用下靠近抓料工位上的产品并夹持住产品,第二气缸304带动产品夹爪306上升至预定高度,此时,第一气缸302启动,在第一气缸302的作用下,产品夹爪306移动至测试支撑台4上方;接着,产品夹爪306在第二气缸304的作用下靠近测试支撑台4,当产品接触到测试支撑台4时,产品夹爪306松开产品,此时,产品转移到点胶台上,第一气缸302和第二气缸304复归初始状态,使得产品夹爪306完成复位;接着,拨叉505在第四气缸504的作用下向左滑移至点胶台的首端,并在第三气缸502的作用下向前滑移靠近产品,此时,拨叉505的插槽内叉取有一个产品,且拨叉505在第四气缸504的作用下向右滑移,从而实现对测试支撑台4上的产品的搬运以及分隔产品之间距离的操作;接着,在伺服电机602的作用下,吸拿机构7移动至测试支撑台4上方,启动第五气缸701c,吸附器702在第五气缸701c作用下套在产品上,此时,启动电磁铁710吸附住产品,并启动第六气缸704驱动吸附器702旋转90°,使得被吸附器702吸附住的产品相应的改变方向;接着,在伺服电机602的作用下,吸拿机构7移动至预放料位置,启动第七气缸102,在第七气缸102的作用下,第一测试模组103移动至吸拿机构7下方;接着,启动第五气缸701c,被吸附器702吸附住的产品在第五气缸701c的作用下对应插入第一测试模组103的第一测试腔103a内,此时,断开电磁铁710,产品即可安放在第一测试腔103a内完成下料;接着,在第七气缸102的作用下,第一测试模组103移动至第二测试模组下方,此时,第八气缸106启动,测试块107在第八气缸106的作用下紧密压合在第一测试模组103上,使得每一第一测试腔103a与其对应的第二测试腔107a组成一个完整的密封测试室;接着,通过抽真空装置将密封测试室抽成真空状态,并通过感应器105实时感应产品的变形量,检测完成后,测试块107在第八气缸106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在第七气缸102的作用下,第一测试模组103移动至吸拿机构7下方,此时,启动第五气缸701c,吸附器702在第五气缸701c作用下套在产品上,并启动电磁铁710吸附住产品;接着,在伺服电机602的作用下吸拿机构7移动至缓存台802上方,启动第五气缸701c,吸附在吸附器702上的产品插入缓存台802的缓冲凹槽内,此时,断开电磁铁710,检测完成的产品即可暂存在缓冲凹槽内;接着,参照上述过程,吸拿机构7给第一测试模组103上料重新上料,上料完成后,吸拿机构7在伺服电机602的作用下移动至缓存台802上方执行分拣良品和不良品,分拣良品时,启动第五气缸701c,吸附器702在第五气缸701c作用下套在完成检测的产品上,此时,启动良品所对应的吸附器702的电磁铁710,良品即被紧密吸附住,然后,在伺服电机602的作用下吸拿机构7移动至良品输送模组11a上方,并在第五气缸701c的作用下使得良品接触良品输送模组11a,断开电磁铁710后产品即可卸放在良品输送模组11a上并在良品输送模组11a的作用下向右转移,分拣不良品参照分拣良品的过程,不赘述;如此循环,实现持续不间断的产品密封检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能够与产品的上一环节组成连线生产,实现连续不间断的自动化加工,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能够自动分拣良品与不良品,使用体验好;
2、优选方案中感应器的应用,实现实时自动化感应产品在密封检测中的变形量,不受外界干扰,提高了检测准确性,检测效果好;
3、优选方案中拨叉机构的设计,对产品起到一个搬运及分隔产品的作用,结构精巧,能够有效适配生产节拍;
4、优选方案中缓存移载机构的设计,实现对产品的暂存,便于吸拿机构上下料及分拣产品,时间利用率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上料机构、抓料机构、测试支撑台、拨叉机构、龙门驱动机构、吸拿机构、缓存移载机构、物料检测机构、密闭检测机构和输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和测试支撑台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上料机构用于连接一点胶设备的出料端以实现产品的自动化上料;所述抓料机构于所述上料机构后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将所述上料机构上的产品转移至所述测试支撑台上;所述拨叉机构于所述测试支撑台前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搬运及分隔所述测试支撑台上的产品;所述龙门驱动机构于所述测试支撑台上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牵引所述吸拿机构沿所述龙门驱动机构的运行方向运动;所述吸拿机构可滑动设置在所述龙门驱动机构上,用于转运所述测试支撑台上的产品;所述密闭检测机构于所述吸拿机构后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对所述吸拿机构转运来的产品进行密闭检测;所述物料检测机构于所述密闭检测机构与所述测试支撑台之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检测所述密闭检测机构上是否安放有所述产品;所述缓存移载机构于所述物料检测机构与所述测试支撑台之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暂存所述吸拿机构转运来的产品;所述输料机构于所述缓存移载机构与所述测试支撑台之间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实现对所述吸拿机构转运来的产品的自动化下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机构包括抓料底座、第一气缸、第一滑台、第二气缸、第二滑台和若干产品夹爪;所述机架上设有一工作台,所述抓料底座于所述上料机构后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抓料底座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气缸于两所述第一滑轨之间设置在所述抓料底座上,所述第一滑台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一滑轨上,且所述第一滑台与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牵引所述第一滑台沿所述第一滑轨实现左右滑移;所述第一滑台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气缸于所述第二滑轨右侧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台上,所述第二滑台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且所述第二滑台与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二气缸牵引所述第二滑台沿所述第二滑轨实现上下滑移;若干所述产品夹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用于抓取待检测的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机构包括拨叉底座、第三气缸、第三滑台、第四气缸和拨叉;所述拨叉底座于所述测试支撑台前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拨叉底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台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三滑轨上,所述第三气缸设置在所述拨叉底座的下方,且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滑台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三气缸牵引所述第三滑台沿所述第三滑轨实现前方滑移;所述第三滑台上设有第四滑轨,所述拨叉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上,所述第四气缸于所述拨叉前方设置在所述第三滑台上,且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拨叉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四气缸的动作牵引所述拨叉沿所述第四滑轨实现左右滑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驱动机构包括龙门架、伺服电机和丝杆;所述龙门架于所述测试支撑台上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龙门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五滑轨,所述吸拿机构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五滑轨上,所述伺服电机于所述吸拿机构右侧设置在所述龙门架上,所述丝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吸拿机构相连接;使用时所述丝杆通过与之连接的伺服电机的动作牵引所述吸拿机构沿所述第五滑轨实现前方滑移;
所述龙门架左右两侧的下方分别设有一光电传感器,两所述光电传感器共同构成一个对射型感应模组,用于实时感应所述吸拿机构上是否吸附有所述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拿机构包括安装架、若干吸附器和配合所述吸附器使用的旋转组件;所述安装架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五滑轨上,且所述安装架与所述丝杆相连接;所述旋转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若干所述吸附器分别于所述安装架下方连接在所述旋转组件上,每一所述吸附器均用于吸取所述产品;
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五气缸;所述第一支撑板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五滑轨上,且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分别设有若干导向柱,所述第二支撑板可上下滑动设置在若干所述导向柱上,所述第五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且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端向下穿出所述第一支撑板并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五气缸牵引所述第二支撑板沿四根所述导向柱实现上下滑移;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六气缸、同步带、与若干所述吸附器数量相匹配的第一同步带轮和若干第二同步带轮;若干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从左至右依次可绕自身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每一所述吸附器的顶部均向上穿出所述第二支撑板并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上;若干所述第二同步带轮于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前方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同步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和第二同步带轮上,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前侧设有一第六滑轨,对应的,所述同步带上设有一配合所述第六滑轨使用的滑移座,所述滑移座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六滑轨上,所述第六气缸于所述第六滑轨右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且所述第六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滑移座连接,使用时通过第六气缸牵引所述滑移座沿所述第六滑轨实现左右滑移;
每一所述吸附器均包括吸盘座和真空定位环;所述吸盘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下方,且所述吸盘座的顶部向上穿出所述第二支撑板并设置在所述第一同步带轮上;所述真空定位环设置在所述吸盘座上,所述真空定位环内设有一电磁铁,且所述真空定位环于所述电磁铁下方设置有适配所述产品的凹槽,使用时所述真空定位环通过所述电磁铁的动作实现吸附或松开插入所述凹槽内的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架、第七气缸、第一测试模组和第二测试模组;所述工作台于所述测试支撑台后方设有两第七滑轨,所述第一测试模组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七滑轨上,所述第一测试模组对应每一所述吸附器的位置分别设有一适配所述产品的第一测试腔,且每一所述第一测试腔均连接有抽真空装置,用于对第一测试腔进行抽真空以实现对产品的密闭检测;所述工作台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下方设有一活动槽,所述第七气缸于所述活动槽前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的下方,所述第一测试模组对应所述活动槽的位置设有一牵引块,且所述牵引块向下穿出所述活动槽并与所述第七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接,使用时所述牵引块通过所述第七气缸的动作实现牵引与之连接的第一测试模组沿所述第七滑轨实现前方滑移;所述检测架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后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检测架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测试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一感应器,且每一所述感应器的感应端对应插入一个所述第一测试腔内,所述感应器用于在密封测试时实时感应所述第一测试腔内产品的变形量;所述第二测试模组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上方设置在所述检测架上,且所述第二测试模组对应每一所述第一测试腔的位置分别设有适配所述产品的第二测试腔,每一所述第二测试腔对应一所述第一测试腔组成一个完成密封检测室;
所述第二测试模组包括若干组测试组件,若干组所述测试组件从左至右依次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上方设置在所述检测架上;每组所述测试组件均包括一第八气缸和一测试块;所述第八气缸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上方设置在所述检测架上,所述测试块连接在所述第八气缸的输出端上,每一所述测试块上均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测试腔,三所述测试块上的第二测试腔的数量之和与所述第一测试腔的数量相等,且每一所述第二测试腔内分别设有两根探针;使用时通过所述第八气缸牵引所述测试块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测试模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检测机构包括两检测座和两红外对射传感器;两所述检测座于所述第一测试模组和测试支撑台之间分别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每一所述检测座上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使用时通过所述红外对射传感器感应所述第一测试模组上是否安放有所述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移载机构包括缓冲安装架、缓存台、第九气缸和第四滑台;所述缓冲安装架于所述检测座和测试支撑台之间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缓存台可移动设置在所述缓冲安装架上,且所述缓存台上设有配合所述吸拿机构使用的缓存凹槽以实现暂存产品,所述工作台于所述缓冲安装架右侧还设有两第八滑轨,所述第四滑台可滑动设置在两所述第八滑轨上,且所述第四滑台与所述缓存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九气缸于所述第四滑台前方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所述第九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滑台相连接,使用时通过所述第九气缸牵引所述第四滑台沿所述第八滑轨实现前方滑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机构包括良品输送模组和不良品输送模组,所述良品输送模组和不良品输送模组于所述测试支撑台和缓冲安装架之间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良品输送模组一端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另一端向右延伸出所述工作台,用于实现对检测合格的产品的自动化下料;所述不良品输送模组一端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另一端向右延伸出所述工作台,用于实现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的自动化下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于所述工作台上方还设有机罩,起到一个保护作用,且所述机罩的前方两侧分别设有可开闭的安全门;所述机罩于所述安全门一侧还设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设有若干控制按钮,所述控制盒分别与所述抓料机构、拨叉机构、龙门驱动机构、吸拿机构、缓存移载机构、物料检测机构、密闭检测机构和输料机构电性连接,且所述控制盒还与一工控机电性连接,用于控制设备的运行;所述机罩的右侧上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且所述工控机还连接有键盘;
所述机架于所述工作台下方还设有气源处理器,用于提供气源;
所述机架于所述气源处理器上方还设有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工控机电性连接;
所述机架的底部四周上分别设有一车轮,便于设备的转运,且所述机架于每一所述车轮的一侧还分别设有高度可调节的支撑脚,起到一个支撑作用。
CN202022862249.7U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 Active CN213727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2249.7U CN213727933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2249.7U CN213727933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27933U true CN213727933U (zh) 2021-07-20

Family

ID=76833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62249.7U Active CN213727933U (zh) 2020-12-03 2020-12-03 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279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0912A (zh) * 2023-10-24 2023-12-05 昆山奥德鲁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类零件波纹度检测方法及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60912A (zh) * 2023-10-24 2023-12-05 昆山奥德鲁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类零件波纹度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17160912B (zh) * 2023-10-24 2024-02-02 昆山奥德鲁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类零件波纹度检测方法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74427A (zh) 一种实现点胶和密封测试一体的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
CN113426701B (zh) 一种芯片检测分选设备
CN113466255A (zh) 一种芯片检测设备
CN209680603U (zh) 电池检测分档一体机
CN213727933U (zh) 一种用于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的自动密封测试结构
CN210998796U (zh) 一种机械手
CN217569752U (zh) 一种通信电子器件的缺陷检测设备
CN114803367A (zh) 上料装置和贴标设备
CN113479609B (zh) 一种用于装配输送机实训设备的生产线
CN213727932U (zh) 一种实现点胶和密封测试一体的自动化密封测试设备
CN214298215U (zh) 一种板材自动分拣装置
CN111452371B (zh) 基于医用输液线部件组装检测机的检测清洁工站
CN113351523A (zh) 自动检测装置
CN110809396A (zh) 电路板自动生产线
CN106743392B (zh) 耳机充磁装置上的自动换位机构
CN115447862A (zh) 一种载板自动真空包装折角装置及包装折角方法
CN113414132B (zh) 一种收纳袋制备产品智能优选收纳机构
CN212949248U (zh) 基于医用输液线部件组装检测机的检测清洁工站
CN109277807A (zh) 自动拆解设备
CN114813764A (zh) 一种手机配件视觉检测设备
CN114538076A (zh) 一种手机band下U件上料机构
CN111452378A (zh) 一种医用输液线部件组装检测机及其操作方法
CN112027552A (zh) 用于无线充电器加工的机器人实训系统
CN215665859U (zh) 一种自动封片机
CN113955223B (zh) 一种数据线装盒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