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714605U - 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 - Google Patents

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714605U
CN213714605U CN202022571857.2U CN202022571857U CN213714605U CN 213714605 U CN213714605 U CN 213714605U CN 202022571857 U CN202022571857 U CN 202022571857U CN 213714605 U CN213714605 U CN 2137146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ir pipe
main air
shell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718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振芳
游泽
赵世杰
张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igh Speed Rail Sanr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igh Speed Rail Sanr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igh Speed Rail Sanr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igh Speed Rail Sanru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718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7146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7146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7146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涉及压力检测设备领域。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包括:壳体、底座、压杆、钩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的开口连接形成容置腔,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气孔,所述底座的第一侧设置有卡爪;所述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铰接;所述钩体的一端与所述压杆靠近第一端的位置铰接;其中,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与所述气孔连接的压力检测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所述卡爪用于卡在总风管接头的一侧,通过转动压杆将钩体的另一端压在所述总风管接头的另一侧,使所述总风管接头与所述底座密封对接。所述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能够用于对总风管进行压力加查。

Description

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压力检测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
背景技术
铁路客车整备所根据规定要求,对进入客车整备所的客车进行整备时,需要进行试风作业检查,对列车车辆的总风管进行性能试验,达到规定标准要求,列车车辆方可继续运行。
其中,该总风管是用于为列车的车门、卫生间等气动设备提供压力气体的管路。目前用于试风作业检查的设备仅能够用于制动管的检查,当对总风管进行检查时,需要将总风管的连接器通过制动管的连接器转接之后才能够使用当前的试风作业设备进行检查,此种检查的作业方式很繁琐,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内容。
所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能够直接适用于总风管检查的仪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使其能够解决当前没有能够直接用于对总风管检查的仪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的开口连接形成容置腔,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气孔,所述底座的第一侧设置有卡爪;
压杆,所述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铰接;
钩体,所述钩体的一端与所述压杆靠近第一端的位置铰接;
其中,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与所述气孔连接的压力检测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所述卡爪用于卡在总风管接头的一侧,通过转动压杆将钩体的另一端压在所述总风管接头的另一侧,使所述总风管接头与所述底座密封对接,并使所述底座的气孔与所述总风管接头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的中部设置有圆台状凸台,所述气孔设置在所述凸台的中部;
其中,所述凸台用于插接在所述总风管接头的接口中,并与所述总风管接头密封连接。
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卡爪为楔形,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为平面,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为斜面。
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底座的第二侧设置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杆铰接
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钩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钩臂、第二钩臂以及第三钩臂,所述第一钩臂、所述第二钩臂以及所述第三钩臂围成一侧开口的弧形钩。
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还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压力检测模组与所述底座的气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壳体背离开口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天线容置腔,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天线设置在所述天线容置腔中。
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壳体为塑胶材料制造,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金属屏蔽层;
所述底座为铝合金材料制造。
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中所述壳体的开口边沿朝向所述底座方向设置有一周凸沿,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配合的位置设置有一周凹槽,且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弹性密封垫,所述凸沿与所述凹槽配并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垫,以使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可选地,前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还包括:
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用于为所述压力检测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供电;
两个接电铜柱,所述底座于气孔的两侧设置有通孔,两个所述接电铜柱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底座绝缘,两个所述接电铜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次电池的两个充电端连接;
其中,两个接电铜柱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面平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通过使用底座和壳体形成容置腔,在底座上设置连通容置腔中压力检测模组的气孔,并且在底座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卡爪和能够通过压杆控制转动的钩体,这样当需要检查总风管压力时,可以通过卡爪和钩体将总风管的接头压紧并连接在底座上,使底座的气孔与总风管接头连通,进而使总风管与本实用新型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的气孔连通,此时容置腔中的压力检测模组可以对总风管的风压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通信模组将检测的结构发送给接收器,用于工作人员判断总风管的风压是否正常。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与总风管的接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图3中各标号为:
壳体1、天线容置腔11、凸沿12、底座2、气孔21、卡爪22、凸台23、连接部24、凹槽25、容置腔3、压杆4、钩体5、第一钩臂51、第二钩臂52、第三钩臂53、压力检测模组6、电路板7、密封圈8、接电铜柱9、弹性密封垫10、总风管接头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包括:壳体1、底座2、压杆4、钩体5;所述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底座2与所述壳体1的开口连接形成容置腔3,所述底座2的中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3的气孔21,所述底座2的第一侧设置有卡爪22;所述压杆4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2的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铰接;所述钩体5的一端与所述压杆4靠近第一端的位置铰接;
其中,所述容置腔3中设置有与所述气孔21连接的压力检测模组6和无线通信模组(图中未示出),所述卡爪22用于卡在总风管接头20的一侧,通过转动压杆4将钩体5的另一端压在所述总风管接头20的另一侧,使所述总风管接头20与所述底座2密封对接,并使所述底座2的气孔21与所述总风管接头20连通。
具体地,壳体1是薄壳件,其仅具有一端设置开口,该开口是将壳体1这一端的侧壁全部去除而形成。壳体1的整体外形可以近似筒状,壳体1通过底座2封底形成容置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该容置空间需要为密封的容置空间,即底座2与壳体1之间是密封连接的。容置空间中的容积可以根据需要容置的器件的体积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定。
底座2不仅需要与壳体1之间能够密封的连接,还需要具有与总风管连接的结构,即底座2的中部需要设置连通底座2两侧的气孔21,以使总风管与底座2连接后能够通过气孔21连通总风管与容置腔3中压力检测模组6。并且为了使总风管的接头能够紧紧的连接在底座2上,分别在底座2的两侧设置卡爪22和通过压杆4转动驱动的钩体5,已通过卡爪22和钩体5将总风管的接头压紧在底座2上。其中,卡爪22的结构需要与总风管的接头上的卡接结构相配合,钩体5可以为任意形式的能够通过压杆4将接头压持的弯钩。
压力检测模组6和无线通信模组均为技术人员所知的组件,其中压力检测模组6用于检测总风管的风压,无线通信模组用于将检测的信号传输给接收器,或者传输给控制总机。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还可以包括其他的用于实现压力检测的电子器件,例如电路板7、控制芯片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通过使用底座2和壳体1形成容置腔3,在底座2上设置连通容置腔3中压力检测模组6的气孔21,并且在底座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卡爪22和能够通过压杆4控制转动的钩体5,这样当需要检查总风管压力时,可以通过卡爪22和钩体5将总风管的接头压紧并连接在底座2上,使底座2的气孔21与总风管接头20连通,进而使总风管与本实用新型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的气孔21连通,此时容置腔3中的压力检测模组6可以对总风管的风压进行检测,并通过无线通信模组将检测的结构发送给接收器,用于工作人员判断总风管的风压是否正常。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底座2背离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的中部设置有圆台状凸台23,所述气孔21设置在所述凸台23的中部;其中,所述凸台23用于插接在所述总风管接头20的接口中,并与所述总风管接头20密封连接。
具体地,由于总风管接头20的接口设置有密封橡胶环,所以将底座2背离壳体1的一侧设置圆台状的凸台23,并将气孔21设置在凸台23中央,这样在将总风管的接头压紧在底座2上时,可以使圆台状的凸台23插在接头的接口中,并且由于圆台状的凸台23截面是逐渐变大的,所以随着插入接口中的深度的加大,凸台23与接口中的橡胶圈压的越紧,即可以实现良好的密封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卡爪22为楔形,于所述底座2连接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置为平面,背离所述壳体1的一侧为斜面;底座2的第二侧设置有突出的连接部24,所述连接部24与所述压杆4铰接;所述钩体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钩臂51、第二钩臂52以及第三钩臂53,所述第一钩臂51、所述第二钩臂52以及所述第三钩臂53围成一侧开口的弧形钩。
具体地,楔形的卡爪22可以增加卡爪22的结构强度,且将朝向壳体1一侧设置为平面能够使卡爪22与接头的接口上方的卡接部位良好的卡接。连接部24与压杆4之间的铰接可以是通过在二者连接位置穿设转轴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钩体5可以如上所述是由三侧钩臂连接形成的弧形钩,具体的形状可以是近似U字形。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还包括:电路板7,所述电路板7设置在所述容置腔3中并与所述底座2固定,所述压力检测模组6设置在所述电路板7和所述底座2之间,且所述压力检测模组6与所述底座2的气孔21之间设置有密封圈8;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与所述电路板7连接。
具体地,压力检测模组6与气孔21之间需要形成密封连接的结构,以便检测总风管压力时能够准确,所以通过使用电路板7将压力检测模组6固定在底座2上,并向压力检测模组6施加一定的压力,将位于压力检测模组6哈底座2之间的密封圈8压紧,进而使底座2的气孔21与压力检测模组6之间密封的连接。其中,电路板7为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的主控制电路板7,可以包含其他用于实现压力监测的电子器件,其具体的结构和实现原理为技术人员所知,本实用新型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壳体1背离开口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天线容置腔11,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天线设置在所述天线容置腔11中;所述壳体1为塑胶材料制造,所述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金属屏蔽层;所述底座2为铝合金材料制造。
具体地,壳体1采用塑胶材料制造则便于壳体1的成型,同时降低壳体1的成本,而在壳体1的内壁设置金属屏蔽层则能够阻止容置腔3内部电器元件及电路受到外界电磁干扰。壳体1一体成型的天线容置腔11可以根据天线的形状需要设置合适的腔体,该腔体的内壁可以不设置金属屏蔽层,以保证天线收发信号的准确。底座2采用铝合金材质则强度高不易变形,保证了总风管风压的检测精度,此外底座2还可以采用其他金属例如镁合金。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壳体1的开口边沿朝向所述底座2方向设置有一周凸沿12,所述底座2与所述壳体1配合的位置设置有一周凹槽25,且所述凹槽25中设置有弹性密封垫10,所述凸沿12与所述凹槽25配并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垫10,以使所述底座2与所述壳体1密封连接。
具体地,壳体1与底座2之间的密封连接还可以是在壳体1的开口边沿设置一周凹槽25,在底座2与之配合的一侧面设置一周凸沿12,然后二者通过在凹槽25中设置密封垫进行密封连接。或者还可以进一步的在二者连接的位置涂覆密封胶进行密封。
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还包括:
二次电池(图中未示出),所述二次电池用于为所述压力检测模组6和无线通信模组供电;
两个接电铜柱9,所述底座2于气孔21的两侧设置有通孔,两个所述接电铜柱9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底座2绝缘,两个所述接电铜柱9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次电池的两个充电端连接;其中,两个接电铜柱9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底座2背离所述壳体1的一侧面平齐。
具体地,通过在铝合金底座2上设置两个与底座2绝缘的接电铜柱9,并使接电铜柱9与底座2之间密封连接,并将接电铜柱9与二次电池或者电路板7连接,进而作为充电的连接金属,此种设置充电端的方式相比与现有技术中设置充电接头的方式防水性能更好。其中,可以通过在接电铜柱9的一周设置硅胶套或者橡胶套的方式,时接电铜柱9与底座2的通孔绝缘并且密封连接。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还可以设置提示灯、开关键等用于操作和提示作用的必要部件,具体的设置方式为技术人员所知,本实用新型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装置中的相关特征可以相互参考。另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分各实施例,而并不代表各实施例的优劣。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开口;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的开口连接形成容置腔,所述底座的中部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气孔,所述底座的第一侧设置有卡爪;
压杆,所述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座的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铰接;
钩体,所述钩体的一端与所述压杆靠近第一端的位置铰接;
其中,所述容置腔中设置有与所述气孔连接的压力检测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所述卡爪用于卡在总风管接头的一侧,通过转动压杆将钩体的另一端压在所述总风管接头的另一侧,使所述总风管接头与所述底座密封对接,并使所述底座的气孔与所述总风管接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的中部设置有圆台状凸台,所述气孔设置在所述凸台的中部;
其中,所述凸台用于插接在所述总风管接头的接口中,并与所述总风管接头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爪为楔形,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壳体的一侧设置为平面,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为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
底座的第二侧设置有突出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钩臂、第二钩臂以及第三钩臂,所述第一钩臂、所述第二钩臂以及所述第三钩臂围成一侧开口的弧形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并与所述底座固定,所述压力检测模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底座之间,且所述压力检测模组与所述底座的气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模组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背离开口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天线容置腔,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天线设置在所述天线容置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为塑胶材料制造,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金属屏蔽层;
所述底座为铝合金材料制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开口边沿朝向所述底座方向设置有一周凸沿,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配合的位置设置有一周凹槽,且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弹性密封垫,所述凸沿与所述凹槽配并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垫,以使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用于为所述压力检测模组和无线通信模组供电;
两个接电铜柱,所述底座于气孔的两侧设置有通孔,两个所述接电铜柱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通孔中并与所述底座绝缘,两个所述接电铜柱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二次电池的两个充电端连接;
其中,两个接电铜柱的另一端均与所述底座背离所述壳体的一侧面平齐。
CN202022571857.2U 2020-11-09 2020-11-09 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 Active CN2137146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1857.2U CN213714605U (zh) 2020-11-09 2020-11-09 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1857.2U CN213714605U (zh) 2020-11-09 2020-11-09 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714605U true CN213714605U (zh) 2021-07-16

Family

ID=76804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1857.2U Active CN213714605U (zh) 2020-11-09 2020-11-09 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7146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9277B (zh) 一种带电池管理系统的动力电池箱
CN213714605U (zh) 列车总风管压力监测仪
CN212462097U (zh) 一种大功率液冷充电插座
CN111092257A (zh) 一种智能锂离子电池
CN212341421U (zh) 一种用于线束导通测试仪的测试治具
CN214310837U (zh) 航空航天飞行器线缆便携式智能导通检测仪
CN212721859U (zh) 无线拉力传感器和具有其的无线传感器监测系统
CN217738815U (zh) 一种用于应力应变测试的信号线引出装置
CN111024287A (zh) 一种隔离开关触指综合夹紧力测试装置
CN214668929U (zh) 一种防爆气体传感器
CN216283342U (zh)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距离及异物检测仪
CN208971172U (zh) 一种能自动识别电池电压及容量的充电系统
CN219142965U (zh) 一种高压线束屏蔽效能测试装置
CN217212850U (zh) 按压式吸盘结构的仪器信号测量表笔
CN220230785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
CN220322704U (zh) 一种气动阀机械参数测量装置
CN220525871U (zh) 电池性能测试治具
CN115046666A (zh) 钳夹式隔离开关夹紧力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15492182U (zh) 一种机动车检测用制动踏板力检测装置
CN214121531U (zh) 一种真空管路气密检测装置
CN218647121U (zh) 一种电池检测装置
CN213517231U (zh) 一种电梯安全回路测量仪
CN212621319U (zh) 一种经济型漏水检测仪
CN218211389U (zh) 汽车传感器检测台
CN212571520U (zh) 一种紧凑型耐高温高压的防水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