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77038U - 自行车后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后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77038U
CN213677038U CN202023018450.3U CN202023018450U CN213677038U CN 213677038 U CN213677038 U CN 213677038U CN 202023018450 U CN202023018450 U CN 202023018450U CN 213677038 U CN213677038 U CN 2136770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derailleur
link
bicycle rear
gap
contou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184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赐芳
廖博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ktro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ktro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ktro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ektro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770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770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包含一固定构件、一活动构件、一连杆组件及一链条导引构件;固定构件用以装设于一车架;连杆组件包含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第二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链条导引构件枢设于活动构件;经由连杆组件及活动构件的带动,链条导引构件可位于相对远离车轮的一第一位置或相对靠近车轮的一第二位置;当链条导引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分别以相邻近的二轮廓线互相匹配,且二轮廓线之间具有一间隙。

Description

自行车后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变速器,特别是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
背景技术
自行车后变速器基本上是由固定于自行车车架的固定构件、二连杆、活动构件及导链构件等元件所构成。二连杆的相对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且导链构件系枢设于活动构件。若系后变速器为电子式的后变速器,则其中一连杆内通常设有马达及传动齿轮等元件。经由马达输出动力及传动齿轮的传动,可带动二连杆及活动构件,使得导链构件可于相对靠近车架的位置及相对远离车架的位置之间移动,以拨动自行车链条。
一般而言,在自行车于竞速的状态下,骑乘者通常会让自行车后变速器处于最低挡位,而令自行车具有较大齿比,来让骑乘者踩踏踏板一圈后自行车可前进较多距离。意即,导链构件系位于相对远离车轮的位置并对应于后齿盘组的最小的齿盘。在自行车竞速的过程中,容易溅起尘土或砂石,但所溅起的尘土或砂石容易经由固定构件及二连杆之间的间隙伤害到连杆内的马达及传动齿轮或是位于连杆邻近车轮的一侧的电缆。因此,目前此领域研发人员正致力于解决前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藉以解决先前技术中所述的自行车在竞速的过程中所溅起的尘土或砂石容易经由固定构件及二连杆之间的间隙伤害连杆内的马达及传动齿轮或是位于连杆邻近车轮的一侧的电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用以装设于一车架并位于一车轮旁,包含一固定构件、一活动构件、一连杆组件及一链条导引构件。固定构件用以装设于车架。连杆组件包含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第二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链条导引构件枢设于活动构件。经由连杆组件及活动构件的带动,链条导引构件可位于相对远离车轮的一第一位置或相对靠近车轮的一第二位置。当链条导引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分别以相邻近的二轮廓线互相匹配,且二轮廓线之间具有一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用以装设于一车架并位于一车轮旁,包含一固定构件、一活动构件、一连杆组件及一链条导引构件。固定构件用以装设于车架。连杆组件包含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第二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枢设于固定构件及活动构件。链条导引构件枢设于活动构件。经由连杆组件及活动构件的带动,链条导引构件可位于相对远离车轮的一第一位置或相对靠近车轮的一第二位置。当链条导引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固定构件及第二连杆分别以相邻近的二轮廓线互相匹配,且二轮廓线之间具有一间隙。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由于在链条导引构件处于相对远离车轮的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第一连杆的轮廓线与第二连杆的轮廓线互相匹配,或固定构件的轮廓线与第二连杆的轮廓线互相匹配,故可在自行车在竞速而让链条导引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让第二连杆与固定构件之间的间隙或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之间的间隙缩小到不易让溅起的尘土或碎石进入,而可避免尘土或碎石伤害位于第二连杆内的元件或是位于第二连杆邻近车轮的一侧的元件。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系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且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提供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车架及车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4的第一连动件推抵第二连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2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四连杆结构撑开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1链条导引构件位于相对靠近车轮的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自行车后变速器
2车架
3车轮
4后齿盘组
4a齿盘
10固定构件
11第一枢接部
12电池组装部
111外表面
1111轮廓线
20连杆组件
21第一连杆
211第二枢接部
212第三枢接部
213外表面
2131轮廓线
22第二连杆
221第四枢接部
222第五枢接部
223壳体
225容置空间
224盖体
2241外表面
2242轮廓线
30活动构件
31第六枢接部
311、312、313枢接耳
40链条导引构件
50、60、70、80枢接柱
90弹性件
100动力源
110电路板
120传动组件
1201传动齿轮
1202传动杆
130第一连动件
140第二连动件
150电池
160电池固定件
1601卡固结构
170止挡件
180弹性件
190插销
200四连杆结构
G1、G2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车架及车轮的平面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自行车后变速器1用以装设于一车架2并位于一车轮3旁。自行车后变速器1包含一固定构件10、一连杆组件20、一活动构件30及一链条导引构件40。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图2为图1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1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或其他实施例中,自行车后变速器1还可包含多个枢接柱50、60、70、80、一弹性件90、一动力源100、一电路板110、一传动组件120、一第一连动件130、一第二连动件140、一电池150及一电池固定件160。
固定构件10用以装设于车架2,且固定构件10具有一第一枢接部11。连杆组件20包含一第一连杆21及一第二连杆22。第一连杆21具有相对的一第二枢接部211及一第三枢接部212。第一连杆21的第二枢接部211通过枢接柱50枢设于固定构件10的第一枢接部11的一侧。第二连杆22具有相对的一第四枢接部221及一第五枢接部222。第二连杆22的第四枢接部221通过枢接柱60枢设于固定构件10的第一枢接部11的另一侧。活动构件30具有一第六枢接部31,且第六枢接部31具有三个枢接耳311、312、313。第一连杆21的第三枢接部212通过枢接柱70枢设于活动构件30的第六枢接部31的枢接耳311,且第二连杆22的第五枢接部222通过枢接柱80枢设于活动构件30的第六枢接部31的枢接耳312、313。如此一来,固定构件10、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2及活动构件30即形成一四连杆结构200。链条导引构件40枢设于活动构件30,且链条导引构件40用以导引自行车链条(图中未示出)于后齿盘组4的多个大小不同的齿盘4a之间移动。
弹性件90例如为扭簧。弹性件90套设于枢接柱50,且其相对二端分别设置于固定构件10的第一枢接部11及第一连杆21。弹性件90施予第一连杆21的弹力可经由第一连杆21及活动构件30传递至链条导引构件40,以令链条导引构件40朝远离车轮3的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22包含一壳体223及一盖体224。盖体224固定壳体223,且盖体224与壳体223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225。动力源100例如为马达。动力源100及电路板110设置于容置空间225内,且电路板110电性连接动力源100。电路板110较动力源100邻近盖体224。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构件10的第一枢接部11具有一外表面111,第一连杆21亦具有一外表面213,及第二连杆22的盖体224亦具有一外表面2241。固定构件10的外表面111、第一连杆21的外表面213及第二连杆22的外表面2241皆面向相同方向。当车轮3置于地面上,且自行车后变速器1装设于车架2且位于车轮3旁时,固定构件10的外表面111、第一连杆21的外表面213及第二连杆22的外表面2241皆背对于车轮3且面向地面。此外,固定构件10的外表面111邻近于第二连杆22的一侧具有一轮廓线1111,第一连杆21的外表面213邻近于第二连杆22的一侧亦具有一轮廓线2131,及第二连杆22的外表面2241邻近于第一连杆21及固定构件10的一侧亦具有一轮廓线2242。
传动组件120例如包含多个传动齿轮1201及一传动杆1202。这些传动齿轮1201位于容置空间225内且彼此相连,且其中一传动齿轮1201连接动力源100。传动杆1202套设于枢接柱80。传动杆1202的其中一端位于容置空间225内并连接另一传动齿轮1201,且传动杆1202位于容置空间225之外。第一连动件130固定于传动杆1202位于容置空间225外的部分。第二连动件140穿设于活动构件30的第六枢接部31的枢接耳313,并抵靠于第一连动件130。
在本实施例中,自行车后变速器1还可包含一止挡件170及另一弹性件180。止挡件170枢设于活动构件30的第六枢接部31的枢接耳313。弹性件180例如为扭簧。弹性件180通过一插销190设置于活动构件30。弹性件180的一端固定于活动构件30,且弹性件180的另一端抵靠止挡件170,以令止挡件170维持抵靠于第一连动件130。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构件10还具有一电池组装部12。电池150装设于固定构件10的电池组装部12。电池固定件160枢设于电池组装部12。电池固定件160具有一卡固结构1601,且卡固结构1601可分离地卡合于电池组装部12,而令电池固定件160与电池组装部12共同固定电池150。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150例如通过电缆(图中未示出)提供电路板110及动力源100电力。其中,电缆例如系位于第一连杆21及第二连杆22邻近车轮3的一侧。此外,电路板110例如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接收自行车刹车变速把手(图中未示出)所传来的换挡讯号。当电路板110接收到换挡讯号时,电路板110会致动动力源100,接着动力源100产生的动力会经由传动齿轮1201、传动杆1202、第一连动件130及第二连动件140带动连杆组件20及活动构件30,而使得链条导引构件40可于相对远离车轮3的一第一位置及相对靠近车轮3的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接着,如图1至图3所示,自行车后变速器系处于最低挡位,四连杆结构200系处于收拢的状态,且链条导引构件40是位于远离车轮3的第一位置并对应于尺寸最小的齿盘4a。此时,固定构件10的外表面111的轮廓线1111与第一连杆21的外表面213的轮廓线2131共同匹配于第二连杆22的外表面2241的轮廓线2242。其中,固定构件10的外表面111的轮廓线1111与第二连杆22的外表面2241的轮廓线2242之间具有一间隙G1,此间隙G1的最大宽度值介于0.3毫米至3.5毫米之间;较佳地,间隙G1的最大宽度值介于0.5毫米至2.0毫米之间。且,间隙G1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例如小于3.5;较佳地,间隙G1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例如小于2.5。此外,间隙G1的长度大于15毫米;较佳地,间隙G1的长度大于25毫米。另一方面,第一连杆21的外表面213的轮廓线2131与第二连杆22的外表面2241的轮廓线2242之间具有一间隙G2,此间隙G2的最大宽度值介于0.3毫米至3.5毫米之间;较佳地,间隙G2的最大宽度值介于0.5毫米至2.0毫米之间。且,间隙G2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例如小于3.5;较佳地,间隙G2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例如小于2.5。此外,间隙G2的长度大于15毫米;较佳地,间隙G2的长度大于25毫米。
如此一来,当自行车于竞速冲刺的状态下而让链条导引构件40位于第一位置时,固定构件10与第二连杆22之间的间隙G1及第一连杆21与第二连杆22之间的间隙G2小到不易让自行车冲刺所溅起的尘土或砂石进入,而可避免尘土或砂石伤害位于第二连杆22内的动力源100及传动齿轮1201,及提供位于第一连杆21及第二连杆22邻近车轮3的一侧的电缆保护。
此外,在链条导引构件40处于第一位置的状态下,固定构件10的外表面111的轮廓线1111与第二连杆22的外表面2241的轮廓线2242之间的间隙G1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若接近于1,且第一连杆21的外表面213的轮廓线2131与第二连杆22的外表面2241的轮廓线2242之间的间隙G2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若接近于1,则固定构件10的轮廓线1111与第二连杆22的轮廓线2242之间的间隙G1的宽度接近均匀分布,且第一连杆21的轮廓线2131与第二连杆22的轮廓线2242之间的间隙G2的宽度接近均匀分布。藉此,可使固定构件10的轮廓线1111及第一连杆21的轮廓线2131匹配于第二连杆22的轮廓线2242之间的程度增加,而增加了自行车后变速器1的美观性。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6至图8,图6为图4的第一连动件推抵第二连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2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的四连杆结构撑开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1链条导引构件位于相对靠近车轮的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当电路板110接收到换挡讯号为进挡讯号时,动力源100会经由传动齿轮1201传动于传动杆1202,进而转动第一连动件130,使得第一连动件130推动第二连动件140。接着,在第一连动件130推动第二连动件140的过程中,四连杆结构200会逐渐撑开,而令链条导引构件40自相对远离车轮3的位置(第一位置)逐渐朝向车轮3移动。接着,如图8所示,待动力源100停止运作后,链条导引构件40即位于第二位置且对应于尺寸次小的齿盘4a。如此一来,可使自行车链条自尺寸最小的齿盘4a移动至尺寸次小的齿盘4a。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位置的链条导引构件40并不限对应于尺寸次小的齿盘4a。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第二位置的链条导引构件可对应于其他齿盘。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80令止挡件170维持抵靠于第一连动件130的设置,可降低第一连动件130因非预期的外力而反向枢转的角度,进而降低传动齿轮1201及动力源100损坏的机率。
在链条导引构件40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下,当电路板110接收到退挡讯号时,动力源100会使传动齿轮1201、传动杆1202及第一连动件130反向转动,接着弹性件90的弹力会让四连杆结构200收拢,而使链条导引构件40朝远离车轮3的方向移动。待动力源100停止运作后,链条导引构件40即位于第一位置且对应于尺寸最小的齿盘4a。如此一来,可使自行车链条自尺寸次小的齿盘4a移动至尺寸最小的齿盘。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自行车后变速器,由于在链条导引构件处于相对远离车轮的第一位置的状态下,第一连杆的轮廓线与第二连杆的轮廓线互相匹配,及固定构件的轮廓线与及第二连杆的轮廓线互相匹配,故可在自行车在竞速而让链条导引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让固定构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之间的间隙缩小到不易让溅起的尘土或碎石进入,而可避免尘土或碎石伤害位于第二连杆内的动力源及传动齿轮,及提供位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邻近车轮的一侧的电缆保护。

Claims (27)

1.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用以装设于一车架并位于一车轮旁,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固定构件,用以装设于该车架;
一活动构件;
一连杆组件,包含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以及
一链条导引构件,枢设于该活动构件;
其中,经由该连杆组件及该活动构件的带动,该链条导引构件可位于相对远离该车轮的一第一位置或相对靠近该车轮的一第二位置,当该链条导引构件处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第一连杆及该第二连杆分别以相邻近的二轮廓线互相匹配,且该二轮廓线之间具有一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介于0.3毫米至3.5毫米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介于0.5毫米至2.0毫米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小于3.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小于2.5。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长度大于15毫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长度大于25毫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具有一外表面,该第二连杆具有一外表面,该第一连杆的该外表面及该第二连杆的该外表面面向相同方向,当该自行车后变速器装设于该车架时,该第一连杆的该外表面及该第二连杆的该外表面背对于该车轮,该二轮廓线分别位于该第一连杆的该外表面及该第二连杆的该外表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构件具有一外表面,该固定构件的该外表面与该第一连杆的该外表面面向相同方向,该固定构件的该外表面具有一轮廓线,当该自行车后变速器装设于该车架时,该固定构件的该外表面背对于该车轮,当该链条导引构件处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固定构件的该外表面的该轮廓线与该第二连杆的该外表面的该轮廓线互相匹配,该固定构件的该外表面的该轮廓线与该第二连杆的该外表面的该轮廓线之间具有一间隙,且该固定构件的该轮廓线与该第二连杆的该轮廓线之间的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介于0.3毫米至3.5毫米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构件的该轮廓线与该第二连杆的该轮廓线之间的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介于0.5毫米至2.0毫米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构件的该轮廓线与该第二连杆的该轮廓线之间的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小于3.5。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构件的该轮廓线与该第二连杆的该轮廓线之间的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小于2.5。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构件的该轮廓线与该第二连杆的该轮廓线之间的该间隙的长度大于15毫米。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构件的该轮廓线与该第二连杆的该轮廓线之间的该间隙的长度大于25毫米。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动力源,该第二连杆包含一壳体及一盖体,该盖体固定于该壳体,该盖体与该壳体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其中一该轮廓线位于该盖体,该动力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动力源用以带动该连杆组件及该活动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传动组件、一第一连动件及一第二连动件,该传动组件包含多个传动齿轮及一传动杆,该多个传动齿轮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彼此相连,其中一该传动齿轮连接于该动力源,该传动杆其中一端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并连接于另一该传动齿轮,该传动杆的另一端位于该容置空间外,该第一连动件固定于该传动杆位于该容置空间外的部分,该第二连动件穿设于该活动构件并抵靠于该第一连动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止挡件及一弹性件,该止挡件枢设于该活动构件,该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该活动构件,该弹性件的另一端抵靠该止挡件,且该止挡件抵靠该第一连动件。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电路板,该电路板位于该容置空间并电性连接该动力源,且该电路板较该动力源邻近该盖体。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电池固定件及一电池,该固定构件具有一电池组装部,该电池固定件枢设于该电池组装部,且该电池固定件及该电池组装部共同固定该电池。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池固定件具有一卡固结构,该卡固结构可分离地卡合于该电池组装部。
21.一种自行车后变速器,用以装设于一车架并位于一车轮旁,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固定构件,用以装设于该车架;
一活动构件;
一连杆组件,包含一第一连杆及一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该第二连杆的相对二端分别枢设于该固定构件及该活动构件;以及
一链条导引构件,枢设于该活动构件;
其中,经由该连杆组件及该活动构件的带动,该链条导引构件可位于相对远离该车轮的一第一位置或相对靠近该车轮的一第二位置,当该链条导引构件处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固定构件及该第二连杆分别以相邻近的二轮廓线互相匹配,且该二轮廓线之间具有一间隙。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介于0.3毫米至3.5毫米之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介于0.5毫米至2.0毫米之间。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小于3.5。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最大宽度值与最小宽度值的比值小于2.5。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长度大于15毫米。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自行车后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该间隙的长度大于25毫米。
CN202023018450.3U 2020-02-06 2020-12-15 自行车后变速器 Active CN21367703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03667 2020-02-06
TW109103667A TWI715432B (zh) 2020-02-06 2020-02-06 自行車後變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77038U true CN213677038U (zh) 2021-07-13

Family

ID=75237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18450.3U Active CN213677038U (zh) 2020-02-06 2020-12-15 自行车后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77038U (zh)
TW (1) TWI71543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05613B1 (en) * 2000-03-15 2002-06-18 Shimano (Singapore) Pte. Ltd. Cable saver mechanism
US9085340B1 (en) * 2014-03-14 2015-07-21 Tien Hsin Industries Co., Ltd. Electronic front derailleur
TWM526541U (zh) * 2015-12-18 2016-08-01 利奇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後變速器
CN106741556B (zh) * 2017-03-24 2023-04-18 速瑞达自行车零件(佛山)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附加旋转阻力功能的后拨链器及阻力施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5432B (zh) 2021-01-01
TW202130553A (zh) 2021-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20710B2 (en) Electromechanical rear derailleur
CN210822628U (zh) 自行车后变速器
CN113060241B (zh) 电自行车拨链器
JPH0535920Y2 (zh)
CA2447122A1 (en) Rear derailleur with a shock absorber disposed between a base member and a mounting member
JP2004189168A5 (zh)
EP1428746A3 (en) Rear derailleur with a threaded member for mounting the derailleur to a bicycle
US20200156737A1 (en)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EP1447317A3 (en) Bicycle front derailleur
CA2114960A1 (en) Derailleur Mounting Assembly for a Bicycle
US9950769B2 (en) Electric front derailleur
EP0609834A1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bracket assembly
CN213677038U (zh) 自行车后变速器
AU6139496A (en) Crank-rods of a bicycle
DE60035947D1 (de) Fahrradantriebsnabe
CN212861777U (zh) 自行车前变速器
US20070119645A1 (en) Motorcycle Drive Shaft Offset Assembly
CN210258737U (zh) 自行车前变速器
CN213332245U (zh) 链条导向装置以及车辆
TWI678318B (zh) 自行車用後撥鏈器
KR830000965Y1 (ko) 자전거용 프런트 디레일러
TWM483238U (zh) 前撥鏈器
EP0294341A3 (en) Bicycle chain transfer transmission adapted to be controlled by a flexible cable and to be fitted to sports bicycles
ES1011630U (es) Un dispositivo motriz, acoplable a bicicletas.
CS225689B1 (cs) Uchycení zadní kyvné vidlice, zejména jednostopých terénních motorových vozide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