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73949U - 冲击工具 - Google Patents

冲击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73949U
CN213673949U CN202022090406.7U CN202022090406U CN213673949U CN 213673949 U CN213673949 U CN 213673949U CN 202022090406 U CN202022090406 U CN 202022090406U CN 213673949 U CN213673949 U CN 213673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mmer
holes
impact tool
impact
too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904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町田吉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73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73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6Hammer pistons; Anvils ; Guide-sleeves for pist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25D2217/0011Details of anvils, guide-sleeves or pistons
    • B25D2217/0023Pist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击工具。锤钻(1)包括马达(6)、工具保持件(17)和撞锤(24),其中,所述工具保持件(17)能够在前端安装钻头(B);所述撞锤(24)被设置在工具保持件(17)内,用于在马达(6)的驱动下进行往复运动,锤钻(1)能够随着撞锤(24)的往复运动对钻头(B)进行冲击,撞锤(24)具有后侧的大径部(30)和前侧的小径部(31),在大径部(30)上形成有在其外周面开口的2个孔(34、34)。据此,能够确保往复运动的引导功能且实现有效的轻量化。

Description

冲击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使撞锤(striker)往复运动来对顶端的钻头(tipbit)进行冲击的锤钻(hammer drill)等冲击工具。
背景技术
锤钻等冲击工具具有能够在顶端安装钻头的工具保持件,在工具保持件内收装有活塞(还包括活塞缸)和撞锤(还称为“冲击件”),其中,所述活塞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撞锤在空气弹簧的作用下与活塞联动进行往复运动。撞锤直接冲击钻头、或者经由撞栓(还称为“中间件”)间接地冲击钻头。
在这种冲击工具中,有时考虑到冲击所需的质量和作业人员的负担,而实现撞锤的轻量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发明,为了实现高输出和轻量化,在浮动活塞(floating piston)(撞锤) 上形成有孔,该孔是与冲击轴线正交且直径为外径的1/2~3/4的区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5584408号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发明为在撞锤上形成1个孔的技术,因此,若使孔过大,则存在如下担忧:成为往复运动的引导件的撞锤的外周面会在1处被大幅度削去而导致引导功能下降。然而,若使孔较小,则无法实现足够的轻量化。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往复运动的引导功能且能够实现有效的轻量化的冲击工具。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是一种冲击工具,其包括马达、工具保持件和撞锤,其中,
所述工具保持件的前端能够安装钻头;
所述撞锤被设置在工具保持件内,用于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冲击工具能够随着撞锤的往复运动对钻头进行冲击,
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撞锤上形成有在其外周面开口的多个孔。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各孔的直径小于撞锤的外径的1/2。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多个孔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形成。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多个孔彼此连通。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多个孔彼此平行地形成。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各孔的直径全部相同。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撞锤的前表面上的钻头的冲击点偏离撞锤的轴线,在该偏心侧的撞锤的轴线方向上的外周面未设置有孔的开口。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撞锤的外周面上的除孔的开口以外的部位形成有沿撞锤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通气槽。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各孔贯通撞锤而形成。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撞锤具有前侧的小径部和后侧的大径部,各孔形成于大径部。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撞锤被收装于活塞缸内,该活塞缸被保持于工具保持件内,用于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往复运动。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具有中间轴和转换机构,其中,所述中间轴与工具保持件平行地被支承,用于在马达的驱动下进行旋转;所述转换机构将中间轴的旋转转换为臂的往复运动,活塞缸与臂连接。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撞锤上形成多个孔,因此,能够抑制各孔的大小,撞锤的外周面不会在1处被大幅度削去。因此,能够确保外周面对往复运动的引导功能并且能够实现有效的轻量化。
特别是,若使各孔的直径小于撞锤的外径的1/2,则能够在确保引导功能和轻量化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
另外,若使孔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形成,则即使设置多个孔也能够无偏重地留下成为引导面的外周面,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若使多个孔彼此连通,则能够使孔彼此在轴线方向上接近,从而确保撞锤前后的外周面较长。
另外,若使各孔的直径全部相同,则能够容易地进行加工。
另外,若在撞锤前表面上的钻头的冲击点相对于撞锤的轴线而偏心的情况下,使孔的开口不位于该偏心侧的撞锤的轴线方向上的外周面,则即使使冲击点偏心也能够确保该偏心侧的耐用性。
另外,若在撞锤外周面上的除孔的开口以外的部位形成沿撞锤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通气槽,则即使设置孔也不会对伴随着撞锤的往复运动的通气作用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锤钻的中央纵剖视图。
图2是撞锤的说明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 (C)是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撞锤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侧视图,(C)是沿B-B的剖视图。
图4是撞锤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其中,(A)是立体图,(B)是主视图,(C)是沿C-C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锤钻;2:壳体;6:马达;7:输出轴;12:中间轴;17:工具保持件;19:活塞缸;22:臂;23:空气室;24:撞锤;24a:轴线; 25:撞栓;30:大径部;30a:外周面;31:小径部;34:孔;34a:轴线;35:通气槽;D:大径部的外径;D1:孔的直径;P:冲击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锤钻的一例的中央纵剖面。
锤钻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壳体2。壳体2由前壳体3、后壳体 4和手柄壳体5构成,其中,所述后壳体4被组装于前壳体3的后侧;所述手柄壳体5被组装于后壳体4的后侧。马达6以使输出轴7朝向前方的姿势被收装在后壳体4的内部。在手柄壳体5中收装有使扳机9向前方突出的开关8,在手柄壳体5上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线。
在前壳体3内保持有内壳体10。马达6的输出轴7的前端贯穿内壳体10并支承于内壳体10。输出轴7的前端突出到前壳体3内,并设置有小齿轮11。
中间轴12以使轴线朝向前后方向并且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前壳体3内。在中间轴12的后端设置有齿轮13,该齿轮13与输出轴7的小齿轮11啮合。在中间轴12上,从前方开始设置有第1 齿轮14、2个离合器15、15和凸起套筒16。第1齿轮14和凸起套筒 16能够相对于中间轴12旋转,离合器15、15能够通过花键结合与中间轴12一体旋转。
筒状的工具保持件17以使轴线朝向前后方向且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中间轴12的上方。工具保持件17的前端从前壳体3向前方突出。在工具保持件17的前端设置有操作套筒18,其用于对钻头B 进行拆装操作。活塞缸19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从后方被插入到工具保持件17的后端。
在凸起套筒16的外周经由轴承21安装有环20,其中,所述轴承21的轴线相对于中间轴12倾斜。在环20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臂22,臂22的上端与活塞缸19的后端连接。通过该环20和轴承21,形成将中间轴12的旋转转换为臂22的往复运动的转换机构。
撞锤24以能够经由空气室23前后移动的方式被收装于活塞缸19 的内部。撞栓25在撞锤24的前方,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被收装在工具保持件17内。在工具保持件17上设置有第2齿轮26,该第2齿轮26与第1齿轮14啮合。
撞锤24是具有后侧的大径部30和前侧的小径部31的金属部件。在大径部30的后部形成有环槽32。与活塞缸19滑动接触的O 形圈33从外周安装于环槽32。
还如图2所示,在环槽32的前侧,于大径部30上形成有2个孔 34、34。孔34、34以使轴线34a分别与撞锤24的轴线24a呈正交状交叉的方式贯通大径部30。各孔34的两端在大径部30的外周面上呈圆形而开口。各孔34的直径D1小于大径部30的外径D的1/2。
孔34、34彼此的形成方向不同,在正面观察时轴线34a呈正交状彼此交叉。孔34、34彼此在大径部30的内部彼此连通。
在大径部30的外周面上,在孔34、34的开口之间形成有沿轴线24a方向延伸的通气槽35。该通气槽35在活塞缸19内使大径部30后侧的空气室23与大径部30的前侧连通。通过通气槽35,能够实现撞锤24进行往复运动时空气室23的压力调整。
小径部31与大径部30同轴形成。小径部31的前表面成为向前方鼓出的凸曲面36。其中,成为凸曲面36向前方鼓出的最大高度的冲击点P不位于撞锤24的轴线24a上,而位于凸曲面36向径向外侧偏心的位置。在位于该偏心侧的大径部30的外周面30a(图2中的(B)、(C)的上侧)上,不存在孔34、34的开口。因此,冲击点P的偏心侧的外周面30a在轴线24a方向上连续。
在前壳体3的下表面设置有切换旋钮40。切换旋钮40通过旋转操作使离合器15、15前后移动。通过操作切换旋钮40,离合器15、15移动到第1切换位置、第2切换位置和第3切换位置中的任一位置,其中,第1切换位置是仅前侧的离合器15与第1齿轮14卡合的位置;第2切换位置是仅后侧的离合器15与凸起套筒16卡合的位置;第3切换位置是前离合器15与第1齿轮14卡合且后离合器15 与凸起套筒16卡合的位置。
在离合器15、15的第1切换位置,成为经由第2齿轮26使工具保持件17进行旋转从而使钻头B进行旋转的钻模式。在离合器15、 15的第2切换位置,凸起套筒16的旋转被转换成臂22的往复运动。因此,活塞缸19进行往复运动,经由空气室23使撞锤24联动进行往复运动。因此,成为经由撞栓25冲击钻头B的锤模式。在离合器15、 15的第3切换位置,成为同时进行工具保持件17的旋转与撞栓25的冲击的锤钻模式。
在如上那样构成的锤钻1中,当用握持手柄壳体5的手扣动操作扳机9来使开关8接通(ON)时,马达6进行驱动而使输出轴 7旋转。于是,中间轴12进行旋转,以通过切换旋钮40选择的动作模式对钻头B施加旋转和/或冲击。在前壳体3的前端设置有副手柄 41,由此,还能够在壳体2的前侧支承锤钻1。
在锤模式和锤钻模式时进行往复运动的撞锤24能够通过孔34、 34来实现轻量化,因此,锤钻1整体的重量也比现有技术小,从而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负担。另外,由于孔34的直径D1被抑制得较小而小于大径部30的直径D的1/2,因此能够无障碍地进行大径部30的外周面对往复运动的引导。
此外,若在没有安装钻头B的状态下或钻头B没有被按压于被加工件的状态下,撞锤24前进,则会与位于非冲击位置的撞栓 25碰撞。但是,冲击点P偏心使得撞锤24作用径向上的力而发生倾斜,因此能够抑制碰撞后的反弹。因此,撞锤24以原有状态保持于保持件27,防止之后的空转。
这样,上述方式的锤钻1包括马达6、工具保持件17和撞锤24,其中,所述工具保持件17能够在前端安装钻头B;所述撞锤 24被设置于工具保持件17内,在马达6的驱动下进行往复运动。并且,在撞锤24上形成有在其外周面开口的多个孔34、34。
通过该结构,能够抑制各孔34的大小,不会使撞锤24的外周面在1处被大幅度削去。因此,能够确保外周面对往复运动的引导功能并且有效地实现轻量化。
特别是,使各孔34的直径D1小于撞锤的外径D的1/2。因此,能够在确保引导功能和轻量化之间实现良好的平衡。
另外,孔34、34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形成。因此,即使设置孔34、 34也能够无偏重地留下成为引导面的外周面,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引导功能。
另外,孔34、34彼此连通。因此,能够使孔34、34彼此在轴线 24a方向上接近,从而确保大径部30的前后的外周面较长。
另外,各孔34的直径全部相同。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加工。
另外,撞锤24的前表面上的钻头B的冲击点P相对于(从) 撞锤24的轴线24a而偏心,在位于该偏心侧的撞锤24的轴线24a方向上的外周面30a不存在孔34、34的开口。因此,即使使冲击点P偏心,也能够确保该偏心侧的耐用性。
另外,在撞锤24的外周面上的除孔34、34的开口以外的部位形成有沿撞锤24的轴线24a方向延伸的通气槽35。因此,即使设置孔 34,也不会对伴随着撞锤24的往复运动的通气作用造成影响。
此外,撞锤的孔可以为,不如上述方式那样使孔彼此连通。即,还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使孔34、34以在轴线24a方向上前后分离且不连通的方式形成。
另外,孔彼此的不同方向并不局限于正交状,还可以以不同的角度交叉。
另外,并不局限于孔彼此以不同的方向形成的情况。即,还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使孔34、34彼此平行地形成。在该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在制作撞锤24时改变朝向,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孔34的加工。
此外,在图3、4的撞锤24中,在小径部31的前表面未形成有凸曲面。因此,小径部31的前表面与撞栓25进行面接触。
另外,可以不使孔的直径全部相同,而使一部分或全部为彼此不同的直径。孔的数量也不局限于2个,还可以形成3个以上。
另外,还可以不使孔全部贯通形成,而使一部分或者全部孔为不贯通的有底孔。孔的形状也不局限于圆形。
另外,撞锤并不局限于大径部和小径部的2段形状,还可以为即使具有凸曲面也不使冲击点偏心的结构。
另外,通气槽可以具有多个,也可以位于经过孔的开口的位置。
除此之外,锤钻的方式也可以适宜变更马达的朝向、种类等。还可以为具有成为电源的电池组而不是电源线的DC机。
另外,并不局限于通过中间轴和转换机构使活塞缸进行往复运动的结构,还可以为采用曲柄机构,并使活塞在工具保持件内所保持的气缸内进行往复运动来使撞锤联动的锤钻。可选择的动作模式也并不局限于3个,还包括没有撞栓而使撞锤直接冲击钻头的结构。
并且,并不局限于锤钻,电锤等其他冲击工具也能够适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2)

1.一种冲击工具,其包括马达、工具保持件和撞锤,其中,
所述工具保持件的前端能够安装钻头;
所述撞锤被设置在所述工具保持件内,用于在所述马达的驱动下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冲击工具能够随着所述撞锤的往复运动对所述钻头进行冲击,
所述冲击工具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撞锤上形成有在其外周面开口的多个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撞锤的外径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孔沿彼此不同的方向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孔彼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孔彼此平行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孔的直径全部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撞锤的前表面上的所述钻头的冲击点偏离所述撞锤的轴线,在位于该偏心侧的所述撞锤的轴线方向上的外周面未设置有所述孔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撞锤的外周面上的除所述孔的开口以外的部位形成有沿所述撞锤的轴线方向延伸的通气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孔贯通所述撞锤而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撞锤具有前侧的小径部和后侧的大径部,各所述孔形成于所述大径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撞锤被收装于活塞缸内,该活塞缸被保持于所述工具保持件内,用于在所述马达的驱动下进行往复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冲击工具,其特征在于,
具有中间轴和转换机构,其中,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工具保持件平行地被支承,用于在所述马达的驱动下进行旋转;所述转换机构将所述中间轴的旋转转换为臂的往复运动,所述活塞缸与所述臂连接。
CN202022090406.7U 2019-11-05 2020-09-22 冲击工具 Active CN2136739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200921A JP7412135B2 (ja) 2019-11-05 2019-11-05 打撃工具
JP2019-200921 2019-1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73949U true CN213673949U (zh) 2021-07-13

Family

ID=73264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90406.7U Active CN213673949U (zh) 2019-11-05 2020-09-22 冲击工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12135B2 (zh)
CN (1) CN213673949U (zh)
DE (1) DE202020105778U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58472A (zh) * 1972-10-05 1974-06-06
US6062322A (en) * 1998-06-15 2000-05-16 Sandvik Ab Precussive down-the-hole rock drilling hammer
DE19828426C2 (de) * 1998-06-25 2003-04-03 Wacker Werke Kg Antriebskolben mit geringer Wandstärke für ein Luftfederschlagwerk
JP4487713B2 (ja) * 2004-09-30 2010-06-2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打撃工具
DE102005000042A1 (de) * 2005-04-25 2006-10-26 Hilti Ag Bohr-oder Meisselhammer
JP4916872B2 (ja) * 2006-12-26 2012-04-18 株式会社マキタ 打撃工具
CN101444909B (zh) * 2007-11-27 2013-03-27 希尔蒂股份公司 具有气动冲击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
JP2011194550A (ja) * 2010-03-24 2011-10-06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工具
JP2012071409A (ja) * 2010-09-30 2012-04-12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工具
JP6567942B2 (ja) * 2015-10-07 2019-08-28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12135B2 (ja) 2024-01-12
DE202020105778U1 (de) 2020-10-27
JP2021074796A (ja)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77217B2 (en) Hammer
JP4195228B2 (ja) ハンマー
EP3260241B1 (en) Hammer
EP2529892B1 (en) Power tool
EP1808272A2 (en) Power tool comprising a torque limiter
EP1825963B1 (en) Powered hammer
JP6397337B2 (ja) 電動工具
CN107206584B (zh) 作业工具
EP1223010B1 (en) Percussion hammer
EP2732924B1 (en) Impact tool
WO2015045734A1 (ja) 打撃工具
CN213673949U (zh) 冲击工具
GB2381228A (en) Electrically powered hammer with support bearing
US9956675B2 (en) Hammer drive mechanism
JP2005040880A (ja) 打撃工具及び打撃工具の空打ち防止機構
US20030178213A1 (en) Hand machine tool
US11529724B2 (en) Striking tool
EP2085190A1 (en) Percussion tool
JP2019181683A (ja) 打撃工具
EP3683021B1 (en) Hammer drill
US20240009823A1 (en) Rotary hammer
JP2003053682A (ja) 打撃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