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63685U -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63685U
CN213663685U CN202022279758.7U CN202022279758U CN213663685U CN 213663685 U CN213663685 U CN 213663685U CN 202022279758 U CN202022279758 U CN 202022279758U CN 213663685 U CN213663685 U CN 213663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heat conductor
heating module
heat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797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晏华斌
黄颖杰
杞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Peg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7975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63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63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63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该加热模组包括底座、隔热件、支架和加热组件,底座上开设有一第一开口;隔热件呈筒状,隔热件设置在底座上,并与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支架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容纳腔内,支架包括支撑本体和设置在支撑本体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位于支撑本体靠近底座的一端,且插接于第一开口内;加热组件设置在支架远离底座的一端上,且位于容纳腔内,加热组件包括导热体,导热体与第二固定部相连。本申请提高了烟具组装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热不燃烧烟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电子烟具中,加热装置一般包括底座、壳体、支架以及导热体等结构,其中,支架设置在底座和导热体之间,且支架上通常设置有多个间隔柱,支架通过该多个间隔柱来实现与底座的固定连接。然而,上述设计普遍存在组装不便的问题,且支架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较差。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烟具中出现的组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模组,用于发烟装置,所述加热模组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一第一开口;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呈筒状,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纳腔;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支撑本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且插接于所述第一开口内;以及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连。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沿所述导热体的延伸方向,所述支架与所述导热体的长度的比值介于0.4~1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导热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对应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
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导热体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周侧的部分抵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导热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凸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凸部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导热体抵接的一面的面积小于所述支撑本体的端面面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主体和连接于所述发热主体的引脚,所述导热体朝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发热主体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支撑本体和所述第二固定部;
所述引脚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支架还包括一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孔壁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隔热件包括内壁、外壁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间;
所述环形空间呈真空状态,或所述环形空间内设置有隔热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加热模组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导热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固定件包括环状基台和设置在所述环状基台两端的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所述环状基台套设在所述导热体的外侧,所述第三固定部位于所述环状基台靠近所述导热体的一端,并设置于所述导热体的外侧,所述第四固定部沿所述环状基台的外周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固定部靠近所述隔热件的一面贴合于所述隔热件的内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导热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部朝向所述导热体外壁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一对应并插接于所述固定孔内;
所述第四固定部靠近所述导热体的一面与所述导热体的端部抵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导热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的至少两个凸块;
所述第三固定部包括第一部分和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环状基台相连,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所述凸块靠近所述底座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部分抵接;
所述第四固定部靠近所述导热体的一面与所述导热体的端部抵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中,所述底座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壁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凸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凸部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部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发烟装置,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所述加热模组。
本申请的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通过在底座上开设一第一开口,支架包括支撑本体和设置在支撑本体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位于支撑本体靠近底座的一端,且插接于第一开口内,第二固定部与导热体相连。本申请通过使支架中的第一固定部插接在底座上的第一开口内,便于整个加热模组的组装,且使得支架与底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导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发烟装置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中导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发烟装置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烟装置1000,其包括电源模块100、驱动模块200和加热模组300。其中,发烟装置1000是一种吸烟辅助配件,用于供用户吸食烟制品。具体的,烟制品可以为烟草或者烟支。
电源模块100电连接于驱动模块200。驱动模块200电连接于加热模组300。
电源模块100用于给驱动模块200和加热模组300供电。驱动模块200驱动加热模组300工作,并使加热模组300加热进入加热模组300内的空气,由热空气烘烤烟制品,使得烟制品雾化成烟以供用户吸食。
具体的,请参照图2至图6。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包括底座10、隔热件20、支架30、加热组件40、固定件50和盖体60。
底座10上开设有一第一开口10A。
隔热件20呈筒状。隔热件20设置在底座10上,并与底座10之间形成一容纳腔M。
支架30设置在底座10上,且位于容纳腔M内。支架30包括支撑本体301和设置在支撑本体301两端的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3。第一固定部302位于支撑本体301靠近底座10的一端,且插接于第一开口10A内。
加热组件40设置在支架30远离底座10的一端上,且位于容纳腔M内。加热组件40包括导热体401。导热体401与第二固定部303相连。
固定件50设置在导热体401远离底座10的一端,且位于容纳腔M内。
容纳腔M位于固定件50上方的部分用于放置烟制品。
盖体60设置在隔热件20上。盖体60为具有上下开口的中空结构。盖体60靠近底座10的一端与隔热件2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加热模组3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隔热件20外侧的壳体,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在底座10上开设一第一开口10A,支架30包括支撑本体301和设置在支撑本体301两端的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3,第一固定部302位于支撑本体301靠近底座10的一端,且插接于第一开口10A内,第二固定部303与导热体401相连。本申请通过使支架30中的第一固定部302插接在底座10上的第一开口10A内,便于整个加热模组300的组装,且使得支架30与底座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请继续参照图2至图6。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底座10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孔10B,如图4所示。进气孔10B间隔设置在第一开口10A的外周侧。进气孔10B用于通入外界空气。
支架30上设置有通孔30A。通孔30A贯穿第一固定部302、支撑本体301和第二固定部303。支架30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锆、二氧化硅或陶瓷等耐高温且具有低导热系数的材料,以减少热量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
请继续参照图3,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第一固定部302朝向底座10的一面的面积小于支撑本体301的端面面积。该设置在保证支架30具有良好支撑作用的同时,使得支架30与底座10之间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进而当导热体401中的热量沿朝向底座10的方向传导至支架30上时,由于支架30与底座1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进而可以降低底座10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烟具使用时的舒适感。
相应地,第二固定部303与导热体401抵接的一面的面积小于支撑本体301的端面面积。该设置使得支架30与导热体401之间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降低支架30本身的温度,以进一步降低底座10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支撑本体301可以为圆柱状结构,但不限于此。支撑本体301的两个端面的面积相同。
加热组件40包括导热体401和发热件402。发热件402包括发热主体4021和连接于发热主体4021的引脚4022。
导热体401朝向底座10的一端开设有一第二开口401A。第二开口401A对应于第二固定部303设置。第二固定部303与导热体401位于第二开口401A周侧的部分抵接。
在上述设置中,由于第二固定部303仅与导热体401位于第二开口401A周侧的部分抵接,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加热模组300组装的便利性。
其中,导热体401采用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备而得。导热体401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锆或氮化硅等材料的烧结体;也可以包括铝、铜或铁等金属材料。其中,当选用金属材料制备导热体401时,需要对导热体401表面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导热体401与发热件402接触时使得发热件402出现短路问题。
导热体401朝向第二固定部303的一端设置有一容置空间401B。容置空间401B连通于第二开口401A和第一开口10A。发热主体4021设置于容置空间401B内,并采用陶瓷胶或玻璃釉胶等无机胶进行密封。其中,发热主体4021为发热丝。
导热体40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导气槽401C。导气槽401C自导热体401远离底座10的一端延伸至靠近底座10的一端。进气孔10B用于连通外界空气与导气槽401C。支架30与隔热件20之间形成一腔室N。进气孔10B、腔室N和导气槽401C形成一气道,空气通过气道中的导气槽401C时被加热,并进入到容纳腔M位于固定件50上方的空间内,以加热烟制品。
引脚4022依次贯穿第一开口10A和通孔30A,并延伸至容置空间401B内。其中,引脚4022远离底座10的一端电连接于驱动模块200(图中未示出)。
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支架30还包括一隔热层304,隔热层304设置在通孔30A的孔壁上,如图5所示。由于隔热层304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因此,该设置可以降低引脚4022中的热量沿径向向支架30传导的几率,从而有利于降低支架30的温度,以进一步降低底座10的温度。
具体的,隔热层304可以为玻璃纤维、气凝胶或隔热棉等多孔材料形成的隔热膜层,也可以为铝、金、银、镍等具有热反射性能的金属材料形成的热反射膜层,或者,还可以为镀有金属材料的聚酯或聚酰亚胺薄膜等能够反射辐射热能的膜材,本申请对隔热层304的结构及材料均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层304还可以设置于引脚4022的外表面,或者,还可以通过对通孔30A的孔壁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一层热反射膜层,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沿导热体401的延伸方向,支架30与导热体401的长度的比值介于0.4~1之间。
在上述比值范围内,在导热体401中的热量沿朝向底座10的方向传导的过程中,导热体401的长度一定时,通过延长支架30的长度可以延长热传导路径,进而可以达到进一步降低底座10温度的效果。
具体的,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导热体401及支架30均为柱状结构。其中,沿导热体401的延伸方向,导热体401的长度介于7mm~13mm之间,如可以为7mm、8mm、10mm、12mm或13mm等。例如,当导热体401的长度为8mm时,支架30与导热体401的长度的比值可以为0.4、0.5、0.6、0.8或1等,具体的,支架30的长度可以介于3mm~8mm之间,如可以为3mm、3.5mm、5mm、6mm、6.5mm或7mm等,导热体401及支架30的具体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隔热件20包括内壁201、外壁202以及设置于内壁201和外壁202之间的环形空间20a。环形空间20a呈真空状态,也即,隔热件20为真空管。
由于真空管具有良好的隔热作用,因而可以降低容纳腔M内的热量损失。此外,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真空管隔热,进而在加热模组300的结构设计中,可以直接将烟制品放置在固定件50上方,从而省去烟杯的设计,由此可以简化整个烟具的结构,使得产品更加轻便化。
具体的,内壁201和外壁202均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备而得,如可以采用不锈钢,以降低容纳腔M内的热量沿径向方向传导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20包括内壁201、外壁202以及设置于内壁201和外壁202之间的环形空间20a。环形空间20a内设置有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可以为高温玻璃棉、硅酸铝纤维材料等。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对内壁201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一层镍涂层或钛涂层,从而减少辐射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空间20a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隔热层,以达到多重隔热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固定件50包括环状基台501和设置在环状基台501两端的第三固定部502和第四固定部503。
其中,环状基台501套设在导热体401的外侧。
第三固定部502位于环状基台501靠近导热体401的一端,并设置于导热体401的外侧。第三固定部502朝向导热体401外壁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柱504。导热体401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孔401D。固定柱504一一对应并插接于固定孔401D内。上述设置可以起到进一步固定导热体401与固定件50的作用。
第四固定部503沿环状基台501的外周间隔设置。第四固定部503靠近隔热件20的一面贴合于隔热件20的内壁。第四固定部503靠近导热体401的一面与导热体401的端部抵接。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模组300在底座10上开设一第一开口10A,支架30包括支撑本体301和设置在支撑本体301两端的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3,第一固定部302位于支撑本体301靠近底座10的一端,且插接于第一开口10A内,第二固定部303与导热体401固定相连。本申请通过使支架30中的第一固定部302插接在底座10上的第一开口10A内,便于整个加热模组300的组装,且使得支架30与底座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本申请通过使第一固定部302朝向底座10的一面的面积以及第二固定部303与导热体401抵接的一面的面积均小于支撑本体301的端面面积,使得支架30与底座10和导热体401之间均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降低底座10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烟具使用时的舒适感。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发烟装置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发烟装置2000,其包括电源模块100、驱动模块200和加热模组300。其中,发烟装置2000是一种吸烟辅助配件,用于供用户吸食烟制品。具体的,烟制品可以为烟草或者烟支。
电源模块100电连接于驱动模块200。驱动模块200电连接于加热模组300。电源模块100用于给驱动模块200和加热模组300供电。驱动模块200驱动加热模组300工作,并使加热模组300加热进入加热模组300内的空气,由热空气烘烤烟制品,使得烟制品雾化成烟以供用户吸食。
具体的,请参照图8至图12。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包括底座10、隔热件20、支架30、加热组件40、固定件50和盖体60。
底座10上开设有一第一开口10A。
隔热件20呈筒状。隔热件20设置在底座10上,并与底座10之间形成一容纳腔M。
支架30设置在底座10上,且位于容纳腔M内。支架30包括支撑本体301和设置在支撑本体301两端的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3。第一固定部302位于支撑本体301靠近底座10的一端,且插接于第一开口10A内。
加热组件40设置在支架30远离底座10的一端上,且位于容纳腔M内。加热组件40包括导热体401。导热体401与第二固定部303相连。
固定件50设置在导热体401远离底座10的一端,且位于容纳腔M内。
容纳腔M位于固定件50上方的部分用于放置烟制品。
盖体60设置在隔热件20上。盖体60为具有上下开口的中空结构。盖体60靠近底座10的一端与隔热件20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加热模组3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隔热件20外侧的壳体,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在底座10上开设一第一开口10A,支架30包括支撑本体301和设置在支撑本体301两端的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3,第一固定部302位于支撑本体301靠近底座10的一端,且插接于第一开口10A内,第二固定部303与导热体401相连。本申请通过使支架30中的第一固定部302插接在底座10上的第一开口10A内,便于整个加热模组300的组装,且使得支架30与底座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请继续参照图8至图12。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底座10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孔10B,如图10所示。进气孔10B间隔设置在第一开口10A的外周侧。进气孔10B用于通入外界空气。底座10包括间隔设置在第一开口10A内壁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凸部101。
支架30上设置有通孔30A。通孔30A贯穿第一固定部302、支撑本体301和第二固定部303。支架30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锆、二氧化硅或陶瓷等耐高温且具有低导热系数的材料,以减少热量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
请继续参照图9,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第一固定部302朝向底座10的一面的面积小于支撑本体301的端面面积。该设置在保证支架30具有良好支撑作用的同时,使得支架30与底座10之间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进而当导热体401中的热量沿朝向底座10的方向传导至支架30上时,由于支架30与底座1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进而可以降低底座10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烟具使用时的舒适感。
相应地,第二固定部303与导热体401抵接的一面的面积小于支撑本体301的端面面积。该设置使得支架30与导热体401之间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降低支架30本身的温度,以进一步降低底座10的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支撑本体301可以为圆柱状结构,但不限于此。支撑本体301的两个端面的面积相同。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部302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凹部3021。第二凸部101一一对应设置于第二凹部3021内。该设置可以起到进一步固定底座10与支架30的效果。
第二固定部303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凹部3031。
加热组件40包括导热体401、发热件402、至少两个第一凸部403以及至少两个凸块404。发热件402包括发热主体4021和连接于发热主体4021的引脚4022。
导热体401朝向底座10的一端开设有一第二开口401A。第二开口401A对应于第二固定部303设置。
其中,导热体401采用高导热系数的材料制备而得。导热体401的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铝、氧化锆或氮化硅等材料的烧结体;也可以包括铝、铜或铁等金属材料。其中,当选用金属材料制备导热体401时,需要对导热体401表面进行绝缘处理,以防止导热体401与发热件402接触时使得发热件402出现短路问题。
导热体401朝向第二固定部303的一端设置有一容置空间401B。容置空间401B依次连通于第二开口401A和第一开口10A。发热主体4021设置于容置空间401B内,并采用陶瓷胶或玻璃釉胶等无机胶进行密封。其中,发热主体4021为发热丝。
导热体40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导气槽401C。导气槽401C自导热体401远离底座10的一端延伸至靠近底座10的一端。进气孔10B用于连通外界空气与导气槽401C。支架30与隔热件20之间形成一腔室N。进气孔10B、腔室N和导气槽401C形成一气道,空气通过气道中的导气槽401C时被加热,并进入到容纳腔M位于固定件50上方的空间内,以加热烟制品。
引脚4022依次贯穿第一开口10A和通孔30A,并延伸至容置空间401B内。其中,引脚4022远离底座10的一端电连接于驱动模块200(图中未示出)。
第一凸部403间隔设置在导热体401朝向底座10的一端上。其中,第一凸部403沿导热体401的端部对称设置,且第一凸部403一一对应设置于第一凹部3031内。
上述设置通过使导热体401端部的第一凸部403固定在支架30中的第一凹部3031内,使得导热体401与支架30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降低导热体401向支架30传导的热量,以降低支架30的温度。
凸块404间隔设置在导热体401远离底座10的一端上。其中,凸块404沿导热体401的端部对称设置。
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支架30还包括一隔热层304,隔热层304设置在通孔30A的孔壁上,如图11所示。由于隔热层304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因此,该设置可以降低引脚4022中的热量沿径向向支架30传导的几率,从而有利于降低支架30的温度,以进一步降低底座10的温度。
具体的,隔热层304可以为玻璃纤维、气凝胶或隔热棉等多孔材料形成的隔热膜层,也可以为铝、金、银、镍等具有热反射性能的金属材料形成的热反射膜层,或者,还可以为镀有金属材料的聚酯或聚酰亚胺薄膜等能够反射辐射热能的膜材,本申请对隔热层304的结构及材料均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层304还可以设置于引脚4022的外表面,或者,还可以通过对通孔30A的孔壁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一层热反射膜层,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沿导热体401的延伸方向,支架30与导热体401的长度的比值介于0.4~1之间。
在上述比值范围内,在导热体401中的热量沿朝向底座10的方向传导的过程中,导热体401的长度一定时,通过延长支架30的长度可以延长热传导路径,进而可以达到进一步降低底座10温度的效果。
具体的,在本第二实施例中,导热体401及支架30均为柱状结构。其中,沿导热体401的延伸方向,导热体401的长度介于7mm~13mm之间,如可以为7mm、8mm、10mm、12mm或13mm等。例如,当导热体401的长度为8mm时,支架30与导热体401的长度的比值可以为0.4、0.5、0.6、0.8或1等,具体的,支架30的长度可以介于3mm~8mm之间,如可以为3mm、3.5mm、5mm、6mm、6.5mm或7mm等,导热体401及支架30的具体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加热模组300中,隔热件20包括内壁201、外壁202以及设置于内壁201和外壁202之间的环形空间20a。环形空间20a呈真空状态,也即,隔热件20为真空管。
由于真空管具有良好的隔热作用,因而可以降低容纳腔M内的热量损失。此外,本实施例通过采用真空管隔热,进而在加热模组300的结构设计中,可以直接将烟制品放置在固定件50上方,从而省去烟杯的设计,由此可以简化整个烟具的结构,使得产品更加轻便化。
具体的,内壁201和外壁202均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备而得,如可以采用不锈钢,以降低容纳腔M内的热量沿径向方向传导的几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20包括内壁201、外壁202以及设置于内壁201和外壁202之间的环形空间20a。环形空间20a内设置有隔热材料。隔热材料可以为高温玻璃棉、硅酸铝纤维材料等。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对内壁201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一层镍涂层或钛涂层,从而减少辐射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空间20a内设置有至少两层隔热层,以达到多重隔热的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固定件50包括环状基台501和设置在环状基台501两端的第三固定部502和第四固定部503。
其中,环状基台501套设在导热体401的外侧。
第三固定部502位于环状基台501靠近导热体401的一端,并设置于导热体401的外侧。第三固定部502包括第一部分5021和连接于第一部分5021的第二部分5022。第一部分5021与环状基台501相连。第二部分502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部分5021的延伸方向。凸块404靠近底座10的一面与第二部分5022抵接。上述设置可以起到进一步固定导热体401与固定件50的作用。
第四固定部503沿环状基台501的外周间隔设置。第四固定部503靠近隔热件20的一面贴合于隔热件20的内壁。第四固定部503靠近导热体401的一面与导热体401的端部抵接。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加热模组300在底座10上开设一第一开口10A,支架30包括支撑本体301和设置在支撑本体301两端的第一固定部302和第二固定部303,第一固定部302位于支撑本体301靠近底座10的一端,且插接于第一开口10A内,第二固定部303与导热体401固定相连。本申请通过使支架30中的第一固定部302插接在底座10上的第一开口10A内,便于整个加热模组300的组装,且使得支架30与底座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本申请通过使第一固定部302朝向底座10的一面的面积以及第二固定部303与导热体401抵接的一面的面积均小于支撑本体301的端面面积,使得支架30与底座10和导热体401之间均具有较小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降低底座10的温度,从而提高了烟具使用时的舒适感。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加热模组,本申请中的加热模组通过在底座上开设一第一开口,支架包括支撑本体和设置在支撑本体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位于支撑本体靠近底座的一端,且插接于第一开口内,第二固定部与导热体相连。本申请通过使支架中的第一固定部插接在底座上的第一开口内,便于整个加热模组的组装,且使得支架与底座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加热模组,用于发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一第一开口;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呈筒状,所述隔热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一容纳腔;
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本体两端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位于所述支撑本体靠近所述底座的一端,且插接于所述第一开口内;以及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热体的延伸方向,所述支架与所述导热体的长度的比值介于0.4~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一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对应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
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导热体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周侧的部分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导热体朝向所述底座的一端上的至少两个第一凸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凸部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导热体抵接的一面的面积小于所述支撑本体的端面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包括发热主体和连接于所述发热主体的引脚,所述导热体朝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设置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发热主体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支撑本体和所述第二固定部;
所述引脚依次贯穿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容置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一隔热层,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通孔的孔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内壁、外壁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壁和所述外壁之间的环形空间;
所述环形空间呈真空状态,或所述环形空间内设置有隔热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组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导热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固定件包括环状基台和设置在所述环状基台两端的第三固定部和第四固定部,所述环状基台套设在所述导热体的外侧,所述第三固定部位于所述环状基台靠近所述导热体的一端,并设置于所述导热体的外侧,所述第四固定部沿所述环状基台的外周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固定部靠近所述隔热件的一面贴合于所述隔热件的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部朝向所述导热体外壁的一侧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一对应并插接于所述固定孔内;
所述第四固定部靠近所述导热体的一面与所述导热体的端部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导热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上的至少两个凸块;
所述第三固定部包括第一部分和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环状基台相连,所述第二部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延伸方向,所述凸块靠近所述底座的一面与所述第二部分抵接;
所述第四固定部靠近所述导热体的一面与所述导热体的端部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壁上的至少两个第二凸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壁上开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凸部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凹部内。
13.一种发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加热模组。
CN202022279758.7U 2020-10-13 2020-10-13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Active CN213663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758.7U CN213663685U (zh) 2020-10-13 2020-10-13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79758.7U CN213663685U (zh) 2020-10-13 2020-10-13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63685U true CN213663685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5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79758.7U Active CN213663685U (zh) 2020-10-13 2020-10-13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636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9113A (zh) * 2020-10-13 2020-12-18 惠州市沛格斯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9113A (zh) * 2020-10-13 2020-12-18 惠州市沛格斯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9113A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111838774A (zh) 加热模组和发烟装置
CN111772246A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213663685U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EP3799746A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12690503A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219422197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EP4353098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assembly therefor
CN111820476A (zh) 红外加热管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1920098A (zh) 加热模组以及发烟装置
CN216147240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KR20230158106A (ko) 가열 기구 및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CN113558305A (zh) 红外加热体及其制备方法、加热烟具
CN212279900U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EP4079169A1 (en)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US4596975A (en) Thermally insulative mounting with solid state device
WO2022027801A1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217446705U (zh) 加热组件以及包括该加热组件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983619U (zh) 一种发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216601678U (zh) 一种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N214547173U (zh) 加热模组及发烟装置
CN214962642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JP4203986B2 (ja) ガスセンサー構成体
CN209995379U (zh) 一种低温烟具
CN114947212A (zh) 一种加速热传导雾化装置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