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49320U - 一种无轨胶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轨胶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49320U
CN213649320U CN202021824152.0U CN202021824152U CN213649320U CN 213649320 U CN213649320 U CN 213649320U CN 202021824152 U CN202021824152 U CN 202021824152U CN 213649320 U CN213649320 U CN 2136493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less rubber
tyred vehicle
swing arm
tyre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241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洲
李富川
张旭
侯立凡
曹永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Let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Let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Let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Leto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241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493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493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493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轨胶轮车,所述无轨胶轮车包括底部支架、后梯、冷却装置、连接支架、电控箱以及多功能泵,所述底部支架位于无轨胶轮车底部;所述后梯位于所述无轨胶轮车尾部;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液压油;所述连接支架用于连接电机与减速箱;所述电控箱位于所述无轨胶轮车中部左侧;所述多功能泵为所述无轨胶轮车的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提供动力。本申请提供设计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能耗低的无轨胶轮车。

Description

一种无轨胶轮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轨胶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设计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能耗低的无轨胶轮车,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无轨胶轮车,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一种无轨胶轮车,所述无轨胶轮车包括底部支架、后梯、冷却装置、连接支架、电控箱以及多功能泵,其中,
所述底部支架位于无轨胶轮车底部;
所述后梯位于所述无轨胶轮车尾部;
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液压油;
所述连接支架用于连接电机与减速箱;
所述电控箱位于所述无轨胶轮车中部左侧;
所述多功能泵为所述无轨胶轮车的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提供动力。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105)、冷却风扇(106) 以及电机(109);其中,
所述电机(109)通过所述冷却风扇(106)固定相连,所述冷却风扇(106) 与所述散热器(105)对应设置;所述冷却风扇(106)与散热器(105)对应设置,所述冷却风扇(106)与所述散热器(105)活动连接;
所述无轨胶轮车包括充液阀(103)、液压油箱(101)以及湿式制动器(107);其中,所述散热器(105)一端通过油管与所述充液阀(103)O出口相连,其另一端通过油管与所述湿式制动器(107)固定连接;所述湿式制动器(107)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101)相连,所述充液阀(103)T出口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101)相连;
所述无轨胶轮车还包括电控系统(108),其中,所述电控系统(108) 与所述电机(109)电连接;所述无轨胶轮车还包括油泵(102)以及制动系统(104);其中,所述充液阀(103)A出口与所述制动系统(104)通过油管连接,所述充液阀(103)P出口与所述油泵(102)通过油管连接,所述油泵(102)的另一端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101)相连。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支架包括包括6根侧横梁(201)、3 根中横梁(203)以及6个吊板(202);其中,
每根中横梁(20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吊板(202);所述吊板(202) 底部与所述中横梁(203)固定连接;3根中横梁(203)的两端分别与6根侧横梁(201)固定连接;
无轨胶轮车包括左右两侧的纵梁(221),所述纵梁(221)与所述无轨胶轮车的车架固定设置;左侧3个吊板(202)与左侧纵梁固定连接,右侧3 个吊板(202)与车架右侧纵梁固定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轨胶轮车多功能泵包括电机(301)、双联齿轮泵(303)、联轴器(304),其中,
所述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4)与所述双联齿轮泵(303)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01)与所述联轴器(304)固定相连;所述无轨胶轮车多功能泵还包括连接支架(302),所述连接支架(302)将所述电机(301)、所述双联齿轮泵(303)以及联轴器(304)固定在无轨胶轮车上;
所述双联齿轮泵(303)动力输出为制动动力与转向动力。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梯包括侧板(402)和踏板(403),所述无轨胶轮车包括后保险杆(401);其中,
所述后梯与所述无轨胶轮车的后保险杆(401)配合设置,所述后保险杆 (401)贯穿所述后梯的侧板(402)和踏板(403);所述后梯包括两个侧板 (402)以及两个踏板(403),两个踏板(403)包括上踏板和下踏板;所述后保险杆(401)贯穿所述后梯的两个侧板(402)和上踏板;
所述后梯还包括长摆臂(404)、短摆臂(405)以及伸缩节(406);所述上踏板通过短摆臂(405)与所述下踏板活动连接,所述上踏板通过所述长摆臂(404)以及伸缩节(406)与所述下踏板活动连接;所述长摆臂(404) 与所述伸缩节(406)活动连接,所述长摆臂(404)与所述短摆臂(405)活动连接;所述长摆臂(404)设置贯穿孔,所述伸缩节(406)设置螺栓,所述长摆臂(404)通过贯穿孔与所述伸缩节(406)的螺栓活动相连;
所述长摆臂(404)设置螺栓,所述伸缩节(406)设置贯穿孔,所述长摆臂(404)通过螺栓与所述伸缩节(406)的贯穿孔活动相连;所述短摆臂 (405)设置凸起,所述长摆臂(404)设置凹槽,所述短摆臂(405)通过凸起与所述长摆臂(404)的凹槽接触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轨胶轮车连接支架(503)包括安装板 (505)、座板(506)以及连接板(507);其中,
所述连接板(507)设置在两块所述安装板(505)之间,且同时与两块所述安装板(505)规定连接;所述座板(506)设置在所述安装板(505)的底部,且同时与两块所述连接板(507)固定连接;
所述座板(506)的长度大于两块所述安装板(505)之间的间隔宽度;所述安装板(505)中间设置为圆形镂空;所述连接板(507)为折板,所述折板两条边的角度大于90°,且所述连接板(507)环绕设置在所述安装板 (505)中圆形镂空的边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轨胶轮车电控箱包括四个盖板和一个电控箱体(605),所述四个盖板包括接线腔盖(601)、侧盖(602)、底部水冷盖(603)和低压电池腔盖(604);其中,
所述接线腔盖(601)、所述侧盖(602)、所述底部水冷盖(603)以及所述低压电池腔盖(604)分别与所述电控箱体(605)固定连接;
所述接线腔盖(601)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的左侧面,所述底部水冷盖(603)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的底部,所述侧盖(602)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的前侧面,所述低压电池腔盖(604)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 的顶部右侧;
所述无轨胶轮车电控箱包括主控腔、低压电池腔(614)以及接线腔(615),所述接线腔(615)位于所述电控箱的左侧,所述低压电池腔(614)位于所述电控箱的右侧,所述主控腔位于所述电控箱的中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轨胶轮车的驾驶室与乘客室连通。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无轨胶轮车的乘客室地面设置LED灯。
本申请提供设计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能耗低的无轨胶轮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底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底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多功能泵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多功能泵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后梯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后梯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后梯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连接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连接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连接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控箱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控箱结构示意图;
图6c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控箱结构示意图;
图6d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控箱结构示意图;
图6e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控箱结构示意图;
图6f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控箱结构示意图。
图1-6f中:液压油箱101、油泵102、充液阀103、制动系统104、散热器105、冷却风扇106、湿式制动器107、电控系统108、电机109;侧横梁 201、吊板202、中横梁203、无轨胶轮车的车架左右横梁221;电机301、连接支架302、双联齿轮泵303、联轴器304;后保险杆401、侧板402、踏板 403、长摆臂404、短摆臂405、伸缩节406;电机支架501、电机502、连接支架503、减速箱(卧式安装)504、安装板505、座板506、连接板507、护板508;接线腔盖601、侧盖602、底部水冷板603、低压电池腔盖604、电控箱体605、电控箱安装位置600、主控腔(控制层)611、主控腔(电池能量层)612、主控腔(高压动力层)613、低压电池腔614、接线腔6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冷却装置,所述无轨胶轮车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105、冷却风扇106以及电机109;其中,
所述电机109通过所述冷却风扇106固定相连,所述冷却风扇106与所述散热器105对应设置。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冷却风扇106与散热器105对应设置,包括:所述冷却装置106与所述散热器105活动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无轨胶轮车包括充液阀103、液压油箱101以及湿式制动器107;其中,所述散热器105一端通过油管与所述充液阀103D出口相连,其另一端通过油管与所述湿式制动器107固定连接;所述湿式制动器107 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101相连,所述充液阀103T出口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101相连。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无轨胶轮车还包括电控系统108,其中,所述电控系统108与所述电机109电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无轨胶轮车还包括油泵102以及制动系统104;其中,所述充液阀103A出口与所述制动系统104电连接,所述充液阀103P出口与所述油泵102固定连接,所述油泵102的另一端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 101相连。
本实施例中,无轨胶轮车冷却装置的原理:液压油泵从液压油箱内通过油管吸入液压油,通过油泵使液压油产生压力。高压油通过油管流入充液阀P 口。当制动系统的压力比较低时,充液阀从A口通过液压油管向制动系统充入高压油,当制动系统油压达到要求后,充液阀将液压油引向O口,通过油管流向散热器,在散热器里液压油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达到给液压油降温的目的。降温后的液压油通过油管流进湿式制动器,然后这部分液压油流出湿式制动器,通过油管流回液压油箱。充液阀多余的液压油通过油管经T口也流回油箱。
散热器的冷却风扇通过向散热器强制吹风增加液压油的冷却强度。风扇的转动是由电机实现,风扇通过螺栓紧固在电机的轴上。电机的转动是有电机控制器传来的电力驱动的,它们之间通过电线相连。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无轨胶轮车采用湿式制动时,湿式制动系统采用两级强制冷却形式。当制动系统工作强度低时,油温较低,这时制动器中的油被循环到冷却器处,冷却器位于驾驶室下方风道中,这时只需要冷却器的自然通风及足以达到需要的冷却效果。当制动强度高,这时制动油温因为得不到足够的散热强度而上升到某一温度,这时风扇启动,增加散热的强度将制动产生的热量带走。
这样不但能保证制动的安全性和制动器寿命,还减少了冷却能量消耗,更有效地使用电能。
对于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底部支架,所述无轨胶轮车底部支架包括6根侧横梁201、3根中横梁203以及6个吊板202;每根中横梁20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吊板202;所述吊板202底部与所述中横梁203固定连接; 3根中横梁203的两端分别与6根侧横梁201固定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无轨胶轮车包括左右两侧的纵梁221,所述横梁221与所述无轨胶轮车的车架固定设置;其中,左侧3个吊板202与左侧纵梁固定连接,右侧3个吊板202与车架右侧纵梁固定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中横梁203上设置减速器和电机,其中,所述减速器和所述电机分别与所述中横梁203固定连接。左侧的侧横梁201上设置电控箱、水箱以及水泵;其中,所述电控箱、所述水箱以及所述水泵分别与所述左侧的侧横梁201固定连接;右侧的侧横梁201设置储能器、液压动力单元以及液压油箱;其中,所述储能器、所述液压动力单元以及所述液压油箱分别与右侧的所述侧横梁20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无轨胶轮车的底部支架位于车辆中部下方,起到对车辆部件进行支撑和安装的作用,左右各三个吊板202将整个结构用螺栓吊装在车架的左右纵梁上。
此外,底部支架中部安装电机和减速器总成,左侧为电控箱、水箱、水泵提供支撑,右侧为液压油箱、液压动力单元、液压控制阀以及储能器等提供支撑。
本实施例中,安装在纵梁中部的底部支架为整体式结构:左中右3个横梁从结构上互相连通,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承受各部件重量;而这一整体横梁又通过左右各3个吊架将其与车架相连。该整体式结构合理,将载荷均匀地分布在车架及各结构件上,尤其是对车架,使其只承受弯曲而不承受扭转载荷。底部支架的中部整体式结构位于车辆中部下方,起到对车辆部件支撑及安装的作用。这个整体式支架中部安装电机和减速箱总成,左侧为电控箱、水箱和水泵提供支撑,右侧为液压油箱、液压动力单元和液压控制阀及储能器等提供支撑。左右各3个吊板将整个结构用螺栓吊装在车架的左右纵梁上。整体式结构的各部件是用螺栓安装在一起。主要由吊板、中横梁及侧横梁组成。这些部件为结构件,是由高强度钢板下料、折弯、打孔及焊接而成。
本实施例中底部支架的整体式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各部件受力合理,同时不会对车架造成影响。整个结构在安装上部件后重量较大。这些重量通过左右各3个吊板传递到车架上,从而将其载荷进行了分散。另外车架纵梁只承受弯矩而没有扭矩,是其“C”形结构最有利的受力形式。中横梁在承受中部电机和减速箱传递来的受力同时还起到了将左右侧横梁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作用。整个结构将各部件按照功能集成在一起,同时在与左右可上翻式侧箱盖配合下,使得车辆在装配、维护时更加便利。
(2)重量轻。由于设计合理,部件材料利用率高,省去了尺寸较大的加强梁等部件,因此各部件的重量比较轻。
(3)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整个结构各部件都是用螺栓安装,同时位置在车辆两侧,接近性比较好,因此安装比较方便。
此外,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多功能泵,所述无轨胶轮车多功能泵包括电机301、双联齿轮泵303、联轴器304。
所述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4与所述双联齿轮泵303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01与所述联轴器304固定相连。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无轨胶轮车多功能泵还包括连接支架302,所述连接支架302将所述电机301、所述双联齿轮泵303以及联轴器304固定在无轨胶轮车上。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双联齿轮泵303动力输出为制动动力与转向动力。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动力源驱动两个互相独立的泵,是通过一个电机驱动一个双联齿轮泵实现的,连接支架将电机及双联泵固定在正确的位置上,联轴器将电动动力输出轴与双联泵轴连接在一起,从而电机可以带动泵轴转动。
再者,一种无轨胶轮车的后梯,所述后梯包括侧板402和踏板403,所述无轨胶轮车包括后保险杆401。所述后梯与所述无轨胶轮车的后保险杆401配合设置,所述后保险杆401贯穿所述后梯的侧板402和踏板403。所述后梯包括两个侧板402以及两个踏板403,两个踏板403包括上踏板和下踏板;其中,所述后保险杆401贯穿所述后梯的两个侧板402和上踏板。
所述后梯还包括长摆臂404、短摆臂405以及伸缩节406;所述上踏板通过短摆臂405与所述下踏板活动连接,所述上踏板通过所述长摆臂404以及伸缩节406与所述下踏板活动连接;所述长摆臂404与所述伸缩节406活动连接,所述长摆臂404与所述短摆臂405活动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长摆臂404设置贯穿孔,所述伸缩节406设置螺栓,所述长摆臂404通过贯穿孔与所述伸缩节406的螺栓活动相连;
所述长摆臂404设置螺栓,所述伸缩节406设置贯穿孔,所述长摆臂404 通过螺栓与所述伸缩节406的贯穿孔活动相连。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短摆臂405设置凸起,所述长摆臂404设置凹槽,所述短摆臂405通过凸起与所述长摆臂404的凹槽接触连接。
上踏板和下踏板中,位置的上、下是相对的。上踏板的位置设置于下踏板之上。本实用新型中,后梯与后保险杠集成在一起,中间一级阶梯焊接在后保险杠圆管上。后梯由后保险杠管、侧板和踏板组成。两级踏板中间为固定式,下面一级为活动式。下面一级踏板与其上面的结构是通过长摆臂、短摆臂及伸缩节连接在一起,可以有伸缩及摆动的动作。其上面的结构是焊接而成,成为一个整体。踏板采用花纹板制作而成,起到了防滑的作用。整个结构是通过左右侧板与车架主梁用螺栓安装而成。下面一级台阶当与地面或其他物体发生接触时,首先会向上摆动进行避让,然后伸缩节会发生作用,产生更多的避让动作。
本后梯具有如下优点:1、兼顾舒适性的同时增加车辆离去角,从而提高车辆的通过性。后梯踏板距离地面越小,上车时越方便,但同时也会造成车辆离去角变小,影响车辆的通过性能。为此将后梯下面一级踏板设计成活动的结构,当它与地面接触时产生退让,从而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如果还需要更多的避让动作,或者与地面的触碰是来自后方的(车辆倒车时),这时伸缩节伸缩,产生更多的避让动作。2、后梯为外置式。外置式后梯使得车厢内部不需要下陷的梯子,这样为车厢内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同时车厢底板是平的,车厢的结构也更加简单。另外车厢后门的高度也会因此而缩小,从而降低车门的重量。3、后梯的功能与后保险杠的功能集成在一起,结构更加简单,更加轻便。
并且一种无轨胶轮车的连接支架,所述无轨胶轮车连接支架503包括安装板505、座板506以及连接板507。所述连接板507设置在两块所述安装板 505之间,且同时与两块所述安装板505规定连接;所述座板506设置在所述安装板505的底部,且同时与两块所述连接板507固定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座板506的长度大于两块所述安装板505之间的间隔宽度。所述安装板505中间设置为圆形镂空。所述连接板507为折板,所述折板两条边的角度大于90°,且所述连接板507环绕设置在所述安装板505 中圆形镂空的边沿。
在一个示例中,无轨胶轮车包括电机支架501、电机502以及减速箱504;其中,所述无轨胶轮车连接支架设置在所述电机支架501与所述减速箱504 之间,且所述无轨胶轮车连接支架与所述电机支架50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减速箱504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箱504卧式设置,所述电机支架501中设置所述电机502。所述无轨胶轮车还包括护板508,其中,所述减速箱504的底部设置所述护板508。
本实用新型中,护板508形成了对减速箱504的有效保护;减速箱504 采用卧式安装,增加了最小离地间隙;无轨胶轮车连接支架503,既是连接支架,也是动力单元的安装支架。
在一个示例中,连接板507可以为6块折弯的钢板组成,它的左右两个平面分别与2块安装板焊接在一起,作用是将分别与电机及减速箱的2块安装板连接在一起。整个连接支架即承受由于电机和减速箱重量带来的弯矩,同时还承受由减速箱传来的扭矩。6块连接板整体呈环形分布,使其无论在受扭及受弯情况下都能发挥材料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的无轨胶轮车连接支架,结构简单,且安装方便、节省空间,并保证了电机与减速箱的机械连接强度。
此外,一种无轨胶轮车的电控箱,所述无轨胶轮车电控箱包括四个盖板和一个电控箱体605,所述四个盖板包括接线腔盖601、侧盖602、底部水冷盖603和低压电池腔盖604。
所述接线腔盖601、所述侧盖602、所述底部水冷盖603以及所述低压电池腔盖604分别与所述电控箱体605固定连接;
所述接线腔盖601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的左侧面,所述底部水冷盖603 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的底部,所述侧盖602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的前侧面,所述低压电池腔盖604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的顶部右侧。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无轨胶轮车电控箱包括主控腔、低压电池腔614以及接线腔615,其中,所述接线腔615位于所述电控箱的左侧,所述低压电池腔614位于所述电控箱的右侧,所述主控腔位于所述电控箱的中间。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主控腔包括容纳控制层的主控腔611、容纳电池能量层的主控腔612以及容纳高压动力层的主控腔613,其中,所述容纳控制层的主控腔611位于所述主控腔的上层,所述容纳电池能量层的主控腔612位于所述主控腔的中层,所述容纳高压动力层的主控腔613位于所述主控腔的下层。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电控箱位于无轨胶轮车的中部左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控箱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箱体。它在符合煤安要求的防爆功能前提下,将整车电控系统VCU、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机控制器及低压电池系统集成在一个箱体内。
电控箱的位置在车辆中部左侧600,由4个螺栓固定在车辆中部的整体式支架上。
电控箱分别由四个盖板及一个电控箱体605组成。4个盖板由螺栓安装,对箱体进行封闭,它们分别是接线腔盖601、侧盖602、底部水冷板603和低压电池腔盖604。底部水冷板603是一个带有冷却水道的钢板。它即将冷却水道与电控箱内部隔离从而起到隔爆的作用,又可以将电控箱内部固定在水冷板上电机控制器产生的热量带走,起到冷却作用。剩余的几种盖板则起到封闭及隔爆的作用。
电控箱为焊接结构,由3个相互隔离的腔室组成。腔室之间通过穿墙端子将安装在其中的电器部件连接在一起。这些腔室分别是主控腔 611-612-613、低压电池腔614和接线腔615。
主控腔分为3层,它们之间可以连通。上层为控制层611,通过螺栓安装有整车控制器VCU、继电器和保险;中间为电池能量层612,用螺栓安装有电池管理系统BMS、高压配电盒等与电池有关的部件;下层为高压动力层613,用螺栓安装有电机控制器和DCAC等部件,为各电机提供驱动电力。
低压电池腔614安装有24V低压电池模组,为车辆低压电器系统提供电力。接线腔615的作用是将电控箱的输入输出电缆通过其上的电缆引入装置引入其中,从而达到防爆的作用。
本申请提供设计结构简单,安全性高、能耗低的无轨胶轮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无轨胶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胶轮车包括底部支架、后梯、冷却装置、连接支架、电控箱以及多功能泵,其中,
所述底部支架位于无轨胶轮车底部;
所述后梯位于所述无轨胶轮车尾部;
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冷却液压油;
所述连接支架用于连接电机与减速箱;
所述电控箱位于所述无轨胶轮车中部左侧;
所述多功能泵为所述无轨胶轮车的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提供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胶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散热器(105)、冷却风扇(106)以及电机(109);其中,
所述电机(109)通过所述冷却风扇(106)固定相连,所述冷却风扇(106)与所述散热器(105)对应设置;所述冷却风扇(106)与散热器(105)对应设置,所述冷却风扇(106)与所述散热器(105)活动连接;
所述无轨胶轮车包括充液阀(103)、液压油箱(101)以及湿式制动器(107);其中,所述散热器(105)一端通过油管与所述充液阀(103)O出口相连,其另一端通过油管与所述湿式制动器(107)固定连接;所述湿式制动器(107)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101)相连,所述充液阀(103)T出口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101)相连;
所述无轨胶轮车还包括电控系统(108),其中,所述电控系统(108)与所述电机(109)电连接;所述无轨胶轮车还包括油泵(102)以及制动系统(104);其中,所述充液阀(103)A出口与所述制动系统(104)通过油管连接,所述充液阀(103)P出口与所述油泵(102)通过油管连接,所述油泵(102)的另一端通过油管与所述液压油箱(10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胶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包括6根侧横梁(201)、3根中横梁(203)以及6个吊板(202);其中,
每根中横梁(20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吊板(202);所述吊板(202)底部与所述中横梁(203)固定连接;3根中横梁(203)的两端分别与6根侧横梁(201)固定连接;
无轨胶轮车包括左右两侧的纵梁(221),所述纵梁(221)与所述无轨胶轮车的车架固定设置;左侧3个吊板(202)与左侧纵梁固定连接,右侧3个吊板(202)与车架右侧纵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胶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胶轮车多功能泵包括多功能泵电机(301)、双联齿轮泵(303)、联轴器(304),其中,
所述多功能泵电机(301)通过联轴器(304)与所述双联齿轮泵(303)固定连接,所述多功能泵电机(301)与所述联轴器(304)固定相连;所述无轨胶轮车多功能泵还包括多功能泵连接支架(302),所述多功能泵连接支架(302)将所述多功能泵电机(301)、所述双联齿轮泵(303)以及联轴器(304)固定在无轨胶轮车上;
所述双联齿轮泵(303)动力输出为制动动力与转向动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胶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梯包括侧板(402)和踏板(403),所述无轨胶轮车包括后保险杆(401);其中,
所述后梯与所述无轨胶轮车的后保险杆(401)配合设置,所述后保险杆(401)贯穿所述后梯的侧板(402)和踏板(403);所述后梯包括两个侧板(402)以及两个踏板(403),两个踏板(403)包括上踏板和下踏板;所述后保险杆(401)贯穿所述后梯的两个侧板(402)和上踏板;
所述后梯还包括长摆臂(404)、短摆臂(405)以及伸缩节(406);所述上踏板通过短摆臂(405)与所述下踏板活动连接,所述上踏板通过所述长摆臂(404)以及伸缩节(406)与所述下踏板活动连接;所述长摆臂(404)与所述伸缩节(406)活动连接,所述长摆臂(404)与所述短摆臂(405)活动连接;所述长摆臂(404)设置贯穿孔,所述伸缩节(406)设置螺栓,所述长摆臂(404)通过贯穿孔与所述伸缩节(406)的螺栓活动相连;
所述长摆臂(404)设置螺栓,所述伸缩节(406)设置贯穿孔,所述长摆臂(404)通过螺栓与所述伸缩节(406)的贯穿孔活动相连;所述短摆臂(405)设置凸起,所述长摆臂(404)设置凹槽,所述短摆臂(405)通过凸起与所述长摆臂(404)的凹槽接触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胶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胶轮车连接支架(503)包括安装板(505)、座板(506)以及连接板(507);其中,
所述连接板(507)设置在两块所述安装板(505)之间,且同时与两块所述安装板(505)规定连接;所述座板(506)设置在所述安装板(505)的底部,且同时与两块所述连接板(507)固定连接;
所述座板(506)的长度大于两块所述安装板(505)之间的间隔宽度;所述安装板(505)中间设置为圆形镂空;所述连接板(507)为折板,所述折板两条边的角度大于90°,且所述连接板(507)环绕设置在所述安装板(505)中圆形镂空的边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胶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胶轮车电控箱包括四个盖板和一个电控箱体(605),所述四个盖板包括接线腔盖(601)、侧盖(602)、底部水冷盖(603)和低压电池腔盖(604);其中,
所述接线腔盖(601)、所述侧盖(602)、所述底部水冷盖(603)以及所述低压电池腔盖(604)分别与所述电控箱体(605)固定连接;
所述接线腔盖(601)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的左侧面,所述底部水冷盖(603)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的底部,所述侧盖(602)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的前侧面,所述低压电池腔盖(604)位于所述电控箱体(605)的顶部右侧;
所述无轨胶轮车电控箱包括主控腔、低压电池腔(614)以及接线腔(615),所述接线腔(615)位于所述电控箱的左侧,所述低压电池腔(614)位于所述电控箱的右侧,所述主控腔位于所述电控箱的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胶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胶轮车的驾驶室与乘客室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胶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胶轮车的乘客室地面设置LED灯。
CN202021824152.0U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无轨胶轮车 Active CN2136493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4152.0U CN213649320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无轨胶轮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24152.0U CN213649320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无轨胶轮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49320U true CN213649320U (zh) 2021-07-09

Family

ID=76693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24152.0U Active CN213649320U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无轨胶轮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493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31718B (zh) 四轮车辆
CN107054039B (zh) 四轮车辆
CN100382987C (zh) 车辆中电子装置的安装结构
JP2021088343A (ja) 電気車両の駆動システム
TWM452082U (zh) 電動客車
CN210212529U (zh) 电动车底盘及电动车
CN101863286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前舱
CN102358371B (zh) 电动摩托车
JP2019151174A (ja) 電動車両における電源ユニットの配置構造
CN201769669U (zh)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装结构
CN113787920A (zh) 一种氢燃料牵引车的底盘布置结构及氢燃料牵引车
CN20337204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前舱布置结构
CN213649320U (zh) 一种无轨胶轮车
CN111976470B (zh) 一种液冷型电动叉车集成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6551850U (zh) 电动车车架系统
CN111890918A (zh) 一种无轨胶轮车
CN219544890U (zh) 一种电动轻卡物流车的车架
CN110894053A (zh) 一种电动叉车集成动力系统及叉车
CN216056675U (zh) 驱动装置以及车辆
CN214607053U (zh) 一种纯电动车线控底盘布置结构
CN201183448Y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安装组件
CN114171833A (zh) 电池系统与车身集成结构及车辆
CN211390931U (zh) 一种电动工业车辆集成动力系统
CN217649558U (zh) 车架和蜘蛛车
CN210970637U (zh) 一种防爆电动胶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