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9304U - 一种管接头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接头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9304U
CN213629304U CN202022367725.8U CN202022367725U CN213629304U CN 213629304 U CN213629304 U CN 213629304U CN 202022367725 U CN202022367725 U CN 202022367725U CN 213629304 U CN213629304 U CN 213629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joint
screw
pipe
joint body
gas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6772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Intelligent Contro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6772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9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9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9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ts With Pressure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管接头组件,包括管接头本体、接管、螺纹件、垫圈、密封件以及卡紧件;所述管接头本体包括容纳部和管接头本体螺纹部,所述容纳部包括抵接部;所述卡紧件包括变形部和基体部,所述卡紧件呈空心状,所述卡紧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所述接管穿设于所述卡紧件,所述基体部与所述接管相抵;所述垫圈包括垫圈通孔部,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件通孔部,所述螺纹件包括螺纹件通孔部,所述接管穿设于所述密封件通孔部、垫圈通孔部以及螺纹件通孔部,所述卡紧件、所述垫圈位于所述容纳部内,具有较好的连接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管接头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件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接头组件。
背景技术
管路连接装置主要用于管路的连接,例如在空调系统中,可以通过管路连接装置对制冷系统的两根配管实现密封固定。图12是背景技术一种普遍的管路连接装置,包括第一接管1'、第二接管2'、连接头 3'和接管螺纹件4',接管螺纹件4'设置有内螺纹,管接头3'设置有外螺纹,接管螺纹件4'和管接头3'通过螺纹连接,第一接管1'设置有扩口,第一接管1'扩口的一端在接管螺纹件4'的作用下与管接头3'抵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接头组件,包括管接头本体、接管、螺纹件、垫圈、密封件以及卡紧件;
所述管接头本体包括容纳部和管接头本体螺纹部,所述容纳部包括抵接部;
所述卡紧件包括变形部和基体部,所述卡紧件呈空心状,所述卡紧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所述接管穿设于所述卡紧件,所述基体部与所述接管相抵;
所述垫圈包括垫圈通孔部,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件通孔部,所述螺纹件包括螺纹件通孔部,所述接管穿设于所述密封件通孔部、垫圈通孔部以及螺纹件通孔部,所述卡紧件、所述垫圈位于所述容纳部内,所述密封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部内;
所述螺纹件包括螺纹件螺纹部,所述螺纹件螺纹部与所述管接头本体螺纹部螺纹配合,所述基体部与所述抵接部相抵,所述垫圈与所述基体部相抵,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垫圈相抵,所述螺纹件与所述密封件相抵,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管接头本体密封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接头装置,其接管与卡紧件相抵,基体部与抵接部相抵,垫圈与所述基体部相抵,密封件与垫圈相抵,螺纹件与密封件相抵,具有较好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管接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管接头本体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卡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螺纹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螺纹件的剖视图;
图10为图8中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种结构的管接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12为背景技术的管路连接装置的立体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管接头本体;11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2容纳部;121抵接部; 122第一容纳部;123第二容纳部;13接管配合部;14阻挡部;2接管;3螺纹件;31螺纹件通孔部;32螺纹件螺纹部;33螺纹件抵接部;4垫圈;41垫圈通孔部;5密封件;51密封件通孔部;6卡紧件;61 变形部;62基体部;7压环;71压环通孔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 2为图1中管接头组件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管接头本体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卡紧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中螺纹件的剖视图;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中提及的方位词横、竖、上和下等均是以图 1至图7中零部件位于图中及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为基准定义的,所述方位词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技术方案的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构成对保护范围的限制。
该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包括管接头本体1、接管2、螺纹件垫圈4、密封件5、以及卡紧件6。
请具体参考图1-3,管接头本体1呈空心结构,并且具有开口,在靠近该开口一侧的外缘部分,管接头本体1设置有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1(用于与螺纹件螺纹部32拧紧配合,下文会提到),在管接头本体1的内缘部分大致形成有容纳部12,在容纳部12形成有大致垂直于管接头本体1的轴向方向的抵接部121,当然,抵接部121并非必须与管接头本体1的轴向方向垂直设置,仅需要实现卡紧件6(下文会提到)能够与该抵接部121相抵即可。
此外,请具体参考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卡紧件6包括变形部61、基体部62,在本实施例中,基体部62位于变形部61的外缘,变形部 61大致为卡紧件6沿圆周方向分布且半径较小的部分,基体部62大致为卡紧件6沿圆周方向分布且半径较大的部分,基体部62位于变形部61的圆周外侧,卡紧件6呈空心状,在卡紧件6的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有通孔,可以供接管2穿过。
在接管2与卡紧件6在还未装配的状态下,接管2的外径大于卡紧件6的内径,在接管2与卡紧件6装配时,接管2一端沿卡紧件6 的通孔逐渐插入,接管2的一端与卡紧件6的变形部61相抵,在卡紧件6固定的状态下向卡紧件6继续施加力,卡紧件6的变形部61会逐渐朝着其受力方向发生变形,由于变形部61的内环为不连续的结构,因此当变形部61发生形变到一定程度时,接管2能够沿着其受力的方向插入卡紧件6的内部通孔,当卸下该外力时,变形部61欲恢复其原始状态从而使变形部61与接管2抵紧。
请具体参考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垫圈4的大致中心位置垫圈通孔部41,垫圈4既可以为封闭的结构,也可以为具有开口的结构,接管2可以穿过该垫圈通孔部41。
请具体参考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5的材质为石墨,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件5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耐酸和耐有机溶剂的腐蚀性能也较好,且具有较好的韧性,在受力的情况下能发生形变,密封件5的大致中心位置设置有密封件通孔部51,接管2 可以穿过该密封件通孔部51。
请具体参考图7,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包括螺纹件3,该螺纹件3设置有螺纹件螺纹部32和螺纹件通孔部31,螺纹件通孔部 31可以供接管2穿过。
在管接头本体1与接管2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接管2穿过螺纹件通孔部31、密封件通孔部51和垫圈通孔部41,使得螺纹件3、密封件5以及垫圈4依次排列,再将接管2插入卡紧件6的通孔,使得卡紧件6与接管2相抵固定,然后将接管2(连接卡紧件6的一端) 插入容纳部12,最后将螺纹件螺纹部32与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1螺纹配合拧紧。
此时,基体部62的两侧分别与抵接部121和垫圈4相抵,垫圈4 的另一侧被密封件5抵紧,密封件5被螺纹件3轴向抵紧。
当然,也可以先将卡紧件6、垫圈4、密封件5依次放入管接头本体1的容纳部,再将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螺纹配合(不完全拧紧),将接管分别插入螺纹件3、密封件5、垫圈4、卡紧件6,最后将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螺纹拧紧配合。
为了装配方便,在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还没有螺纹拧紧配合时,密封件5与管接头本体1间隙配合,即密封件5的外径小于与密封件5存在共同轴向区域的容纳部12部分的内径,当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在逐渐拧紧的过程中,密封件5开始受到螺纹件3的压力而发生形变,密封件5沿管接头本体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逐渐减小,密封件5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少以至密封件5与容纳部 12的内壁相抵密封。
此外,为了装配方便,在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还没有螺纹拧紧配合时,密封件5与接管2间隙配合,即密封件5的内径大于接管 2的外径,当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在逐渐拧紧的过程中,密封件5 开始受到螺纹件3的压力而发生形变,密封件5沿管接头本体1的轴向方向的高度逐渐减小,密封件5与接管2外壁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少以至密封件5与接管2的外壁相抵密封。
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1,其管接头本体1与接管2的连接较为方便,仅需要通过将管接头本体1与螺纹件3拧紧的方式即可实现管接头本体1与接管2的连接,且在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螺纹拧紧配合后,通过密封件5的形变从而实现管接头组件的密封。
在背景技术中,其接管的一端经过扩口,其强度相对于未经扩口时有所下降,此外,接管扩口处被抵紧于连接头和接管螺纹件之间,扩口处承受的力较大,而本实施例中,接管2无需经过扩口并且被抵紧,而是通过卡紧件6实现接管2的固定,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卡紧件6从而使得接管2与管接头本体1的连接更为牢固,具体的,本实施例通过卡紧件6与接管2卡紧实现两者的固定,该固定方式较为方便,仅需将接管2插入卡紧件6 的通孔,依靠卡紧件6自身的弹性卡紧接管2,此外,卡紧件6的两侧分别与管接头本体1的抵接部121和垫圈4相抵,垫圈4与密封件 5相抵,密封件5与螺纹件3相抵,当有外力欲使得接管2与管接头本体1分离时,接管2所受的力可以通过卡紧件6依次传递至垫圈4、密封件5,最后作用于螺纹件3,而由于螺纹件3与管接头本体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因此,使得接管2与管接头本体1分离,所需要的力也较大。
另外,本实施例的管接头组件的拆卸也比较方便,仅需要使得螺纹件3相对于管接头本体1朝向拧松的方向转动,即可以实现螺纹件 3与管接头本体1分离,操作较为简单和方便。
为了进一步增加管接头组件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的螺纹件3还包括螺纹件抵接部33,具体的,螺纹件抵接部33 大致为沿着螺纹件3(除螺纹件延伸部33的其余部分)的底面部分延伸而形成的结构,螺纹件抵接部33大致呈空心的结构,螺纹件抵接部 33的内部形成部分螺纹件通孔部31以供接管2穿过。
在螺纹件3和管接头本体1螺纹连接过程中,螺纹件抵接部33 可以逐渐伸入至容纳部12的内部空间,使得至少部分螺纹件抵接部33位于容纳部12内,为实现以上功能,螺纹件抵接部33和容纳部12 (螺纹件抵接部33能够伸入至容纳部12最深的部分)在垂直于管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的平面的投影没有存在重叠的区域,此时伸入容纳部12的螺纹件抵接部33的外壁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值得说明的是,伸入容纳部12的螺纹件抵接部33的外壁与容纳部12 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仅针对容纳部12和螺纹件抵接部33而言,并不考虑其他零部件,例如,在螺纹件抵接部33逐渐伸入至容纳部12内时,密封件5受到压力的影响可能会填充螺纹件抵接部33的外壁和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的部分间隙,但并不影响螺纹件抵接部33的外壁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的表述。
相对于没有设置螺纹件抵接部33的管接头组件,在螺纹件3和管接头本体1螺纹连接相同的程度时,设置有螺纹件抵接部33的管接头组件对密封件5具有更大的挤压力,从而密封件5与容纳部23、接管2的密封力也更大,此时,该管接头组件的密封效果较好。
请具体参考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还包括接管配合部13,具体的,接管配合部13位于抵接部121相对远离管接头本体1 开口的一侧,接管配合部13具有轴向深度,且其和接管2可以相配合,具体的,接管2穿过卡紧件6的部分可以位于接管配合部13,接管配合部13与接管2间隙配合。接管配合部13的设置,可以增加接管2 与管接头本体1的配合长度,从而减少接管2在管接头本体1内的晃动,也可以减少由于接管2在管接头本体1内晃动而产生的噪音,在接管2与管接头本体1的装配过程中,接管配合部13也可以为接管2提供导向,接管2的轴线与管接头本体1的轴线的同轴度也可以得到进一步保障。
为了控制接管2与管接头本体1的配合长度,本实施例提供的管接头组件还包括阻挡部14,阻挡部14位于接管配合部13相对远离抵接部121的一侧,另外,为了实现阻挡部14与接管2接触时可以限制接管2进一步朝向管接头本体1内部移动,阻挡部14沿着垂直于管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接管2沿该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部分,以使接管2能够与阻挡部14相抵,当接管2的外周和阻挡部14的内壁的横截面呈圆形时,接管2的外径大于阻挡部14的内径。
本实施例提供的容纳部12还包括第一容纳部122和第二容纳部 123,第一容纳部122大致位于抵接部121相对靠近靠近管接头本体1 开口一侧,主要用于容纳密封件5,密封件5与第一容纳配合部122 过盈配合密封,第二容纳部123大致位于抵接部121相对远离管接头本体1开口一侧,卡紧件6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部123。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抵接部121远离管接头本体1的开口方向,第二容纳部123的内径呈逐渐减少的趋势,第二容纳部123两端中相对靠近第一容纳部122的一端与抵接部121连接,相对远离第一容纳部122的一端与接管配合部13连接。
由于卡紧件6在与接管2安装固定的过程中,卡紧件6的变形部 61会朝着接管2插入的方向发生形变,此时,除了卡紧件6的原始厚度,卡紧件6存在由于其自身发生形变而产生的额外增加的厚度,此时,卡紧件6的变形部6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部123,第二容纳部123可以为卡紧件6提供其变形所需要的空间。
【第二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8-10对第二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螺纹件的剖视图;图10为图8中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清楚简明地描述其他实施例,避免行文过于累赘,以下的实施例中,对于起到相同作用的部件,采用同一名称和附图标记进行表示,并在文中针对其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点进行说明。
请具体参考图9,在本实施例中,管接头组件还包括压环7,压环7大致呈圆环状结构,压环7可以为封闭的结构,也可以为具有开口的结构,压环7设置有压环通孔部71,可以供接管2穿过。
在管接头本体1与接管2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接管2穿过螺纹件通孔部31、压环7、密封件通孔部51和垫圈通孔部41,使得螺纹件3、压环7、密封件5以及垫圈4依次排列,再将接管2插入卡紧件6的通孔,使得卡紧件6与接管2相抵固定,然后将接管2(连接卡紧件6的一端)插入容纳部12,最后将螺纹件螺纹部32与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1螺纹配合拧紧。
此时,基体部62的两侧分别与抵接部121和垫圈4相抵,垫圈4 的另一侧被密封件5抵紧,密封件5被压环7抵紧,压环7被螺纹件 3轴向抵紧。
在本实施例中,压环7可以实现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螺纹件抵接部33的功能,区别在于压环7与螺纹件3采用分体设置,压环7的加工也较为方便。
请具体参考图8-9,在螺纹件3和管接头本体1螺纹连接过程中,压环7可以逐渐伸入至容纳部12的内部空间,使得至少部分压环7 位于容纳部12内,为实现以上功能,压环7和容纳部12(压环7能够伸入至容纳部12最深的部分)在垂直于管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的平面的投影没有存在重叠的区域,此时伸入容纳部12的压环7的外壁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值得说明的是,伸入容纳部12的压环7的外壁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仅针对容纳部12和压环 7而言,并不考虑其他零部件,例如,在压环7逐渐伸入至容纳部12 内时,密封件5受到压力的影响可能会填充压环7的外壁和容纳部12 的内壁之间的部分间隙,但并不影响压环7的外壁与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的表述。
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相抵包括直接相抵或间接相抵,此外,管接头本体的两端通常都设置有接管,容易理解,管接头的两端都需要设置于接管固定的结构,本发明仅对管接头本体的一端与接管连接的结构进行限定,即并不要求管接头的两端都采用了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方案,对于一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案的管接头组件,其另一端也可以采用本发明的方案提供的管接头组件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本发明提供的管接头组件的技术方案,请具体参考图11,其管接头组件的一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案,另一端采用了其他方案实现了接管与管接头的连接,但其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出现的“第一”、“第二”等序数词,仅是为了区分不同零部件,并不意味着各部件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先后关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阀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接头本体(1)、接管(2)、螺纹件(3)、垫圈(4)、密封件(5)以及卡紧件(6);
所述管接头本体(1)包括容纳部(12)和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1),所述容纳部(12)包括抵接部(121);
所述卡紧件(6)包括变形部(61)和基体部(62),所述卡紧件(6)呈空心状,所述卡紧件(6)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所述接管(2)穿设于所述卡紧件(6),所述基体部(62)与所述接管(2)相抵;
所述垫圈(4)包括垫圈通孔部(41),所述密封件(5)包括密封件通孔部(51),所述螺纹件(3)包括螺纹件通孔部(31),所述接管(2)穿设于所述密封件通孔部(51)、垫圈通孔部(41)以及螺纹件通孔部(31),所述卡紧件(6)、所述垫圈(4)位于所述容纳部(12)内,所述密封件(5)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部(12)内;
所述螺纹件(3)包括螺纹件螺纹部(32),所述螺纹件螺纹部(32)与所述管接头本体螺纹部(11)螺纹配合,所述基体部(62)与所述抵接部(121)相抵,所述垫圈(4)与所述基体部(62)相抵,所述密封件(5)与所述垫圈(4)相抵,所述螺纹件(3)与所述密封件(5)相抵,所述密封件(5)与所述管接头本体(1)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件(3)包括螺纹件抵接部(33),所述螺纹件(3)的呈空心状,所述螺纹件抵接部(33)的内缘形成部分所述螺纹件通孔部(31),所述螺纹件抵接部(33)与所述密封件(5)相抵,至少部分所述螺纹件抵接部(33)位于所述容纳部(12)内,所述螺纹件抵接部(33)的外壁与所述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组件包括压环(7),所述压环(7)包括压环通孔部(71),所述接管(2)穿设于所述压环(7),所述压环(7)与所述密封件(5)相抵,所述螺纹件(3)与所述压环(7)相抵,至少部分所述压环(7)位于所述容纳部(12)内,所述压环(7)的外壁与所述容纳部(12)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本体(1)包括接管配合部(13),所述接管配合部(13)位于所述抵接部(121)相对远离所述管接头本体(1)开口的一侧,所述接管配合部(13)与所述接管(2)间隙配合,所述接管配合部(13)的内径小于所述抵接部(121)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组件包括阻挡部(14),所述阻挡部(14)位于所述接管配合部(13)相对远离所述抵接部(121)的一侧,所述阻挡部(14)沿垂直于述管接头组件的轴向方向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接管(2)沿所述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所述接管(2)与所述阻挡部(14)能够相抵。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12)还包括第一容纳部(122)和第二容纳部(123),所述第一容纳部(122)位于所述抵接部(121)相对靠近所述管接头本体(1)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容纳部(123)位于所述抵接部(121)相对远离所述管接头本体(1)开口的一侧,所述第一容纳部(122)与所述密封件(5)过盈配合,所述变形部(6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部(1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抵接部(121)远离所述管接头本体(1)的开口方向,所述第二容纳部(123)的内径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至少部分所述变形部(61)位于所述第二容纳部(123)。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5)的材质为石墨。
CN202022367725.8U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管接头组件 Active CN213629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67725.8U CN213629304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管接头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67725.8U CN213629304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管接头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9304U true CN213629304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22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67725.8U Active CN213629304U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管接头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93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133341B1 (en) Flat-face tube connector
US8056939B2 (en) Plug connector for piping
CN213629304U (zh) 一种管接头组件
EP2404094A1 (en) Tube connector
CN219994647U (zh) 一种接头组件
CN213929824U (zh) 一种管接头组件
CN214064095U (zh) 一种管接头组件
KR101436351B1 (ko) 결착력과 수밀성이 우수한 이음관
CN111336298B (zh) 一种阀装置、管路连接结构
CN217130595U (zh) 一种管接头组件
CN211398853U (zh) 用于管道连接组件的防松脱装置、管道连接组件
CN212616855U (zh)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CN210317454U (zh) 排气管组、排气装置及车辆
CN113074285A (zh) 一种软管连接组件和软管对接装置
JP3278563B2 (ja) 離脱防止管継手
CN110630830A (zh) 用于管道连接组件的防松脱装置、管道连接组件及方法
CN214425324U (zh) 具有三通结构的控制阀
KR200396607Y1 (ko) 가스호스 연결구조물
CN216768637U (zh) 管件与活接接头的胀紧式连接结构
US10760721B1 (en) Swivel fitting adaptor and assembly
CN110332408B (zh) 阀座与管件的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0372401U (zh) 连接组件及空调器
CN218763715U (zh) 一种空调连接管及空调器
CN215335059U (zh) 一种软管连接组件和软管对接装置
CN218625467U (zh) 截止阀及空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