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7795U - 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7795U
CN213627795U CN202021688051.5U CN202021688051U CN213627795U CN 213627795 U CN213627795 U CN 213627795U CN 202021688051 U CN202021688051 U CN 202021688051U CN 213627795 U CN213627795 U CN 213627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trigger
slide way
match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6880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全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Puyuan Tools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ng Maojin Garde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ng Maojin Garde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kang Maojin Garde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6880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7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7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7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包括把手部,把手部外部的一侧转动设有无级变速机构,把手部的内部转动设有油门线拉绳部,把手部上转动设有扳机机构,扳机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扳机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内部,油门线拉绳部在把手部的内部位于无级变速机构和扳机机构之间,把手部的内部沿着与无级变速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活动设有转换机构,转换机构与油门线拉绳部活动配合,油门线拉绳部通过转换机构与无级变速机构连接或与扳机机构连接,转换机构通过自身滑动与无级变速机构可分离配合或与扳机机构可分离配合。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式灵活多样和操作不容易疲劳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
背景技术
园林机械的手柄上需要设置一个功能部件,即油门开关件,在使用中通过手柄上的开关件来控制机器转速。授权公告号为“CN202194729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园林机械的旋转式油门操作手柄,该专利具有手柄壳体,所述手柄壳体上安装有油门扳机、油门扳机锁和旋转插销,所述油门扳机与手柄壳体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手柄壳体前端套接有连接座,所述油门扳机的前端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末端可转动至旋转插销后端的固定位置和转动至旋转插销上端的调整位置;该专利中油门扳机的前端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末端可转动至旋转插销后端的固定位置和转动至旋转插销上端的调整位置,限位块和旋转插销之间可以互锁,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拉动了旋转插销或调整旋转插销时按下油门扳机,设备在高速运作中带动后手柄转动,伤到自己或他人。该专利中的操作方式较为单一,需操作者一直摁压住油门扳机才能实现控制加速,如果机器要运行在某一转速时间段,靠手指长期紧握油门扳保持一种状态,工作时间长了就会容易感觉疲劳。
因此,现有用于园林机械的操作手柄,存在操作方式单一和操作容易疲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用于园林机械的操作手柄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操作方式灵活多样和操作不容易疲劳的多功能控制手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包括把手部,所述把手部外部的一侧转动设有无级变速机构,所述把手部的内部转动设有油门线拉绳部,所述把手部上转动设有扳机机构,所述扳机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扳机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内部,所述油门线拉绳部在把手部的内部位于无级变速机构和扳机机构之间,所述把手部的内部沿着与无级变速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活动设有转换机构,所述转换机构与油门线拉绳部活动配合,所述油门线拉绳部通过转换机构与无级变速机构连接或与扳机机构连接,所述转换机构通过自身滑动与无级变速机构可分离配合或与扳机机构可分离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无级变速机构来驱动油门线拉绳部,只需转动无级变速机构就可以控制油门的开度大小,期间无需操作者一直靠手指摁压住油门扳机才能实现控制加速,就算工作时间长了也不会感觉到疲劳;本实用新型中继续保留扳机机构,来保证对油门线拉绳部的现有普通驱动功能;通过设置转换机构来实现:究竟是选择使用无级变速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还是选择使用扳机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使得对油门线拉绳部的驱动控制方式具有了可选择性,通过滑动转换机构就能进行选择,转换方式方便快捷,当无级变速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的时候,扳机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的驱动控制方式失效,当扳机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的时候,无级变速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的驱动控制方式失效,两种控制方式互不干扰,控制方式安全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包括控制手柄,所述把手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转动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通过连接结构与控制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机构通过自身滑动与连接座可分离配合。控制手柄用于连接座与转换机构配合时,对油门线拉绳部的方便转动控制,使得转动操作更为方便,转动控制手柄的开度大小就能实现无级变速功能;连接座用于实现与转换机构的分离和配合,从而实现油门线拉绳部是否是选用无级变速机构进行转动控制的。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手柄上设有弹簧限位机构,所述把手部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刻度槽,所述刻度槽与弹簧限位机构相配合。控制手柄的任意大小开度均由弹簧限位机构的弹性力度下控制,在定位开度大小之间转换时,会伴随弹簧限位机构与刻度槽之间跳变时发出的哒哒声与轻微振动感,从而操作者可感知开度的大小,不需用目光目测,当油门开度停留在任意一刻度线上时,不需始终按着控制手柄用手管控,解决了用手长期管控带来的工作疲劳。
作为优选,所述油门线拉绳部包括限定部,所述限定部上设有限定滑道和限定孔,所述转换机构在与自身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限定滑道和限定孔内,所述转换机构在自身的转动方向上与限定滑道同时转动,所述限定部上固设有油门线拉动部。限定滑道和限定孔用于对转换机构进行限定,其限定方式既能够保证转换机构的左右稳定滑动,选择是与无级变速机构配合或是选择与扳机机构配合,当转换机构与无级变速机构配合或是与扳机机构配合后,限定部又能够随着无级变速机构或是扳机机构的动作发生转动,其限定结构简单,限定效果较好。限定滑道和限定孔的截面可以为矩形或多边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扳机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于第一安装部位于远离无级变速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转换机构在与自身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内部,所述转换机构的部分穿过第二安装部和把手部后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转换机构可分离配合,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或第二安装部通过第一回转结构转动设置在把手部的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上固设有扳机部,所述扳机部位于把手部的外部。中空结构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用于转换机构的左右灵活活动;第一配合部用于与转换机构的配合和分离,当第一配合部与转换机构配合时,即切换到了扳机机构控制油门线拉绳部转动的状态,扳机部的转动就能够控制油门线拉绳部转动,当第一配合部与转换机构分离时,即切换到了无级变速机构控制油门线拉绳部转动的状态,扳机部的转动不会对油门线拉绳部产生作用;第一回转结构用于使用者对扳机部解除作用力后,扳机部能够复位回归到起始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转换机构包括转换柱,所述转换柱在与转换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限定滑道和限定孔的内部,所述转换柱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配合部可分离配合的第二配合部,所述转换柱上位于第二配合部的一端设有按钮柱,所述按钮柱在与转换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内部,所述按钮柱的部分穿过第二安装部和把手部后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转换柱上位于远离第二配合部的一端设有第三配合部,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三配合部可分离配合的第四配合部,所述转换柱上位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设有回弹结构,所述回弹结构与连接槽的槽底相连接或相接触;所述转换柱通过导向结构与油门线拉绳部活动连接。转换柱为立方体形柱,转换柱既能够在限定滑道和限定孔内左右稳定滑动,又能够稳固的带动油门线拉绳部同时转动;第二配合部为立方体形结构,第二配合部在与第一配合部配合时,转换柱能够受到扳机机构的驱动控制,第二配合部在与第一配合部分离时,扳机机构的动作不会对转换柱产生任何作用;按钮柱用于使用者手动按压,从而控制转换柱是与扳机机构配合还是与无级变速机构配合之间,进行方便和快速切换;第三配合部为立方体形结构,第三配合部在与第四配合部配合时,转换柱能够受到无级变速机构的驱动控制,第三配合部在与第四配合部分离时,无级变速机构的动作不会对转换柱产生任何作用;连接槽用于为第四配合部提供设置位置,也为转换柱提供与无级变速机构的配合或分离时的活动空间;回弹结构用于需要第三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分离解除配合时,能够将转换柱从连接槽内顺利和快速弹出;导向结构用于对转换柱的左右滑动进行限定,在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转换柱仅能在有限的距离范围内进行左右滑动,能够实现转换柱是选择与无级变速机构配合,还是与扳机机构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限定部上,所述转换柱的侧部设有导向轨道,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导向轨道内。导向轨道和导向杆的活动配合用于对转换柱的左右滑动进行限定,在导向轨道的导向作用下,导向杆在导向轨道限定的轨迹范围内进行循环运动,从而使得转换柱仅能在有限的距离范围内进行左右滑动,能够实现转换柱是选择与无级变速机构配合,还是与扳机机构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轨道包括第一导向滑道,所述第一导向滑道朝着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上倾斜,所述第一导向滑道靠近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滑道,所述第二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导向滑道,所述第三导向滑道与第三配合部的朝向相平行,所述第三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导向滑道,所述第四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所述第四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五导向滑道,所述第五导向滑道朝着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所述第五导向滑道靠近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六导向滑道,所述第六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所述第六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七导向滑道,所述第七导向滑道与第三配合部的朝向相平行,所述第七导向滑道靠近第三配合部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相连接。各导向轨道的依次连接,以及各导向轨道倾斜方向的设置,使得转换柱在按钮柱的按压作用下,转换柱带着导向杆移动,导向杆的活动配合端能够循环转动与各导向轨道的过度连接处相配合,实现是选择扳机机构进行操作控制,还是选择无级变速机构进行操作控制时的定位,设计巧妙,对导向杆的导向和定位效果较好。
作为优选,所述把手部上通过第二回转结构转动设有扳机控制机构,所述扳机控制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扳机控制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内部,所述扳机控制机构位于把手部内部的部分与扳机机构可分离配合。第二回转结构用于当扳机控制机构与扳机机构解除限定配合之后,扳机控制机构能够快速的回到原位;扳机控制机构用于对扳机机构进行限定,起保险的作用,防止在不需要用扳机机构对器械进行操作时,因意外触动扳机机构而产生的危险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扳机控制机构包括转动柱,所述转动柱转动设置在把手部的内部,所述转动柱上固设有控制臂,所述控制臂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控制臂或转动柱上设有显示部,所述显示部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转动柱或控制臂或显示部上设有卡扣部,所述扳机部上设有与卡扣部可分离配合的卡槽部,所述第二回转结构连接在转动柱上或控制臂上或显示部上或卡扣部上。转动柱用于控制臂相对于把手部的转动;控制臂用于使用者操作将卡扣部对卡槽部进行卡定,或者解除卡定;显示部用于使用者观察卡扣部对卡槽部是处于卡定状态,还是处于解除卡定状态;卡扣部用于与卡槽部可分离配合,进行对扳机部的锁定或解锁。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无级变速机构来驱动油门线拉绳部,只需转动无级变速机构就可以控制油门的开度大小,期间无需操作者一直靠手指摁压住油门扳机才能实现控制加速,就算工作时间长了也不会感觉到疲劳;
(2)继续保留扳机机构,来保证对油门线拉绳部的现有普通驱动功能;通过设置转换机构来实现:究竟是选择使用无级变速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还是选择使用扳机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使得对油门线拉绳部的驱动控制方式具有了可选择性,通过滑动转换机构就能进行选择,转换方式方便快捷,当无级变速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的时候,扳机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的驱动控制方式失效,当扳机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的时候,无级变速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的驱动控制方式失效,两种控制方式互不干扰,控制方式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转换机构与无级变速机构配合,与扳机机构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转换机构与扳机机构配合,与无级变速机构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手柄处的结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包胶为一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壳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油门线拉绳部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扳机控制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换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扳机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00-把手部,101-第一壳体,102-第二壳体,103-延时开关,104-熄火开关,105- 包胶,106-凹陷部,107-安装孔,108-第二回转结构,200-无级变速机构,201-控制手柄,202-连接座, 203-连接结构,204-弹簧限位机构,2041-摩擦块,2042-第一弹性件,2043-安装块,2044-安装槽,205- 刻度槽,206-连接槽,207-第四配合部,300-油门线拉绳部,301-限定部,302-限定滑道,303-限定孔, 304-油门线拉动部,400-扳机机构,401-第一安装部,402-第二安装部,403-第一配合部,404-第一回转结构,405-扳机部,500-转换机构,501-转换柱,502-第二配合部,503-按钮柱,504-第三配合部,505- 回弹结构,506-限位块,600-导向结构,601-导向杆,602-导向轨道,6021-第一导向滑道,6022-第二导向滑道,6023-第三导向滑道,6024-第四导向滑道,6025-第五导向滑道,6026-第六导向滑道,6027-第七导向滑道,700-扳机控制机构,701-转动柱,702-控制臂,703-显示部,704-卡扣部,705-卡槽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包括把手部100,把手部外部的一侧转动设有无级变速机构200,把手部的内部转动设有油门线拉绳部300,把手部上转动设有扳机机构400,扳机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扳机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内部,油门线拉绳部在把手部的内部位于无级变速机构和扳机机构之间,把手部的内部沿着与无级变速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活动设有转换机构500,转换机构与油门线拉绳部活动配合,油门线拉绳部通过转换机构与无级变速机构连接或与扳机机构连接,转换机构通过自身滑动与无级变速机构可分离配合或与扳机机构可分离配合。
无级变速机构包括控制手柄201,把手部上设有安装孔107,安装孔内转动设有连接座202,连接座通过连接结构203与控制手柄固定连接,转换机构通过自身滑动与连接座可分离配合。
控制手柄上设有弹簧限位机构204,把手部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刻度槽205,刻度槽与弹簧限位机构相配合;弹簧限位机构包括摩擦块2041,摩擦块通过第一弹性件2042连接在控制手柄的侧部,摩擦块与刻度槽相配合。
油门线拉绳部包括限定部301,限定部上设有限定滑道302和限定孔303,转换机构在与自身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限定滑道和限定孔内,转换机构在自身的转动方向上与限定滑道同时转动,限定部上固设有油门线拉动部304。
扳机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安装部401和第二安装部402,第二安装部相对于第一安装部位于远离无级变速机构的一侧,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为中空结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内部相连通,转换机构在与自身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内部,转换机构的部分穿过第二安装部和把手部后位于把手部的外部,第二安装部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配合部403,第一配合部与转换机构可分离配合,第一安装部和/或第二安装部通过第一回转结构404转动设置在把手部的内部,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上固设有扳机部405,扳机部位于把手部的外部。
转换机构包括转换柱501,转换柱在与转换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限定滑道和限定孔的内部,转换柱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配合部可分离配合的第二配合部502,转换柱上位于第二配合部的一端设有按钮柱503,按钮柱在与转换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内部,按钮柱的部分穿过第二安装部和把手部后位于把手部的外部,转换柱上位于远离第二配合部的一端设有第三配合部504,连接座上设有连接槽206,连接槽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三配合部可分离配合的第四配合部207,转换柱上位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设有回弹结构505,回弹结构与连接槽的槽底相连接或相接触;转换柱通过导向结构600与油门线拉绳部活动连接。
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杆601,导向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限定部上,转换柱的侧部设有导向轨道602,导向杆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导向轨道内。
导向轨道包括第一导向滑道6021,第一导向滑道朝着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上倾斜,第一导向滑道靠近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滑道6022,第二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上倾斜,第二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导向滑道6023,第三导向滑道与第三配合部的朝向相平行,第三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导向滑道6024,第四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第四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五导向滑道6025,第五导向滑道朝着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第五导向滑道靠近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六导向滑道6026,第六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第六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七导向滑道 6027,第七导向滑道与第三配合部的朝向相平行,第七导向滑道靠近第三配合部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相连接。
把手部上通过第二回转结构108转动设有扳机控制机构700,扳机控制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扳机控制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内部,扳机控制机构位于把手部内部的部分与扳机机构可分离配合。
扳机控制机构包括转动柱701,转动柱转动设置在把手部的内部,转动柱上固设有控制臂702,控制臂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控制臂或转动柱上设有显示部703,显示部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转动柱或控制臂或显示部上设有卡扣部704,扳机机构上设有与卡扣部可分离配合的卡槽部705,第二回转结构连接在转动柱上或控制臂上或显示部上或卡扣部上。
如图1所示的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包括如图2所示的把手部100,把手部外部的一侧转动设有无级变速机构200,把手部的内部转动设有油门线拉绳部300,把手部上转动设有扳机机构400,扳机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扳机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内部,油门线拉绳部在把手部的内部位于无级变速机构和扳机机构之间,把手部的内部沿着与无级变速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活动设有转换机构500,转换机构与油门线拉绳部活动配合,油门线拉绳部通过转换机构与无级变速机构连接或与扳机机构连接,转换机构通过自身滑动与无级变速机构可分离配合或与扳机机构可分离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无级变速机构来驱动油门线拉绳部,只需转动无级变速机构就可以控制油门的开度大小,期间无需操作者一直靠手指摁压住油门扳机才能实现控制加速,就算工作时间长了也不会感觉到疲劳;本实用新型中继续保留扳机机构,来保证对油门线拉绳部的现有普通驱动功能;通过设置转换机构来实现:究竟是选择使用无级变速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还是选择使用扳机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使得对油门线拉绳部的驱动控制方式具有了可选择性,通过滑动转换机构就能进行选择,转换方式方便快捷,当无级变速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的时候,扳机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的驱动控制方式失效,当扳机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驱动控制的时候,无级变速机构对油门线拉绳部的驱动控制方式失效,两种控制方式互不干扰,控制方式安全可靠。
把手部由相配合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组成,第一壳体和/或第二壳体上设有延时开关103 和/或熄火开关104。通过设置延时开关来实现锂电延时启动和停止,其中动力方式有电动和油动两种,油动为汽油或柴油驱动,延时开关用于电动驱动时的延时控制;熄火开关用于器械的启动和停止,若为电动控制时,熄火开关用于通电和断电,若有油动控制时,熄火开关用于对油路的通断;其中可以将多种开关控制方式融为一体。
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全包裹或半包裹有如图3所示的包胶105,包胶上设有与人手握持时相适应的如图7所示的凹陷部106。通过设置包胶,并在包胶上设置与人手握持时相适应的凹陷部,让手握时的舒适度效果较好。
无级变速机构包括如图4所示的控制手柄201,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上设有安装孔107,安装孔内转动设有如图5所示的连接座202,连接座通过连接结构203与控制手柄固定连接,转换机构通过自身滑动与连接座可分离配合。控制手柄用于连接座与转换机构配合时,对油门线拉绳部的方便转动控制,使得转动操作更为方便,转动控制手柄的开度大小就能实现无级变速功能;连接座用于实现与转换机构的分离和配合,从而实现油门线拉绳部是否是选用无级变速机构进行转动控制的。
连接结构为螺钉与螺纹相配合的结构,或连接结构为螺栓与螺母相配合的结构。该种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连接较为快捷。
控制手柄上设有如图6所示的弹簧限位机构204,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如图8所示的刻度槽205,刻度槽与弹簧限位机构相配合。控制手柄的任意大小开度均由弹簧限位机构的弹性力度下控制,在定位开度大小之间转换时,会伴随弹簧限位机构与刻度槽之间跳变时发出的哒哒声与轻微振动感,从而操作者可感知开度的大小,不需用目光目测,当油门开度停留在任意一刻度线上时,不需始终按着控制手柄用手管控,解决了用手长期管控带来的工作疲劳。
弹簧限位机构包括摩擦块2041,摩擦块通过第一弹性件2042连接在控制手柄的侧部,摩擦块与刻度槽相配合。控制手柄的任意大小开度均由摩擦块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度下控制,在定位开度大小之间转换时,会伴随摩擦块与刻度槽之间跳变时发出的哒哒声与轻微振动感,从而操作者可感知开度的大小,不需用目光目测,当油门开度停留在任意一刻度线上时,不需始终按着控制手柄用手管控,解决了用手长期管控带来的工作疲劳。
控制手柄的侧部设有安装块2043,安装块上设有安装槽2044,摩擦块通过第一弹性件设置在安装槽的内部。安装块和安装槽为第一弹性件提供良好的安装位置,保证第一弹性件在发挥自身弹性作用力时的稳定性。
第一弹性件为弹簧或弹性橡胶棒。具体是选用弹簧还是弹性橡胶棒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还可以选择其他能发挥相同作用的弹性物件。
油门线拉绳部包括限定部301,限定部上设有限定滑道302和限定孔303,转换机构在与自身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限定滑道和限定孔内,转换机构在自身的转动方向上与限定滑道同时转动,限定部上固设有如图9所示的油门线拉动部304。限定滑道和限定孔用于对转换机构进行限定,其限定方式既能够保证转换机构的左右稳定滑动,选择是与无级变速机构配合或是选择与扳机机构配合,当转换机构与无级变速机构配合或是与扳机机构配合后,限定部又能够随着无级变速机构或是扳机机构的动作发生转动,其限定结构简单,限定效果较好。限定滑道和限定孔的截面可以为矩形或多边形结构。
限定部为L形结构,限定滑道设置在限定部的一个直行段上,限定孔设置在限定部的另一个直行段上,限定孔与限定滑道相连通。L形结构、限定滑道和限定孔均是根据转换机构的运动和功能实现专门设计,对转换机构具有很好的导向、限定和同转作用。
扳机机构包括相连接的如图12所示的第一安装部401和第二安装部402,第二安装部相对于第一安装部位于远离无级变速机构的一侧,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为中空结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内部相连通,转换机构在与自身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内部,转换机构的部分穿过第二安装部和把手部后位于把手部的外部,第二安装部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配合部403,第一配合部与转换机构可分离配合,第一安装部和/或第二安装部通过第一回转结构404转动设置在把手部的内部,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上固设有扳机部405,扳机部位于把手部的外部。中空结构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用于转换机构的左右灵活活动;第一配合部用于与转换机构的配合和分离,当第一配合部与转换机构配合时,即切换到了扳机机构控制油门线拉绳部转动的状态,扳机部的转动就能够控制油门线拉绳部转动,当第一配合部与转换机构分离时,即切换到了无级变速机构控制油门线拉绳部转动的状态,扳机部的转动不会对油门线拉绳部产生作用;第一回转结构用于使用者对扳机部解除作用力后,扳机部能够复位回归到起始位置。
第一回转结构为扭簧或拉簧。扭簧和拉簧均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无需使用太多的安装空间,回转效果也很好。
转换机构包括转换柱501,转换柱在与转换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限定滑道和限定孔的内部,转换柱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配合部可分离配合的第二配合部502,转换柱上位于第二配合部的一端设有如图11所示的按钮柱503,按钮柱在与转换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内部,按钮柱的部分穿过第二安装部和把手部后位于把手部的外部,转换柱上位于远离第二配合部的一端设有第三配合部504,连接座上设有连接槽206,连接槽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三配合部可分离配合的第四配合部207,转换柱上位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设有回弹结构505,回弹结构与连接槽的槽底相连接或相接触;转换柱通过导向结构600与油门线拉绳部活动连接。转换柱为立方体形柱,转换柱既能够在限定滑道和限定孔内左右稳定滑动,又能够稳固的带动油门线拉绳部同时转动;第二配合部为立方体形结构,第二配合部在与第一配合部配合时,转换柱能够受到扳机机构的驱动控制,第二配合部在与第一配合部分离时,扳机机构的动作不会对转换柱产生任何作用;按钮柱用于使用者手动按压,从而控制转换柱是与扳机机构配合还是与无级变速机构配合之间,进行方便和快速切换;第三配合部为立方体形结构,第三配合部在与第四配合部配合时,转换柱能够受到无级变速机构的驱动控制,第三配合部在与第四配合部分离时,无级变速机构的动作不会对转换柱产生任何作用;连接槽用于为第四配合部提供设置位置,也为转换柱提供与无级变速机构的配合或分离时的活动空间;回弹结构用于需要第三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分离解除配合时,能够将转换柱从连接槽内顺利和快速弹出;导向结构用于对转换柱的左右滑动进行限定,在导向结构的导向作用下,转换柱仅能在有限的距离范围内进行左右滑动,能够实现转换柱是选择与无级变速机构配合,还是与扳机机构配合。
转换柱上设有限位块506,限位块分别与连接座和第二安装部相对应。限位块用于防止转换柱左右滑动时滑动过度,使得转换柱只在连接座和第二安装部限定的有限空间内左右滑动。
回弹结构为回位弹簧或回位弹性棒。具体是选用回位弹簧还是回位弹性棒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还可以选择其他能发挥相同作用的弹性物件。
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杆601,导向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限定部上,转换柱的侧部设有导向轨道602,导向杆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导向轨道内。导向轨道和导向杆的活动配合用于对转换柱的左右滑动进行限定,在导向轨道的导向作用下,导向杆在导向轨道限定的轨迹范围内进行循环运动,从而使得转换柱仅能在有限的距离范围内进行左右滑动,能够实现转换柱是选择与无级变速机构配合,还是与扳机机构配合。
导向轨道包括第一导向滑道6021,第一导向滑道朝着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上倾斜,第一导向滑道靠近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滑道6022,第二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上倾斜,第二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导向滑道6023,第三导向滑道与第三配合部的朝向相平行,第三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导向滑道6024,第四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第四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五导向滑道6025,第五导向滑道朝着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第五导向滑道靠近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六导向滑道6026,第六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第六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七导向滑道 6027,第七导向滑道与第三配合部的朝向相平行,第七导向滑道靠近第三配合部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相连接。各导向轨道的依次连接,以及各导向轨道倾斜方向的设置,使得转换柱在按钮柱的按压作用下,转换柱带着导向杆移动,导向杆的活动配合端能够循环转动与各导向轨道的过度连接处相配合,实现是选择扳机机构进行操作控制,还是选择无级变速机构进行操作控制时的定位,设计巧妙,对导向杆的导向和定位效果较好。
第一导向滑道、第二导向滑道、第三导向滑道、第四导向滑道、第五导向滑道、第六导向滑道和第七导向滑道依次连接后形成闭环;第一导向滑道、第二导向滑道、第三导向滑道、第四导向滑道、第五导向滑道、第六导向滑道和第七导向滑道的连接处均为圆滑连接。各导向滑道的连接处均为圆滑连接能够保证导向杆的顺利循环运动,不存在在按压按钮柱时卡顿情况的发生。
把手部上通过第二回转结构108转动设有扳机控制机构700,扳机控制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扳机控制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内部,扳机控制机构位于把手部内部的部分与扳机机构可分离配合。第二回转结构用于当扳机控制机构与扳机机构解除限定配合之后,扳机控制机构能够快速的回到原位;扳机控制机构用于对扳机机构进行限定,起保险的作用,防止在不需要用扳机机构对器械进行操作时,因意外触动扳机机构而产生的危险情况发生。
第二回转结构为扭簧或拉簧。扭簧和拉簧均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无需使用太多的安装空间,回转效果也很好。
扳机控制机构包括转动柱701,转动柱转动设置在把手部的内部,转动柱上固设有如图10所示的控制臂702,控制臂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控制臂或转动柱上设有显示部703,显示部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转动柱或控制臂或显示部上设有卡扣部704,扳机部上设有与卡扣部可分离配合的卡槽部705,第二回转结构连接在转动柱上或控制臂上或显示部上或卡扣部上。转动柱用于控制臂相对于把手部的转动;控制臂用于使用者操作将卡扣部对卡槽部进行卡定,或者解除卡定;显示部用于使用者观察卡扣部对卡槽部是处于卡定状态,还是处于解除卡定状态;卡扣部用于与卡槽部可分离配合,进行对扳机部的锁定或解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将第一导向滑道6021与第二导向滑道6022的圆滑拐角处定为A点,将第四导向滑道6024与第五导向滑道6025的圆滑拐角处定为B点,将第五导向滑道与第六导向滑道6026的圆滑拐角处定为C点,将第六导向滑道与第七导向滑道6027的圆滑拐角处定为D点。
使用着手动按压按钮柱503,转换柱501在限定滑道302和限定孔303内滑动,由于限定部301在把手部100内是不会左右滑动的,此时导向杆601会沿着导向轨道602限定的轨道内循环转动,导向杆的限定端部从A点移动到B点,松开按钮柱后,在回弹结构505的回弹作用力下,导向杆的限定端部瞬时从B 点移动到C点,此时第三配合部504与第四配合部207相配合,通过转动控制手柄201就能带动转换柱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转换柱同时带动油门线拉动部304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进行油门开度大小的调节,在第一壳体101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刻度槽205,能够显示油门的开度大小,在转动控制手柄的时候,摩擦块 2041能够限定在不同的刻度处,并能发出清脆的咔咔声,便于使用者通过声音判断油门大小的开度调节,若为电动控制时,调整的就是电量的动力大小,此时转换柱与扳机机构400无任何连接,扳机机构不能对油门线拉动部进行控制;
当需要切换到扳机机构400进行控制时,再次按压按钮柱503,此时导向杆601的限定端部从C点移动到D点,松开按钮柱后,在回弹结构505的回弹作用力下,导向杆的限定端部瞬时从D点移动到A点,此时第二配合部502与第一配合部403相配合,通过转动扳机部405就能带动转换柱50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转换柱同时带动油门线拉动部304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进行油门开度大小的调节,若为电动控制时,调整的就是电量的动力大小,此时转换柱与无级变速机构200无任何连接,无级变速机构不能对油门线拉动部进行控制;在熄火开关104还没关时,为了防止扳机部被意外触碰产生危险,操作者按动控制臂702,卡扣部704转动之后卡入扳机机构上的卡槽部705内,对扳机部进行锁定,防止危险情况的发生,当需要解锁的时候,再次按动控制臂,让卡扣部从卡槽部内脱出。
其中的园林器械可以为割草机、割灌机和链锯之类的园林工具。
选择割草机作为样例进行说明:
现有的背负式割草机的把手部100外形较大,控制机构单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使用者的手要一直紧握扳机部405,工作时间加长,就会明显感觉疲劳;如果机器要运行在某一转速时间段,靠手指长期保持一种状态,这样也很疲劳;想在原有的把手部上实现电动控制功能,由于其结构的限制没有预留空间可用;把手部上没有包胶105,手握起来舒适度较差。
本实用新型中的把手部100有包胶105,外形安人体工程设计,舒适度好,扳机部405使用新颖的鸭舌扳机;为了解决使用者在操作割草机时,需要用手动长期控制油门,容易产生疲劳,埋下安全隐患,给割草机多功能控制手把设计一个无级变速机构200,一键式实现手动模式与无级变速模式,可以把割草机设置在任意转速下工作,应对各种需要场合,加上此功能后不但解决了操作者工作疲劳,还实现了节能减排,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操作简单又方便安全可靠。
如图4所示:当按压按钮柱503时,导向杆601的导向端从A点移动到B点,此时释放按钮柱,在回弹结构505回弹作用力下,导向杆的导向端在斜面的引导下瞬间滑动到C点,此时,转换柱501一端部的方形第二配合部502脱离方孔第一配合部403,转换柱另一端部的方形第三配合部504插入连接座202上的方孔第四配合部207,因为无级变速机构200的控制手柄201与连接座是紧密配合的,控制无级变速机构控制手柄的开度大小就能实现无级变速功能,因为在控制手柄上设置了弹簧限位机构204,任意大小开度均由此功能在弹性力度下控制,在定位开度大小之间转换时,会伴随刻度槽205与摩擦块2041之间跳变时,发出的哒哒声与轻微振动感,可感知开度的大小,不需用目光目测,当油门开度停留在任意一刻度线上,不需手要用手管控,解决了用手长期管控带来的工作疲劳。
如图5所示,当再次按压按钮柱503时,导向杆601的导向端从C点移动到D点,此时释放按钮柱,在回弹结构505回弹作用力下,导向杆的导向端在斜面的引导下瞬间滑动到A点,此时,转换柱501一端部的方形第二配合部502插入方孔第一配合部403,转换柱另一端部的方形第三配合部504脱离连接座202 上的方孔第四配合部207,控制扳机的开度大小就能实现手动功能。
通过重新设计后,两种模式可以相互转换,手动控制时,手指需在任意工作转速中不能离开扳机部405,如长时间工作会带来工作疲劳,但是有了无级变速功能后,通过转换机构500转换成无级变速模式,解决工作疲劳;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操作功能,新增功能更好的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转换机构可以分别控制手动、无级变速控制之间相互转换的同时,电控功能也与之融为一体。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其特征是:包括把手部(100),所述把手部外部的一侧转动设有无级变速机构(200),所述把手部的内部转动设有油门线拉绳部(300),所述把手部上转动设有扳机机构(400),所述扳机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扳机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内部,所述油门线拉绳部在把手部的内部位于无级变速机构和扳机机构之间,所述把手部的内部沿着与无级变速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活动设有转换机构(500),所述转换机构与油门线拉绳部活动配合,所述油门线拉绳部通过转换机构与无级变速机构连接或与扳机机构连接,所述转换机构通过自身滑动与无级变速机构可分离配合或与扳机机构可分离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其特征是:所述无级变速机构包括控制手柄(201),所述把手部上设有安装孔(107),所述安装孔内转动设有连接座(202),所述连接座通过连接结构(203)与控制手柄固定连接,所述转换机构通过自身滑动与连接座可分离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手柄上设有弹簧限位机构(204),所述把手部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刻度槽(205),所述刻度槽与弹簧限位机构相配合;所述弹簧限位机构包括摩擦块(2041),所述摩擦块通过第一弹性件(2042)连接在控制手柄的侧部,所述摩擦块与刻度槽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其特征是:所述油门线拉绳部包括限定部(301),所述限定部上设有限定滑道(302)和限定孔(303),所述转换机构在与自身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限定滑道和限定孔内,所述转换机构在自身的转动方向上与限定滑道同时转动,所述限定部上固设有油门线拉动部(3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其特征是:所述扳机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安装部(401)和第二安装部(402),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于第一安装部位于远离无级变速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均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内部相连通,所述转换机构在与自身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内部,所述转换机构的部分穿过第二安装部和把手部后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配合部(403),所述第一配合部与转换机构可分离配合,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或第二安装部通过第一回转结构(404)转动设置在把手部的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或第二安装部上固设有扳机部(405),所述扳机部位于把手部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其特征是:所述转换机构包括转换柱(501),所述转换柱在与转换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限定滑道和限定孔的内部,所述转换柱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配合部可分离配合的第二配合部(502),所述转换柱上位于第二配合部的一端设有按钮柱(503),所述按钮柱在与转换机构的转动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活动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内部,所述按钮柱的部分穿过第二安装部和把手部后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转换柱上位于远离第二配合部的一端设有第三配合部(504),所述连接座上设有连接槽(206),所述连接槽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三配合部可分离配合的第四配合部(207),所述转换柱上位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设有回弹结构(505),所述回弹结构与连接槽的槽底相连接或相接触;所述转换柱通过导向结构(600)与油门线拉绳部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其特征是: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杆(601),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限定部上,所述转换柱的侧部设有导向轨道(602),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导向轨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其特征是:所述导向轨道包括第一导向滑道(6021),所述第一导向滑道朝着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上倾斜,所述第一导向滑道靠近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二导向滑道(6022),所述第二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三导向滑道(6023),所述第三导向滑道与第三配合部的朝向相平行,所述第三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四导向滑道(6024),所述第四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所述第四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五导向滑道(6025),所述第五导向滑道朝着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所述第五导向滑道靠近于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六导向滑道(6026),所述第六导向滑道朝着远离第三配合部的方向斜向下倾斜,所述第六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连接有第七导向滑道(6027),所述第七导向滑道与第三配合部的朝向相平行,所述第七导向滑道靠近第三配合部的一端与第一导向滑道远离第三配合部的一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其特征是:所述把手部上通过第二回转结构(108)转动设有扳机控制机构(700),所述扳机控制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扳机控制机构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内部,所述扳机控制机构位于把手部内部的部分与扳机机构可分离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其特征是:所述扳机控制机构包括转动柱(701),所述转动柱转动设置在把手部的内部,所述转动柱上固设有控制臂(702),所述控制臂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控制臂或转动柱上设有显示部(703),所述显示部的部分位于把手部的外部,所述转动柱或控制臂或显示部上设有卡扣部(704),所述扳机机构上设有与卡扣部可分离配合的卡槽部(705),所述第二回转结构连接在转动柱上或控制臂上或显示部上或卡扣部上。
CN202021688051.5U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 Active CN213627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8051.5U CN213627795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688051.5U CN213627795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7795U true CN213627795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44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688051.5U Active CN213627795U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77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73485C (zh) 动力工具
EP2949196B1 (en) Switch control mechanism for garden tool
JP5256151B2 (ja) 刈払機
US9259832B2 (en) Handheld electrical power tools
CA2487794C (en) Power working machine
CN101584288B (zh) 手持式工具
BRPI1000648A2 (pt) ferramenta elétrica
CN201226692Y (zh) 手持式工具
CN111911293A (zh) 多功能控制手把
EP3141357B1 (en) Electric scissors
US20100077985A1 (en) Work Apparatus With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13627795U (zh) 一种多功能控制手把
CN213627794U (zh) 一种省力型手把
US11503760B2 (en) Garden tool
EP0887531B1 (en) Operating lever unit for engine-powered working machine
JP2019076032A (ja) 自走式草刈機
JP5825327B2 (ja) 動力工具
CN215223146U (zh) 一种割草机用操作结构及其割草机
JP2014018894A (ja) 電動工具
JP2013138689A (ja) 刈払機
CN114223419A (zh) 绿篱机
WO2020136465A1 (zh) 拉动式的换挡传动系统及食物料理机
JP3598156B2 (ja) 走行作業機の緊急停止装置
JP5403477B2 (ja) 電動工具
JPH1047090A (ja) ハンドレバ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07

Address after: 321300 3rd floor, No.21 Dangui South Road, Xicheng,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ongkang Puyuan Tools Co.,Ltd.

Address before: 321399 second floor, building 1, 118 Jiugui Road, Huajie Town, Yongkang City, Jinhua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ONGKANG MAOJIN GARDEN MACHINE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