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2216U - 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2216U
CN213622216U CN202022177457.3U CN202022177457U CN213622216U CN 213622216 U CN213622216 U CN 213622216U CN 202022177457 U CN202022177457 U CN 202022177457U CN 213622216 U CN213622216 U CN 213622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driving
conveying
jig
connec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774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中华
梁现仓
刘伟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and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ui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ui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ui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774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2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2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2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包括若干个治具、输送装置、至少一个第一定位装置、至少一个贴合装置、至少一组夹紧装置和控制系统;治具上设有被定位部,治具用于放置立体口罩;输送装置用于循环输送治具;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定位部运动使第一定位部与被定位部配合,以固定治具;贴合装置用于推动立体口罩与治具贴合;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相对设立在输送装置两侧,第一夹紧组件与第二夹紧组件分别从治具两侧对立体口罩夹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加工定位准确,减少立体口罩生产的不良品率。

Description

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以织物、熔喷布、无纺布等材料制成的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的卫生用品。立体口罩采用了与面部形状相吻合的立体结构设计,口罩展开后形成杯状结构。
现有的立体口罩在生产输送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当立体口罩输送至进行耳带熔接时,由于未对立体口罩的位置进行有效的纠偏和固定,导致立体口罩耳带熔接的位置时常发生偏移或不一致的情况,进而造成立体口罩产品较高的不良品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加工定位准确,使每次立体口罩的加工均处于同一位置,减少立体口罩生产的不良品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包括若干个治具,所述治具上设有至少一个被定位部,所述治具用于放置立体口罩;
输送装置,每个所述治具设于所述输送装置上,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循环输送所述治具;至少一个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均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被定位部配合,以固定所述治具;至少一个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用于从所述治具顶部向所述输送装置一侧推动所述立体口罩;至少一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相对设立在所述输送装置两侧,所述第一夹紧组件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能够分别从所述治具两侧对所述立体口罩夹紧;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输送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贴合装置和所述夹紧装置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定位装置对放置有立体口罩的治具进行初步定位,使治具在相应的加工工位上完成初步定位,再通过贴合装置从治具顶部往输送装置一侧推动套设放置在治具上的立体口罩更加与治具贴合完成二次定位,最后通过夹紧装置从治具两侧对立体口罩夹紧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每一次立体口罩输送到相应的工位(如焊耳带工位)进行加工时均能处于同一位置,加工定位准确,减少立体口罩因位置偏移定位不准确(如耳带熔接位置偏移)而导致的不良品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治具上设有安装部和仿形部;所述治具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输送装置上;所述仿形部的轮廓与所述立体口罩的外形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动力装置、主动轴、若干个从动轴和至少一组传动机构;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均与所述传动机构联动连接;每个所述治具均设于所述传动机构上;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以使所述传动机构循环输送所述治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装置通过同步带传动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连接块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相对设立在所述输送装置两侧;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定位部均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凸起;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凹陷;所述被定位部为通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部贴近所述被定位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部穿过所述被定位部后能够嵌入所述第二定位部以固定所述治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贴合装置包括第三驱动装置、第三连接块和若干个推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每个所述推块均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块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推块从所述治具顶部向所述输送装置一侧推动所述立体口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块能够分别从所述治具两侧对所述立体口罩夹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还包括第三气缸、第四连接块和第一超声波焊头;所述第四连接块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超声波焊头与所述第四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超声波焊头运动,以熔接耳带;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还包括第四气缸、第五连接块和第二超声波焊头;所述第五连接块与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超声波焊头与所述第五连接块连接;所述第四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超声波焊头运动,以熔接耳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还包括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包括第四驱动装置和气爪;所述气爪与所述第四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气爪靠近或远离所述治具;所述气爪用于从所述治具上夹取所述立体口罩。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口罩和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定位装置和第二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立体口罩10,治具100,被定位部110,安装部120,仿形部130,第一凹陷部140,第二凹陷部150,输送装置200,动力装置210,主动轴220,从动轴230,传动机构240,主动链轮241,链条242,从动链轮243,从动带轮250,第一定位装置300,第一驱动装置310,第一定位部320,第一连接块330,第二驱动装置340,第二连接块350,第二定位部360,贴合装置400,第三驱动装置410,第三连接块420,推块430,夹紧装置500,第一夹紧组件510,第一气缸511,第一定位块512,第三气缸513,第四连接块514,第一超声波焊头515,第二夹紧组件520,第二气缸521,第二定位块522,第四气缸523,第五连接块524,第二超声波焊头525,取料装置600,第四驱动装置610,气爪6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包括若干个治具100,所述治具上设有至少一个被定位部110,所述治具100用于放置立体口罩10;输送装置200,每个所述治具100设于所述输送装置200上,所述输送装置200用于循环输送所述治具100;至少一个第一定位装置300,所述第一定位装置30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10和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320;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部320均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0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部320与所述被定位部110配合,以固定所述治具100;至少一个贴合装置400,贴合装置400用于从治具100顶部向输送装置200一侧推动立体口罩10;至少一组夹紧装置500,所述夹紧装置500包括第一夹紧组件510和第二夹紧组件520;所述第一夹紧组件510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520相对设立在所述输送装置200两侧,所述第一夹紧组件510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520能够分别从所述治具100两侧对所述立体口罩10夹紧;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输送装置200、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10、所述贴合装置400和所述夹紧装置500电连接。
具体的,通过人工或自动化设备将立体口罩10套设放置在治具100上,由输送装置200输送治具100上的立体口罩10;当输送到相应的工位(如焊耳带工位)时,第一定位装置300由第一驱动装置310驱动第一定位部320与被定位部110配合,使治具100在相应的工位(如焊耳带工位)上完成初步定位和固定;再通过贴合装置400从治具100顶部向输送装置200一侧推动立体口罩10更加与治具100贴合完成二次定位;最后通过相对设立在治具100两侧的第一夹紧组件510和第二夹紧组件520分别从立体口罩10的两侧对立体口罩10夹紧固定;通过对立体口罩10初步定位、二次定位和夹紧固定,使每一次立体口罩输送到相应的工位(如焊耳带工位)进行加工时均能处于同一位置,加工定位准确,减少立体口罩因位置偏移或定位不准确(如耳带熔接位置偏移)而导致的不良品率。
进一步的,输送装置200可以为链传动输送、同步带输送等输送方式,但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一般的,立体口罩输送加工一般包括多个工位,如上料工位、第一焊耳带工位、第二焊耳带工位、下料工位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装置300上设有两个第一定位部320,第一焊耳带工位和第二焊耳带工位共用一个第一定位装置300,第一驱动装置310为气缸,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10同时驱动两个第一定位部310分别与第一焊耳带工位和第二焊耳带工位上的治具100的被定位部110配合,使两个治具100分别在第一焊耳带工位和第二焊耳带工位同时完成初步定位,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一焊耳带工位和第二焊耳带工位分别设有第一定位装置30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上也分别设有第一定位装置300对治具100进行初步定位,利于立体口罩10的上料和下料。同样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设有一个贴合装置400同时推动多个工位上的立体口罩10更加与治具100贴合完成二次定位,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多个工位分别设有贴合装置400。
更进一步的,立体口罩的耳带熔接需要熔接两根耳带,在一些实施例中,设有第一焊耳带工位和第二焊耳带工位分别对两根耳带进行熔接加工,第一焊耳带工位和第二焊耳带工位分别设有一组夹紧装置500,可分别对对应工位上的立体口罩10进行夹紧固定,但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治具100上设有安装部120和仿形部130;治具100通过安装部120安装于输送装置200上;仿形部130的轮廓与立体口罩10的外形适配。
具体的,通过设置与立体口罩10的外形适配的仿形部130,使贴合装置400推动立体口罩10更易于与治具100贴合;作为优选的,仿形部130的两侧上还设有倒角,利于立体口罩10套设放置在治具100上。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装置200包括动力装置210、主动轴220、若干个从动轴230和至少一组传动机构240;主动轴220和从动轴230均与传动机构240联动连接;每个治具100均设于传动机构240上;动力装置21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动力装置210用于驱动主动轴220转动,以使传动机构240循环输送治具100。
一般的,动力装置210可以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与减速机组合、伺服电机等,但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具体的,传动机构240可以是链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等,但不限于此,可根据实际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240为链传动机构,传动机构240包括主动链轮241、链条242和若干个从动链轮243;主动链轮241设于主动轴220上;每个从动链轮243分别设于每个从动轴230上;主动链轮241和从动链轮243分别与链条242相啮合。输送装置200采用链传动机构输送,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相较于同步带输送不易打滑,更能保证立体口罩10输送过程中的稳定。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装置210通过同步带传动驱动主动轴220转动。
具体的,动力装置210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带轮(图未示出);主动轴220上设有从动带轮250;主动带轮(图未示出)和从动带轮250通过同步带(图为示出)联动连接。动力装置210通过同步带传动驱动主动轴220转动,传动平稳,传动效率高,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动力装置210的输出轴直接与主动轴220连接或是动力装置210通过链传动驱动主动轴220转动等方式驱动主动轴220转动进而带动传动机构240运动,以循环输送治具100。
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装置300还包括第一连接块330;第一连接块330与第一驱动装置310连接;每个第一定位部320均设于第一连接块330上。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10驱动第一连接块330上的若干个第一定位部320同时对多个工位上的治具100进行初步定位。
参照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装置;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40、第二连接块350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360;第一定位装置300和第二定位装置相对设立在输送装置200两侧;第二连接块350与第二驱动装置340连接;每个第二定位部360均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350上;第一定位部320为凸起;第二定位部360为凹陷;被定位部110为通孔;第二驱动装置34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第二驱动装置340用于驱动第二定位部360贴近被定位部110,第一驱动装置310用于驱动第一定位部320穿过被定位部110后能够嵌入第二定位部360以固定治具100。
具体的,第一定位装置300和第二定位装置相对设立在输送装置200的两侧,第二驱动装置340驱动第二定位部360贴近被定位部110的同时,第一驱动装置310驱动第一定位部320穿过被定位部110后嵌入到第二定位部360,将治具100夹在第一定位装置300和第二定位装置之间,使治具定位固定更加稳固。一般的,第二驱动装置340为气缸,但不限于此。
参照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装置400包括第三驱动装置410、第三连接块420和若干个推块430;第三连接块420与第三驱动装置410连接;每个推块430均设于第三连接块420上;第三驱动装置41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第三驱动装置410用于驱动推块430从治具100顶部向输送装置200一侧推动立体口罩10,以使立体口罩10与治具100贴合。
具体的,贴合装置400设于输送装置200上方,但不限于此;贴合装置400通过第三驱动装置410驱动设于第三连接块420上的若干个推块430从上方推动对应工位(如第一焊耳带工位、第二焊耳带工位等)的治具100上的立体口罩10与治具100更加贴合。一般的,第三驱动装置410为气缸,但不限于此。
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紧组件510包括第一气缸511和第一定位块512;第一定位块512与第一气缸511的活塞杆连接;第二夹紧组件520包括第二气缸521和第二定位块522;第二定位块522与第二气缸521的活塞杆连接;第一定位块512与第二定位块522能够分别从治具100两侧对立体口罩10夹紧。
具体的,通过第一气缸511驱动第一定位块512推动立体口罩的一侧与治具100贴紧和第二气缸521驱动第二定位块522推动立体口罩10的另一侧与治具贴紧,使立体口罩10稳稳固定在治具100上,利于对立体口罩10进行加工(如熔接耳带)。
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紧组件510还包括第三气缸513、第四连接块514和第一超声波焊头515;第四连接块514与第三气缸513的活塞杆连接;第一超声波焊头515与第四连接块514连接;第三气缸513用于驱动第一超声波焊头515运动,以熔接耳带;
第二夹紧组件520还包括第四气缸523、第五连接块524和第二超声波焊头525;第五连接块524与第四气缸523的活塞杆连接;第二超声波焊头525与第五连接块524连接;第四气缸523用于驱动第二超声波焊头525运动,以熔接耳带。
具体的,夹紧装置500将立体口罩10夹紧固定在治具100上,通过第三气缸513驱动第一超声波焊头515运动,由第一超声波焊头515对立体口罩10一侧的耳带进行熔接;通过第四气缸523驱动第二超声波焊头525运动,由第二超声波焊头525对立体口罩10另一侧的耳带进行熔接。
参照图2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还包括取料装置600;取料装置600包括第四驱动装置610和气爪620;气爪620与第四驱动装置610连接;第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气爪620靠近或远离治具100;气爪620用于从治具100上夹取和放下立体口罩10。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治具100上设有第一凹陷部140和第二凹陷部150,通过人工或自动化设备一般需要将口罩夹持后套设在治具100上,由于立体口罩10需要套设放置在治具100上,治具100上设有第二凹陷部150,有利于将立体口罩10套设放置在治具100上;立体口罩10下料通过第四驱动装置610驱动气爪620运动,由气爪620对治具100上的立体口罩10的夹取,治具100上设有第一凹陷部140,有利于气爪620夹取套设放置在治具100上的立体口罩10。
下面参考图1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参照图1,结合图2至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包括若干个治具100、输送装置200、第一定位装置300、第二定位装置、贴合装置400、两组夹紧装置500、取料装置600和控制系统。
治具100用于放置立体口罩10;治具100上设有被定位部110、安装部120、仿形部130、第一凹陷部140和第二凹陷部150;被定位部110为通孔;第一凹陷部140和第二凹陷部150利于立体口罩10的夹取和放下。
输送装置200包括动力装置210、主动轴220、三个从动轴230和两组传动机构240;动力装置21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动力装置210用于驱动主动轴220转动;传动机构240为链传动机构,传动机构240包括主动链轮241、链条242和三个从动链轮243;主动链轮241设于主动轴220上;每个从动链轮243分别设于每个从动轴230上;主动链轮241和从动链轮243分别与链条242相啮合。
第一定位装置300包括第一驱动装置310、两个第一定位部320和第一连接块330;第一驱动装置310为气缸;第一连接块330与第一驱动装置310的活塞杆连接;每个第一定位部320均设于第一连接块330上,第一定位部320为凸起。
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40、第二连接块350和两个第二定位部360;第一定位装置300和第二定位装置相对设立在输送装置200的两侧;第二驱动装置340为气缸;第二连接块350与第二驱动装置340的活塞杆连接;每个第二定位部360均设于第二连接块350上;第二定位部360为凹陷;第二驱动装置340用于驱动第二定位部360贴近被定位部110;第一驱动装置310用于驱动第一定位部320穿过被定位部110后能够嵌入第二定位部360以固定治具100。
贴合装置400设于输送装置200上方,贴合装置400包括第三驱动装置410、第三连接块420和四个推块430;第三连接块420与第三驱动装置410连接;每个推块430均设于第三连接块420上。
夹紧装置500包括第一夹紧组件510和第二夹紧组件520;第一夹紧组件510和第二夹紧组件520相对设置在输送装置200的两侧,且分别相邻设置在第一定位装置300和第二定位装置两侧。
第一夹紧组件510包括第一气缸511、第一定位块512、第三气缸513、第四连接块514和第一超声波焊头515;第一定位块512与第一气缸511的活塞杆连接;第一气缸511用于驱动第一定位块512运动使立体口罩10的一侧与治具100贴紧;第四连接块514与第三气缸513的活塞杆连接;第一超声波焊头515与第四连接块514连接;第三气缸513用于驱动第一超声波焊头515运动。
第二夹紧组件520包括第二气缸521、第二定位块522、第四气缸523、第五连接块524和第二超声波焊头525;第二定位块522与第二气缸521的活塞杆连接;第二气缸521用于驱动第二定位块522运动使立体口罩10的另一侧与治具100贴紧;第五连接块524与第四气缸523的活塞杆连接;第二超声波焊头525与第五连接块524连接;第四气缸523用于驱动第二超声波焊头525运动。
取料装置600包括第四驱动装置610和气爪620;气爪与第四驱动装置610连接;第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气爪620运动;气爪620用于从治具100上夹取和放下立体口罩10。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通过人工或自动化设备将立体口罩10套设放置在治具100上,由输送装置200输送治具100上的立体口罩10;
2、输送装置200将治具100上的立体口罩10输送至相应的工位(如第一焊耳带工位);
3、第二驱动装置340驱动第二定位部360贴近被定位部110;同时,第一驱动装置310驱动第一定位部320穿过被定位部110且使第一定位部320嵌入第二定位部360以固定治具100;
4、第三驱动装置410驱动推块430推动立体口罩10与治具贴合;
5、第一气缸511驱动第一定位块512运动使立体口罩10的一侧与治具100贴紧;第二气缸521驱动第二定位块522运动使立体口罩10的另一侧与治具100贴紧;
6、待耳带完成上料后,第三气缸513驱动第一超声波焊头515运动,由第一超声波焊头515完成立体口罩10的第一耳带的一侧的熔接;第四气缸523驱动第二超声波焊头525运动,由第二超声波焊头525完成立体口罩10的第一耳带的另一侧的熔接;
7、输送装置200将治具100上的立体口罩10输送至相应的工位(如第二焊耳带工位);
8、重复过程3和过程4,在另一组夹紧装置500中,第一气缸511驱动第一定位块512运动使立体口罩10的一侧与治具100贴紧;第二气缸521驱动第二定位块522运动使立体口罩10的另一侧与治具100贴紧;
9、待耳带完成上料后,在另一组夹紧装置500中,第三气缸513驱动第一超声波焊头515运动,第一超声波焊头515完成立体口罩10的第二耳带的一侧的熔接;第四气缸523驱动第二超声波焊头525运动,由第二超声波焊头525完成立体口罩10的第二耳带的另一侧的熔接;
10、输送装置200将治具100上的立体口罩10输送至相应的工位(下料工位);
11、第四驱动装置610驱动气爪620运动,由气爪620从治具100上将立体口罩10夹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地”、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治具,所述治具上设有至少一个被定位部,所述治具用于放置立体口罩;
输送装置,每个所述治具设于所述输送装置上,所述输送装置用于循环输送所述治具;
至少一个第一定位装置,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包括第一驱动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一定位部;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均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被定位部配合,以固定所述治具;
至少一个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用于从所述治具顶部向所述输送装置一侧推动所述立体口罩;
至少一组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一夹紧组件和第二夹紧组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和所述第二夹紧组件相对设立在所述输送装置两侧,所述第一夹紧组件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能够分别从所述治具两侧对所述立体口罩夹紧;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输送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贴合装置和所述夹紧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上设有安装部和仿形部;所述治具通过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输送装置上;所述仿形部的轮廓与所述立体口罩的外形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动力装置、主动轴、若干个从动轴和至少一组传动机构;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均与所述传动机构联动连接;每个所述治具均设于所述传动机构上;所述动力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动力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以使所述传动机构循环输送所述治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通过同步带传动驱动所述主动轴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每个所述第一定位部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定位装置;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连接块和至少一个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相对设立在所述输送装置两侧;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每个所述第二定位部均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块上;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凸起;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凹陷;所述被定位部为通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部贴近所述被定位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部穿过所述被定位部后能够嵌入所述第二定位部以固定所述治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装置包括第三驱动装置、第三连接块和若干个推块;所述第三连接块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连接;每个所述推块均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块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推块从所述治具顶部向所述输送装置一侧推动所述立体口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包括第二气缸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块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与所述第二定位块能够分别从所述治具两侧对所述立体口罩夹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还包括第三气缸、第四连接块和第一超声波焊头;所述第四连接块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超声波焊头与所述第四连接块连接;所述第三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超声波焊头运动,以熔接耳带;
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还包括第四气缸、第五连接块和第二超声波焊头;所述第五连接块与所述第四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超声波焊头与所述第五连接块连接;所述第四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超声波焊头运动,以熔接耳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还包括取料装置;所述取料装置包括第四驱动装置和气爪;所述气爪与所述第四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气爪靠近或远离所述治具;所述气爪用于从所述治具上夹取所述立体口罩。
CN202022177457.3U 2020-09-28 2020-09-28 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 Active CN213622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7457.3U CN213622216U (zh) 2020-09-28 2020-09-28 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77457.3U CN213622216U (zh) 2020-09-28 2020-09-28 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2216U true CN213622216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57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77457.3U Active CN213622216U (zh) 2020-09-28 2020-09-28 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22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848513U (zh) 一种封装设备
CN111113933A (zh) 全自动杯型口罩成型设备
US20190039837A1 (en) Device for assembling garbage can
CN206702579U (zh) 一种小家电自动组装生产线
CN108581468A (zh) 一种全自动电容器装配系统
CN109530956B (zh) 一种钎料、芯管与钎料的焊接装置及方法
CN213622216U (zh) 立体口罩输送定位装置
CN210668217U (zh) 一种全自动继电器端子焊线机
CN106541065A (zh) 一种阻尼铰链的装配设备
CN106964896A (zh) 自动双工位动力电池盖板极片激光焊接系统及工艺
CN105636860B (zh) 用于制造不同的白车身组件变体的生产系统和方法
CN105345289B (zh) 一种灯具焊接机和焊接方法
CN109659796A (zh) 一种多线缆多端子加工设备及加工方法
CN208467706U (zh) 一种全自动电容器装配系统
CN112043027A (zh) 立体口罩焊耳带机
CN216100459U (zh) 口罩焊耳带机
CN212590486U (zh) 立体口罩焊耳带机
CN210620658U (zh) 导爆管雷管装配模
CN107938301A (zh) 一种无针线多布片胶贴合工艺
CN209249471U (zh) 光伏电池片高效焊接装置
CN206425473U (zh) 一种阻尼铰链的装配设备
CN110653528A (zh) 一种自动焊线设备
CN112339312A (zh) 一种口罩制作设备及制作方法
JPS62126843A (ja) 扁平モ−タの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CN218904307U (zh) 一种德式喉箍焊接卷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001 Room 201, building 1, No. 176, Dongcheng section, GuanChang Road, Dong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hand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1 Room 201, building 1, No. 176, Dongcheng section, GuanChang Road, Dong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Lihan Rui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3001 Room 201, building 1, No. 176, Dongcheng section, GuanChang Road, Dong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Lihan Rui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2, building 1, No.2, fanguayuan Road, Houjie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943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Ruid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