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22036U - 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22036U
CN213622036U CN202022164626.XU CN202022164626U CN213622036U CN 213622036 U CN213622036 U CN 213622036U CN 202022164626 U CN202022164626 U CN 202022164626U CN 213622036 U CN213622036 U CN 2136220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turning
longitudinal beam
positioning
frame
rolle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646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zhao Xingye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zhao Xingy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zhao Xingye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zhao Xingy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646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220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220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220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包括输送辊组、设置于输送辊组一侧的翻转机构、设置于翻转机构另一侧的微调辊组;输送辊组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检测机构,输送辊组的底部设置有提升移动机构,提升移动机构用于将输送辊组上停止移动后的纵梁移动至翻转机构上;微调辊组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检测机构和卡位机构,卡位机构与第二定位检测机构共同配合使用,用于确定纵梁的最终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省时省力,能够对冲压完成以后的纵梁,进行翻转、定位,替代原有采用人工进行纵梁翻转的操作方式,降低了操作危险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转定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车架是汽车中最重要的承载部件,而车架纵梁又是其中的关键零件之一,所以纵梁在汽车上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汽车的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等均含有纵梁,纵梁通常用低合金钢板冲压而成,断面形状一般为槽型。
冲压完成以后的纵梁,需要运输至开孔装置附近进行开孔,此时多采用运输小车进行运输。槽型结构的纵梁,冲压完成,往运输小车的承载面上放置的时候,多采用相对设置的方式进行放置,减少空间占用,传统的,采用人工进行放置,一正一反放置,后期部分企业采用机械手进行纵梁放置,但需要放置反向纵梁的时候,机械手无法进行翻转,也需要人工去进行纵梁翻转,费时费力,而且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
因此,亟需一种省时省力、结构简单的纵梁翻转定位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结构简单、省时省力,能够对冲压完成以后的纵梁,进行翻转、定位,替代原有采用人工进行纵梁翻转的操作方式,降低了操作危险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包括输送辊组、设置于所述输送辊组一侧的翻转机构、设置于所述翻转机构另一侧的微调辊组;
所述输送辊组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检测机构,所述输送辊组的底部设置有提升移动机构,所述提升移动机构用于将所述输送辊组上停止移动后的纵梁移动至所述翻转机构上;
所述微调辊组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检测机构和卡位机构,所述卡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定位检测机构共同配合使用,用于确定纵梁的最终位置。
优选的,所述输送辊组包括第一机架和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机架上的若干输送辊,所述输送辊与第一动力装置驱动连接;
所述第一机架沿纵梁运动方向等距设置为第一定位区、第二定位区和第三定位区,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区、所述第二定位区、所述第三定位区的所述第一机架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检测机构;
所述第一定位检测机构包括第一红外发射端和与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端配合使用的第一红外接收端。
优选的,所述提升移动机构为两个,两所述提升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区与所述第二定位区之间,和所述第二定位区与所述第三定位区之间。
优选的,所述提升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通过伺服电机动力驱动的滚轮,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升气缸,所述提升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提升板。
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机架,所述翻转机架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位于靠近所述输送辊组的一侧,所述第二翻板位于靠近所述微调辊组的一侧,所述第一翻板与第一气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翻转机架铰接,所述第二翻板与所述第二气缸铰接,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翻转机架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翻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靠近所述输送辊组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形成阻挡部,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气缸铰接;
所述第二翻板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斜向靠近所述微调辊组的一侧设置,所述导向部靠近所述第一翻板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承载部,所述导向部的两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辅助承载部。
优选的,所述微调辊组包括第二机架和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上的若干微调辊,所述微调辊与第二动力装置驱动连接;
所述第二机架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定位检测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检测机构包括第二红外发射端和与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端配合使用的第二红外接收端;
所述第二机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卡位机构。
优选的,所述卡位机构包括与所述微调辊同轴设置的回转气缸,和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内侧的第一卡位板,所述回转气缸和所述第一卡位板均位于远离所述翻转机构一侧的所述第二机架上;
所述第一卡位板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机架螺纹连接;
所述回转气缸的活塞杆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位板,所述第二卡位板的初始位置为斜向靠近所述微调辊的一侧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微调辊同轴设置的两导向杆,两所述导向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回转气缸的两侧,两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设置有导向板;
所述导向板开设有配合所述回转气缸的活塞杆滑动使用的通孔,所述回转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两环形块,两所述环形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向板的两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输送辊组,输送辊组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检测机构,第一定位检测机构能够对纵梁进行位置检测,并与输送辊组配合,实现对纵梁的位置定位,定位以后,停止运动的纵梁,位于输送辊组的辊面上,提升移动机构对纵梁进行提升、移动,实现移动纵梁至翻转机构上,进行后续纵梁翻转,翻转后的纵梁经重力滑落至微调辊组,卡位机构对纵梁进行进行卡位,确定纵梁的横向位置,卡位机构卡位以后,第二定位检测机构与与微调辊组配合,确定纵梁的纵向位置,使纵梁与机械手的抓取位置相符,便于机械手进行抓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翻转机构对纵梁进行翻转,替代了原有采用人工进行纵梁翻转的操作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卡位机构与第二定位检测机构进行配合,实现纵梁最终的位置确定,提高了机械手的抓取成功率,也使纵梁符合运输小车的运输要求,其定位过程简单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翻转机构包括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提升移动机构将纵梁放置在第一翻板上进行暂时放置,第二翻板经第二气缸提升以后,导向部成竖直状态,第二承载部为水平状态,第一翻板经第一气缸提升,第一承载部向导向部移动,纵梁移动至第二承载部上,导向部下移,最终斜向微调辊组,重力作用下,纵梁滑向微调辊组的辊面,完成翻转操作。其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替代人工翻转纵梁,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卡位机构包括回转气缸和第一卡位板,回转气缸的活塞杆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位板,第二卡位板与第一卡位板配合,对纵梁进行横向位置确定;位置确定以后,第二定位检测机构与微调辊组配合,对纵梁进行纵向位置确定,使其最终符合机械手抓取位置相符,替代了原有采用人工进行将纵梁放置在运输小车上的方式,省时省力,减少人工,提高了效率,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结构简单、省时省力,能够对冲压完成以后的纵梁,进行翻转、定位,替代原有采用人工进行纵梁翻转的操作方式,降低了操作危险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回转气缸和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提升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输送辊组、11-第一机架、12-输送辊、13-第一定位区、14-第二定位区、 15-第三定位区、16-轨道、2-翻转机构、21-翻转机架、22-第一翻板、221-第一承载部、22-阻挡部、23-第二翻板、231-导向部、232-第二承载部、233-辅助承载部、24-第一气缸、25-第二气缸、3-微调辊组、31-第二机架、32-微调辊、4-第一定位检测机构、41-第一红外发射端、42-第一红外接收端、5-提升移动机构、51-移动底座、52-滚轮、53-提升气缸、54-提升板、55-辅助阻挡部、 6-第二定位检测机构、61-第二红外发射端、62-第二红外接收端、7-卡位机构、 71-回转气缸、711-第二卡位板、72-第一卡位板、721-连接杆、73-环形块、8- 导向机构、81-导向杆、82-导向板、8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输送辊组1、设置于输送辊组1一侧的翻转机构2、设置于翻转机构2另一侧的微调辊组3。
输送辊组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检测机构4,输送辊组1的底部设置有提升移动机构5,提升移动机构5用于将输送辊组1上停止移动后的纵梁移动至翻转机构2上。
微调辊组3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检测机构6和卡位机构7,卡位机构7与第二定位检测机构6共同配合使用,用于确定纵梁的最终位置。
如图2所示,输送辊组1包括第一机架11和转动安装于第一机架11上的若干输送辊12,输送辊12与第一动力装置驱动连接。
第一机架11沿纵梁运动方向等距设置为第一定位区13、第二定位区14和第三定位区15,位于第一定位区13、第二定位区14、第三定位区15的第一机架11上均设置有第一定位检测机构4。
第一定位检测机构4包括第一红外发射端41和与第一红外发射端41配合使用的第一红外接收端42。
如图2所示,提升移动机构5为两个,两提升移动机构5分别设置于第一定位区13与第二定位区14之间,和第二定位区14与第三定位区15之间。
如图6所示,提升移动机构5包括移动底座51,移动底座51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通过伺服电机动力驱动的滚轮52,移动底座5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升气缸53,提升气缸53的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提升板54,提升板54靠近输送辊组1一端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辅助阻挡部55,辅助阻挡部55用于提升移动纵梁时,放置纵梁滑落,保证纵梁移动至翻转机构2上。
如图3所示,翻转机构2包括翻转机架21,翻转机架21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第一翻板22和第二翻板23,第一翻板22位于靠近输送辊组1的一侧,第二翻板23位于靠近微调辊组3的一侧,第一翻板22与第一气缸24铰接,第一气缸24与翻转机架21铰接,第二翻板23与第二气缸25铰接,第二气缸25与翻转机架21铰接。
第一翻板22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承载部221,第一承载部221靠近输送辊组1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形成阻挡部222,第一承载部221的底部与第一气缸24铰接。
第二翻板23包括导向部231,在非工作状态下,导向部231斜向靠近微调辊组3的一侧设置,导向部231靠近第一翻板22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承载部232,导向部231的两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辅助承载部233。
在本实用新型中,翻转机构2包括第一翻板22和第二翻板23,提升移动机构5将纵梁放置在第一翻板22上进行暂时放置,第二翻板23经第二气缸25 提升以后,导向部231成竖直状态,第二承载部232为水平状态,第一翻板22 经第一气缸24提升,第一承载部221向导向部231移动,纵梁翻转移动至第二承载部232上,导向部231下移,最终斜向微调辊组3,重力作用下,纵梁滑向微调辊组3的辊面,完成翻转操作。其结构紧凑,安全可靠,替代人工翻转纵梁,提高了操作安全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微调辊组3包括第二机架31和转动安装于第二机架 31上的若干微调辊32,微调辊32与第二动力装置驱动连接。
第二机架3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定位检测机构6,第二定位检测机构6包括第二红外发射端61和与第二红外发射端61配合使用的第二红外接收端62。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定位检测机构4和第二定位检测机构6均为红外发射的方式进行定位检测,第一定位检测机构4和第二定位检测机构6分别与控制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的控制器信号连接,用于将所检测到的控制信息转化为电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的起停,进而控制输送辊12、微调辊32的运动距离,实现对纵梁的位置调整。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第二机架3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卡位机构7,卡位机构7包括与微调辊32同轴设置的回转气缸71,和安装于第二机架31内侧的第一卡位板72,回转气缸71和第一卡位板72均位于远离翻转机构2一侧的第二机架31上。
第一卡位板72通过连接杆721与第二机架31螺纹连接,便于根据不同尺寸的纵梁调整第一卡位板72与第二机架31之间的距离,满足机械手抓取纵梁的位置需求。
回转气缸71的活塞杆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位板711,第二卡位板711的初始位置为斜向靠近微调辊32的一侧设置,保证了翻转机构2将纵梁放置的微调辊组3的辊面上时,不会受到第二卡位板711的阻挡,保证了工序的正常进行。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机架31上固定安装有导向机构8,导向机构8包括与微调辊32同轴设置的两导向杆81,两导向杆81分别设置于回转气缸71 的两侧,两导向杆81上滑动设置有导向板82,两导向杆8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机架31固定连接。
导向板82开设有配合回转气缸71的活塞杆滑动使用的通孔821,回转气缸71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两环形块73,两环形块83分别设置于导向板82 的两侧。
回转气缸71的活塞杆在导向板82的导向下,与微调辊32同轴移动,保证了第二卡位板711的移动方向与微调辊32的运动方向垂直,防止纵梁移动中出现位置偏差,提高了回转气缸71的移动效果。
在进行纵梁位置微调时,第二卡位板711与第一卡位板72配合,对纵梁进行横向位置确定;位置确定以后,第二定位检测机构6与微调辊组3配合,对纵梁进行纵向位置确定,使其最终符合机械手抓取位置相符,替代了原有采用人工进行将纵梁放置在运输小车上的方式,省时省力,减少人工,提高了效率,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冲压成型后的纵梁,经前方的移动辊组,移动至输送辊组1的辊面上,经第一定位区13上的第一红外检测机构4进行初定位,确定纵梁开始进入输送辊组1的辊面上,同时根据第一定位区13上的第一红外检测机构4的检测时间和输送辊12的转速,来测算纵梁行进距离,定义为L1;之后纵梁继续运动,第二定位区14上的第一红外检测机构4进行再定位,再测算纵梁行进距离,定义为L2;之后纵梁继续运动,第二定位区15上的第一红外检测机构4进行最终定位,当第二定位区15上的第一红外检测机构4检测到纵梁以后,输送辊12停止运动,根据L1和L2的测算数值、第一定位区13上的第一红外检测机构4和第二定位区14上的第一红外检测机构4的检测时间、输送辊12的转速,确定纵梁最终自输送辊组1上的位置。
纵梁在输送辊组1上停止运动以后,提升板54在提升气缸53的作用下,上移,托起纵梁,滚轮52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沿轨道16向翻转机构2移动,移动既定距离以后,纵梁位于第一承载部221的上方,提升板54下移,纵梁落在第一承载部221上,提升移动机构5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纵梁移动。
纵梁落在第一承载部221上以后,第二气缸25提升导向部231上移,实现竖直状态,第一气缸24提升第一承载部221上移,实现纵梁向导向部231翻转,纵梁与导向部231抵接,并落在第二承载部232和辅助承载部233上,之后第二气缸25带动导向部231下移,导向部231回至初始位置,向微调辊组3一侧倾斜,纵梁在重力的作用下,滑落至微调辊组3的辊面上。
纵梁滑落在微调辊组3的辊面上以后,回转气缸7驱动第二卡位板711由斜向微调辊32一侧的状态,变为竖直状态,并向第一卡位板72的方向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带动纵梁抵接在第一卡位板72的表面;抵接以后,回转气缸71带动第二卡位板711回至初始位置,微调辊32带动纵梁移动,在第二定位检测结构6的检测下,当第二红外发射端61与第二红外接收端62之间的红外信号被阻断时,微调辊32停止运动,确定纵梁的最终位置,使纵梁与机械手的抓取位置相符,便于机械手进行抓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翻转机构 2对纵梁进行翻转,替代了原有采用人工进行纵梁翻转的操作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卡位机构7与第二定位检测机构6进行配合,实现纵梁最终的位置确定,提高了机械手的抓取成功率,也使纵梁符合运输小车的运输要求,其定位过程简单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结构简单、省时省力,能够对冲压完成以后的纵梁,进行翻转、定位,替代原有采用人工进行纵梁翻转的操作方式,降低了操作危险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辊组、设置于所述输送辊组一侧的翻转机构、设置于所述翻转机构另一侧的微调辊组;
所述输送辊组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检测机构,所述输送辊组的底部设置有提升移动机构,所述提升移动机构用于将所述输送辊组上停止移动后的纵梁移动至所述翻转机构上;
所述微调辊组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检测机构和卡位机构,所述卡位机构与所述第二定位检测机构共同配合使用,用于确定纵梁的最终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组包括第一机架和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机架上的若干输送辊,所述输送辊与第一动力装置驱动连接;
所述第一机架沿纵梁运动方向等距设置为第一定位区、第二定位区和第三定位区,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区、所述第二定位区、所述第三定位区的所述第一机架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检测机构;
所述第一定位检测机构包括第一红外发射端和与所述第一红外发射端配合使用的第一红外接收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移动机构为两个,两所述提升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区与所述第二定位区之间,和所述第二定位区与所述第三定位区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的底部外侧设置有通过伺服电机动力驱动的滚轮,所述移动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提升气缸,所述提升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提升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机架,所述翻转机架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第一翻板和第二翻板,所述第一翻板位于靠近所述输送辊组的一侧,所述第二翻板位于靠近所述微调辊组的一侧,所述第一翻板与第一气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翻转机架铰接,所述第二翻板与第二气缸铰接,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翻转机架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靠近所述输送辊组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形成阻挡部,所述第一承载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气缸铰接;
所述第二翻板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斜向靠近所述微调辊组的一侧设置,所述导向部靠近所述第一翻板的一端垂直向上延伸形成第二承载部,所述导向部的两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辅助承载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辊组包括第二机架和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上的若干微调辊,所述微调辊与第二动力装置驱动连接;
所述第二机架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二定位检测机构,所述第二定位检测机构包括第二红外发射端和与所述第二红外发射端配合使用的第二红外接收端;
所述第二机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卡位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机构包括与所述微调辊同轴设置的回转气缸,和安装于所述第二机架内侧的第一卡位板,所述回转气缸和所述第一卡位板均位于远离所述翻转机构一侧的所述第二机架上;
所述第一卡位板通过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机架螺纹连接;
所述回转气缸的活塞杆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位板,所述第二卡位板的初始位置为斜向靠近所述微调辊的一侧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纵梁翻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架上固定安装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所述微调辊同轴设置的两导向杆,两所述导向杆分别设置于所述回转气缸的两侧,两所述导向杆上滑动设置有导向板;
所述导向板开设有配合所述回转气缸的活塞杆滑动使用的通孔,所述回转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两环形块,两所述环形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导向板的两侧。
CN202022164626.XU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 Active CN2136220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4626.XU CN213622036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64626.XU CN213622036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22036U true CN213622036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56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64626.XU Active CN213622036U (zh) 2020-09-28 2020-09-28 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220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09070A (zh) 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
CN105108740B (zh) 一种移动式装卸轮机器人
CN210214723U (zh) 一种agv搬运车
CN213622036U (zh) 一种纵梁翻转定位装置
CN210260981U (zh) 一种用于自导航agv小车的升降装置
CN206940356U (zh) 钢卷周转运输车
CN212310736U (zh) 锻压加工设备
CN114194694A (zh) 一种钢结构施工构件仓储系统
CN209919845U (zh) 一种裙板拆装装置
CN211915288U (zh) 一种上料装置
JPH1178810A (ja) 廃自動車分解設備
CN210755506U (zh) 一种横剪自动出料装置
CN109650083B (zh) 一种载车板自动翻转堆垛装置
CN111229965A (zh) 一种上料装置
JP3528116B2 (ja) 資材移送方法と移送装置
JPH1159516A (ja) タイヤ取付け装置
CN220845362U (zh) 一种回收机动车入库堆垛机
CN214191700U (zh) 一种c型钢翻转下料装置
CN217535345U (zh) 一种用于现代物流行业的仓储运输设备
CN218433313U (zh) 移动式水平转运系统
CN219044703U (zh) 一种集装箱前后框的翻转堆垛输运组件
CN220943127U (zh) 压铸件成型后处理集成系统
CN220744680U (zh) 一种龙门式装车机、装车系统
CN211894858U (zh) 一种省工作总时长的行走板材运输车
CN217048860U (zh) 一种自动升降agv搬运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