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19972U - 一种内燃观光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燃观光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19972U
CN213619972U CN202022891307.9U CN202022891307U CN213619972U CN 213619972 U CN213619972 U CN 213619972U CN 202022891307 U CN202022891307 U CN 202022891307U CN 213619972 U CN213619972 U CN 213619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htseeing
seat
sightseeing vehicle
main body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13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un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un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un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un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13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19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19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19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观光车,包括观光车主体、设置于该观光车主体底部的车轮组和设置于该观光车主体顶部的遮蔽顶壳;所述观光车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间隔分开的驾驶室和乘客室;通过在遮蔽顶壳对应乘客室的两侧对称设置侧防护装置来有效保护两侧的游客,同时防护门帘透明设置不影响游客对两侧风景的观赏,并且两侧的侧防护装置既能够有效的阻挡雨水和大风,又能够增加了观光的舒适性。除此之外,侧防护装置活动设置,通过双向开关来调节驱动电机正转或反转,再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旋转进而引导防护门帘竖直上升或下降;因而能够根据天气的需要,及时改变侧防护装置的状态,以适应游客不同的需求,应用范围更广。

Description

一种内燃观光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观光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燃观光车。
背景技术
观光车拥有个性化的操控系统,转向灵活,手感舒适,轻便顺畅,驾驶简单等优点。观光车广泛应用于酒店,景区,售楼看房车,工厂,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码头,体育馆,公园等场所。目前,观光车大多为敞开式结构,虽然这种结构有利于乘客亲近大自然、保存空气流通,但无法预防风雨雾霾等恶劣天气,使之在碰到此种天气时观光车的乘坐人数减少。现在装有挡风玻璃的观光车,其挡风玻璃为固定安装的,不能打开,同时对空气流通也即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观光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装有挡风玻璃的观光车,其挡风玻璃为固定安装的,不能打开,同时对空气流通也即为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燃观光车,包括观光车主体、设置于该观光车主体底部的车轮组和设置于该观光车主体顶部的遮蔽顶壳;所述观光车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间隔分开的驾驶室和乘客室;所述遮蔽顶壳对应所述乘客室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防护装置,所述侧防护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轴、防护门帘和双向开关;所述转动轴的两端铰接在所述遮蔽顶壳上,所述防护门帘透明设置并且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遮蔽顶壳上并与所述转动轴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动轴旋转进而引导所述防护门帘竖直上升或下降,所述双向开关安装在所述遮蔽顶壳上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以调节所述驱动电机正转或反转。
可选地,所述驾驶室设置有驾驶员座椅、副驾驶员座椅、仪表显示装置和方向盘;所述驾驶员座椅和所述副驾驶员座椅并排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尾端,所述仪表显示装置和方向盘并排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前端,所述方向盘布置在所述驾驶员座椅的前方并与所述车轮组驱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乘客室设置有第一观光座椅排、第二观光座椅排和第三观光座椅排;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相对于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和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反向设置,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和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从前至后依次排列并布置在所述乘客室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与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之间设置有第一放腿空间,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与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之间设置有第二放腿空间,所述第一放腿空间的大小是所述第二放腿空间的大小的两倍。
可选地,所述观光车主体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前侧登车台阶和后侧登车台阶,所述前侧登车台阶与所述第一放腿空间相对应,所述后侧登车台阶与所述第二放腿空间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和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结构相同,均包括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左侧座椅、中部座椅和右侧座椅;所述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观光车主体上,所述左侧座椅、所述中部座椅和所述右侧座椅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并布置在所述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有左座椅支撑结构、中座椅支撑结构和右座椅支撑结构;所述左侧座椅、所述中部座椅和所述右侧座椅与所述左座椅支撑结构、所述中座椅支撑结构和所述右座椅支撑结构一一对应并相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左侧座椅和所述右侧座椅的外侧均转动设置有阻挡扶手,所述左侧座椅和所述右侧座椅上均设置有安全带。
可选地,所述观光车主体包括底盘架,所述底盘架包括与所述驾驶室相对应的前部骨架和与所述乘客室相对应的中后部骨架,所述中后部骨架焊接在所述前部骨架的尾端;所述前部骨架的上方形成一具有一定高度的承托部,所述中后部骨架平坦设置。
可选地,所述遮蔽顶壳从前至后依次包括驾驶位遮蔽棚体、观光位遮蔽棚体和后尾遮蔽棚体;所述驾驶位遮蔽棚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观光车主体的车头处,所述后尾遮蔽棚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观光车主体的车尾处,所述观光位遮蔽棚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驾驶位遮蔽棚体和所述后尾遮蔽棚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驾驶位遮蔽棚体与所述观光位遮蔽棚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支撑柱,所述加强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观光车主体上;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加强支撑柱和所述后尾遮蔽棚体,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后尾遮蔽棚体上,所述双向开关安装在所述加强支撑柱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燃观光车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在本实用新型内燃观光车中,通过在遮蔽顶壳对应乘客室的两侧对称设置侧防护装置来有效保护两侧的游客,同时防护门帘透明设置不影响游客对两侧风景的观赏,并且两侧的侧防护装置既能够有效的阻挡雨水和大风,又能够增加了观光的舒适性。除此之外,侧防护装置活动设置,通过双向开关来调节驱动电机正转或反转,再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轴旋转进而引导防护门帘竖直上升或下降;因而能够根据天气的需要,及时改变侧防护装置的状态,以适应游客不同的需求,应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燃观光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观光座椅排、第二观光座椅排和第三观光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遮蔽顶壳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观光车主体 110—驾驶室 111—驾驶员座椅
112—副驾驶员座椅 113—仪表显示装置 114—方向盘
120—乘客室 121—第一观光座椅排 122—第二观光座椅排
123—第三观光座椅排 124—第一放腿空间 125—第二放腿空间
126—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 1261—左座椅支撑结构
1262—中座椅支撑结构 1263—右座椅支撑结构 127—左侧座椅
128—中部座椅 129—右侧座椅 130—阻挡扶手
140—安全带 150—前侧登车台阶 160—后侧登车台阶
170—底盘架 171—前部骨架 1711—承托部
172—中后部骨架 200—车轮组 300—遮蔽顶壳
310—驾驶位遮蔽棚体 320—观光位遮蔽棚体 330—后尾遮蔽棚体
340—加强支撑柱 400—侧防护装置 410—驱动电机
420—转动轴 430—防护门帘 440—双向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内燃观光车,包括观光车主体100、设置于该观光车主体100底部的车轮组200和设置于该观光车主体100顶部的遮蔽顶壳300;所述观光车主体100的内部设置有间隔分开的驾驶室110和乘客室120;所述遮蔽顶壳300对应所述乘客室12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防护装置400,所述侧防护装置400包括驱动电机410、转动轴420、防护门帘430和双向开关440;所述转动轴420的两端铰接在所述遮蔽顶壳300上,所述防护门帘430透明设置并且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420上,所述驱动电机410安装在所述遮蔽顶壳300上并与所述转动轴420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动轴420旋转进而引导所述防护门帘430竖直上升或下降,所述双向开关440安装在所述遮蔽顶壳300上并与所述驱动电机410电性连接,以调节所述驱动电机410正转或反转。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燃观光车作进一步说明:在本实用新型内燃观光车中,通过在所述遮蔽顶壳300对应所述乘客室120的两侧对称设置所述侧防护装置400来有效保护两侧的游客,同时所述防护门帘430透明设置不影响游客对两侧风景的观赏,并且两侧的所述侧防护装置400既能够有效的阻挡雨水和大风,又能够增加了观光的舒适性。除此之外,所述侧防护装置400活动设置,通过所述双向开关440来调节所述驱动电机410正转或反转,再通过所述驱动电机410带动所述转动轴420旋转进而引导所述防护门帘430竖直上升或下降;因而能够根据天气的需要,及时改变所述侧防护装置400的状态,以适应游客不同的需求,应用范围更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内燃观光车的所述驾驶室110设置有驾驶员座椅111、副驾驶员座椅112、仪表显示装置113和方向盘114;所述驾驶员座椅111和所述副驾驶员座椅112并排设置于所述驾驶室110的尾端,所述仪表显示装置113和方向盘114并排设置于所述驾驶室110的前端,所述方向盘114布置在所述驾驶员座椅111的前方并与所述车轮组200驱动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驾驶室110结构的内部空间布置合理,既方便驾驶员操作,又方便了导游在副驾驶位进行领路,其结构简单、使用起来非常人性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内燃观光车的所述乘客室120设置有第一观光座椅排121、第二观光座椅排122和第三观光座椅排123;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121相对于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122和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123反向设置,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121、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122和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123从前至后依次排列并布置在所述乘客室120中。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121相对于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122和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123反向设置,便于家庭出游时,对老人、小孩的照顾,同时也方便家人之间的沟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内燃观光车的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121与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122之间设置有第一放腿空间124,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122与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123之间设置有第二放腿空间125,所述第一放腿空间124的大小是所述第二放腿空间125的大小的两倍。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121与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122相对设置,因而将所述第一放腿空间124的大小设置成所述第二放腿空间125的大小的两倍,扩大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121与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122之间的空间,便于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121与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122的游客放置腿部,避免发生踩踏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内燃观光车的所述观光车主体100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前侧登车台阶150和后侧登车台阶160,所述前侧登车台阶150与所述第一放腿空间124相对应,所述后侧登车台阶160与所述第二放腿空间125相对应。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观光车主体100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所述前侧登车台阶150和所述后侧登车台阶160能够方便游客上下车的同时,提高其乘车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内燃观光车的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121、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122和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123结构相同,均包括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126、左侧座椅127、中部座椅128和右侧座椅129;所述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126固定连接在所述观光车主体100上,所述左侧座椅127、所述中部座椅128和所述右侧座椅129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并布置在所述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126上。
其中,所述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126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有左座椅支撑结构1261、中座椅支撑结构1262和右座椅支撑结构1263;所述左侧座椅127、所述中部座椅128和所述右侧座椅129与所述左座椅支撑结构1261、所述中座椅支撑结构1262和所述右座椅支撑结构1263一一对应并相固定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121、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122和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123中均通过设置所述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126来增强与所述观光车主体100之间的连接;此外,所述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126针对所述左侧座椅127、所述中部座椅128和所述右侧座椅129一一对应设置有所述左座椅支撑结构1261、所述中座椅支撑结构1262和所述右座椅支撑结构1263,因而所述左侧座椅127、所述中部座椅128和所述右侧座椅129的承重能力好,乘坐的安全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内燃观光车的所述左侧座椅127和所述右侧座椅129的外侧均转动设置有阻挡扶手130,所述左侧座椅127和所述右侧座椅129上均设置有安全带14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左侧座椅127和所述右侧座椅129上设置所述阻挡扶手130和所述安全带140,大大地增强了乘坐于外侧的游客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内燃观光车的所述观光车主体100包括底盘架170,所述底盘架170包括与所述驾驶室110相对应的前部骨架171和与所述乘客室120相对应的中后部骨架172,所述中后部骨架172焊接在所述前部骨架171的尾端;所述前部骨架171的上方形成一具有一定高度的承托部1711,所述中后部骨架172平坦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架170布局合理,对应所述驾驶室110和所述乘客室120分别设置所述前部骨架171和所述中后部骨架172,进而使得所述观光车主体100的承载空间充足、结构强度好、承载性能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内燃观光车的所述遮蔽顶壳300从前至后依次包括驾驶位遮蔽棚体310、观光位遮蔽棚体320和后尾遮蔽棚体330;所述驾驶位遮蔽棚体310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观光车主体100的车头处,所述后尾遮蔽棚体330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观光车主体100的车尾处,所述观光位遮蔽棚体3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驾驶位遮蔽棚体310和所述后尾遮蔽棚体330的顶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驾驶位遮蔽棚体310与所述观光位遮蔽棚体320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支撑柱340,所述加强支撑柱340固定连接于所述观光车主体100上;所述转动轴420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加强支撑柱340和所述后尾遮蔽棚体330,所述驱动电机410安装在所述后尾遮蔽棚体330上,所述双向开关440安装在所述加强支撑柱340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驾驶位遮蔽棚体310、所述观光位遮蔽棚体320和所述后尾遮蔽棚体330一体设置,从而使得所述遮蔽顶壳300的整体更为稳固,同时避免了所述遮蔽顶壳300在甩动时发生撕裂发生漏水的现象。与此同时,通过设置所述加强支撑柱340,以避免所述遮蔽顶壳300在使用时发生左右晃动,稳定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燃观光车,包括观光车主体、设置于该观光车主体底部的车轮组和设置于该观光车主体顶部的遮蔽顶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光车主体的内部设置有间隔分开的驾驶室和乘客室;所述遮蔽顶壳对应所述乘客室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侧防护装置,所述侧防护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轴、防护门帘和双向开关;所述转动轴的两端铰接在所述遮蔽顶壳上,所述防护门帘透明设置并且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遮蔽顶壳上并与所述转动轴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动轴旋转进而引导所述防护门帘竖直上升或下降,所述双向开关安装在所述遮蔽顶壳上并与所述驱动电机电性连接,以调节所述驱动电机正转或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设置有驾驶员座椅、副驾驶员座椅、仪表显示装置和方向盘;所述驾驶员座椅和所述副驾驶员座椅并排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尾端,所述仪表显示装置和方向盘并排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前端,所述方向盘布置在所述驾驶员座椅的前方并与所述车轮组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室设置有第一观光座椅排、第二观光座椅排和第三观光座椅排;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相对于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和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反向设置,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和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从前至后依次排列并布置在所述乘客室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与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之间设置有第一放腿空间,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与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之间设置有第二放腿空间,所述第一放腿空间的大小是所述第二放腿空间的大小的两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光车主体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前侧登车台阶和后侧登车台阶,所述前侧登车台阶与所述第一放腿空间相对应,所述后侧登车台阶与所述第二放腿空间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观光座椅排、所述第二观光座椅排和所述第三观光座椅排结构相同,均包括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左侧座椅、中部座椅和右侧座椅;所述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观光车主体上,所述左侧座椅、所述中部座椅和所述右侧座椅从左至右依次排列并布置在所述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排支撑固定结构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有左座椅支撑结构、中座椅支撑结构和右座椅支撑结构;所述左侧座椅、所述中部座椅和所述右侧座椅与所述左座椅支撑结构、所述中座椅支撑结构和所述右座椅支撑结构一一对应并相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座椅和所述右侧座椅的外侧均转动设置有阻挡扶手,所述左侧座椅和所述右侧座椅上均设置有安全带。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光车主体包括底盘架,所述底盘架包括与所述驾驶室相对应的前部骨架和与所述乘客室相对应的中后部骨架,所述中后部骨架焊接在所述前部骨架的尾端;所述前部骨架的上方形成一具有一定高度的承托部,所述中后部骨架平坦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燃观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顶壳从前至后依次包括驾驶位遮蔽棚体、观光位遮蔽棚体和后尾遮蔽棚体;所述驾驶位遮蔽棚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观光车主体的车头处,所述后尾遮蔽棚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观光车主体的车尾处,所述观光位遮蔽棚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驾驶位遮蔽棚体和所述后尾遮蔽棚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驾驶位遮蔽棚体与所述观光位遮蔽棚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加强支撑柱,所述加强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观光车主体上;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加强支撑柱和所述后尾遮蔽棚体,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后尾遮蔽棚体上,所述双向开关安装在所述加强支撑柱上。
CN202022891307.9U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内燃观光车 Active CN213619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1307.9U CN213619972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内燃观光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1307.9U CN213619972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内燃观光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19972U true CN213619972U (zh) 2021-07-06

Family

ID=76638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1307.9U Active CN213619972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内燃观光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199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23956A (zh) * 2022-12-22 2023-04-07 江苏欧皇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晴雨两用形态四轮观光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23956A (zh) * 2022-12-22 2023-04-07 江苏欧皇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晴雨两用形态四轮观光车
CN115923956B (zh) * 2022-12-22 2023-11-28 江苏欧皇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晴雨两用形态四轮观光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13183A (en) Privacy shroud for aircraft seats
CN213619972U (zh) 一种内燃观光车
US5658039A (en) Wind protection structures for a cabriolet
US2231293A (en) Vehicle canopy
CN208198411U (zh) 一种新型的高隔音降噪折棚风挡结构
CN116080580A (zh) 汽车座椅和车辆
CN210416326U (zh) 皮卡车改装用多功能沙发
US11148572B2 (en) Drop down sleeper cabin
CN109050684B (zh) 一种客车
CN214822771U (zh) 一种安全可靠型旅游观光车
KR200171579Y1 (ko) 차량용 차양막
CN220948321U (zh) 一种躺式自行车
CA3003515C (en) Drop down sleeper cabin
CN211252169U (zh) 一种景区电动观光车顶棚调节机构
JP2788428B2 (ja) ゴルフカート
CN217415938U (zh) 一种新型电动观光车
CN219312584U (zh) 一种可升降调节的汽车座椅扶手
CN203358414U (zh) 用于载重汽车的驾驶室下卧铺
CN215760723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型公交车候车亭
KR102336742B1 (ko) 직선방향 수평을 이루는 자동차용 전동시트
CN207809134U (zh) 一种汽车电动座椅的支撑骨架
CN2445980Y (zh) 三层平板卧铺客车
KR102336192B1 (ko) 전기 자동차
CN2920791Y (zh) 自行车儿童座椅头枕
CN201005883Y (zh) 电动老年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