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80580A - 汽车座椅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80580A
CN116080580A CN202310184616.8A CN202310184616A CN116080580A CN 116080580 A CN116080580 A CN 116080580A CN 202310184616 A CN202310184616 A CN 202310184616A CN 116080580 A CN116080580 A CN 1160805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unit
backrest
main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1846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江平
杨大成
蒋孝渊
邱德平
俞士庆
高箭
张田程
吴港
程浩
李之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1846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805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805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805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2Thigh-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和车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主体、第一安全带组件以及第二安全带组件。座椅主体包括枢接的座椅部和靠背部。所述靠背部包括远离所述座椅部的上端。所述座椅部包括背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安全带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靠近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第二安全带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包括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二固定单元靠近所述第二侧面设置。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驾驶时代的来临,人们对车上的生活娱乐要求及商务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把车打造成为移动出行的第三空间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人们在多人乘坐汽车时对于乘坐位置的需求,座椅需要能够在不同场景下发挥不同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和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部分或者全部不足。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主体、第一安全带组件以及第二安全带组件。座椅主体包括枢接的座椅部和靠背部。所述靠背部包括远离所述座椅部的上端。所述座椅部包括背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安全带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靠近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第二安全带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包括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二固定单元靠近所述第二侧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一卷收端和第一安全带本体;所述第一安全带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卷收于所述第一卷收端;所述第一安全带本体还与所述上端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卷收端设置于所述背面,并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端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固定端、第二卷收端和第二安全带本体;所述第二安全带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卷收于所述第二卷收端;所述第二安全带本体还与所述上端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座椅部和所述靠背部的枢接位置;所述第二卷收端设置于所述背面;所述第二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卷收器靠近所述第二侧面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背面的固定结构;其中,部分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部分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与所述固定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部包括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包括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主靠背梁和加强靠背梁;所述主靠背梁与所述加强靠背梁固定连接、并在所述主靠背梁与所述加强靠背梁之间形成所述靠背骨架的支撑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部还包括靠背支撑件;所述靠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空间中,并且分别于所述主靠背梁和所述加强靠背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靠背骨架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截面为“工”字形。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部包括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主座椅梁和加强座椅梁;所述主座椅梁和所述加强座椅梁固定连接、并在所述主座椅梁和所述加强座椅梁之间形成所述座椅骨架的加强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骨架还包括座椅支撑件;所述座椅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加强空间中,并且分别于所述主座椅梁和所述加强座椅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座椅梁的厚度大于所述主座椅梁的厚度。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驾驶座椅、中间座椅以及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座椅;所述中间座椅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和所述汽车座椅之间;其中,所述中间座椅包括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中间座椅远离所述汽车座椅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座椅包括靠背单元和座椅单元;所述靠背单元和所述座椅单元枢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包括控制系统;所述靠背单元远离所述座椅单元的一侧设置有副仪表板;所述副仪表板设置有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申请将第二安全带组件设置在汽车座椅上来提高第二安全带组件的保护强度,进而也就能够提高车辆对乘坐在中间座椅上的乘客的保护安全度。第二安全带的设置方式使得乘客乘坐于中间座椅时,汽车座椅能够为中间座椅的乘客提供适当的乘坐空间,并且第二安全带组件与乘客的距离更远,能够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和乘坐舒适性。
应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为本申请的车辆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2示出为本申请的汽车座椅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3示出为本申请的汽车座椅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4示出为图3所示的汽车座椅的后侧整体示意图。
图5示出为本申请的汽车座椅的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
图6示出为图5所示的汽车座椅的A-A剖面简化示意图。
图7示出为本申请的汽车座椅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8示出为图7所示的汽车座椅的B-B剖面简化示意图。
其中,100汽车座椅、1座椅主体、11座椅部、111背面、112第一侧面、113第二侧面、114座椅骨架、1141主座椅梁、1142加强座椅梁、1143加强空间、1144座椅支撑件、1145凹入结构、1146加强结构、12靠背部、121上端、122靠背骨架、1221主靠背梁、1222加强靠背梁、1223支撑空间、1224靠背支撑件、1225加强筋、1226增强结构、13固定结构、2第一安全带组件、21第一固定单元、211第一固定端、212第一卷收端、213第一安全带本体、22第一连接单元、3第二安全带组件、31第二固定单元、311第二固定端、312第二卷收端、313第二安全带本体、200中间座椅、201第二连接单元、202靠背单元、203座椅单元、X宽度方向、Y长度方向、Z高度方向、α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未示出)。车辆包括驾驶座椅(未示出)、中间座椅200以及汽车座椅100。中间座椅200设置于驾驶座椅和汽车座椅100之间。驾驶座椅可以理解为是驾驶车辆的驾驶员所乘坐的座椅。汽车座椅100可以理解为是日常生活中所称的副驾驶座椅。在常规的车辆中,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之间通常设置为副仪表板和扶手箱。本申请通过在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之间设置中间座椅200,使得车辆的前排能够乘坐多一名乘客。考虑到常规车辆在承载三人时,会有其中一名乘客与其他乘客分开乘坐的情况,本申请的车辆通过设置中间座椅200,使得所有乘客都能够乘坐于前排,提高了乘客沟通的便捷性,也提升了乘客的乘坐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座椅200包括靠背单元202和座椅单元203。靠背单元202和座椅单元203枢接。如此,当中间座椅200不需要乘坐乘客时,可以将靠背单元202枢转靠近座椅单元203,也就是将靠背单元202折叠起来,使得车辆内部的前排空间和后排空间流通,提高车辆内部乘坐空间的通透性。
进一步地,车辆包括控制系统(未示出)。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单元202远离座椅单元203的一侧设置有副仪表板(未示出)。副仪表板设置有电控单元(未示出)。电控单元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换言之,副仪表板可以作为控制面板使用,也可以展开作为中间座椅200使用,因此能够满足乘客不同的需求,提升乘客的满意度。
为了提高中间座椅200的乘坐安全性,车辆需要在中间座椅200设置安全带结构。由于驾驶座椅和汽车座椅100之间的空间有限,中间座椅200难以设置有足够尺寸和强度的骨架来保证受冲击时安全带结构的保护强度。为此,本申请的车辆借用了汽车座椅100的结构来为中间座椅200提供安全保护。
本申请的汽车座椅100包括座椅主体1。座椅主体1包括枢接的座椅部11和靠背部12,从而使得乘客能够调节座椅部11和靠背部12之间的角度,提升乘坐的舒适性。靠背部12包括远离座椅部11的上端121。座椅部11包括背面111、以及相对的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3。座椅主体1还包括设置于座椅主体1的第一安全带组件2。第一安全带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单元21和第一连接单元22。第一固定单元21靠近第一侧面112设置。第一连接单元22设置于第二侧面113。第一固定单元21能够与第一连接单元22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单元21和第一连接单元22连接时,第一安全带组件2能够形成宽度方向X和高度方向Z所在平面上的连接,从而将乘坐于汽车座椅100上的乘客固定在汽车座椅100上。当车辆受到撞击时,第一安全带组件2能够阻止乘客在长度方向Y上的移动,以免乘客受到二次伤害。
座椅主体1还包括设置于座椅主体1的第二安全带组件3。第二安全带组件3包括第二固定单元31。第二固定单元31靠近第二侧面113设置。中间座椅200包括第二连接单元201。第二连接单元201设置于中间座椅200远离汽车座椅100的一侧。第二固定单元31能够与第二连接单元201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单元31和第二连接单元201连接时,第二安全带组件3和第二连接单元201的配合能够在中间座椅200上形成宽度方向X和高度方向Z所在平面上的连接,从而将乘坐于中间座椅200上的乘客固定在汽车座椅100上。
汽车座椅100的尺寸大,因此骨架结构强度大于中间座椅200的骨架强度。本申请将第二安全带组件3设置在汽车座椅100上来提高第二安全带组件3的保护强度,进而也就能够提高车辆对乘坐在中间座椅200上的乘客的保护安全度。此外,由于中间座椅200在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通常小于汽车座椅100,将第二安全带组件3设置于中间座椅200上还容易导致第二安全带组件3给乘客带来束缚感和摩擦勒痕,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因此,本申请的车辆的设置方式,使得乘客乘坐于中间座椅200时,汽车座椅100能够为中间座椅200的乘客提供适当的乘坐空间,第二安全带组件3与乘客的距离更远,能够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和乘坐舒适性。
参考图3和图4,第一固定单元21包括第一固定端211、第一卷收端212和第一安全带本体213。第一安全带本体21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端211固定连接、另一端卷收于第一卷收端212。如此,在不需要使用第一安全带组件2时,第一安全带本体213能够卷收于第一卷收端212处,提高汽车座椅100的整洁度。在乘客使用第一安全带组件2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拉动第一安全带组件2,使得第一安全带组件2能够以适当的力度将乘客固定在汽车座椅10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端211设置于第一侧面112。第一卷收端212设置于背面111,并且靠近第一固定端211设置。第一安全带本体213还与上端121滑动连接。乘客使用第一安全带组件2时,在第一侧面112所在的方向拉动第一安全带本体213,并将第一安全带本体213和第一连接单元22连接。此时第一安全带本体213在高度方向Z和宽度方向X所在的平面上,形成以第一固定端211、上端121和第一连接单元22为顶点的三角形。三角形结构能够在多个位置上对乘客提供固定和保护的功能,并且在相同的固定力度的条件下能够降低对乘客的勒紧感,提升乘客的使用感受。
实际上,该实施例将第一安全带组件2整体设置在汽车座椅100上。如此,乘客在长度方向Y上移动座椅主体1、围绕高度方向Z旋转座椅主体1时,第一安全带组件2能够跟随座椅主体1一起移动,方便座椅主体1的移动调节。其中,上文和下文所描述的宽度方向X、长度方向Y和高度方向Z三者之间互为垂直关系。
应当说明的是,附图示出的汽车座椅100为骨架结构。实际上汽车座椅100还包括软垫等表面部件。第一安全带本体213与上端121的滑动连接,可以是与第一卷收端212连接的部分设置在软垫内,随后在上端121的软垫处通过开口伸出软垫,通过该开口与上端121进行滑动连接。或者,也可以是在骨架上设置允许第一安全带本体213穿过的结构,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卷收端212设置于车辆的车身结构内,并且第一安全带本体213从B柱(未示出)中伸出。乘客使用第一安全带组件2时,第一安全带本体213在高度方向Z和宽度方向X所在的平面上,形成以第一固定端211、B柱和第一连接单元22为顶点的三角形。这种设置方式将第一安全带组件2和车辆的车身固定,提高了第一安全带组件2的保护强度,也能够降低对汽车座椅100强度的要求。
类似地,第二固定单元31包括第二固定端311、第二卷收端312和第二安全带本体313。第二安全带本体313的一端与第二固定端311固定连接、另一端卷收于第二卷收端312。第二安全带本体313还与上端121滑动连接。第二固定端311设置于座椅部11和靠背部12的枢接位置。第二卷收端312设置于背面111。第二固定端311和第二卷收器靠近第二侧面113设置。
相比于将第二固定端311设置在第二侧面113的技术方案,第二固定端311设置在座椅部11和靠背部12的枢接位置有利于与第一连接单元22分开布置,避免在同时使用第一安全带组件2和第二安全带组件3时第二安全带本体313和第一连接单元22的干涉。此外,第二固定端311设置于座椅部11和靠背部12的枢接位置使得第二固定端311与第二侧面113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间距,因此允许乘坐于中间座椅200的乘客有更大的乘坐空间以及佩戴第二安全带本体313时的舒适性。
应当说明的是,第二安全带本体313与上端121的滑动连接,也可以是与第二卷收端312连接的部分设置在软垫内,随后在上端121的软垫处通过开口伸出软垫,通过该开口与上端121进行滑动连接。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主体1包括设置于背面111的固定结构13。其中,部分第一固定单元21和部分第二固定单元31与固定结构13连接。下文将以第一卷收端212和第二卷收端312分别与固定结构13连接的实施例为例进行描述。
固定结构13能够为第一卷收端212和第二卷收端312提供牢固的刚性连接。在车辆受到撞击时,第一卷收端212和第二卷收端312能够通过固定结构13保持和座椅主体1的连接,避免脱落造成保护失效。此外,固定结构13设置于座椅部11的背面111,因此第一卷收端212和第二卷收端312也设置于座椅部11。因此,靠背部12能够具有流线型的设计和外观,能够提升汽车座椅100的美观度。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卷收端212和第二卷收端312可以和座椅部11以及固定结构13同时连接,从而进一步加强连接强度。举例而言,即便车辆受撞击后,第一卷收端212或者第二卷收端312与座椅部11脱离,也还能够与固定结构13保持连接,因此第一安全带组件2或者第二安全带组件3对于乘客依旧具有保护效果。
本申请对于固定结构13的设置方式并不限制。例如可以是固定结构13突出于第一侧面112,并且第一固定单元21在第一侧面112远离第二侧面113的一侧与固定结构13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车辆的空间、座椅主体1内部的结构空间来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3设置于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3之间。换言之,第一卷收端212和第二卷收端312均设置于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3之间。
通过这样设置,第一卷收端212和第二卷收端312能够在宽度方向X上收纳于座椅主体1内部。在汽车座椅100安装于不同的车辆时,也无需为突出于第二侧面113的第二卷收端312或者突出于第一侧面112的第一卷收端212预留空间,提升了汽车座椅100的通用性。此外,这种设置方式也使得第一卷收端212与上端121的距离、第二卷收端312与上端121的距离最短,因此乘客能够充分利用第一安全带本体213和第二安全带本体313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单元21和第二固定单元31连接于固定结构13朝向第一侧面112的一侧。换言之,第一卷收端212和第二卷收端312能够在长度方向Y上收纳于座椅主体1内部。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减少汽车座椅100在长度方向Y上的尺寸,因此能够为车辆的后排乘客提供更宽敞舒适的乘坐空间。此外,这种设置方式也能够避免由于突出于固定结构13导致乘客容易踢碰到第一固定单元21和第二固定单元31,进而避免乘客受伤、降低第一固定单元21和第二固定单元31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诚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汽车座椅100的实际内部空间、车辆的内部空间选择性地只将第一固定单元21设置于固定结构13朝向第一侧面112的一侧,或者只将第二固定单元31设置于固定结构13朝向第二侧面113的一侧,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单元21和第二固定单元31同时设置于第一侧面112和第二侧面113之间,并且均设置于固定结构13朝向第一侧面112的一侧。此时第一固定单元21和第二固定单元31能够完全地隐藏于座椅主体1的内部,方便汽车座椅100进行前后移动、旋转等位置变化。
由于汽车座椅100设置有第一安全带组件2和第二安全带组件3,在中间座椅200和汽车座椅100均乘坐有乘客时,实际上汽车座椅100和中间座椅200的撞击负载均由汽车座椅100承受。因此,汽车座椅100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难以为两名乘客提供足够的保护。为此,本申请的汽车座椅100对于骨架结构作了增强设计。
参考图5和图6,靠背部12包括靠背骨架122。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骨架122包括沿高度方向Z延伸的主靠背梁1221和加强靠背梁1222。主靠背梁1221与加强靠背梁1222固定连接、并在主靠背梁1221与加强靠背梁1222之间形成靠背骨架122的支撑空间1223。主靠背梁1221可以视为常规车辆的汽车座椅100使用的靠背梁。加强靠背梁1222可以视为本申请为了提高靠背骨架122强度所设置的靠背梁。通过将靠背骨架122设置为双层钣金结构,能够提高靠背骨架122的强度,从而使得车辆受撞击时靠背部12能够承受乘客运动所带来的负载,提高第一安全带组件2和第二安全带组件3的保护性能。
进一步地,靠背部12还包括靠背支撑件1224。靠背支撑件1224设置于支撑空间1223中,并且分别于主靠背梁1221和加强靠背梁1222固定连接。靠背支撑件1224在支撑空间1223中支撑着主靠背梁1221和加强靠背梁1222,提高主靠背梁1221和加强靠背梁1222对形变的抵抗力,进一步提高靠背骨架122的强度,从而间接地保证第一安全带组件2和第二安全带组件3对于乘客的保护。
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靠背支撑件1224设置为开口朝向座椅部11。这种设置方式是出于对加工简便的考虑。主靠背梁1221、加强靠背梁1222和靠背支撑件1224之间通过焊接进行连接。在焊接时可以是先将主靠背梁1221和加强靠背梁1222之间进行焊接。而图6所示实施例中,主靠背梁1221朝向座椅部11一侧的空间更大,方便焊接,因此将靠背支撑件1224设置为开口朝向座椅部11。诚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主靠背梁1221的实际设置方式来修改靠背支撑件1224的开口方向,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背骨架122垂直于高度方向Z的截面为“工”字形。“工”字形的设计体积小,强度高。此外,这种设计还能够降低靠背支撑件1224在宽度方向X上的尺寸,避免造成材料浪费,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加强靠背梁1222靠近座椅部11的一侧,加强靠背梁1222和长度方向Y之间存在夹角α。这种设置方式使得乘客乘坐于汽车座椅100时能够远离靠背骨架122,因此能够为乘客提供更大的乘坐空间,提升汽车座椅100乘坐的舒适性。夹角α过大,加强靠背梁1222和主靠背梁1221之间的距离减小,可能削减加强效果。而夹角α过小,加强靠背梁1222则过度占用乘客的乘坐空间。因此,经过发明人多次计算实验,夹角α在40°-50°之间时能够很好地平衡乘坐舒适性和加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靠背梁1221远离座椅部11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1225。车辆受到撞击时,乘客的速度依旧向前,从而带动第一安全带组件2和第二安全带组件3也向前。主靠背梁1221在长度方向Y上受到自靠背部12指向座椅部11的力,并且主靠背梁1221远离座椅部11一侧受到更大的力矩。通过在该侧设置加强筋1225,能够提高主靠背梁1221远离座椅部11一侧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提升主靠背梁1221的支撑强度。
从另一个角度看,加强筋1225的设计能够增加主靠背梁1221在高度方向Z上的截面的面积,也具有提高主靠背梁1221的强度的作用。除此之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主靠背梁1221还设置有增强结构1226。该结构也能够起到增加截面面积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主靠背梁1221的强度,有利于承受汽车座椅100由于双安全带组件的设置而增加的负载。
参考图7和图8,座椅部11包括座椅骨架114。类似地,座椅骨架114包括沿长度方向Y延伸的主座椅梁1141和加强座椅梁1142。主座椅梁1141和加强座椅梁1142固定连接、并在主座椅梁1141和加强座椅梁1142之间形成座椅骨架114的加强空间1143。主座椅梁1141可以视为常规车辆的汽车座椅100使用的座椅梁。加强座椅梁1142可以视为本申请为了提高靠背骨架122强度所设置的座椅梁。通过将靠背骨架122设置为双层钣金结构,能够提高靠背骨架122的强度,从而使得车辆受撞击时靠背部12能够承受乘客运动所带来的负载,提高第一安全带组件2和第二安全带组件3的保护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座椅骨架114还包括座椅支撑件1144。座椅支撑件1144设置于加强空间1143中,并且分别于主座椅梁1141和加强座椅梁1142固定连接。车辆受到撞击时,乘客在长度方向Y上有向前运动的趋势。第一安全带本体213和第二安全带本体313需要在长度方向Y上拉住乘客,因此座椅部11也受到朝向长度方向Y的力。座椅支撑件114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填充”加强空间1143,从而提高座椅骨架114抵抗撞击时所受的负载,以免座椅骨架114形变而导致第一安全带组件2和第二安全带组件3的保护失效。
进一步地,加强座椅梁1142设置有远离主座椅梁1141一侧的凹入结构1145。凹入结构1145朝向主座椅梁1141的一侧为与座椅支撑件1144的焊接面。通过设置凹入结构1145,焊接位置和非焊接位置分离,因此能够方便座椅支撑件1144和加强座椅梁1142的焊接,方便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座椅梁1142的厚度大于主座椅梁1141的厚度。如前文所述,主座椅梁1141为常规的座椅梁。本申请通过增加加强座椅梁1142的厚度来进一步提高座椅骨架114的强度,无需修改主座椅梁1141的设置方式。因此本申请的座椅骨架114能够通用于现有常规车辆的座椅梁,加工简单。加强座椅梁1142和座椅支撑件1144的厚度可以是在2mm-4mm的范围之内,从而在提高强度的同时避免过度占用空间。
如图8所示,在图8的视角中,座椅骨架114上方的尺寸大于下方。这是由于乘客乘坐在汽车座椅100上时,实际上乘坐于图中座椅骨架114的下方。因此座椅骨架114下方的尺寸小,能够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空间。而座椅骨架114上方的尺寸加大,能够提高座椅骨架114的强度,以免受撞击时产生形变。
与主靠背梁1221类似,主座椅梁1141也设置有加强结构1146。该结构能够起到增加截面面积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主座椅梁1141的强度,有利于承受汽车座椅100由于双安全带组件的设置而增加的负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精神作举例说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多种修改、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法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主体,包括枢接的座椅部和靠背部;所述靠背部包括远离所述座椅部的上端;所述座椅部包括背面、以及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第一安全带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包括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一连接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靠近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以及
第二安全带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主体,包括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二固定单元靠近所述第二侧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一卷收端和第一安全带本体;所述第一安全带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卷收于所述第一卷收端;所述第一安全带本体还与所述上端滑动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卷收端设置于所述背面,并且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包括第二固定端、第二卷收端和第二安全带本体;所述第二安全带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卷收于所述第二卷收端;所述第二安全带本体还与所述上端滑动连接;其中,
所述第二固定端设置于所述座椅部和所述靠背部的枢接位置;所述第二卷收端设置于所述背面;所述第二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卷收器靠近所述第二侧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主体包括设置于所述背面的固定结构;其中,部分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部分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与所述固定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和/或,
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连接于所述固定结构朝向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包括靠背骨架;所述靠背骨架包括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主靠背梁和加强靠背梁;所述主靠背梁与所述加强靠背梁固定连接、并在所述主靠背梁与所述加强靠背梁之间形成所述靠背骨架的支撑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部还包括靠背支撑件;所述靠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空间中,并且分别于所述主靠背梁和所述加强靠背梁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骨架垂直于所述高度方向的截面为“工”字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部包括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括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主座椅梁和加强座椅梁;所述主座椅梁和所述加强座椅梁固定连接、并在所述主座椅梁和所述加强座椅梁之间形成所述座椅骨架的加强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骨架还包括座椅支撑件;所述座椅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加强空间中,并且分别于所述主座椅梁和所述加强座椅梁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座椅梁的厚度大于所述主座椅梁的厚度。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座椅、中间座椅以及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所述中间座椅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椅和所述汽车座椅之间;其中,
所述中间座椅包括第二连接单元;所述第二连接单元设置于所述中间座椅远离所述汽车座椅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可拆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座椅包括靠背单元和座椅单元;所述靠背单元和所述座椅单元枢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控制系统;所述靠背单元远离所述座椅单元的一侧设置有副仪表板;所述副仪表板设置有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CN202310184616.8A 2023-02-20 2023-02-20 汽车座椅和车辆 Pending CN1160805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84616.8A CN116080580A (zh) 2023-02-20 2023-02-20 汽车座椅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184616.8A CN116080580A (zh) 2023-02-20 2023-02-20 汽车座椅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80580A true CN116080580A (zh) 2023-05-09

Family

ID=86204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184616.8A Pending CN116080580A (zh) 2023-02-20 2023-02-20 汽车座椅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8058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27479A (zh) 车座
US20190184870A1 (en) Vehicle Seat
US20040070243A1 (en) Front sea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5401072A (en) Tethered seat back for preventing rearward movement of a seat back during a vehicle rear-end collision
US5538309A (en) Vehicle body
US20110025115A1 (en) Seat back structure for seat for vehicle
JP2993923B2 (ja) 安全ベルトを備えた自動車用座席
US10442319B2 (en) Vehicle seat
EP0677002B1 (en) Vehicle body
GB2287645A (en) Dual vehicle seat with belt attachment beam
JP2001519281A (ja) 傾倒可能な背もたれを備えた車両のためのベンチシート
US20050258677A1 (en) Seat assembly with movable inner seat back
JP2007153216A (ja) 車両のシート配設構造
CN116080580A (zh) 汽车座椅和车辆
US7469970B2 (en)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three-point type seat belt
US11833946B2 (en) Vehicle seat
US11173820B2 (en) Headrest,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US7597376B2 (en) Seat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JP6658304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2008284901A (ja) 自動車の車室内構造
CN220483143U (zh) 座椅及具有其的车辆
EP2595844B1 (en) A seat belt arrangement
CN218021280U (zh) 一种新型abts座椅
KR20040042946A (ko) 자동차의 센터 시트 마운팅 구조
JP2010083191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