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97600U -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597600U CN213597600U CN202022262723.2U CN202022262723U CN213597600U CN 213597600 U CN213597600 U CN 213597600U CN 202022262723 U CN202022262723 U CN 202022262723U CN 213597600 U CN213597600 U CN 2135976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wall
- buffer
- rod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下墙面,所述下墙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杆,所述支架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墙面,所述上墙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侧面与支架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杆,所述外杆的表面开设有空腔。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等结构的配合,实现了增强建筑物之间的固定效果,且增强了支架的抗震能力,减少了建筑物因较大程度的震动而出现掉落的情况,间接的保住了建筑之间的空间范围,给建筑空间中的人员增加了逃离的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支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背景技术
建筑物是人造的、相对于地面固定的、有一定存在时间的、且是人们要么为了其形象、要么为了其空间使用的物体,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由于现有的大多数建筑物之间的固定效果较强,导致建筑物之间的韧性较差,导致支架的抗震能力不够保障缓冲建筑物有效的抗震,增加了建筑物因较大程度的震动而出现掉落的情况,建筑之间的空间范围无法有效的保障,无法给与建筑空间中的人员充分的逃离时间,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具备了增强建筑物之间的固定效果,且增强了支架的抗震能力,减少了建筑物因较大程度的震动而出现掉落的情况,间接的保住了建筑之间的空间范围,给建筑空间中的人员增加了逃离时间的优点,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有利影响,解决了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下墙面,所述下墙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杆,所述支架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墙面,所述上墙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侧面与支架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杆,所述外杆的表面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的侧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力板,所述阻力板的表面与移动杆的表面抵接,所述外杆上靠近其中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与下墙面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下墙面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与固定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底部与通槽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杆,所述缓冲杆固定连接在移动杆的底部上,所述外杆的内部开设有与缓冲杆相适配的缓冲槽,且缓冲槽的内壁和缓冲杆的表面均开设有摩擦面,所述缓冲槽的内壁与凹槽的内壁相通。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的底部与阻力板的顶部均呈倾斜设置,且移动杆与阻力板的倾斜面角度相同,所述移动杆的底部与阻力板的顶部均开设有摩擦面。
优选的,所述外杆的底部与上墙面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位于减震弹簧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固定连接在固定块的底部上,所述通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块滑动连接且适配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下墙面上靠近其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软垫,所述立杆位于顶板的正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阻力板的设置,减缓了移动杆向下移动能够速度和力度,通过压缩弹簧的设置,使得被挤动后的阻力板能够挤压移动杆,进一步的对移动杆的固定效果,通过缓冲组件的设置,使得移动杆的移动力度进行较大程度上削弱,通过伸缩杆的设置,减少了减震弹簧进行收缩的过程中出现摆动的情况,通过滑动组件的设置,对固定块的运动轨迹进行了限位,使得固定块能够较为平稳的一端,增强了支架的抗震能力,减少了建筑物因较大程度的震动而出现掉落的情况,给建筑空间中的人员增加了逃离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中:1-下墙面、2-支架杆、3-缓冲块、4-上墙面、5-顶板、6-移动杆、7-外杆、8-凹槽、9-压缩弹簧、10-阻力板、11-减震弹簧、12-上连接杆、13-下连接杆、14-固定块、15-通槽、16-拉伸弹簧、17-缓冲杆、18-缓冲槽、19-伸缩杆、20-滑块、21-滑槽、22-立杆、23-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下墙面1,下墙面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杆2,通过支架杆2的设置,保障了上墙面4和下墙面1的稳定程度,支架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块3,通过缓冲块3的设置(缓冲块3为固定缓冲材料组成),使得支架杆2受到压力能够通过压缩缓冲块3进行减缓下降速度,缓冲块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墙面4,上墙面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上墙面4出现抖动能够带动顶板5向下移动,顶板5的侧面与支架杆2的侧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下墙面1上靠近其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22,立杆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软垫23,立杆22位于顶板5的正下方,通过立杆22和软垫23的设置,使得顶板5掉落能够得到缓解点,减少了顶板5直接下落的情况。
顶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6,顶板5向下移动能够带动移动杆6向下移动,移动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杆7。
进一步的,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杆17,缓冲杆17固定连接在移动杆6的底部上,外杆7的内部开设有与缓冲杆17相适配的缓冲槽18,且缓冲槽18的内壁和缓冲杆17的表面均开设有摩擦面,缓冲槽18的内壁与凹槽8的内壁相通,通过缓冲杆17和缓冲槽18的设置,使得移动杆6的移动力度进行较大程度上削弱。
外杆7的表面开设有空腔,空腔内壁的侧面开设有凹槽8,凹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9,阻力板10移动能够带动压缩弹簧9进入收缩状态,压缩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力板10,通过阻力板10的设置,减缓了移动杆6向下移动能够速度和力度,阻力板10的表面与移动杆6的表面抵接。
进一步的,移动杆6的底部与阻力板10的顶部均呈倾斜设置,且移动杆6与阻力板10的倾斜面角度相同,移动杆6的底部与阻力板10的顶部均开设有摩擦面。
外杆7上靠近其中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1,外杆7能够带动减震弹簧11进行收缩,减震弹簧11的底端与下墙面1的表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外杆7的底部与上墙面4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9,通过伸缩杆19的设置,减少了减震弹簧11进行收缩的过程中出现摆动的情况,且伸缩杆19位于减震弹簧11的内部。
外杆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上连接杆12,移动杆6移动能够带动上连接杆12移动,上连接杆12的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杆13,下连接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下连接杆13受到压力能够带动固定块14移动,下墙面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15,通槽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16,通过拉伸弹簧16的设置,增强了固定块14的稳定效果,拉伸弹簧16的一端与固定块14的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块14移动能够带动拉伸弹簧16收缩,固定块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滑动组件的底部与通槽1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滑动组件包括滑块20,滑块20固定连接在固定块14的底部上,通槽15内壁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块20滑动连接且适配的滑槽21,通过滑块20和滑槽21的设置,对固定块14的运动轨迹进行了限位,使得固定块14能够较为平稳的一端。
工作原理:该建筑用抗震支架在用时,当上墙面4或者下墙面1出现震动后,通过支架杆2的设置,保障了上墙面4和下墙面1的稳定程度,当上墙面4出现较大程度上的震动而出现掉落时,上墙面4能够带动顶板5向下移动,顶板5向下移动能够带动移动杆6向下移动,通过阻力板10的设置,减缓了移动杆6向下移动能够速度和力度,移动板6向下移动能够能够将阻力板10向侧面挤动,阻力板10移动能够带动压缩弹簧9进入收缩状态,通过压缩弹簧9的设置,使得被挤动后的阻力板10能够挤压移动杆6,进一步的对移动杆6的固定效果,通过缓冲杆17和缓冲槽18的设置,使得移动杆6的移动力度进行较大程度上削弱,进而保住了移动杆6的稳定性,同时外杆7能够带动减震弹簧11进行收缩,通过伸缩杆19的设置,减少了减震弹簧11进行收缩的过程中出现摆动的情况,且移动杆6移动能够带动上连接杆12移动,且下连接杆13受到压力能够带动固定块14移动,固定块14移动能够带动拉伸弹簧16收缩,通过滑块20和滑槽21的设置,对固定块14的运动轨迹进行了限位,使得固定块14能够较为平稳的一端,通过拉伸弹簧16的设置,增强了固定块14的稳定效果,且减少了固定块14偏移一侧而无法恢复初始位置的情况,通过立杆22和软垫23的设置,使得顶板5掉落能够得到缓解点,减少了顶板5直接下落的情况,通过缓冲块3的设置(缓冲块3为固定缓冲材料组成),使得支架杆2受到压力能够通过压缩缓冲块3进行减缓下降速度,增强了建筑物之间的固定效果,且增强了支架的抗震能力,减少了建筑物因较大程度的震动而出现掉落的情况,间接的保住了建筑之间的空间范围,给建筑空间中的人员增加了逃离的时间,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有利影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包括下墙面(1),所述下墙面(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杆(2),所述支架杆(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块(3),所述缓冲块(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上墙面(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墙面(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5),所述顶板(5)的侧面与支架杆(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顶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杆(6),所述移动杆(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杆(7),所述外杆(7)的表面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壁的侧面开设有凹槽(8),所述凹槽(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9),所述压缩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阻力板(10),所述阻力板(10)的表面与移动杆(6)的表面抵接,所述外杆(7)上靠近其中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11),所述减震弹簧(11)的底端与下墙面(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外杆(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上连接杆(12),所述上连接杆(12)的表面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下连接杆(13),所述下连接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4),所述下墙面(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槽(15),所述通槽(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16),所述拉伸弹簧(16)的一端与固定块(14)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底部与通槽(15)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杆(17),所述缓冲杆(17)固定连接在移动杆(6)的底部上,所述外杆(7)的内部开设有与缓冲杆(17)相适配的缓冲槽(18),且缓冲槽(18)的内壁和缓冲杆(17)的表面均开设有摩擦面,所述缓冲槽(18)的内壁与凹槽(8)的内壁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6)的底部与阻力板(10)的顶部均呈倾斜设置,且移动杆(6)与阻力板(10)的倾斜面角度相同,所述移动杆(6)的底部与阻力板(10)的顶部均开设有摩擦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杆(7)的底部与上墙面(4)的顶部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9),且伸缩杆(19)位于减震弹簧(11)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块(20),所述滑块(20)固定连接在固定块(14)的底部上,所述通槽(15)内壁的底部开设有与滑块(20)滑动连接且适配的滑槽(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墙面(1)上靠近其前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立杆(22),所述立杆(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软垫(23),所述立杆(22)位于顶板(5)的正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62723.2U CN213597600U (zh) | 2020-10-13 | 2020-10-13 |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262723.2U CN213597600U (zh) | 2020-10-13 | 2020-10-13 |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597600U true CN213597600U (zh) | 2021-07-02 |
Family
ID=76590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262723.2U Active CN213597600U (zh) | 2020-10-13 | 2020-10-13 |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597600U (zh) |
-
2020
- 2020-10-13 CN CN202022262723.2U patent/CN2135976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597600U (zh) | 一种建筑用抗震支架 | |
CN210947150U (zh) | 一种钢结构抗震支架 | |
CN113503082A (zh) | 一种带阻尼器的高抗风抗倒型铁塔 | |
CN212925749U (zh) | 一种桥梁减震支座 | |
CN218148916U (zh) | 一种建筑隔震降噪橡胶支座 | |
CN213448891U (zh) | 一种摩擦滑移自复位的球型隔震钢支座装置 | |
CN214006079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 |
CN212377199U (zh) | 一种发电机组用底座的减震机构 | |
CN208041051U (zh) | 一种打孔机底座用减震装置 | |
CN208749721U (zh) | 一种摆动液压缸支撑装置 | |
CN209227816U (zh) | 一种土木工程抗震加强结构 | |
CN218152162U (zh) | 一种抗震支架承载结构 | |
CN215631535U (zh) | 一种稳定性高的脚手架底座 | |
CN218708393U (zh) | 一种减震装置的电梯 | |
CN218263446U (zh) | 一种减震抗拉桥梁支座 | |
CN218494719U (zh) | 一种文化传媒用高稳定性的高清拍摄摄像装置 | |
CN211618077U (zh) | 一种测绘无人机起落安装支架 | |
CN221660979U (zh) | 一种稳定拍摄的无人机 | |
CN213268435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 |
CN214039581U (zh) | 减震型机尾翻车 | |
CN215946525U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建筑施工吊运装置端部节点结构 | |
CN213177331U (zh) |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震动支架 | |
CN110979644B (zh) | 一种无人机起落架 | |
CN215402479U (zh) | 一种电梯曳引机加固基座缓冲装置 | |
CN208918960U (zh) | 一种改进型伺服液压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