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586742U - 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及计算机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及计算机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586742U
CN213586742U CN202022457034.7U CN202022457034U CN213586742U CN 213586742 U CN213586742 U CN 213586742U CN 202022457034 U CN202022457034 U CN 202022457034U CN 213586742 U CN213586742 U CN 213586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water
water inlet
cooling element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5703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inxiw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45703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586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586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586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及计算机柜,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件,与电路板贴合设置;进出水机构,包括与所述冷却件的进水端连通设置的进水管道,以及与所述冷却件的出水端连通设置的出水管道。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与电路板贴合设置的冷却件,以及与冷却件连通设置的进出水机构,从而基于冷却件进水端与进出水机构中的进水管道对应连通设置,冷却件出水端与出水管道对应连通设置,将计算机柜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水流带出计算机柜外,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采用水冷的方式,减少对能耗的利用,能够更好的节能,有利于达到国家对能耗指标提出的强制性控制目标。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及计算机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及计算机柜。
背景技术
计算机柜的应用较为广泛,计算机柜是用来存放计算机和相关控制设备的物件,提供对存放设备的保护,屏蔽电磁干扰,有序、整齐地排列设备。
由于计算机柜在使用的过程中元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如果不及时进行散热可能会使内部的元件损坏,在相关技术中,计算机柜采用风冷的方式进行散热,但是计算机产生的热量仍在中心,需要大量的能耗去冷却,国家对数据中心的能耗指标PUE提出强制性的控制目标,因此采用风冷的方式不利于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该计算机柜冷却装置采用水冷的方式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件,与电路板贴合设置;进出水机构,包括与所述冷却件的进水端连通设置的进水管道,以及与所述冷却件的出水端连通设置的出水管道。
优选地,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件组,所述冷却件组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冷却件,所述电路板设为多个,各所述电路板一一对应贴合于各所述冷却件上。
优选地,所述冷却件组设为多组,各所述冷却件组的进水端均与所述进水管道连通设置,各所述冷却件组的出水端均与所述出水管道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支架,各所述冷却件组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固定支架内,多个所述冷却件沿其厚度方向层层堆叠,相邻两个所述冷却件相互连通设置,各所述电路板一一对应夹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冷却件之间。
优选地,各所述冷却件组中顶侧的所述冷却件与所述进水管道相连通,底侧的所述冷却件与所述出水管道相连通;或底侧的所述冷却件与所述进水管道相连通,顶侧的所述冷却件与所述出水管道相连通。
优选地,各所述冷却件组中的其中一所述冷却件与所述进水管道相连通,与所述冷却件相邻的上下两个所述冷却件均与所述出水管道相连通。
优选地,各所述冷却件组中均设置三个所述冷却件。
优选地,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还包括接口,所述接口一端与所述冷却件连通设置,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管道或所述出水管道连通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柜,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中的冷却件贴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计算机柜还包括机柜本体、电子元器件以及固接于所述机柜本体内表面上的隔板,所述机柜本体与所述隔板围设有安装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的第一腔体,以及安装所述电子元器件的第二腔体。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是通过与电路板贴合设置的冷却件,以及与冷却件连通设置的进出水机构,从而基于冷却件进水端与进出水机构中的进水管道对应连通设置,冷却件出水端与出水管道对应连通设置,将计算机柜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水流带出计算机柜外,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采用水冷的方式,减少对能耗的利用,能够更好的节能,有利于达到国家对能耗指标提出的强制性控制目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部分组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部分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左侧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隔板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冷却件;2、进出水机构;21、进水管道;22、出水管道;3、冷却件组;31、进水端;32、出水端;4、固定支架;5、接口;6、电路板;7、机柜本体;71、第一腔体;72、第二腔体;73、散热口;8、隔板;8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包括:冷却件1、进出水机构2、冷却件组3、固定支架4以及接口5。
所述冷却件1与电路板6贴合设置;所述进出水机构2包括与所述冷却件1的进水端连通设置的进水管道21,以及与所述冷却件1的出水端连通设置的出水管道22。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冷却件1由现有的铝型材压铸制成,也可以使用其他具有较好导热性的材料,所述冷却件1包括冷却水道,所述冷却件1内形成有腔体,所述冷却水道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冷却水道通过铝型材或其他导热性较好的金属压铸制成。
所述进水管道21将水源内的水流通过冷却件1的进水端通入所述冷却件1内,在所述冷却件1内流经所述冷却水道后,由所述冷却件1的出水端排至出水管道22内,最后由所述出水管道22将水流排至计算机柜外,将电路板6产生的热量通过冷却件1中流经的水流散热,再由水流带出计算机柜外,对计算机柜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采用水冷的方式,减少对能耗的利用,能够更好的节能,有利于达到国家对能耗指标提出的强制性控制目标。
其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所述冷却件组3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冷却件1,所述电路板6设为多个,各所述电路板6一一对应贴合于各所述冷却件1上,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电路板6设有多个时,设置所述冷却件组3,使得多个所述冷却件1同时进行散热作业,加快对所述电路板6的散热,满足多个电路板6对散热的需求。
其中,所述冷却件组3设为多组,各所述冷却件组3的进水端31均与所述进水管道21连通设置,各所述冷却件组3的出水端32均与所述出水管道22连通设置,可以理解的,如图2所示,只设置一个进出水机构2,多个所述冷却件组3均与所述进出水机构2连通设置,如图只设置两列所述冷却件组3时,所述进水管道21呈U型设置,所述出水管道22呈倒U型,所述进水管道21与所述出水管道22相互呈交叉放置,不仅保证各所述冷却件组3都有水流进出,还减少了进出水机构2的设置数量,使得进出水机构2的安装作业量减少,提高装配作业效率。
另外,为了使所述冷却件组3安装于计算机柜内,同时为了产生更佳的散热效果,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支架4,各所述冷却件组3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固定支架4内,多个所述冷却件1沿其厚度方向层层堆叠,相邻两个所述冷却件1相互连通设置,各所述电路板6一一对应夹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冷却件1之间。
可以理解的,设置所述固定支架4,使得所述冷却件组3稳定设置在所述计算机柜内,各所述冷却件组3内的所述冷却件1呈间隔设置,所述冷却件1为冷却板,所述电路板6上的产热主体为芯片,当需要安装所述电路板6时,将电路板6设有芯片的部分插入上下两个相邻的所述冷却板之间,并与所述冷却板相贴合,将所述电路板6夹持固定,所述芯片产生的热量通过与所述水冷板接触传导至所述冷却水道内,再由所述出水管道22排至计算机柜外,达到散热的目的,将设有芯片设于所述冷却板之间,避免所述芯片裸露,对所述芯片起保护作用,由于所述电路板6设有其他元器件非产热主体,可以裸露于所述水冷板外。
由于所述冷却件1为层层堆叠的冷却板,且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路板6用铝基板,使得所述电路板6上下两面都能被散热,同时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电路板6面接触,增大相互接触面积,产生更好的散热效果。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顶侧的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进水管道21相连通,底侧的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出水管道22相连通;或底侧的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进水管道21相连通,顶侧的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出水管道22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上下相邻两个所述冷却件1相互连通设置,在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设置一个进水端31和一个出水端32,即在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水流从一个进水端31进入,流经多个所述冷却件1后,从一个出水端32排至所述出水管道22内,为所述电路板6提供散热,由于各所述冷却件组3对应设置一个进水端31和一个出水端32,减少接口5安装作业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均设置三个所述冷却件1,三个所述冷却件1沿其厚度方向层层堆叠,顶侧的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进水管道21相连通,由于上下相邻两个所述冷却件1相互连通设置,水流流经顶侧的所述冷却件1后,通入位于中间的所述冷却件1,最后流入底侧的所述冷却件1,水流经过位于底侧的所述冷却件1排至所述出水管道22内;或位于底侧的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进水管道21相连通,水流流经中间的所述冷却件1后,通入顶侧的所述冷却件1内,水流经过位于顶侧的所述冷却件1排至所述出水管道22内。
所述冷却件组3只设置一个进水端31以及一个出水端32,在满足为所述电路板6提供散热的同时,还能减少所述接口5的安装作业量。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的其中一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进水管道21相连通,与所述冷却件1相邻的上下两个所述冷却件1均与所述出水管道22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所示,在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设置的进水端31是二的倍数,在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设置的出水端32是二的倍数,所述冷却件组3中设置的所述冷却件1数量是三的倍数,每相邻三个所述冷却件1中,位于中间的所述水冷件1上设有两个进水端31,水流从两个进水端31进入中间的水冷件1内,流经中间的水冷件1后,流至与所述水冷件1相邻的上侧的水冷件1内,同时流至与所述水冷件1相邻的下侧的水冷件1内,水流流经上侧所述水冷件后,通过上侧水冷件1的出水端32排至出水管道22内,同时水流流经下侧所述水冷件后,通过下侧水冷件1的出水端32排至出水管道22内,在所述冷却件组3中设置多个进水端31以及多个出水端32,缩短水流在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的流经路程,即使得换水加快,能够快速为所述电路板6散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均设置三个所述冷却件1,三个所述冷却件1沿其厚度方向层层堆叠,位于中间的所述冷却件1设有两个进水端31,水流从两个进水端31进入中间的水冷件1内,由于上下相邻两个所述冷却件1相互连通设置,使得水流流经中间的所述冷却件1后流入顶侧的所述冷却件1内,同时流入底侧的所述冷却件1内,水流经过顶侧的所述冷却件1后,通过顶侧水冷件1的出水端32排至所述出水管道22内,同时水流经过底侧的所述冷却件1后,通过底侧水冷件1的出水端32排至所述出水管道22内;所述冷却件组3设置两个进水端31和两个出水端32,使得换水频率提高,能够快速为所述电路板6散热。
另外,所述接口5一端与所述冷却件1连通设置,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管道21或所述出水管道22连通设置,可以理解的,设置所述接口5,用于连通所述进出水机构2与所述冷却件组3。
请参阅图1、图3、图5-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柜,包括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电路板6、机柜本体7、电子元器件以及隔板8。
所述电路板6与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中的冷却件1贴合设置,将所述电路板6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散去,对计算机柜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将计算机柜冷却装置与电路板6整合在一起,节约计算机柜内的空间,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另外,所述隔板8固接于所述机柜本体7内表面上,所述机柜本体7与所述隔板8围设有安装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的第一腔体71,所述机柜本体7与所述隔板8还围设有第二腔体72,所述电子元器件安装于第二腔体72内,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第一腔体71内安装所述水冷板以及进出水管道22,所述第二腔体72内设置的为裸露的电子元器件,设置所述隔板8,实现水与电的分离,避免水与电相互干扰,提高计算机柜内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隔板8沿所述第一腔体71至所述第二腔体72的方向贯穿形成有若干开口81,所述机柜本体7顶面形成有散热口73,可以理解的,所述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经所述开口81排至第一腔体71内,经过所述冷却件1散热,从散热口73排至计算机柜外。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件(1),与电路板(6)贴合设置;
进出水机构(2),包括与所述冷却件(1)的进水端连通设置的进水管道(21),以及与所述冷却件(1)的出水端连通设置的出水管道(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还包括冷却件组(3),所述冷却件组(3)包括呈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冷却件(1),所述电路板(6)设为多个,各所述电路板(6)一一对应贴合于各所述冷却件(1)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件组(3)设为多组,各所述冷却件组(3)的进水端(31)均与所述进水管道(21)连通设置,各所述冷却件组(3)的出水端(32)均与所述出水管道(22)连通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还包括多个固定支架(4),各所述冷却件组(3)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固定支架(4)内,多个所述冷却件(1)沿其厚度方向层层堆叠,相邻两个所述冷却件(1)相互连通设置,各所述电路板(6)一一对应夹设于相邻两个所述冷却件(1)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顶侧的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进水管道(21)相连通,底侧的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出水管道(22)相连通;或底侧的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进水管道(21)相连通,顶侧的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出水管道(22)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的其中一所述冷却件(1)与所述进水管道(21)相连通,与所述冷却件(1)相邻的上下两个所述冷却件(1)均与所述出水管道(22)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冷却件组(3)中均设置三个所述冷却件(1)。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还包括接口(5),所述接口(5)一端与所述冷却件(1)连通设置,另一端与所述进水管道(21)或所述出水管道(22)连通设置。
9.一种计算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以及电路板(6),所述电路板(6)与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中的冷却件(1)贴合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计算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柜还包括机柜本体(7)、电子元器件以及固接于所述机柜本体(7)内表面上的隔板(8),所述机柜本体(7)与所述隔板(8)围设有安装所述计算机柜冷却装置的第一腔体(71),以及安装所述电子元器件的第二腔体(72)。
CN202022457034.7U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及计算机柜 Active CN213586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7034.7U CN213586742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及计算机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57034.7U CN213586742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及计算机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586742U true CN213586742U (zh) 2021-06-29

Family

ID=76530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57034.7U Active CN213586742U (zh) 2020-10-29 2020-10-29 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及计算机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5867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78664U (zh) 适于电子设备液冷散热的液冷板及具有其的散热单元
CN209358435U (zh) 一种紧凑型svg功率单元
WO2014175786A1 (ru) Система жидкост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многопроцессорного вычислительн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сборка и теплоотводящий модуль
CN115079795A (zh) 一种液冷服务器及其液冷散热硬盘模组
CN213586742U (zh) 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及计算机柜
CN212906116U (zh) 服务器
CN112272499A (zh) 一种计算机柜冷却装置及计算机柜
CN111587046A (zh) 散热设备
CN216486343U (zh) 液冷服务器
EP3422833B1 (en) Arc shape front panel
CN216218450U (zh) 机箱及电子设备
CN115315147A (zh) 散热结构和电动汽车
CN212434709U (zh) 散热板、散热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1125547U (zh) 一种断路器用箱式水冷装置
CN114583327A (zh) 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CN211128733U (zh) 散热装置及用户驻地设备
CN209843900U (zh) 一种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JP3195481U (ja)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を収容可能な電気通信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モジュール
CN211857369U (zh) 一种高效散热机箱
JP2016057997A (ja) プリント回路基板を収容可能な電気通信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モジュール
CN218414749U (zh) 散热结构、电源设备及电动汽车
EP3575919A1 (en) Dlc block for use in electronic and electric components
CN212910521U (zh) 一种便于数据库散热的机柜
CN220020236U (zh) 刀片服务器散热结构和刀片服务器
CN211792570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机架及使用该机架的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7

Address after: 510000 No. B702, Guangzhou Jufeng auto parts market, No. 382, Guangcong 3rd road, community 6, Shating village, Taihe Town, Baiyun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Xinxiw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2000 No. 915, Xinwei village, Ma'an Town, Keqiao District,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Xiaoyang